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4806B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4806B
CN105264806B CN201380002978.5A CN201380002978A CN105264806B CN 105264806 B CN105264806 B CN 105264806B CN 201380002978 A CN201380002978 A CN 201380002978A CN 105264806 B CN105264806 B CN 10526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transmitting terminal
module
receiving end
combined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9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4806A (zh
Inventor
张力学
郭小龙
鲁振伟
朱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6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1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code combining, i.e. using combining of codeword portions which may have been transmitted separately, e.g. Digital Fountain codes, Raptor codes or Luby Transform [L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22Intended application, e.g.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H03M13/65253GPP LTE including E-UT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引入LTE网络后,重新设计了新的LTE的传输机制以及MAC层内部的传输机制,在MAC层中引入了联合编码模块,具有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在发送端分割为若干个子数据报文,这些子数据报文再经过编码生成任意数量的数据报文的功能,即具有数字喷泉码技术在发送端的功能,使得在新的LTE网络架构下,能够获得数字喷泉码技术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报文传输的可靠性,引入了ARQ(Automatic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ARQ技术是指: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报文后,等待接收端返回的状态报告,若状态报告的内容是存在未发送成功的数据报文,则发送端向接收端重传数据报文,以提升数据报文传输的可靠性。HARQ技术是指:当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出错时,接收端不丢弃该数据报文,并通过状态报告指示发送端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接收端将再次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上次接收到的出错报文进行合并后,达到成功接收该数据报文的目的。
以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引入ARQ技术和HARQ技术为例,在LTE网络中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中采用HARQ技术、在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中采用ARQ技术,来提升数据报文传输的可靠性,避免数据报文丢失。如图1所示,为LTE网络中用户面架构示意图,所述LTE网络的用户面架构包括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层、MAC层和PHY(物理)四部分,其中:
PDCP层负责待传输的IP数据报文的报文头压缩和安全功能;RLC层负责数据报文的切割与拼接,将PDCP层传输的数据报文切割成MAC层要求的大小,并同时提供ARQ技术保证数据报文可靠地传输到接收端;MAC层中的调度(scheduling)模块提供调度功能,确定传输给接收端数据报文、向不同的接收端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据量等,MAC层中的复用(multiplexing)模块负责将调度模块确定的向同一接收端传输的数据报文(可以是该接收端不同业务承载的数据报文)汇聚到同一个HARQ实体上,每个HARQ实体有多个HARQ进程(如8个HARQ进程),复用模块将数据报文通过这8个HARQ进程由PHY层传输至接收端。
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引入ARQ技术和HARQ技术可提高数据报文传输的可靠性,但由于ARQ技术和HARQ技术都要等待接收端反馈的状态报告后,根据状态报告向接收端重传数据报文,导致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低下,并且传输数据报文所占用的信道的使用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低下且传输数据报文所占用的信道的使用率也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所述联合编码模块位于所述发送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所述复用模块位于所述发送端的MAC层;
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向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或发送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或者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在发送端的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后发送的;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后,通过以下方式对确定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和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且一个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一个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和共同使用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和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至少一个HARQ进程传输至接收端,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之后,在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包括:
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位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联合编码模块和与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连接的复用模块,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以及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所述复用模块,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所述复用模块,用于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所述HARQ实体与所述复用模块相连;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相连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向RLC层或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或者,在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并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模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且一个联合编码模块、一个调度模块和共同使用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模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任一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具有位于MAC层的编码器和处理器,所述编码器和处理器相连接,其中:
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以及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编码器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HARQ实体,所述HARQ实体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编码器相连的RLC层和PDCP层,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向RLC层或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或者,在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确定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并确定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还用于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编码器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器,所述编码器和调度器可以共用一个处理器,且一个编码器、一个调度器和共同使用的处理器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将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器,所述编码器和调度器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编码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编码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和调度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处理器;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编码器,还用于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
