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7967A -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7967A
CN105207967A CN201410240353.9A CN201410240353A CN105207967A CN 105207967 A CN105207967 A CN 105207967A CN 201410240353 A CN201410240353 A CN 201410240353A CN 105207967 A CN105207967 A CN 105207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message data
informatio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03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7967B (zh
Inventor
牛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403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79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7359 priority patent/WO20151803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7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7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7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7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对接收到的混合报文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报文;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并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不用先单独关联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直接对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进行关联,提高对混合通信数据分流的效率。

Description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移动核心网流量的井喷式增长。对数据监测系统来说,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流量的增大和业务的复杂对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数据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一种解决思路是将接入和处理独立开来,接入设备负责协议的分离和流量的均衡调配;处理设备负责业务的深层次分析。这样既能解决处理性能问题,也便于监测系统的灵活扩展。
现有技术中,监控系统接收到的数据往是混合报文数据,在对该混合报文数据进行分离时,往往需要对每个会话过程中的控制面消息和用户面消息进行完整关联,实现复杂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旨在提高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效率。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包括:
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
优选地,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该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是否匹配;
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分离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输出模块,用于将分离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封装后输出。
优选地,所述分离模块包括:
第一分离子模块,用于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模块,用于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第三分离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离子模块包括:
第一分离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单元,用于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第三分离单元,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离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是否匹配;
第一分离子单元,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单元,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优选地,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
分离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输出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本发明提出的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对接收到的混合报文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报文;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并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不用先单独关联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直接对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进行关联,提高对混合通信数据分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23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233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步骤S30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包括:
步骤S10,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数据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用户面数据是指业务数据,比如语音数据或者分组业务数据。控制面是指走信令数据(如控制器下发的通信链路建立等指令),用来控制一个呼叫流程建立、维护及释放。例如,在一个通话过程中,用户通过通信终端发送的语音或者视频数据均为用户面数据,而控制服务器下发的呼叫建立以及释放的数据均为控制面数据,该通过过程中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报文,该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均传输至监控平台进行监控,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
步骤S20,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用户面数据由多个接口依次进行传输,故,每个接口输出的业务数据均相同,则仅需要分离出任一接口的的用户面数据输出即可,以减少系统开销,并减少物理传输端口的设置,降低成本;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也可获取各个接口的用户面数据;而由于每个接口的功能不同,所产生的控制面数据也不同,故需要获取每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该预设的规则可为报文头中的标识信息如的协议信息(如协议编号)、及或端口信息(如端口号),及或报文中的字码段信息及或预设的IP信息等,可由运营商根据其通信规则进行灵活设定。
步骤S30,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均可通过其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保证将不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或者控制面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终端或者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出的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对接收到的混合报文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报文;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并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不用先单独关联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直接对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进行关联,提高对混合通信数据分流的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2,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步骤S22,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步骤S23,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优选为IuPS、Gn和Gb接口。
以下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为IuPS、Gn和Gb接口为例进行说明:由于IUPS控制面数据的报文头信息中的协议信息,与其它端口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的协议信息不同,则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取各个报文的报文头中的协议信息,该协议信息可为协议编号、协议名称或者协议代码等,并将获取到的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进行比对,将获取报文头中的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匹配的报文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该协议信息优选为SCTP(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协议的编号;由于IuPS和Gn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端口信息相同,故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进行解析,该端口信息可包括端口编号或者端口名称等,该端口编号优选为(GeneralDataTransferPlatform,通用数据传输平台)的端口编号,如2123、2152以及3386等,将获取报文头中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匹配的报文作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其它报文头中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不匹配的报文作为包含第三接口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则可根据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来确定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即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一端口的用户面数据,与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二端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的第二分离规则不同,故可确定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接口,并根据预设的接口与第二分离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接口所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
