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4820A -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4820A
CN105264820A CN201380000693.8A CN201380000693A CN105264820A CN 105264820 A CN105264820 A CN 105264820A CN 201380000693 A CN201380000693 A CN 201380000693A CN 105264820 A CN105264820 A CN 105264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data
information
sender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6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4820B (zh
Inventor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6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4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方法包括: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并通过目标网关发送数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通过向边界网关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相关信息,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生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 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关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边界网关和控 制面装置。
背景技术
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 演进分组系统) 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 部分,在非漫游场景下,其无线接入网是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 用于实现所有 与演进网络无线有关的功能。 核心网中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 (Mobi l 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 、 月艮务网关 (Serving Gateway, SGW) 、 分组数 据网络网关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GW) 。 当 E-UTRAN发生切换 时, 如果 PGW发生改变, 将导致用户的数据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以 解决现有技术中当 E-UTRAN发生切换时, 如果 PGW发生改变, 将导致用户的 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 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一方面, 所述接收控制面装置发 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 议信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所述路由表中所述发送方对应切换 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述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一方面, 所述接收控制面装置发 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 述网关切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将接 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包括: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 的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所述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一方面, 所述接收控制面装置发 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包括: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 信息;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 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方面, 在所述将所述通过所述 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之前, 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所述 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所述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包括: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 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三方面, 所述向所述发送方对应 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 标网关的信息包括: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所述原网关 根据所述控制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所述因特网 控制消息协议信息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 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 关发送所述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四方面,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 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 议信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所述路由表中所述发送方对应切换 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述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四方面,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 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 述网关切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一 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 的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所述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四方面,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 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 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更新单元, 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 的原网关不同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五方面,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 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所述 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所述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面装置, 包括:
获取单元,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 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 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 的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六方面,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具体 用于: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所述原网关 根据所述控制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以使所述边 界网关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 接收方, 所述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 以 及第一存储器,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第 一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 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 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数据。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 以 及第二存储器,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第 二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 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 信息;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 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面装置,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处理器, 以及第三存储器, 所述第三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 第三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三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 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 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通过 向边界网关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相关信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 生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 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 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图 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7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 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传输数据的方法主要适用于 E-UTRAN网络。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是边界网关(Border Gateway , BG ) , 该边界网关用于在各网关主机之间交换选择路径信息, 维护路由表。
如图 1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 101,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网关切换信息中包 括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该控制面装置具体可以是控制器(Control ler ), 用于控制网关切换, 该网关切换信息可以是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网关切换信息。 发送方可以是 UE ( User Equipment , 用户设备) 或者是节点, 当然还可以是其它任意的 通信设备,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目标网关具体可以是 PGW。
发送方发生网关切换操作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由于发送方的移动需要 更新网关, 由于负载均衡需要更新网关, 或者由于维护需要而更新网关等 等, 具体不再赘述。
