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7681B -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7681B
CN105337681B CN201510812993.7A CN201510812993A CN105337681B CN 105337681 B CN105337681 B CN 105337681B CN 201510812993 A CN201510812993 A CN 201510812993A CN 105337681 B CN105337681 B CN 105337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prc
clock
alternativ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9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7681A (zh
Inventor
鹿浩
张扬
王星
陈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5108129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7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7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7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7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7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79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termining clock distribution path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首先根据网络中网元个数为参考,确定网络中所需规划的PRC个数;其次对所有网元按照其连接的网元个数多少进行降序排列,选择出备选网元;然后,根据所有网元到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即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个数尽可能多、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尽可能小、PRC优先接入网元在网络中部署尽可能均匀这三条原则,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并确定PRC优先接入网元。对于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代替人工规划PRC接入网元,可有效降低时钟同步规划工作的困难性,提高规划效率,可保证时钟规划方案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RC接入网元的选择,特别是涉及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光通信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光网络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对于时钟同步和时间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步网络结构上可分为准同步网络、主从同步网络以及混合同步网络三种。
准同步网络中所有时钟设备(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BITS)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时钟,每个主参考时钟(Primary Reference Clock,PRC)负责同步各自区域内设备,因为主参考时钟PRC的精度较高,所以不同区域间设备亦可实现高精度的同步,从而达到整个网络的同步。
主从同步网络是一种分级结构的同步网,网络中的时钟设备分为多级,各级时钟由于配置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下级设备严格同步上级设备,具有严格等级性。
混合同步网络指准同步和主从同步综合应用的组网方式,是最常用的组网方式。
对于光通信网络的时钟同步规划,一般会做以下技术参数的约束:2台时钟设备之间网元数量不超过N1个,整个同步链不能超过N2个网元,整个同步链不能超过N3台时钟设备,同步时钟链路不可以出现环路。此外,还要综合权衡方案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性。
考虑到时钟同步规划设计应该具有高可靠、高性能、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当网络规模较大,网元节点个数过多时,为了提高同步网络的可靠性,进一步减少故障风险,可以通过划分时钟同步区的方法来优化设计。当前,时钟同步规划的一般步骤为:首先,获取客户需求,包括时钟数量要求,部署节点限制等;其次,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及规模,确定时钟同步区数量及范围;再次,遵照规划规则,在同步区内进行时钟部署及时钟流规划;最后,检查规划时钟流是否存在环路,并评估时钟同步规划方案的性能。
目前,对于时钟同步规划,大多还依赖于人工规划,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人工规划越来越困难,时钟规划方案正确性、可靠性很难控制。在确定时钟设备接入节点后,目前已有最小生成树等算法被用来规划时钟流链路,但是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下,同步区划分以及PRC时钟部署的仍主要依赖人工,无法实现智能规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的时钟同步规划。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实现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中的PRC时钟接入网元的自动选择,可用到网络时钟同步规划算法中,可克服人工规划的复杂性及性能评估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网元信息参数,所述网元信息包括网元个数N、网元类型、网元ID以及网元连接关系;
将每个网元记为NEn,其中n=1,2,…,N,N为自然数;
将网元连接关系通过网元连接对<NEi,NEj>来表征,其中i,j=1,2,…,N;
2)根据网络中输入的网元个数,通过式(1)计算所需限定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min,
其中,N为网元个数,N2为网络中需要约束的同步链所要限定的网元个数;
并确定该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要求Nprc_set≥Nprc_min;
3)遍历网络中所有网元,对每个网元所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统计,形成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记为
M={M1,M2,…,Mi},i=1,2,…,N
其中,Mi表示与第i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
4)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的选择;
对形成的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根据每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降序排列;
取排位于前Y个网元作为备选网元,取Y≥2*Nprc_set;
将排位于前Y个网元汇集成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记为
{NE_PRCy},y=1,2,…Y;
5)遍历Y个备选网元,计算出网络中所有网元对该Y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并形成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记为
其中,di,j表示第i个网元到第j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值;
6)根据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并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所述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包括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个数需取上限值,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需取下限值,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在网络中部署需分布均匀;
