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338A -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338A
CN105284338A CN201510551736.2A CN201510551736A CN105284338A CN 105284338 A CN105284338 A CN 105284338A CN 201510551736 A CN201510551736 A CN 201510551736A CN 105284338 A CN105284338 A CN 105284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e value
soil
factor
suitability score
car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17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4338B (zh
Inventor
罗春雨
高玉慧
倪红伟
郑福云
李海燕
曹宏杰
王立民
崔玲
张弘强
曲艺
刘赢男
王继丰
张继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Nature And Ecolog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Nature And Ecolog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Nature And Ecolog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Nature And Ecology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5517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4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4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3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7Determining fertilization requirem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叠加分析,每个栅格取三个适宜性分值图中的最大值。本发明与现有固碳增汇的植被种植相关发明有显著的区别,现有相关发明多集中在植被种植装置和植被种植工程措施。本发明根据环境因子确定某一地点最适宜栽种的植物,植物种植后不需进行施肥、灌水等人工管理。一般在环境因子调查完成之后,通过本项发明技术方案,即可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地点,最适宜生长的植物。让适宜的植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由于不需进行人工管理,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材料成本,尤其适宜大面积推广。

Description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加剧,如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开垦农业土地,改变了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自然过程以及生物圈固有的碳收支平衡,导致大气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引发了全球变化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如果这些碳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则大气CO2的浓度将增加约200ppm,全球平均气温将因此升高0.8-2.5℃,由此可见,保护湿地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然而,以农业排水和开垦为主导的人类活动造成湿地不断丧失、和湿地严重退化,固碳增汇功能严重降低,目前国内外对固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固碳植物品种选育和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方面,大多集中植物固碳能力、固碳潜力等表像的理论研究上,而对于如何增加湿地碳汇的应用技术报道甚少,针对实际某一天然湿地,如何在湿地中的不同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最终确定植物种植方法研究报告更少。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态学者开展了许多关于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方面的研究,湿地植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湿地的退化首先通过植物表现出来,湿地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根据环境条件种植适宜的湿地植物对湿地固碳增汇、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其代表性植物是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已有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这三类植物分布的影响较大,这些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相关程度可用图1表示。
其中,箭头连线长度表示环境因子与植物相关程度大小;箭头在象限中的位置表示代表着环境因子与植物的正负相关性;植物的坐标分别对应着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因子数值。
由图1可以看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最适生态环境因子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本项技术的立论基础。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天然湿地进行生态环境条件调查,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最宜生长植物种类会有差别的特点,根据生态环境选择最适宜的植被种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天然湿地固碳增汇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的应用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天然湿地的环境因子条件,确定不同地点种植最宜植物的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最终达到通过种植最宜植物以增加湿地固碳增汇的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1、天然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对天然湿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含水量、pH进行调查取样:
(1)调查样点的选择:样本数大于100,并且使样点尽量在区域内均匀分布;
(2)指标的测定方法:
①土壤全氮:用浓硫酸消化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使其转化为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铵,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铵盐分解蒸馏出氨,吸收在硼酸溶液中,最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C15H15N3O2)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盐酸的用量,求出分析样品中的含氮全量(方法参见国标GB7173-87);
②土壤全磷:土壤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块,在规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方法参见国标GB9837-88)样品的全磷含量;
③土壤含水量:每年的5月初在地表植被下5-15cm处取土测试,采用土壤盒装取植被下新鲜土样,然后在80℃左右下置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干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或者采用测量土壤含水量的仪器直接测量;
④土壤pH值:将土壤风干后通过2mm孔径筛后,称取10g之土样于50mL之烧杯内,加入去除CO2的水25ml(土与水的比例为1:2.5),将二者的混合液放在往复震荡机上震荡10分钟,放置30分钟或离心后,以pH仪电极测定混合液的pH值;
2、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
(1)空间插值分析:
①环境因子插值分析:根据不同环境因子的样方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生成本区域全氮、全磷、含水量(水深)、pH值等四个环境因子现状图。空间插值分析方法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
②适宜性权重: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固碳量影响的权重,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影响权重;
③植物与环境因子适宜性评价:将环境因子现状空间插值图与各因子分值相对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生成针对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宜分值图;
(2)空间叠加分析:
①单一植物适宜分值图:再将不同植物群落所有环境因子适宜分值图根据不同环境因子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生成某一植物群落适宜分值图,包括: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共计三张图;
其计算方法如下:
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小叶章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小叶章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小叶章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小叶章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毛果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毛果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毛果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漂筏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漂筏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漂筏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②最佳植物种植图: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叠加分析,每个栅格取三个适宜性分值图中的最大值,同时赋于最大值对应的植物种类代码,即可得到最佳植物种植图,也就是最佳植物种植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固碳增汇的植被种植相关发明有显著的区别,现有相关发明多集中在植被种植装置和植被种植工程措施。应用这些发明时,植被种植必须采用这些装置例如布设种植毯、种植槽,或采用各种工程措施例如开挖灌水沟渠、植物种植坑、填充基质等。这些装置和工程具有种植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的缺点。本项发明类似测土施肥,但只进行环境因子调查、测定,根据环境因子确定某一地点最适宜栽种的植物,植物种植后不需进行施肥、灌水等人工管理。一般在环境因子调查完成之后,通过本项发明技术方案,即可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地点,最适宜生长的植物。让适宜的植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由于不需进行人工管理,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材料成本,尤其适宜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三江平原湿地代表植物与环境因子对应分析结果图
图2:采样点分布图
图3: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
图4: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
图5: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
图6:最佳植物种植方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三江平原湿地的代表性植物是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已有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这三类植物分布的影响较大,这些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相关程度可用图1表示,其中,箭头连线长度表示环境因子与植物相关程度大小;箭头在象限中的位置表示代表着环境因子与植物的正负相关性;植物的坐标分别对应着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因子数值。由图1可以看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最适生态环境因子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本项技术的立论基础。本发明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最宜生长植物种类会有差别的特点,通过对天然湿地进行生态环境条件调查,利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生态环境选择最适宜的植被种植方法,有效提高天然湿地固碳增汇的能力。
1、天然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对天然湿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含水量、pH进行调查取样:
(1)调查样点的选择:样本数大于100,并且使样点尽量在区域内均匀分布;
(2)指标的测定方法:
①土壤全氮:用浓硫酸消化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使其转化为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铵,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铵盐分解蒸馏出氨,吸收在硼酸溶液中,最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C15H15N3O2)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盐酸的用量,求出分析样品中的含氮全量(方法参见国标GB7173-87);
②土壤全磷:土壤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块,在规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方法参见国标GB9837-88)样品的全磷含量;
③土壤含水量:每年的5月初在地表植被下5-15cm处取土测试,采用土壤盒装取植被下新鲜土样,然后在80℃左右下置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干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或者采用测量土壤含水量的仪器直接测量;
④土壤pH值:将土壤风干后通过2mm孔径筛后,称取10g之土样于50mL之烧杯内,加入去除CO2的水25ml(土与水的比例为1:2.5),将二者的混合液放在往复震荡机上震荡10分钟,放置30分钟或离心后,以pH仪电极测定混合液的pH值;
2、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
(1)空间插值分析:
①环境因子插值分析:根据不同环境因子的样方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生成本区域全氮、全磷、含水量(水深)、pH值等四个环境因子现状图。空间插值分析方法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
②适宜性权重: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固碳量影响的权重见表1,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影响权重见表2;
表1:环境因子对植物固碳影响权重表
环境因子 全氮 全磷 含水量或水深 pH 合计
权重 0.35 0.30 0.20 0.15 1.0
表2:植物与环境因子适宜性分值表
③植物与环境因子适宜性评价:将环境因子现状空间插值图与各因子分值相对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生成针对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宜分值图;
(2)空间叠加分析:
①单一植物适宜分值图:再将不同植物群落所有环境因子适宜分值图根据不同环境因子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生成某一植物群落适宜分值图,包括: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共计三张图;
其计算方法如下:
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小叶章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小叶章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小叶章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小叶章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毛果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毛果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毛果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漂筏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漂筏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漂筏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②最佳植物种植图: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叠加分析,每个栅格取三个适宜性分值图中的最大值,同时赋于最大值对应的植物种类代码,即可得到最佳植物种植图,也就是最佳植物种植方法。
在黑龙江省建三江洪河农场选择现存天然湿地作为实验样地。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实地实施。
1、天然湿地生态环境调查:(1)如图2所示,在实验样地内选择101个样点进行土壤取样。(2)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全氮、全磷、含水量、pH数值。
2、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1)根据调查得到的四类环境因子数值,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实验样地全氮、全磷、含水量、pH值现状图。
根据表2中的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影响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栅格计算功能,生成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宜分值图。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单一植物不同环境因子适宜性叠加分析,生成单一植物适宜分值图,包括:如图3所示: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如图4所示: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如图5所示: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共计三张图;(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叠加分析,每个栅格取三个适宜性分值图中的最大值,同时赋于最大值对应的植物种类代码,即可得到如图6所示的最佳植物种植方案图,也就是最佳植物种植方法。