步骤 102,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当边界网关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根据预先接收到的网关切换信 息中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将数据发送至目标网关, 再由目标网关发送至接 收方。
需要指出的是, 数据可以以报文的形式实现。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通过向边界网关发送切换后的目标 网关的相关信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生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 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 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如图 2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 201, 互联网 (Internet ) 设备通过 PGW1发送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的发送方为互联网设备, PGW1为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前的原 网关
为了描述清楚, 将网关切换操作具体描述为互联网设备的网关切换操 作。本实施例中, 网关由 PGW1切换到 PGW2 , 即 PGW2为目标网关。具体地, 可以是在需要切换网关的时候, 控制器指示网关进行网关切换, 该控制器 可以是 MME, 。
步骤 203, 控制面装置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 协议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I CMP ) 信息, 边界网关根 据因特网消息控制协议信息, 将所维护的路由表中发送方对应的 PGW1 修 改为 PGW2。
该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中包括 PGW2 的信息, 该因特网控制消息 协议信息用于指示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互联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通过 PGW2发送给接收方。
路由表中可预先存储各个发送方与网关的对应关系和 /或接收方与网 关的对应关系, 当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 边界网关需要对该路由表进行相 应的修改。
控制面装置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具体可以是:
向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原网关根据控制 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该控制流表包括目标网关 的信息。
该控制流表用于使 PGW1 在收到该互联网设备发送至本实施例的接收 方的数据时, 该数据可以称为触发数据, 向边界网关发送控制流表中设置 的 ICMP 重定向 (Redirect ) 消息, 以指示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 送的数据切换到 PGW2上去, 并通过 PGW2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控制流表中 的匹配域设置为源地址是发来自互联网设备的数据, 动作设置为发送一个 ICMP Redirect报文, 其中重定向的目标网关设置为 PGW2。 PGW1在收到此 控制流表后进行安装, 当收到来自于互联网设备的数据后, 按照此控制流 表的动作设置向 BG发送 ICMP Redirect消息, 以使得边界网关可以将数 据重定向到目标网关 PGW2上去。步骤 204, 边界网关在接收到互联网设备 发送的数据之后, 通过 PGW2将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需要指出的是, PGW1也需要将触发数据发送至边界网关, 再由边界网 关通过 PGW2将该触发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以避免数据的丢失。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当 PGW发生切换时, 边界网关仍然 可以通过改变后的网关发送数据至接收方, 以尽量确保用户的数据传输业 务不中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中, 边界网关和各 PGW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 进行隧道封装, 这里的隧道封装可以采用 GRE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通用路由封装)等 IP ( Internet Control , 互联网协议) 领域中的隧道封装协议。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方为 UE, PGWa为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前的原网关, PGWb 为发生切换操作之后的目标网关。 本实施例的两方分别为服务器和 UE , 控制面装置为控制器。 如图 3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 法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将 UE 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称为 "报文" , 将服 务器向 UE发送的数据称为 "响应报文" 。
步骤 301, UE通过 PGWa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在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前, UE通过原网关 PGWa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具体地, PGWa对报文进行隧道封装, 并向边界网关发送该隧道封装后的报 文。
步骤 302, 边界网关接收到该报文时, 边界网关存储该 UE与传输报文 的网关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 边界网关通过 PGWa接收到报文之后, 本实施例就是记 录该 UE与 PGWa对应。
步骤 303, 边界网关将报文进行解封装, 再向服务器发送该解封装后 的报文。
步骤 304, 服务器通过 PGWa向 UE发送响应报文。
具体地, 当响应报文到达边界网关后, 由边界网关对该响应报文进行 隧道封装, 该隧道封装后的报文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 PGWa , 内层地址为 服务器至 UE。 当 PGWa接收到该响应报文之后, 进行解封装, 并向 UE发送 该解封装之后的响应报文。
步骤 305, 当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后, 控制器将网关切换信息发送给 边界网关。
本实施例中的网关切换操作, 即是网关从 PGWa切换到 PGWb , 该网关 切换消息中包括 PGWb的信息。
步骤 306, 边界网关将预先存储的与该 UE对应的原网关 PGWa修改为 网关切换信息中的 PGWb。
步骤 307, 边界网关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响应报文之后, 将响应报文 进行隧道封装, 再通过 PGWb向 UE发送该响应报文。
具体地, 边界网关找到相对应的目标网关的 IP地址, 并对响应报文进 行隧道封装。该隧道封装后的响应报文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 PGWb , 内层 地址为服务器至 UE。 当服务器向 UE发送响应报文时, 报文由边界网关到 达 PGWb之后, PGWb将该响应报文进行解封装后再发送至 UE。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当 PGW发生切换时, 边界网关仍然 可以通过改变后的网关, 即 PGWb , 发送数据至服务器, 以尽量确保用户的 数据传输业务不中断。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本实施例中原网关 为 PGW3 , 目标网关为 PGW4 , 控制面装置为控制器, 发送方为服务器 ( Server ) , 具体可以是部署在边界网关之外的服务器, 接收方为终端。
如图 4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
步骤 401, 边界网关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原网关的单 播地址。
本实施例中, 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中携带有 PGW3 的单播地址, 当然, 数据中还可以有任播地址、 路由头标和接收方的目的地址。 终端首先附着 在原网关 PGW3上, 需要通过 PGW3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步骤 402, 边界网关根据数据中的单播地址, 将该数据发送给原网关, 以由原网关向终端发送。
步骤 403, 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此时, 网关由原网关 PGW3切换到目标网关 PGM。 此时, 终端附着在 PGM上。 具体终端如何附着在 PM上属于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404, 边界网关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网关切换消息, 网关切换消息 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具体地, 该步骤为: 边界网关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 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该网关切换消息中也可以包括目标网关的任播地址和 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即边界网关可以通过该映射关系找到目 标网关的单播地址。
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边界网关未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网关切换消息, 则还是将数据发送至 PGW3。
步骤 405, 边界网关根据网关切换信息选择目标网关。
步骤 406, 边界网关通过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边界网关还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 服务器更新数据 中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即将 PGW3的单播地址修改为 PGM的单播地址。 再接下来, 边界网关接收到该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后, 可以根据数据中的
PGW4的单播地址, 选择向 PGW4发送该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当 PGW发生切换时, 边界网关仍然 可以通过改变后的网关, 即 PGWb , 发送数据至终端, 以尽量确保用户的数 据传输业务不中断。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传输数据的方法主要适用于 E-UTRAN网络。 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是边界网关, 该控 制面装置用于通信系统。
如图 5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 501,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传输数据的目标网关 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发送方可以是 UE或者是节点, 当然还可以是其它任意的 通信设备, 在此不再赘述。 发送方具体可以通过其它网络设备间接地将数 据发送到边界网关, 也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至边界网关。
步骤 502, 当判断出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 时, 采用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原网关的信息。
具体可以将数据中的目标网关的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原网关信息作比 较, 当发现目标网关与原网关不一致时, 可以获知发生了网关切换操作, 需要通过目标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消息。
步骤 503, 将数据通过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边界网关通过数据中携带的网关信 息, 就能够获知是否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 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 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中, 边界网关和各 PGW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 进行隧道封装, 这里的隧道封装可以采用 GRE等 IP ( Internet Control , 互联网协议) 领域中的隧道封装协议。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方为 UE, PGWc为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前的原网关, PGWd 为发生切换操作之后的目标网关。 本实施例的两方分别为服务器和 UE ,控制面装置为控制器。本实施例中将 UE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称为"报 文" , 将服务器向 UE发送的数据称为 "响应报文" 。
