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176A -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176A
CN105307176A CN201510763235.0A CN201510763235A CN105307176A CN 105307176 A CN105307176 A CN 105307176A CN 201510763235 A CN201510763235 A CN 201510763235A CN 105307176 A CN105307176 A CN 105307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estige
node
interes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32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176B (zh
Inventor
郭云川
殷丽华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7632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7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7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8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predicted e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信息提供者推送信息给在其WIFI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移动节点;移动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依据外部策略和自身策略决定是否路由该信息给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预定数量的直接邻居节点;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且其信誉度大于给定预定值,则作为举报移动节点将该信息转发给TTP;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增加举报者的信誉,同时降低所有该信息传播节点的信誉;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降低举报者的信誉。本发明能够促进真实信息的传播,有效抑制虚假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中大量的移动智能设备具备短距离通信能力(如,通过WI-FI、蓝牙等方式通信),节点移动及网络稀疏等各种原因导致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一条完整的路由路径。为了解决这类网络之间的通信,以“存储-携带-广播”为路由模式的机会网络实现了不存在完整路由路径节点间通信。
虽然机会网络有效实现了不存在完整路由路径节点间通信,但是这种实现的核心条件之一是需要移动节点相互合作。一般地,机会网络的如下特征导致自私节点可能不愿意参与路由:(1)隐私容易泄露。机会网络中,大多数移动节点之间通过WIFI等开放无线信道通信,攻击者容易数据监听等方式获取节点身份、位置等隐私信息。(2)资源消耗。机会网络中节点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参与合作将消耗他们的有限资源,从而减少其生存时间。因此,如何激励节点参与路由是机会网络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的机会网络通过“微支付”和“物物交换”等激励方式来克服自私性。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恶意信息泛滥,现有的传播方法未区分恶意信息,这使得恶意信息提供商更可能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得恶意信息在机会网络中泛滥;
(2)资源浪费,多数现有微支付策略对每个先后参与合作的节点给予相同额度的刺激,这使得过多节点参与路由,从而导致全局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和恶意信息泛滥,本发明提供了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信息提供者推送信息给在其WIFI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移动节点;
2)移动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移动节点依据外部策略和自身策略决定是否路由该信息给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预定数量的直接邻居节点;信息提供者对路由节点的路由行为给予一定的虚拟收益;
3)移动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将该信息转发给TTP(TrustedThirdParty,可信第三方);
4)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TTP增加举报者的信誉,同时降低传播该信息的节点的信誉。
5)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TTP降低举报者的信誉。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节点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
进一步地,系统的初始设置如下:首先每个节点的信誉初始化为最高信誉rtop与最低信誉rbot的平均值,即(rtop+rbot)/2,并设置信誉阈值为(rtop+rbot)/2;移动用户可自己设置对拟广播信息的兴趣度,亦可由传播系统自动判定用户对拟广播信息的兴趣度,如,分析用户所发微博中的特征词;信息提供者设置传播折扣因子σ(0<σ≤1):σ等于1表明所有广播者获得相同的激励,σ趋近于0表明早期的广播者将会获得更多的传播动力。
