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8245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8245A
CN105258245A CN201510665023.9A CN201510665023A CN105258245A CN 105258245 A CN105258245 A CN 105258245A CN 201510665023 A CN201510665023 A CN 201510665023A CN 105258245 A CN105258245 A CN 105258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heat
air
refrigerant passage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50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连彩云
熊军
吴俊鸿
罗永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6650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8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8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8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及换向阀,室内换热器、换向阀、压缩机及室外换热器顺次连接形成循环,室内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上;第二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与第一冷媒通道并联,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上;通断装置,通断装置使换向阀及室外换热器选择性地与第一冷媒通道或第二冷媒通道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难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家用空调系统部件主要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机换热器。其中,室内机换热器通常为一块,同时承担室内的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由于制冷、制热系统本身的差别,使其难以达到系统的最佳运行和使用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难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及换向阀,室内换热器、换向阀、压缩机及室外换热器顺次连接形成循环,室内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上;第二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与第一冷媒通道并联,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上;通断装置,通断装置使换向阀及室外换热器选择性地与第一冷媒通道或第二冷媒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通断装置包括第一通断装置和第二通断装置,第一通断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上,第二通断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上。
进一步地,第一通断装置和第二通断装置均为单向阀。
进一步地,第一通断装置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换向阀之间,或者第一通断装置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通断装置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换向阀之间,或者第二通断装置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汇合后通过第一总管与换向阀连接,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汇合后通过第二总管与室外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通断装置和第二通断装置均为三通阀,第一通断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一总管的汇合处,第二通断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总管的汇合处。
进一步地,第二总管上设置有膨胀阀。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第一通断装置位于室内机内或室外机内,第二通断装置位于室内机内或室外机内。
进一步地,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使第二室内换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第一室内换热器与第二室内换热器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第一室内换热器与第二室内换热器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同时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其中,第一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上。第二冷媒通道连接在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与第一冷媒通道并联,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上。空调系统还包括通断装置,通断装置使换向阀及室外换热器选择性地与第一冷媒通道或第二冷媒通道连通。通过控制通断装置,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参与换热,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参与换热,因此上述结构可以使空调器在制热或者制冷时使用不同的换热模块,进而保证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从而达到其最佳运行状态。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器中的一个作为制冷模块,另一个作为制热模块,即制冷模块、制热模块的分开独立设计,使室内机形式打破传统样式,能够实现室内机的型式多样性,且装配安装更简洁。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系统难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图11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示意图的结构;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压缩机;40、换向阀;50、第一冷媒通道;60、第二冷媒通道;70、通断装置;71、第一通断装置;72、第二通断装置;80、室内机;90、室外机;100、第一总管;110、第二总管;120、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压缩机30及换向阀40。其中,室内换热器10、换向阀40、压缩机30及室外换热器20顺次连接形成循环,室内换热器1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通道50和第二冷媒通道60,第一冷媒通道50连接在换向阀4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第一室内换热器11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50上。第二冷媒通道60连接在换向阀4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并与第一冷媒通道50并联,第二室内换热器12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60上。空调系统还包括通断装置70,通断装置70使换向阀40及室外换热器20选择性地与第一冷媒通道50或第二冷媒通道60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10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同时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通道50和第二冷媒通道60,其中,第一冷媒通道50连接在换向阀4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第一室内换热器11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50上。第二冷媒通道60连接在换向阀4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并与第一冷媒通道50并联,第二室内换热器12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60上。第一冷媒通道50和第二冷媒通道60上设置有通断装置70。通过控制通断装置70,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1或第二室内换热器12参与换热,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1或第二室内换热器12参与换热,因此上述结构可以使空调器在制热或者制冷时使用不同的换热模块,进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从而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器中的一个作为制冷模块,另一个作为制热模块,即制冷模块、制热模块的分开独立设计,使室内机形式打破传统样式,能够实现室内机的型式多样性,且装配安装更简洁。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系统难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难以模块化生产和安装、装饰性差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通断装置70包括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其中,第一通断装置71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50上,第二通断装置72设置在第二冷媒通道60上,并且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均为单向阀。具体地,当空调器制冷时,如图1所示,低温高压的冷媒的流动方向和第一通断装置71的流通方向相同,和第二通断装置72的流通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冷媒流入至第一室内换热器11内进行换热。当空调器制热时,如图2所示,高温温高压的冷媒的流动方向和第二通断装置72的流通方向相同,和第一通断装置71的流通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冷媒流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2内进行换热。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换向阀40之间,并且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室外换热器20之间,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一个工作时,另一个不会出现冷媒堆积的情况。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空调器内部结构和管路设计来决定。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机80和室外机90,通断装置70位于室外机90内。通过将通断装置70,即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设置在室外机90内,可以减小室内机80的结构尺寸,液流及启动噪声。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冷媒通道50和第二冷媒通道60的第一端汇合后通过第一总管100与换向阀40连接,第一冷媒通道50和第二冷媒通道60的第二端汇合后通过第二总管110与室外换热器20连接。同时,第二总管110上设置有膨胀阀120,当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30通过换向阀40流入之室外换热器20内,并将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凝为低温高压的冷媒,随后冷媒进入膨胀阀120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通道50和/或第二冷媒通道60。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1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上方,进而可以使得实施例一的空调器采用“制热下出风,制冷上出风”的工作模式,其中,热风从空调器室内机下方吹出,由于热空气较轻并向上流动与室内形成热循环;冷风从空调器室内机上方吹出,避免直吹人体,因此上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达到设定温度后,通过调整风机转速或压缩机频率并减小出风速度,从而使吹风感减小且更加节能。通过导风板的控制实现出风角度的调整以及出风方向的转换,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室内温度梯度均匀,舒适度较高。
