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067B -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1067B
CN105281067B CN201410429704.0A CN201410429704A CN105281067B CN 105281067 B CN105281067 B CN 105281067B CN 201410429704 A CN201410429704 A CN 201410429704A CN 105281067 B CN105281067 B CN 105281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portable terminal
shell
connector system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9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1067A (zh
Inventor
金周哲
金道俊
朴相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J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J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J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JU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81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1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外部取出托盘来实现整体大小的小型化且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具备取出部件,能够利用所述取出部件向便携式终端的外部取出托盘,因此具有容易取出托盘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因此具有能够制造更小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具有降低整体制造费用来提高便携式终端的价格竞争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外部取出托盘来实现整体大小的小型化且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普及的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摄像录像机、MP3播放器等便携式终端中,普遍将包括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的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或另设的用于存储数据的各种小型存储卡等插入终端或从终端取出。
这样的各种卡以多种方式插入终端并可拆卸地安装,但最近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新规格和多种形状的卡。例如,用户身份识别卡如一般用户身份识别卡、Nano用户身份识别卡、Micro用户身份识别卡等正在多样化,存储卡也推出SD卡、Micro SD卡等多种形态的卡。
这种卡被插入终端内,为了与内部的接线端子接触的同时实现通信,终端内具备用于牢固地安装所插入的卡且固定成防止任意被取出的插座,但实际上难以在一个插座中通用地安装多种形状的卡。因此,采用具备可被插座支撑的另设的托盘,以便能够将多种形状的卡安装在一个插座的方式。托盘具备能够容纳多种卡的空间,其外周缘形成为能够与插座结合。因此,只要更换或变更托盘就能够将多种卡安装在一个终端的插座上。
图1是表示托盘安装在通常的插座上的状态的分解图。参照图1,通常的插座包括外壳10,和结合在外壳10上部的罩体20,在外壳10与罩体20之间的空间内滑动安装托盘40。而且,在外壳10的底面具备触点30,在外壳10或罩体20的两侧面具备保持架22。保持架22由弹性金属形成,通常为较长的条形态,提供向侧方内侧的弹性和支撑力。
托盘40在上下方向开放并且具备边缘,在边缘内侧安装用户身份识别卡等,设置在用户身份识别卡下方的接触端子和所述触点30电接触。而且,为了固定成防止插入插座的托盘40任意地再次被取出,在托盘40的侧面形成锁定部42(示于图2),所述锁定部42锁定在保持架22上。
另一方面,在外壳10的一侧还具备顶出器50,在托盘40上形成与顶出器50对置的通孔40a。顶出器50为用于托盘40的分离和脱离的部件,若外部的加压销(未图示)贯穿托盘40的通孔40a按压顶出器50,则长形的顶出器50向前方被拉出的同时,向前方推出以在外壳10的前侧旋转的方式构成的凸轮部51的一端部,凸轮部51的另一端部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向后方推出托盘40,托盘40被解除与保持架22的结合的同时,被推向后方。
但是,若为了向外部取出托盘40而在外壳10上具备顶出器50和凸轮部51,则外壳10上还需要相应的设置空间,因此存在插座的整体大小变大,零部件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上升,因内部包括较小且复杂的结构而导致故障乃至不良可能性增加的问题。
图2是表示图1的托盘安装在插座的状态的仰视图。参照图2,在托盘40的侧方形成有锁定部42,若插入托盘40而锁定部42和保持架22以咬合的方式安装,则由于保持架22的弹性而形成向锁定部42的加压固定力,只要不被施加一定水平以上的外侧外力,托盘40就会通过保持架22维持在原位置上。
这种保持架22以长形状形成,具有一侧被固定并且另一侧为自由端且较长的形态上的共同点。即,如图1所示,保持架22的一端部固定在罩体20上,另一端部以折曲的形态分开形成。这种保持架22由弹性材质形成,但其厚度非常薄,因此形状可通过外力易变形,不耐于外部冲击。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保持架22失去特定位置上的固定加压力,从而存在无法执行原来的功能而无法固定托盘40的问题。
专利文献1:美国授权专利US 8,734,188B2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如上以往技术的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外部取出托盘来实现整体大小的小型化且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发生保持架的变形或破损且能够提供很强的固定力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为,包括:外壳,配置在便携式终端内侧且内部具备容纳空间,并且具备外壳开放部,以便使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放;托盘,包括插入部和露出部,所述插入部可安装卡且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露出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壳开放部且其内侧与所述插入部连接,在所述露出部形成有插入孔;以及取出部件,配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侧,并且一侧插入所述插入孔而向外部取出所述托盘。