进一步地,当某节点A收到其他节点广播的信息后,该节点A中的传播系统判定其自身的信誉是否大于等于信誉阈值,只有当节点A自身的信誉大于等于信誉阈值时,该节点A才有广播信息的权限。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外部策略是指信誉子策略,即,若移动节点自身信誉小于给定的信誉值,则该节点被禁止广播任何信息,但可以举报相关信息;若移动节点自身信誉大于或等于给定信誉值,则该节点具有广播权限;所述的自身策略是指虚拟收益激励子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2)中影响移动节点的策略的因素包括:奖励虚拟收益量、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如果预期所奖励的虚拟收益大于等于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的乘积,移动节点广播所述信息给在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的直接邻居节点;如果预期所奖励的虚拟收益小于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的乘积,移动节点拒绝将信息广播给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的直接邻居节点。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智能移动节点需要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包括:所述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用一个带权值的向量表示,所述的有害信息模板用一组向量集合表示。
进一步地,步骤2)中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与有害信息模板的表示,包括:
所述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用一个向量<FWDER,KEYWORDS>表示,其中,FWDER为一个链表(p→(ID1,r1,time1)→(ID2,r2,time2)→…),链头p表示信息提供者,IDi,r1和time1分别表示在该广播链路上的第i个上广播者、广播者信誉和广播时间,即若某个移动节点广播了该信息,则将该节点ID、节点信誉和广播时间插入链表尾部;KEYWORDS为表征该向量的带权重的特征词集合{(k1,w1),…,(kl,wl)},其中ki(1≤i≤l)表示特征词,wi为ki所对应的权值,其值为ki在该信息中出现的次数;
所述的有害信息模板用一组向量集合{<k11,…,k1n>,…,<km1,…,kmn>}表示,其中,kij(1≤i≤m,1≤j≤n)为有害信息特征词。
进一步地,计算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包括:
对于所接收信息<p→(ID1,r1,time1)→(ID2,r2,time2)→…,{(k1,w1),…,(kl,wl)}>和有害信息模板{<k11,…,k1n>,…,<km1,…,kmn>},针对有害信息模板中的每个元素 计算 { ( k 1 , w 1 ) , ... , ( k l , w l ) } = ^ Y 的距离Di,计算方法为: D i = | | X i , Y | | = &Sigma; j = 1 l w l W l , 其中,Wl定义为:若kl属于集合{ki1,…,kin}中的元素,则Wl等于1,否则Wl等于0;
给定<p→f1→f2→…,{(k1,w1),…,(kl,wl)}>和{<k11,…,k1n>,…,<km1,…,kmn>},其距离D计算公式为:D=max{D1,...,Dm}。
进一步地,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且携带有害信息模板的节点(可称为诚实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将虚假信息转发给TTP;TTP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定值,则举报者的信誉增加rz,其虚拟收益增加,并将所有传播该信息的转播者信誉设置为rbot;若距离大于等于预定值,则举报者的信誉降低rJ
进一步地,若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且携带有害信息模板的节点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大于预定值、且该节点的信誉度大于给定预定值,则计算要价s=(cp+ck)×e1/rk-1×e1/rp-1×(1+δr)×(1+δi)和预期所能够得到的激励b,其中,cp表示每次广播所消耗的电量cp,ck表示每次广播所消耗的密钥量,rk表示所消耗的密钥数与最大密钥数的比率rk,rp表示移动节点中APP采集当前节点的电量剩余率,δr表示当前广播者信誉加权,δi表示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加权。若s≤b,则节点将该消息广播给其相应的邻居节点,该节点从获得数量为b的虚拟收益。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时,若未被其它节点举报或被举报时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则其信誉增加预定值;若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之前,信息被举报、且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其信誉降低预定值。若s>b,则节点不广播该消息,这种情况该节点不能获得虚拟收益,也不能获得信誉虚拟收益。若该移动节点广播消息,则广播链表的尾部插入该移动节点的ID和该ID的信誉。
进一步地,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但没有检测能力的节点不接受信誉低于一定阈值(一般地,设置为0.8×(rtop+rbot))的广播者所发送的信息。没有检测能力且不乐意转发有信息的节点接收到消息之后,拟广播消息之前计算和预期所能够得到的虚拟收益b:若s≤b,则节点将该消息广播给其相应的邻居节点,该节点从获得数量为b的虚拟收益。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时,若信息未被其它节点举报或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则其信誉增加预定值;若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之前,信息被举报、且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其信誉降低预定值。若s>b,则节点不广播该消息,这种情况该节点不能获得虚拟收益,也不能获得信誉虚拟收益。
进一步地,故意转发有害信息的节点(可称为恶意节点)不检测信息,而且总是接受其他节点广播的信息。并在广播消息之前计算和预期所能够得到的奖励b:若s≤b,则节点将该消息广播给其相应的邻居节点,该节点从获得数量为b的虚拟收益。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时,若信息未被其它节点举报或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则其信誉增加预定值;若在信息的生命期结束之前,信息被举报、且TTP认为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其信誉降低预定值。若s>b,则节点不广播该消息,这种情况该节点不能获得虚拟收益,也不能获得信誉虚拟收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所实施的虚拟收益、信誉激励和双重基于权重的有害信息检测机制、使得对于自私节点也会采用基于权重的有害信息检测机制,并广播真实的信息,举报恶意信息。