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6237B - 组合式拉拔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拉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6237B
CN105196237B CN201510612959.5A CN201510612959A CN105196237B CN 105196237 B CN105196237 B CN 105196237B CN 201510612959 A CN201510612959 A CN 201510612959A CN 105196237 B CN105196237 B CN 105196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frame
lead screw
combina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29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6237A (zh
Inventor
王文
李雪涛
梁筱伟
张戈
李发宏
李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129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6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6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6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6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6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拉拔器,其包括:工作板,设有多个第一长孔、驱动孔,多个第一长孔对称地分布于驱动孔的两侧;多个拉板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长孔,且设有止脱结构,以防止拉板杆从第一长孔脱落;升降丝杠,底端插入工作板上的驱动孔中,上端设有旋转驱动结构,底端设有拉板结构,以在旋转驱动结构驱动工作板移动时,防止升降丝杠脱离工作板;框架板,设有多个第二长孔、丝杠孔,多个第二长孔对称地分布于丝杠孔的两侧,升降丝杠啮合于丝杠孔中;多个框架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第二长孔,并设有定位结构,以稳定地将框架板设置于框架杆上端。本发明能够在狭窄空间内灵活使用,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组合式拉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维修、拆卸安装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拉拔器。
背景技术
在现在工业设备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体积越来越大,装配精度越来越高,一个大型设备往往需要大量的零部件组装而成,设备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当设备中的某一零件损坏时,受制于设备空间及安装位置,有时需要进行繁琐的拆卸,完成设备零件的更换。但是,目前的拉拔器结构单一、固化,难以适时调整,影响工作效率和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拉拔器,以改变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不易调整以满足更多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拉拔器,其包括:工作板,设有多个第一长孔、驱动孔,多个所述第一长孔对称地分布于所述驱动孔的两侧;多个拉板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长孔,且设有止脱结构,以防止所述拉板杆从所述第一长孔脱落;升降丝杠,底端插入所述工作板上的所述驱动孔中,上端设有旋转驱动结构,底端设有拉板结构,以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工作板移动时,防止升降丝杠脱离所述工作板;框架板,设有多个第二长孔、丝杠孔,多个所述第二长孔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丝杠孔的两侧,所述升降丝杠啮合于所述丝杠孔中;多个框架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长孔,并设有定位结构,以稳定地将所述框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杆上端。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拉板杆的下端设有螺纹,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止脱结构为固定于所述拉板杆两侧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拉板杆的轴线,多个所述第一凸柱的最远端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孔的长度。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升降丝杠的旋转驱动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杠上端端面的棱柱结构;和/或所述框架杆的下端设有螺纹,所述框架杆的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升降丝杠的拉板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杠下端端面的圆盘,所述圆盘大于所述驱动孔。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框架板中部设置所述丝杠孔的位置形成有凸起,以增加所述丝杠孔的深度。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框架杆的定位结构为设置上端的螺纹部、位于所述螺纹部下方并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框架杆的轴线,相对的多个所述第二凸柱的最远端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孔的宽度。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还包括:螺母,啮合于所述框架杆上端的所述螺纹部上,以将所述框架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凸柱上。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所述框架杆的下端设有螺纹。
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拉拔器中,还包括:强力磁盘,所述强力磁盘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设有用于旋入所述框架杆下端螺纹的螺孔。
分析可知,本发明能够解决空间狭小、无法安装拆卸千斤顶的问题,同时可以解决悬空状态或者与水平面成夹角设备的拆卸问题,可根据现场需要进行组合,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板的主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板杆的主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板的主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杆的主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丝杠的主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力磁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工作板1、拉板杆2、框架板3、框架杆4、螺母5、升降丝杠6、强力磁盘7。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工作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其上设有多个第一长孔11、驱动孔12,多个第一长孔11对称地分布于驱动孔12的两侧。在实施例中,第一长孔31的数量为两个。
