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8480A -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8480A
CN105318480A CN201510858900.4A CN201510858900A CN105318480A CN 105318480 A CN105318480 A CN 105318480A CN 201510858900 A CN201510858900 A CN 201510858900A CN 105318480 A CN105318480 A CN 105318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haft
fan
type triode
air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8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王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ON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ON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ON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ON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589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针对现有的排风系统结构进行改进,针对贯穿各个区域空间的各个子通风管道(3),引入智能检测控制结构,基于所设计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结果,结合所设计的外界空气对流结构,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进行智能控制,通过与外界环境相连的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使得区域空间中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空气,实现与外界环境空气之间的对流,最大限度保证了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质量,避免了不同区域空间之间的空气相互污染,实现了更好的排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属于建筑排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楼宇不断拔地而起,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工作场所,并且随着建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建筑排风系统在内的很多设施得到了发展,排风系统是提升建筑物内空气流通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排风系统的发展,建筑设计者也在针对其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号:201210015393.4,公开了一种新型排风系统,包括排风主管路、分支管路及烘箱排风管路,排风主管路与排风机连接,所述烘箱排风管路与分支管路连通,分支管路与主管路连通;分支管路由烘箱排风管路连接部分和主管路连接部分两部分组成,烘箱排风管路连接部分轴线与主管路连接部分轴线呈钝角,主管路连接部分轴线与主管路轴线呈锐角,主管路弯道处通过圆弧过渡。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排风系统,排气通畅,可以节约能源达到40%以上。
还有专利申请号:201310635447.1,公开了一种节能无源排风系统,涉及通讯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通讯铁塔和通讯机房,通讯铁塔顶部具有发送信号的天线抱杆,所述通讯铁塔上具有热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其内部具有中空的热空气通道,所述通讯机房上设有热空气散发口,该热空气散发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上述的热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热空气散发口上还设有一温控电磁阀;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节能无源排风系统,可起到对通讯机房降温的目的,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不会占据通讯机房内部的空间。
不仅如此,专利号:201320888221.8,公开了一种排风系统,它包括框架、风罩和抽风机,所述的框架的四周均安装有防止框架内部气体向外扩散的阻隔件,阻隔件将框架围成上下开口的筒体,风罩安装于框架的上部并封盖框架的上开口,风罩呈下大上小的漏斗型,风罩顶部安装有出风管,出风管连接抽风机的进风口。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排风系统,空气向上流动过程中携带有毒气体从风罩顶部的出气管导出,有效解决了离心机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工作区环境的问题;由抽风机抽出的气体经过滤毒通风装置时完成滤毒,实现了对空气净化;框架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方便移动,灵活性高。
由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针对排风系统的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好的通风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细心的人们总能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众所周知,现有的排风系统利用贯穿建筑物各个区域空间的通风管道,结合设置于通风管道中的风扇工作,将各个区域空间中的空气吸入通风管道中进行外排,实现排风效果,其中,由于各个区域空间由通风管道依次贯连,很容易出现不同区域空间中空气的对流,这样,若某一间房间存在污浊空气的话,当该污浊空气被吸入通风管道后,该污浊空气就会一直在通风管道中随气流进行流动,直至排出建筑物,这期间就很有可能流入其它房间,这样的话,不仅起不到很好的排风效果,反倒加剧空气的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排风系统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检测控制结构,通过智能检测加智能控制的方式,有效实现通风管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及时对流,提供通风管道内空气洁净度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包括依次贯穿指定各个相互独立的区域空间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位于各个区域空间的顶部;通风管道的一端敞开,并在通风管道的该端部设置总风扇,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总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通风管道的封闭端部指向敞开端部;通风管道分别位于各个区域空间中的各段定义为各个子通风管道;各个子通风管道的底部管道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窗;各个进风窗位置的气流方向在总风扇的作用下、由对应子通风管道的外部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的内部;还包括分别与各个子通风管道一一对应的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分别包括出气管道、进气管道、挡板、电控伸缩杆、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电机驱动电路,电控伸缩杆经过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控制模块、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和电机驱动电路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中;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出气管道的其中一端、进气管道的其中一端沿对应子通风管道内部的气流方向、依次连接于对应子通风管道的顶部管道壁上,且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分别与对应子通风管道贯通;出气管道的另一端和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位于户外环境中;第一风扇设置于出气管道中,且第一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