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6833A -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6833A
CN105226833A CN201510750246.5A CN201510750246A CN105226833A CN 105226833 A CN105226833 A CN 105226833A CN 201510750246 A CN201510750246 A CN 201510750246A CN 105226833 A CN105226833 A CN 105226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hannel
main
subsequent use
pow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02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盛松
罗建裕
于浩
李海峰
胡伟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RUITA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RUITA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RUITA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RUI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502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68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6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6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包括:选择主控制站的构建位点;选择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构建位点;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构建主控制站的控制逻辑;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控制逻辑;构建通信通道;构架方法结束。本发明在受端分区电网中构架控制系统后,能智能、快速、自动投入相邻分区间备用联络通道,遇紧急故障也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功率支援,实现对相邻分区电力供应的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可从技术上提高分区电网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特高压建设的发展,电网分层分区不断深入、优化。但部分受端分区电网在负荷高峰期存在供电能力和潮流输送能力不足的情况;且在此电力供应矛盾上仍多采用负荷限制方式,从而限制了供电能力,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相邻分区电网间的备用联络通道实现电力支援、互通有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然而,在受端分区电网间备用联络通道优化研究不断深入,网架结构不断健全的同时,对分区间电力互惠互济的智能控制,尤其是紧急故障下的功率支援仍然薄弱。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201310255918.6,申请公布号CN103280804A,名称《一种解决分区电网主变过载问题的分区合环支援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方法包括:1)各分区的控制子站实时监控本分区主变的负载状态,当分区主变出现过载时,控制子站判断是否存在可寻求合环支援的设定,若是,则执行步骤2);2)控制子站向控制主站发送合环支援请求;3)控制主站根据当前其它各分区的运行情况,计算出现过载分区与各可能提供合环支援分区进行合环后的功率、电压和短路电流,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最适宜进行合环的分区,将并合环指令发送给需要进行合环的分区的控制子站;4)各控制子站根据合环指令进行合环操作。
申请号201510097318.0申请公布号CN104659779A名称《电网分区互供联络方式选择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方法包括:A、获取故障分区及相邻分区的电网参数;B、确定故障分区的功率缺额;C、确定故障分区所有联络线的互供功率;D、判断故障分区主变下送通道是否故障,若故障则闭合互供功率最大的联络线作为互供联络通道,否则闭合母联开关作为互供联络通道;E、判断是否满足故障分区功率缺额,若满足执行步骤F,否则执行步骤G;F、判断互供联络通道是否过载,若过载则执行步骤G,否则选定联络方式;G、增加一条联络线作为互供联络通道,执行步骤E。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在受端分区电网中构架控制系统后,能智能、快速、自动投入相邻分区间备用联络通道,遇紧急故障也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功率支援,实现对相邻分区电力供应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如下: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有的技术方案将全部的控制任务放在凌驾于所有分区之上的控制主站中,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另一方面因信息量巨大,对控制主站的硬件性能以及控制主站与控制子站之间的通信可靠性要求甚高,这势必会增加成本;同时,现有技术并未明确提出应当如何构建具体的控制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无从知晓具体构建准则,无法仅凭借现有技术来构架控制系统;此外,现有技术中往往仅关注了故障后主变过载的问题,并没有顾及主供线路故障的情况,具有局限性。有基于此,发明人经深入地实践研究后终于得出了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由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构成;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主控制站的构建位点:在分区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
第二步、选择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构建位点:对于分区电网中具备备用联络通道的下级变电站或电厂,若其备用联络通道能够投入使用、且其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的相邻分区电网具备电力支援能力,则在该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
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在主控制站中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一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一控制设备;
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在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中分别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二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二控制设备;
第五步、按以下步骤构建主控制站的控制逻辑:
S1、第一采集设备采集枢纽变电站主供元件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
S2、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第二通信设备上送的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向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发送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S3、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主供元件是否故障,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下发投入备用联络通道的控制指令;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发来的信息分析判断: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所在下级变电站或电厂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及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联络通道执行厂站能否正常执行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六步、按以下步骤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控制逻辑:
U1、第二采集设备采集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所连备用联络通道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
U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主控制站第一通信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向主控制站发送第二控制设备上送的信息;
U3、第二控制设备根据第二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并上送主控制站;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第二通信设备发来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上送主控制站;
第七步、构建通信通道:在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之间分别构建通信通道,使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分别与主控制站按预定通信方式通信连接;
第八步、构架方法结束。
发明人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在同一分区电网内,在枢纽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并在各具有备用联络通道且符合条件的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同时按上述技术方案限定分别构建功能配置和控制逻辑、并构建通信通道,不仅可以有效地将控制分析任务进行分担,降低主控制站的工作量,降低对主控制站的性能要求,能显著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成本,还为构架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构建准则和方法;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受端分区电网中构架控制系统后,即可智能、快速、自动投入相邻分区间备用联络通道,遇紧急故障也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功率支援,实现对相邻分区电力供应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第五步的S3中,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首先判断主供元件故障类型是主变压器故障还是主干线路故障,然后采用相应计算方法来实时计算故障后所需功率支援量;之后,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状态正常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分析确定支援来源,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向与支援来源对应的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下发控制指令;若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无法正常执行控制指令,则第一控制设备重新分析确定支援来源。
