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6708A -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6708A
CN105296708A CN201510804625.8A CN201510804625A CN105296708A CN 105296708 A CN105296708 A CN 105296708A CN 201510804625 A CN201510804625 A CN 201510804625A CN 105296708 A CN105296708 A CN 105296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steel
steel
tapping
desulphurization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4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生存
王平
龚明健
赵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cel Steel Found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cel Steel Found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cel Steel Found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cel Steel Found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046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67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6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6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炼低硫铸钢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本发明的脱硫方法包括初还原、钢渣混合出钢脱硫、精炼脱硫、调渣还原脱硫步骤,在每一步骤中都对钢液进行不同程度的脱硫,如此相比较于背景技术中两种传统方法的脱硫方法,有益效果为:钢液冶炼效率高,本发明方法在钢液出钢过程进行脱硫,在精炼炉冶炼时不需要额外的脱硫时间,较传统钢液脱硫方法缩短1/3左右的时间;脱硫效果好,使用传统脱硫方法冶炼时,普通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硫含量能脱至0.015%左右,而使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多步骤脱硫,最终硫含量能够低至0.005%以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钢液质量。

Description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低硫铸钢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炼钢工艺中,熔化、精炼、合金化都在电弧炉中完成,包括在电弧炉中进行脱硫工作。而在电弧炉中脱硫,由于还原氛围不充分,导致脱硫效率低,且最终的硫含量较高,一般都在0.02%以上,这样冶炼出的钢液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降低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硫含量,提高钢液质量,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电弧炉中进行熔化、氧化,出钢后在精炼炉中加还原剂对钢液进行还原和脱硫,这种脱硫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较低、适用性强,缺点是由于脱硫需要较长时间,导致整个冶炼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另一种是采用真空精炼炉进行脱硫,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脱硫速度快,脱硫效果好,能将重点硫含量持续保持在0.001%以下,但缺点是前期设备投资大,冶炼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脱硫效果好、脱硫效率高的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一种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还原、钢渣混合出钢脱硫、精炼脱硫、调渣还原脱硫:
初还原:将熔炼原料在电弧炉内熔化后,当钢液中C、P含量稳定后,向炉内的钢液中加入铝块,铝块的加入量为1kg~2kg/t,然后将硅钙、铝粒均匀覆盖在钢液的钢渣的表面,对钢液加热升温至1620℃~1670℃,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大于0.03%时,出钢;
钢渣混合出钢脱硫:出钢时采用钢液和钢渣混合出钢的方式,当钢渣占钢液的比例为2%~5%时开始出钢,随着出钢过程中随流加入脱硫剂,脱硫剂加入量为5kg~10kg/t;
精炼脱硫:将出钢至钢包内的钢液进行精炼,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50℃~1590℃,精炼时间不小于40min,在精炼过程中检测钢液的氧活性,使其满足不大于10ppm,当钢液的氧活性大于10ppm时,采用喂铝的方法来调整,喂铝的方法为:向钢液内加入铝线或铝粒,待钢液反应至少5min后,再检测钢液的氧活性,如果钢液的氧活性仍然大于10ppm时,重复喂铝的方法至钢液的氧活性满足不大于10ppm;
调渣还原脱硫:先向钢液中加入活性石灰和萤石作为还原渣料,活性石灰的加入量为6kg/t~10kg/t,萤石加入量为1kg/t~2kg/t,然后对钢液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当Al元素的含量小于0.01%时,加入硅钙、铝粒来调整Al元素的含量至0.01%~0.03%之间,检测调渣后的钢渣的碱度达到2~4,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90℃~1610℃,至少10min,使其充分脱硫。
