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3513B -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3513B
CN105223513B CN201510654246.5A CN201510654246A CN105223513B CN 105223513 B CN105223513 B CN 105223513B CN 201510654246 A CN201510654246 A CN 201510654246A CN 105223513 B CN105223513 B CN 105223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unit
electric energy
detected
discharged
detec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42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3513A (zh
Inventor
李琪
刘戈瑞
刘毅然
邓楠
穆良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542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3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3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3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电能缓冲模块,主控制器,以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所述电能缓冲模块连接至主控制器、内电网以及一外部电网,所述被检测单元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进行搁置,所述主控制器配置为,在检测结束阶段,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还公开了控制该检测系统的方法。通过该检测系统和控制方法,降低了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检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电池的使用不可或缺。在各种电池中,化学电池以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放电性能稳定、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根据电源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使用性质的不同,化学电池又可以划分为四类:原电池、蓄电池、储备电池和燃料电池,其中,原电池又称为一次电池,其只能进行一次放电过程;而蓄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它在放电过程结束后,可以通过充电的方式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进而实现多次充放电。为了保证电池的产品质量,质检部门和生产企业均会进行电池检测工作。而由于可以多次充放电的特性,二次电池的检测工作与其他电池并不相同,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已经存在多种现有的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例如电阻式耗能二次电池检测系统。该系统是最早发展成熟的检测系统,它使用电阻或其他耗能元件来消耗二次电池的放电能量。虽然具有回路结构简单、技术上容易实现且成本低的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检测系统将二次电池放电时释放的能量全部通过耗能元件转化为热能,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且会引起电池检测厂房内可观的温升效应。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能量回馈式二次电池检测系统。该种系统利用整流电路,可以实现能量从二次电池向外电网方向的流动。这样,在电池充电时能量由外电网输入电池,在电池放电时能量从电池流入外电网,实现了电池放电能量的回收,避免了由于电池放电时释放的能量被电阻消耗而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但是,该种系统能量回馈效率不高,回馈至外电网的波形往往存在严重的畸变。并且,现有的能量回馈式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往往采用将二次电池放电时释放的能量直接输出至国家电网的方式进行能量回馈,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为,在二次电池检测过程中,系统有可能直接向国家电网提供能量,例如,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所有的被检测电池均处于放电状态,检测系统会向国家电网输出大量能量,且多为畸变电流。实际上,出于法律和安全的考虑,只有电力生产企业可以向国家电网供电,其余企业只能从国家电网取电使用而不能向国家电网供电,因此这种向国家电网输出畸变电流的情况并不被允许。因此,当前的能量回馈式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能量回馈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电网和缓冲模块的方式,避免电能直接馈送到国家电网导致的安全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电能缓冲模块,主控制器,以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所述电能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内电网以及一外部电网,所述被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其在充电时从所述内电网获取电能,在放电时将电能输入到所述内电网,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被检测单元进行搁置,所述主控制器配置为,在检测结束阶段,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电能缓冲模块,以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所述电能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内电网以及一外部电网,所述被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其在充电时从所述内电网获取电能,在放电时将电能输入到所述内电网,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被检测单元进行搁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结束阶段: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剩余的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可以被添加到检测系统,如果没有,则进入所述检测结束阶段。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步骤包括,判断总充电电流和总放电电流,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逐个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总放电电流大于总充电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步骤还包括,计算所有当前正在充电的被检测单元充满电所需总能量;计算所有当前正在放电的被检测单元放空电释放的总能量;计算启动一个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释放的额外电能;预测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后,电能缓冲模块具有的假定能量值;在所述假定能量值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消除步骤包括,释放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释放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包括,判断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
