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5309A -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5309A
CN105245309A CN201410314793.4A CN201410314793A CN105245309A CN 105245309 A CN105245309 A CN 105245309A CN 201410314793 A CN201410314793 A CN 201410314793A CN 105245309 A CN105245309 A CN 105245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rnti
frequency
channel
scra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47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5309B (zh
Inventor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47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5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5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3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本发明解决了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的情况下,现有的信道加扰方法所引起的高峰均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对各个物理信道设计了扰码,使用扰码的特性来降低小区之间信号的互相干扰。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为例,在每个子帧上,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按照第三代合作项目(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简称3GPP)协议36.212860版本的表5.1.3-1进行信道卷积编码。一个子帧中多个PDCCH信道上传输的比特块将被复用在一起,形成比特块 b ( 0 ) ( 0 ) , . . . , b ( 0 ) ( M bit ( 0 ) - 1 ) , b ( 1 ) ( 0 ) , . . . , b ( 1 ) ( M bit ( 1 ) - 1 ) , . . . , b ( n PDCCH - 1 ) ( 0 ) , . . . , b ( n PDCCH - 1 ) ( M bit ( n PDCCH - 1 ) - 1 ) , 其中为一个子帧中第i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的比特数目,nPDCCH是一个子帧中传输的PDCCH的个数。
b ( 0 ) ( 0 ) , . . . , b ( 0 ) ( M bit ( 0 ) - 1 ) , b ( 1 ) ( 0 ) , . . . , b ( 1 ) ( M bit ( 1 ) - 1 ) , . . . , b ( n PDCCH - 1 ) ( 0 ) , . . . , b ( n PDCCH - 1 ) ( M bit ( n PDCCH - 1 ) - 1 ) 将在调制前使用小区专用扰码按照进行加扰,产生加扰的比特块
其中,加扰序列c(i)使用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长度为Mtot的伪随机序列c(n),i=0,1,...,Mtot-1定义为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由x1(0)=1,x1(n)=0,n=1,2,...,30进行初始化,第二个m序列由进行初始化。其中,加扰序列初始化值在每帧开始时按照下式进行初始化:
其中,ns代表一个无线帧的时隙号,代表小区标识号。
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分配,由于每个小区每个子帧多个PDCCH信道联合起来加扰,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因此,扰码初值的设置只考虑了无线帧内的时隙号和物理层小区ID,而不会引起该小区峰均比高的问题。当不同小区的PDCCH映射在相同的资源位置时,通过使用不同的扰码,达到降低小区之间PDCCH互相干扰的目的。
但是在有些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在不连续的频段上,其频谱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频域为25kHz带宽的频点构成,每个频点采用OFDM技术,所有不连续频点聚合在一起,系统做统一调度分配给用户,构成了一种具有载波聚合特征的通信系统。
在基站eNodeB端,每个频点都有PDCCH信道,所有频点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位置,每个频点单独进行IFFT生成时域信号,然后调制到相应的载频上之后进行时域的叠加,再通过天线端口发送出去。当多个频点上控制信道携带的码字信息相同,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LTE控制信道的扰码生成方法,由于每个频点无线帧内的时隙号和物理层小区ID均相同,则产生相同的加扰序列。在进行傅里叶反变换IFFT转换之前,多个频点会生成相同的频域信号(f1,f1...fN),那么经过IFFT、滤波器滤波、并调制到各自的载频之后,多个载频的信号叠加,在某一时刻,若多个载频信号的相位一致,所得到的叠加信号的瞬时功率就会远远高于信号的平均功率,会出现很高的峰均比(PAPR)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解决了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的情况下,现有的信道加扰方法所引起的高峰均比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
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优选地,当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优选地,当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优选地,当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为小区标识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专网信道加扰装置,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
加扰单元,用于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优选地,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优选地,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优选地,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为小区标识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本发明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在对信道进行加扰时,引入所述信道相关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频谱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Gold序列产生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专网,指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在不连续的频段上,其频谱示意图可参考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占有一定带宽的频点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每个频点采用OFDM技术,所有不连续频点聚合在一起,系统做统一调度分配给用户,构成了一种具有载波聚合特性的通信系统。因此,本发明所述专网不同于LTE系统,LTE系统相当于整个系统占用一个频点,频点占用20MHz带宽,而本发明所述专网最多可以包含480个频点(当所述专网包含480个频点时,每个频点占用25KHz带宽),每个频点采用OFDM技术,每个频点承载各自的信道。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应用背景为所述专网下的信道加扰,不同于LTE系统的信道加扰。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
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在对信道进行加扰时,引入所述信道相关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本实施例图2所示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加扰的情况,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首先将DCI编码成162bit,进行加扰,加扰过程如下:PDCCH信道编码比特流用小区特定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加扰处理,所述小区特定伪随机序列为31位Gold序列生成的伪随机序列。这里,扰码器输入比特序列表示为b(0),...,b(162),扰码器输出比特序列表示为则扰码器输出与输入关系表示为:
b ~ ( i ) = ( b ( i ) + c ( i ) ) mod 2