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取出部件包括突出部和取出销,所述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较长,所述取出销具备在所述突出部侧方突出形成的卡扣部,在所述取出销插入所述插入孔之后向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卡扣部锁定在所述托盘上。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托盘包括插入槽和锁定部,所述插入槽以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与所述露出部对置的外侧,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露出部的内侧,当所述取出销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取出销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插入孔中,所述取出销的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插入槽中,由所述卡扣部的旋转路径形成的直径比所述插入孔的左右侧长度短,且比所述插入孔的上下侧长度长,所述卡扣部在位于与所述插入孔的左右侧成水平的状态下经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插入槽中,位于所述插入槽中的所述卡扣部在旋转成与所述插入孔的上下侧成水平的状态下锁定在所述锁定部,并向外部取出所述托盘。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当所述取出销旋转时,所述插入槽的上部和下部不接触所述卡扣部的旋转路径。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插入槽的上部和下部开放。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卡扣部突出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一侧或两侧。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当所述取出销旋转时,在所述插入孔的中央具备具有比所述突出部旋转的路径大的直径的旋转引导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在所述托盘的两侧部形成有锁定突起,在与所述锁定突起对置的所述外壳的侧部还具备加压部件,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托盘的所述锁定突起锁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上,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加压部件包括弹性材质的固定部和加压部,所述弹性材质的固定部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部且另一端部在所述锁定突起方向上延伸,所述加压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部延伸形成,当所述托盘在所述外壳内部滑动移动时,所述托盘的所述锁定突起使所述加压部向外侧展开而弹性变形,若完成所述托盘的插入,则所述锁定突起通过所述加压部,锁定在所述加压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加压部形成为向所述托盘方向凸出的弧形。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锁定突起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弧形突出形成,并且沿其周缘包括:第一周缘部,在插入所述托盘的方向上设置;第二周缘部,在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设置;以及中心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周缘部与所述第二周缘部之间,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周缘部、所述中心部以及所述第二周缘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周缘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周缘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锁定突起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形成为弧形,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突起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突起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锁定突起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倾斜形成,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突起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突起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在所述外壳的侧部还具备向所述加压部方向突出的弹性材质的辅助支撑部,当所述加压部向外侧展开时,所述辅助支撑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支撑所述加压部。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在所述加压部的前端部沿着所述辅助支撑部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构成为其侧方与所述辅助支撑部接触。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托盘包括插入部和露出部,所述插入部内侧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露出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开放的一侧,且其内侧与所述插入部的外侧连接,所述插入部的外侧或所述露出部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开放的一侧相互成水密状态。
