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9596A -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9596A
CN105299596A CN201410247444.5A CN201410247444A CN105299596A CN 105299596 A CN105299596 A CN 105299596A CN 201410247444 A CN201410247444 A CN 201410247444A CN 105299596 A CN105299596 A CN 105299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t
fixture
opening
spr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74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9596B (zh
Inventor
王明权
沈祥
王可勇
王洪波
周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74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9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9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连接部间设有互相对应的突起部及容纳部,当所述突起部与容纳部连接时,所述连接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支撑面上,所述突起部与支撑面间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突起部及支撑面接触;当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支撑面间具有间隙时,所述弹性元件补偿所述间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转接组件的结构简单,安装固定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居家装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照明灯具内,经常通过将灯具的主体连接到已安装好的转接组件上来固定安装灯具主体。目前常见的转接组件设计为其内部具有导引条及固定槽,灯具内具有插接条,插接条先通过导引条插入至转接组件内,而后将灯具及转接组件内的固定装置相对转动来达到插接条插入到固定槽内的安装结构。但通常该结构中,插接条无法与固定槽完美匹配,或是无法紧密贴合,导致灯具相对于固定装置将产生移动,固定效果不佳。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转接组件,其本身结构简单,安装固定效果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内的固定装置及连接部紧密连接,避免出现两者间互相移动的情况。
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具有稳固的安装结构,且进一步地,还可提高灯具内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连接部间设有互相对应的突起部及容纳部,当所述突起部与容纳部连接时,所述连接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支撑面上,所述突起部与支撑面间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突起部及支撑面接触;当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支撑面间具有间隙时,所述弹性元件补偿所述间隙。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簧片或可变形发泡材料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导引部,其沿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容纳部沿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容纳部连通;当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时,所述突起部穿过所述导引部,并在所述容纳部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面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支撑面上靠近所述导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支撑面上远离所述导引部的一端;当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当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容纳部内滑动时,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接触的部分随所述突起部一同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提供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沿周向移动时的位移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与突起部间的弹簧上具有一弯折处;当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共同滑动时,位于所述弯折处与突起部间的弹簧滑动,位于所述弯折处与第二开口间的弹簧平移。
优选地,所述支撑面远离所述导引部的一端设有一止挡壁,当所述突起部滑过所述弯折处时,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止挡壁与弯折处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弹簧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具有一倾角,用于增加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弹簧上的自锁角。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元件,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接触,用于消散或隔绝所述连接元件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为所述固定装置的底座,所述接触元件为环设于所述连接部外的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与接触元件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变形材料为: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泡沫塑料,石墨垫片、发泡硅胶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具有上述转接组件及灯具本体;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灯具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具本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容纳部(固定槽)与突起部(插接条)间出现的位差或间隙被弹性元件填补,即便两者之间有移动,由于弹性可形变的性质,间隙的微小变化均被完美补偿,使得固定装置与灯具连接部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内固定装置与连接部对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固定装置与连接部对应连接的结构透视图;