本发明实施例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引入LTE网络后,重新设计了新的LTE的传输机制以及MAC层内部的传输机制,在MAC层中引入了联合编码模块,具有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在发送端分割为若干个子数据报文,这些子数据报文再经过编码生成任意数量的数据报文的功能,即具有数字喷泉码技术在发送端的功能,使得在新的LTE网络架构下,数据报文传输过程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复杂性,提升了网络的吞吐量,且无需反馈以及重传的开销,提高了传输数据报文所占用的信道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LTE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LTE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编码生成N个数据报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编码组标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每个数据报文的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每个数据报文配置的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增HARQ进程的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在基于LTE的数据报文传输过程中,提高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以及信道的使用率,本发明实施例将数字喷泉码(Digital Fountain)技术引入LTE网络中,所述数字喷泉码技术的基本思想为: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在发送端分割为若干个子数据报文,这些子数据报文再经过编码生成任意数量的数据报文,发送端将多个编码后的数据报文传输到接收端后,接收端只要接收到一定数量的数据报文,就可以通过译码算法,以较高的概率成功恢复全部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为了保证接收端的成功译码,接收端接收到的用于译码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要比分割的子数据报文的数量大。如果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发送端好比是不断产生水滴(即传输的经编码后的数据报文)的喷泉,而接收端只有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水滴(即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就可达到饮用的目的(即就能够正确译码),正因如此,业界才用数字喷泉码来形象地称呼这种编码、译码方式。
数字喷泉码技术与ARQ技术和HARQ技术相比,无需接收端的反馈机制(或仅仅需要小量的反馈),即发送端无需等待接收端返回的状态报告,可有效提升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且避免了状态报告的返回过程带来的对传输可靠性的影响,特别是一个发送端同时向多个接收端发送数据报文的场景下,使用数字喷泉码技术对传输效率和传输可靠性有明显提升;另外,采用数字喷泉码技术传输数据报文时,接收端能否恢复出全部的原始数据报文与接收端的用于译码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有关,而与信道状态无关,采用数字喷泉码技术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案可适用于不同环境的信道以及具有时变性的信道,从而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信道资源,使用更加灵活;再者,使用数字喷泉码技术的数据报文传输过程没有传输码率的要求,发送端通过编码可生产任意数量的数据报文,发送端可根据不同接收端的信道环境,分别向各接收端发送合理数量的数据报文,各接收端只要能够成功译码出全部原始数据报文就可停止接收,因此,各个接收端之间互不影响。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基于数字喷泉码技术的数据报文传输过程与信道环境、传输码率无关,也不重传丢失的数据报文,而是由发送端源源不断地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报文,接收端接收端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后,译码出全部的原始数据报文即可,因此,基于数字喷泉码技术的数据报文传输过程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复杂性,提升了网络的吞吐量,且无需反馈以及重传的开销。
在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引入LTE网络时,基于图1所示的LTE网络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由于MAC层实现了数据报文的调度、汇聚等功能,因此,可以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应用在MAC层中。但是,由于数字喷泉码技术的引入,需要设计新的LTE的传输机制,同时对MAC层的调度模块和复用模块的功能影响较大,对MAC层内部的传输机制也需要重新设计。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就是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引入LTE网络后,提出的一种新的传输机制,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法描述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在LTE网络架构中的MAC层中引入了联合编码(CombinationCoding)模块(后续简称为CC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CC模块具有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在发送端分割为若干个子数据报文,这些子数据报文再经过编码生成任意数量的数据报文的功能,即具有数字喷泉码技术在发送端的功能。在图2所示的LTE网络架构的MAC层中,一个CC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来自CC模块和来自调度模块的数据报文通过一个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
除了设计成图2所示的架构外,还可设计成图3所示的架构,在发送端的MAC层为每个接收端设计一个调度模块和一个CC模块,调度模块和CC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这两个复用模块分别通过两个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度模块和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可以独立发送,调度模块和CC模块之间无互扰。
特殊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MAC层省略HARQ实体,将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通过复用模块,以其他方式向接收端传输,如取消重传机制,直接向接收端传输。
不论LTE架构中的MAC层设计成图2所示的结构还是图3所示的结构,都可实现将数字喷泉码技术应用在LTE网络中的目的,如图4所示,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发送端的CC模块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所述CC模块位于发送端的MAC层。
步骤102:发送端的CC模块将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所述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步骤101的方案中,发送端的CC模块需获得足够长度(即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才能对数据报文进行处理,这里的足够长度的数据报文是指:根据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属的业务类型,传输该业务类型的数据报文所需的长度。例如,传输业务类型A的数据报文时,发送端向接收端传输1000字节的数据报文,接收端每次获得1000字节的数据报文能够满足业务类型A的业务需求,则所述第一设定长度为1000字节。
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可以是发送端的CC模块累计获得的多个不同长度的数据报文,如图5所示,发送端的CC模块可累计获得5个不同长度的数据报文,总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
如果发送端的CC模块进行切割的数据报文的长度小于第一设定长度,则仍以所述第二设定长度为单位,对数据报文进行切割,切割的最后一个数据报文的长度如果不足第二设定长度的话,就在末尾补零。
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需要获取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并结合第一设定长度长的取值确定M的数值。所述第二设定长度可根据业务类型的需求设定,例如,若所述第一设定长度为1000字节,则可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10个100字节(即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此时,M的取值为10。
步骤103: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将切割得到的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生成N个数据报文。
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
在本步骤103中,发送端的CC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系数矩阵,对切割得到的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具体的编码过程可用公式(1)来表示,通过输入M个数据报文,可以生成N个数据报文,其中,N-M为冗余数据报文的数量。
步骤104: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将生成的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所述复用模块位于所述发送端的MAC层。
在本步骤104中,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可以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全部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如果丢包率比较高的话,发送端的CC模块还可以按照公式(1)的编码过程(需要进一步扩充编码矩阵,如增加矩阵的行向量获得新的编码数据包),生成更多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成功译码出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原始数据报文。
步骤105: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通过一个或多个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以便于接收端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后,能够成功译码出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原始数据报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LTE网络架构的发送端的MAC层中引入了数字喷泉码技术,并提供了一种新的MAC层内部的传输机制,以实现在LTE网络的数据报文传输过程中,得到数字喷泉码技术的效果。
以上步骤101至步骤105是从整体上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端侧数据报文传输过程的描述,下面分别对每一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对步骤101的具体描述如下。
发送端的CC模块需要从上层(即RLC层或PDCP层)获得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具体地,发送端的CC模块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发送端的CC模块主动请求获取,可称之为Pull模式,具体过程为:
