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4478A -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34478A CN105334478A CN201410242048.3A CN201410242048A CN105334478A CN 105334478 A CN105334478 A CN 105334478A CN 201410242048 A CN201410242048 A CN 201410242048A CN 105334478 A CN105334478 A CN 1053344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hell
- housing unit
- groove
- sound ins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87 hand lay-up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7
- 239000011257 shel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9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其中壳体单元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空腔;填充于所述空腔内的隔声层;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隔声层外侧的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在一起。隔声层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当磁共振系统的梯度线圈引发噪声时,噪声声波在隔声层中逐渐被吸收而衰减,至噪声传播到壳体单元外时分贝已经很小,甚至降为0,这对检查区域的患者和磁共振系统操作人员而言已不构成噪音干扰。这样,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无需承担隔音功能,能够具有较薄厚度而具有较轻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磁共振检查技术(MagneticResonance,MR)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短波。人体组织允许磁共振产生的长波成分如无线电波穿过,这是磁共振应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
现有的磁共振系统包括磁体单元和梯度磁场,其中磁体单元为壳体所包围,该磁体单元能够产生静态磁场。当梯度线圈中通入电流,梯度线圈会产生梯度磁场,该梯度磁场作用在检查区域,并与静态磁场叠加。当梯度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时,梯度线圈会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该振动会引发邻近空气的振动而形成声波,该声波传播到磁体单元,并经磁体单元传播到包围磁体单元的壳体。现有的壳体多为单层的玻璃钢材质,具有较大刚性,因此隔音效果较差。声波经壳体辐射到检查区域,对位于检查区域的患者和操作磁共振系统的工作人员造成较大的噪音干扰,严重时还会造成听力伤害。
现有磁共振系统的壳体材料为玻璃钢或塑料。玻璃钢的隔音效果较塑料好,但其密度较大,在相同厚度下的重量较大,这对磁共振系统的承重能力是一个挑战。虽然塑料质轻,但隔音效果不及相同厚度的玻璃钢。因此业界亟需一种质轻且隔音效果较好的壳体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质轻且隔音效果较好的壳体单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单元,该壳体单元包括:
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空腔;
填充于所述空腔内的隔声层;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隔声层外侧的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的材料为多孔材料。
可选地,所述多孔材料包括硬质多孔材料或弹性多孔材料。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为气体或液体,或者所述隔声层为真空层;
所述结合层为环绕隔声层的环形结构;或者,
所述结合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结合层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壳体单元还包括相邻两结合层之间的密封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或塑料。
可选地,所述结合层的材料为树脂和玻纤的混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结合层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结合层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和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
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具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第一凹槽底面和第二凹槽底面接合。
可选地,所述加固件具有和第一凹槽底面、第二凹槽底面接合的端面、连接两端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具有环绕两端面垂线的至少一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为结合层所填充。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中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为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通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表面垂直;
所述加强件通过通孔与第二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埋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中,所述螺栓的螺杆具有螺纹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为螺栓;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螺纹孔;
所述螺栓的螺杆具有螺纹一端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具有朝向第一壳体凸起的第一凸块;
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凸块朝向第一壳体的表面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表面,具有朝向第二壳体凸起的第二凸块;
所述第二凸块中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背的表面中,所述通孔位于第三凹槽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壳体单元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6mm,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6mm。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的厚度为第一壳体厚度和第二壳体厚度之和的5~15倍。
可选地,所述结合层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该磁共振系统包括磁体单元和包围所述磁体单元的上述任一所述的壳体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该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对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空腔中且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空腔中且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形成隔声层;