如果有,则启动处于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
如果没有,则启动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束步骤包括,
逐个启动处于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直到放空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启动可放电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被检测单元完成其检测过程。
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检测系统和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对国家电网造成的安全风险,并在检测结束阶段,安全有效地完成被检测单元的检测过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步骤的子步骤;
图4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消除步骤的子步骤;以及
图5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结束步骤的子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11、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12、电能缓冲模块13以及主控制器14。
被检测单元12连接至内电网11和主控制器14,在该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检测。具体地,被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其在充电时从所述内电网获取电能,在放电时将电能输入到所述内电网,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进行搁置。
电能缓冲模块13连接至内电网11和主控制器14,还连接至一外部电网15。
主控制器14配置为,控制电能缓冲模块13平衡内电网11上的电能。也就是,一旦检测到被检测单元向内电网11输入的电能大于内电网11需要获取的电能时,控制所述电能缓冲模块13存储多余的电能;一旦检测到被检测单元12向内电网11输入的电能小于内电网需要获取的电能时,控制所述电能缓冲模块13向内电网11补充缺少的电能。
下面分别描述上述各个部件的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在现有技术的能量回馈式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中,二次电池直接连接至外部的国家电网,因而存在向国家电网输入大量畸变电流的风险。而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在检测系统中提供内电网,来“接收”电池放电能量。如此,放电电流不会直接输入至国家电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电网是检测企业的内部电网,其有别于外部的国家电网。外部的国家电网能够对外提供电能,而内电网的作用是在被检测单元和电能缓冲模块之间传递能量,内电网本身既不产生能量也不消耗能量。根据一个实施例,内电网是直流电网。
由于提供了内电网,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12在连接到检测系统开始工作之后,并不会与外部的国家电网有任何直接交互,而是连接至内电网11和主控制器14,在该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检测。具体地,在二次电池放电时,电能被输入到内电网11,在二次电池充电时,从内电网11获取电能。
在二次电池充放电检测过程中,要求被检测单元12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实际上,多数有待检测的二次电池在出厂时处于半满的状态,对这样的二次电池,也要求检测过程完成时,它同样地处于半满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单元可以先从半满充电至全满,然后放电至半满,或者可以先放电至全空,然后充电至半满,从而完成检测。在另一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12在检测过程中进行多次充电和多次放电。例如,典型地,包含锂离子电池的被检测单元往往工作于“充-放-充”的第一工作模式,或者“放-充-放”的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被检测单元首先充电至全满,然后放空电能,最后再次充电至半满,从而完成一个检测工作周期;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被检测单元则首先放空电能,然后充电至全满,最后放电到半满。其他类型的二次电池有可能工作于更多不同的工作模式,经历更为复杂的检测过程。不过,无论工作于何种工作模式,进行多少次充放电,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讨论:在进行充电、放电的转换时,允许被检测单元进行搁置,而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则不允许被检测单元暂停或搁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12还包括(未示出)通断控制电路和参数采集电路,其中通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二次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线路通断,参数采集电路用于采集二次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电网的电压高于被检测单元12中二次电池的电压。这时,需要在被检测单元和内电网之间连接降压模块和相应负载。结合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12在二次电池充电时经由单元降压模块16连接至内电网11,所述单元降压模块16将内电网的电压降至被检测单元中的二次电池所需的电压;并且,被检测单元12在二次电池放电时经由第一负载模块17连接至内电网11,所述第一负载模块17将二次电池释放的电能整流后馈送到内电网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一负载模块17是能量回馈式电子负载模块,可以对电流进行整流,然后馈送至内电网。
如前所述,内电网本身并不产生能量或者消耗能量,而同时,多个被检测单元12都连接到内电网进行充电和/或放电,因此,需要电能缓冲模块13来维持内电网的能量平衡,也就是,在内电网上产生净能量流入时,将多余的能量进行存储,而在内电网上有净能量流出时,补充这部分缺少的能量。相应地,如图1所示,电能缓冲模块13连接至内电网11和主控制器14,从而在主控制器14的控制之下,平衡内电网的电能。此外,电能缓冲模块13还连接至外部电网15,从而在必要的时候,从外部电网15获取电能。该外部电网15可以是标准的国家电网,也可以是检测企业外部的、其他提供电能的电网。
出于平衡电能的需要,电能缓冲模块13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电能的存储和释放。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能缓冲模块13包含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蓄电池的容量根据被检测单元12的电池容量和数目来确定。
