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5708A -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5708A
CN105225708A CN201510530974.5A CN201510530974A CN105225708A CN 105225708 A CN105225708 A CN 105225708A CN 201510530974 A CN201510530974 A CN 201510530974A CN 105225708 A CN105225708 A CN 105225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loop
natural circulation
experimental
experi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309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5708B (zh
Inventor
刘艳军
袁娇
黄志强
李琴
于春雨
吴国凤
何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309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5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5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5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5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57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包括强迫循环回路、自然循环一回路和自然循环二回路;强迫循环回路由主循环泵、主换热器、辅助换热器、混凝器、稳压器、实验段、预热器、流量计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由测量段、预热器、实验本体、混凝器、稳压器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自然循环一回路由主循环泵、堆芯模拟体、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自然循环二回路由蒸汽发生器、换热器、换热水箱以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本发明提高了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的措施的可靠性和核电厂安全系统的多样化,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热工水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堆可以利用自然循环不依赖外部动力就将热量导出的能力,实现反应堆非能动安全设施在事故下的运行,从而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自日本福岛事件后,国际和国内社会对核能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针对全厂断电和完全丧失冷却链等超设计基准事故缓解措施的可靠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2年6月国家核安全局对外发布的《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中,多次提出对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在核电厂部分或全部安全系统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如超设计基准洪水事件条件下,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以带出余热。新近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和审评原则》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须增加反应堆堆芯的余热排出、应急冷却和最终热阱的考虑,应设置多样化的最终热阱。
ACPR1000项目目前的技术方案,尽管已经针对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了一些缓解措施,但在核电厂安全系统多样化设计方面尚有较大欠缺。根据目前确定论安全分析和PSA分析结果,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相关事故具有重大贡献。因此,需要针对完全丧失给水、主蒸汽管道破裂及主给水管道破裂叠加辅助给水丧失、全厂断电、完全丧失冷却链等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可靠性更高的多样化缓解系统,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正符合该要求。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旨在解决对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的措施可靠性不够高,核电厂安全系统多样化存在较大欠缺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包括强迫循环回路、自然循环一回路和自然循环二回路;
强迫循环回路由主循环泵、主换热器、辅助换热器、混凝器、稳压器、实验段、预热器、流量计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主循环泵提供主回路和实验段支路强制循环的驱动压头;通过旁通支路和实验支路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主回路的流量;换热器用于降低混凝器入口冷流体的温度,保证混凝器出口流体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混凝器用于让主回路过冷流体与实验段支路两相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
强迫循环回路的主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主循环泵升压后,一部分进入实验段支路,其余进入辅助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再进入混凝器与实验段支路的热流体进行混合,经两台并联的主换热器的冷却,返回到主循环泵入口;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由测量段、预热器、实验本体、混凝器、稳压器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测量段完成实验本体流量的控制和测量;预热器实现对实验本体入口温度的温度控制;实验本体完成热工实验任务;稳压器保持实验回路的压力稳定性;混凝器使实验段出口的汽、液两相流体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与冷凝;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的流程是:从主回路分流来的实验支路流体流经两个并联的测量段之一进行流量的精确测量后,进入预热器加热,然后流入实验段完成热工实验任务,最后进入混凝器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由主回路将热量带出;
自然循环一回路由主循环泵、堆芯模拟体、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主循环泵提供自然循环一回路的驱动压头;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主循环泵升压后,进入堆芯模拟体加热,再进入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进行冷凝,返回到主循环泵入口,稳压器保持自然循环一回路的压力稳定性;
自然循环二回路由蒸汽发生器、换热器、换热水箱以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由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口产生的蒸汽经换热器冷凝,再进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进口,自然循环二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中,在主换热器和辅助换热器投入工作时,主回路的流体温度通过各换热器冷却水出口的调节阀调节冷却水流量,进而调节换热量,实现控制主回路温度;主换热器前的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主换热器一次侧的流量,也能调节主回路的流体温度;当一台主换热器检修,而实验功率又不大时,使用另一台换热器独立完成换热;为防止进入单台换热器内的流体流速过大,设置旁通阀进行分流。