所述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为Nprc个,是从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中选择并确定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具体步骤为,
6-1)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
首先,初始化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
建立一个N×Y维的全零新矩阵作为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令Nc(find(D≤N1))=1,即与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所有小于等于N1的元素坐标相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元素值均设为1;其中,find(D≤N1)表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满足di,j≤N1的元素所对应的坐标(i,j),N1表示2台时钟设备之间所要限定的网元数量;
其次,初始化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D·Nc,即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与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内积,获得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的元素值为有效跳数N1内每个网元到备选网元的时钟追踪距离;
于是,根据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和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Nc·Nprc_set;
6-2)对备选网元,计算其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将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每列元素相加,得到一个相加序列nc,记为
nc={n1,n2,…,ni},i=1,2,…,Y
其中,ni表示第i个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6-3)根据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值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将相加序列nc中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的上限值记为加权系数顶值;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有且仅有一个、即唯一,则令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NE_PRCy}中的y等于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确定第y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1累算、即Nprc=Nprc+1,后跳转到步骤6-6);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至少为两个、即存在有相同值,则进入步骤6-4);
6-4)根据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对于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计算备选网元序号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将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在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所对应的列元素相加并除以加权系数顶值,即为加权系数顶值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
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将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需取下限值,备选网元设为共有S个;
若S+Nprc≤Nprc_set,则将对应的S个备选网元全部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的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S累算、即Nprc=Nprc+S,后跳转到步骤6-6);
若S+Nprc>Nprc_set,则进入步骤6-5);
6-5)计算S个备选网元之间的相互距离,根据备选网元到其他备选网元距离之和降序排列,取前Nprc_set-Nprc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Nprc=Nprc_set;
6-6)若Nprc<Nprc_set,则更新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再对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的每一列减去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列的值,从而得到新标识矩阵Nc′;
令新标识矩阵Nc′中小于0的元素值为0,并令新标识矩阵Nc′和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与本次迭代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列的值均为0,重复步骤6-2)~步骤6-6);
直至Nprc=Nprc_set,则迭代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首先根据网络中网元个数为参考,确定网络中所需规划的PRC个数Nprc_set;其次对所有网元按照其连接的网元个数多少进行降序排列,选择前Y(Y≥2*Nprc_set)个网元作为备选网元;然后,根据所有网元到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即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个数尽可能多、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尽可能小、PRC优先接入网元在网络中部署尽可能均匀这三条原则,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并确定Nprc_set个备选网元作为PRC优先接入网元。本发明给出的算法和其中采用迭代寻优的思路,对于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代替人工规划PRC接入网元,可有效的降低时钟同步规划工作的困难性,并提高规划效率;而且能够较常规方法更好地保证时钟规划方案的整体性能,可克服人工规划的复杂性及性能评估的不确定性。
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拓扑实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节点时钟同步规划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网元信息参数,所述网元信息包括网元个数N、网元类型、网元ID以及网元连接关系;将每个网元记为NEn,其中n=1,2,…,N,N为自然数;将网元连接关系通过网元连接对<NEi,NEj>来表征,其中i,j=1,2,…,N。
2)根据网络中输入的网元个数,通过式(1)计算所需限定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min,
其中,N为网元个数,N2为网络中需要约束的同步链所要限定的网元个数;并确定该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要求Nprc_set≥Nprc_min。
3)遍历网络中所有网元,对每个网元所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统计,形成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记为
M={M1,M2,…,Mi},i=1,2,…,N
其中,Mi表示与第i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
4)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的选择;