并且,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所述连接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外侧的防水导向部,在便携式终端的与所述防水导向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导向件容纳部,以容纳所述防水导向部,在所述防水导向部的外周缘以与所述导向件容纳部的内周缘水密抵接的方式设置水密部件,或者在所述导向件容纳部的内周缘以与所述防水导向件的外周缘水密抵接的方式设置水密部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设置取出部件,能够利用所述取出部件向便携式终端的外部取出托盘,因此具有容易取出托盘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因此具有能够制造更小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具有降低整体制造费用并将故障或不良可能性最小化来提高便携式终端的价格竞争力的效果。
并且,由辅助支撑部牢固地支撑通过托盘的锁定突起向外侧展开的加压部,因此具有固定部能够容易使向外侧展开的加压部恢复到原位置的效果。并且,利用固定部的弹性力和辅助支撑部的弹性力使加压部恢复到原位置,因此具有即使较薄地制造固定部,固定部也不会因外力易发生变形的效果。
并且,托盘的锁定突起形成为弧形,因此具有当托盘插入外壳时,托盘的锁定突起沿着外壳的加压部平稳地滑动的效果。
并且,当托盘插入外壳时,外壳的加压部对设置在托盘的锁定突起的第二周缘部向托盘的插入方向加压,即使不再对托盘施加外部压力也会自然地被推进去,用户能够感觉到插入感,因此具有能够让用户确认已安全地将托盘插入外壳的效果。
并且,托盘与便携式终端构成为相互水密地贴紧,以免灰尘和水等异物流入便携式终端内部,因此具有能够安全保护便携式终端和卡免受浸水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托盘安装在通常插座上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托盘安装在插座上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插入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外壳的托盘中插入取出部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的(a)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的(b)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取出部件的取出销锁定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的锁定部上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取出部件取出托盘的过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取出部件的多种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上形成的插入孔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0的(a)是图9的C-C'剖视图,图10的(b)是图9的D-D'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加压部件的图。
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辅助支撑部的图。
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插入外壳的容纳空间时加压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从外壳的容纳空间向外部取出时加压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15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上形成的锁定突起的多种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水密地插入便携式终端中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水密地插入便携式终端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60:便携式终端 62:终端开放部
64:导向件容纳部 70:连接器系统
100:外壳 110:第一外壳
112:侧壁部 112a:结合部
112b:位置引导部 112c:侧开放部
114:第二外壳 116:容纳空间
118:外壳开放部 120:加压部件
122:加压部 124:固定部
126:引导部 130:辅助支撑部
200:托盘 210:插入部
212:插入槽 212a:第一开放部
212b:第二开放部 214:锁定突起
214a:第一周缘部 214b:中心部
214c:第二周缘部 216:锁定突起
216a:第一突起部 216b:第二突起部
218:锁定突起 218a:第一突起部
218b:第二突起部 220:露出部
222:锁定部 224、224a:插入孔
225:旋转引导部 226:防水导向部
230:水密部件 300:取出部件
310:取出销 312:突出部
314:卡扣部 320:把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概略图。
参照图3,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70为用于将小型存储卡C等插入便携式终端60(示于图16)或从便携式终端60取出的系统,包括外壳100、托盘200以及取出部件300。
外壳100安装在便携式终端60的内部,与便携式终端60内部的基板等电连接。这种外壳100中,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14相互结合,其之间具备容纳空间116以容纳托盘200。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14根据情况也可相互一体形成。而且,外壳100的一侧开放,具备外壳开放部118,在与外壳开放部118对置的便携式终端60的一侧具备终端开放部62(示于图16)。并且,后述的托盘200经过终端开放部62和外壳开放部118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
托盘200为将卡C安装在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并使卡C与外壳100电连接的部件,其包括插入部210、露出部220以及锁定突起214,所述插入部210的内侧插入容纳空间116,所述露出部220设置在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且其内侧与插入部210的外侧连接,所述锁定突起214形成在插入部21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两侧部。插入部210的中央部上下开放,在该部分安装卡C。所述卡C为用户身份识别卡、SD卡、Micro SD卡等可以为各种卡。而且,插入部210的形状合结构可根据卡C的多种形状进行变更。锁定突起214突出形成在插入部210的两侧部,托盘200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时,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锁定在外壳100的后述的加压部件120上,来限制移动。加压部件120限制托盘200的移动的过程,将在后面参照附图重新说明。