首先,发送端的CC模块主动向发送端的RLC层或发送端的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然后,发送端的RLC层或发送端的PDCP层响应CC模块的请求,将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端的CC模块获取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在本步骤中,发送端的RLC层响应发送端的CC模块的请求是指:发送端的RLC层从PDCP层获得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端的PDCP层响应CC模块的请求是指:PDCP层将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通过RLC层发送给CC模块。
根据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不同,发送端的RLC层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分别描述如下:
若发送端的RLC层采用非应答模式(Unacknowledgement Mode,UM)或应答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AM),则RLC层从PDCP层获得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将其切割为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若RLC层采用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则RLC层从PDCP层获得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不对数据报文做任何处理,直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由发送端的CC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切割为第一设定长度。
方式二:发送端的PDCP层主动向CC模块推送数据报文,可称之为Push模式,具体过程为:
首先,发送端的PDCP层确定发送端的CC模块需要的数据报文的长度为第一设定长度。
然后,发送端的PDCP层将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通过RLC层发送给CC模块,针对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不同,RLC层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发送端的CC模块的具体方式与方式一中描述相同,发送端的CC模块接收所述PDCP层通关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优选地,发送端的PDCP层在通过RLC层向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数据报文之前,可先查询发送端的CC模块是否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来存储不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在确定发送端的CC模块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时,再通过RLC层向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数据报文。
二、对步骤103的具体描述如下。
在本步骤103中,发送端的CC模块将切割前的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视为一个编码组,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数据报文后,再对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是属于同一个编码组中的数据报文,为了区分不同编码组内的数据报文,可在属于同一编码组内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相同的编码组标识,分属于不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携带不同的编码组标识。
图6所示的的编码组标识是携带在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如果将N个数据报文视为一个整体向接收端发送的话,可在N个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增加一个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选项,在所述SN选项中填写编码组标识,用于表示这N个数据报文所属的编码组。当然,也可以在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中的每个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编码组标识。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报文时,根据其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确定接收端的数据报文是否是属于同一编码组以及属于哪一个编码组,即根据编码组标识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所属的编码组。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可应用在数据报文不携带编码组标识的方案中,在此情况下,发送端和接收端需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即发送端将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后,再发送另一编码组中的数据报文。
另外,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的数据量较大,难以一次性发送给接收端,需要分多次发送,这种时间上打散的方案有助于提升系统性能,避免系统性能在短时间内受到较大影响。如果这N个数据报文经N次传输给接收端,又会对资源调度产生较大影响,调度资源的开销过大。优选的方案是将要传输给接收端的多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发送端的CC模块以集合为单位将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后,复用模块可将一个集合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一个HARQ进程传输至接收端。
发送端的CC模块为每个集合外设置一个报文头,在其中配置一个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的内容为该集合中包含的数据报文的相关信息,如图7所示。特殊地,若每个集合中只包含一个数据报文,也可在每个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配置一个配置信息,如图8所示,此时,数据报文可以分散传输,也可以任意组合传输。
优选地,所述编码组标识和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报文头中。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集合中各数据报文在生成时,进行联合编码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即index参数),所述index参数用于指示集合中每个数据报文对应的系数矩阵的行索引,即用于指示数据报文是由系数矩阵中哪一行计算得到的,其目的是为了接收端能够根据index参数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译码。如index参数为0,表示对应系数矩阵的第一行,index参数为3,表示对应系数矩阵的第四行。优选地,若同一集合中的各数据报文通过公式(1)生成的连续多个数据报文,则所述index参数只需指示集合中第一个数据报文对应的系数矩阵的行索引即可,集合中其他的数据报文对应的系数矩阵的行索引在index参数上递增。
2、M、L的数值,所述M的数值表示原始的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被切割成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的个数,所述L表示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数值。
3、集合中包含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三、对步骤104的具体描述如下。
在本步骤104中,发送端的CC模块需确定传输给复用模块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避免浪费网络资源,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得太少,否则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数量不足以正确译码,但发送端的CC模块发送给复用模块的数据报文又不得过多,否则数据报文的传输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因此,发送端的CC模块在执行步骤104之前,需通过适当的反馈机制来确定需传输给接收端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两种确定需传输给接收端的数据报文的数量的方法,即确定向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分别描述如下:
方式一:
在接收端的MAC层设置一个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来提供反馈应答机制,发送端的CC模块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的过程如下:
首先,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实时记录已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
然后,当接收端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测试报文,能够成功译码出测试报文时,接收端的CC模块向发送端的CC模块返回第一反馈消息。
接着,发送端的CC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
最后,发送端的CC模块确定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方式二:
首先,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实时记录已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
然后,接收端在每隔设定时长就执行如下的一次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总量是否能够成功译码出测试报文;若还不能成功译码,则向发送端返回第二反馈消息,要求发送端继续发送测试报文;若能够成功译码,则不再向发送端返回第二反馈消息。
接收,发送端的CC模块判断每隔所述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反馈消息,若接收到,则继续向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当某一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不再向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
最后,发送端的CC模块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确定需传输给接收端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即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后,可对该数量进行修正,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发送端的CC模块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来修正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的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例如,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的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为x,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的20%,则修正后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X不小于x/(1-0.2)。