对形成的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根据每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降序排列;取排位于前Y个网元作为备选网元,取Y≥2*Nprc_set;将排位于前Y个网元汇集成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记为{NE_PRCy},y=1,2,…Y。
5)遍历Y个备选网元,计算出网络中所有网元对该Y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并形成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记为
其中,di,j表示第i个网元到第j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值。
6)根据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并考虑主时钟部署网元要尽可能在有效跳数N1内覆盖尽量多的网元、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尽可能小、同时要尽量满足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在整个网络中分布的均匀性;通过如下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从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中选择并确定的Nprc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6-1)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
首先,初始化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
建立一个N×Y维的全零新矩阵作为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令Nc(find(D≤N1))=1,即与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所有小于等于N1的元素坐标相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元素值均设为1;其中,find(D≤N1)表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满足di,j≤N1的元素所对应的坐标(i,j),N1表示2台时钟设备之间所要限定的网元数量;
其次,初始化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D·Nc,即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与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内积,获得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的元素值为有效跳数N1内每个网元到备选网元的时钟追踪距离;
于是,根据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和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Nc·Nprc_set。
6-2)对备选网元,计算其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将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每列元素相加,得到一个相加序列nc,记为
nc={n1,n2,…,ni},i=1,2,…,Y
其中,ni表示第i个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6-3)根据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值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将相加序列nc中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的上限值记为加权系数顶值;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有且仅有一个、即唯一,则令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NE_PRCy}中的y等于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确定第y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1累算、即Nprc=Nprc+1,后跳转到步骤6-6);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至少为两个、即存在有相同值,则进入步骤6-4)。
6-4)根据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对于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计算备选网元序号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将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在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所对应的列元素相加并除以加权系数顶值,即为加权系数顶值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
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将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需取下限值,备选网元设为共有S个;判断S+Nprc是否大于规定个数;
若S+Nprc≤Nprc_set,则将对应的S个备选网元全部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的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S累算、即Nprc=Nprc+S,后跳转到步骤6-6);
若S+Nprc>Nprc_set,则进入步骤6-5)。
6-5)计算S个备选网元之间的相互距离,根据备选网元到其他备选网元距离之和降序排列,取前Nprc_set-Nprc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Nprc=Nprc_set。
6-6)若Nprc<Nprc_set,则更新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再对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的每一列减去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列的值,从而得到新标识矩阵Nc′;
令新标识矩阵Nc′中小于0的元素值为0,并令新标识矩阵Nc′和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与本次迭代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列的值均为0,重复步骤6-2)~步骤6-6);
直至Nprc=Nprc_set,则迭代结束。
下面通过一个网络实施例的PRC接入网元规划来说明本发明算法的可行性,为了更好的评估PRC接入网元选择对于时钟规划性能的影响,给出以下量化参数定义。
网元时钟跟踪长度NTTL(全称为NE TIMER TRACK LENGTH):网元时钟在时钟链中相对于基准时钟而言被SDH网元传递的次数。时钟每经过一个网元的传递,该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就相对上游的网元值加1;第一个接入外部时钟的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为0。
全网平均时钟跟踪长度NATTL(全称为Ne Average Time Track Length):全网的网元时钟跟踪长度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式(2)
其中,NTTL(NEi)表示第i个网元NEi的网元时钟跟踪长度。
全网最小平均时钟跟踪长度NATTLmin(全称为Min-Ne Average Time TrackLength):在时钟接入点确定的情况下,各网元不同的时钟跟踪路径,导致可得到不同的全网平均跟踪长度。全网平均时钟跟踪长度NATTL中的最小值即是全网最小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即为
NATTLmin=min(NATTL)
如图2所示,构建了一个实例网络,图2中方框表示网元,方框内数字表示网元编号,无箭头直线表示2个网元间存在光纤链路连接、即网元间有可传输时钟信号的链路。
假设光通信网络的时钟同步规划中以下约束为条件:2台时钟设备之间网元数量不超过N1(N1=10)个,整个同步链不能超过N2(N2=60)个网元,同步时钟链路不可以出现环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针对实例网络进行PRC接入网元选取。