同时,实施例一中的空调系统具有两个室内换热器,进而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80分为两个部分,实现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进行独立安装,安装方式可以由以下几种:制冷模块安装在墙上,制热模块安装在窗台下部/墙下部/地面;制冷模块安装在天花板上,制热模块安装在窗台下部/墙下部/地面;制冷模块悬挂在天花板上,制热模块安装在窗台下部/墙下部/地面等等。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例如根据室内装潢的风格进行布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与,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室外换热器20之间,并且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换向阀40之间。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实施例一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与,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室外换热器20之间,并且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室外换热器20之间。实施例三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实施例一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与,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换向阀40之间,并且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换向阀40之间。实施例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实施例一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五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与,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均为三通阀,具体地,第一通断装置71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50、第二冷媒通道60与第一总管100的汇合处,第二通断装置72设置在第一冷媒通道50、第二冷媒通道60与第二总管110的汇合处。并且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均设置在室内机内。实施例五的空调系统通过采用电子三通阀,实现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的独立控制运行
实施例五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过程如下:
当空调器制冷时,使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的c→b导通、c→a断开,进而使得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而不能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冷媒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口进入下一循环。
当空调器制热时,使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的c→a导通、c→b断开,进而使得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而不能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冷媒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口进入下一循环。
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六中的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均位于室外机90中,进而能够减小室外机90的尺寸,同时消除三通阀换向时的液流或气动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压缩机(30)及换向阀(40),所述室内换热器(10)、所述换向阀(40)、所述压缩机(30)及所述室外换热器(20)顺次连接形成循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1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冷媒通道(50),连接在所述换向阀(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上;
第二冷媒通道(60),连接在所述换向阀(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并联,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上;
通断装置(70),所述通断装置(70)使所述换向阀(40)及所述室外换热器(20)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或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装置(70)包括第一通断装置(71)和第二通断装置(72),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上,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和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均为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所述换向阀(4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所述换向阀(40)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的第一端汇合后通过第一总管(100)与所述换向阀(40)连接,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的第二端汇合后通过第二总管(11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和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均为三通阀,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与所述第一总管(100)的汇合处,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通道(50)、所述第二冷媒通道(60)与所述第二总管(110)的汇合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管(110)上设置有膨胀阀(120)。
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80)和室外机(90),所述第一通断装置(71)位于所述室内机(80)内或所述室外机(90)内,所述第二通断装置(72)位于所述室内机(80)内或所述室外机(9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使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CN201510665023.9A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系统 Pending CN105258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023.9A CN105258245A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023.9A CN105258245A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8245A true CN105258245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9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5023.9A Pending CN105258245A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82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067A (zh) * 2015-10-14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6A (zh) * 1990-11-07 1992-05-20 陈杰然 分体式冷冻冷藏箱空调器
CN1180154A (zh) * 1996-10-04 1998-04-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2357243Y (zh) * 1998-07-31 2000-01-05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CN1737442A (zh) * 2004-08-16 2006-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整体式空调系统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205065981U (zh) * 2015-10-14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6A (zh) * 1990-11-07 1992-05-20 陈杰然 分体式冷冻冷藏箱空调器
CN1180154A (zh) * 1996-10-04 1998-04-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2357243Y (zh) * 1998-07-31 2000-01-05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CN1737442A (zh) * 2004-08-16 2006-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整体式空调系统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205065981U (zh) * 2015-10-14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067A (zh) * 2015-10-14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2214B (zh) 一种空调、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363649B (zh)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10360618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3869369U (zh) 一种冷暖二联供机组
CN204806546U (zh) 空气源热泵顶板辐射直接蒸发供冷暖系统
CN207778698U (zh) 一种户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EP4379268A1 (en) Heat-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dehumidification function
CN206637885U (zh) 空调系统
CN101881495B (zh) 基于蒸发冷却的蓄冷式辐射空调系统
CN201706774U (zh) 一种热泵空调热水器
CN205065981U (zh) 空调系统
CN105115067A (zh) 空调系统
CN105135552A (zh) 空调系统
JP5818620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09819742U (zh)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CN104154636A (zh) 一种集中式空调排风热(冷)回收系统
CN102032712B (zh) 平行流毛细吸液芯板分体型热泵空调系统
JP6590983B2 (ja) 熱源一体型システム空気調和装置
CN105258245A (zh) 空调系统
CN205090539U (zh) 空调系统
CN210267500U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系统
CN103411269A (zh) 空调室内机、应用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45300B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系统及室外机除霜控制方法
CN202813881U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热水器
CN203336744U (zh) 一种集成吹风型空调与辐射末端复合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