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2833B -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2833B
CN105282833B CN201410353752.6A CN201410353752A CN105282833B CN 105282833 B CN105282833 B CN 105282833B CN 201410353752 A CN201410353752 A CN 201410353752A CN 105282833 B CN105282833 B CN 105282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sampled point
noise ratio
power
acc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37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2833A (zh
Inventor
杨光
徐晓东
陈翼翼
李秋香
沈忱
成志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537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2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2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2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2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2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Description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上行功率控制评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开环加闭环的方式来对UE上行功率进行调控。出于对邻区干扰的影响,引入了部分功率补偿的方式,使得小区边缘的UE发射的功率相对保守,而不是在UE能力范围内使其功率最大化利用。现有的上行功率控制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的干扰状况,导致UE的上行功率控制并不合理,这显然会影响UE的通信质量,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通信质量下降,带给通信用户不佳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能更准确地评估UE当前的上行功率控制方式是否合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优选地,所述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为路损低于设定阈值且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被调度情况下为达到最高等级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所需的信干噪比。
优选地,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为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网络侧上行接收信干噪比达到所述目标信干噪比发送方所需的最大发射功率。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的网络侧的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为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块PUSCH RB数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不同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
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将所述占比与第四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优选地,所述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不同MCS索引对应的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网络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的PUSCH RB数量。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一比较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二计算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优选地,所述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为路损低于设定阈值且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被调度情况下为达到最高等级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所需的信干噪比。
优选地,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为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网络侧上行接收信干噪比达到所述目标信干噪比发送方所需的最大发射功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的网络侧的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为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块PUSCH RB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不同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四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不同MCS索引对应的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网络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的PUSCH RB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实际调度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实际路损等多维因素评估UE是否采用了高发射功率,同时依据高发射功率占比的结果进一步评估上行功控算法的合理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评估方式,能更准确判断UE上行功率控制合理性,可以更准确地调整UE上行功率控制,从而提升整个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应用示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应用示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统计UE的高发射功率占比来评估上行功控算法的合理性,其中高发射功率占比=实际发射功率大于高功率门限TxPowerhigh的采样点的占比。
但实际的通信系统中,UE发射功率与功率控制参数、路损、资源分配、接收分集增益、上行目标的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等多因素相关,当路损较小、发射功率不受限时,系统设定的目标上行SINR越高,上行发射功率也越高;而当路损越大时,如果要达到既定SINR,UE发射功率就越高,直到UE最大发射功率;当为UE分配的上行RB资源越多时,为达到既定SINR,所需的上行发射功率就越高。因此,如果直接将发射功率与一个固定门限值相比较来判定高功率的方式是不合理的,未考虑终端当时路损、占用资源、2/8天线等与终端发射功率密切相关的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评估LTE系统中上行功率控制算法的方法,先通过比较终端实际功率与预期功率的大小判定终端是否采用了高发射功率,再依据高发射功率占比的结果进一步评估上行功率控制算法的合理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本发明实施例中,路测数据可通过路测终端获取。
其中,上行目标SINR是针对小路损情况下满PRB调度为达到最高等级MCS所需的SINR,记为SINRtarget
步骤102,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其中,终端预期发射功率为终端预期发射功率是指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基站上行接收SINR达到SINRtarget所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预期功率=实际路损+底噪+IoT(空扰时=0dB)-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10×log10(12×分配的PRB数)。
步骤103,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其中,高发射功率为,若终端实际发射功率大于所需最大发射功率,则可视为终端采用了不合理的高发射功率。实际统计时,考虑到闭环功率控制的动态范围,当样本点满足“终端实际发射功率>预期发射功率+Δ”条件时即记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其中,Δ为设定阈值。
步骤104,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其中,高发射功率占比λ=高发射功率样本点总数NTxP/路测样本点总数。
步骤105,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若λ<高发射功率占比容忍门限λth,说明在设定的此SINRtarget下终端高发射功率的概率较低,可认为在该SINRtarget条件下的上行功率控制算法是合理的。反之,则认为该SINRtarget条件下的上行功率控制算法不合理。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应用示例一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示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数据源。
