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7154B -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7154B
CN105187154B CN201510313564.5A CN201510313564A CN105187154B CN 105187154 B CN105187154 B CN 105187154B CN 201510313564 A CN201510313564 A CN 201510313564A CN 105187154 B CN105187154 B CN 105187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response
request
response ba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35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7154A (zh
Inventor
林锦滨
史大龙
马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3135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7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7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7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7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7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其中,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本公开通过延长响应包的接收时长,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或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完整对应响应包而丢弃响应包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Description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频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成功接收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交互网络的网速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对所获取信息的成功接收的要求就更高。
在目前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讯模型中,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包通过网络传输到达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对应的响应包经过网络传输到达客户端,这是一次完整的请求接收过程。通常通过网络传输会有丢包的可能性,客户端在发送一个请求包时,会设置超时时间T,即在T时间内,没有完整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包就认为超时,即使响应包在所设定的超时时间T之后到达也会被丢掉。还有可能在固定的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的响应包,而正确响应包在超时时间内未到达。
公开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包括:
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延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所述部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响应包的响应包头;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并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其中,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从而通过延长响应包的超时时长,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或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完整对应响应包而丢弃响应包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图3A示例性实施例中请求包/响应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3C是图3B示例性实施例中请求包/响应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700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8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 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请求包:是指由请求方发送的请求报文,其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请求数据块。请求包内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响应包:是指由请求方的对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其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响应数据块。响应包内包含了响应请求包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请求包/响应包组成:至少包括包头和包体,包头内包含标识seq字段和长度length字段;请求包和对应响应包的标识seq字段是相同的,用于判断请求包与响应包是否对应;长度length字段,表示后面的包体的长度,读完长度length长度的字节,表示这个请求包/响应包结束,之后的字节又是另外一个请求包/响应包的包头。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该响应包接收延时方法应用于终端(客户端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在步骤102中,接收到该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
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通过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并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其中,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从而通过延长响应包的超时时长,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或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完整对应响应包而丢弃响应包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该响应包接收延时方法应用于终端(客户端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步骤202、接收到该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
步骤203、判断该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若对应,执行步骤204;若不对应,执行步骤205。
根据所接收到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判断该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对于请求包与响应包的身份确认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本领域相关技术予以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204、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
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当判断出响应包与请求包对应后,延长预设超时时长,给该对应响应包赋予充分的接收时长,以保证该对应响应包可以被完整接收。
步骤205、停止对该响应包的接收,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该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对端设备发送该请求包。
当判断出响应包与请求包不对应后,立即停止对该错误响应包的接收,并延长超时时长,可以通过在预设超时时长的基础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该等待时长因子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网速或数据大小等因素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若在上述超时时长+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对应响应包,有可能是因为网络原因请求包未到达对端设备,或对端设备接收到错误的请求包而发送了错误的响应包等情况,请求方可以再次发送该请求包,重新进行超时时长计时,重新等待与该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通过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并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对应则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以保证响应包可以被完整接收;不对应,适当延长超时时长,以等待对应响应包的到达,从而通过延长响应包的超时时长,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或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完整对应响应包而丢弃响应包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图3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以该响应包接收延时方法应用于终端(客户端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步骤302、接收到该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
部分信息至少包括:响应包的响应包头,响应包或请求包的格式请参见图3B,包括:包头、包体;包头位于整个响应包的前端,包体位于包头的后面。一个响应包被接收,会先接收到其包头信息,再接收到其包体信息。
步骤303、解析响应包头,获取响应包头内的标识信息字段,根据标识信息字段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若对应,执行步骤304;若不对应,执行步骤305。
响应包中的标识信息字段携带有与之对应的请求包的标识信息,请求包与响应包可以携带有相同的标识信息字段;也可以是经过加密处理后的标识信息字段,解密后两者的标识信息对应,即可判定请求包与响应包对应。
步骤304、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超时时长;获取响应包头内的响应包体长度信息字段,根据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超时时长。
如图3C请求包/响应包的格式示意图所示,包头内至少包含两部分信息,标识信息字段seq和长度信息字段length。其中,标识信息字段seq可用于执行上述步骤303中的根据标识信息字段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的步骤。包头内的长度信息字段length标识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当读完字段length标识的字节长度,表示当前的响应包接收完整,之后再接收到的字节又是另外一个响应包的包头信息了。利用长度信息字段length可以知道该响应包的大小,从而根据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有针对性地更新超时时长。
其中,步骤304中“根据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超时时长”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数据信息的长度对响应包体数据信息进行划分,得到各个数据信息区间。
步骤二、每接收完一个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直到接收完最后一个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停止更新超时时长。
例如,当判断出响应包与请求包对应,立刻将超时时长T更新为2T,这样,超时时间变成原来的2倍。然后根据length字段读取对应长度的响应包包体,当长度读取到length字段的三分之一时,可以把超时时长更新为3T,读到length字段的三分之二时,超时时长更新为4T,这样,保证在4T的超时时长内把整个响应包读取完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响应包大,即length字段数值大,数据信息区间的划分可以相应多;若反之,数据信息区间的划分可以相应少。具体划分的规则可由技术人员自行设定,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同时,上述只是列出一种线性增大超时时长(T,2T,3T……)的规则,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预设延时规则,例如:按照斐波那契数列延长、等差数列递增延长等。