c(i)为扰码序列,由如图5所示的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长度为162的伪随机序列c(n),n=0,1,...,161定义为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由步骤201进行初始化,第二个m序列由步骤202进行初始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如下所述。
步骤201: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
步骤202:根据 c init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这里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当把一个频域为25kHz带宽的物理信道定义为一个频点时,所述频点索引号的取值范围为0-479。
由此,本实施例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的情况,通过在对PDCCH进行扰码生成时,引入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SubBandIndex,利用 c init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从而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本实施例图3所示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扰码生成的情况,承载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首先编码成(81*moduType)bit,其中当PDSCH调制方式为QPSK时,moduType=2,PDSCH调制方式为16QAM时,moduType=4,PDSCH调制方式为64QAM时,moduType=6。然后进行加扰,加扰过程如下:将PDSCH信道编码比特流用小区特定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加扰处理,所述小区特定伪随机序列为31位Gold序列生成的伪随机序列。这里,扰码器输入比特序列表示为b(0),...,b(81*moduType),扰码器输出比特序列表示为则扰码器输出与输入关系表示为:
b ~ ( i ) = ( b ( i ) + c ( i ) ) mod 2
c(i)为扰码序列,扰码序列由如图5所示的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长度为81*moduType的伪随机序列c(n),n=0,1,...,81*moduType定义为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由步骤301进行初始化,第二个m序列由步骤302进行初始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如下所述。
步骤301: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
步骤302:根据 c init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这里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当把一个频域为25kHz带宽的物理信道定义为一个频点时,所述频点索引号的取值范围为0-479。
由此,本实施例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加扰的情况,通过在对PDSCH进行扰码生成时,引入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SubBandIndex,利用 c init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从而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图4所示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扰码生成的情况,承载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首先编码成81*moduTypebit,其中当PDSCH调制方式为QPSK时,moduType=2,PDSCH调制方式为16QAM时,moduType=4,PDSCH调制方式为64QAM时,moduType=6。然后进行加扰,加扰过程如下:PDSCH信道编码比特流用小区特定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加扰处理,所述小区特定伪随机序列为31位Gold序列生成的伪随机序列。这里,扰码器输入比特序列表示为b(0),...,b(81*moduType),扰码器输出比特序列表示为则扰码器输出与输入关系表示为:
b ~ ( i ) = ( b ( i ) + c ( i ) ) mod 2
c(i)为扰码序列,扰码序列由如图5所示的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长度为81*moduType的伪随机序列c(n),n=0,1,...,31定义为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由步骤401进行初始化,第二个m序列由步骤402进行初始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如下所述。
步骤401: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
步骤402:根据 c init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当用户接入时,由基站从目前空闲的nRNTI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给用户。比如,当前驻留频点上nRNTI全部空闲,那么对于当前接入的用户的nRNTI值分配为0。为小区标识号。
这里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当把一个频域为25kHz带宽的物理信道定义为一个频点时,所述频点索引号的取值范围为0-479。
由此,本实施例专网信道加扰方法,适用于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扰码生成的情况,通过在对PDSCH进行加扰时,引入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PRBIndex,利用 c init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从而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网信道加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装置如下所述。
一种专网信道加扰装置,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包括:
加扰单元61,用于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其中,所述加扰单元61具体用于,
当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c inti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其中,所述加扰单元61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c init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其中,所述加扰单元61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c init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计算cinit,利用所述cinit,按照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为小区标识号。
所述专网信道加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62,用于将加扰单元61加扰后的数字比特块发送给调制映射设备,进行后续的调制映射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述装置,可用于所述专网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用于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信道加扰处理。
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执行图2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专网信道加扰装置,在对信道进行加扰时,引入所述信道相关的绝对频点索引号,对不同频点设置不同的扰码序列初始化值,产生不同的扰码序列,使多个频点上的时域数据随机化,以达到降低峰均比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专网信道加扰方法,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为小区标识号。
5.一种专网信道加扰装置,所述专网中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离散频点组成,每个离散频点上分别承载各自的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扰单元,用于对所述信道数据采用携带绝对频点索引号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4077 × ( 2 * SubBandIndex + 1 ) × 2 9 + N ID cell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SubBandIndex为所述PDC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系统信息更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SI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SI_RNTI为系统信息更新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nSI-RNTI=(SubBandIndex+1)×27+127,SubBandIndex为所述PDSCH所在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为小区标识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单元具体用于,