对应子通风管道指向户外环境;第二风扇设置于进气管道中,且第二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户外环境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挡板的尺寸与对应子通风管道顶部管道壁上连接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的区域面积相适应,挡板的边缘与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顶端相连接,电控伸缩杆固定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内部的顶部管道壁上,且挡板与对应子通风管道的顶面相平行,挡板在电控伸缩杆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上所连出气管道端口和进气管道端口同时实现封闭或开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总风扇为总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为第一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为第二无刷电机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组气流交换装置还分别包括空气滤网,空气滤网的外径与对应进气管道的内径相适应,空气滤网设置在对应进气管道中其位于户外环境的一端与第二风扇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子通风管道上的各个进风窗、相邻等间距的设置在对应子通风管道的底部管道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接电网。
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针对现有的排风系统结构进行改进,针对贯穿各个区域空间的各个子通风管道,引入智能检测控制结构,采用所设计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获得对应子通风管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结果,并结合所设计的外界空气对流结构,在经过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控制电控伸缩杆工作,采用挡板实现出气管道端口和进气管道端口封闭与开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第二风扇进行智能控制,通过与外界环境相连的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使得区域空间中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的空气,实现与外界环境空气之间的对流,最大限度保证了通风管道中空气的质量,避免了不同区域空间之间的空气相互污染,实现了更好的排风效果;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针对总风扇、各个第一风扇和各个第二风扇,进一步分别设计采用总无刷电机风扇、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和第二无刷电机风扇,以及针对电控伸缩杆,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具有的高效排风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还针对各组气流交换装置,进一步设计分别包括空气滤网,并且空气滤网的外径与对应进气管道的内径相适应,空气滤网设置在对应进气管道中其位于户外环境的一端与第二风扇之间,由此在针对区域空间中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的空气,实现与外界环境空气进行对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所引入外界环境空气的质量,进而更加提高了整个排风系统的排风效果;
(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针对设置于各个子通风管道上的各个进风窗,进一步设计采用相邻等间距的布局方式设置在对应子通风管道的底部管道壁上,能够针对区域空间实现最大化的排风效果,进而提高了设计排风系统的整体工作效果;
(5)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6)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接电网,能够有效保证本发明所设计智能检测控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中电机驱动电路示意图。
其中,1.通风管道,2.总风扇,3.子通风管道,4.进风窗,5.出气管道,6.进气管道,7.第一风扇,8.第二风扇,9.空气滤网,10.控制模块,11.电源,12.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3.挡板,14.电控伸缩杆,15.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包括依次贯穿指定各个相互独立的区域空间的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位于各个区域空间的顶部;通风管道1的一端敞开,并在通风管道1的该端部设置总风扇2,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封闭,总风扇2工作的气流方向由通风管道1的封闭端部指向敞开端部;通风管道1分别位于各个区域空间中的各段定义为各个子通风管道3;各个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窗4;各个进风窗4位置的气流方向在总风扇2的作用下、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外部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内部;还包括分别与各个子通风管道3一一对应的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分别包括出气管道5、进气管道6、挡板13、电控伸缩杆14、控制模块10,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的电源11、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和电机驱动电路15,电控伸缩杆14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5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其中,电源11经过控制模块10分别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11依次经过控制模块10、电机驱动电路15为电控伸缩杆14进行供电;控制模块10、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和电机驱动电路15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如图2所示,电机驱动电路15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0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14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出气管道5的其中一端、进气管道6的其中一端沿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气流方向、依次连接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部管道壁上,且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分别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贯通;出气管道5的另一端和进气管道6的另一端位于户外环境中;第一风扇7设置于出气管道5中,且第一风扇7工作的气流方向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指向户外环境;第二风扇8设置于进气管道6中,且第二风扇8工作的气流方向由户外环境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挡板13的尺寸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部管道壁上连接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的区域面积相适应,挡板13的边缘与电控伸缩杆14的伸缩杆顶端相连接,电控伸缩杆14固定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顶部管道壁上,且挡板13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面相平行,挡板13在电控伸缩杆14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封闭或开启。