获取前台路测数据源。具体地,在测试车上放置一部路测终端,测试车沿着既定测试路线以中低速行驶,遍历待评估区域所有选定的测试路线。其中路测终端进行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满Buffer上传业务,并记录实时的发射功率、路损、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B数等,共N个样本点。
获取后台网管数据源:测试时网管后台实时监测基站侧的平均干扰抬升(IoT)。
步骤202:前后台数据关联。根据UE驻留的PCI信息,将网管监测基站侧IoT与对应时刻的前台路测数据一一对应起来。
步骤203:利用路测数据确定SINRtarget。统计小路损时满PRB调度最高等级MCS条件下的上行SINR,即为SINRtarget
步骤204:计算预期功率。用下述公式计算终端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基站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PRBPUSCH(t)为t时刻PUSCH RB数。
步骤205:计算高发射功率占比。对于t时刻的采样点,如果满足:
PPUSCH(t)>PPUSCH-EXP(t)+△,△=1,2 or 3
则该样本点记为高发射功率样本点。
高发射功率占比λ=高发射功率样本点总数NTxP/路测样本点总数N。
步骤206:评估功率控制算法的合理性。
评估基于设定的SINRtarget前提下功率控制算法是否合理:若λ<高发射功率占比容忍门限λth,说明在设定的此SINRtarget下终端高发射功率的概率较低,可认为在该SINRtarget条件下上行功率控制算法是合理的。反之,则认为该SINRtarget条件下上行功率控制算法不合理。
评估基于统一的SINRtarget前提下功率控制算法是否合理:
通过大量接收机灵敏度测试后确定统一的SINRtarget评价值SINReval,将SINRtarget与SINReval相比较:若SINRtarget>SINReval,则说明现有的功控算法较为保守;若SINRtarget<SINReval,则说明现有的功控算法较为激进。
但现有方案中,SINRtarget是针对小路损情况下满PRB调度为达到最高等级MCS来设定的。对于大路损情况下,由于MCS等级不再是容许最高等级,这个值就显得较为保守了(接收端不再需要这么高的SINR)。因此,后续应考虑更为精细化的方案:针对不同MCS Index(IMCS)有相应的SINRtarget,记为SINRtarget(IMCS)=f(IMCS),且所有的SINRtarget(IMCS)(其中IMCS=0,1,…28)都已是业界统一确定的唯一值。针对精细化方案的评估流程如下述示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应用示例二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示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数据源。
获取前台路测数据源:在测试车上放置一部路测终端,测试车沿着既定测试路线以中低速行驶,遍历待评估区域所有选定的测试路线。其中路测终端进行FTP满Buffer上传业务,并记录实时的发射功率、路损、MCS、PUSCH RB数等,共N个样本点。
获取后台网管数据源:测试时网管后台实时监测基站侧IoT。
步骤302:前后台数据关联。根据UE驻留的PCI信息,将网管监测基站侧IoT与对应时刻的前台路测数据一一对应起来。
步骤303:计算预期功率。用下述公式计算终端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基站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SINRtarget,PRBPUSCH(t)为t时刻PUSCHRB数。
步骤304:计算高发射功率占比。对于t时刻的采样点,如果满足:
PPUSCH(t)>PPUSCH-EXP(t)+△,△=1,2 or 3
则该样本点记为高发射功率样本点。
高发射功率占比λ=高发射功率样本点总数NTxP/路测样本点总数N。
步骤305:评估功率控制算法的合理性:若λ<高发射功率占比容忍门限λth,说明上行功率控制算法是合理的。反之,则认为上行功率控制算法不合理。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0、第一计算单元41、第一比较单元42、第二确定单元43、第二计算单元44、第二比较单元45、第三确定单元46和第四确定单元47,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40,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第一计算单元41,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第一比较单元42,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
第二确定单元43,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第二计算单元44,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第二比较单元45,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46;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47;
第三确定单元46,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第四确定单元47,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为路损低于设定阈值且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被调度情况下为达到最高等级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所需的信干噪比。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为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网络侧上行接收信干噪比达到所述目标信干噪比发送方所需的最大发射功率。
上述第一计算单元41,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的网络侧的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为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块PUSCH RB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0,还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不同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1,还用于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42,还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还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44,还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45,还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四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46;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47;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46,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47,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上述第一计算单元41,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不同MCS索引对应的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网络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的PUSCH RB数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4中所示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应用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应用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应用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应用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为路损低于设定阈值且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被调度情况下为达到最高等级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所需的信干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为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网络侧上行接收信干噪比达到所述目标信干噪比发送方所需的最大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的网络侧的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为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块PUSCH RB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不同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
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并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将所述占比与第四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不同MCS索引对应的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网络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的PUSCH RB数量。