本发明的脱硫方法包括初还原、钢渣混合出钢脱硫、精炼脱硫、调渣还原脱硫步骤,在每一步骤中都对钢液进行不同程度的脱硫,如此相比较于背景技术中两种传统方法的脱硫方法,使用本发明方法的脱硫效果如下:
钢液冶炼效率高,本发明方法在钢液出钢过程进行脱硫,在精炼炉冶炼时不需要额外的脱硫时间,较传统钢液脱硫方法缩短1/3左右的时间;
脱硫效果好,使用传统脱硫方法冶炼时,普通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硫含量能脱至0.015%左右,而使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多步骤脱硫,最终硫含量能够低至0.005%以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钢液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还原、钢渣混合出钢脱硫、精炼脱硫、调渣还原脱硫。
初还原:将熔炼原料在电弧炉内熔化后,当钢液中C、P含量稳定后,向炉内的钢液中加入铝块,铝块的加入量为1kg~2kg/t,然后将硅钙、铝粒均匀覆盖在钢液的钢渣的表面,对钢液加热升温至1620℃~1670℃,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如果Al元素的含量大于0.03%,出钢;如果Al元素的含量小于0.03%,继续加入铝块,待钢液反应、稳定5min后,再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直到检测的Al元素的含量大于0.03%时,出钢。
其中,钢液中的C、P元素的含量是依据顾客对产品的含碳量的要求来控制的,在初还原过程中钢液中的C含量的控制限为:将顾客对产品的含碳量的下限值再减去0.05%~0.1%,在初还原过程中钢液中的P的含量的控制限为:顾客对产品的含磷量的下限值的1/2,例如顾客对产品的含碳量的要求为0.15%、0.3%、0.6%、0.7%时,在初还原过程中钢液中的C含量的控制限为:0.05%~0.1%、0.2%~0.25%、0.5%~0.55%、0.6%~0.65%。
钢渣混合出钢脱硫:出钢时采用钢液和钢渣混合出钢的方式,当钢渣占钢液的比例为2%~5%时开始出钢,可以通过测量钢液表面的钢渣的厚度来检测钢渣占钢液的比例,随着出钢过程中随流加入脱硫剂,脱硫剂加入量为5kg~10kg/t。采用钢渣混出保护钢液过度与空气接触,减小钢液氧化程度,同时使钢液与钢渣充分接触,这样在出钢的过程中就能脱掉一部分的硫,一般情况能将硫脱至0.02%以下。
精炼脱硫:将出钢至钢包内的钢液进行精炼,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50℃~1590℃,精炼时间不小于40min,在精炼过程中检测钢液的氧活性,使其满足不大于10ppm,当钢液的氧活性大于10ppm时,采用喂铝的方法来调整,喂铝的方法为:向钢液内加入铝线或铝粒,待钢液反应至少5min后,再检测钢液的氧活性,如果钢液的氧活性仍然大于10ppm时,重复喂铝的方法至钢液的氧活性满足不大于10ppm;
调渣还原脱硫:先向钢液中加入活性石灰和萤石作为还原渣料,活性石灰的加入量为6kg/t~10kg/t,萤石加入量为1kg/t~2kg/t,然后对钢液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当Al元素的含量小于0.01%时,加入硅钙、铝粒来调整Al元素的含量至0.01%~0.03%之间,检测调渣后的钢渣的碱度达到2~4,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90℃~1610℃,至少10min,使其充分脱硫。其中,铝粒的加入为少量多次加入,例如每次加入量1kg/t,每次加完铝粒后待钢液反应5min左右,检测Al元素的含量是否达到0.01%~0.03%,如果未达到则继续加入铝粒。
进一步,在初还原步骤中,硅钙、铝粒的加入量为1kg~3kg/t,硅钙与铝粒的加入量按照加入总量的1:1的比例加入。
进一步,在钢渣混合出钢脱硫步骤中,随流加入脱硫剂的方法为:在出钢钢液达到总钢液的1/3时,随流加入脱硫剂,并且脱硫剂在出钢钢液达到总钢液的2/3时,完成脱硫剂的加入。避免脱硫剂被冲入包底或浮于钢液表面,不能充分反应。
其中,在精炼脱硫步骤中,喂铝的方法中加入的铝线或铝粒的量依据下述公式计算:
M铝线=K×P氧活性×M钢液×10-3
其中,M铝线为需要加入的铝线的重量,单位为kg,K为系数,根据渣量及钢种确定,钢渣越多,取值越大,合金钢取大值,碳钢取最小值,通常取5~8,P氧活性为检测得到的氧活性的数值,单位为ppm,M钢液为钢液重量,单位为吨。
文中提及的脱硫剂为本领域常用的成品产品,其主要含量为氧化钙、活性石灰、萤石等。文中的成份加入量的单位解释为:例如6kg/t,为每吨钢液加入6公斤相应成份。

Claims (5)

1.一种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初还原、钢渣混合出钢脱硫、精炼脱硫、调渣还原脱硫:
初还原:将熔炼原料在电弧炉内熔化后,当钢液中C、P元素含量稳定后,向炉内的钢液中加入铝块,铝块的加入量为1kg~2kg/t,然后将硅钙、铝粒均匀覆盖在钢液的钢渣的表面,对钢液加热升温至1620℃~1670℃,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大于0.03%时,出钢;
钢渣混合出钢脱硫:出钢时采用钢液和钢渣混合出钢的方式,当钢渣占钢液的比例为2%~5%时开始出钢,随着出钢过程中随流加入脱硫剂,脱硫剂加入量为5kg~10kg/t;
精炼脱硫:将出钢至钢包内的钢液进行精炼,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50℃~1590℃,精炼时间不小于40min,在精炼过程中检测钢液的氧活性,使其满足不大于10ppm,当钢液的氧活性大于10ppm时,采用喂铝的方法来调整,所述喂铝的方法为:向钢液内加入铝线或铝粒,待钢液反应至少5min后,再检测钢液的氧活性,如果钢液的氧活性仍然大于10ppm时,重复喂铝的方法至钢液的氧活性满足不大于10ppm;
