CN105338540B -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8540B
CN105338540B CN201510882086.XA CN201510882086A CN105338540B CN 105338540 B CN105338540 B CN 105338540B CN 201510882086 A CN201510882086 A CN 201510882086A CN 105338540 B CN105338540 B CN 105338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ding
adjacent area
sit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2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8540A (zh
Inventor
谭云婷
李威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20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8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8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8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8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8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拱了一种终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既要保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用户对无线网络资源的需求,又要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共享率、增加资源投资效益、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等,已成为其各大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以及通信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同时,基础设施的共享带来通信成本以及通信服务费用的降低,这也是通信用户多年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在站点邻区分析过程中,邻区站间距分析是常用的分析手段。面向基站坐标数据,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地理分析软件,导入通信基站坐标,主要应用了泰森多边形算法、站间距计算以及叠加运算中的包含运算对基站对象进行空间分析,再把分析结果导出数据表格,对数据进一步统计,从站间距方差方面对比通信基站的选址合理性。在该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过程数据(站间距离、泰森多边形、全网站点)一般用一次,只为最终结果服务,非库结构的零散数据难以满足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复用;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数据关联,可应用于GIS空间可视化的泰森多边形不再采用,数据成果只能以表格方式呈现,不能进一步采用GIS进行空间分析运算或者提供GIS可视化,因而,数据结构和表达能力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可以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
所述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对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所述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若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将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或者,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展示单元展示的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
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裁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建立模块,还用于: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在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模块编码的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析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或者,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该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根据该基站信息将该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该基站i的站点ID在该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该基站i为该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该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根据该邻区属性对该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本实施例中,可得到某个基站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邻区多边形数据,从而,可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编码规则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基站空间布局数据模型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基站空间布局数据模型又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可以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等。终端的系统指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系统、塞班系统、Windows系统、IOS(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等等。需要说明的是,Android终端指Android系统的终端,塞班终端指塞班系统的终端,等等。上述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终端。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为运营商或者中国铁塔公司的基站,运营商可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或者中国电信。A基站与B基站互为友商,则A与B属于不同的公司,例如,A属于中国联通(简称联通),则B可属于中国移动(简称移动)、中国电信(简称电信)或者中国铁塔(简称铁塔)。多个基站的可为已有基站或者新增基站。其中,基站的基站信息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基站的站点ID、经纬度(坐标位置)、行政区数据(即某个镇的邮政代码)、所属省市、所属场景、所属运营商以及铁塔配套资源信息(例如:机房馈线、空间、铁塔抱杆等)等等。
可选地,站点ID可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该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基站编码可存储于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BSID)字段,共九位数字,首位体现基站建设状态,第二位体现运营商信息,其余结合唯一编码进行表达。可选地,如图1a所示,以9位字段的字符串表示站点ID,其中,第一位为主类码,用于表达建设状态,第二位为子类码,用于表达运营商,第三位至第九位可表示图元对象唯一编码,即相当于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详见下表:
类别 特征信息 取值及说明
主类码 建设状态 1:现存基站2:规划基站……(可扩展)
子类码 运营商信息 1:联通2:移动3:电信……(可扩展)
图元唯一编码 唯一编码 采用0000001~9999999表达基站唯一编码
基站编码规则具备以下数据特征:
(1)前两位编码体现建设状态与运营商信息,其中,建设状态可包括现存基站或者规划基站,其中,现存基站可用1表示,规划基站可用2表示,还可根据需求扩展建设状态的类型;运营商信息可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或者中国铁塔,其中,中国联通可用1表示,中国移动可用2表示,中国电信可用3表示,中国铁塔可用4表示,还可根据需求扩展运营商信息的类型。图像唯一编码即表示唯一编码,可采用0000001~9999999表达基站唯一编码。
(2)唯一编码还可预留多位为数字,尚可利用1至2位需要扩展的特征类编码(如网络制式信息)。
可选地,基站编码的设计可以在实现在无需关联其他站点ID的情况下对基站的特征类进行检索或者数据过滤,快速获取更多的组合分析结果。
102、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信息中包含经纬度,则可根据该经纬度将基站标记在基站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GIS系统中,并对每个基站进行编码,以得到每个基站的站点ID,并确定每个基站所属运营商、所属的行政区域。
103、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该基站i的站点ID在GIS系统中的邻区属性,基站i为GIS系统中的任一基站。其中,可以基站i为中心,构造泰森多边形和邻区多边形。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构建方法如下:
终端可对基站i进行泰森多边形运算,即将基站i确定为目标基站,基于泰森多边形算法,获取目标站点泰森多边形数据。进一步地,还可建立全网站点与此数据的关联,通过空间分析获取泰森多边形内的其他的友商的资源站点数量以及对全网站点赋予归属多边形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可以基站i为中心建立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并对该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该基站i的站点ID作为该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在该泰森多边形的基础上可得到基站i的站间距离以及站间距偏离度,在泰森多边形中,基站i到泰森多边形的顶点(也是基站)的距离即为站间距离,同时,也可得到资源站间距离(即资源站点与该基站i之间的站间距离)等等。
可选地,泰森多边形是常用的基站模拟覆盖范围,泰森多边形建库生产的原理是基于ArcGIS10.2工具箱下的泰森多边形生成工具获取基站的泰森多边形覆盖形态,再采用空间分析获取站点与泰森多边形的关联。
(1)从全网站点中取目标站点数据,采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泰森多边形生成工具获取目标站点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并采用行政区数据对泰森多边形进行裁切处理,清除行政区外数据;
(2)对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取对应的站点ID作为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TSID;
(3)以泰森多边形为运算目标,与全网站点进行空间连接运算,拓扑规则为面包含点,获取泰森多边形内的站点数量信息n,取n-1作为目标泰森多边形内的资源站点数量信息;
(4)以全网为运算目标,与泰森多边形进行空间连接运算,拓扑规则为点在面中,查找每一个站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获取泰森多边形编码TSID,建立全网站点与目标站点泰森多边形的归属关系;
(5)通过站点ID关联(3)获取的邻区多边形数据,获取邻区站点数量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可以基站i为中心建立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该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M为正整数,根据该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该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该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N为正整数;建立M个编码与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判断该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该编码i关联在所述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该M个编码中与该编码i关联的编码;若是,将该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将该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该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该邻区多边形的重心。其中,该狄洛尼三角网T0包含M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即独立三角形),可根据该基站i和顶点所表示的基站的站点ID对该三角形进行编码,从而,得到M个编码,即每个三角形对应一个编码。同理,可对T1进行编码。在T0和T1中,由于只是对T0作裁剪才得到T1,因而,T1中保存有大量的三角形,若T0中的三角形p与T1中的三角形q在统一地理位置上,且对应的面积相等,则可认为T0中的三角形p与T1中的三角形q的编码一样。进一步地,在该邻区多边形的基础上可得到基站i的站间距离以及站间距偏离度,在邻区多边形中,基站i到泰森多边形的顶点(也是基站)的距离即为站间距离,同时,也可得到资源站间距离(即资源站点与该基站i之间的站间距离)等等。
例如,假设目标站点A,采用狄洛尼三角网工具获取基于目标站点A的三角网数据T0,采用目标站点A的行政区数据对三角网数据进行裁切,获取裁切后的三角网T1;以T1为基础数据,通过三角网中的三角形的编码与T1三角网进行关联(即裁切前后数据的编码的数目不变,只是T1三角网少了被裁剪的那一部分数据)。终端可对关联的数据进行面积比例的运算(基于ArcGIS空间数据库,对象的面积为内置字段,根据形态变化而动态修改,因此,T1三角网边缘对象的面积已发生改变),关联后,计算每一个面状对象(独立三角形)的裁剪后面积/裁剪前面积,并记录于临时字段PerT(面积比例=T1的面积/T0的面积);假设,设置的比例上限值为x(比如:0.8,视为面积比例80%作为一分界线),提取PerT>x的对象为形态与行政区范围相似的三角网对象,将所有的三角形对象合成合理三角网C。
进一步地,邻区站间距离原理为获取区域合理三角网的边线,并获取边线与站点之间的邻接关系,工程实现中,主要步骤如下:
(1)、基于上述合理三角网数据,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多边形转线工具(产生的边线数据无重叠现象),获取三角网的边线数据;
(2)、对(1)产生的边线数据,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节点处打断线工具,获取基站点之间的距离线段集X;
(3)、新建字段LineID,将(2)产生的线段集X中的OjbectID字段(唯一编码内置字段)的值转置到LineID中(X无重叠,即a-b与b-a记录为同一条线ab,编码记录在LineID中)。
(4)、基于ArcGIS10.2工具箱下的空间连接工具,空间匹配条件选择目标图层要素在源图层要素的边界上(Boundary_Touchs),获取X与目标站点A的一一对应关系,产生B1线段集合(B2空间上与X重合,但B1存在重叠,ab分裂为a-b、b-a两条线,LineID一致,分别对应两个端点的站点ID);
(5)、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融合工具对线段集X进行融合处理(见工具说明二,以下提及的融合工具与此处使用工具一致),融合字段是LineID一致(LineID值一致,并且重叠的线进行合并),统计字段选择最大、最小值统计对合并对象的站点ID做最大值、最小值进行记录,从而获取了无重叠的距离线段,并记录了线段两端对应的站点ID,获取邻区站间距离建库数据B2。