更优选地,所述相应计算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变压器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其中,ΣP-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变压器的下送功率之和;P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各主变压器的满负荷下送功率之最小值与仍在运行的主变压器台数相乘所得积;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干线路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P过载=ΣP1 -2s-P1 允许
其中,ΣP1 -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干线路的输送功率之和;P1 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主干线路的满负荷输送功率之和,且当所有主干线路均故障时P1 允许为零。
更优选地,分析确定支援来源可采用以下备用通道选择逻辑策略: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无需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进行支援;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T1、将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分别与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则将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确定为支援来源;
若所有支援功率均小于P过载,则所有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均不能单独作为支援来源,转至T2;
T2、将至少两个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和值与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和值,则将与该支援功率和值所对应的全部相邻分区电网作为组合、并确定为支援来源。
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还能实现对分区电网内故障类型的复合判断,扩大适用范围。
优选地,第六步的U3中,第二控制设备分析判断所得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与相邻分区电网正常连接,备用联络通道所能承载的最大功率支援量是否大于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当两者均为是时则备用联络通道状态正常。
更优选地,第六步的U3中,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投入,投入后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
优选地,第五步中,主供元件包括500kV主变压器和220kV主干线路;
第六步U3中,当备用联络通道不能正常投入时,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就地指令,该就地指令包括:就地断开与该备用联络通道相连的开关。
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枢纽变电站为500kV变电站;第二步中,所述下级变电站或电厂为220kV变电站或电厂。
优选地,第七步中,通信通道为光缆,通信方式为双通道通信。
优选地,在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中,主控制站按4台以上500kV变压器、6回以上主供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在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中,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按6回以上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这样,所构建控制系统可具备网络模块化、系统衍展性等自适应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为受端分区电网中构架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构建准则和方法,能对分区电网内所有备用联络通道实施具有优化选择性、策略实时反馈性和紧急后备补偿性的智能快速控制,还可实现分区电网内主供元件故障类型的复合判断,打破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本发明构架的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能为电网“分层分区”运行提供提高供电能力、提升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且易于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此外,本发明构架的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具备了网络模块化、系统衍展性等自适应能力,以针对分区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变化,具备相当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的拓扑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试验案例拓扑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试验案例逻辑判断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中,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由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构成;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主控制站的构建位点:在分区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本实施例为500kV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
500kV变电站是分区电网的核心和枢纽,其主供元件500kV主变压器或220kV主干线路发生故障时将可能影响分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在500kV枢纽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作为分区电网广域智能控制系统的逻辑判断中心和系统控制中心。
第二步、选择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构建位点:对于分区电网中具备备用联络通道的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本实施例为220kV变电站或电厂),若其备用联络通道能够投入使用、且其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的相邻分区电网具备电力支援能力,则在该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
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在主控制站中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一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一通信设备,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一控制设备;
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在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中分别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二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设备,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二控制设备;
第五步、按以下步骤构建主控制站的控制逻辑:
S1、第一采集设备采集枢纽变电站主供元件(包括500kV主变压器、220kV主干线路)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
S2、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第二通信设备上送的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向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发送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S3、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主供元件是否故障,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下发投入备用联络通道的控制指令;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发来的信息分析判断: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所在下级变电站或电厂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及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联络通道执行厂站能否正常执行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具体而言,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首先判断主供元件故障类型是主变压器故障还是主干线路故障,然后采用相应计算方法来实时计算故障后所需功率支援量;之后,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状态正常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分析确定支援来源(按备用通道选择逻辑策略进行分析),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向与支援来源对应的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下发控制指令;若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无法正常执行控制指令,则第一控制设备重新分析确定支援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及的相应计算方法可采用以下优选方法,以实现更快的反应速度: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变压器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其中,ΣP-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变压器的下送功率之和;P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各主变压器的满负荷下送功率之最小值与仍在运行的主变压器台数相乘所得积;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干线路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P过载=ΣP1 -2s-P1 允许
