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5290B -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5290B
CN105205290B CN201510732704.2A CN201510732704A CN105205290B CN 105205290 B CN105205290 B CN 105205290B CN 201510732704 A CN201510732704 A CN 201510732704A CN 105205290 B CN105205290 B CN 105205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mization
centre line
circuit
node
para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27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5290A (zh
Inventor
李顶峰
孔国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7327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5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5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5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5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5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步骤包括: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该方法能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尤其涉及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和地铁线路的桥梁、隧道土建结构完成后,由于测量误差、施工错误或误差、结构变形变位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建竣工后的线路中心线与设计空间线形产生偏差,影响到设计限界及线路平顺性等。上述施工后产生的空间线形误差必须在铺轨前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设计限界及线路平顺性满足有关要求。在满足桥隧及轨道结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需要根据竣工后的测量数据,对原设计线路进行平剖面调整优化设计,而对线路平剖面进行优化设计,必须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目前主要采用数据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对偏差表达不够直观,优化效果对比不明显,缺乏对优化设计直接有效的引导。并且一般只能直接处理单线单洞的计算对比,不适应铁路双线的情况,对于双线,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成熟技术和系统软件,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需要手工组织大量数据反复进行计算,过程耗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制约了线路平剖面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通过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导入关联线路设计资料和实测资料,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设置优化对比控制参数,综合考虑单双线及线间距计算,自动进行设计结构中心线与设计线路中心线以及实测结构中心线之间的计算转化及联动,实时图形化显示优化前后平纵对比偏差、超限段落和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
采用原始施工图线路设计资料,包括线路模型名称、断链里程数据,平面交点数据、曲线超高数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桥梁缺口数据、隧道缺口数据、站场缺口数据,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绘制变坡点插旗。
S2、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
通过指定单双线类型,选择线路自定义实体,读取并导入线路设计资料做为原始线路设计数据,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单线选择一个线路自定义实体,双线选择两个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线路模型名称关联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和线路自定义实体;线路自定义实体编辑修改后,可重新读取线路设计资料并更新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在线路起点标注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名称,并从左至右标注平面对比差值、纵断面对比差值、平面超限值和纵断面超限值,模型名称包括线路模型名称和起终点里程。
S3、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
桥隧实测资料指桥隧实测结构中心线数据,由实测结构中心线结点组成,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实测断面,每个节点包括标注里程、坐标和高程,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实测起终点处绘制实测起终点标注里程。
S4、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
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包括隧道限界参数、高程换算参数和误差标准,误差标准包括桥隧横向和竖向允许最大误差,竖向允许最大误差分上限和下限;优化对比控制参数按原始线路里程进行设置,根据桥隧结构变化,可添加、编辑、删除多个控制参数;根据原始线路里程计算坐标位置,标注控制参数和里程;控制参数设置选择标记,能够单独拾取。
S5、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
根据单双线类型和原始线路设计数据,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采用相同标注里程,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先根据连续里程和线间距计算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再根据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偏移量,由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和偏移量计算节点坐标;节点高程根据原始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首先根据标注里程计算线路轨面高程,再根据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计算原始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原始设计偏距根据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原始实测偏距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
S6、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平面对比差值采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左侧为负,右侧为正;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下方为负,上方为正;侵限值包括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高程侵限值根据纵断面对比差值按竖向允许最大误差上限和下限分别计算;根据侵限值判断是否超限;超限段落分为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以每个交点的直缓、缓直点为界,按直线和曲线划分,纵断面超限段落按变坡点划分,超限段落根据原始线路设计数据和侵限值确定。
S7、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标注里程采用白色,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平面不超限采用白色,平面左侧超限采用红色,平面右侧超限采用绿色,纵断面不超限采用白色,纵断面上方超限采用紫色,纵断面下方超限采用黄色;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用多义线连接超限段落起终点,在超限段落中点处标注超限段落名称,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平面超限段落采用红色,纵断面超限段落采用黄色;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平面左侧侵限采用红色,平面右侧侵限采用绿色,纵断面上方侵限采用紫色,纵断面下方侵限采用黄色。
S8、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
线路平剖面优化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进行,包括调整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根据单双线类型和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标注里程根据连续里程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和控制参数计算,先根据连续里程和线间距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再根据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偏移量,由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和偏移量计算节点坐标;节点高程根据优化后的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首先根据标注里程计算线路轨面高程,再根据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计算优化后的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优化后的设计偏距根据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优化后的实测偏距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与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
S9、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平面对比差值采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左侧为负,右侧为正;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下方为负,上方为正;侵限值包括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高程侵限值根据纵断面对比差值按竖向允许最大误差上限和下限分别计算;超限段落分为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以每个交点的直缓、缓直点为界,按直线和曲线划分,纵断面超限段落按变坡点划分,超限段落根据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和超限值确定。
S10、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
S11、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
