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8464A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8464A CN105248464A CN201510778687.6A CN201510778687A CN105248464A CN 105248464 A CN105248464 A CN 105248464A CN 201510778687 A CN201510778687 A CN 201510778687A CN 105248464 A CN105248464 A CN 1052484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 test
- leaf blight
- water
- s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5000007871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8
- 244000067456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8
-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Potassium Chemical compound [K]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1591 potassiu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29910052700 potas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40000003421 Dianthus chinensi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41000723353 Chrysanthemum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4
- 235000007516 Chrysanthemum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4
- 239000003124 biolog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41001438908 Erycibe obtusifoli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4000292697 Polygonum aviculare Species 0.000 abstract 3
- 235000006386 Polygonum aviculare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3
- 235000021022 fresh fruit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6
- 206010039509 Scab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0575 pesti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44000052769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717 path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4700 fetal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53 biopest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6891 Artemisia vulg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7782 Convolvul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6497 Dianthus caryophy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0113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5407 Polygon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05 agrochemic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028 ber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 igina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8 vegetabl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3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red-knees or rhubarb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丁公藤的果实,石竹的花瓣,萹蓄的根,水。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药剂由以下步骤制得(1)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石竹的花瓣、萹蓄的根,研磨,过滤,留下汁液,备用;(2)将上述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减压浓缩,提取溶剂为水,将得到的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3)将三种植物组织的提取物与水混合均匀,备用;(4)将混合液体于茼蒿生长期喷施。本发明解决了目前茼蒿叶枯病高发的现状,同时提高了茼蒿中钾的含量,也为更好的利用丁公藤、石竹、萹蓄这三种植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药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和防治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茼蒿,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coronariumL.,茼蒿为菊科、菊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叶为食的栽培种,别名蓬蒿、春菊、蒿子秆儿。茼蒿原产地中海,欧洲人常用于做花坛花卉。中国也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有记载。茼蒿的称谓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其菜蔬类中已列有茼蒿的名录。茼蒿里含有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盐,能够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消除水肿,目前现有技术中对茼蒿中矿物质的研究多集中于提取工艺方面,对含量提高方面鲜有报道。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茼蒿染病后严重降低茼蒿产量和品质。现有技术对茼蒿叶枯病的防治主要为喷施农药,现有农药对环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且不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肥料安全无污染,制造工艺简单,原料易得,能够有效防治茼蒿叶枯病的发生,同时还显著增加了茼蒿中钾的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18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55重量份、萹蓄的根33-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其中,丁公藤果实的优选重量份为15份,石竹的花瓣优选重量份为50份,萹蓄的根的优选重量份为40份;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进行减压浓缩,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为江西赣新地区,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对照组不喷施该药剂,仅喷水,每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每组试验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试验数据为三个重复所得数据的平均数),播种后50天收获,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计算每克叶片中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研磨方法、过滤方法、减压浓缩方法、播种方法、茼蒿田间管理方法、提取茼蒿中的钾和检测茼蒿中钾的含量的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中用到的三种植物原料,现介绍如下:
丁公藤,拉丁学名:Erycibeobtusifolia,是旋花科丁公藤属攀援藤本,浆果球形,果期8-10月,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是丁公藤的果实,待果实长至2-3mm时采集。
石竹,拉丁学名:DianthuschinensisL.,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直立簇生。茎直立,有节,多分枝,叶对生,条形或线状披针形。花瓣阳面中下部组成黑色美丽环纹,盛开时瓣面如碟闪着绒光,绚丽多彩。花期4月至10月,集中于4月至5月,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是石竹的花瓣,采自4月底的花朵。
萹蓄,拉丁学名:PolygonumaviculareL.,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6-8月,果期9-10月,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是萹蓄的根,采自8月底。
本发明是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也可以说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或者是用于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同时也可以是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和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药剂,对于茼蒿种植具有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结果做进一步阐述,以丁公藤的果实、石竹的花瓣、萹蓄的根为三个因素,实施例1-9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实施例10-16为正交试验的对比试验,所有实施例中水的重量份相同。