其中,ΣP1 -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干线路的输送功率之和;P1 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主干线路的满负荷输送功率之和,且当所有主干线路均故障时P1 允许为零;
上面提及的备用通道选择逻辑策略可采用以下优选策略,以实现更好的分析效果: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无需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进行支援;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T1、将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分别与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则将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确定为支援来源;
若所有支援功率均小于P过载,则所有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均不能单独作为支援来源,转至T2;
T2、将至少两个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和值与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和值,则将与该支援功率和值所对应的全部相邻分区电网作为组合并确定为支援来源。
第六步、按以下步骤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控制逻辑:
U1、第二采集设备采集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所连备用联络通道(包括220kV母线、线路等)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
U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主控制站第一通信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向主控制站发送第二控制设备上送的信息;
U3、第二控制设备根据第二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并上送主控制站;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第二通信设备发来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上送主控制站。此外,当备用联络通道不能正常投入时,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就地指令,该就地指令包括:就地断开与该备用联络通道相连的开关,等等。
具体而言,第二控制设备分析判断所得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与相邻分区电网正常连接,备用联络通道所能承载的最大功率支援量是否大于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当两者均为是时则备用联络通道状态正常。此外,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投入,投入后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
第七步、构建通信通道:在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之间分别构建通信通道,使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分别与主控制站按预定通信方式通信连接;
其中,通信通道优选光缆,通信方式优选双通道通信。
第八步、构架方法结束。
此外,在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中,主控制站按4台以上500kV变压器、6回以上主供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
在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中,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按6回以上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
试验案例:
如图2所示,500kV变电站通过3台500kV变压器带6个220kV变电站独立运行,形成分区电网;其中220kV变电站3、5具备与相邻分区电网间的备用联络通道。在500kV变电站的500kV主变压器或220kV主供线路发生N-1-1故障时,均可能导致该分区电网产生功率支援需求。
据此:在500kV变电站设置主控制站;在220kV变电站3、5分别设置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主控制站与联络通道执行厂站间通过电力系统专用通信通道进行通信联系。
如图3所示,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S101:实时获取系统内各状态参量;包括主控制站各主供元件、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备用联络通道以及站间通信通道等。
S102:实时判断主控制站的各主供元件是否有故障发生,并判别出具体故障类型。
S103:根据故障前后是否产生过载量,实时计算出支援功率的需求值。
S104:实时确认备用联络通道n的状态正常,否则进入步骤S109。
S105:实时确认该备用联络通道n对侧分区电网的功率支援能力是否足够。
S106:根据预定策略确认该备用联络通道n为当前最优联络通道选择。
S107:主控制站向该备用联络通道n所在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发生投入指令,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执行指令。
S108:该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在执行指令后,判断备用联络通道n是否投入成功,支援功率是否正确;如若不成立则跳开备用联络通道n(避免将此2个分区电网在220kV并网)。同时,无论是否成功,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均实时将结果传送至主控制站,以便主控制站进行策略修正。
S109:当上述选定的备用联络通道n状态不正常时,则主控制站自动计算并选择符合条件的下一个备用联络通道n+1,依此循环。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由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构成;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主控制站的构建位点:在分区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
第二步、选择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构建位点:对于分区电网中具备备用联络通道的下级变电站或电厂,若其备用联络通道能够投入使用、且其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的相邻分区电网具备电力支援能力,则在该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
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在主控制站中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一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一控制设备;
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在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中分别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二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二控制设备;
第五步、按以下步骤构建主控制站的控制逻辑:
S1、第一采集设备采集枢纽变电站主供元件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
S2、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第二通信设备上送的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向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发送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S3、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主供元件是否故障,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下发投入备用联络通道的控制指令;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发来的信息分析判断: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所在下级变电站或电厂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及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联络通道执行厂站能否正常执行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六步、按以下步骤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控制逻辑:
U1、第二采集设备采集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所连备用联络通道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
U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主控制站第一通信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向主控制站发送第二控制设备上送的信息;
U3、第二控制设备根据第二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并上送主控制站;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第二通信设备发来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上送主控制站;