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中保存原始线路设计资料、桥隧实测资料、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和绘图参数;在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的属性里修改绘图参数;绘图参数控制原始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的绘制;根据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包括平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平面左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右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高程上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高程下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和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优化了数据对比计算过程,革新了现有工作手段,改变了过去以表格或手工计算为主的设计习惯,能显著提高优化对比速度,缩短设计周期;实时图形化显示优化前后对比差值,使设计过程更加直观,能有效反映线路平剖面优化设计效果,更好的引导用户进行设计优化,减少反复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能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和成果质量,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记说明:
S1、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
S2、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
S3、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
S4、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
S5、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
S6、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S7、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S8、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
S9、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S10、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S11、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由图1的流程图所示,本发明涉及的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的步骤包括: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
S1、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
采用原始施工图线路设计资料,包括线路模型名称、断链里程数据,平面交点数据、曲线超高数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桥梁缺口数据、隧道缺口数据、站场缺口数据,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绘制变坡点插旗;线路自定义实体作为原始和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的来源和线路平剖面优化设计的操作对象。
S2、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
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作为数据保存、计算和图形显示的载体;通过指定单双线类型,选择线路自定义实体,读取并导入线路设计资料做为原始线路设计数据,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单线选择一个线路自定义实体,双线选择两个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线路模型名称关联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和线路自定义实体;线路自定义实体编辑修改后,可重新读取线路设计资料并更新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在线路起点标注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名称,并从左至右标注平面对比差值、纵断面对比差值、平面超限值和纵断面超限值,模型名称包括线路模型名称和起终点里程。
S3、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
选择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和数据文件,导入桥隧实测资料,桥隧实测资料指桥隧实测结构中心线数据,由实测结构中心线结点组成,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实测断面,每个节点包括标注里程、坐标和高程,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实测起终点处绘制实测起终点标注里程。
S4、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
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包括隧道限界参数、高程换算参数和误差标准,误差标准包括桥隧横向和竖向允许最大误差,竖向允许最大误差分上限和下限;优化对比控制参数按原始线路里程进行设置,根据桥隧结构变化,可添加、编辑、删除多个控制参数;根据原始线路里程计算坐标位置,标注控制参数和里程;控制参数设置选择标记,能够单独拾取。
S5、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
根据单双线类型和原始线路设计数据,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采用相同标注里程,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先根据连续里程和线间距计算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再根据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偏移量,由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和偏移量计算节点坐标;节点高程根据原始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首先根据标注里程计算线路轨面高程,再根据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计算原始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原始设计偏距根据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原始实测偏距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原始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
S6、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平面对比差值采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左侧为负,右侧为正;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下方为负,上方为正;侵限值包括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高程侵限值根据纵断面对比差值按竖向允许最大误差上限和下限分别计算;根据侵限值判断是否超限,侵限值大于误差标准时为超限;超限段落分为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以每个交点的直缓、缓直点为界,按直线和曲线划分,纵断面超限段落按变坡点划分,超限段落根据原始线路设计数据和侵限值确定。
S7、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标注里程采用白色,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平面不超限采用白色,平面左侧超限采用红色,平面右侧超限采用绿色,纵断面不超限采用白色,纵断面上方超限采用紫色,纵断面下方超限采用黄色;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用多义线连接超限段落起终点,在超限段落中点处标注超限段落名称,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平面超限段落采用红色,纵断面超限段落采用黄色;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平面左侧侵限采用红色,平面右侧侵限采用绿色,纵断面上方侵限采用紫色,纵断面下方侵限采用黄色。
S8、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
线路平剖面优化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进行,包括调整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根据单双线类型和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标注里程根据连续里程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和控制参数计算,先根据连续里程和线间距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再根据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偏移量,由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和偏移量计算节点坐标;节点高程根据优化后的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首先根据标注里程计算线路轨面高程,再根据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计算优化后的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优化后的设计偏距根据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优化后的实测偏距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与优化后的设计线路中心线节点计算。
S9、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平面对比差值采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左侧为负,右侧为正;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下方为负,上方为正;侵限值包括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高程侵限值根据纵断面对比差值按竖向允许最大误差上限和下限分别计算;超限段落分为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以每个交点的直缓、缓直点为界,按直线和曲线划分,纵断面超限段落按变坡点划分,超限段落根据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和超限值确定。
S10、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
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
S11、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
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中保存原始线路设计资料、桥隧实测资料、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和绘图参数;在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的属性里修改绘图参数;绘图参数控制原始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的绘制;根据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包括平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平面左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右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高程上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高程下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