进一步,强迫循环实验支路设置两个实验支路,实验流量由支路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流量采用文丘里进行测量;每一测量支路中的手动截止阀用于在对测量仪表进行标定、检修和维护时与系统进行隔离;预热器采用交流电直接加热的工作方式。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管系包括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实验支路大管段、实验支路低速测量小管段以及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五个部分;
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60×5;
实验支路大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32×3.5;
实验支路低速测量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20×2.5;
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133×14;
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80×7.5。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的主循环泵采用无密封型屏蔽电泵作为回路系统的驱动力。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设置1台预热器,位于强迫循环回路实验支路流量测量段之后,用于调节实验本体入口温度,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混凝器,位于实验段之后,用于湮灭两相流动,降低流体温度,该混凝器采用汽液两相流喷射进入混合室的形式,该混凝器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3台管壳式换热器,1台换热器位于旁通回路,位于混凝器冷端入口之前,用于初步降低混凝器冷端流体的温度;另外2台换热器位于混凝器后,用于进一步降低回路系统的温度;
自然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换热器,位于自然循环二回路换热水箱内,用于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二次侧流体降温;
3台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材料均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设置1台稳压器,用于维持系统压力;稳压器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锻件。
进一步,堆芯模拟体模拟一盒燃料组件,高度比为1:4,速度比为1:2,电加热元件的表面热流密度比为2:1。
进一步,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的换热管高度比取1:4,采用原型的换热管径以及栅距,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温度和压力都应与原型一致,根据原型中蒸汽发生器的换热能力和换热面积,由模化关系确定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管的结构尺寸。
进一步,补水增压系统由柱塞泵和除氧水箱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补水增压系统的柱塞泵从除氧水箱引水往回路系统和稳压器进行补水增压,通过设置在柱塞泵出口的止回阀来防止回路系统和稳压器的高压水回流。
进一步,安全保护系统由稳压器波动系统以及回路系统安全阀组成,稳压器波动系统维持和稳定主回路系统的运行压力;当系统超压时,通过设置在主回路系统的安全阀保护整个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高了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的措施的可靠性和核电厂安全系统的多样化,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流程图;
图中:1、第一主循环泵;2、第一主换热器;3、第二主换热器;4、辅助换热;5、混凝器;6、稳压器;7、实验段;8、预热器;9、第二主循环泵;10、堆芯模拟体;11、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2、换热水箱;13、除氧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的主要设计参数为:
自然循环一回路参数
自然循环二回路参数
强迫循环回路参数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包括强迫循环回路、自然循环一回路和自然循环二回路;
强迫循环回路由第一主循环泵1、第一主换热器2、第二主换热器3、辅助换热4、混凝器5、稳压器6、实验段7、预热器8、流量计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第一主循环泵1提供主回路和实验段支路强制循环的驱动压头;通过旁通支路和实验支路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主回路的流量;换热器用于降低混凝器5入口冷流体的温度,保证混凝器5出口流体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混凝器5用于让主回路过冷流体与实验段支路两相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
强迫循环回路的主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第一主循环泵1升压后,一部分进入实验段支路,其余进入辅助换热器4进一步冷却,再进入混凝器5与实验段支路的热流体进行混合,经并联的第一主换热器2和第二主换热器3的冷却,返回到第一主循环泵1入口;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由测量段、预热器8、实验本体、混凝器5、稳压器6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测量段完成实验本体流量的控制和测量;预热器8实现对实验本体入口温度的温度控制;实验本体完成热工实验任务;稳压器6保持实验回路的压力稳定性;混凝器5使实验段出口的汽、液两相流体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与冷凝;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的流程是:从主回路分流来的实验支路流体流经两个并联的测量段之一进行流量的精确测量后,进入预热器8加热,然后流入实验段完成热工实验任务,最后进入混凝器5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由主回路将热量带出;
自然循环一回路由第二主循环泵9、堆芯模拟体10、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稳压器6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第二主循环泵9提供自然循环一回路的驱动压头;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主循环泵升压后,进入堆芯模拟体10加热,再进入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一次侧进行冷凝,返回到第二主循环泵9入口,稳压器6保持自然循环一回路的压力稳定性;
自然循环二回路由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换热水箱12、位于换热水箱12内的换热器以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由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二次侧出口产生的蒸汽经换热器冷凝,再进入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二次侧进口,自然循环二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中,在第一主换热器2、第二主换热器3、辅助换热4投入工作时,主回路的流体温度通过各换热器冷却水出口的调节阀调节冷却水流量,进而调节换热量,实现控制主回路温度;第一主换热器2、第二主换热器3前的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第一主换热器2、第二主换热器3一次侧的流量,也能调节主回路的流体温度;当一台主换热器检修,而实验功率又不大时,使用另一台换热器独立完成换热;为防止进入单台换热器内的流体流速过大,设置旁通阀进行分流。