取出部件300以插入到形成在托盘200上的露出部220的插入孔224的状态向外部取出托盘200。
图4是表示取出部件插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外壳中插入的托盘的状态的概略图,图5a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b是图3的B-B'剖视图。
参照图4和图5,托盘200的露出部220位于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且封闭所述终端开放部62,其内侧与所述插入部210的外侧连接。此时,在露出部220的中央形成插入孔224,在插入部210的外侧形成插入槽212,以便与插入孔224连通。在此,所述插入槽212的上部和下部开放,且具备第一开放部212a和第二开放部212b。这是为了使取出部件300的后述的卡扣部314在插入槽212中容易旋转。
取出部件300包括便于用手握住而形成为板状的把手部320和形成在把手部320的一侧的取出销310。而且,取出销310具备突出部312和卡扣部314,所述突出部312在把手部320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较长,所述卡扣部314在突出部312的前端部沿与突出部31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突出形成。而且,当取出插入外壳100的托盘200时,取出部件300的取出销310插入托盘200的插入孔224中,此时,取出销310的突出部312位于托盘200的插入孔224中,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经过托盘200的插入孔224位于托盘200的插入槽212中。
另一方面,当取出销310插入托盘200的插入孔224时,由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的旋转路径形成的直径比插入孔224的左右侧长度短,且比插入孔224的上下侧长度长,从而卡扣部314在位于与插入孔224的左右侧成水平的状态下经过托盘200的插入孔224容易插入托盘200的插入槽212中。
而且,当取出销310旋转时,取出销310的突出部312在露出部220的插入孔224中旋转,此时,在插入孔224的中央具备具有比突出部312旋转的路径大的直径d1的旋转引导部225,从而使突出部312在插入孔224中容易旋转。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取出部件的取出销锁定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所具备的锁定部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6,为了取出插入外壳100中的托盘200,在将取出部件300的取出销310插入托盘200的插入孔224的状态下,将取出部件300的把手自转90°。由此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旋转成与插入孔224的上下侧呈水平,此时,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形成为比所述插入孔224的上下侧长,因此所述卡扣部314锁定在露出部220的内侧缘部的上侧和下侧。在此,露出部220的内侧缘部的上侧和下侧由锁定部222构成,从而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锁定在锁定部22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取出部件取出托盘的过程的图。
首先,参照图7a,安装有卡C的托盘200的插入部210经过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和外壳100的外壳开放部118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此时,所述卡C与第一外壳110的底面电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0与便携式终端60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7b,为了取出托盘200,将取出部件300的取出销310插入到插入孔224中即前进,所述插入孔224形成在托盘200的露出部220。此时,取出销310的突出部312位于露出部220的插入孔224中,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位于插入部210的插入槽212中。
接着,参照图7c,用户将取出部件300的把手部320向一方向旋转即自转90°。由此与把手部320连接的取出销310旋转的同时,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锁定在露出部220的内侧设置的锁定部222上侧和下侧。
接着,参照图7d,将取出部件300的取出销310从托盘200的插入孔224中脱离即后退。此时,取出销310的卡扣部314处于锁定在露出部220的锁定部222的状态,因此当取出销310后退时,露出部220也后退,随之,托盘200从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向外部被取出。
如此,本发明具有以下结构,即,在便携式终端60的外部具备取出部件300,利用所述取出部件300向便携式终端60的外部取出托盘200,因此具有容易取出托盘200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300设置在便携式终端60的外部,因此具有能够制造更小型的便携式终端60的效果。并且,取出部件300以包括取出销310和把手部320的简单形状构成,因此具有降低整体的制造费用来提高便携式终端60的价格竞争力的效果。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取出部件的多种例子的图。
参照图8a,在取出部件300的突出部312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卡扣部314根据情况可以以多种形态形成,例如,可在突出部312的两侧部向突出部31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突出形成。
参照图8b,在取出部件300的突出部312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卡扣部314可在突出部312的一侧部向突出部31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突出形成。
参照图8c,在取出部件300的突出部312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卡扣部314可在突出部312的上侧和下侧向突出部31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突出形成。