实施例1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2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萹蓄的根38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3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5重量份、萹蓄的根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4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重量份、萹蓄的根38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5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萹蓄的根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6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5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7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8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重量份、萹蓄的根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8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8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9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8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5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三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以下给出正交试验结果。表格中丁公藤的果实、石竹的花瓣、萹蓄的根都指重量份数。
实施例10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采集的材料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植物汁液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1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采集的植物材料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植物汁液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2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萹蓄的根40重量份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植物汁液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3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以上两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两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两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4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5重量份、萹蓄的根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两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另外,试验中所用的螺旋测微仪型号为M37570,购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两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两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5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该防治药剂由以下方法制成:
第一步,将新鲜的石竹的花瓣50重量份、萹蓄的根40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以上两种植物组织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先采集的应放在保湿容器中低温保存,保存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两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过滤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室温下进行。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两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该减压浓缩过程属于现有技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由上述步骤制得的生物药剂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药剂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注:每次喷施的药剂都是新配置的相同药剂,每次喷施的药剂,超过24小时就不再使用,如果遇到下雨,则在雨停的24小时内重新喷施相同药剂,但是,这样的补充喷施不被统计到喷施次数中,并且也不被认为是下次喷施的起算日期。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6
该实施例不喷施药剂,仅喷水。
试验地点和时间:为江西赣新地区,8月初开始试验。
试验说明:1,试验茼蒿的品种为大叶茼蒿,为茼蒿的一种,8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方法,3-5天后出苗。
2,每株茼蒿每隔十天喷施水15ml,每株茼蒿至收获前共需喷施水5次,该组试验的茼蒿共有300株,分为三个重复,即每重复100株。
3,全部试验在9月底结束,同时统计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为:a,叶枯病株数:观察患有叶枯病的茼蒿并记录株数,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茼蒿叶枯病的判断标准。b,钾的含量:每组试验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150株茼蒿(即每重复随机选取50株茼蒿),提取并检测每株茼蒿叶片中的钾的含量,并记录,得到150个数值,再计算平均数。抽样调查法、茼蒿中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为现有技术。
以下再给出实施例10—实施例16这七组对比试验结果,其中有“—”这个符号的,意思是说不添加该种原料。
Claims (2)
1.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的: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2.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新鲜的丁公藤的果实12重量份、石竹的花瓣45重量份、萹蓄的根33重量份,分别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备用;采摘的新鲜丁公藤的果实直径为2-3mm,用螺旋测微仪测量,石竹的花瓣在4月底采摘,萹蓄的根在8月底挖出并去土;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三种液体分别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留下汁液,备用;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植物汁液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所用仪器为旋转蒸发仪,提取溶剂为水,重复提取多次直至圆底烧瓶中液体完全蒸发,再分别用50重量份的水溶解;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与2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52551.1A CN107593789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和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1.4A CN107518017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510778687.6A CN105248464B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04.0A CN107518016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和防治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2510.2A CN107646892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2.9A CN107593790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78687.6A CN105248464B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52510.2A Division CN107646892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2.9A Division CN107593790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2551.1A Division CN107593789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和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04.0A Division CN107518016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和防治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1.4A Division CN107518017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8464A true CN105248464A (zh) | 2016-01-20 |
CN105248464B CN105248464B (zh) | 2018-05-18 |
Family