此外,电能缓冲模块13还可以包括充电控制电路(未示出),用于控制蓄电池从内电网11或从外部电网15获取电能的线路通断。电能缓冲模块13还可以包括放电控制电路(未示出),用于控制蓄电池向内电网11释放电能的线路通断。再次地,可以看到,出于安全考虑,整个检测系统仅仅从外部电网15获取电能,而不会向其输送电能。此外,电能缓冲模块13还包括缓冲参数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蓄电池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过程中的参数。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能缓冲模块13分别通过第一降压模块18-1和第二降压模块18-2连接至内电网11和外部电网15,其中第一降压模块18-1将内电网11的电压降至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蓄电池所需的电压,而第二降压模块18-2将外部电网15的电压降至蓄电池所需的电压。可以理解,一般地,外部电网15的电压是统一设置和提供的,而内电网11的电压则可以根据检测系统的需要进行设定。因此,内电网11的电压与外部电网15的电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应地,第一降压模块18-1和第二降压模块18-2的降压性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电能缓冲模块13还通过第二负载模块19连接至内电网11,所述第二负载模块19将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蓄电池释放的电能整流后馈送到所述内电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二负载模块19可以是能量回馈式电子负载模块,对电流进行整流,然后馈送至内电网。
如前所述,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单元可以处于充电或者放电的工作状态,而电能缓冲模块13在主控制器14的控制下,存储放电产生的多余的能量,补充充电所需要的缺少的能量。为了减小对电能缓冲模块的规模要求,通常在检测过程中,设计和调整被检测单元的数目和工作模式,使得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尽可能接近,从而维持电流和能量的平衡,降低内电网上的净能量流入/流出。可以理解,这一过程是动态进行的。当某些被检测单元完成整个检测过程,退出检测系统时,就需要添加新的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入检测系统,顶替退出的被检测单元,维持原有的平衡。例如,假定检测系统中有m个充电的被检测单元和n个放电的被检测单元,它们达到一种电流和能量的平衡。如果其中某个被检测单元在本轮充电之后,完成了整个检测过程,退出了检测系统,而其他被检测单元的工作状态不变,那就需要添加一个新的被检测单元进入检测系统,继续充电,才能维持原有的平衡。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通常一批次会对大量电池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可以不断地退出完成检测的电池,添加待检的电池,从而动态地维持平衡。但是,在临近本批次末尾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没有剩余的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可以被添加到检测系统中。此时,处理的方式必然跟检测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不同。此时,希望主控制器14在检测结束阶段,对被检测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特殊控制和设计,以顺利地对已有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放电检测。
为此,主控制器14配置为,在检测结束阶段,执行过渡操作,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执行消除操作,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执行结束操作,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下面具体描述主控制器对检测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即如上所述的、如图1所示的检测系统。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21,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至少一个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在步骤22,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在步骤23,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下面描述各个步骤的具体执行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1之前,首先执行判断步骤,也就是,判断是否存在剩余的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可以被添加到检测系统。一旦判断出,没有剩余的被检测单元可以被添加到检测系统,则确定检测系统进入结束阶段,开始执行以上步骤21-23。可以理解的是,该判断步骤可以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执行,也可以人为进行判断,判断之后,人为将系统设定到结束阶段的模式。
一旦检测系统进入结束阶段,就没有剩余的被检测单元可供添加到检测系统,只能够对已连接到检测系统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操作。此时,已连接到检测系统的被检测单元可能处于多种状态:已经连接但是还完全没有开始检测过程的初始状态、充电状态、放电状态、搁置状态。对于这些已经连接到检测系统的被检测单元,首先执行过渡步骤21,在充电电流大于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
过渡步骤是从检测过程中的基本控制流程向检测结束控制流程转变的步骤,其设计目的为使得当前正在工作的被检测单元尽快结束当前正在执行的充/放电操作,并进入搁置状态,为下一阶段的消除操作做准备。在过渡阶段,不仅要使得被检测单元尽快结束当前工作,还考虑到,进入结束阶段,应尽量降低检测系统的能量值。因此,在该步骤中,通过增大放电电流,避免检测系统从外部电网补充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步骤包括,判断总充电电流和总放电电流,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更具体地,如果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表明,当前检测系统中被检测单元充电电流更大,也就是被检测单元吸收的电能要大于其释放的电能,这时需要为其补充电能才能继续充电。为了避免系统再从外部电网补充能量,进而增加整个系统的电能,可以逐个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由此,增加放电电流,直到放电电流大于充电电流,从而避免系统从外部电网补充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时,不仅考虑总充电电流的大小,还进一步考虑电能缓冲模块的能量状况。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过渡步骤的子步骤。在该实施例中,在判断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还执行图3所示的子步骤。如图3所示,在步骤211,计算所有当前正在充电的被检测单元充满电所需总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步骤的计算中,考虑计入各个单元降压模块的变压效率。接着,在步骤212,计算所有当前正在放电的被检测单元放空电释放的总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步骤的计算中,考虑计入第一负载模块的能量回馈效率。接着,在步骤213,计算启动一个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释放的额外电能。类似地,在该步骤的计算中,同样考虑第一负载模块的能量回馈效力。然后,在步骤214,基于以上步骤211计算的充电所需总能量,步骤212计算的释放总能量,以及步骤213计算的额外电能,预测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后,电能缓冲模块具有的假定能量值;在步骤215,判断上述假定能量值是否在电能缓冲模块的允许范围之内;如果是,那么在步骤216,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反复执行上述步骤211到216,逐个启动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直到超出电能缓冲模块的允许范围。