图2a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弹性元件为弹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弹性元件为簧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固定装置与连接部对应连接后突起部未插入容纳部时的结构透视图;
图3b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固定装置与连接部对应连接后突起部插入容纳部时的结构透视图。
附图标记:10固定装置、11突起部、12连接元件、20连接部、21容纳部、22支撑面、221第一开口、222第二开口、23导引部、24接触元件、30弹性元件、31弹簧、311弯折处、32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参阅图1a及图1b,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对应连接的示意图。本发明中,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10及一连接部20。其中,固定装置10可一部分固定在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需要安装的位置,另一部分则与连接部20连接,而连接部20则为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用于安装固定的部分,或是也用于固定在外部装置需要安装的位置。当连接部20套设在固定装置10外时,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固定连接,由此将照明灯具固定在固定装置10上。进一步地,将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连接后,便将照明灯具安装在了需要安装的位置。通过转接组件形成的“中间桥梁”连接结构,形成了可拆卸的照明灯具的安装方式。此处所述的“可拆卸的”方式,是指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间的可拆卸关系,当固定装置10内设有装置如电源、LED灯时,通常将引出引线如电源线与同连接部20连接的外部装置连接。因此,上述关系中,需先将外部装置与固定装置10分离,而后才可将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拆卸分开。当然,根据应用的不同,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可作互换,即连接部20设置在照明灯具安装的位置,而固定装置10与照明灯具连接。因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而非仅从元件命名上限定每一元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11,该突起部11的突起方向可以是垂直于侧壁表面或呈一倾斜角度,对应突起部11,连接部20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部21。每一突起部11均可插入一容纳部21,使得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连接。由于容纳部21为一可容纳突起部11的空间,因此,突起部11插入该空间后,突起部11的每一表面均对应该空间的一表面,在此可理解为:突起部11必然将位于容纳部21的一平面上方,将该平面定义为一支撑面22。虽然该支撑面22或与突起部11接触,或不接触,但突起部11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必然会全部或部分在该支撑面22上。于是,为了解决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间可能出现的沿轴向方向上的位移问题,在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间设置有一弹性元件30,且考虑到仅仅在点面或面面接触下才会有弹力的产生,弹性元件30分别与突起部11及支撑面22接触,从而弹性元件30均可向突起部11及支撑面22施加弹力,继而向固定装置10及连接部20施加弹力,而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间的产生位移的根本原因的间隙,则由该弹性元件30补偿。若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间原有的间隙小于弹性元件30本身的高度或宽度,则由于弹性元件30可形变的特征,弹性元件30将形变至实际情况中间隙的大小,从而满足补偿任意条件下的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间产生的间隙的情况。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是,将突起部11与容纳部21的设置位置互换,即突起部11设置在连接部20上,而将容纳部21设置在固定装置10上也是可能的。此种配置下,容纳部21与突起部11间的互相配合方式还是相同的,当上述两者配合连接后,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固定连接。因此,突起部11与容纳部21只需互相配合即可,其安装位置并不仅限定在连接部20或固定装置10上。
正如上述文中所提到的,弹性元件30需具备可形变的特性,因此,其可选择为弹簧31、簧片32或是可变形发泡材料中的一种。当间隙变大时,弹性元件30则部分向上弹起,填补变大的间隙;当间隙变小时,弹性元件30则缩减,填补变小的间隙。连接部20的侧壁上具有沿连接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导引部23,容纳部21则沿连接部20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导引部23的一端或中间部分与容纳部21的一端或中间部分连接,从而使得当连接部20从固定装置10的自由端至固定端(即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的安装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并套设在固定装置10的外部时,突起部11将沿安装方向滑过导引部23,继续移动时,则被引导至容纳部21处。然后对固定装置10或连接部20作旋转,使得突起部11可在容纳部21内沿周向滑动。通过导引部23的设置,方便突起部11插入到容纳部21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是,将突起部11设置为可伸缩式的,即当突起部11触碰到连接部20的内壁时,突起部11向内缩回,直到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间逐渐套设完毕,突起部11的位置运动到容纳部21的位置,突起部11再次弹出,插入到容纳部2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多种将突起部11安装到容纳部21内的方式,本文所述的安装方式仅为其中优选或可选的举例说明。该实施例中,突起部11的数目不限于两个,位置也不限于目前的同等高度,可沿周向/安装方向/轴向不同高度分布。则对应的容纳部也需要相应设置。此外,突起部11的末端支撑面,可以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的结合。