如图1及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拉板杆2,但是其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但是其数量和第一长孔数量一致。拉板杆2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长孔11,也即拉板杆2的上端可以在第一长孔中上下左右移动。拉板杆2上还设有止脱结构,以防止拉板杆2从第一长孔11脱落。优选地,止脱结构为固定于拉板杆2四侧的第一凸柱22,第一凸柱22的轴线垂直于拉板杆2的轴线,相对的两个第一凸柱22的最远端距离大于第一长孔11的宽度、小于第一长孔11的长度。具体地,如图1,第一凸柱22位于工作板1上方,工作板1上移时,即可带动第一凸柱22上移,进而带动拉板杆2上移。为了便于操作拉板杆2,拉板杆2的上端端面设置有棱柱结构21,棱柱机构优选为正四方形棱柱,棱柱结构位于止脱结构上方。
如图1和图6-图7所示,框架板3也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上设有多个第二长孔31、丝杠孔32,在实施例中第二长孔31的数量为两个。框架板3的形状、第二长孔31的数量也不局限于此。多个第二长孔31对称地分布于丝杠孔32的两侧,升降丝杠6上的螺纹啮合于丝杠孔32中。优选地,框架板3中部设置丝杠孔32的位置形成有凸起,以增加丝杠孔32的深度。
如图1和图8-图9所示,与第二长孔31数量一致的框架杆4同为两个,其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第二长孔31,也即,框架杆4可以在第二长孔31中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此外,框架杆4上设有定位结构,以稳定地将框架板3设置于框架杆4上端。优选地,框架杆4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框架杆上端的螺纹部42、位于螺纹部42下方并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凸柱43,第二凸柱43的轴线垂直于框架杆4的轴线,相对的两个第二凸柱43的最远端距离大于第二长孔31的宽度。当框架板3下压时,第二凸柱43即可为其提供定位、支撑作用,如此可以避免在组合式拉拔器设备时,仅靠螺纹承受较大的压力,造成的螺纹寿命过低,从而使组合式拉拔器提前损坏。为了便于操作框架杆,在框架杆的上端端面设置有棱柱结构41,棱柱机构优选为正四方形棱柱。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螺母5,其啮合于框架杆4上端的螺纹部42上,以将框架板3固定在第二凸柱43上,更准确而言,是防止框架板3脱离框架杆4。
如图1、图10-11所示,升降丝杠6底端插入工作板1上的驱动孔12中,上端设有旋转驱动结构,底端设有拉板结构,以在旋转驱动结构驱动工作板1移动时,防止升降丝杠6脱离工作板1。优选地,升降丝杠6的旋转驱动结构为设置于上端端面的棱柱结构61,采用具有棱形孔的扳手即可旋转升降丝杠6。进一步地,升降丝杠6的拉板结构为设置于升降丝杠6下端端面的圆盘63,圆盘63的尺寸大于驱动孔12的尺寸,升降丝杠6的螺纹62啮合于驱动孔12中时,升降丝杠6上移时,即可使圆盘63向上驱动工作板1上移。升降丝杠6的底部壁面优选是光滑杆面,且直径小于工作板1上的驱动孔12,如此可以使工作板1以升降丝杠6的底部为转轴,转动任意角度,从而利于解决与水平面成夹角的设备的拆卸问题。
拉板杆2的下端设有螺纹23,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此设计可以使螺纹23啮合于设备部件的螺孔中。当然,拉板杆2的下端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以连接待拆卸部件。相似地,框架杆4的下端设有螺纹45,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便于将框架杆4固定在支撑物体上。由于实际中待拆卸零件周围的空间有限,为了缩短框架板3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凸柱43下方设置有第三凸柱44,第二凸柱43与第三凸柱44之间的距离大于框架板3的厚度,使用时,将框架杆4旋转使第二凸柱43与第二长孔31平行,然后框架板3下压穿过第二凸柱31,位于第二凸柱43和第三凸柱44之间,依靠第二凸柱43和第三凸柱44对框架板3的压力,使框架板3在工作时保持稳定。螺纹45上方的第三凸柱44,具有防止螺纹45过多旋入支撑物的作用。
在选择框架杆4的固定位置时,可能并无合适的螺孔,基于此,本实施例还包括强力磁盘7,强力磁盘7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底部为一圆盘71,凸起的中心区域设有用于旋入框架杆4下端螺纹45的螺孔72,螺纹45旋入螺孔72,便可以将框架杆4设置在更多的合适平面上。
应用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拉板杆2、工作板1和升降丝杠6组装,升降丝杠6通过螺纹与框架板3连接,框架杆4与强力磁盘7组装,用螺母4对框架杆4进行紧固定位。
工作板1与框架板3之间通过升降丝杠6可形成任意夹角,方便安装,拉板杆2上的螺纹23与需要拆卸的设备连接,连接后,调整框架杆4,调节角度,使框架杆4上的第二凸柱43与第二长孔31成垂直接触,同时强力磁盘7吸附在设备上(如设备上另有拆卸用的螺纹孔,可去掉强力磁盘,用框架杆上的螺纹进行连接),用螺纹进行定位紧固,形成稳定的工作框架。
工作时,用手柄转动升降丝杠6上的棱柱结构61,带动工作板1及拉板件2上升,从而完成设备零件拆卸。
综上,本发明能够在狭窄空间内灵活使用,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范围广。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板,设有多个第一长孔、驱动孔,多个所述第一长孔对称地分布于所述驱动孔的两侧;
多个拉板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长孔,且设有止脱结构,以防止所述拉板杆从所述第一长孔脱落;
升降丝杠,底端插入所述工作板上的所述驱动孔中,上端设有旋转驱动结构,底端设有拉板结构,以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工作板移动时,防止升降丝杠脱离所述工作板;
框架板,设有多个第二长孔、丝杠孔,多个所述第二长孔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丝杠孔的两侧,所述升降丝杠啮合于所述丝杠孔中;
多个框架杆,上端可移动地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长孔,并设有定位结构,以稳定地将所述框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杆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杆的下端设有螺纹,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结构为固定于所述拉板杆两侧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拉板杆的轴线,多个所述第一凸柱的最远端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孔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丝杠的旋转驱动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杠上端端面的棱柱结构;和/或