进一步,强迫循环实验支路设置两个实验支路,实验流量由支路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流量采用文丘里进行测量;每一测量支路中的手动截止阀用于在对测量仪表进行标定、检修和维护时与系统进行隔离;预热器采用交流电直接加热的工作方式。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管系包括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实验支路大管段、实验支路低速测量小管段以及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五个部分;
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60×5;
实验支路大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32×3.5;
实验支路低速测量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20×2.5;
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133×14;
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80×7.5。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的主循环泵采用无密封型屏蔽电泵作为回路系统的驱动力。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设置1台预热器,位于强迫循环回路实验支路流量测量段之后,用于调节实验本体入口温度,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混凝器,位于实验段之后,用于湮灭两相流动,降低流体温度,该混凝器采用汽液两相流喷射进入混合室的形式,该混凝器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3台管壳式换热器,第二主换热器3位于旁通回路,位于混凝器冷端入口之前,用于初步降低混凝器冷端流体的温度;第一主循环泵1、第一主换热器2位于混凝器5后,用于进一步降低回路系统的温度;
自然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换热器,位于自然循环二回路换热水箱12内,用于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二次侧流体降温;
3台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材料均选用0Cr18Ni10Ti。
进一步,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设置1台稳压器6,用于维持系统压力;稳压器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锻件。
进一步,堆芯模拟体10模拟一盒燃料组件,高度比为1:4,速度比为1:2,电加热元件的表面热流密度比为2:1。
进一步,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1的换热管高度比取1:4,采用原型的换热管径以及栅距,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温度和压力都应与原型一致,根据原型中蒸汽发生器的换热能力和换热面积,由模化关系确定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管的结构尺寸。
进一步,补水增压系统由柱塞泵和除氧水箱13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补水增压系统的柱塞泵从除氧水箱13引水往回路系统和稳压器6进行补水增压,通过设置在柱塞泵出口的止回阀来防止回路系统和稳压器的高压水回流。
进一步,安全保护系统由稳压器波动系统以及回路系统安全阀组成,稳压器波动系统维持和稳定主回路系统的运行压力;当系统超压时,通过设置在主回路系统的安全阀保护整个实验装置。
主要设备设计方案
1.1主循环泵
考虑到传统密封型离心泵维修和更换密封的麻烦,安全系统设备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回路主循环泵采用无密封型屏蔽电泵作为回路系统的驱动力。这种泵省去了联轴器,零件数量减少(只有机械密封泵的30%左右),使得可靠性增高。由于省去了滚动轴承和电机风扇,不需要加润滑油,使得运转平稳、噪音降低。本实验装置自然循环回路选取的屏蔽电泵,其扬程为30m,额定流量为240m3/h。本实验装置强迫循环回路选取的屏蔽电泵,其扬程为120m,额定流量为30m3/h。1.2预热器
回路系统设置1台预热器,位于强迫循环回路实验支路流量测量段之后,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实验本体入口温度。
预热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采用三相交流电直接加热形式;
b)加热功率0.3MW;
c)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与回路设计参数保持一致。
预热器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a)预热器在任何工况下不发生偏离泡核沸腾;
b)加热管壁温不高于设计限值500℃;
c)预热器的阻力应尽可能地小;
d)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以保证预热器的设计强度。
1.3混凝器
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一台混凝器,位于实验段之后,其主要功能是湮灭两相流动,降低流体温度。本实验装置的混凝器采用汽液两相流喷射进入混合室的形式。
混凝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直接接触式;
b)水平布置形式;
c)汽-液两相流喷射进入混合室的设计形式;
d)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与回路设计参数保持一致。
混凝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
a)混凝器出口流体应过冷;
b)冷流体与热流体在混凝器里缓慢混合;
c)混凝器的阻力应尽量小;
d)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以保证混凝器的设计强度。
1.4换热器
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3台换热器,1台换热器位于旁通回路,位于混凝器冷端入口之前,其功能是初步降低混凝器冷端流体的温度;另外2台换热器位于混凝器后,其功能是进一步降低回路系统的温度。自然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换热器,位于自然循环二回路换热水箱内,其功能是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二次侧流体降温。
换热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强迫循环3台换热器总功率大于实验段和预热器设计功率之和;
b)自然循环换热器总功率大于堆芯模拟体设计功率;
c)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与回路设计参数保持一致;
d)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按照工作参数进行计算。
换热器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a)换热器的选型应考虑将来模拟实验的需要;
b)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c)换热器的热工、水力和强度计算等按照GB151-1999执行;
d)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以保证换热器的设计强度。
1.5稳压器
回路系统设置1台稳压器,其功能是维持系统压力,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稳压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稳压器采用氮气稳压方式;