进一步地,邻区多边形原理是获取区域合理三角网,并以该三角网中的三角形为运算单元,计算三角形与关联目标站点的关系,对具备同一站点的三角形数据进行合并,获取邻区多边形,并提取多边形重心作为邻区多边形重心,实现中,主要步骤如下:
(1)应用上述产生的区域合理三角网数据C,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空间连接工具,采用点在面边界上的拓扑规则,获取C与目标站点A的一一对应关系,产生C1面集合(C1存在重叠面,一个三角形有三层重叠,分别对应三个角点的站点ID);
(2)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融合工具对面集合C1进行融合处理,融合条件是站点ID一致(目的是对同一站点ID的相邻多边形合并),继承站点ID,融合过程中应用数量统计选项,统计工具对合并对象的数量进行记录,等同于邻区站点数量值,从而获取邻区多边形建库数据C2,成果保留了站点ID以及记录有邻区站点数量;
(3)、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要素转点工具,获取C2的重心。
进一步地,邻区站间距统计的原理是找出每一个站点对应的距离线,并对每一组线进行统计。具体实现中,可统计分组的条件是站点ID,统计字段是长度(内置字段,自动获取),统计项是平均值(NDIS_AVG)、样本标准差(std)、统计对象数量(count)三项数据,统计成果为邻区站间距统计NDIS_STA;2、采用ArcGIS10.2工具箱字段统计工具,对NSTA数据进行样本标准差(std)、统计对象数量(count)和平均值(NDIS_AVG)的扩展统计,分别获取站间距偏离值(NDIS_SD)与站间距偏离度(NDIS_SDD)。
进一步地,还可用站间距偏离度站间距偏离度采用站间距总体标准差进行计算,根据总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的换算关系,站间距偏离值计算如下:
NDIS_SD=std^2*(count-1)/count(单位:米)
站间距离偏离值与平均值的比例视为偏离度如下:
NDIS_SDD=NDIS_SD/NDIS_AVG(单位:%)
进一步地,基于站点i的泰森多边形或者邻区多边形可得到友商的资源站点站间距离运算和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统计,具体如下:
(1)友商的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运算
实现中,可采用ArcGIS的python编程实现,友商的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运算原理是筛选出存在资源站点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查找区域内的资源站点以及该区域对应的目标站点的邻区站间距离数据,将站间距离数据中与目标站点坐标一致的结点改为资源站点的坐标,从而获取资源站点与目标邻区站点的距离线,再对该线型数据赋予目标站点、资源站点(资源站点ID统计记录在站点ID_1中)、长度信息,构建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建库数据。主要步骤如下:基于泰森多边形数据,筛选出资源站点数量>0的泰森多边形对象集TSs,获取存在资源站点的泰森多边形数据;产生对象集合TSs进行遍历运算,运算单元对象为包含资源站点的每一个泰森多边形TSi;获取TSi的TSID(TSi)信息,获取的全网站点数据BS_ALL获取存在于TSi中的目标站点BSi与资源站点集合BSs;BSi的数据提取条件:BSID=TSID(TSi)(已将目标站点泰森多边形的TSID定义为站点编码BSID)BSs的数据提取条件:TSID=TSID(TSi)and BSID<>TSID(TSi);对产生的对象集合BSs进行遍历运算,运算单元对象为包含在TSi中的每一个资源站点BSk;从邻区站间距离数据NDIS中获取连接目标站点BSi(其编码为BSID(BSi))的距离线集NDISs;
NDISs的数据提取条件:BSID1=BSID(BSi)or BSID2=BSID(BSi)
进一步地,可对NDISs进行遍历运算,运算单元对象为与目标站点BSi关联的每一条距离线数据NDISj;复制NDISj为新的线对象,继承其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作为资源站点BSk与目标邻区站点距离线的初始对象NDISj1;提取NDISj1的首尾结点p1以及p2,对照BSi的坐标,把坐标位置与BSi一致的结点替换成BSk的坐标,更新NDISj1的线段空间信息为资源站点BSk到BSi邻区站点的线段(BSk为BSi泰森多边形范围内的资源站点);提取NDISj1的BSID1与BSID2属性信息,找出与BSi的BSID不一致的站点编码字段BSIDx(即找出邻区站点的编码,BSIDx为BSID1或BSID2),把此编码中的值置换到BSID2中,把BSID1字段的值变更为BSk的BSID,更新距离线的对应站点属性编码,且BSID1均为资源站点编码;对NDISj1线对象赋值其他属性信息,新建记录项BSID指向BSi的BSID(提供原归属目标站点信息),更新线段编码DISID为实际对应的BSID1与BSID2连接后的字符串使DISID具备对应的站点信息;通过遍历所有包含资源站点的泰森多边形、遍历每一个泰森多边形内资源站点、遍历每一个泰森多边形对应的目标站点的邻区距离边线)三重循环嵌套,完成全区域资源站点距离线空间数据NDISD以及属性数据的获取。
(2)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统计
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统计的原理是找出对每一个资源站点对应的距离线,并对每一组线进行统计。具体步骤为:对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数据NDISD,用ArcGIS10.2工具箱下的汇总统计工具对线段集NDISD进行统计,统计分组条件是BSID、BSID1(BSID1为资源站点编码)的组合,统计字段是长度(内置字段,自动获取),统计项是平均值(NDIS_AVG)、样本标准差(std)、统计对象数量(count)三项数据,统计成果为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统计NDISD_STA;采用ArcGIS10.2工具箱字段统计工具,对获取的NDISD_STA数据进行样本标准差(std)、统计对象数量(count)和平均值(NDIS_AVG)的扩展统计,分别获取站间距偏离值(NDIS_SD)与站间距偏离度(NDIS_SDD)。
站间距偏离度采用站间距总体标准差进行计算,根据总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的换算关系,站间距偏离值计算如下:
NDIS_SD=std^2*(count-1)/count(单位:米)
站间距离偏离值与平均值的比例视为偏离度如下:
NDIS_SDD=NDIS_SD/mean(单位:%)
104、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基于上述邻区属性对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即分析该基站i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拆除该基站i或者在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中放置一个其他基站。
例如,如图1b至图1c中,数据模型分为基础分析数据、目标邻区分析数据、备选资源分析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四类,共有8项数据成果,其中基础分析数据(1-全网站点、2-目标泰森多边形(即目标基站的泰森多边形))、目标邻区分析数据(邻区多边形、4-邻区多边形重心、5-邻区站间距离)、备选资源分析数据具备几何数据特征(6-资源站间距离)和统计数据(7-邻区站间距统计、8-资源站间距统计),可作为GIS数据可视化的数据载体,其中,基站数据模型的建立基于站点ID,1、全网站点可包括:基站的网络制式(如CDMA、GSM),状态建设、运营商或站名等等;2、泰森多边形,即基于每个基站的站点ID可构造泰森多边形;3、邻区多边形,即基于每个站点ID构造邻区多边形,可统计邻区站点数量;4、邻区多边形重点,在得到邻区多边形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通过几何方式得到该邻区多边形的重心及重心ID;5、邻区站间距离可通过站点ID之间的关联进行建立,同时,可基于站间距离计算站间距离的偏离度;6、资源站点邻区站间距离,可基于站点ID构建的泰森多边形或者邻区多边形进行确定;7、邻区站间距离统计可基于6实现,从而,得到平均站间距离或者站间距离偏离度或者站间距偏离值;8、资源站间距离统计,也可基于站点ID构建的泰森多边形或者邻区多边形进行确定,从而,得到站间距偏离度、站间距偏离值、平均站间距离或者资源站点ID。