参阅图2a,为本发明中弹性元件30为弹簧31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自支撑面22向下或沿安装方向凹陷形成有沿周向间隔排布的上第一开口221及第二开口222。其中,第一开口221设置在支撑面22上靠近导引部23的一端,而第二开口222则设置在支撑面22上远离导引部23的一端。弹簧31的本体具有大致沿连接部20的周向延伸的主体及自该主体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该两个开口221、222作为弹簧31的固定端,即弹簧31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分别置入第一开口221或第二开口222(任意一端插入任意一个开口均可)。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22的大小大于第一开口221的大小,更具体地,第二开口222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一开口221的周向长度,当突起部11在支撑面22上移动时,带动着弹簧31共同向第二开口222运动,则开口较大第二开口222可提供弹簧31与突起部11沿支撑面22的周向方向上移动时的位移空间。更具体地,第一开口221可以为圆孔,第二开口222可以为槽形,槽形的第二开口222由于其腰间的宽度够大,可使得弹簧31在第二开口222内活动的范围更大。
当突起部11在容纳部21内滑动时,其位于弹簧31的上方。由于弹簧31与突起部11接触,接触部分间的摩擦力将带动弹簧31随突起部11一同沿周向滑动。而由于开口的设置,当弹簧31向第一开口221的方向移动时,弹簧31部分向第一开口221内插入而产生向下的位移;同样地,当弹簧31向第二开口222的方向移动时,弹簧31部分则先向槽形第二开口222的方向平移,待顶到第二开口222内壁后,则会向第二开口222内插入而产生向下的位移,避免了因为突起部11与弹簧31共同滑动时,弹簧31从容纳部21内脱落的现象,其本体始终限定在第一开口221与第二开口222间及第一开口221和第二开口222内部延伸空间中。
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中弹性元件30为泡沫塑料,该泡沫塑料层,可在突起部11在其上方滑过时,产生形变。而泡沫塑料本身的高度大于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件最大间隙。设置该泡沫塑料层时,可采用背胶粘合的方式等将泡沫塑料层固定结合在支撑面22上。
参阅图2b,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0为簧片32时的结构示意图。当弹性元件30选取为簧片32时,簧片32靠近导引部23的一端为活动式的,未与容纳部21固定,而远离导引部23的一端固定在支撑面22或容纳部21的其他平面上。当突起部11滑动时,将在簧片32的接触面上移动,而由于簧片32已与容纳部21固定,簧片32将不会从容纳部21内掉落,作为弹性元件的簧片32将始终工作。由于簧片32的形变方向(竖直方向)与突起部11的移动方向(周向)不同,作为弹性元件的簧片32仅可用于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间间隙较微小的情况。上述配置主要是考虑到若将弹簧31设置在微小的间隙内时,会使得突起部11与支撑面22对弹簧31的弹力过大,则突起部11与弹簧31间的摩擦力也过大,使用者转动连接部20时,需要用很大的力。因此,可以利用簧片32表面微小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来专用于补偿微小间隙的情况。
继续参阅图2a,第二开口222与突起部11间的弹簧31上具有一弯折处311,该弯折处由弹簧31的本体间某一处侧向延伸后形成。所谓弯折,即弯折处311与第二自由端的弹簧31的成型方向与弯折处311与第一开口221间的弹簧31的成型方向不同。突起部11同弯折处311与第一开口221间的弹簧31接触共同滑动时,位于弯折处311与突起部11间的弹簧31将被带动一同滑动,而由于该弯折处311的缓冲效应,位于弯折处311与第二开口222间的弹簧31将不再与突起部11共同滑动,相反地,由于弯折处311与第二开口222间的弹簧31的滑动回缩,弯折处311的弯折角变小,使得位于弯折处311与第二开口222间的弹簧31相对于支撑面22作平移,取代了原本共同滑动的运动效果。这样配置的好处在于:
1.第二开口222内的弹簧31可固定在其内:
如上文所述的,若不具有该弯折处311的弹簧31将在第一开口221及第二开口222间滑动,由于突起部11的运动,不断地在第一开口221及第二开口222内上下滑出或伸入,时间长久后将磨损支撑面22及弹簧31,甚至造成弹簧31从第一开口221及第二开口222内脱落露出。因此,在使用该弯折角(弯折处311)的配置后,弹簧31的滑动将被限制在弯折角与第一开口221间,而第二开口222与弯折角间的弹簧31仅会稍作平移,不会造成第二开口222内的弹簧31缩入或伸出。从而最开始加工时,便可将第二开口222内的弹簧31固定,使弹簧31不会从容纳部21内露出。其固定方法可采用粘结、螺钉缠绕的方式。
2.弯折处311与第一开口221间的弹簧31可与支撑面22倾斜一角度:
众所周知的,当物体放置在一倾斜面上时,由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将不会滑下,该倾斜面的倾角称为自锁角。利用该自锁角原理,弯折处311与第一开口221间的弹簧31可微微上翘,使得弹簧31并非全部紧贴在支撑面22上,而是一部分接触,另一部分腾空,越接近弯折处311的部分腾起的距离越大,而该上翘的倾角越大,突起部11设于弹簧31上的自锁角越大,从而当突起部11越靠近第二开口222滑动时,与弹簧31间的弹力越大,从而两者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大,在水平方向上保证了突起部11不会滑出。
因此,该弯折处311的设置在原实施例的基础上提高了弹簧31与突起部11间的摩擦,两者安装配合更加稳固。另外,也可将弹簧31固定在容纳部21内,不会随突起部11的插入及退出而影响弹簧31的位置。
参阅图3a及图3b,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包括一连接元件12,对应该连接元件12,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的安装处具有一接触元件24,当连接部20套在固定装置10外时,连接元件12与接触元件24接触。由于两者相接触,接触面将产生热传导作用,因此,当接触元件24为散热体时,将把固定装置10内放置的电源或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消散至外部;而当接触元件24为绝热体时,将把固定装置10内的热量与外部隔绝。更具体地,连接元件12延伸或构造为固定装置10的底座,安装在固定装置10需要安装的位置上,而接触元件24为环设在连接部20外的散热片。该散热片与底座的一端面接触或紧贴,用于散热。当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接触元件24也可作为绝热元件,散热片仅根据其用途命名,若该元件用于底座内的热量不消散,亦或是用于将热量传导给底座的情况下,其命名自然以该元件的技术效果命名,不局限于散热片。同样指出的是,无论是用作何种用途的元件,其与底座的关系均为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配置或相互关系之建立。
接触元件24与连接元件12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该可形变材料层在以下多项领域中分别起到不同的效果:
1)机械方面:
I)当固定装置10本身材质导热系数很高,无需额外增强散热时,连接元件12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样,突起部11与弹性元件30及支撑面22之间的保持力可能会不足而产生固定装置10相对于连接部20反转从而松脱的情形。此时可形变材料层用于在连接元件12的上表面与接触元件24之间增大摩擦力,与突起部11和弹性元件30的保持力配合来保持固定装置20与连接部10的结合。此时可形变材料层可选用如橡胶层、硅胶层等。