进一步地,参照图3,步骤S23包括:
步骤S231,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步骤S232,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步骤S233,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以下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为IuPS、Gn和Gb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的通信协议优选为GTP协议,根据该预设的通信协议解析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的报文时,可获取解析后的各个报文的预设编码端信息,在解析后的报文中预设的编码段信息与预存的编码段信息匹配时,则该解析后的报文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解析后的报文中预设的编码段信息与预存的编码段信息不匹配时,则该解析后的报文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Gn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为两个GGSN(GatewayGSN,网关GSN)之间的通信数据,可预存GGSN的IP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可同时获取各个报文数据的IP信息,并将IP信息封装在各个报文的头部,则直接根据报文头部的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头部IP信息与预设的IP信息匹配的报文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头部IP信息与预设的IP信息不匹配的报文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为保证提取第二端口的用户面数据更加准确,可实时更新预存的IP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实时接收PDP(PacketData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创建、更新以及删除的控制消息,并解析PDP创建消息和PDP更新消息,以得到对应的目的IP信息以及源IP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以及源IP信息更新预存的IP信息。
上述方案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步骤S23具体包括:
步骤S234,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由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步骤S235,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
由于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与用户面数据不同,则可直接根据端口信息由包含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的中分离出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在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步骤S23具体包括:
步骤S236,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步骤S237,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步骤S238,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故步骤S23可进一步优化为,获取当前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根据预设的用户面数据与第二分离规则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二分离规则为步骤S231-S233,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二分离规则为步骤S234-S235,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二分离规则为步骤S236-S238。该方案使得该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应用更加广泛,提高其通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步骤S233具体包括:
步骤S2331,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
步骤S2332,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步骤S2333,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的端口信息不同,则可直接根据预设的端口信息确定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当在系统较为庞大时,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中携带的端口信息类型较多,故根据预存的端口信息可能无法准确确认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则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区分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才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区分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火速局,效率较高。在根据预设的协议确定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时,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各个报文数据的预设字段信息(如SAPI字段信息),由于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的预设字段信息不同,则根据该预设字段信息可直接区分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
进一步地,参照图5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1,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步骤S32,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预设目的IP信息与物理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以Gn用户面数据的分流为例:Gn用户面数据包含多个目的IP信息,获取该Gn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并根据目的IP信息与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将该Gn用户面数据分为不同的数据流,并由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数据分流的准确性,确定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是否有目的IP信息与获取到的IP信息匹配,在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有目的IP信息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在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没有目的IP信息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匹配时,按照预设的优先级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通过对应优先级的物理端口输出。
进一步地,由于服务器中可能并未预存有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为提高数据分流的准确性,则可直接采用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的个数除以物理端口的数量,以确定每个端口所要传输的数据流的数量;在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的数量小于物理端口的数量时,则根据预设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物理端口。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6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6所示的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理解该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的各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包括:
解析模块10,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数据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用户面数据是指业务数据,比如语音数据或者分组业务数据。控制面是指走信令数据(如控制器下发的通信链路建立等指令),用来控制一个呼叫流程建立、维护及释放。例如,在一个通话过程中,用户通过通信终端发送的语音或者视频数据均为用户面数据,而控制服务器下发的呼叫建立以及释放的数据均为控制面数据,该通过过程中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报文,该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均传输至监控平台进行监控,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
分离模块20,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用户面数据由多个接口依次进行传输,故,每个接口输出的业务数据均相同,则仅需要分离出任一接口的的用户面数据输出即可,以减少系统开销,并减少物理传输端口的设置,降低成本;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也可获取各个接口的用户面数据;而由于每个接口的功能不同,所产生的控制面数据也不同,故需要获取每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该预设的规则可为报文头中的标识信息如的协议信息(如协议编号)、及或端口信息(如端口号),及或报文中的字码段信息及或预设的IP信息等,可由运营商根据其通信规则进行灵活设定。
输出模块30,用于将分离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封装后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均可通过其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保证将不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或者控制面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终端或者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出的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对接收到的混合报文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中包含多个报文;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并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不用先单独关联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直接对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进行关联,提高对混合通信数据分流的效率。