通过我们将实施本发明两年后的湿地植被固碳量与实施前的湿地植被固碳量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本技术的实施,使实验样地湿地植被固碳量较实施前提高了15%-20%,湿地碳增汇明显,生态效益显著,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Claims (1)

1.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其特征是:
1、天然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对天然湿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含水量、pH进行调查取样:
(1)调查样点的选择:样本数大于100,并且使样点尽量在区域内均匀分布;
(2)指标的测定方法:
①土壤全氮:用浓硫酸消化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使其转化为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铵,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铵盐分解蒸馏出氨,吸收在硼酸溶液中,最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C15H15N3O2)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盐酸的用量,求出分析样品中的含氮全量(方法参见国标GB7173-87);
②土壤全磷:土壤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块,在规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方法参见国标GB9837-88)样品的全磷含量;
③土壤含水量:每年的5月初在地表植被下5-15cm处取土测试,采用土壤盒装取植被下新鲜土样,然后在80℃左右下置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干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或者采用测量土壤含水量的仪器直接测量;
④土壤pH值:将土壤风干后通过2mm孔径筛后,称取10g之土样于50mL之烧杯内,加入去除CO2的水25ml(土与水的比例为1:2.5),将二者的混合液放在往复震荡机上震荡10分钟,放置30分钟或离心后,以pH仪电极测定混合液的pH值;
2、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
(1)空间插值分析:
①环境因子插值分析:根据不同环境因子的样方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生成本区域全氮、全磷、含水量(水深)、pH值等四个环境因子现状图。空间插值分析方法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
②适宜性权重: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固碳量影响的权重,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影响权重;
③植物与环境因子适宜性评价:将环境因子现状空间插值图与各因子分值相对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生成针对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宜分值图;
(2)空间叠加分析:
①单一植物适宜分值图:再将不同植物群落所有环境因子适宜分值图根据不同环境因子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生成某一植物群落适宜分值图,包括: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共计三张图;
其计算方法如下:
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小叶章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小叶章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小叶章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小叶章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毛果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毛果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毛果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全氮适宜性分值图×全氮因子权重(0.35)+漂筏苔草全磷适宜性分值图×全磷因子权重(0.30)+漂筏苔草含水量适宜性分值图×含水量因子权重(0.20)+漂筏苔草pH适宜性分值图×pH因子权重(0.15);
②最佳植物种植图: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小叶章适宜性分值图、毛果苔草适宜性分值图、漂筏苔草适宜性分值图叠加分析,每个栅格取三个适宜性分值图中的最大值,同时赋于最大值对应的植物种类代码,即可得到最佳植物种植图,也就是最佳植物种植方法。
CN201510551736.2A 2015-09-01 2015-09-01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4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736.2A CN105284338B (zh) 2015-09-01 2015-09-01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736.2A CN105284338B (zh) 2015-09-01 2015-09-01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338A true CN105284338A (zh) 2016-02-03
CN105284338B CN105284338B (zh) 2017-12-29

Family

ID=5518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17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4338B (zh) 2015-09-01 2015-09-01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4338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8566A (zh) * 2017-06-15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的空间模拟方法
CN109258263A (zh) * 2018-08-24 2019-01-25 武汉迪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能源作物南荻生态修复黄土高原边际土地的方法
CN10944752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一种高寒沼泽湿地的研究方法
CN109717010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尿素的中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10050660A (zh) * 2019-04-10 2019-07-26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490478A (zh) * 2019-08-26 2019-11-22 贵州大学 一种道路行道树树池生态环境调查方法
CN113092717A (zh) * 2021-03-24 2021-07-09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有植被覆盖的滨海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方法
CN114041360A (zh) * 2021-12-13 2022-02-15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人工复垦植物固碳量化方法
CN115310757A (zh) * 2022-07-01 2022-11-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精度动态可变分辨率的生态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953082A (zh) * 2023-03-02 2023-04-1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高寒沙地的植物适生性评价筛选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688A (zh) * 2012-03-13 2012-07-18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湿地固碳增汇的水份管理方法
CN102598910A (zh) * 2012-03-13 2012-07-25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湿地固碳增汇的营养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688A (zh) * 2012-03-13 2012-07-18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湿地固碳增汇的水份管理方法
CN102598910A (zh) * 2012-03-13 2012-07-25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湿地固碳增汇的营养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红伟等: "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Ⅰ水冬瓜—丛桦—小叶章沼泽化草甸",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崔玲等: "三江平原植被景观空间组分异质性分析", 《黑龙江科学》 *