具体地,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所述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应答响应(ACK)消息或否定应答响应(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例如,发送端的CC模块通过HARQ进程传输了10个测试报文,接收到8个ACK消息和2个NACK消息,则确定丢包率为20%。
当然,考虑到通过HARQ进程传输数据报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接收端反馈NACK消息,但却误认为接收ACK消息的情况,即本来丢失的数据报文误以为接收端接收到了,因此,发送端的CC模块在修正向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时,可在修正结果的基础上,再多发送一部分数据报文(如多发送5%的数据报文),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四、对步骤105的具体描述如下。
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所占用的HARQ实体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HARQ进程,以一个HARQ实体提供8个HARQ进程为例,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可将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发送端的MAC层中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来混合传输。优选地,为了提高HARQ进程传输的灵活性,可将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加以区分,通过不同的HARQ进程来传输。以图2所示的CC模块和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的架构为例,将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通过不同的HARQ进程来传输的具体做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首先,接收端和发送端预先协商HARQ进程配置。假设发送端是基站,接收端是终端,则基站可通过向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的方式或通过MAC层配置的CE,通知终端上行/下行过程中HARQ进程的配置方式,如8个HARQ进程中,标号为0、1和2的HARQ进程用于传输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剩余的HARQ进程用于传输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
然后,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为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为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所占用的HARQ进程,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还是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
方式二:
在HARQ实体上新增HARQ进程,以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在原有的8个HARQ进程的基础上,新增8个HARQ进程(图9中虚线所示),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可将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新增的HARQ进程来传输,将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通过原有的HARQ进程来传输。
以上是以图2所示的发送端的CC模块和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的架构为例,说明步骤105的具体实现方式的,以图3所示的发送端的CC模块和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的架构为例,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来区分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除此以外,还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来区分:
方式三: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为发送端的MAC层中向同一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的CC模块和调度模块分别配置标识,如配置两个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假设C-RNTI_1对应发送端的CC模块,C-RNTI_2对应发送端的调度模块。
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发送端的CC模块或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C-RNTI。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检测是否有数据调度信息,并在检测到数据调度信息后,根据其中携带的C-RNTI_1或C-RNTI_2,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还是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接收端可利用数据调度信息中携带的C-RNTI进行译码。
方式四: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扩展现有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格式,在PDCCH上增加一个指示消息,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还是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例如,指示消息为00,表示传输的是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指示消息为01,表示传输的是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指示消息为10,表示同时传输发送端的CC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发送端的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描述了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可用于执行步骤101至步骤105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案(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5的具体实现方案)。
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都是本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内部结构,下面分别加以描述。
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包括联合编码模块(即CC模块)和复用模块,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复用模块相连,位于设备的MAC层。
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以及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所述复用模块,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所述复用模块,用于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HARQ实体,所述HARQ实体与所述复用模块相连;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相连的RLC层和PDCP层,所述联合编码模块从RLC层或PDCP层获取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向RLC层或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方式二: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在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不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按照上述方式一还是方式二获得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数据报文都是通过RLC层传输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的,根据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不同,向所述联合编码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方式也不同:
若所述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是非应答模式或应答模式,则RLC层将PDCP层传输的数据报文切割成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发送给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若所述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是透明模式,则RLC层将PDCP层传输的数据报文直接发送给所述联合编码模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需要预先确定传输给所述复用模块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以便于在尽量减少数据报文的传输数量时,接收端能够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进行译码。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以下任一方式来确定传输给所述复用模块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方式一: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方式二: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并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联合编码模块可以确定出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一步地,联合编码模块还可以对确定出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如根据HARQ进程的丢包率对确定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译码数据报文,具体修正方式为: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模块,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可以共用一个复用模块,且一个联合编码模块、一个调度模块和共同使用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如图2所示的结构,此时,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来分别传输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的具体做法为: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除了图2所示的结构外,本实施例二中的设备还可以如图3所示的结构,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针对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和调度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输数据报文,使得接收端能够获知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还是调度模块确定的数据报文,具体做法如下: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和调度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并将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携带在所述配置信息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描述了另一种结构的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设备有位于MAC层的编码器和处理器,所述编码器和处理器相连接,其中:
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以及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编码器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HARQ实体,所述HARQ实体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编码器相连的RLC层和PDCP层,所述编码器从RLC层或PDCP层获取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向RLC层或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方式二: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在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不论所述编码器按照上述方式一还是方式二获得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数据报文都是通过RLC层传输到所述编码器的,根据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不同,向所述编码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方式也不同:
若所述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是非应答模式或应答模式,则RLC层将PDCP层传输的数据报文切割成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发送给所述编码器,若所述RLC层采用的传输模式是透明模式,则RLC层将PDCP层传输的数据报文直接发送给所述编码器。
所述编码器需要预先确定传输给所述处理器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以便于在尽量减少数据报文的传输数量时,接收端能够接收到足够数量的数据报文进行译码。
所述编码器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以下任一方式来确定传输给所述处理器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方式一: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确定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方式二: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并确定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编码器可以确定出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一步地,编码器还可以对确定出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如根据HARQ进程的丢包率对确定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译码数据报文,具体修正方式为:
所述编码器,还用于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处理器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编码器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器,所述编码器和调度器可以共用一个处理器,且一个编码器、一个调度器和共同使用的处理器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如图10所示的结构,此时,处理器通过HARQ进程来分别传输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和调度器确定的数据报文的具体做法为: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将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除了图10所示的结构外,本实施例中的设备还可以如图11所示的结构,所述编码器和调度器分别使用不同的处理器,且每个处理器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针对编码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和调度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输数据报文,使得接收端能够获知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还是调度器确定的数据报文,具体做法如下:
所述编码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编码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和调度器所使用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处理器;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所述编码器,还用于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并将所述M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携带在所述配置信息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所述联合编码模块位于所述发送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所述复用模块位于所述发送端的MAC层;
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向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或发送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或者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在发送端的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后发送的;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向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传输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后,通过以下方式对确定的数据报文的数量进行修正: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应答响应ACK消息或否定应答响应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和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且一个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一个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和共同使用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和发送端的MAC层的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将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至少一个HARQ进程传输至接收端,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发送端的复用模块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发送端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之后,在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将所述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包括:
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发送端的复用模块;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联合编码模块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
13.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位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联合编码模块和与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连接的复用模块,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并将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切割为M个长度为第二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以及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数据报文中的多个数据报文传输给所述复用模块,其中,所述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大于M,所述第一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所述复用模块,用于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所述HARQ实体与所述复用模块相连;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的至少一个HARQ进程,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相连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向RLC层或PDCP层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后,接收所述RLC层或PDCP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或者,在PDCP层确定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需的数据报文的第一设定长度后,接收所述PDCP层通过所述RLC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定长度的数据报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消息,确定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消息是接收端在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所述接收端正确接收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复用模块和HARQ进程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测试报文,并记录发送的测试报文数量,判断每隔设定时长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反馈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是接收端每隔所述设定时长且当前还不能成功译码测试报文时发送的,以及,在所述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时,确定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并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与已向接收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数量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修正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其中,修正后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不小于:联合编码模块确定向所述复用模块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数量/(1-丢包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时,接收接收端针对每个测试报文返回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将接收到的NACK消息的数量与传输的测试报文总数量之比作为HARQ进程传输测试报文的丢包率。