参照图8d,在取出部件300的突出部312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卡扣部314可在突出部312的上侧向突出部31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突出形成。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上形成的插入孔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0a是图9的C-C'剖视图,图10b是图9的D-D'剖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可省略在托盘200的露出部220上形成的插入孔224a中设置的旋转引导部225(示于图5)。此时,插入孔224a的高度d2形成为大于由突出部312的旋转路径形成的圆的直径,插入到插入孔224a中的突出部312在插入孔224a中易旋转。并且,插入孔224a的左右侧长度形成为比由卡扣部314的旋转路径形成的直径长,插入孔224a的上下侧长度构成为比由卡扣部314的旋转路径形成的直径短,由此卡扣部314在位于与插入孔224a的左右侧成水平的状态下经过插入孔224a插入到插入槽212中,位于插入槽212中的卡扣部314在旋转成与插入孔224a的上下侧成水平的状态下锁定在锁定部222(示于图6),从而能够向外部拉出托盘。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加压部件的图。
参照图11,安装有卡C的托盘200的插入部210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则在托盘200的插入部210的两侧部形成的锁定突起214锁定在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的两侧部上设置的加压部件120上,从而托盘200的插入部210被固定。锁定突起214在托盘200的插入部210的两侧部凸出地突出形成。
加压部件120包括固定部124和加压部122。固定部124具有弹性,且在长度方向上较长,其一端部固定在与托盘200的插入部210的两侧部对置的外壳100的两侧,其另一端部在锁定突起214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为此,在外壳100的两侧,详细而言在外壳100的第一外壳110的两侧的侧壁部112,在与固定部124的一端部对置的一侧形成结合部112a,从而固定部124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结合部112a。而且,在侧壁部112的另一侧形成后述的位置引导部112b,后述的辅助支撑部130被位置引导部112b引导。
而且,所述固定部124根据情况还可设置在第二外壳114的两侧。加压部122为在固定部124的另一端部沿托盘200的方向凸出形成的部件,可形成为弧形。
而且,当托盘200的插入部210在外壳100的内滑动移动时,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使加压部122向外侧展开,从而与加压部122连接的固定部124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插入托盘200后,锁定突起214通过加压部122,锁定在加压部122。对此将在后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在侧壁部112的与加压部122对置的位置形成侧开放部112c,从而构成为当加压部122向外侧展开时,侧壁部112不会遮挡加压部122。即,侧壁部112在一侧和另一侧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结合部112a和位置引导部112b,在结合部112a与位置引导部112b之间形成有侧开放部112c。
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辅助支撑部的图。
参照图12,当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通过加压部122时,加压部件120的加压部122向外侧展开,此时,加压部件120的固定部124通过本身的弹性,使向外侧展开的加压部122恢复到原位置。但是,加压部件120的固定部124有可能因外力,其形状易发生变形,且随着时间的经过,弹性力抵消而有可能不能起到原来的功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在外壳100的两侧部还具备辅助支撑部130。
辅助支撑部130在长度方向上较长,具有弹性,其一端部形成在与第一外壳110的侧壁部112的另一侧交接的第二外壳114的两侧,其另一端部向加压部122的前端部方向突出形成。此时,在加压部122的前端部沿着辅助支撑部130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导向部126,从而导向部126的侧方与辅助支撑部130接触。而且,在外壳100的第一外壳110的侧壁部112凹陷形成位置引导部112b,以引导辅助支撑部130的另一端部。另一方面,辅助支撑部130根据情况还可形成在第一外壳110的侧壁部112的另一侧。
而且,当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通过加压部122而使加压部件120的加压部122向外侧展开时,形成在加压部122的导向部126将辅助支撑部130压向外侧,加压部122及辅助支撑部130向外侧展开之后,通过固定部124及辅助支撑部130本身的弹性,使向外侧展开的加压部122再次移动到原位置。
如此,即使对固定部124施加外力,辅助支撑部130的弹性力也会与固定部124的弹性力相加,因此固定部124具有能够牢固地使向外侧展开的加压部122恢复到原位置的效果。并且,由于利用固定部124的弹性力和辅助支撑部130的弹性力使加压部122恢复到原位置,因此具有即使较薄地制造固定部124也不会因外力易发生变形的效果。
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插入到外壳的容纳空间时加压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参照图13,托盘200滑动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此时,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向外壳100的侧部方向弧形突出形成,并且沿着其周缘包括第一周缘部214a,第二周缘部214c以及中心部214b,所述第一周缘部214a设置在插入托盘20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周缘部214c设置在取出托盘200的方向上,所述中心部214b设置在第一周缘部214a与第二周缘部214c之间。
而且,当托盘200插入外壳100时,如图13a,第一周缘部214a与加压部122抵接,此时加压部122不受任何阻力。在该状态下,用户对托盘200施加外部压力向外壳100进一步插入托盘200,则如图13b所示,加压部122经过第一周缘部214a与中心部214b抵接,加压部122向外侧展开与中心部214b的突出长度相应的量,加压部122的阻力随着从第一周缘部214a朝向中心部214b变得越大。接着,如图13c所示,向外壳100进一步插入托盘200,加压部122经过中心部214b进入到第二周缘部214c的瞬间,加压部122通过固定部124和辅助支撑部130的弹性力移动到原位置,此时,加压部122沿着第二周缘部214c滑动,同时将托盘200推向托盘200的插入方向,从而第二周缘部214c锁定在加压部122。其结果,托盘200自然地插入外壳100的内部,加压部122的阻力急剧减小。
如此,当托盘200插入外壳100内侧时,托盘200的第一周缘部214a、中心部214b及第二周缘部214c依次经过加压部122,当第二周缘部214c经过加压部122时,由于加压部122的弹性,第二周缘部214c被压向托盘200的插入方向,从而限制托盘200的移动。