如图 6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报文的方法的示意图。
步骤 601, UE通过 PGWc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本实施例中, 在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前, UE通过原网关 PGWc向服务 器发送报文, 该报文中可以携带 PGWc的信息。 具体地, PGWc对报文进行 隧道封装, 并向边界网关发送该隧道封装后的报文。
步骤 602, 边界网关接收到该报文时, 边界网关存储该 UE与传输报文 的网关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 边界网关通过 PGWc接收到报文之后, 记录该 UE与 PGWc 对应。
步骤 603, 边界网关将报文进行解封装, 再向服务器发送该解封装后 的报文。
具体地, 边界网关找到相对应的原网关的 IP地址, 并对报文进行隧 道封装。该隧道封装后的报文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 PGWc , 内层地址为服 务器至 UE。
步骤 604, 服务器通过 PGWc向 UE发送响应报文。
具体地, 当响应报文到达边界网关后, 由边界网关对该响应报文进行 隧道封装, 该隧道封装后的报文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 PGWc , 内层地址为 服务器至 UE。 当 PGWc接收到该响应报文之后, 进行解封装, 并向 UE发送 该解封装之后的响应报文。
步骤 605, 当发生网关切换操作之后, UE通过 PGWd向服务器发送报 文。
其中, 报文中携带 PGWd的信息。
步骤 606, 边界网关接收到该报文之后, 判断预先存储的与该 UE对应 的原网关是否与报文中的目标网关相同,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 执行步骤 603, 否则, 执行步骤 607。
步骤 607, 边界网关采用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原网关的信息。 本实施例, 即采用 PGWd的信息替换 PGWc 的信息, 边界网关记录 UE 与 PGWd对应。
步骤 608, 边界网关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响应报文之后, 将响应报文 进行隧道封装, 再通过 PGWd向 UE发送该响应报文。
具体地, 边界网关找到相对应的目标网关的 IP地址, 并对响应报文 进行隧道封装。该隧道封装后的响应报文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 PGWd , 内 层地址为服务器至 UE。 当服务器向 UE发送响应报文时, 报文由边界网关 到达 PGWd之后, PGWd将该响应报文进行解封装后再发送至 UE。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当 PGW发生切换时, 边界网关仍然 可以通过改变后的网关, 即 PG , 发送数据至服务器, 以尽量确保用户的 数据传输业务不中断。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如图 7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 701, 边界网关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原网关的单 播地址。
本实施例中, 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中携带有 PGW5 的单播地址, 当然, 数据中还可以有任播地址、 路由头标和接收方的目的地址。 终端首先附着 在原网关 PGW5上, 需要通过 PGW5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步骤 702, 边界网关根据数据中的单播地址, 将该数据发送给原网关, 以由原网关向终端发送。
步骤 703, 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此时, 网关由原网关 PGW5切换到目标网关 PGW6。 此时, 终端附着在 PGW6上。 具体终端如何附着在 PW6上属于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704, 服务器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单播地址更新的额信息, 并更新 单播地址。
这样, 服务器再次发送数据时, 就会在数据中携带 PGW6的单播地址。 步骤 705, 边界网关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切换后的目 标网关的单播地址。
边界网关接收到数据之后, 先判断数据中携带的单播地址是否与原网 关的单播地址相同, 如果相同, 表示没有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如果不同, 则说明发生了网关切换操作, 需采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更新的目标网关的 单播地址。
步骤 706, 边界网关根据网关切换信息选择目标网关。
边界网关根据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 找到相应的目标网关 PGW6。 步骤 707, 边界网关通过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边界网关先向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再由目标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当 PGW发生切换时, 边界网关仍然 可以通过改变后的网关, 即 PG , 发送数据至终端, 以尽量确保用户的数 据传输业务不中断。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传输数据的方法主要适用于
E-UTRAN网络。 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是控制面装置, 该 控制面装置用于通信系统。
如图 8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 801,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该发送方可以是 UE或者是节点。 具体如何获取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 网关的信息, 可以是由控制面装置为发送方选择的。 控制面装置根据目标 网关信息, 可以生成相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步骤 802, 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边界网 关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网关 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具体可以与实施例二中控制面装置的操 作一致, 即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网关切换信息中 包括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包括:
向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原网关根据控制 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具体边界网关在接收到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之后是如何操作的, 与实 施例二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通过控制面装置向边界网关发送切 换后的目标网关的相关信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切换的操作 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 不发生中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R0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 码的介质。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如图 9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 边界网关包括第一接收单元 901和第一发送单元 902。
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 901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一发 送单元 902用于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第一接收单元 901接收到 的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一一致, 在此不再赘 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 通过接收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相关信 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生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 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可选地, 本实施例的第一接收单元 901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 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路由表中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 关修改为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此时, 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二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 第一接收单元 901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网关切 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可选地, 第一发送单元 902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 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发送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此时, 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三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 第一发送单元 901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此时, 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四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界网关, 用于执行实施例五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如图 10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该边界网 关包括第二接收单元 1001、 更新单元 1002和第二发送单元 1003。
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 1001 用于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 传输数据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更新单元 1002用于当判断出第二接收单元 1001接收到的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时,采用目 标网关的信息替换原网关的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 1003用于将数据通过更 新单元 1002更新的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五一致, 在此不再赘 述。
根据本实施例, 边界网关通过数据中携带的网关信息, 就能够获知是 否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 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 中断。
可选地, 本实施例的第二发送单元 1003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边界 网关至目标网关, 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发送方。
此时, 边界网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六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 ^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面装置, 用于执行实施例八的传输数据的方 法。
如图 11所示, 本实施例的控制面装置包括获取单元 1101和第三发送 单元 1102。 其中, 获取单元 1101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 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 1102 用于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 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切换后 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获取单元 1101 获取到的发送 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面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八一致, 在此不再赘 述。