在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第一表面外侧且与第一表面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或者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第二表面外侧且与第二表面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形成结合层;
在形成所述结合层后,将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对接;
对接后,对所述结合层位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压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结合层结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或塑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使用模压成型或手糊成型形成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材料为多孔材料。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材料为气体或液体;
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具有连通空腔的溢出孔;
所述结合层为环形结构,或者,所述结合层的数量为多个,并沿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后、压制前,在相邻两结合层之间形成密封材料;
在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压制后,通过所述溢出孔向所述空腔中注入隔声层;
在形成所述隔声层后,密封所述溢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隔声层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当磁共振系统的梯度线圈引发噪声时,噪声声波在隔声层中逐渐被吸收而衰减,至噪声传播到壳体单元外时分贝已经很小,甚至降为0,这对检查区域的患者和磁共振系统操作人员而言已不构成噪音干扰。这样,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无需承担隔音功能,能够具有较薄厚度且具有较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壳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壳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壳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应图4的变形例的壳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磁共振系统包括磁体单元和包围磁体单元的壳体,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壳体包括多个壳体单元,该多个壳体单元彼此搭接形成壳体。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壳体单元包括:
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围成空腔3;
填充于空腔3内的隔声层4,隔声层4用来隔离磁共振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向外传播的噪声,将具有隔声层4的壳体单元部分定义为填充区I;
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且位于隔声层4外侧的结合层5,结合层5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壳体单元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作用,将壳体单元位于填充区I外侧的部分定义为压制区II。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形状只是起到示例作用,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具体应用场合,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状。在将本实施例的壳体单元应用到磁共振系统时,壳体单元包围磁体单元,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可作为壳体单元的内侧,与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单元直接相对。以下实施例将以第一壳体1作为壳体单元的内侧为例,来阐述本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层4使用减振降噪材料,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当磁共振系统的梯度线圈振动,引发邻近空气振动而产生较大噪声时,噪声经磁体单元传播到第一壳体1并进入隔声层4。隔声层4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收声能、降低噪声的能力,噪声在隔声层4传播过程中逐渐被吸收而衰减,至噪声传播到第二壳体2时分贝已经很小,甚至降为0,这对检查区域的患者和磁共振系统操作人员而言已不构成噪音干扰。这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无需承担隔音效果,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能够具有较薄厚度而减轻质量。
隔声层4吸声降噪的特性与隔声层4的材料有关。在具体实施例中,隔声层4的材料可以是多孔材料、气体或液体。
多孔材料内部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向外敞开的微孔,即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多孔材料的吸声机理是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时,会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在空气振动过程中,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声波的一部分声能转变成热能而散发。而且,微孔中的空气与孔壁、纤维之间也具有热传导,能加速热量散发,达到声能衰减的目的。而且多孔材料密度小、重量轻,不会过多增加壳体单元的重量。因此,多孔材料是理想的吸声降噪材料。对多孔材料的类型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包括硬质多孔材料如泡沫,或弹性多孔材料如海绵。
当隔声层4的材料为多孔材料时,结合层5可以是环绕隔声层4的环形结构,这样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结合会非常紧密。或者,结合层5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结合层5沿壳体单元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气体或液体的粘滞阻力能使部分声波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而且通常声波在气体或液体中的传播速率要小于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率,声波在到达第二壳体2之前,在气体或液体中就已经得到有效衰减。
除了上述材料外,最理想的隔声层为真空层。当声波进入真空层,由于真空层没有传播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层中传播,这样第二壳体2基本不会接收到声波,声波也就不会传播到磁共振系统外部,实现良好的隔音降噪功能。
当隔声层4的材料为气体或液体,或者隔声层4为真空层时,必须确保空腔3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或液体泄漏。这样,结合层5可设置为环绕隔声层4的环形结构,结合层5能起到密封作用。还可以是:结合层5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结合层5沿壳体单元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在相邻两结合层5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图中未示出),该密封材料与结合层5一起起到密封作用。
由于隔声层4起到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因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材料可选择质轻材料如塑料。除此之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也可选择玻璃钢材质,此时第一壳体1的厚度和第二壳体2的厚度相比现有壳体厚度较薄,以减轻壳体单元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厚度范围均为3mm~6mm,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支撑磁体单元。而当将本实施例的壳体单元应用到高铁风电等大型壳体上时,可相应增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厚度,同时对隔声层的厚度也予以增加。