由图2可知,网络中网元总数为N=32个,网元标记为NEn(n=1,2,…,32);根据网络中网元个数,计算所需限定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min=2,进一步确定该网络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为Nprc_set=2。根据每个网元的连接网元个数情况取前Y(Y≥4)个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主参考时钟PRC备选网元集如下,包含了连接网元个数为4和3的所有网元共14个,即为
{NE_PRCy}Y={NE3,NE4,NE5,NE6,NE7,NE8,NE9,NE10,NE11,NE12,NE13,NE18,NE23,NE28}
按照本发明的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最终确定2个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为:{NE3,NE4}。
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PRC接入网元后规划网络的时钟流链路示意图。图3中,圆圈表示PRC,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优先级为1级的时钟流链路,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优先级为2级的时钟流链路,箭头方向为时钟流方向。
对于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NE_PRCy}Y中的所有备选网元,分别计算出该网络的全网最小平均时钟跟踪长度(NATTLmin),如下表1所示。
网元 NE3 NE4 NE5 NE6 NE7 NE8 NE9
NATTLmin 3.6 3.6 3.7 3.7 3.9 3.9 3.7
网元 NE10 NE11 NE12 NE13 NE18 NE23 NE28
NATTLmin 3.7 3.9 3.9 4.5 4.5 4.5 4.5
表1
从时钟性能角度定量分析,本发明的方法计算得到的PRC优先接入网元具有最小的全网最小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对于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网络,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代替人工规划PRC接入网元,可有效的降低时钟同步规划工作的困难性,并提高规划效率,同时能够更好地保证时钟规划方案的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

1.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网元信息参数,所述网元信息包括网元个数N、网元类型、网元ID以及网元连接关系;
将每个网元记为NEn,其中n=1,2,…,N,N为自然数;
将网元连接关系通过网元连接对<NEi,NEj>来表征,其中i,j=1,2,…,N;
2)根据网络中输入的网元个数,通过式(1)计算所需限定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min,
其中,N为网元个数,N2为网络中需要约束的同步链所要限定的网元个数;
并确定该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要求Nprc_set≥Nprc_min;
3)遍历网络中所有网元,对每个网元所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统计,形成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记为
M={M1,M2,…,Mi},i=1,2,…,N
其中,Mi表示与第i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
4)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的选择;
对形成的网元连接个数序列M,根据每个网元直接连接的网元个数进行降序排列;
取排位于前Y个网元作为备选网元,取Y≥2*Nprc_set;
将排位于前Y个网元汇集成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记为{NE_PRCy},y=1,2,…Y;
5)遍历Y个备选网元,计算出网络中所有网元对该Y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并形成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记为
其中,di,j表示第i个网元到第j个备选网元的时钟跟踪长度值;
6)根据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并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所述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包括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个数需取上限值,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需取下限值,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在网络中部署需分布均匀;
所述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为Nprc个,是从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中选择并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通过迭代优化法来选择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具体步骤为,
6-1)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
首先,初始化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
建立一个N×Y维的全零新矩阵作为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令Nc(find(D≤N1))=1,即与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所有小于等于N1的元素坐标相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元素值均设为1;其中,find(D≤N1)表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中满足di,j≤N1的元素所对应的坐标(i,j),N1表示2台时钟设备之间所要限定的网元数量;
其次,初始化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D·Nc,即为时钟跟踪长度矩阵D与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的内积,获得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的元素值为有效跳数N1内每个网元到备选网元的时钟追踪距离;
于是,根据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和网络中所需规划的主参考时钟PRC个数Nprc_set,初始化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Nc·Nprc_set;
6-2)对备选网元,计算其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将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每列元素相加,得到一个相加序列nc,记为
nc={n1,n2,…,ni},i=1,2,…,Y
其中,ni表示第i个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N1内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
6-3)根据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值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将相加序列nc中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加权系数的上限值记为加权系数顶值;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有且仅有一个、即唯一,则令主参考时钟PRC接入备选网元集{NE_PRCy}中的y等于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确定第y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1累算、即Nprc=Nprc+1,后跳转到步骤6-6);
若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至少为两个、即存在有相同值,则进入步骤6-4);