当对用来发送业务信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进行加扰时,
根据x1(0)=1,x1(n)=0,n=1,2,...,30,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x1();根据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32616 × n C - RNTI + 2 × N ID cell + 1 , 初始化用于生成扰码序列的第二个m序列x2(),其中,nC-RNTI为用户在小区内的唯一标识,nC-RNTI=(PRBIndex+1)×27+nRNTI,nRNTI=0,1,...,126,PRBIndex为所述PDSCH信道上进行业务传输的用户的驻留频点的绝对频点索引号,nRNTI为用户在其驻留频点上的唯一标识,为小区标识号。
CN201410314793.4A 2014-07-03 2014-07-03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5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793.4A CN105245309B (zh) 2014-07-03 2014-07-03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793.4A CN105245309B (zh) 2014-07-03 2014-07-03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309A true CN105245309A (zh) 2016-01-13
CN105245309B CN105245309B (zh) 2018-03-27

Family

ID=5504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47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5309B (zh) 2014-07-03 2014-07-03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53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342A (zh) * 2017-08-04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511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ID Detec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72232A (zh) * 2008-05-14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加扰方法
CN101431717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多点传送服务专用载频的小区搜索方法
CN101616417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实现br-ofdma系统的资源协调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840909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解调正确率的方法
CN105024778A (zh) * 2014-04-16 2015-11-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的加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511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ID Detec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31717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多点传送服务专用载频的小区搜索方法
CN101272232A (zh) * 2008-05-14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加扰方法
CN101616417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实现br-ofdma系统的资源协调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840909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解调正确率的方法
CN105024778A (zh) * 2014-04-16 2015-11-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的加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342A (zh) * 2017-08-04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9391342B (zh) * 2017-08-04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1317404B2 (en) 2017-08-04 2022-04-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309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87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w data rate transmission
EP317285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waveforms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CN102065054B (zh) 一种加扰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40909B (zh) 一种提高解调正确率的方法
US10917167B2 (en) MC-CDMA with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multi-carrier waveform
CN109156018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2119573B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控制信息生成方法
US100092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lized multi-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5024778A (zh) 下行信道的加扰方法
US10985957B2 (en) Mixed numerology of DMA system for single DFT receiver
CN105471543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2904669B (zh) 预编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及盲译码方法和装置
JP2019536391A (ja) 高周波伝送のための準定モジュラス合成波形
CN108886442B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03095625B (zh) 一种扰码初始值的配置方法
JP2018524847A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RU2501168C2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тчик,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блоков данных
CN106936752A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739597A (zh) 一种ack/nack信号的生成方法
WO201616191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5245309A (zh)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DE102015101708B4 (de) Schätzung eines Uplink-Mehrfachnutzer-Trägerfrequenzversatzes (CFO)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en
KR20210138820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ldm에 기초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918041A (zh) 用于块传输的多用户交织频分复用
WO2016070699A1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