另外,隔声层4的吸声降噪性能除与隔声层的材料有关外,也与隔声层4的厚度有关。参照图1,第一壳体1位于空腔3内且朝向第二壳体2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0,第二壳体2与第一表面10相对的表面为第二表面20。隔声层4的厚度为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的垂向距离H,H的范围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厚度之和的5~15倍。如果隔声层4的厚度较小,则不能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如果隔声层4的厚度较大,则会增加壳体单元的总体厚度和质量。
为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结合强度,结合层5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2mm到小于等于6mm。如果结合层5的厚度小于2mm,将起不到粘接作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压制区II很容易分离,如果结合层5的厚度大于6mm,不仅浪费,而且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结合强度也不会起到进一步增强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层5的材料为树脂和玻纤的混合材料,能起到较好的粘结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在压制区II中,第一壳体1与结合层5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11,第二壳体2与结合层5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开口和第二凹槽21的开口相对;
在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之间具有加固件6,该加固件6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底面接合,用来增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结合强度。加固件6是具有较强硬度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如金属或增强塑料,起到加固作用。其中加固件6可以是一体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在结合层5中呈环形间隔分布的多个。
在该实施例中,加固件6通过限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方向(以下简称横向)上可能产生的相对滑动,来增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结合强度,例如,当第一壳体1具有相对第二壳体2向左滑动的趋势,加固件6能够阻挡该滑动趋势,使该滑动趋势不能形成有效滑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2,加固件6具有和第一凹槽11底面、第二凹槽21底面接合的两端面、连接两端面的侧面,该侧面具有环绕两端面垂线的至少一个环形槽,该环形槽为结合层所填充,这可以限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0方向(以下简称垂向)上的相对移动,例如,当第一壳体1在垂向方向上具有相对第二壳体2的移动趋势,环形槽侧壁与结合层5相互阻挡,使第一壳体1的移动趋势无法转化为有效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环形槽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是大于1个的多个,该多个环形槽沿垂向方向间隔排列。而且,除环形槽外,加固件侧面也可设置相互隔开的多个开口槽,开口槽在壳体单元的压制过程中为结合层材料填充,也能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垂向移动。
为进一步增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结构强度,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壳体单元还可包括位于空腔中的加强件,该加强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在壳体单元的填充区I中,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作为加强件。
具有加强筋7的壳体单元尤其适用于中型或大型壳体,或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厚度较小的壳体单元,在不增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厚度的前提下,加强筋起到较好的增强壳体单元结构强度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例中,对加强筋的形状不作限制,如工字型、口型或开口槽型均可。加强筋材料可以是钢、铝合金、碳钢或铜合金等金属合金,还可以是增强塑料,具体可根据应用场合进行选择。
在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在填充区I区域,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14和螺母15共同构成加强件。
具体地,第一壳体1具有和第二表面20相背的第三表面12,第二壳体2具有和第一表面10相背的第四表面22。第一壳体1具有连通空腔的通孔13,该通孔13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表面10垂直。螺栓14的螺栓头141埋设于第二表面20中,螺栓14的螺杆142具有螺纹的一端穿过通孔13与螺母15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10上具有朝向第二壳体2凸起的第二凸块16,第二凸块16中具有第三凹槽160,该第三凹槽160的开口位于第一壳体1的第三表面12中,通孔13位于第三凹槽160底面并贯通第二凸块16,其中螺母15位于第三凹槽160中。第二凸块16相对缩短了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间的距离,避免螺杆142受到径向载荷时弯折。
另外,螺母15位于第三凹槽160中,避免螺母15与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单元相互干涉。考虑到第一壳体1的厚度为毫米级,若在第一壳体1中直接形成第三凹槽,第三凹槽160的底部会很薄。当第一壳体1受力而使螺杆受到较小径向载荷时,第三凹槽160底部就会破裂,因此增加第二凸块16能够增加第三凹槽160底部的厚度,即通孔的轴向高度,使加强件能够承受高强度载荷。若将该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具有较厚厚度时,也可以直接在第一壳体的第三表面中形成第三凹槽,而无需设置第二凸块。
在形成第二壳体2的过程中,螺栓14通过螺栓头141被预埋到第二表面20中,例如螺栓14可以与第二壳体2形成一体结构,也可以在压制前将螺栓头141粘接在第二表面20中。在壳体单元的压制过程中,螺杆142穿过通孔13后露出的一端位于第三凹槽160中,第三凹槽160避免螺杆142伸出通孔13的一端抵触模具。在压制完成后,将螺母15放入第三凹槽160中并与螺杆142螺纹连接。
在应用该实施例的壳体单元时,使第一壳体1的第三表面12作为壳体单元内侧,与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单元直接相对,而第二壳体2的第四表面22露于外侧。这是因为,第四表面22不平整,而第三表面12相比第四表面22平滑,美观性增强,这会让患者感觉更舒服、放松。
作为变形例,参照图5,第二壳体2的第二表面20具有朝向第二凸块16凸起的第一凸块23,第一凸块23和第二凸块16之间为面接触,第一凸块23朝向第二凸块16的表面中具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螺纹孔和第二凸块16的通孔同轴,螺栓17的螺杆171穿过通孔,通过旋拧螺栓头172使螺栓17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头172位于第三凹槽160中。考虑到第二壳体2的厚度较薄,第二凸块16能增强螺栓17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