进一步地,分离模块20包括:
第一分离子模块21,用于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模块22,用于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第三分离子模块23,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优选为IuPS、Gn和Gb接口。
以下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为IuPS、Gn和Gb接口为例进行说明:由于IUPS控制面数据的报文头信息中的协议信息,与其它端口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的协议信息不同,则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取各个报文的报文头中的协议信息,该协议信息可为协议编号、协议名称或者协议代码等,并将获取到的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进行比对,将获取报文头中的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匹配的报文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该协议信息优选为SCTP(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协议的编号;由于IuPS和Gn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端口信息相同,故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进行解析,该端口信息可包括端口编号或者端口名称等,该端口编号优选为(GeneralDataTransferPlatform,通用数据传输平台)的端口编号,如2123、2152以及3386等,将获取报文头中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匹配的报文作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其它报文头中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不匹配的报文作为包含第三接口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则可根据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来确定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即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一端口的用户面数据,与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二端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的第二分离规则不同,故可确定所要得到的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接口,并根据预设的接口与第二分离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接口所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
进一步地,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
第一分离单元231,用于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单元232,用于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第三分离单元233,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以下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为IuPS、Gn和Gb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的通信协议优选为GTP协议,根据该预设的通信协议解析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的报文时,可获取解析后的各个报文的预设编码端信息,在解析后的报文中预设的编码段信息与预存的编码段信息匹配时,则该解析后的报文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解析后的报文中预设的编码段信息与预存的编码段信息不匹配时,则该解析后的报文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Gn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为两个GGSN(GatewayGSN,网关GSN)之间的通信数据,可预存GGSN的IP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可同时获取各个报文数据的IP信息,并将IP信息封装在各个报文的头部,则直接根据报文头部的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头部IP信息与预设的IP信息匹配的报文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头部IP信息与预设的IP信息不匹配的报文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为保证提取第二端口的用户面数据更加准确,可实时更新预存的IP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实时接收PDP(PacketData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创建、更新以及删除的控制消息,并解析PDP创建消息和PDP更新消息,以得到对应的目的IP信息以及源IP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以及源IP信息更新预存的IP信息。
上述方案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
第四分离单元234,用于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由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出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五分离单元235,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
由于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与用户面数据不同,则可直接根据端口信息由包含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的中分离出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在提取出的控制面数据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
第六分离单元236,用于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七分离单元237,用于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第八分离单元238,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故,第三分离子模块23可进一步优化为,用于获取当前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根据预设的用户面数据与第二分离规则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第二分离规则,并根据确定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缓和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第一至第三分离单元;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第四至第五分离单元;在所要提取的用户面数据为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时,第三分离子模块23包括第六至第八分离单元。该方案使得该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应用更加广泛,提高其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离单元233包括:
判断子单元2331,用于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
第一分离子单元2332,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单元2333,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的端口信息不同,则可直接根据预设的端口信息确定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当在系统较为庞大时,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中携带的端口信息类型较多,故根据预存的端口信息可能无法准确确认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用户面数据,则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区分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才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区分第三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火速局,效率较高。在根据预设的协议确定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时,可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各个报文数据的预设字段信息(如SAPI字段信息),由于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的预设字段信息不同,则根据该预设字段信息可直接区分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以及控制面数据。
进一步地,输出模块30包括:
获取单元31,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
分离单元32,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输出单元33,用于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预设目的IP信息与物理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以Gn用户面数据的分流为例:Gn用户面数据包含多个目的IP信息,获取该Gn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并根据目的IP信息与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将该Gn用户面数据分为不同的数据流,并由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数据分流的准确性,确定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是否有目的IP信息与获取到的IP信息匹配,在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有目的IP信息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在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没有目的IP信息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匹配时,按照预设的优先级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通过对应优先级的物理端口输出。
进一步地,由于服务器中可能并未预存有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为提高数据分流的准确性,则可直接采用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的个数除以物理端口的数量,以确定每个端口所要传输的数据流的数量;在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的数量小于物理端口的数量时,则根据预设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物理端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混合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混合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是否匹配;