可选地, 第三发送单元 1102具体用于:
向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原网关根据控制 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以使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 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 议信息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 通过控制面装置向边界网关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 相关信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 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边界网关, 用于执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传输 数据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 以及第一存储器, 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第一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一存 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 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数据 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目标网关发送数据。
可选地, 第一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 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 换信息时, 具体可以是: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 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路由表中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 关修改为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可选地, 第一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 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 换信息时, 具体可以是: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网关切 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可选地, 第一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 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送的数 据, 通过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时, 具体可以是:
将接收到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 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发送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可选地, 第一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 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 换信息时, 具体可以是: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 通过接收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相关信 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生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后的网 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边界网关, 用于执行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的传输 数据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边界网关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 以及第二存储器, 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第二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二存 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 于: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数据中包括传输数据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当判断出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时, 采用目 标网关的信息替换原网关的信息;
将数据通过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可选地, , 第二处理器在通过读取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 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将通过目标网关发送给接 收方之前, 还可以通过读取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 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边界 网关至目标网关, 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发送方。
根据本实施例, 边界网关通过数据中携带的网关信息, 就能够获知是 否发生网关切换操作,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 够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 中断。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面装置, 用于执行实施例八的传输数据的方 法。
本实施例的控制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处理器, 以及第三存储器, 第三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第三处理器通过读取第三存 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 于: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边界网关将接收到 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网关切换信息中 包括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可选地, 向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网关切换信息 中包括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包括: 向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原网关根据控制 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 通过控制面装置向边界网关发送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 相关信息, 使得边界网关在发送方发送网关切换的操作之后能够通过切换 后的网关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尽量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不发生中断。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 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数据。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 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 议信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所述路由表中所述发送方对应切换 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述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 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 述网关切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接 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包括: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 的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所述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 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包括: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6. 6、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 信息;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 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之前, 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所述 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所述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8. 8、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 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 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 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包括: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所述原网关 根据所述控制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所述因特网 控制消息协议信息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10. 10、 一种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 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 关发送所述数据。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 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的因特网控制消息协 议信息;
    根据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将所述路由表中所述发送方对应切换 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述因特网控制协议消息中的目标网关。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 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网关切换信息; 将预先存储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切换前的原网关修改为所 述网关切换信息中的目标网关。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 单元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 的外层地址为边界网关至所述目标网关, 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将隧道封装后的数据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 以使目标网关对所述数据 进行解封装并将该解封装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 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单播地址信息。