即使所发明的系统中存在恶意节点,这些节点也很容易被系统发现,从而及时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真实信息、有效抑制虚假信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会网络中信息强健性传播的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提供者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TTP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且具有检测能力节点转播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但不具有检测能力节点转播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故意转发有害信息节点的可能转播流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双重基于权重的有害信息检测机制、给予信息路由者的虚拟收益和信誉收益、降低虚假路由者的信誉,这三者结合最终实现信息在机会网络中的强健性路由,及时发现并降低虚假信息的路由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首先介绍上述信息强健性传播的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
该构架包括信息提供服务器、信息路由者和TTP服务器其中,信息提供服务器存储的信息包括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信息的传播预算、广播者ID、广播者虚拟收益账户及传播时间;每个信息路由者存储记录所传播信息的ID、传播信息的上一路由节点的信誉和下一目标节点的兴趣度;TTP服务器记录所有节点的信誉、广播时间、负责计算举报信息与TTP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之间的距离、及降低虚假路由者的信誉。信息提供服务器、信息路由者和信誉管理服务器之间通过长距离通信网相连,路由器(即“信息路由者”)之间通信通过短距离通信系统连接。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提供者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这种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对每一条拟传播的信息(如广告信息),信息提供者将(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bdg,折扣因子σ,广播者及信誉度链表)插入静态信息表sINFORMATION中;对每一条拟传播的信息,信息提供者将动态信息表dINFORMATION(广播者ID,传播时间)初始化为空;
步骤101.信息提供者将(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信誉度)广播给WIFI通信范围内的节点;
步骤102.信息提供者延迟预定时间之后采集当前时间,比较当前时间是否在广播者生命期范围内;
步骤103.依据步骤102的检测结果,若在生命期范围内,信息提供者依照其信息的传播时间采集广播者ID及传播时间,以(广播者ID,传播时间)的格式将其存储在步骤101所示的dINFORMATION表中;
步骤104.从广播者链表集合中读取所有广播者,并依据传播时间进行排序;
步骤105.依据步骤102的检测结果,若信息超出生命期,信息提供者统计广播者数量和广播者的传播次序N。针对传播次序为N的ID,信息提供者计算其虚拟收益:当0<σ<1时,其虚拟收益为当σ=1时,其虚拟收益为bdg/N,其中bdg表示传播预算,Oi为传播中的次序(1≤Oi≤N)。信息提供者通过查询步骤101所示的ID表,将虚拟收益支付到该ID的虚拟收益账户中。
图3为TTP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在初始状态下TTP生成节点信誉表REPUTATION(广播者ID,节点信誉),并置该表为空。
步骤201.接收举报信息包括(举报者ID,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由广播者ID组成的信息传播链表)。TTP采集当前时间,若当前时间小于等于信息的生命截至期,TTP将(广播者ID,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生命期)插入到REPORT表中;
步骤202.TTP从信息内容中提取特征词ki及其频率wi,生成集合 基于虚假信息模板 { < k 11 , ... , k 1 n > , ... , < k m 1 , ... , k m n > } ( = ^ X ) , 对于X中的每一个元素 < k 11 , ... , k 1 n > = ^ X i ( 1 &le; X &le; m ) , 计算Xi与Y的距离 D i : D i = | | X i , Y | | = &Sigma; j = 1 l w l W l , 其中,Wl定义为:若kl属于集合{ki1,…,kin}中的元素,则Wl等于1,否则Wl等于0。给定每个Xi和Y之间的距离Di,X和Y之间的距离计算为D=max{D1,...,Dm}。
步骤203.若TTP判定所转发信息X与模板Y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则举报者ID的信誉减去预定值之后保存在REPUTATION表中;在节点连接互联网络时,更新移动节点的信誉表;
步骤204.若TTP判定所转发信息X与模板Y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将该举报者ID的信誉增加预定值并保存在REPUTATION表中;
步骤205.TTP查询由广播者ID组成的传播链表(即,查询p→f1→f2→…),将该链表中信息提供者p和广播者fi(1≤i)的信誉置为rbot并存储到REPUTATION表中,同时,在节点连接互联网络时,更新传播链表中所有节点者的信誉。
本发明中,决定移动节点是否广播的因素是移动节点依据预期奖励的虚拟收益量DigCash、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δr和兴趣加权δi
a)虚拟收益:
一个广播节点所获得虚拟收益DigCash的多少依赖于信息提供者对每个信息的传播预算bdg、实际的节点传播数N、该节点在该信息传播中的次序(1≤Oi≤N)及传播折扣因子σ(0<σ≤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节点在信息的第Oi次广播中所获得的虚拟收益:
若0<σ<1,则 b = b d g ( 1 - &sigma; ) &sigma; O i - 1 / 1 - &sigma; N ;
若σ=1,则b=bdg/N,其中,b表示在第Oi次广播中所获得的虚拟收益。
b)资源量、资源加权:
节点自身资源情况包括每次广播所消耗的资源量s和资源加权r,包括:所述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每次广播所消耗的电量cp和每次广播可能导致的密钥损失ck;所述的资源加权包括电量的剩余率rp和密钥剩余率rk,其中,0≤rp≤1和0≤rk≤1。
c)信誉加权:
影响信誉加权δr的因素包括:上一节点的信誉rip和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的自身信誉rcd;包括:
第一信誉加权策略:信誉权值δr随前一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前一广播者的信誉,信誉权值δr随当前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
第二信誉加权策略:信誉权值δr随前一广播者与当前广播者信誉之差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前一广播者与当前广播者信誉之差,信誉权值δr随当前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
第一信誉加权计算和第二信誉加权计算,其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信誉加权值:
δr=(rtop×(rtop-rip)+(rtop-rcd))/(rtop×rtop-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信誉加权值:
δr=(rtop×(rtop-(rip-rcd)+(rtop-rcd))/(rtop×rtop-1)
其中,rtop指信誉的最大值。
d)兴趣加权:
影响兴趣加权δi的因素包括: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cd和下一目标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nx;包括:
第一兴趣加权策略:兴趣权值δi随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兴趣权值δi随下一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
第二兴趣加权策略:兴趣权值δi随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兴趣权值δi随下一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
第一兴趣加权计算和第二兴趣加权计算,其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兴趣加权值:
δi=itop×(itop-ir)+(itop-icd)/(itop×itop-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兴趣加权值:
δr=(itop×(itop-icd)+(itop-ir))/(itop×itop-1)
其中,rtop指兴趣的最大值。
图4为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且具有检测能力节点转播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广播者在移动过程中,与相互在通信范围之内的节点成为邻居节点。当广播者收到邻居节点广播的信息时,以(上一播者ID,上一节点信誉,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链表,当前广播者的信誉)格式在本地存储;
步骤302.当前广播者所在传播APP自动采集自身信誉,并判定其是否大于TTP所指定的信誉值;若信誉大于TTP所指定的信誉值,则执行步骤303,否则转入步骤301;
步骤303.类似于步骤202,当前广播者从信息内容中提取特征词ki及其频率wi,生成集合 { ( k l , w l ) , ... , ( k l , w l ) } ( = ^ Y ) ; 基于虚假信息模板 { < k 11 , ... , k l n > , ... , < k m 1 , ... , k m n > } ( = ^ X ) , 对于X中的每一个元素 < k 11 , ... , k l n > = ^ X i ( 1 &le; X &le; m ) , 计算Xi与Y的距离 D i : D i = | | X i , Y | | = &Sigma; j = 1 l w l W l , 其中,Wl定义为:若kl属于集合{ki1,…,kin}中的元素,则Wl等于1,否则Wl等于0。给定每个Xi和Y之间的距离Di,X和Y之间的距离计算为D=max{D1,...,Dm}。由于TTP与移动传播着之间的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不同,因此,TTP提取特征词的数量与准确性均大于移动广播者。
当前广播者生成并利用虚假信息模板,并计算信息内容与虚假信息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当最小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当前广播者将该信息鉴别为虚假消息;当最小距离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当前广播者将该信息鉴别为真实消息;
步骤304.若距离D小于预定值,则广播者生成(举报者ID,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生命期,广播者链表),并将该信息发送给TTP,转入步骤301;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当前广播者向WIFI通信范围内的邻居发送请求,获得邻居的兴趣表INTEREST(item,interestvalue),提出相应的兴趣值ir,利用公式
δi=itop×(itop-ir)+(itop-icd)/(itop×itop-1)计算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加权;当前广播者从上一节点所发送信息(上一播者ID,上一节点信誉,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链表,当前广播者的信誉)中提取上一节点的信誉,利用公式δr=(rtop×(rtop-rip)+(rtop-rcd))/(rtop×rtop-1)计算当前广播者信誉加权;
步骤306.利用移动节点中APP采集当前节点的电量剩余率rp、计算所消耗的密钥数与最大密钥数的比率rk;当前广播者采集所传播信息的长度m,选择恰当的参数αp和βp(0≤αpp),计算每次广播所消耗的电量cp=αp×m+βp,选择参数αk和βk(0≤αkk),计算每次广播所消耗的密钥量ck=αk×m+βk;当前节点计算其要价:s=(cp+ck)×e1/rk-1×e1/rp-1×(1+δr)×(1+δi)和预期所能够得到的激励
步骤307.当前广播者将元组(上一播者ID,上一节点信誉,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链表)中的“上一播者ID”和“上一节点信誉”分别设置为自己的ID和自身信誉,并将自身ID、广播者信誉和广播时间插入到“广播者链表”尾部中,而后将该元组发送给拟传播的节点;另外,当前广播者(广播者ID,节点信誉)中“节点信誉”增加预定值,待节点移动到能访问TTP的WIFI区域时,向TTP更新(广播者ID,节点信誉)。
图5为不乐意转发有害信息但不具有检测能力节点转播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广播者在移动过程中,与相互在通信范围之内的节点成为邻居节点,当广播者将邻居节点广播的信息(上一播者ID,上一节点信誉,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链表,当前广播者的信誉)存储在临时区域;
