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2786A -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2786A
CN105232786A CN201510653056.1A CN201510653056A CN105232786A CN 105232786 A CN105232786 A CN 105232786A CN 201510653056 A CN201510653056 A CN 201510653056A CN 105232786 A CN105232786 A CN 105232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navel
her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30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连雪
费景兰
秦元梅
权春分
郑华
顾亚娇
侯静玥
赵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郑连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连雪 filed Critical 郑连雪
Priority to CN2015106530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27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2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五灵脂、小茴香、丁香、川芎、白芍、沉香和川椒组成。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有效解决虚寒性胃脘痛引起的胃痛、胃胀、便溏、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治疗时采用外用中药和隔药熏脐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验、廉、捷的优点,充分利用肚脐(神阙穴)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发挥了腧穴特性、艾绒、药物、火力、TDP烤灯等五位一体的作用,加快外用药物四气五味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的副作用,具有显效快、疗效确切、无痛苦的优点;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率为93.33%。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胃脘部位发生疼痛的一类病证,具有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胃脘痛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范畴。虚寒型胃脘痛是胃脘痛中最多见的一种证型,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胃脘痛发病机制一是化学刺激,有烟酒嗜好的人群,长期受烟草中尼古丁和酒精的刺激,或由过量的浓茶、咖啡、香料调味品刺激,均可引发胃脘痛。另外有些药物对有些人也可引起急性胃脘痛;二是物理刺激,因现代生活中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中各种带有辐射的机器、电子产品增多,饮食过冷、过烫,或者过于粗糙的食物,或者是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及频繁接受各种射线的照射,都可引发胃脘痛;三是细菌及细菌毒素的侵犯,食用曾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过的食物,也可引起消化道急性炎症的胃脘部位疼痛,此时往往与肠炎同时存在,即食物中毒。致病菌以幽门螺旋杆菌为最常见;细菌毒素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四是精神、神经功能障碍,过度紧张、劳累以及情绪刺激,也可导致上消化道的水肿、充血以及炎症反应。这一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胃脘痛中胃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很高,属常见病,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矛盾、婚姻纠纷、感情困惑等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都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一旦中枢神经功能出现失调,就必然会影响到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植物神经的功能,胃神经官能症就是这样造成的;五是饮食因素,现代研究发现,胃脘痛这一疾病的起病、复发、加重都与饮食起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长期不规律饮食,以及不节制饮食,饮食偏嗜寒凉、辛辣、肥甘、油腻等食物都是导致胃脘痛发生、复发、加重的重要因素。许多现代医学研究都表明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胃脘痛的患者当中有20%以上的患者有大量饮酒史;六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女性为追求时尚,时髦,冬天衣着过少,过度暴露,冬天贪图冰淇淋、奶昔等凉饮;夏天为贪图凉快,整日呆在空调房间、吃冰镇饮料等原因,造成年轻女性胃脘痛的人数逐渐增加。
胃脘痛病属于慢性疾病,有着复杂的相关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需要长期调理。对胃脘痛的治疗,西医是用西药对症治疗和处理,如改善胃脘痛、食后腹胀、便溏、畏寒肢冷等症状,并辅必要的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而中医是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疗效可靠,但是,由于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害怕口服中药汤剂、时间紧张等原因,依从性比较差,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利用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隔药熏脐疗法把中药制成散剂,以肚脐(神阙穴)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达到温胃散寒、温中理气,行气止痛,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治疗的胃痛、便溏、食欲不振、腹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针对性强,疗效确切。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以有效解决虚寒性胃脘痛引起的胃痛、胃胀、便溏、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本发明采用外用中药和隔药熏脐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验、廉、捷的优点,充分利用肚脐(神阙穴)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发挥了腧穴特性、艾绒、药物、火力、TDP烤灯等的五位一体的作用,加快外用药物四气五味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的副作用,具有显效快、疗效确切、无痛苦、病人依从性好的优点;本发明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率为93.3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它是纯中药制剂,是由五灵脂、小茴香、丁香、川芎、白芍、沉香和川椒按照下述重量份数组成:五灵脂5~15份,小茴香5~15份,丁香5~15份,川芎5~15份,白芍10~20份,沉香3~10份,川椒10~20份。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按重量的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精选的中药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经干燥、混合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药粉末料,密封备用。
本发明的药理依据是:
五灵脂:性味,甘,温,入肝经。具有散瘀,行血,止痛功效,主治胃脘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肠疝痛等症。
小茴香:性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温肾暖肝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丁香:性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主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心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用于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沉香:性辛,微温,气味芳香,无毒;归脾、胃、肾经。用于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治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等。
川椒:性热、味辛;归脾、胃、肾经。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齿痛等症。