6-4)根据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来判断并确定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
对于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序号,计算备选网元序号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将相加序列nc中加权系数顶值在覆盖网元的有效时钟追踪距离矩阵Dc中所对应的列元素相加并除以加权系数顶值,即为加权系数顶值对应的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
按照约束的定量参数条件,将备选网元所覆盖网元的平均时钟跟踪长度需取下限值,备选网元设为共有S个;
若S+Nprc≤Nprc_set,则将对应的S个备选网元全部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已选的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个数作+S累算、即Nprc=Nprc+S,后跳转到步骤6-6);
若S+Nprc>Nprc_set,则进入步骤6-5);
6-5)计算S个备选网元之间的相互距离,根据备选网元到其他备选网元距离之和降序排列,取前Nprc_set-Nprc个备选网元作为主参考时钟PRC优先接入网元,并令Nprc=Nprc_set;
6-6)若Nprc<Nprc_set,则更新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再对备选网元覆盖程度的权重矩阵Nc′中的每一列减去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列的值,从而得到新标识矩阵Nc′;
令新标识矩阵Nc′中小于0的元素值为0,并令新标识矩阵Nc′和备选网元在有效跳数内覆盖网元标识矩阵Nc中与本次迭代已确定的备选网元序号所对应的列的值均为0,重复步骤6-2)~步骤6-6);
直至Nprc=Nprc_set,则迭代结束。
CN201510812993.7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Active CN105337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993.7A CN10533768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993.7A CN10533768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7681A CN105337681A (zh) 2016-02-17
CN105337681B true CN105337681B (zh) 2018-02-02

Family

ID=5528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993.7A Active CN10533768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376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787B (zh) * 2015-09-21 2020-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钟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130682B (zh) * 2016-06-14 2018-05-08 河海大学 准同步网络的时钟链路规划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3925A1 (en) * 2007-04-11 2009-08-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network element for tracing clock
CN102123057A (zh) * 2010-12-09 2011-07-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同步网络路由检测、优化及网络路由方法和同步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122B (zh) * 2007-05-17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跟踪关系建立方法及时钟跟踪关系计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3925A1 (en) * 2007-04-11 2009-08-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network element for tracing clock
CN102123057A (zh) * 2010-12-09 2011-07-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同步网络路由检测、优化及网络路由方法和同步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7681A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gabli et al. GADMM: Fast and communication efficient framework for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N106209289A (zh) 一种小卫星自组织网络时间同步方法
CN102521687B (zh) 遥感卫星数据预处理小型化通用平台
CN109711865A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挖掘的移动通信网流量精细化预测的方法
CN104683488B (zh) 流式计算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664700B (zh) 网状网中的节点时钟同步规划方法
CN103379169A (zh) 用于根据密度估计配置无线网络云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52645A (zh) 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星群网络时间同步方法
CN110263928A (zh) 保护数据隐私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布式深度学习训练方法
CN105337681B (zh) 一种时钟同步规划中的prc接入网元选择方法
CN106100781B (zh) 基于e1通道的时钟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5991205A (zh) 一种可验证可校准的全同步通信网及其实现方法
CN106445987B (zh) Cir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与验证方法
CN103873224A (zh) 一种基于ip网络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9474023A (zh) 智能配电网区段实时更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Du et al. SmartTransfer: Model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passenger transfers for crowdedness-aware route recommendations
Wang et al. Optimal pricing and coordination schemes for the 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supply chain system in China
CN104683055A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Comprehensive cost optimization for charger deployment in multi-hop wireless charging
Balakrishnan et 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and potential works in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Review,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N109474364A (zh) 互隔离的网络时间同步系统
CN108401233A (zh) 一种基于最大权二分匹配的复合事件感知方法
CN109327273A (zh) 同步信息传输方法、同步方法、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9347591A (zh) 一种分布式同步采集传感器网络系统
CN105871496B (zh) 一种光同步网时钟链路规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