可以理解,在启动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增大放电电流的情况下,需要电能缓冲模块来接收、存储放电释放的电能。通过图3的步骤,仅在预期电能缓冲模块的能量值不超过允许范围的情况下增大放电电流,可以防止电能缓冲模块的能量溢出。
当检测系统中所有被检测单元完成当前的充放电操作,进入搁置状态,过渡步骤完成。此时,检测系统中的被检测单元处于以下三种状态:尚未开始检测的初始状态、充满电的搁置状态,以及放空电的搁置状态。在此基础上,执行步骤22的消除操作,该消除操作的目的是,消除检测系统中处于充满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一步降低检测系统的能量。
在所述消除步骤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
图4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消除步骤的子步骤。如图4所示,首先在步骤221,判断电能缓冲模块中是否存在剩余电能。实际上,过渡步骤中增大了放电电流,通过电能缓冲模块来吸收放电的电能。因此,在过渡步骤之后,电能缓冲模块中通常存在剩余电能。为了消除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需要先释放电能缓冲模块的能量,才能让这些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顺利放电。于是,接下来,选择适当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来释放电能缓冲模块的电能。
具体地,在步骤222,判断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处于放空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如果有,则在步骤223,启动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如果没有,则在步骤224,启动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可以看到,这里优先启动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如此可以使得已经进入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尽快完成其检测过程。通过步骤222-224,启动适当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以此消耗电能缓冲模块中的电能,使其电能得到释放。
如果步骤221中电能缓冲模块中已经不存在电能,或者通过步骤222-224,已经将电能缓冲模块中电能进行释放,那么,在步骤225,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此时,电能缓冲模块吸收放电所释放的电能。此后,可以判断检测系统中是否仍有充满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如果有,则回到步骤221继续执行,如果没有,则结束消除步骤。也就是,重复之前的步骤,逐个启动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际上,步骤223或224中进行充电的被检测单元在执行一段时间的充电后,也会处于充满电的搁置状态,然后在步骤225中得以消除。
在消除步骤之后,检测系统中的被检测单元只有如下两种可能的状态:尚未开始检测的初始状态,和放空电的搁置状态。此时,执行结束步骤23,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图5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结束步骤的子步骤。如图5所示,首先在步骤231,判断电能缓冲模块中是否存在剩余电能。实际上,消除步骤22中不断地使得充满电而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由此电能缓冲模块中通常已经吸收了一些电能。为此,首先释放电能缓冲模块中的电能。
相应地,在步骤232,逐个启动处于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直到放空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然后,在步骤233,启动可放电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此时,可放电的被检测单元包括,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步骤232中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步骤233中,由电能缓冲模块吸收放电的电能。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被检测单元完成其检测过程。
这样,通过过渡步骤,消除步骤和结束步骤,逐步地使得已经连接到检测系统的被检测单元完成其检测过程。
可以理解,上述方法通过检测系统中的主控制器来执行的。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二次电池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电能缓冲模块,主控制器,以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所述电能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内电网以及一外部电网,所述被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其在充电时从所述内电网获取电能,在放电时将电能输入到所述内电网,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被检测单元进行搁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配置为,在检测结束阶段,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2.一种控制二次电池检测系统的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内电网、电能缓冲模块,以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被检测单元,所述电能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内电网以及一外部电网,所述被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和至少一次放电,其在充电时从所述内电网获取电能,在放电时将电能输入到所述内电网,在充电和放电转换时允许被检测单元进行搁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结束阶段:
执行过渡步骤,其中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至所有被检测单元进入搁置状态;
执行消除步骤,其中逐个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以及
执行结束步骤,其中逐个启动未完成检测过程的被检测单元执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剩余的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可以被添加到检测系统,如果没有,则进入所述检测结束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过渡步骤包括,判断总充电电流和总放电电流,在总充电电流大于总放电电流的情况下,逐个启动处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直到总放电电流大于总充电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过渡步骤还包括,
计算所有当前正在充电的被检测单元充满电所需总能量;
计算所有当前正在放电的被检测单元放空电释放的总能量;
计算启动一个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释放的额外电能;
预测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后,电能缓冲模块具有的假定能量值;
在所述假定能量值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启动上述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除步骤包括,
释放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