本发明采用性偏温、热的药物,归胃经、脾经、肝经、肾经。配方中五灵脂、小茴香性温,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丁香有温中降逆之效;川芎、白芍,有活血行气、缓中止痛之效;川椒性热、味辛,归脾、胃、肾经,有健脾、温中散寒之效;以上诸药合而用,则可温中散寒、温通经络、行气止痛,解除胃脘疼痛等症。治疗时采用外用中药和隔药熏脐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验、廉、捷的优点,充分利用肚脐(神阙穴)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发挥了腧穴特性、艾绒、药物、火力、TDP烤灯等的五位一体的作用,加快外用药物四气五味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的副作用,具有显效快、疗效确切、无痛苦、病人依从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温中散寒、温通经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虚寒性中焦疾病引起的胃痛、食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症状。
2.本发明用药皆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具有显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无痛苦、病人依从性好等特点;采用外用中药和隔药熏脐的治疗方法,药物作用于神阙穴,通过经络运行可直达病所,提高吸收率;药物通过脐部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本发明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93.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是按重量的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制成的,其制备方法是将精选的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经干燥、混合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药粉末料,密封备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①取直径8cm,高3cm,底厚2cm的圆锥状中空型模具,模具内设有防火层,模具底部中间孔与病人脐孔大小一致,中间孔直径为1.5cm;
②艾炷制作:取纯净的艾绒制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炷高约2cm,炷底直径约2cm,要求紧实,以燃烧10-15分钟为宜;
③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在脐局部常规消毒后,将圆锥状中空型模具置于脐部,然后取加工的中药粉末料适量(一般为8~10g),填满脐孔,要求紧实,然后将艾炷置于中药粉末料上,点燃艾柱;待艾柱完全燃尽,更换艾柱,连续施灸5壮,约90分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利用TDP烤灯照射,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每周治疗两次,四周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具体临床资料如下:
一.临床资料
从2012-2015年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病房的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隔药熏脐疗法,其中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1岁。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慢性胃炎诊疗指南及《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000年)]
(1)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上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无规律疼痛、嗳气、胃灼热感、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加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2)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消瘦、贫血。
(3)胃镜检查:
①充血性红斑:呈斑片状、斑点状或条状,斑点状充血粘膜与正常粘膜相同出现最为常见,如麻疹患儿的皮肤,内镜描述为红白相间;
②粘膜水肿:粘膜肿胀,柔软而湿润,支光度增强,粘膜皱襞增厚,胃小四弯结构明显,水肿粘膜较正常苍白;
③附着性黏液:附着性黏液由破坏的粘膜组织、炎性渗出物和粘液组成,附着在粘膜上不易剥脱、脱落后粘膜表面常发红或有糜烂;
④糜烂和出血:粘膜外的出血如渗血常伴有糜烂,粘膜内的出血可分为陈旧出血和新鲜出血,出血是炎症较重的表现。
2.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胃脘痛诊疗指南》(2011年)]
(1)主症:胃脘部疼痛,包括冷痛、隐痛、刺痛、剧痛等。
(2)次症:胃脘胀满、泛吐清冷、口淡、形寒胃寒、喜温喜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吞酸、嗳气呃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等。
(3)舌质淡,苍白,脉细弱。
(4)发病前多有诱因,如饮食生冷、外感风寒、饥饿、情志不畅、劳累过度、服用寒凉药物等。具备上述主症,并具备次症中两项及以上者即可辨证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舌脉象作参考。
3.纳入标准
(1)有确切的胃脘痛症状,年龄介于18-70岁,性别不限;
(2)符合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属虚寒型胃脘痛者;
(3)除外其他胃脘疾病者;
(4)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4.排除病例标准
(1)恶性肿瘤及患有有外科疾病的患者;
(2)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合并有肝、肾、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危重原发性疾病,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治疗方案:设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药治疗+隔药熏脐疗法治疗,每周治疗两次,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两周。
三.疗效评定标准
1.观察指标
(1)有效性观察
①止痛疗效;②治疗后疼痛积分变化;③止痛起效时间;④次要症状。
(2)安全性指标:
可能出现的临床毒副反应,如头晕、恶心、头痛等症状;皮肤刺激,如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潮红及皮瘆等反应。
2.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主症)
3.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次症)
4.疗效评定
4.1主要症状(疼痛)的疗效评价
a.疼痛分级评分标准
运用长海痛尺对疼痛进行分级评分,无疼痛,记0分;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不受影响),记2分;中度疼痛(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受到轻度影响),记4分;重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需使用可缓解疼痛的方法减轻疼痛),记6分。
b.止痛疗效判断标准
(1)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无痛,评分0分。
(2)明显缓解:疼痛较疗前明显减轻,评分减少≥4分。
(3)轻度缓解:疼痛较疗前减轻,但评分减少≤2分。
(4)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同治疗前疼痛评分,或大于治疗前评分。
C.止痛起效时间:起效时间判断为隔药熏脐治疗后疼痛轻度缓解时距离首次隔药熏脐所需的时间。
4.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制定)。
(1)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症候积分值减少≥95%。
(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值减少≥70%,<95%。
(3)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症候积分值减少≥30%,<70%。
(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四.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 20 5 3 2 93.33
对照组 30 19 3 2 5 80.00
典型病例