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分离出的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物理接口输出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6.一种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其中所述混合报文数据中包含多个报文;
分离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分离规则将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输出模块,用于将分离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封装后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包括:
第一分离子模块,用于获取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协议信息,并将协议信息与预设的协议信息相同的报文数据由解析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来,作为第一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模块,用于获取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端口信息将分离后的第一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的第二混合报文数据,以及包含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第三混合报文数据;
第三分离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分离规则将第二混合数据以及第三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以及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离子模块包括:
第一分离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对所述第二混合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将该第二混合报文数据分离为包含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以及第二接口的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单元,用于根据预设IP信息由所述第四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二接口的用户面数据;
第三分离单元,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或者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控制面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离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是否匹配;
第一分离子单元,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第二分离子单元,用于在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各个报文数据的端口信息与预设的第三接口的端口信息不匹配时,根据预设的第三接口通信协议对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的各个报文数据进行解析,以由所述第三混合报文数据中分离出第三接口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的目的IP信息;
分离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目的IP信息将各个接口的控制面数据,以及各个接口或者任一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分别分为多个数据流;
输出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目的IP信息和物理端口的映射关系,确定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将各个数据流通过对应的物理端口输出。
CN201410240353.9A 2014-05-30 2014-05-30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207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353.9A CN105207967B (zh) 2014-05-30 2014-05-30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PCT/CN2014/087359 WO2015180331A1 (zh) 2014-05-30 2014-09-24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353.9A CN105207967B (zh) 2014-05-30 2014-05-30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7967A true CN105207967A (zh) 2015-12-30
CN105207967B CN105207967B (zh) 2019-07-12

Family

ID=5469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0353.9A Active CN105207967B (zh) 2014-05-30 2014-05-30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7967B (zh)
WO (1) WO201518033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008A (zh) * 2018-07-24 2020-02-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dpaa的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WO2024000214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中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128A (zh) * 2002-05-29 2003-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与业务功能分离的无线接入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1009644A (zh) * 2006-12-25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业务的跨Iur接口连接保持方法以及DRNC
CN102217412A (zh) * 2010-11-01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同轴线传输cpri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2481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859B (zh) * 2012-09-17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网络联合传输的分流方法、系统及接入网网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128A (zh) * 2002-05-29 2003-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与业务功能分离的无线接入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1009644A (zh) * 2006-12-25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业务的跨Iur接口连接保持方法以及DRNC
CN102217412A (zh) * 2010-11-01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同轴线传输cpri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2481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008A (zh) * 2018-07-24 2020-02-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dpaa的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WO2024000214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中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7967B (zh) 2019-07-12
WO2015180331A1 (zh)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0422192D0 (en) Transfer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722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ffic control method
CN103986651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14967C (zh) 一种呼叫中心平台及其获取接口调用信息的方法
CN105323736A (zh) Imsi获取方法及装置、信令监测系统
CN104753791B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33129A (zh) 实时的语音翻译通信方法、系统及所适用的通讯设备
CN105207967A (zh) 混合通信数据的分流方法和系统
CN105873011A (zh) 集群业务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105056A (zh) 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404202A (zh) 电网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857877B (zh) 一种多方通话中的状态通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337947A (zh) 信息分流转换工具、半导体生产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7798067A (zh) 适用于多型号卫星测试的数据库规格化存储系统及方法
JP594063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グループ分け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グループ分け方法
CN103312908A (zh) 一种用于Voice VLAN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7547444B (zh) 一种流量统计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02045684A (zh) 一种实现无线局域网分区计费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43232A (zh) 一种工业网络信息互联方法与系统
CN108650221B (zh) 一种sptn设备的控制报文提取装置及方法
CN106506504A (zh) 一种智能规约转换方法和装置
KR101209005B1 (ko) 지능형 데이터 통신 게이트웨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108111588B (zh) 提高基于wifi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效率的方法
CN103873391B (zh) 一种二层适配器选择系统及方法
CN106487544A (zh) 一种桥接业务和桥接网元的巡检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