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观点来看,托盘200经过第二周缘部214c的瞬间,即使不再对托盘200施加外部压力也会自然地被推进去,因此用户能够感觉到插入感,从而具有能够让用户确认已安全将托盘200插入外壳100的效果。
图14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从外壳的容纳空间向外部取出时加压部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参照图14,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的托盘200通过上述的取出部件300向外部被取出。取出部件300取出托盘200的过程已在所述图7中详细说明,因此,以下,对取出托盘200时加压部件120的状态变化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4a,托盘200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托盘200的第二周缘部214c锁定在外壳100的加压部件120上形成的加压部122。在该状态下,利用取出部件300向外侧即取出方向取出托盘200,则如图14b所示,加压部122沿着托盘200的第二周缘部214c向外侧移动的同时,位于托盘200的中心部214b。接着,如图14c所示,加压部122进入托盘200的第一周缘部214a的瞬间,加压部122通过固定部124和辅助支撑部130的弹性力移动到原位置,此时,加压部122沿着第一周缘部214a滑动的同时,将托盘200推向托盘200的取出方向,由此容易向外壳100的外部取出托盘200。
图15是表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上形成的锁定突起的多种例子的图。
参照图15a,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4中,第一周缘部214a、中心部214b及第二周缘部214c相互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弧,因此具有外壳100的加压部122沿着第一周缘部214a、中心部214b及第二周缘部214c平稳地滑动的效果。
参照图15b,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6包括第一突起部216a和第二突起部216b,所述第一突起部216a在托盘200的侧部向外壳100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216b在第一突起部216a的取出托盘200的方向上以弧形形成。而且,当托盘200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时,锁定突起216的第一突起部216a和第二突起部216b依次经过外壳100的加压部122。此时,由于外壳100的加压部122形成为弧形,因此加压部122经过四边形的第一突起部216a时平稳地滑动。而且,当加压部122经过第一突起部216a之后经过第二突起部216b时,由于加压部122的弹性,第二突起部216b向所述托盘200的插入方向受压,从而限制托盘200的移动,而且还为用户提供插入感。
参照图15c,托盘200的锁定突起218包括第一突起部218a和第二突起部218b,所述第一突起部218a在托盘200的侧部向外壳100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218b在第一突起部218a的取出托盘200的方向上倾斜形成。而且,当托盘200插入外壳100的容纳空间116时,锁定突起218的第一突起部218a和第二突起部218b依次经过外壳100的加压部122。此时,由于外壳100的加压部122形成为弧形,因此当加压部122经过四边形的第一突起部218a时平稳地滑动。而且,当加压部122经过第一突起部218a之后经过第二突起部218b时,由于加压部122的弹性,第二突起部218b向所述托盘200的插入方向受压,从而限制托盘200的移动,而且还为用户提供插入感。
图16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水密插入便携式终端中的状态的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的托盘水密插入便携式终端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6及图17,可在托盘200的插入部210的外侧具备防水导向部226,且可在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的内侧具备导向件容纳部64以容纳防水导向部226。而且,在与导向件容纳部64抵接的防水导向部226的外周缘或与防水导向部226抵接的导向件容纳部64的内周缘具备O型圈或带状等的水密部件230,从而使导向件容纳部64和防水导向部226相互水密紧贴。所述水密部件230可由硅或合成树脂等制造。并且,根据情况,可在露出部220的外周缘具备水密部件,从而能够使露出部220与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水密紧贴。
如此,本发明中在防水导向部226具备水密部件230而使托盘200和便携式终端60的终端开放部62相互水密紧贴,从而防止灰尘和水等异物流入到便携式终端60内部,因此具有安全保护便携式终端60和卡C免受浸水等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可知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形和修改,并且,只要这种变形和修改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内,则该技术思想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配置在便携式终端内侧且内部具备容纳空间,并且具备外壳开放部,以便使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放;
托盘,包括插入部和露出部,所述插入部可安装卡且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露出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壳开放部且其内侧与所述插入部连接,在所述露出部形成有插入孔;及
取出部件,配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侧,并且一侧插入所述插入孔而向外部取出所述托盘,
其中,所述取出部件包括突出部和取出销,所述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较长,所述取出销具备在所述突出部侧方突出形成的卡扣部,
在所述取出销插入所述插入孔之后向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卡扣部锁定在所述托盘上,
在所述托盘的两侧部形成有锁定突起,
在与所述锁定突起对置的所述外壳的侧部还具备加压部件,
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托盘的所述锁定突起卡在所述加压部件上,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所述加压部件包括弹性材质的固定部和加压部,所述弹性材质的固定部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部且另一端部在所述锁定突起方向上延伸,所述加压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部延伸形成,