b)稳压器应设置安全保护措施;
c)稳压器应设置合理的液位监测方式;
d)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与回路设计参数保持一致。
稳压器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a)稳压器容积足够大,以保证实验时回路压力的稳定性;
b)稳压器初始液位应有足够的高度;
c)稳压器设计应考虑模拟实验的需要;
d)结构材料选用0Cr18Ni10Ti锻件以保证稳压器的设计强度。
1.6堆芯模拟体
针对原型(ACPR1000)中有157盒燃料组件,本堆芯拟模拟一盒燃料组件,且高度比取1:4,速度比为1:2,电加热元件的表面热流密度比为2:1,并合理设计轴向和横向阻力特性。
1.7蒸汽发生器模拟体
针对原型(ACPR1000)中蒸汽发生器进行模拟,换热管高度比取1:4,采用原型的换热管径以及栅距。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的热工参数尽应和原型保持一致,即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温度和压力都应与原型一致。根据原型中蒸汽发生器的换热能力和换热面积,由模化关系确定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管的结构尺寸。
1.8补水增压系统
补水增压系统由柱塞泵和除氧水箱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其工作流程为:补水增压系统的柱塞泵从除氧水箱引水往回路系统和稳压器进行补水增压,通过设置在柱塞泵出口的止回阀来防止回路系统和稳压器的高压水回流。
1.9安全保护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由稳压器波动系统以及回路系统安全阀组成。其中,稳压器波动系统维持和稳定主回路系统的运行压力;当系统超压时,通过设置在主回路系统的安全阀等来保护整个实验装置。
安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当回路系统的压力超过实验运行设定压力时,回路系统通过波动管向稳压器波入,系统压力恢复正常;当回路系统的压力低于实验运行设定的压力时,稳压器通过波动管向回路系统波出,系统恢复正常;在运行瞬态时,回路系统运行压力骤升,回路系统的安全阀将启动,从而保护整个实验装置的管道和设备。
本发明提高了超设计基准事故设置的措施的可靠性和核电厂安全系统的多样化,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包括强迫循环回路、自然循环一回路和自然循环二回路;
强迫循环回路由主循环泵、主换热器、辅助换热器、混凝器、稳压器、实验段、预热器、流量计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主循环泵提供主回路和实验段支路强制循环的驱动压头;通过旁通支路和实验支路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主回路的流量;换热器用于降低混凝器入口冷流体的温度,保证混凝器出口流体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混凝器用于让主回路过冷流体与实验段支路两相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
强迫循环回路的主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主循环泵升压后,一部分进入实验段支路,其余进入辅助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再进入混凝器与实验段支路的热流体进行混合,经两台并联的主换热器的冷却,返回到主循环泵入口;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由测量段、预热器、实验本体、混凝器、稳压器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测量段完成实验本体流量的控制和测量;预热器实现对实验本体入口温度的温度控制;实验本体完成热工实验任务;稳压器保持实验回路的压力稳定性;混凝器使实验段出口的汽、液两相流体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与冷凝;
强迫循环实验支路的流程是:从主回路分流来的实验支路流体流经两个并联的测量段之一进行流量的精确测量后,进入预热器加热,然后流入实验段完成热工实验任务,最后进入混凝器与主回路的冷流体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冷凝,由主回路将热量带出;
自然循环一回路由主循环泵、堆芯模拟体、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和测量仪器仪表组成;主循环泵提供自然循环一回路的驱动压头;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自然循环一回路的流程是:去离子水经主循环泵升压后,进入堆芯模拟体加热,再进入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进行冷凝,返回到主循环泵入口,稳压器保持自然循环一回路的压力稳定性;
自然循环二回路由蒸汽发生器、换热器、换热水箱以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由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口产生的蒸汽经换热器冷凝,再进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进口,自然循环二回路的流量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强迫循环回路中,在主换热器和辅助换热器投入工作时,主回路的流体温度通过各换热器冷却水出口的调节阀调节冷却水流量,进而调节换热量,实现控制主回路温度;主换热器前的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主换热器一次侧的流量,也能调节主回路的流体温度;当一台主换热器检修,而实验功率又不大时,使用另一台换热器独立完成换热;为防止进入单台换热器内的流体流速过大,设置旁通阀进行分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强迫循环实验支路设置两个实验支路,实验流量由支路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流量采用文丘里进行测量;每一测量支路中的手动截止阀用于在对测量仪表进行标定、检修和维护时与系统进行隔离;预热器采用交流电直接加热的工作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管系包括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实验支路大管段、实验支路低速测量小管段以及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五个部分;
强迫循环主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60×5;
实验支路大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32×3.5;
实验支路低速测量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20×2.5;
自然循环一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133×14;
自然循环二回路管段采用0Cr18Ni10Ti,管道规格为Φ80×7.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强迫循环回路系统设置3台管壳式换热器,1台换热器位于旁通回路,位于混凝器冷端入口之前,用于初步降低混凝器冷端流体的温度;另外2台换热器位于混凝器后,用于进一步降低回路系统的温度;
自然循环回路系统设置1台换热器,位于自然循环二回路换热水箱内,用于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二次侧流体降温;
3台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材料均选用0Cr18Ni10T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补水增压系统由柱塞泵和除氧水箱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补水增压系统的柱塞泵从除氧水箱引水往回路系统和稳压器进行补水增压,通过设置在柱塞泵出口的止回阀来防止回路系统和稳压器的高压水回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安全保护系统由稳压器波动系统以及回路系统安全阀组成,稳压器波动系统维持和稳定主回路系统的运行压力;当系统超压时,通过设置在主回路系统的安全阀保护整个实验装置。