20.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模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共用一个复用模块,且一个联合编码模块、一个调度模块和共同使用的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所述HARQ进程为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或者,将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通过在HARQ实体上新增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
21.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MAC层的调度模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和调度模块分别使用不同的复用模块,且每个复用模块通过HARQ实体上的HARQ进程向一个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所使用的复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与接收端协商的HARQ进程配置,将数据报文通过所述HARQ实体上为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配置的HARQ进程传输给接收端;或者,
任一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还传输用于表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检测到包含所述标识的数据调度信息时,根据该标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或者,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HARQ进程向接收端传输数据报文时,在PDCCH上传输用于指示传输的数据报文是否是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的指示消息,使得接收端根据从PDCCH上接收到的指示消息确定该数据报文是否是所述联合编码模块生成的数据报文。
22.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M个数据报文进行联合编码后生成N个携带有编码组标识的数据报文,其中,相同编码组的数据报文的编码组标识相同,所述编码组标识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编码组标识来识别属于同一编码组的数据报文。
23.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生成的N个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集合,将所述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复用模块;
其中,每个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报文,且为每个集合配置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生成该集合中各数据报文的联合编码索引参数;
所述复用模块,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各集合中的数据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24.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M的取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长度的取值。
CN201380002978.5A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264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8065 WO2015077960A1 (zh)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4806A CN105264806A (zh) 2016-01-20
CN105264806B true CN105264806B (zh) 2019-01-11

Family

ID=5319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978.5A Active CN105264806B (zh)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4806B (zh)
WO (1) WO2015077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736B (zh) * 2019-06-27 2022-04-2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41183A1 (en) * 2020-08-31 2022-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scheme for rateless codes transmissions without feedback infor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203A (zh) * 2007-12-07 2008-10-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切换式多播传输方法
CN101543125A (zh) * 2006-08-21 2009-09-2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Lte中用于可变数据速率服务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和信号发送
WO2011132970A2 (en) * 2010-04-21 2011-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cubic metric and block error rate in ofdm systems using network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3125A (zh) * 2006-08-21 2009-09-2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Lte中用于可变数据速率服务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和信号发送
CN101282203A (zh) * 2007-12-07 2008-10-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切换式多播传输方法
WO2011132970A2 (en) * 2010-04-21 2011-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cubic metric and block error rate in ofdm systems using network 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7960A1 (zh) 2015-06-04
CN105264806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398B (zh) 接收和执行部分重传的方法以及相关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10876204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调度方法
CN102342059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harq的传输控制方法
US202000847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139241A (ko) 모바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3163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61816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调度方法
EP3476068B1 (en) Enhanced feedback signalling
WO2020192609A1 (zh) 资源的确定、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334935B1 (ko)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기지국
US104332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WO2010115295A1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WO2012151976A1 (zh) 误检测判决方法及装置
CN106817192A (zh) 一种错误估计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6015578A (zh) 数据传输指示及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33642A (zh)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下行重传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347311A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474393A (zh) 数据反馈、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WO2014019209A1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64806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27168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and upload multiuser operation
CN109921884A (zh) 数据收发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JP7297678B2 (ja) データが破損しているかどうかを判断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316922B (zh) 用于传输数据分组的设备、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662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