与图4所示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螺栓17为外设的螺栓,并非埋设于第二壳体2中。作为变形例,也可直接在第二壳体中形成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根据隔声层的材料不同,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略有不同。以隔声层材料为多孔材料为例,结合参照图1,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包括:
首先,提供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材料为玻璃钢,通常使用手糊或模压成型单独形成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手糊或模压成型工艺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再详述。
然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放置到相应的模具内,其中第三表面12和第四表面22分别与相应模具的表面吻合。
接着,在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铺设多孔材料形成隔声层4,并清除边角毛料,由于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硬度,因此可直接粘接在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上。
紧接着,在第一壳体1位于第一表面10外侧且与第一表面10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或者在第二壳体2位于第二表面20外侧且与第二表面20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涂抹树脂并铺设玻纤,以形成结合层5。其中,结合层5和隔声层4的形成顺序可以相互替换,即先形成结合层5,之后形成隔声层4。
之后,将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对接。
对接后,对压制区II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进行压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结合层5结合在一起。在压制过程中,多孔材料分别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紧密接合。
当隔声层材料为液体或气体时,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与前述方法不同。具体地,首先在形成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时,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中形成待连通空腔3的溢出孔(图中未示出);
其次,在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压制后,通过溢出孔向空腔3中注入隔声层材料,之后将溢出孔堵死。另外,溢出孔还可用于抽真空,以形成真空层,真空层作为隔声层。对气体或液体的种类不作限制,任何无毒无害的液体或气体均可使用。
结合参照图2,在形成该实施例的壳体单元时,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接前,加固件6的一端先预埋到第二凹槽21底面上,另一端在压制过程中固接在第一凹槽11底面上。还可以是:加固件6的一端先预埋到第一凹槽11上,另一端在压制过程中固结在第二凹槽21底面上。加固件6可通过强力胶粘接到第一凹槽11底面或第二凹槽21底面上。加固件6可以是一体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在结合层5中呈环形间隔分布的多个。
结合参照图3,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压制之前,在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上通过强力胶粘接加强筋7,在压制步骤中,加强筋7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间因强力而形成紧密连接。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空腔;
填充于所述空腔内的隔声层;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隔声层外侧的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的材料为多孔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包括硬质多孔材料或弹性多孔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为气体或液体,或者所述隔声层为真空层;
所述结合层为环绕隔声层的环形结构;或者,
所述结合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结合层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壳体单元还包括相邻两结合层之间的密封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或塑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的材料为树脂和玻纤的混合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结合层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结合层接触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和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
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具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第一凹槽底面和第二凹槽底面接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具有和第一凹槽底面、第二凹槽底面接合的端面、连接两端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具有环绕两端面垂线的至少一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为结合层所填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中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加强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通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表面垂直;
所述加强件通过通孔与第二壳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埋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中,所述螺栓的螺杆具有螺纹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螺栓;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螺纹孔;
所述螺栓的螺杆具有螺纹一端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具有朝向第一壳体凸起的第一凸块;
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凸块朝向第一壳体的表面中。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表面具有朝向第二壳体凸起的第二凸块;
所述第二凸块中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背的表面中,所述通孔位于第三凹槽的底面。
16.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壳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6mm,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6mm。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的厚度为第一壳体厚度和第二壳体厚度之和的5~15倍。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的厚度范围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mm。