CN201510530974.5A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5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0974.5A CN105225708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0974.5A CN105225708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5708A true CN105225708A (zh) 2016-01-06
CN105225708B CN105225708B (zh) 2017-06-23

Family

ID=5499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09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5708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5708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679A (zh) * 2016-03-30 2016-07-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一回路并联泵路系统流体动力模拟系统及校准方法
CN106066235A (zh) * 2016-06-16 2016-11-02 华北电力大学 超临界水窄通道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6340329A (zh) * 2016-10-31 2017-01-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热工水力模拟试验装置及流体动力学特性模拟方法
CN107170501A (zh) * 2017-05-26 2017-09-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抑制汽液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31848A (zh) * 2017-09-26 2018-01-2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流致振动试验装置
CN107727421A (zh) * 2017-09-14 2018-02-2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拟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工况的实验系统
CN107808573A (zh) * 2017-12-04 2018-03-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多用途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平台
CN10825769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研究安全壳非能动排热系统自然循环阻力影响的装置
CN110444301A (zh) * 2019-08-13 2019-11-1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模拟超临界压力瞬变工况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CN110853780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模拟自然循环反应堆一回路特性的实验装置
CN111596162A (zh) * 2020-06-19 2020-08-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温差式热电转换的集成热电器件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2197257A (zh) * 2020-10-28 2021-01-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的蒸汽发生器综合实验系统
CN11276809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研究快堆堆芯出口射流冲击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733A (zh) * 2011-02-14 2011-08-3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专设安全系统
JP2012230033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oshiba Corp 原子炉格納容器の冷却装置
CN10329565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
CN103778974A (zh) * 2012-10-22 2014-05-0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
CN103956195A (zh) * 2014-03-31 2014-07-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US20150117586A1 (en) * 2013-10-28 2015-04-30 BABCOCK & WILCOX mPOWER, INC Alternative safety function system for nuclear reac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733A (zh) * 2011-02-14 2011-08-3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专设安全系统
JP2012230033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oshiba Corp 原子炉格納容器の冷却装置
CN10329565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
CN103778974A (zh) * 2012-10-22 2014-05-0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
US20150117586A1 (en) * 2013-10-28 2015-04-30 BABCOCK & WILCOX mPOWER, INC Alternative safety function system for nuclear reactor
CN103956195A (zh) * 2014-03-31 2014-07-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679A (zh) * 2016-03-30 2016-07-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一回路并联泵路系统流体动力模拟系统及校准方法
CN105788679B (zh) * 2016-03-30 2017-03-0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一回路并联泵路系统流体动力模拟系统及校准方法
CN106066235A (zh) * 2016-06-16 2016-11-02 华北电力大学 超临界水窄通道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6066235B (zh) * 2016-06-16 2019-04-19 华北电力大学 超临界水窄通道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6340329B (zh) * 2016-10-31 2017-12-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热工水力模拟试验装置及流体动力学特性模拟方法
CN106340329A (zh) * 2016-10-31 2017-01-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热工水力模拟试验装置及流体动力学特性模拟方法
CN10825769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研究安全壳非能动排热系统自然循环阻力影响的装置
CN108257690B (zh) * 2016-12-29 2019-11-22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研究安全壳非能动排热系统自然循环阻力影响的装置