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该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根据该基站信息将该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该基站i的站点ID在该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该基站i为该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该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根据该邻区属性对该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本实施例中,可得到某个基站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邻区多边形数据,从而,可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202、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203、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204、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可选地,在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可判断该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该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该基站i合理。可选地,在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可得到基站i的多个站间距离,若该多个站间距离中有60%~100%的站间距离符合要求,则将确定该基站i合理。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预设范围可参考下表:
场景 电信企业站址最大偏离度(米) 站间距(米)
密集城区 50-75 200-300
普通城区 100-125 400-500
县城 100-150 400-600
郊区 150-250 600-1000
农村 250-400 1000-1600
可选地,在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该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该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该基站i与该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该基站i合理。实现中,第三预设范围可包括但不仅限于:5度~10度、0~10度或者2~8.5度等等,第二预设范围可可参考下表:
场景 电信企业站址最大偏离度(米) 站间距(米)
密集城区 50-75 200-300
普通城区 100-125 400-500
县城 100-150 400-600
郊区 150-250 600-1000
农村 250-400 1000-160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该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根据该基站信息将该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该基站i的站点ID在该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该基站i为该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该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在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该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该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该基站i合理。本实施例中,可得到某个基站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邻区多边形数据,从而,可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展示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301获取到的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确定单元303,用于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展示单元302展示的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分析单元304,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303确定的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可选地,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
所述确定单元303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3031(图中未标出),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编码模块3032(图中未标出),用于对所述第一建立模块3031建立的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可选地,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所述确定单元303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305(图中未标出),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裁切模块306(图中未标出),用于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第二建立模块305建立的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建立模块305,还用于: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模块307(图中未标出),用于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第二编码模块308(图中未标出),用于在若所述判断模块307的判断结果为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确定模块309(图中未标出),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模块308编码的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可选地,所述分析单元304具体用于: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或者,可选地,所述分析单元304具体用于: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可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该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根据该基站信息将该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该基站i的站点ID在该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该基站i为该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该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该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该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根据该邻区属性对该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本实施例中,可得到某个基站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邻区多边形数据,从而,可在对基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设备1000;至少一个输出设备2000;至少一个处理器3000,例如CPU;和存储器4000,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处理器3000和存储器4000通过总线5000连接。