II)当固定装置10的连接元件12具有较大尺寸时,与接触元件24的摩擦力过大的时候,则会设置如石墨垫片等结构,来减小摩擦力,使组装和拆卸更加顺畅。
2)传热方面:
I)当连接的外部装置如灯具或电器功率很大时,发热量很高,散热需要增强。因此需要设置的可形变材料层就需要增强传热,将固定装置连接的电器的热量快速传导给接触元件24,此时可形变材料层需要选择导热系数高的材质,如石墨、硅胶等作为散热器。
II)如果功率小,或者接触元件24作为结构件,耐温能力弱,不能承受来自固定装置10传导的热量时,该可形变材料层则使用隔热材料,如泡沫塑料等,用于隔绝传导至接触元件24的热量。
以上四种情形可组合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连接元件12的端面可能为曲面或部分为曲面,则接触元件24与连接元件12的端面间的接触面积会相应减少,通过可形变材料层的设置,增加接触元件24与端面间的接触面的压力,使交界面上的突出部分变形,从而减小缝隙增大接触面,同时,减小接触元件24与连接元件12间的热阻,加强传热。
上述实施例中的变形材料可以是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发泡硅胶、石墨垫片、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根据上述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是,所有可变形的、可满足减小接触元件24与端面间的缝隙的材料,且其导热能力较高(导热系数大于100W/m·K或者大于2W/m·K)的话,均可作为可选的设置,放置在接触元件24与端面间,此处提及的可形变材料层仅为部分可选之举例,并非对可形变材料层的选择的限定。
继续参阅图3a及图3b,当突起部11沿导引部23插入并移动至容纳部21时(如图3a所示),接触元件24与连接元件12接触,继而旋转连接部20,突起部11滑入容纳部21,压缩弹簧31,并最终旋入容纳部21的另一端处,从而完成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间的稳固安装结构。优选地,支撑面22远离导引部23的一端设有一止挡壁,当突起部11滑动到弯折处311时,突起部11受到止挡壁的抵挡,被限定在止挡壁与弯折处311形成的空间内,即将突起部11可滑动的位置进一步地限定。使用者也可通过止挡壁了解到突起部11已旋转至预定的位置,无需再继续旋转下去。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包括本身的灯具本体,安装时,固定装置10安装在灯具本体需要安装的位置上,而连接部20则与灯具本体固定连接,灯具本体通过连接部20固定至固定装置10上来安装到指定位置。当转接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10内设有电源时,电源从固定装置10的顶部穿出,并穿过连接部20至灯具本体,与灯具本体内的接线处连接导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容纳部21(固定槽)与突起部11(插接条)间出现的位差或间隙被弹性元件填补,即便两者之间有移动,由于弹性可形变的性质,间隙的微小变化均被完美补偿,使得固定装置10与灯具连接部件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固。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连接部间设有互相对应的突起部及容纳部,当所述突起部与容纳部连接时,所述连接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支撑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与支撑面间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突起部及支撑面接触;
当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支撑面间具有间隙时,所述弹性元件补偿所述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簧片或可变形发泡材料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导引部,其沿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容纳部沿所述连接部或固定装置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容纳部连通;
当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时,所述突起部穿过所述导引部,并在所述容纳部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支撑面上靠近所述导引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支撑面上远离所述导引部的一端;
当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当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容纳部内滑动时,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接触的部分随所述突起部一同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提供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沿周向移动时的位移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与突起部间的弹簧上具有一弯折处;
当所述弹簧与所述突起部共同滑动时,位于所述弯折处与突起部间的弹簧滑动,位于所述弯折处与第二开口间的弹簧平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远离所述导引部的一端设有一止挡壁,当所述突起部滑过所述弯折处时,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止挡壁与弯折处形成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具有一倾角,用于增加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弹簧上的自锁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元件,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接触元件;
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接触,用于消散或隔绝所述连接元件的热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为所述固定装置的底座,所述接触元件为环设于所述连接部外的散热片。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与接触元件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形变材料层为: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泡沫塑料,石墨垫片、发泡硅胶中的一种。
13.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接组件及灯具本体;
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灯具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具本体连接。