1.张某某,女,退休。2012年因反复发作胃脘部胀痛,进食后加重,泛酸、乏力就诊。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糜烂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吗丁啉及中成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反复。两个月后因饮食不慎上述症状加重,胃脘部冷痛,伴肠鸣,腹泻,倦怠乏力,来我院就诊。给予隔药熏脐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进行隔药熏脐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于某,男,某单位职工。2012年因反复上腹疼痛,恶心,纳差就诊。在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⑴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⑵食管炎,⑶贲门炎。给予耐信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吗丁啉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因进食凉食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脐周绞痛,低热,寒战,来我院就诊。给予隔药熏脐治疗1次后,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继续进行隔药熏脐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患者坚持进行隔药熏脐治疗以巩固疗效,6个疗程后胃镜复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3.王某,男,某单位职工。2011年因上腹部冷痛,恶心呕吐,腹泻就诊。在当地社区门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奥美拉唑静滴,口服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治疗,症状缓解。一周后因进食不慎上述症状再发,经治疗症状反复,胃脘部冷痛喜按,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来我院就诊。给予隔药熏脐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后继续进行隔药熏脐治疗1个疗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蒋某某,女,酒店服务员。2014年因胃脘部隐痛,纳差,乏力就诊。在医院行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一月后因受凉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腹泻,畏寒怕冷,来我院就诊。给予隔药熏脐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后继续进行隔药熏脐治疗3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谢某某,男,律师。2014年因反复胃脘部胀痛,纳差,进行性消瘦就诊。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C13呼气试验提示HP(++)。给予枸橼酸铋钾、吗丁啉、抗HP三联药物治疗,症状反复。半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伴泛酸,呃逆,畏寒倦怠,大便稀溏,日3-4次,并下坠,来我院就诊。门诊给予中药口服,并配合隔药熏脐治疗两周,胃脘部胀痛,纳差,乏力,便溏症状缓解。后继续进行隔药熏脐治疗5个疗程后,复查C13呼气试验提示HP转阴。后又进行隔药熏脐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Claims (3)

1.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采用纯中药五灵脂、小茴香、丁香、川芎、白芍、沉香和川椒按照下述重量份数组成:五灵脂5~15份,小茴香5~15份,丁香5~15份,川芎5~15份,白芍10~20份,沉香3~10份,川椒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按重量的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精选的中药五灵脂10g,小茴香10g,丁香10g,川芎10g,白芍15g,沉香6g,川椒15g经干燥、混合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药粉末料,密封备用。
CN201510653056.1A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Pending CN1052327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3056.1A CN105232786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3056.1A CN105232786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2786A true CN105232786A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3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3056.1A Pending CN105232786A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27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936A (zh) * 2020-09-14 2020-11-13 炎黄中医馆(济南)有限公司 补虚、益肾、健脾、和胃的薰脐药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229A (zh) * 1999-07-22 2000-01-26 王长杰 胃病脐贴
CN102370927A (zh) * 2010-11-04 2012-03-14 姚鹏贵 治疗胃病的复方中药
CN102580015A (zh) * 2011-01-07 2012-07-18 朱秀锋 一种治疗胃痛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137A (zh) * 2015-06-09 2015-08-26 刘永芳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温阳益气灸疗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229A (zh) * 1999-07-22 2000-01-26 王长杰 胃病脐贴
CN102370927A (zh) * 2010-11-04 2012-03-14 姚鹏贵 治疗胃病的复方中药
CN102580015A (zh) * 2011-01-07 2012-07-18 朱秀锋 一种治疗胃痛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137A (zh) * 2015-06-09 2015-08-26 刘永芳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温阳益气灸疗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936A (zh) * 2020-09-14 2020-11-13 炎黄中医馆(济南)有限公司 补虚、益肾、健脾、和胃的薰脐药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5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2338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6139A (zh) 新型中药保健床垫
CN104189789A (zh) 一种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80000A (zh)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210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8735A (zh)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法
CN102949571B (zh) 一种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药物
CN102579818B (zh) 一种藏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94410A (zh) 一种用于门诊风热感冒患者护理的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CN109464641A (zh) 一种治疗aecopd风寒袭肺证候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88174A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8081A (zh) 一种治疗各型痤疮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200A (zh) 一种治疗饮凌心肺型心源性哮喘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232786A (zh) 一种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隔药熏脐中药组合物
CN103638475A (zh) 一种治疗乳癖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90A (zh) 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345A (zh) 用于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8817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
CN104352851A (zh) 一种预防及治疗胰腺炎的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1578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药酒
CN106177736A (zh) 一种缓解肠胃不适引起便秘的艾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666B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
CN103041275B (zh) 复方败酱草汤剂
CN106334155A (zh) 一种治疗动甲状腺肿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4

Address after: 450000 people's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No. 19

Applicant af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450000 people's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No. 19

Applicant before: Zheng Lianxue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