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针对现有的排风系统结构进行改进,针对贯穿各个区域空间的各个子通风管道3,引入智能检测控制结构,采用所设计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获得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结果,并结合所设计的外界空气对流结构,在经过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15驱动控制电控伸缩杆14工作,采用挡板13实现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封闭与开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针对所设计的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进行智能控制,通过与外界环境相连的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使得区域空间中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空气,实现与外界环境空气之间的对流,最大限度保证了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质量,避免了不同区域空间之间的空气相互污染,实现了更好的排风效果。
基于上述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总风扇2、各个第一风扇7和各个第二风扇8,进一步分别设计采用总无刷电机风扇、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和第二无刷电机风扇,以及针对电控伸缩杆14,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具有的高效排风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还有针对各组气流交换装置,进一步设计分别包括空气滤网9,并且空气滤网9的外径与对应进气管道6的内径相适应,空气滤网9设置在对应进气管道6中其位于户外环境的一端与第二风扇8之间,由此在针对区域空间中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空气,实现与外界环境空气进行对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所引入外界环境空气的质量,进而更加提高了整个排风系统的排风效果;而且针对设置于各个子通风管道3上的各个进风窗4,进一步设计采用相邻等间距的布局方式设置在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能够针对区域空间实现最大化的排风效果,进而提高了设计排风系统的整体工作效果;并且针对控制模块10,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11,进一步设计采用外接电网,能够有效保证本发明所设计智能检测控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包括依次贯穿指定各个相互独立的区域空间的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位于各个区域空间的顶部;通风管道1的一端敞开,并在通风管道1的该端部设置总无刷电机风扇,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封闭,总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通风管道1的封闭端部指向敞开端部;通风管道1分别位于各个区域空间中的各段定义为各个子通风管道3;各个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窗4,各个进风窗4彼此相邻等间距的设置在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各个进风窗4位置的气流方向在总无刷电机风扇的作用下、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外部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内部;还包括分别与各个子通风管道3一一对应的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分别包括出气管道5、进气管道6、挡板13、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空气滤网9、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外接电网、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和电机驱动电路15,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5与单片机相连接;其中,外接电网经过单片机分别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网依次经过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15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单片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和电机驱动电路15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电机驱动电路15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单片机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单片机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相连接;出气管道5的其中一端、进气管道6的其中一端沿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气流方向、依次连接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部管道壁上,且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分别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贯通;出气管道5的另一端和进气管道6的另一端位于户外环境中;第一无刷电机风扇设置于出气管道5中,且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指向户外环境;第二无刷电机风扇设置于进气管道6中,且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户外环境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挡板13的尺寸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部管道壁上连接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的区域面积相适应,挡板13的边缘与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顶端相连接,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固定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顶部管道壁上,且挡板13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面相平行,挡板13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封闭或开启;空气滤网9的外径与对应进气管道6的内径相适应,空气滤网9设置在对应进气管道6中其位于户外环境的一端与第二风扇8之间。