饶静: "基于3S技术的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高玉慧等: "三江平原地区杂类草沼泽的植物区系研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8566A (zh) * 2017-06-15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的空间模拟方法
CN108388566B (zh) * 2017-06-15 2021-07-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的空间模拟方法
CN109258263A (zh) * 2018-08-24 2019-01-25 武汉迪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能源作物南荻生态修复黄土高原边际土地的方法
CN10944752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一种高寒沼泽湿地的研究方法
CN109717010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尿素的中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10050660B (zh) * 2019-04-10 2021-06-25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050660A (zh) * 2019-04-10 2019-07-26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490478A (zh) * 2019-08-26 2019-11-22 贵州大学 一种道路行道树树池生态环境调查方法
CN113092717A (zh) * 2021-03-24 2021-07-09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有植被覆盖的滨海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方法
CN113092717B (zh) * 2021-03-24 2023-09-29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有植被覆盖的滨海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方法
CN114041360A (zh) * 2021-12-13 2022-02-15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人工复垦植物固碳量化方法
CN114041360B (zh) * 2021-12-13 2022-11-25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人工复垦区植物固碳量化方法
CN115310757A (zh) * 2022-07-01 2022-11-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精度动态可变分辨率的生态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310757B (zh) * 2022-07-01 2023-06-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高精度动态可变分辨率的生态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953082A (zh) * 2023-03-02 2023-04-1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高寒沙地的植物适生性评价筛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338B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338A (zh) 确定天然湿地固碳增汇植被种植的方法
Yan et al.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straw returned to the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Xiao et al. Effect of bag-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nitrogen los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nitrogen applied amount in peach production
CHUAI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McGrath et al. A risk assessment of sulphur deficiency in cereals using soil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data
Shi et al. Exploring optimal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mitigate nitrogen losses from paddy soil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ripler et al. Consequence of salinity and excess boron on growth,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on uptake in date palm (Phoenix dactylifera L., cv. Medjool)
Pan et al. Increased associated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litter and soil nutrien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along vegetation successions in karst ecosystem, southwestern China
Das et al. Ongoing soil potassium depletion under intensive cropping in India and probable mitigation strategies. A review
Prietzel et al. Half a century of Scots pine forest ecosystem monitoring reveals long‐term effects of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himdi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acid saturations on soils collected from cultivated lands of East Wollega Zone, Ethiopia
Duffková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to modify nutrient leaching in three arable soils located on one slope
Chen et al. Estimation of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fields using a modified sodium tetraphenyl boron method
Aulakh et al.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by soybean and fate of applied 15 N-fertilizer in succeeding wheat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practices
Mujiyo et al.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il degradation in Giriwoyo, Wonogiri, Indonesia.
Du et al. Fate of each period fertilizer N in Mollisols under water and N management: A 15N tracer study
Rajendiran et al.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status of Alirajpur: A most backward tribal district of Madhya Pradesh, India
Jiang et al. Assessment of reactive nitroge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 under direct-seeded rice and wheat cropping system
Li et al. Fertilizer nitroge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determinacy on rice yield: Evidence from 92 paddy fields of a large-scale farm in the Kanto Region of Japan
CN109772865A (zh) 一种有机酸配合施肥提高超积累植物青葙修复效率的方法
Shukla et al. Litterfall patterns and soil nutrient chemistry in varied 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s
Trigunasih et al. Measurement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Mapping Soil Fertility Status
Sheba et al. Case study on the soil physical parameters disparity and NPK concentrations in regions found in and around Pachapalayam, Coimbatore, Tamil Nadu.
W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variable-rate fertilization in Maize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uang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nitrogen content and organic nitrogen components in a Chinese mollis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