Claims (2)

1.一种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S1,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S2,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S3,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S4,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S5,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6,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7,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S8,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9,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10,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S11;
所述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S1,采用原始施工图线路设计资料,包括线路模型名称、断链里程数据,平面交点数据、曲线超高数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桥梁缺口数据、隧道缺口数据、站场缺口数据,构建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绘制变坡点插旗;
所述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S2,通过指定单双线类型,选择线路自定义实体,读取并导入线路设计资料做为原始线路设计数据,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单线选择一个线路自定义实体,双线选择两个线路自定义实体;根据线路模型名称关联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和线路自定义实体;
所述导入桥隧实测资料并绘制实测结构中心线S3,桥隧实测资料指桥隧实测结构中心线数据,由实测结构中心线结点组成,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实测断面,每个节点包括标注里程、坐标和高程,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实测起终点处绘制实测起终点标注里程;
所述设置并标注优化对比控制参数S4,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包括隧道限界参数、高程换算参数和误差标准,误差标准包括桥隧横向和竖向允许最大误差,竖向允许最大误差分上限和下限;优化对比控制参数按原始线路里程进行设置,根据桥隧结构变化,可添加、编辑、删除多个控制参数;根据原始线路里程计算坐标位置,标注控制参数和里程;
所述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S5,根据单双线类型和原始线路设计数据,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采用相同标注里程,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曲线超高和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根据原始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计算原始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
所述计算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6,平面对比差值采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侵限值包括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超限段落分为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以每个交点的直缓、缓直点为界,按直线和曲线划分,纵断面超限段落按变坡点划分,超限段落根据原始线路设计数据和侵限值确定;
所述绘制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7,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在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
所述计算线路平剖面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S8,线路平剖面优化在线路自定义实体上进行,包括调整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根据单双线类型和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一一对应,连续里程根据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坐标投影计算,标注里程根据连续里程计算,节点坐标根据连续里程、线间距和控制参数计算;节点高程根据优化后的线路纵断面变坡点数据和控制参数计算;计算优化后的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
所述计算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9,平面对比差值采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与实测结构中心线节点的有向距离,纵断面对比差值根据结点高程和控制参数计算;侵限值根据平纵对比差值和控制参数计算;超限段落根据优化后的线路设计数据和超限值确定;
所述绘制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以及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S10,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节点采用多义线连接,在每个节点处左侧绘制标注里程和平纵对比差值,平纵对比差值按是否超限和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在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右侧绘制超限段落,平面超限段落和纵断面超限段落分别绘制;在每个节点处右侧分别绘制平面侵限值和高程侵限值,不超限的不绘制,侵限值按正负分别采用不同颜色;
所述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S11,根据原始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与实测结构中心线的侵限值,计算并输出优化效果,包括平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平面左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右侧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平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超限节点变化个数、高程上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高程下限最大超限值的变化值、纵断面总超限值的变化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S2中,保存原始线路设计资料、桥隧实测资料、优化对比控制参数和绘图参数;在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自定义实体的属性里修改绘图参数;绘图参数控制原始和优化后的设计结构中心线、平纵对比差值、超限段落和侵限值的绘制。
CN201510732704.2A 2015-10-30 2015-10-30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Active CN105205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2704.2A CN1052052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2704.2A CN1052052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5290A CN105205290A (zh) 2015-12-30
CN105205290B true CN105205290B (zh) 2018-01-12

Family

ID=5495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2704.2A Active CN1052052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52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1832B (zh) * 2016-07-26 2019-03-1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铺轨前线路平面优化设计方法
CN106250615B (zh) * 2016-07-26 2019-03-05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铺轨前线路纵断面优化设计方法
CN109376442B (zh) * 2018-11-02 2023-01-2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隧道主体结构钢筋设计方法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311A (zh) * 2011-11-30 2012-06-20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巷道超前探测数据的多参数空间成图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6759A1 (en) * 2005-02-23 2008-10-09 Craig Summers Automatic Scene Modeling for the 3D Camera and 3D Video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311A (zh) * 2011-11-30 2012-06-20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巷道超前探测数据的多参数空间成图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参数反演的堆载预压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及影响因素分析;娄霜;《路基工程》;20140331;全文 *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设备及施工技术研究;卿三惠等;《铁道工程学报》;200807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5290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9792B (zh) 基于地形曲面的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
CN106250615A (zh) 铺轨前线路纵断面优化设计方法
CN105205290B (zh) 铺轨前线路平剖面优化对比模型构建方法
CN107609321A (zh) 基于Revit平台的连续梁桥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05138788B (zh) 一种道路三维模型全参数化建立方法
CN106097450B (zh) 一种等高线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329749B (zh) 一种既有铁路平纵一体化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
CN106021832B (zh) 铺轨前线路平面优化设计方法
CN109918803A (zh) 铁路线路平纵横实时联动设计方法
CN107945264B (zh) 路基三维建模方法
CN104314015B (zh) 铁路路基排水平纵横协同设计方法
CN110096800A (zh) Pc矩形梁与现浇梁通过bim实现用料估量的方法
CN107499454A (zh) 一种基于ots的船体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方法
CN106096079A (zh) 提高电缆敷设长度精度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6585427A (zh) 一种地铁刚性接触网无轨施工方法
CN105205240A (zh) 一种地铁纵断面自动拟合、自动优化与交互设计的方法
CN109855637A (zh) 一种车辆的自动驾驶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04856B (zh) 运营高铁轨道空间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CN108060661A (zh) 一种拱坝中心线的拟定方法
CN106087678B (zh) 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
CN108256218A (zh) 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连通巷道精细建模方法
CN104978466B (zh) 用于多引导线的三维定数布筋方法
CN103207923A (zh) 一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CN107818233A (zh) 一种核电厂电缆敷设设计路径优化方法及其系统
CN107563076B (zh)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自动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0142 Hebei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No. 10,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Design Group Limited

Address before: 300142 Hebei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No. 1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ailway Third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