CN107170501A (zh) * 2017-05-26 2017-09-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抑制汽液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27421A (zh) * 2017-09-14 2018-02-2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拟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工况的实验系统
CN107631848A (zh) * 2017-09-26 2018-01-2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流致振动试验装置
CN107808573A (zh) * 2017-12-04 2018-03-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多用途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平台
CN107808573B (zh) * 2017-12-04 2023-10-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多用途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平台
CN110444301B (zh) * 2019-08-13 2022-07-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模拟超临界压力瞬变工况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CN110444301A (zh) * 2019-08-13 2019-11-1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模拟超临界压力瞬变工况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CN110853780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模拟自然循环反应堆一回路特性的实验装置
CN111596162A (zh) * 2020-06-19 2020-08-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温差式热电转换的集成热电器件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1596162B (zh) * 2020-06-19 2022-07-2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温差式热电转换的集成热电器件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2197257A (zh) * 2020-10-28 2021-01-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的蒸汽发生器综合实验系统
CN11276809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研究快堆堆芯出口射流冲击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2768098B (zh) * 2020-12-30 2022-12-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研究快堆堆芯出口射流冲击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5708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5708A (zh) 一种自然循环及强迫循环实验回路系统
EP3101658A1 (en) Reactor system with a lead-cooled fast reactor
Lv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ew 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JP6826868B2 (ja) 原子力プラントの評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im et al. Thermal-hydraulic analysis of SMART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using TASS/SMR-S code
Venke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odels for simulation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Brayton cycles and application to self-propelling heat removal systems in boiling water reactors
Abuelnuor et al. Exergy analysis of large and impounded hydropower plants: Case study El Roseires Dam (280 MW)
CN110838376B (zh) 一种模拟自然循环反应堆二回路系统的实验装置
Zhang et al. Dynamic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study of steam generator based on distributed parameter method
Shi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ngles and positions of mixing vanes on CHF in a 2× 2 rod bundle with working fluid R-134a
Lv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DRACS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performance
Brito et al. PV pumping systems: a useful tool to check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lkaabi et al. Optimization of heat transfer rate around cylindrical PCM containers in energy storage coupled with nuclear power plant
Alkaabi et al. Hydro-thermal assessment around triangularly positioned PCM containers in a hybrid TES-nuclear power plant system
CN206596322U (zh) 一种特高压碳化硅换流阀冷却系统
CN205388908U (zh) 一种深井式反应堆的常压换热系统
Li et al. Study on NC in primary loop and reverse flow in SG during SBO combining with SBLOCA
CN205541975U (zh) 一种深井式常压核供热系统
Mochizuki Plant behavior of a fast breeder reactor under loss of AC power for long period
Bista et al. Design mod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of Marsyangdi hydropower station using pipe flow modeling software
CN202018028U (zh) 一种电站锅炉用闭式循环水冷却器
Harvill et al. Benchmarking GOTHIC to the Molten Salt Reactor Experiment
Wang A Preliminary Design Study for a Small Passive Lead-bismuth Cooled Fast Reactor
Li et al. Two-phase flow mechanism model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steam generator in nuclear power plant
Zhu et al. SMR FEEDWATER SYSTEM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