步骤402.若上一节点的信誉小于预定阈值,则将(上一播者ID,上一节点信誉,信息ID,信息内容,信息的生命期,对该信息的传播预算,折扣因子σ,广播者链表,当前广播者的信誉)从临时区域删除;
步骤403、步骤404和步骤405分别与步骤305、步骤306和步骤307相同。
图6为恶意节点(故意转发有害信息的节点)的可能转播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与步骤401相同;
步骤502.除了不计算信誉加权之外,其它行为与步骤402相同;
步骤503.除了预期广播代价为之外,其它行为与步骤403相同;
步骤504与步骤404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信息提供者推送信息给在其WIFI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移动节点;
2)移动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移动节点依据外部策略和自身策略决定是否路由该信息给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预定数量的直接邻居节点;信息提供者对路由节点的路由行为给予一定的虚拟收益;
3)移动节点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作为举报移动节点将该信息转发给TTP;
4)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增加举报者的信誉,同时降低所有该信息传播节点的信誉;
5)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降低举报者的信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外部策略是指信誉子策略,即,若移动节点自身信誉小于给定的信誉值,则该节点被禁止广播任何信息,但可以举报相关信息;若移动节点自身信誉大于或等于给定信誉值,则该节点具有广播权限;所述的自身策略是指虚拟收益激励子策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移动节点的策略的因素包括:奖励虚拟收益量、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如果预期所奖励的虚拟收益大于等于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的乘积,移动节点广播所述信息给在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的直接邻居节点;如果预期所奖励的虚拟收益小于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和兴趣加权的乘积,移动节点拒绝将信息广播给其WIFI通信范围之内的直接邻居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移动节点需要计算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包括:所述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用一个带权值的向量表示,所述的有害信息模板用一组向量集合表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与有害信息模板的表示,包括:
所述移动节点所接收的信息用一个向量<FWDER,KEYWORDS>表示,其中,FWDER为一个链表(p→(ID1,r1,time1)→(ID2,r2,time2)→…),链头p表示信息提供者,IDi,r1和time1分别表示在该广播链路上的第i个上广播者、广播者信誉和广播时间,即若某个移动节点广播了该信息,则将该节点ID、节点信誉和广播时间插入链表尾部;KEYWORDS为表征该向量的带权重的特征词集合{(k1,w1),…,(kl,wl)},其中ki(1≤i≤l)表示特征词,wi为ki所对应的权值,其值为ki在该信息中出现的次数;
所述的有害信息模板用一组向量集合{<k11,…,k1n>,…,<km1,…,kmn>}表示,其中,kij(1≤i≤m,1≤j≤n)为有害信息特征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计算接收的信息与自身携带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包括:
对于所接收信息<p→(ID1,r1,time1)→(ID2,r2,time2)→…,{(k1,w1),…,(kl,wl)}>和有害信息模板{<k11,…,k1n>,…,<km1,…,kmn>},针对有害信息模板中的每个元素(1≤i≤m),计算的距离Di,计算方法为:其中,Wl定义为:若kl属于集合{ki1,…,kin}中的元素,则Wl等于1,否则Wl等于0;
给定<p→f1→f2→…,{(k1,w1),…,(kl,wl)}>和{<k11,…,k1n>,…,<km1,…,kmn>},其距离D计算公式为:D=max{D1,...,D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移动节点是否广播的因素是移动节点依据预期奖励的虚拟收益量DigCash、广播所消耗资源量、资源加权、信誉加权δr和兴趣加权δi,包括:
一个广播节点所获得虚拟收益DigCash的多少依赖于信息提供者对每个信息的传播预算bdg、实际的节点传播数N、该节点在该信息传播中的次序(1≤Oi≤N)及传播折扣因子σ(0<σ≤1);
影响信誉加权δr的因素包括:上一节点的信誉rip和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的自身信誉rcd
影响兴趣加权δi的因素包括: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cd和下一目标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nx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节点在信息的第Oi次广播中所获得的虚拟收益:
若0<σ<1,则
若σ=1,则b=bdg/N,其中,b表示在第Oi次广播中所获得的虚拟收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自身资源情况包括每次广播所消耗的资源量s和资源加权r,包括:
所述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每次广播所消耗的电量cp和每次广播可能导致的密钥损失ck;
所述的资源加权包括电量的剩余率rp和密钥剩余率rk,其中,0≤rp≤1和0≤rk≤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一传播节点的信誉和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的自身信誉影响信誉加权,包括:
第一信誉加权策略:信誉权值δr随前一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前一广播者的信誉,信誉权值δr随当前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