当所述托盘在所述外壳内部滑动移动时,所述托盘的所述锁定突起使所述加压部向外侧展开而弹性变形,
若完成所述托盘的插入,则所述锁定突起通过所述加压部,锁定在所述加压部,
在所述外壳的侧部还具备向所述加压部方向突出的弹性材质的辅助支撑部,
当所述加压部向外侧展开时,所述辅助支撑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支撑所述加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包括插入槽和锁定部,所述插入槽以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与所述露出部对置的外侧,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露出部的内侧,
当所述取出销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取出销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插入孔中,所述取出销的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插入槽中,
由所述卡扣部的旋转路径形成的直径比所述插入孔的左右侧长度短,且比所述插入孔的上下侧长度长,
所述卡扣部在位于与所述插入孔的左右侧成水平的状态下经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插入槽中,
位于所述插入槽中的所述卡扣部在旋转成与所述插入孔的上下侧成水平的状态下锁定在所述锁定部,并向外部取出所述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取出销旋转时,所述插入槽的上部和下部不接触所述卡扣部的旋转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槽的上部和下部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突出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一侧或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取出销旋转时,在所述插入孔的中央具备具有比所述突出部旋转的路径大的直径的旋转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部形成为向所述托盘方向凸出的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突起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弧形突出形成,并且沿其周缘包括:第一周缘部,在插入所述托盘的方向上设置;第二周缘部,在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设置;以及中心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周缘部与所述第二周缘部之间,
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周缘部、所述中心部以及所述第二周缘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周缘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周缘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突起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形成为弧形,
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突起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突起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突起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托盘的侧部向所述外壳的侧部方向四边形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取出所述托盘的方向上倾斜形成,
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依次经过所述加压部,当所述第二突起部经过所述加压部时,由于所述加压部的弹性,所述第二突起部向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受压,来限制所述托盘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压部的前端部沿着所述辅助支撑部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其侧方与所述辅助支撑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包括插入部和露出部,所述插入部内侧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露出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开放的一侧,且其内侧与所述插入部的外侧连接,
所述插入部的外侧或所述露出部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开放的一侧相互成水密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外侧的防水导向部,
在便携式终端的与所述防水导向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导向件容纳部,以容纳所述防水导向部,
在所述防水导向部的外周缘以与所述导向件容纳部的内周缘水密抵接的方式设置水密部件,或者在所述导向件容纳部的内周缘以与所述防水导向件的外周缘水密抵接的方式设置水密部件。
CN201410429704.0A 2014-07-18 2014-08-27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1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90882A KR101489490B1 (ko) 2014-07-18 2014-07-18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커넥터 시스템
KR10-2014-0090882 2014-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067A CN105281067A (zh) 2016-01-27
CN105281067B true CN105281067B (zh) 2018-07-17

Family

ID=5259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97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1067B (zh) 2014-07-18 2014-08-27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489490B1 (zh)