20.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体单元和包围所述磁体单元的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单元。
21.一种壳体单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对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空腔中且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空腔中且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形成隔声层;
在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第一表面外侧且与第一表面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或者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第二表面外侧且与第二表面具有相同朝向的表面形成结合层;
在形成所述结合层后,将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对接;
对接后,对所述结合层位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压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结合层结合在一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或塑料。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料为玻璃钢,使用模压成型或手糊成型形成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材料为多孔材料。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材料为气体或液体;
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具有连通空腔的溢出孔;
所述结合层为环形结构,或者,所述结合层的数量为多个,并沿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后、压制前,在相邻两结合层之间形成密封材料;
在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压制后,通过所述溢出孔向所述空腔中注入隔声层;
在形成所述隔声层后,密封所述溢出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42048.3A CN105334478A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42048.3A CN105334478A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34478A true CN105334478A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8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42048.3A Pending CN105334478A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3447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9205A (zh) * | 2007-07-23 | 2008-01-23 | 徐振飞 | 保温节能型承重复合砌块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98804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设备 |
CN102988045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设备 |
CN103239228A (zh) * | 2012-02-02 | 2013-08-14 | 西门子公司 | 有具有护板的壳体单元的医学成像设备和护板的制造方法 |
CN103541801A (zh) * | 2013-11-12 | 2014-01-29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加工方法 |
CN203433805U (zh) * | 2013-09-09 | 2014-02-12 |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降噪装置 |
-
2014
- 2014-06-03 CN CN201410242048.3A patent/CN10533447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9205A (zh) * | 2007-07-23 | 2008-01-23 | 徐振飞 | 保温节能型承重复合砌块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98804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设备 |
CN102988045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设备 |
CN103239228A (zh) * | 2012-02-02 | 2013-08-14 | 西门子公司 | 有具有护板的壳体单元的医学成像设备和护板的制造方法 |
CN203433805U (zh) * | 2013-09-09 | 2014-02-12 |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降噪装置 |
CN103541801A (zh) * | 2013-11-12 | 2014-01-29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33682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 |
WO2012123908A3 (en) | High porosity acoustic backing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ultrasound transducer array | |
CN207602217U (zh) | 一种空腔共振-梯度吸音棉 | |
CN210007147U (zh) | 一种静音降噪的电气控制柜 | |
CN1977564A (zh) | 包括多个同轴布置的振动膜的声换能器 | |
CN102988047A (zh) | 磁共振设备 | |
JP2008207523A (ja) | X線カセッテ用パネル | |
US20120138768A1 (en) | Load-bearing plat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bulky device of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oad bearing plate | |
CN105109122A (zh) | 一种粘弹性复合隔声板 | |
CN109018437B (zh) | 一种适用于航天器密封舱的舱板 | |
CN106881923B (zh) | 一种复合强化型泡沫金属夹芯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6080957B (zh) | 一种用于潜水器的夹心复合材料耐压壳 | |
CN105334478A (zh) | 壳体单元及其形成方法和磁共振系统 | |
US20100310054A1 (en) | Table top for radiation therapy | |
JP6453047B2 (ja) |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 |
CN102162210A (zh) | 一种磁性约束阻尼减振降噪护套 | |
Han et al. |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metal-composite hybrid pantograph upper arm by co-cure technique with a friction layer | |
CN107343251B (zh) | 音频测试箱 | |
CN217663665U (zh) | 一种铝粉加工铸造用球磨机 | |
JP2009261940A (ja) | 冷却装置用真空容器 | |
CN112829387B (zh) | 一种贴合于水下航行器壳体外表面的消声瓦及水下航行器 | |
CN111052562A (zh) | 转子和电机 | |
CN208587643U (zh) |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插接式复合管 | |
CN214449247U (zh) | 一种耐腐蚀的铝蜂窝板 | |
CN108652286A (zh) | 一种空间站用科学试验柜蒙皮组件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