其中,上述输入设备1000具体可为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
上述输出设备2000具体可为显示屏。
上述存储器400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为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上述存储器400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和处理器3000用于调用存储器400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上述处理器3000,用于:
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可选地,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上述处理器3000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对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可选地,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上述处理器3000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若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将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3000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3000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和处理器3000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或者,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
所述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对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所述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包括:
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若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将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基站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信息包含基站的站点ID及基站的经纬度;
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基站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展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站i的站点ID确定所述基站i的站点ID在所述展示单元展示的所述GIS中的邻区属性,其中,所述基站i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和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邻区属性对所述基站i的空间合理性进行分析;
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或者,
在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为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时,判断所述泰森多边形中其他基站与所述基站i的站间距离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且所述基站i与所述基站i的友商的站点之间的偏离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范围,若是,则将确定所述基站i合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ID为固定字段长度的字符串,所述字符串包含用于描述基站的建设状态的主类码、用于描述运营商信息的子类码及用于对基站进行编号的图元唯一编码。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数据时,
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泰森多边形;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泰森多边形进行编码取值,并将所述基站i的站点ID作为所述泰森多边形的唯一编码。
8.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i的邻区属性包括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数据,
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站i为中心建立所述基站i的狄洛尼三角网T0,并对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号,以得到M个编码,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裁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i所属的行政区数据对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狄洛尼三角网T0进行裁切,以得到裁剪后的三角网T1,对所述三角网T1中的独立三角形进行编码,以得到N个编码,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建立模块,还用于:
建立所述M个编码与所述N个编码之间的关联;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N个编码中编码i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与所述编码i关联在所述M个编码中的编码j对应的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编码i为所述N个编码中的任一编码,所述编码j为所述M个编码中与所述编码i关联的编码;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在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将所述编码i作为目标编码;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模块编码的所述目标编码对应的三角形构成所述基站i的邻区多边形,并确定所述邻区多边形的重心。
CN201510882086.XA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5338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086.XA CN105338540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086.XA CN105338540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8540A CN105338540A (zh) 2016-02-17
CN105338540B true CN105338540B (zh) 2018-07-03

Family

ID=5528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2086.XA Active CN105338540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38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5234A (zh) * 2017-11-20 2018-04-10 南京海兴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电网gis的供电区域识别方法
