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047A - 手机及手机天线 - Google Patents

手机及手机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1047A
CN105281047A CN201510797271.9A CN201510797271A CN105281047A CN 105281047 A CN105281047 A CN 105281047A CN 201510797271 A CN201510797271 A CN 201510797271A CN 105281047 A CN105281047 A CN 105281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bile phone
wifi
diversity antenn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72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京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972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1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天线、手机,其中手机天线包括Wifi主天线和组合天线,所述组合天线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与所述Wifi分集天线连接的LTE分集天线。本发明中手机天线除了包括Wifi主天线之外,还将LTE分集天线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的组合天线,在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手机及手机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天线、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移动通信重要组成部分的手机,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手机的一部分,手机天线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明显,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了手机性能的优劣。
目前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薄,电池越来越大,手机天线的净空区域越来越小,天线越来越难做。
而用户对wifi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802.11n和802.11ac已经使用的MIMO技术来提高wifi最大传输速率。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利用MIMO技术,发射端通过空时映射将要发送的数据信号映射到多根天线上发送出去,接收端将各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空时译码从而恢复出发射端发送的数据信号。根据空时映射方法的不同,MIMO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是指利用多根发送天线将具有相同信息的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发送出去,同时在接收机端获得同一个数据符号的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从而获得分集提高的接收可靠性。
但是,MIMO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手机电路不断增加器件,也需要更多个天线来满足越来越快的速率要求,对于天线设计是个新的挑战。
而如果wifi要使用MIMO技术,必须要2根或者以上天线,鉴于目前手机空间的狭小,以及内部其他天线的需求,目前的手机很难满座满足多根天线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天线、手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空间小,无法设置多根天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天线包括:Wifi主天线;组合天线,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与所述Wifi分集天线连接的LTE分集天线。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Wifi分集天线通过合路器与所述LTE分集天线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合路器包括第一合路器口、第二合路器口和第三合路器口;所述LTE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口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口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器口为所述组合天线的输入\输出端口。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TE分集天线发送的信号为第一信号;所述Wifi分集天线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信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范围不同。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手机天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手机天线、手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手机天线除了包括Wifi主天线之外,还将LTE分集天线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的组合天线,在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组合天线中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通过合路器连接,所述LTE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口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口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器口为所述组合天线的输入\输出端口;而所述LTE分集天线发送的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Wifi分集天线发送的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LTE分集天线发送的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所述Wifi分集天线发送的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从而保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合路过程中频率衰减较小,保证了组合天线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手机天线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手机天线中组合天线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2手机天线
21Wifi主天线
22组合天线
221Wifi分集天线
222LTE分集天线
3组合天线
31Wifi分集天线
32LTE分集天线
33合路器
331第二合路器口
332第一合路器口
333第三合路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MIMO技术增强手机的Wifi传输速率时,需要在手机中增加额外的Wifi分集天线,但是现有智能手机越来越薄,电池越来越大,手机天线的净空区域越来越小,增加Wifi分集天线以增强手机的Wifi传输速率的方法较难实现,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天线,将手机中原有的LTE分集天线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的组合天线,从而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天线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手机天线2包括:
Wifi主天线21;
组合天线22,包括Wifi分集天线221和与所述Wifi分集天线221连接的LTE(LTE即长期演进技术,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分集天线222。
本实施中,手机天线2除了包括Wifi主天线21之外,还将LTE分集天线222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221和LTE分集天线222的组合天线,在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天线中组合天线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组合天线3包括:Wifi分集天线31;以及LTE分集天线32。
合路器33,用用于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31和所述LTE分集天线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合路器33包括第一合路器口332、第二合路器口331和第三合路器口333;所述LTE分集天线32与所述第一合路器332口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31与所述第二合路器口331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器口333为所述组合天线3的输入\输出端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LTE分集天线32发送的信号为第一信号;所述Wifi分集天线31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范围不同。
所述LTE分集天线32为现有手机的4G模块,对于LTE分集天线32所发送的第一信号,以现有网络运营商为例,中国移动的频率范围为1880-1900MHz频段、2320-2370MHz频段和2575-2635MHz频段资源。这些频段的使用范围为全国。2320-2370MHz频段仅限于室内网络使用。中国联通的频率范围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而Wifi分集天线31所发送第二信号的频率范围2400-2500MHz。因此,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范围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332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331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331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332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