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分别对应各个子通风管道3的各个气流交换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实时工作,分别检测获得其所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并实时上传至对应的单片机当中,单片机针对所接收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进行相应的操作;其中,总无刷电机风扇始终保持工作,初始化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和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停止工作,并控制挡板13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封闭;应用中,如图1所示,由于总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通风管道1的封闭端部指向敞开端部,因此,通风管道1中的气流在总无刷电机风扇的作用下,由通风管道1的封闭端部移向敞开端部,则在此作用下,各个区域空间中的空气会随通风管道1中的气流方向,经区域空间所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的进风窗4,被吸入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并随通风管道1中的气流进行移动,同时,各个气流交换装置中的单片机实时接收来自对应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若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单片机判断此时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的空气质量不超标,单片机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若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的空气质量超标,则单片机首先经电机驱动电路15控制与之相连的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工作,其中,单片机向电机驱动电路15发送针对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控制指令,电机驱动电路15接收控制指令并生成相应的电机驱动指令,并发送至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开始工作,使得挡板13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开启,接着单片机控制与之相连的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开始工作,由于第一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指向户外环境,以及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工作的气流方向由户外环境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则在通风管道1中气流作用下经对应进风窗4进入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的空气,会进一步在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的控制下,经出气管道5输送至户外环境当中,与此同时,在第二无刷电机风扇的控制下,户外环境中的空气会经进气管道6、穿过空气滤网9进入该子通风管道3当中,进而在通风管道1中继续流动,这一过程中,使得各个区域空间中的空气及时得到了外排,避免影响其它区域空间的空气质量,并且在外排空气的同时,经所设计的空气滤网9引入外部环境的空气,有效保证了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质量;在上述外界环境空气与通风管道1内空气实现对流的同时,若单片机所获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基于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单片机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保持外界环境空气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空气之间的对流;但是若单片机所获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数据转变为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单片机此时判断此时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的空气质量转为不超标,则单片机首先控制与之相连的第一无刷电机风扇、第二无刷电机风扇停止工作;接着单片机经电机驱动电路15控制与之相连的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工作,其中,单片机向电机驱动电路15发送针对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控制指令,电机驱动电路15接收控制指令并生成相应的电机驱动指令,并发送至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开始工作,使得挡板13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封闭。基于上述实际应用过程,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即实现了实际应用,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所引入外界环境空气的质量,进而更加提高了本发明所设计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的排风效果。
上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包括依次贯穿指定各个相互独立的区域空间的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位于各个区域空间的顶部;通风管道(1)的一端敞开,并在通风管道(1)的该端部设置总风扇(2),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封闭,总风扇(2)工作的气流方向由通风管道(1)的封闭端部指向敞开端部;通风管道(1)分别位于各个区域空间中的各段定义为各个子通风管道(3);各个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窗(4);各个进风窗(4)位置的气流方向在总风扇(2)的作用下、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外部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各个子通风管道(3)一一对应的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各组气流交换装置分别包括出气管道(5)、进气管道(6)、挡板(13)、电控伸缩杆(14)、控制模块(10),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的电源(11)、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和电机驱动电路(15),电控伸缩杆(14)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5)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其中,电源(11)经过控制模块(10)分别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11)依次经过控制模块(10)、电机驱动电路(15)为电控伸缩杆(14)进行供电;控制模块(10)、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12)和电机驱动电路(15)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中;电机驱动电路(15)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0)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14)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10)相连接;出气管道(5)的其中一端、进气管道(6)的其中一端沿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气流方向、依次连接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部管道壁上,且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分别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贯通;出气管道(5)的另一端和进气管道(6)的另一端位于户外环境中;第一风扇(7)设置于出气管道(5)中,且第一风扇(7)工作的气流方向由对应子通风管道(3)指向户外环境;第二风扇(8)设置于进气管道(6)中,且第二风扇(8)工作的气流方向由户外环境指向对应子通风管道(3);挡板(13)的尺寸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部管道壁上连接出气管道(5)和进气管道(6)的区域面积相适应,挡板(13)的边缘与电控伸缩杆(14)的伸缩杆顶端相连接,电控伸缩杆(14)固定设置于对应子通风管道(3)内部的顶部管道壁上,且挡板(13)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顶面相平行,挡板(13)在电控伸缩杆(14)控制下、随伸缩杆的伸缩而与对应子通风管道(3)顶面相平行地进行移动,针对对应子通风管道(3)上所连出气管道(5)端口和进气管道(6)端口同时实现封闭或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扇(2)为总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一风扇(7)为第一无刷电机风扇,所述第二风扇(8)为第二无刷电机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伸缩杆(14)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气流交换装置还分别包括空气滤网(9),空气滤网(9)的外径与对应进气管道(6)的内径相适应,空气滤网(9)设置在对应进气管道(6)中其位于户外环境的一端与第二风扇(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子通风管道(3)上的各个进风窗(4)、相邻等间距的设置在对应子通风管道(3)的底部管道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0)为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1)为外接电网。