  15. 15、 一种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 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更新单元, 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 的原网关不同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 单元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隧道封装, 隧道封装后的数据的外层地址为所述 边界网关至目标网关, 所述隧道封装后的内层地址为接收方至所述发送 方。
  17. 17、 一种控制面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 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 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 的信息。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控制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 送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前的原网关发送控制流表, 以使所述原网关 根据所述控制流表向边界网关发送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 以使所述边 界网关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 接收方, 所述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信息中包括目标网关的信息。
  18. 19、 一种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 以及 第一存储器,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第一 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 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接收控制面装置发送的网关切换信息,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发送 数据的发送方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接收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数据。
  19. 20、 一种边界网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 以及 第二存储器,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第二 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 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中包括传输所述数据的目标网关的 信息;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网关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发送方对应的原网关不同 时, 采用所述目标网关的信息替换所述原网关的信息;
    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目标网关发送给接收方。
  20. 21、 一种控制面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处理器, 以 及第三存储器, 所述第三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其中, 所述第 三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第三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 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以用于:
    获取发送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切换后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向所述发送方对应的边界网关发送网关切换信息, 以使所述边界网关 将接收到的所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切换后的网关发送给接收 方, 所述网关切换信息中包括所述发送方的目标网关的信息。
CN201380000693.8A 2013-06-29 2013-06-29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Active CN105264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8492 WO2014205832A1 (zh) 2013-06-29 2013-06-29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4820A true CN105264820A (zh) 2016-01-20
CN105264820B CN105264820B (zh) 2020-09-18

Family

ID=5214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693.8A Active CN105264820B (zh) 2013-06-29 2013-06-29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4820B (zh)
WO (1) WO20142058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824A (zh) * 2022-04-01 2022-07-29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流量迁移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6573B2 (en) 2014-02-24 2016-04-19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Non-metallic debris monitoring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3575B1 (en) * 2000-06-07 2005-11-08 Yipes Enterprise Services, Inc. Enhanced data switching/routing for multi-regional IP over fiber network
CN101471940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同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097820A1 (zh) * 2010-02-12 2011-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种网络切换时选择网关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44609A (zh) * 2011-06-15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vpls接入l3故障切换导致断流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273950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标识转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3575B1 (en) * 2000-06-07 2005-11-08 Yipes Enterprise Services, Inc. Enhanced data switching/routing for multi-regional IP over fiber network
CN101471940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同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097820A1 (zh) * 2010-02-12 2011-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种网络切换时选择网关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3950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标识转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44609A (zh) * 2011-06-15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vpls接入l3故障切换导致断流的方法及路由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824A (zh) * 2022-04-01 2022-07-29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流量迁移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5832A1 (zh) 2014-12-31
CN105264820B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26956B1 (en)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system and related network device based on proxy mobile (pm) ipv6
US827980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2256236B (zh) 一种分离映射机制下的移动性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15001634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Gateway Control Apparatus, Path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7306602A (ja) IPv6のモバイルルータサポート
JP2020537457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ルーティング
CN1020140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接入点
EP2850912B1 (en) 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signaling messages in a mobility access gateway or local mobility anchor
KR101680137B1 (ko) Sdn 기반의 단말 이동성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WO2008078632A1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及びモバイルノード
CN102611761A (zh) PMIPv6协议支持IPv6前缀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40120A (zh) 一种PMIPv6支持移动组播的路由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26482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边界网关和控制面装置
CN103561481A (zh) X2接口的自建立方法及装置
JP200600560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ルータ
US859979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cal mobility anchor initiated flow binding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Yaseen et al. Smart virtualization packets forwarding during handover for beyond 5G networks
US2015004966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the mobility of a mobile network
US20160295492A1 (en) Route Optimization Method, Router, and Location Manager Entity
CN103095580A (zh) 一种位置信息查询方法、策略服务器、位置服务器及系统
Raza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OnDemand inter-domain mobility in SDN supported PMIPv6
CN105324971A (zh) 一种绑定注册和数据转发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Dong et al. A network-based localized mobility approach for 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
CN104427553A (zh) 一种组播组优化方法及锚点
US10972897B2 (en) Intelligent data routing applic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home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with a location of an outbound roa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