第七步、构建通信通道:在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之间分别构建通信通道,使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分别与主控制站按预定通信方式通信连接;
第八步、构架方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的S3中,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首先判断主供元件故障类型是主变压器故障还是主干线路故障,然后采用相应计算方法来实时计算故障后所需功率支援量;之后,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状态正常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分析确定支援来源,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向与支援来源对应的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下发控制指令;若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无法正常执行控制指令,则第一控制设备重新分析确定支援来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相应计算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变压器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其中,∑P-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变压器的下送功率之和;P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各主变压器的满负荷下送功率之最小值与仍在运行的主变压器台数相乘所得积;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干线路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P过载=∑P1 -2s-P1 允许
其中,∑P1 -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干线路的输送功率之和;P1 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主干线路的满负荷输送功率之和,且当所有主干线路均故障时P1 允许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分析确定支援来源可采用以下备用通道选择逻辑策略: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无需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进行支援;
若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0,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T1、将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分别与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则将该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确定为支援来源;
若所有支援功率均小于P过载,则所有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均不能单独作为支援来源,转至T2;
T2、将至少两个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和值与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进行比较,若P过载≤支援功率和值,则将与该支援功率和值所对应的全部相邻分区电网作为组合、并确定为支援来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六步的U3中,第二控制设备分析判断所得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与相邻分区电网正常连接,备用联络通道所能承载的最大功率支援量是否大于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当两者均为是时则备用联络通道状态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六步的U3中,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包括:备用联络通道是否投入,投入后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中,主供元件包括500kV主变压器和220kV主干线路;
第六步U3中,当备用联络通道不能正常投入时,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就地指令,该就地指令包括:就地断开与该备用联络通道相连的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枢纽变电站为500kV变电站;第二步中,所述下级变电站或电厂为220kV变电站或电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七步中,通信通道为光缆,通信方式为双通道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中,主控制站按4台以上500kV变压器、6回以上主供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在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中,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按6回以上220kV线路进行设计并预留接线接口。
CN201510750246.5A 2015-11-06 2015-11-06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Pending CN105226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246.5A CN105226833A (zh) 2015-11-06 2015-11-06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246.5A CN105226833A (zh) 2015-11-06 2015-11-06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6833A true CN105226833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0246.5A Pending CN105226833A (zh) 2015-11-06 2015-11-06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6833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8056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Rhoads Geoffrey B Intuitive compu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8056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Rhoads Geoffrey B Intuitive compu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盛松等: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研究》", 《电气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8564B (zh) 一种具有区域自投功能的备自投装置及备自投方法
CN102157936B (zh) 协调控制方法
CA292092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id operating systems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
CN109787224B (zh) 一种防止连锁过载的地区电网负荷转供策略生成方法
US8169106B2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the same, for determining an operation mode of 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
CN104410076B (zh) 分布式能源网络系统、微网、网络调度系统及其形成方法
CN104734352B (zh) 一种配电线路合环操作控制方法
CN104242338A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变电站用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780230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离网转并网的开关装置
CN101202451A (zh) 一种电力系统广域阻尼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41294A (zh) 用于取决于供电系统中的状况来对电信网络的电能消耗进行时空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59598A (zh) 台区故障抢修与调度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655168A (zh) 建立配电网的合环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91034B (zh) 一种基于交流潮流模型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法
CN105375465A (zh) 城市中心区配电网及负荷转供方法
CN107846015A (zh) 基于对等式通讯的智能配电网负荷转供最优路径选择方法
Peralta et al. Automatic restoration of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ors, voltage control devices and heating loads
CN104410165A (zh) 一种微网间互联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05738A (zh) 一种基于供电可靠率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布置方法
Shahin Smart Grid self-healing implementation for undergrou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5391030A (zh)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负荷逐渐加载聚合的计划孤岛划分方法
CN105139081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配电系统联络点规划方法
CN105226833A (zh) 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
CN112217201B (zh) 一种高低压双电源双环网供电系统及备自投控制方法
CN111244997A (zh) 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