启动已充满电处于搁置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消除未完成检测过程且充满电的被检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释放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包括,
判断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
如果有,则启动处于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
如果没有,则启动初始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结束步骤包括,
逐个启动处于放空电状态的被检测单元进行充电,直到放空电能缓冲模块中的能量;
启动可放电的被检测单元进行放电,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被检测单元完成其检测过程。
CN201510654246.5A 2015-10-10 2015-10-10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223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4246.5A CN105223513B (zh) 2015-10-10 2015-10-10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4246.5A CN105223513B (zh) 2015-10-10 2015-10-10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513A CN105223513A (zh) 2016-01-06
CN105223513B true CN105223513B (zh) 2017-11-10

Family

ID=5499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4246.5A Active CN105223513B (zh) 2015-10-10 2015-10-10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35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4209A (en) * 1993-11-23 1997-07-01 Thomson-Csf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 for dynamically balancing a storage battery pack
CN101689764A (zh) * 2007-07-06 2010-03-3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和电池装置
CN102565711A (zh) * 2011-12-02 2012-07-11 毛广甫 电池组电压状态的测试方法
CN103887845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光宝动力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池平衡控制系统及其电池组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8051B2 (ja) * 2010-11-09 2014-10-1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4209A (en) * 1993-11-23 1997-07-01 Thomson-Csf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 for dynamically balancing a storage battery pack
CN101689764A (zh) * 2007-07-06 2010-03-3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和电池装置
CN102565711A (zh) * 2011-12-02 2012-07-11 毛广甫 电池组电压状态的测试方法
CN103887845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光宝动力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池平衡控制系统及其电池组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于良杰 等;《山东科学》;20100630;第23卷(第3期);第87-9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513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9747B (zh) 多支路储能系统的多支路功率分配管理
CN102511118B (zh)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网以及控制方法
CN105098807B (zh) 储能系统中多个混合储能装置间的互补优化控制方法
US9496725B2 (e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torage battery unit
CN103997052B (zh) 一种多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2340165A (zh) 电动力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CN104885329A (zh) 用于具有der和ev的配电网的协调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06451507B (zh) 综合应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微电网功率平衡方法和装置
US20220285950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CN105591383B (zh) 一种直流微网变功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580291B (zh) 兼顾能量型功率型的电池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5198555A (ja) 電力制御方法、電力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11641221A (zh) 微电网混合储能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011388B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208700A (zh) 一种直流微网中储能系统虚拟电池开路电压的计算方法
CN109636254A (zh) 一种考虑短时供电需求的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7005069A (zh) 利用功率点检查和可切换控制的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5223513B (zh)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结束控制方法
KR101729273B1 (ko) 복수의 무정전 전원 공급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의 최대 수요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7086625A (zh) 电池被动均衡系统及方法
CN115800417B (zh) 电池控制方法、储能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182248B (zh)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预测式控制方法
CN106249833A (zh) 终端设备的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158701B (zh) 二次电池检测系统以及电流平衡式控制方法
CN106208120B (zh) 一种混合式储能变流器能量调配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