CN201410247444.5A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Active CN105299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7444.5A CN105299596B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7444.5A CN105299596B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9596A true CN105299596A (zh) 2016-02-03
CN105299596B CN105299596B (zh) 2019-04-16

Family

ID=5519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7444.5A Active CN105299596B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959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1414A (en) * 1982-03-11 1984-09-11 Savage John Jun Integrated light unit and circuit element attachable to circuit board
JPH09185978A (ja) * 1995-12-28 1997-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ランプソケット
JPH10321270A (ja) * 1997-05-20 1998-12-04 Hitachi Lighting Ltd 放電灯安定器用端子装置
CN2526424Y (zh) * 2002-03-07 2002-12-18 广州市青松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灯箱
CN101048846A (zh) * 2004-08-30 2007-10-03 L.D.基希勒公司 将白炽照明产品转换成荧光照明产品的方法
JP2010287400A (ja) * 2009-06-10 2010-12-24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CN202938245U (zh) * 2012-12-18 2013-05-15 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机动车防滑灯座
CN203202679U (zh) * 2013-02-19 2013-09-18 欧司朗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N203517681U (zh) * 2013-11-08 2014-04-02 廖新明 Led光引擎连接座
CN203927771U (zh) * 2014-06-06 2014-11-0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1414A (en) * 1982-03-11 1984-09-11 Savage John Jun Integrated light unit and circuit element attachable to circuit board
JPH09185978A (ja) * 1995-12-28 1997-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ランプソケット
JPH10321270A (ja) * 1997-05-20 1998-12-04 Hitachi Lighting Ltd 放電灯安定器用端子装置
CN2526424Y (zh) * 2002-03-07 2002-12-18 广州市青松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灯箱
CN101048846A (zh) * 2004-08-30 2007-10-03 L.D.基希勒公司 将白炽照明产品转换成荧光照明产品的方法
JP2010287400A (ja) * 2009-06-10 2010-12-24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CN202938245U (zh) * 2012-12-18 2013-05-15 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机动车防滑灯座
CN203202679U (zh) * 2013-02-19 2013-09-18 欧司朗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N203517681U (zh) * 2013-11-08 2014-04-02 廖新明 Led光引擎连接座
CN203927771U (zh) * 2014-06-06 2014-11-0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9596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78581C (en) Recessed lighting module with interchangeable trims
JP5467547B2 (ja) 照明器具
CN105716046B (zh) 一种全方位对流的主动型散热器及应用该散热器的舞台灯
JP2014135294A (ja) 液冷led電球
WO2011055659A1 (ja) 大型led照明装置
CN103261784A (zh) 用于耗能装置的固定系统
JP5480703B2 (ja) 照明器具
JP6067749B2 (ja) 熱伝達装置
JP2012138370A (ja) 照明器具
CN203927771U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CN110701495A (zh) 散热型led灯
CN105299596A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CN102537826A (zh) 灯具隔热罩及具有隔热罩的灯具
CN202267043U (zh) 固态发光半导体灯具及其散热装置
CN218178837U (zh) 一种散热式舞台灯
CN104154507B (zh) 一种led筒灯及led光源模块
US20150369466A1 (en) Led lighting fixture and heat sink therefor
CN203927793U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CN106051484A (zh) 大功率散热led灯具
JP6411765B2 (ja) Led照明装置
JP3210805U (ja) ランプのヒートシンク装置
CN105276532A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CN202549873U (zh) 散热型光伏接线盒
JPH09293411A (ja) 断熱施工用埋込型照明器具
CN213462837U (zh) 一种防水尘式高散热型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1

Address after: 528422 Guangdong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Haizhou Guzhen Town Road No. 275 building A

Patentee after: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room 1, building 6111, 411 East Dragon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OPPLE LIGH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