第二信誉加权策略:信誉权值δr随前一广播者与当前广播者信誉之差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前一广播者与当前广播者信誉之差,信誉权值δr随当前广播者的信誉增加而减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誉加权计算和第二信誉加权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信誉加权值:
δr=(rtop×(rtop-rip)+(rtop-rcd))/(rtop×rtop-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信誉加权值:
δr=(rtop×(rtop-(rip-rcd)+(rtop-rcd))/(rtop×rtop-1)
其中,rtop指信誉的最大值。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拟传播该信息的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cd和下一目标节点对该信息的兴趣inx,包括:
第一兴趣加权策略:兴趣权值δi随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兴趣权值δi随下一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
第二兴趣加权策略:兴趣权值δi随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若给定当前广播者的兴趣,兴趣权值δi随下一广播者的兴趣增加而减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兴趣加权计算和第二兴趣加权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兴趣加权值:
δi=itop×(itop-ir)+(itop-icd)/(itop×itop-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兴趣加权值:
δr=(itop×(itop-icd)+(itop-ir))/(itop×itop-1)
其中,rtop指兴趣的最大值。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则增加举报者的信誉,同时降低所有该信息传播节点的信誉,包括:若该距离小于等于预定值,将举报者的信誉增加正预定值;对所有传播该信息的节点信誉置0。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TTP计算该信息与其所拥有的有害信息模板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预定值,则降低举报者的信誉,包括:对该距离大于预定值的举报,将举报者的信誉降低一个预定值。
CN201510763235.0A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Active CN105307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3235.0A CN105307176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3235.0A CN105307176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176A true CN105307176A (zh) 2016-02-03
CN105307176B CN105307176B (zh) 2019-03-08

Family

ID=5520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3235.0A Active CN105307176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71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869A (zh) * 2016-04-28 2016-08-17 湖南科技学院 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单项散列函数和伪身份匿名双向认证方法
CN111970731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信誉的Spray and Wait移动机会网络路由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5947A1 (ja) * 2010-09-13 2012-03-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協調連携情報収集システム、協調連携情報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97962A (zh) * 2013-04-27 2013-09-1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密模糊关键字的机会网络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3577991A (zh) * 2012-08-03 2014-02-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3796184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短信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4038412A (zh) * 2014-06-27 2014-09-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过滤垃圾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4306A (zh) * 2013-07-04 2015-01-14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过滤方法、系统、移动终端以及云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5947A1 (ja) * 2010-09-13 2012-03-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協調連携情報収集システム、協調連携情報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577991A (zh) * 2012-08-03 2014-02-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3796184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短信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3297962A (zh) * 2013-04-27 2013-09-1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密模糊关键字的机会网络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4284306A (zh) * 2013-07-04 2015-01-14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过滤方法、系统、移动终端以及云服务器