本实施例中,组合天线3中Wifi分集天线31和LTE分集天线32通过合路器33连接,所述LTE分集天线32与所述第一合路器口332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31与所述第二合路器口331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器口333为所述组合天线3的输入\输出端口;而所述LTE分集天线32发送的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332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Wifi分集天线31发送的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331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LTE分集天线32发送的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331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所述Wifi分集天线31发送的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332至第三合路口333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从而保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合路过程中频率衰减较小,保证了组合天线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有效性。
同样,为了使手机在有限净空区域的基础上,利用MIMO技术实现手机Wifi传输速率的增强,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手机天线。
本发明中手机的手机天线除了包括Wifi主天线之外,还将LTE分集天线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的组合天线,在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手机天线除了包括Wifi主天线之外,还将LTE分集天线复用为一个Wifi分集天线,形成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LTE分集天线的组合天线,在不增加Wifi分集天线的基础上,提高了手机WIFI的传输速率,使手机有限的使用空间合理利用,提高了手机的信号收发速率,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天线包括:
Wifi主天线;
组合天线,包括Wifi分集天线和与所述Wifi分集天线连接的LTE分集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分集天线通过合路器与所述LTE分集天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器包括第一合路器口、第二合路器口和第三合路器口;所述LTE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口连接,所述Wifi分集天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口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器口为所述组合天线的输入\输出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分集天线发送的信号为第一信号;所述Wifi分集天线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范围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小于1dB;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合路口至第三合路口时频率的衰减大于10dB。
7.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手机天线。
CN201510797271.9A 2015-11-18 2015-11-18 手机及手机天线 Pending CN105281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7271.9A CN105281047A (zh) 2015-11-18 2015-11-18 手机及手机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7271.9A CN105281047A (zh) 2015-11-18 2015-11-18 手机及手机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047A true CN105281047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7271.9A Pending CN105281047A (zh) 2015-11-18 2015-11-18 手机及手机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104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569A (zh) * 2016-06-06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终端
CN106299603A (zh) * 2016-08-24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wifi mimo的装置
CN106898865A (zh) * 2017-01-19 2017-06-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天线以及移动终端
CN108600448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1261U (zh) * 2012-04-13 2013-02-06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在多个频段内实现天线高隔离度的天线系统
CN203289426U (zh) * 2013-01-10 2013-11-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多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4954518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卡座、移动设备的天线连接结构和移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1261U (zh) * 2012-04-13 2013-02-06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在多个频段内实现天线高隔离度的天线系统
CN203289426U (zh) * 2013-01-10 2013-11-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多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4954518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卡座、移动设备的天线连接结构和移动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569A (zh) * 2016-06-06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终端
CN106299603A (zh) * 2016-08-24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wifi mimo的装置
CN106898865A (zh) * 2017-01-19 2017-06-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天线以及移动终端
CN108600448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696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下行链路协调多点的信令
CA2699759C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a dynamic header structure for signaling resource allocations
WO202120882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31986A (zh) 一种确定下行控制信道dmrs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02445B (zh)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202239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281047A (zh) 手机及手机天线
US20220140937A1 (e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KR20230122107A (ko) Pusch 전송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CN109474999A (zh) 发送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55840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63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4407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30345465A1 (en) Repetition Indication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Enhancement
CN1110496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383593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77484A1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7121384A1 (zh) 一种无线帧的传输方法以及无线网络设备
CN111327346B (zh) 一种信道跳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5548B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219326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05483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669251B (zh)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536340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13929B (zh) 一种信道跳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