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8777A -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 Google Patents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8777A
CN105318777A CN201410328715.XA CN201410328715A CN105318777A CN 105318777 A CN105318777 A CN 105318777A CN 201410328715 A CN201410328715 A CN 201410328715A CN 105318777 A CN105318777 A CN 10531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infrared probe
infrared ray
module
ultras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87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扬
李兴海
李永春
李响
孙昭华
耿志伟
田守雨
朱坤学
王晓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3287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87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属于战术侦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包括控制器(1)、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模块(3)分别为所述控制器(1)、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所述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提供电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战术侦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和超声波技术混合协同进行侦查的设备。
背景技术
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候通常都需要进行实战实弹射击,通常在战斗环境中敌我双方的接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动化武器普及的今天、敌我双方的战斗已经不同于二战时期以前的拼刺刀模式,敌我双方通常是非接触式战斗方式,战场环境千变万化使得敌我双方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和人造物进行有效伪装。如何在战斗过程中识别敌人的伪装、并保证射击过程不误伤无辜人员和己方人员,是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20分,昆明一伙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见人就砍,案发之后10多辆警车赶赴现场抓捕嫌疑人,为了避免使用枪支伤害到无辜群众、公安特警赶到后将暴徒吸引到远离人群的区域之后才当场击毙4名暴徒。这起恐怖袭击事件一共造成已造成无辜群众29人死亡、143人受伤。如何对类似的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置,以避免无辜群众的不必要伤亡已经成为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必须要面对的实战课题,现有技术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也是制约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处置类似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日常也需要进行射击战术训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战士们的实战技能和战术技能一直是制约训练指导人员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充分发挥辅助技战术手段的作用、以尽可能提高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的战斗素质和技能一直是制约本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本发明的一种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告警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红外传感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所述告警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相连;
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分、超声波接收部分,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平行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第二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电机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H1为3-6cm。
根据以上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优选:所述告警模块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
根据以上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优选:所述控制器可以是DSP控制器。
根据以上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优选:所述控制器可以是ARM控制器。
根据以上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优选:所述控制器可以是AVR控制器。
根据以上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优选: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平行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的齿轮系及电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9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装置后部的左侧端、以方便枪支持有人及时发现告警信号。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或探照灯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
图3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DSP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告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告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告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告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左侧,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报警信号。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3-6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度。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超声波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7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优选实施方式2
图1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装置后部的左侧端、以方便枪支持有人及时发现告警信号。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或探照灯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
图3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ARM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告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告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告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告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左侧,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报警信号。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3-6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超声波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7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优选实施方式3
图1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装置后部的左侧端、以方便枪支持有人及时发现告警信号。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或探照灯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
图3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AVR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告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告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告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告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左侧,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报警信号。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3-6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超声波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7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优选实施方式4
图1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装置后部的左侧端、以方便枪支持有人及时发现告警信号。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或探照灯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
图3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告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51MCU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告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告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告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告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左侧,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后端的报警信号。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3-6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超声波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7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Claims (6)

1.一种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告警模块(2)、电源模块(3)、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其中:
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所述告警模块(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所述电机控制模块(6)与所述电机(8)电性相连;
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平行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10°-40°;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为3-6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可以是DSP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可以是ARM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可以是AVR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平行设置。
CN201410328715.XA 2014-07-10 2014-07-10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Pending CN105318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8715.XA CN105318777A (zh) 2014-07-10 2014-07-10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8715.XA CN105318777A (zh) 2014-07-10 2014-07-10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777A true CN105318777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6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8715.XA Pending CN105318777A (zh) 2014-07-10 2014-07-10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87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4318A1 (de) * 1980-12-23 1982-08-26 Eltro GmbH, Gesellschaft für Strahlungstechnik, 6900 Heidelberg Zielverfahren und zugehoerige geraeteanordnung
CN2246087Y (zh) * 1996-02-14 1997-01-29 王碧绣 可调式汽车后窗遮阳装置
US5892617A (en) * 1997-07-28 1999-04-06 Wallace; Robert E. Multi-function day/night observation, ranging, and s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CN2781318Y (zh) * 2004-12-28 2006-05-17 陈友余 可变角度、旋转、柔性武器瞄准系统
CN201050967Y (zh) * 2006-12-10 2008-04-23 马扬茗 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电子瞄准及影像装置
CN102414519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人体检测装置
CN102749659A (zh) * 2012-07-20 2012-10-24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光电侦察仪及其用于观察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AU2013248208A1 (en) * 2012-10-22 2014-05-08 Wilcox Industries Corp Combined laser range finder and s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dual function laser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4318A1 (de) * 1980-12-23 1982-08-26 Eltro GmbH, Gesellschaft für Strahlungstechnik, 6900 Heidelberg Zielverfahren und zugehoerige geraeteanordnung
CN2246087Y (zh) * 1996-02-14 1997-01-29 王碧绣 可调式汽车后窗遮阳装置
US5892617A (en) * 1997-07-28 1999-04-06 Wallace; Robert E. Multi-function day/night observation, ranging, and s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CN2781318Y (zh) * 2004-12-28 2006-05-17 陈友余 可变角度、旋转、柔性武器瞄准系统
CN201050967Y (zh) * 2006-12-10 2008-04-23 马扬茗 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电子瞄准及影像装置
CN102414519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人体检测装置
CN102749659A (zh) * 2012-07-20 2012-10-24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光电侦察仪及其用于观察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AU2013248208A1 (en) * 2012-10-22 2014-05-08 Wilcox Industries Corp Combined laser range finder and s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dual function laser and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5840A (zh) 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瞄准装置
CN105258563A (zh) 步枪用目标扫描探测仪器
CN204027445U (zh) 步枪用扫描探测瞄准仪器
CN204027435U (zh) 步枪用辅助目标扫描瞄准装置
CN204100907U (zh)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CN204027437U (zh)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CN204100904U (zh) 突击步枪用红外线与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装置
CN204100916U (zh) 带有红外超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的突击步枪
CN204100915U (zh) 带有红外超声辅助扫描探测仪器的突击步枪
CN204043501U (zh) 枪支瞄准辅助扫描装置
CN204085319U (zh) 枪支瞄准辅助扫描装置
CN204043513U (zh) 配备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枪械
CN204329733U (zh) 枪械瞄准辅助扫描装置
CN204043507U (zh) 配备瞄准辅助扫描装置的枪械
CN204043500U (zh) 枪械瞄准辅助扫描装置
CN204043499U (zh) 步枪用目标扫描探测仪器
CN204043519U (zh) 枪械瞄准辅助扫描装置
CN204100909U (zh) 步枪用辅助扫描瞄准装置
CN204100908U (zh) 步枪用扫描探测瞄准仪器
CN204064120U (zh) 步枪用辅助目标扫描瞄准装置
CN204064121U (zh) 具有辅助目标扫描瞄准装置的步枪
CN204027439U (zh) 步枪用辅助扫描瞄准装置
CN204043506U (zh) 配置红外扫描探测瞄准仪器的冲锋枪
CN204027442U (zh) 步枪用目标扫描探测仪器
CN204064122U (zh) 具有目标扫描探测仪的步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