ID=5508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52510.2A Withdrawn CN107646892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2551.1A Withdrawn CN107593789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和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1.4A Withdrawn CN107518017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510778687.6A Active CN105248464B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04.0A Withdrawn CN107518016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和防治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2.9A Withdrawn CN107593790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52510.2A Withdrawn CN107646892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2551.1A Withdrawn CN107593789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防治茼蒿叶枯病和提高茼蒿中钾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1.4A Withdrawn CN107518017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以植物组织为原料的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53204.0A Withdrawn CN107518016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和防治叶枯病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953222.9A Withdrawn CN107593790A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茼蒿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6) | CN10764689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3742A (zh) * | 2018-03-02 | 2018-08-03 | 合肥浦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在边坡上种植茼蒿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9002A (zh) * | 2009-06-23 | 2009-11-18 | 北京农学院 | 一种萹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228061A (zh) * | 2011-04-27 | 2011-11-02 | 董书法 |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用途 |
CN104255829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 扁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95291A (zh) * | 2006-06-09 | 2007-01-17 | 陈永丽 | 纳米中药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US7939721B2 (en) * | 2006-10-25 | 2011-05-10 |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 Cropping systems for managing weeds |
CN102742609A (zh) * | 2012-07-18 | 2012-10-24 | 无锡市灵山香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 杀菌香 |
CN103283446B (zh) * | 2013-05-20 | 2014-06-11 | 安徽新荣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芽砧的培育方法 |
CN103430967A (zh) * | 2013-07-31 | 2013-12-11 | 青岛艾华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环保杀虫剂 |
CN103609621B (zh) * | 2013-10-25 | 2015-11-18 | 张绪伟 | 中药杀虫组合物 |
CN103988852A (zh) * | 2014-05-06 | 2014-08-20 | 叶维谦 | 一种植物性粮食防霉杀虫剂 |
CN104488974A (zh) * | 2014-11-27 | 2015-04-08 | 青岛崂乡茶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生物农药 |
-
2015
- 2015-11-13 CN CN201710952510.2A patent/CN10764689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13 CN CN201710952551.1A patent/CN10759378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13 CN CN201710953221.4A patent/CN10751801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13 CN CN201510778687.6A patent/CN105248464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13 CN CN201710953204.0A patent/CN107518016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13 CN CN201710953222.9A patent/CN10759379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9002A (zh) * | 2009-06-23 | 2009-11-18 | 北京农学院 | 一种萹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228061A (zh) * | 2011-04-27 | 2011-11-02 | 董书法 |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用途 |
CN104255829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 扁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18016A (zh) | 2017-12-29 |
CN107593790A (zh) | 2018-01-19 |
CN107646892A (zh) | 2018-02-02 |
CN107518017A (zh) | 2017-12-29 |
CN105248464B (zh) | 2018-05-18 |
CN107593789A (zh) | 2018-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3855A (zh) | 山花15号花生高产精细栽培方法 | |
CN102771353A (zh) | 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 | |
Moghaddam et al. |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agricultur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medicinal crop production in Khorasan, Iran | |
CN104255353A (zh) | 一种长山药栽培用有机覆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5794473B (zh) | 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 | |
CN107056389A (zh) | 一种高海拔山区引种栽培寒富苹果的方法 | |
CN105152796B (zh) | 一种植物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888777A (zh) | 一种促进西洋菜生长、降低茎叶镉含量的方法 | |
CN105248464A (zh) | 一种用于提高茼蒿中钾的含量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77325B (zh) | 一种植物促生长剂 | |
Ch’ng et al. | Influence of minisett size of purple yam (Dioscorea alata L.) towards th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th rate in production of seed yam | |
CN107232019A (zh) | 利用混种实现葡萄稳产并显著降低其镉含量的种植方法 | |
CN109169120B (zh) | 一种基于化感作用的豆科乔草复合种植方法及其验证方法 | |
CN103404344B (zh) | 一种提高黄芩种子的采收量和质量的方法 | |
CN108326039B (zh) | 一种多裂翅果菊修复镉污染果园土壤的方法 | |
CN201709157U (zh) | 野生烟草种子繁殖网室 | |
CN105104446B (zh) | 提高香梨脱萼率的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 |
Dinolfo et al. | Distribution and major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wild asparagus (A. acutifolius L. and A. albus L.) in Sicily | |
CN108967007A (zh) | 火棘果的高产种植方法 | |
CN113615402B (zh) | 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 | |
CN107548836A (zh) | 一种富硅的梅县金柚的种植方法 | |
CN105254349A (zh) | 提高莲蓬饱满率的莲花专用生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98507A (zh) | 以植物为原料的莲花专用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52694B (zh) | 一种用于莲子种植的生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 |
Behera et al. | Studies on Soil Conditions under the Stand of Palmyra Palm (Borassus flabellifer)–A Climate Resilient Multipurpose Tree Species in Odish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063000 Hebei Tangshan City Luanxian Tianjin Qinhuangdao high speed railway Luanhe station 1 kilometers southbound (Dongan Township iron and steel Bureau Zhai village east) Applicant after: Hebei Baihe Feng Chemical Fertiliz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03 Jiangxi, Nanchang, Xihu District, song Po Lane 94, Bole music court. Applicant before: Wu Jinyu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