CN201510858900.4A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Pending CN105318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8900.4A CN105318480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8900.4A CN105318480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480A true CN105318480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8900.4A Pending CN105318480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84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038A (zh) * 2016-06-15 2016-08-03 李孟平 一种高散热防护式变压器
CN118054327A (zh) * 2024-04-16 2024-05-17 山东亿阳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湿度调节控制的智能开关柜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747A (ja) * 1994-09-21 1996-04-09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クリーンルームシステム
CN101275468A (zh) * 2008-04-11 2008-10-01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与防排烟方法
CN102052732A (zh) * 2009-11-02 2011-05-11 胡剑峰 一种循环换气风机系统
CN102486326A (zh) * 2010-12-01 2012-06-06 西安中科麦特电子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换气风机系统
GB2494387A (en) * 2011-09-01 2013-03-13 Siddharth Malani Drawing cooling air from a higher altitude
CN202938444U (zh) * 2012-10-16 2013-05-15 查方春 收费站换气系统
CN203586433U (zh) * 2013-12-03 2014-05-07 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新风输送控制系统
CN10383675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西安上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老化房的电动换气机构
CN104456817A (zh) * 2014-10-22 2015-03-25 苏州德鲁森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感应式换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747A (ja) * 1994-09-21 1996-04-09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クリーンルームシステム
CN101275468A (zh) * 2008-04-11 2008-10-01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 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与防排烟方法
CN102052732A (zh) * 2009-11-02 2011-05-11 胡剑峰 一种循环换气风机系统
CN102486326A (zh) * 2010-12-01 2012-06-06 西安中科麦特电子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换气风机系统
GB2494387A (en) * 2011-09-01 2013-03-13 Siddharth Malani Drawing cooling air from a higher altitude
CN202938444U (zh) * 2012-10-16 2013-05-15 查方春 收费站换气系统
CN10383675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西安上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老化房的电动换气机构
CN203586433U (zh) * 2013-12-03 2014-05-07 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新风输送控制系统
CN104456817A (zh) * 2014-10-22 2015-03-25 苏州德鲁森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感应式换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加祥: "《电子系统设计》", 30 September 2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陈中: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30 November 2015, 清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038A (zh) * 2016-06-15 2016-08-03 李孟平 一种高散热防护式变压器
CN118054327A (zh) * 2024-04-16 2024-05-17 山东亿阳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湿度调节控制的智能开关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9777U (zh) 一种分体式新风换气机
CN202254096U (zh) 自动除尘的新风机
CN107143962A (zh) 新风机
CN105485827A (zh) 一种外界交互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CN105318480A (zh) 一种智能驱动式空气对流排风系统
CN2037189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509221A (zh) 一种空气对流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CN205717732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210460397U (zh) 一种生态窗
CN201748560U (zh) 分体式空气对流机
CN105318479A (zh) 一种智能滤波自动化控制交互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CN105020833A (zh) 厂房换气装置
CN105352104A (zh) 一种外界空气交互对流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CN102840642B (zh) 一种免管道安装实现户型内各房间新风交换系统
CN201281421Y (zh) 一种隧道吸风管
CN105333555A (zh) 一种外界介入式排风系统
CN204853820U (zh) 具有温度自动控制功能的风机房
CN103604188B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系统
CN105299857B (zh) 新风洁净效能倍增器及系统
CN209524736U (zh) 一种农副产品烘烤房用排湿余热回收装置
CN208952224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08458189U (zh) 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
CN106482251A (zh) 一种高效能量回收与自动清灰的智能式室内新风换气机
CN202617921U (zh) 一种具有正压式地窖通风结构的动物圈舍
CN207035412U (zh) 一种净化工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