步骤305、停止对该响应包的接收,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该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对端设备发送该请求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还通过解析响应包的包头,获取标识信息字段,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对应则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超时时长并进一步解析包头内的长度信息字段,并根据数据信息的长度对响应包体数据信息进行划分,得到各个数据信息区间。从而每接收完一个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直到接收完最后一个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停止更新超时时长。从而通过响应包判断机制有效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并通过将对应响应包的超时时长延长,确保对应响应包的完整接收,进一步的,为保证大容量响应包的完整接收,根据数据长度对响应包进行区间划分,并在每个区间数据接收完毕后再次延长超时时长,确保完整接收响应包,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以该响应包接收延时方法应用于终端(客户端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步骤402、解析该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超时时长的大小。
根据请求包所请求的数据类型,灵活设置等待响应包返回的超时时长,例如,若请求的是视频文件,则超时时长设置的较长,以确保容量大的响应包有充足的返回时间。进一步确保对应响应包的完整接收。
步骤403、接收到该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
步骤404、解析响应包头,获取响应包头内的标识信息字段,根据标识信息字段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若对应,执行步骤405;若不对应,执行步骤409。
步骤405、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超时时长。
步骤406、获取网络实时速率信息,根据速率信息,对更新后的超时时长进行调整。
步骤407、获取响应包头内的响应包体长度信息字段,根据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超时时长。
步骤408、获取网络实时速率信息,根据速率信息,对更新后的超时时长进行调整。
步骤406和步骤408可以进一步灵活更新超时时长,以确保该更新并调整后的超时时长与响应包的实时接收状况达到最佳的匹配。
步骤409、停止对该响应包的接收,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该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对端设备发送该请求包。
该等待时长因子的确定可以通过解析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等待时长因子的大小。例如,若数据类型字段标识请求的数据类型为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信息,则等待时长因子可以根据上述数据类型的排列次序由大到小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还通过根据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确定超时时长的大小,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超时时长,以确保对应响应包的完整接收;对更新后的超时时长,还根据网络实时速率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使更新并调整后的超时时长与响应包的实时接收状况达到最佳的匹配。既保证了响应包的完整接收,又提高了超时时长的更新效率。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的框图,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501,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延时模块502,被配置为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通过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并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其中,部分信息至少包括:响应包的响应包头;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从而通过延长响应包的超时时长,避免了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接收到错误响应包而错失对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或在固定响应包超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完整对应响应包而丢弃响应包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应响应包的接收成功率。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的框图,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基于上述装置实施例,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503,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延时模块502,被配置为当响应包与请求包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当响应包与请求包不对应,停止对响应包的接收,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预设延时规则为:等差数列递增延长,或斐波那契数列延长。部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响应包的响应包头;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被配置为解析响应包头,获取响应包头内的标识信息字段,根据标识信息字段判断响应包与请求包是否对应。
可选的,延时模块502,被配置为当判断出响应包与请求包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超时时长;获取响应包头内的响应包体长度信息字段,长度信息字段标识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根据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超时时长。
可选的,延时模块502,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息的长度对响应包体数据信息进行划分,得到各个数据信息区间,每接收完一个所述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直到接收完最后一个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停止更新超时时长。
可选的,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还包括:
等待时长因子确定模块504,被配置为解析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等待时长因子的大小。
可选的,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还包括:
超时时长确定模块505,被配置为解析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超时时长的大小。
可选的,该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还包括:
超时时长调整模块506,被配置为获取网络实时速率信息,根据速率信息,对更新后的超时时长进行调整。
可选的,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设置在客户端内,对端设备为服务器端。响应包接收 延时的装置设置在服务器端内,对端设备为客户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700的框图。例如,装置7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7,装置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力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音频组件7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712,传感器组件714,以及通信组件716。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装置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708和处理组件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706为装置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708包括在所述装置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7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 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712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7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714可以检测到装置7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检测装置700或装置7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7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7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700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 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存储器704,用于存储处理器720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720,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接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将超时时长延长;部分信息至少包括:响应包的响应包头;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800的8框图。例如,装置8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8,装置800包括处理组件8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图中未示出),以及由存储器8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8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8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8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
装置8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8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8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850被配置为将装置8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858。装置8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8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若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若不对应,停止对所述响应包的接收,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所述请求包;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响应包的响应包头;所述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包括:
解析所述响应包头,获取所述响应包头内的标识信息字段,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字段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所述超时时长,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所述超时时长;获取所述响应包头内的响应包体长度信息字段,所述长度信息字段标识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根据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所述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所述超时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所述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所述超时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信息的长度对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进行划分,得到各个数据信息区间,每接收完一个所述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延时规则,更新所述超时时长,直到接收完最后一个所述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停止更新所述超时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析所述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所述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等待时长因子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之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所述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超时时长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延时规则为:等差数列递增延长,或斐波那契数列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所述超时时长之后,还包括:
获取网络实时速率信息,根据所述速率信息,对更新后的所述超时时长进行调整。
9.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
延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
所述延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当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不对应,停止对所述响应包的接收,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所述请求包;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响应包的响应包头;
所述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响应包头,获取所述响应包头内的标识信息字段,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字段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时模块,被配置为当判断出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立即更新所述超时时长;获取所述响应包头内的响应包体长度信息字段,所述长度信息字段标识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根据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的长度以及所述预设延时规则,再次更新所述超时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信息的长度对所述响应包体数据信息进行划分,得到各个数据信息区间,每接收完一个所述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延时规则,更新所述超时时长,直到接收完最后一个所述数据信息区间的数据信息,停止更新所述超时时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等待时长因子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所述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等待时长因子的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超时时长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请求包的请求包头,获取所述请求包头内的数据类型字段,根据请求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超时时长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延时规则为:等差数列递增延长,或斐波那契数列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超时时长调整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网络实时速率信息,根据所述速率信息,对更新后的所述超时时长进行调整。
17.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设置在客户端内,所述对端设备为服务器端。
18.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设置在服务器端内,所述对端设备为客户端。
19.一种响应包接收延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对端设备发送请求包;接收到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响应包的部分信息,判断所述响应包与所述请求包是否对应;若对应,根据预设延时规则更新超时时长;若不对应,停止对所述响应包的接收,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若在所述超时时长上增加等待时长因子的时长内仍未接收到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响应包,重新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所述请求包;所述部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响应包的响应包头;所述超时时长为从请求包发出到响应包完整信息返回的最大等待时长。
CN201510313564.5A 2015-06-09 2015-06-09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187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3564.5A CN105187154B (zh) 2015-06-09 2015-06-09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3564.5A CN105187154B (zh) 2015-06-09 2015-06-09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7154A CN105187154A (zh) 2015-12-23
CN105187154B true CN105187154B (zh) 2018-07-31

Family

ID=5490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3564.5A Active CN105187154B (zh) 2015-06-09 2015-06-09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71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0840B (zh) * 2017-09-06 2021-02-19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行订单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620681B (zh) * 2019-08-22 2022-09-23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超时时间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629598A (zh) * 2022-01-21 2022-06-14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确认模式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5643289B (zh) * 2022-10-17 2023-08-25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3033A (zh) * 2005-05-14 2006-1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网络超时重传间隔的方法及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036337A (zh) * 2004-11-29 2007-09-12 英特尔公司 管理多接收机的等待时间的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354B (zh) * 2013-02-19 2018-03-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接口装置以及总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37A (zh) * 2004-11-29 2007-09-12 英特尔公司 管理多接收机的等待时间的技术
CN1863033A (zh) * 2005-05-14 2006-1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网络超时重传间隔的方法及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7154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304B (zh) 智能设备绑定方法、智能设备及服务器
CN104780155B (zh) 设备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66B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4812092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连网方法及装置
CN104506410B (zh) 即时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EP31367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waken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79473B (zh) 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4038536B (zh) 插件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334282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ive broadcasting based on live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
CN104967889A (zh) 控制智能电视进行视频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KR20210153017A (ko) 기기의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장치 및 매체
CN107094094B (zh) 应用程序的连网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12020B (zh) 控制智能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87154B (zh) 响应包接收延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54998B (zh) 无线局域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05177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CN110399112A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装置
CN108989459A (zh) 控制终端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06998A (zh) 获取终端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05339A (zh) 一种播放直播视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427618A (zh) 卡顿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96027A (zh) 敲门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30129B (zh) 路由器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989191A (zh) 撤回图片文件的方法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34928B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提醒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