CN110136258B (zh) * 2019-05-15 2023-03-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环境空间标识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46838A1 (en) * 2020-01-20 2021-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level synchronization point design for load based equipment mode
CN111652505A (zh) * 2020-06-02 2020-09-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部署合理性的评估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866896B (zh) * 2020-07-17 2023-02-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199077A (zh) * 2020-10-16 2021-01-0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dtin的cors选站指标优化方法
CN115550939B (zh) * 2022-09-05 2024-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8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确定无线网络设备服务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7767A (zh) * 2012-02-29 2012-07-04 上海科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邻区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2572854A (zh) * 2010-12-14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的邻区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607720A (zh) * 2013-11-12 2014-02-26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站点属性的区域自动划分方法
CN10433387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运算生成小区分治区并呈现的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1571B2 (en) * 2008-04-11 2015-05-1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verification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8559976B2 (en) * 2010-11-09 2013-10-15 Ntt Docom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pulation tracking, counting, and movement estimation using mobile operational data and/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 mobil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8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确定无线网络设备服务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2854A (zh) * 2010-12-14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的邻区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547767A (zh) * 2012-02-29 2012-07-04 上海科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邻区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433387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运算生成小区分治区并呈现的技术
CN103607720A (zh) * 2013-11-12 2014-02-26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站点属性的区域自动划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8540A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8540B (zh) 一种基站数据建模的方法及终端
CN103150156B (zh) 基于地理模型和移动轨迹实时获取特征人群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20387B (zh) 获取交通道路中路线热度的方法及装置
Shi et al. Human mobility patterns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a mobile phone data-based social network approach
CN105320811A (zh) 一种建立城市地下电力管网拓扑连通模型的方法
CN104717743B (zh) 基于信令分析的移动终端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09871418A (zh) 一种时空数据的空间索引方法和系统
CN110298687B (zh) 一种区域吸引力评估方法及设备
CN105682097A (zh) 一种伪基站识别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447044A (zh) 一种确定用户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65876A (zh)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进行用户工作单位挖掘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7086A (zh) 一种网页埋点的动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08636A (zh) 一种利用社交媒体挖掘人类活动时空模式的方法
CN107835486A (zh) 交通出行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348317A (zh) 一种智慧城市的项目规划条件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9684425A (zh) 保单用户地址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6845882A (zh) 用于群发短信的方法、服务器以及系统
Lan et al.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road centrality: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from 1976 to 2018
CN110135814A (zh) Bim与工程数据的关联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7169080A (zh) 一种基于gis和空间数据库相结合的地理空间分析系统
CN116703132B (zh) 共享车辆动态调度的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6255126A (zh) 一种识别基站位置区插花的方法及装置
Murray Spatial analysis using clustering methods: Evaluating central point and median approaches
US20150310037A1 (en) System for collecting, aggregating and interpreting geo-spatial data for marketing and security applications
Andris et al. Spatial network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