CN104038412A (zh) * 2014-06-27 2014-09-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过滤垃圾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869A (zh) * 2016-04-28 2016-08-17 湖南科技学院 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单项散列函数和伪身份匿名双向认证方法
CN105871869B (zh) * 2016-04-28 2018-11-23 湖南科技学院 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单项散列函数和伪身份匿名双向认证方法
CN111970731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信誉的Spray and Wait移动机会网络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176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A survey of opportunistic offloading
Li et al. On social-aware content caching for D2D-enabled cellular networks with matching theory
Song et al. Maximizing network lifetime based on transmission range adjustme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alandrino et al. The role of parked cars in content download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s
Dressler et al. Towards a vehicular cloud-using parked vehicles as a temporary network and storage infrastructure
Jedari et al. A survey on human-centric communications in non-cooperative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Anupong et al. Towards a high precision in AMI-based smart meters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smart grid
Chen et al. Congestion control and energy‐balanced scheme based on the hierarchy for WSNs
Darabkh et al. LiM-AHP-GC: life time maximizing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al process and genetic clustering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vironment
Liang et al. Efficient event detecting protocol in event-drive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u et al.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community evolutionary game for VANET
Zhao et al. Survey on social-aware data dissemination ove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Dua et al. RoVAN: A rough set-based scheme for cluster head selection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Kim et al. REACH: An efficient MAC protocol for RF energy harves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Rolla et al. Enabling wireless cooperation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CN105307176A (zh) 一种移动社交机会网络中强健性信息路由方法
Liu et al. On social-aware data uploading study of D2D-enabled cellular networks
Saginbekov et al. Efficient code dissemin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Roy et al. Social‐based reputation‐aware data forwarding for improved multicast delivery in the presence of selfish nodes in DTNs
CN106550485A (zh)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信息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Sharma et al. Trust-based opportunistic network offloaders for smart agriculture
Palma et al. Precise: Predictive Content Dissemination Scheme Exploiting Realistic Mobility Patterns
Jadoo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Zone‐Based Routing with Hierarchical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u et al. Collaborative data collection with hybrid vehicular crowd sensing in smart cities
CN103313268B (zh) 一种基于异构无线接入网激励合作的多目标拓扑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