7.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一比较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二计算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二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为路损低于设定阈值且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被调度情况下为达到最高等级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所需的信干噪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为在当前资源调度情况下,为保证网络侧上行接收信干噪比达到所述目标信干噪比发送方所需的最大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PPUSCH-EXP(t):
PPUSCH-EXP(t)=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的网络侧的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为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块PUSCH RB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路测数据确定不同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针对不同MCS索引基于每一MCS索引对应的目标信干噪比计算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预期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当采样点的实际发射功率超出所述预期发射功率而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采样点确定为高发射功率采样点;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高发射功率采样点在所有路测数据采样点中的占比;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占比与第四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占比小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若所述占比大于所述第四设定阈值,则触发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合理;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上行功率控制不合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不同MCS索引对应的每一路测数据采样点的预期发射功率:
PL(t)+Noise+IoT(t)-RcvG(t)+SINRtarget(IMCS(t))+10log10(12×PRBPUSCH(t))
其中,PL(t)为t时刻的路损,IoT(t)为t时刻网络侧的上行IoT,RcvG(t)为t时刻的接收分集增益,SINRtarget(IMCS(t))为t时刻MCS对应的上行的目标信干噪比,PRBPUSCH(t)为t时刻的PUSCH RB数量。
CN201410353752.6A 2014-07-23 2014-07-23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282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3752.6A CN105282833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3752.6A CN105282833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2833A CN105282833A (zh) 2016-01-27
CN105282833B true CN105282833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15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3752.6A Active CN105282833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2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1976A1 (en) * 2017-04-21 2018-10-2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226468B (zh) * 2017-10-14 2024-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945947B (zh) * 2018-05-14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466441B (zh) * 2022-03-10 2023-08-29 珠海泰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WiFi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9254A (zh) * 2013-05-22 2013-08-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上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3687B2 (en) * 2007-05-11 2011-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error as a load instability indicator for load control in cellular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9254A (zh) * 2013-05-22 2013-08-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上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R在网络评估优化中的应用探讨;王睿等;《无线通信》;20130531;第57-6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2833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4585B (zh) 接收器分集之適配使用
CN107708178B (zh) 信息重传方法和基站
CN105282833B (zh) 上行功率控制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US103213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bustly determining time series relationship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139576A1 (zh) 在tdd-lte系统中上行抗干扰的方法及设备
CN104754707B (zh) 用于控制小小区的工作状态的改变的装置和方法
CN106533515A (zh) 一种天线回退方法及基站
US20220360501A1 (en) Exploration data for network optimization
CN106535220B (zh) 动态tdd子帧配比调整方法及基站、网络管理设备
CN104184538A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调整方法及基站
CN110149160A (zh) 一种用于td-lte干扰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Um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platform for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n LTE traffic and radio resource utilization
Abdulkafi et al. Energy‐aware load adaptive framework for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
EP3939192B1 (en) Early releasing uplink retransmission memory based upon prediction of uplink retransmission indicator
CN111385840B (zh) 一种覆盖等级指示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6576394A (zh) 基站控制设备以及基站控制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07005853B (zh) 一种上报参考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US20110039597A1 (en) Method to generate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for uplink
US20230336318A1 (en)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cellular networks
US20230179477A1 (en) Determining cell upgrade
CN109769291A (zh) 一种终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终端
Lai et al. Cooperative sensing with detection threshold optimiz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Batista et al. Power Prediction prior to Scheduling Combined with Equal Power Allocation for the OFDMA UL
Facina et al. Accurate log‐normal approximation to the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in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Diouf et al. Traffic Load Predict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for Multi-band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