调渣还原脱硫:先向钢液中加入活性石灰和萤石作为还原渣料,活性石灰的加入量为6kg/t~10kg/t,萤石加入量为1kg/t~2kg/t,然后对钢液取样检测Al元素的含量,当Al元素的含量小于0.01%时,加入硅钙、铝粒来调整Al元素的含量至0.01%~0.03%之间,检测调渣后的钢渣的碱度达到2~4,保持钢液的温度为1590℃~1610℃,至少10min,使其充分脱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还原步骤中,所述硅钙、铝粒的加入量为1kg~3kg/t,硅钙与铝粒的加入量按照加入总量的1:1的比例加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渣混合出钢脱硫步骤中,随流加入脱硫剂的方法为:在出钢钢液达到总钢液的1/3时,随流加入脱硫剂,并且脱硫剂在出钢钢液达到总钢液的2/3时,完成脱硫剂的加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炼脱硫步骤中,所述喂铝的方法中加入的铝线或铝粒的量依据下述公式计算:
M铝线=K×P氧活性×M钢液×10-3
其中,M铝线为需要加入的铝线的重量,K为系数,通常取5~8,P氧活性为检测得到的氧活性的数值,M钢液为钢液重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液的种类为合金钢时,K值取最大值,当钢液的种类为碳钢时,K值取最小值。
CN201510804625.8A 2015-11-20 2015-11-20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Pending CN105296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4625.8A CN105296708A (zh) 2015-11-20 2015-11-20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4625.8A CN105296708A (zh) 2015-11-20 2015-11-20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6708A true CN105296708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9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4625.8A Pending CN105296708A (zh) 2015-11-20 2015-11-20 铸造用钢液在冶炼过程中的脱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670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3011A (zh) * 2009-12-09 2010-05-26 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一种铸钢件的新型熔炼方法
CN102827996A (zh) * 2012-07-05 2012-12-19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减少铝镇静钢吸氮的方法、低氮铝镇静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3255263A (zh) * 2013-04-16 2013-08-21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控制低碳无铝钢中Als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3011A (zh) * 2009-12-09 2010-05-26 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一种铸钢件的新型熔炼方法
CN102827996A (zh) * 2012-07-05 2012-12-19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减少铝镇静钢吸氮的方法、低氮铝镇静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3255263A (zh) * 2013-04-16 2013-08-21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控制低碳无铝钢中Als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9992B (zh) 一种钛微合金化低成本q355b钢板的冶炼生产方法
CN105177215B (zh) 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
CN103572001B (zh) 超低硫钢lf炉渣碱度控制方法
CN108823346B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二级探伤q345r中厚钢板的方法
CN100572563C (zh) 一种低碳低硅钢的电炉冶炼方法
CN102168160B (zh) 使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的转炉炼钢工艺
KR20130025383A (ko) 초저 탄소 AlSi-킬드 강에서 Ti를 매우 낮게 제어하는 방법
CN103468866B (zh) 一种中高碳钢水的精炼工艺
CN101979672A (zh) 一种在钢包内脱磷至超低的方法
CN103397146A (zh) 一种管线钢的生产方法
CN101643815A (zh) 冶炼高硫不锈钢的一种加硫方法
CN110512044A (zh) 一种高纯生铁的冶炼工艺
CN104195290A (zh) 钢水脱磷剂及其钢水脱磷精炼方法
CN107964599B (zh) 能够提高钒收率的直筒炉钒铁冶炼方法
CN108148941B (zh) 一种超低硼钢的冶炼方法
CN103088244A (zh) 一种锰铁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09402327A (zh) 一种超纯净高碳铬轴承钢的炉外精炼生产方法
CN102534093A (zh) 转炉冶炼过程中两阶段副原料模型的控制方法
CN101705327B (zh) 一种管线钢焊条用钢的生产工艺
CN103205522B (zh) 一种半钢冶炼普碳钢的方法
CN104328240A (zh) 一种采用转炉冶炼高碳低磷钢的方法
CN102453786B (zh) 一种转炉冶炼钻杆接头用钢的方法及钻杆接头用钢
CN104862449B (zh) 一种锯片基体用钢中氮的控制方法
CN103088245A (zh) 一种锰铁合金
CN111020096A (zh) 一种双相汽车钢dp590的单lf工艺低氮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