CN (1) CN105281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4523B1 (ko) * 2016-01-14 2017-02-22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커넥터 인출용 클립 제조방법
KR102483702B1 (ko) 2016-03-03 2023-01-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수용부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N107230853B (zh) * 2016-03-25 2019-06-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固持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1836396B1 (ko) 2016-06-03 2018-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10611203A (zh) * 2019-09-23 2019-12-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卡托控制结构以及卡座总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68019U (zh) * 2011-12-09 2012-12-05 邓为 嵌入式抽纸盒
CN10329652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Smk株式会社 盘式卡插件
CN203434349U (zh) * 2013-07-18 2014-02-12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装置
CN10368281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Smk株式会社 卡容纳用托盘、卡容纳结构及利用卡容纳结构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48081A (ko) * 2009-10-29 2011-05-11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커넥터
JP2011244247A (ja) * 2010-05-19 2011-12-01 Mitsui Bussan Plastics Trade Co Ltd 携帯電話筐体用密封小蓋構造
CN102957040A (zh) 2011-08-19 2013-03-0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芯片卡固持机构
JP5360444B2 (ja) 2012-02-28 2013-12-04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3427229A (zh) 2012-05-17 2013-12-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固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68019U (zh) * 2011-12-09 2012-12-05 邓为 嵌入式抽纸盒
CN10329652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Smk株式会社 盘式卡插件
CN10368281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Smk株式会社 卡容纳用托盘、卡容纳结构及利用卡容纳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3434349U (zh) * 2013-07-18 2014-02-12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89490B1 (ko) 2015-02-11
CN105281067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1067B (zh) 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器系统
US7427206B2 (en) Card connector
KR101040051B1 (ko) 접촉들의 2가지 표준 세트들을 갖는 메모리 카드들
US8827727B2 (en) Dual memory card type socket
EP0893777B1 (en) A data card housing
US7703692B2 (en) Memory card
KR101641104B1 (ko) 접촉 불량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TWI462025B (zh) 具有可動式插卡結構之卡讀取器及電子裝置
US20070259567A1 (en) Multiple mode micro memory card connector
JP2008027906A (ja) 携帯電話simカードとメモリカードとのツーインワンコネクタ
US780468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onent eject mechanism
KR101666851B1 (ko) 트레이의 혼용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커넥터 시스템
US9071018B2 (en) Removable media with latch
ES2593039T3 (es) Dispositivo de descarga electrostática
KR100872030B1 (ko) 외장형 심카드 젠더
WO2007146169A2 (en) Card connector
KR101633918B1 (ko) 오삽입 방지용 가이드부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시스템
KR200416857Y1 (ko) 전자카드 삽입형 단말기
KR10058730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카드 접속장치
CN107919554A (zh) 提高开关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装置
KR200359600Y1 (ko) 이중 용도 메모리 카드 커넥터
JP3126002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200481543Y1 (ko) 오티지 유에스비 메모리 장치
JP2015225746A (ja) カード用トレイ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1233076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誤挿入防止機構およ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