所述框架杆的下端设有螺纹,所述框架杆的上端端面设有棱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丝杠的拉板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杠下端端面的圆盘,所述圆盘大于所述驱动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板中部设置所述丝杠孔的位置形成有凸起,以增加所述丝杠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的定位结构为设置上端的螺纹部、位于所述螺纹部下方并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框架杆的轴线,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凸柱的最远端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孔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母,啮合于所述框架杆上端的所述螺纹部上,以将所述框架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凸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的下端设有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拉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强力磁盘,所述强力磁盘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设有用于旋入所述框架杆下端螺纹的螺孔。
CN201510612959.5A 2015-09-23 2015-09-23 组合式拉拔器 Active CN105196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2959.5A CN105196237B (zh) 2015-09-23 2015-09-23 组合式拉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2959.5A CN105196237B (zh) 2015-09-23 2015-09-23 组合式拉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6237A CN105196237A (zh) 2015-12-30
CN105196237B true CN105196237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944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2959.5A Active CN105196237B (zh) 2015-09-23 2015-09-23 组合式拉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623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8925A (en) * 1988-06-15 1990-03-20 Johnson Rudolph E Heavy duty automotive wheel hub puller
US4989312A (en) * 1990-02-20 1991-02-05 Maddalena Kris L Universal wheel puller and lock plate compressor tool
CN2333501Y (zh) * 1998-08-04 1999-08-18 巩勇 汽缸套拆卸装置
CN2550132Y (zh) * 2002-06-12 2003-05-14 周英才 爪式拉缸器
CN201922406U (zh) * 2011-01-12 2011-08-10 颜文彪 一种多功能拉拔器
CN202517651U (zh) * 2011-10-26 2012-11-07 广州永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 塑胶水口料拔出装置
CN205129713U (zh) * 2015-09-23 2016-04-06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拉拔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8925A (en) * 1988-06-15 1990-03-20 Johnson Rudolph E Heavy duty automotive wheel hub puller
US4989312A (en) * 1990-02-20 1991-02-05 Maddalena Kris L Universal wheel puller and lock plate compressor tool
CN2333501Y (zh) * 1998-08-04 1999-08-18 巩勇 汽缸套拆卸装置
CN2550132Y (zh) * 2002-06-12 2003-05-14 周英才 爪式拉缸器
CN201922406U (zh) * 2011-01-12 2011-08-10 颜文彪 一种多功能拉拔器
CN202517651U (zh) * 2011-10-26 2012-11-07 广州永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 塑胶水口料拔出装置
CN205129713U (zh) * 2015-09-23 2016-04-06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拉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6237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6237B (zh) 组合式拉拔器
CN108448463B (zh) 一种电力配电柜安装设备
CN205129713U (zh) 组合式拉拔器
CN204361570U (zh) 一种拉线制作机
CN202978125U (zh) 电缆放线架
CN206484469U (zh) 用于狭小空间的电力检修工具
CN110081061A (zh) 核电用金属紧固件
CN104690683A (zh) 一种拆卸电机输出轴上紧固件的工具及拆卸方法
CN21258409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螺钉
CN211579395U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间隔棒用装拆工具
CN207939074U (zh) 一种10kV真空断路器检修以及复位辅助工具
CN204269632U (zh) 一种组合式双连杆工程试模
CN209579407U (zh) 一种液力耦合器拆卸工具
CN209603120U (zh) 一种土木防沉降组合桩
CN208067170U (zh) 一种新型机械自动化卸料装置
CN208592789U (zh) 平衡盘的拆卸装置
CN208566102U (zh) 一种led租赁屏搭建支架的抗震结构
CN111181070A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间隔棒用装拆工具
CN115324930B (zh) 一种轴流风机的风叶
CN214306153U (zh) 一种用于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底座
CN216543117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轴承
CN204069917U (zh) 单穴苗起苗育苗盘
CN210282118U (zh) 膨胀装置
CN203967707U (zh) 一种重型电缆放线装置
CN21162265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拉墙筋植入点辅助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Wen

Inventor after: Li Xuetao

Inventor after: Liang Xiao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Ge

Inventor after: Li Fahong

Inventor after: Li Shanfeng

Inventor before: Li Xuet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G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