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9565A - 豆灸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豆灸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69565A CN105169565A CN201510505844.6A CN201510505844A CN105169565A CN 105169565 A CN105169565 A CN 105169565A CN 201510505844 A CN201510505844 A CN 201510505844A CN 105169565 A CN105169565 A CN 1051695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n
- human body
- therapeutic device
- pea
-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袋体和豆子;所述豆子根据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种类,设置于袋体内;当人体部位为腹部时,所述豆子为黄豆,当人体部位为背部或头部时,所述豆子为红豆。该豆灸治疗装置将任督二脉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结合而达到治疗目的。经常使用该豆灸治疗装置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调整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有效减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麻木、失眠、晨僵等症状,并对腰间盘突出、便秘、慢性胃炎、痛经、神经衰弱、支气管炎、脑瘫、体虚、宫寒、糖尿病康复等有一定的辅助理疗保健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远红外线和豆灸联合理疗的一种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灸疗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灸疗是将植物的根、茎、叶点燃后,利用植物产生的烟气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熏烤,让这些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中药在患者的穴位处产生作用(如艾灸法等)。
由于在使用植物的根、茎、叶对患者进行熏烤治疗时,植物的根、茎、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有些植物燃烧的气体是有毒的),这些烟气弥漫房间后,不仅会使其他人泪流满面,呛的受不了,有毒的气体还会伤害患者或其他人,同时植物燃烧所产生的异味会被室内的家具衣物等吸附,其异味难以根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红豆豆灸治疗仪,采用微波炉把装有红豆的温敷服加热后再敷在人的身体上,因为热量散失得很快,所以没法做到可持续恒温温敷,而且加热方式太麻烦。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20790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热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水热温敷服,所述热水循环加热系统包括布设在服装本体里料与面料之间的导热水管和设置在服装本体外部的热水循环主机,所述导热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热水循环主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里料与导热水管层之间设有红豆层。该发明的水热温敷服中的热水加热只是起到热源的作用,并没有起到治疗作用,且导热水管层与面料之间还需要设有隔热层,里料与导热水管层之间设有导热层,结构较为复杂,其最终治疗作用仅仅只是红豆,治疗效果局限。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72429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热红豆温敷袋,通过锁紧带包裹在人体后背部的袋体,包括背部、臂部、头部、颈部和臀部五部分,背部的上部通过颈部与头部相连接,背部的两边上部与臂部直接相连接,所述的温敷袋共分为4层,内两层内设有加热丝,外两层内设有红豆袋。该发明的电热红豆温敷袋仅涉及背部、臂部、头部、颈部和臀部五部分,形状不完整,无法对全身需要温灸的部分进行全面覆盖,如脸部和腹部,其次内充红豆,豆种单一,治疗效果局限,而且内充红豆未经处理,无特殊治疗疗效,再次加热丝设于内两层内,存在隔层,治疗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环保、温敷持久、针对人体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豆子的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豆灸治疗装置。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袋体和豆子;所述豆子根据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种类,设置于袋体内;当人体部位为腹部时,所述豆子为黄豆,当人体部位为背部或头部时,所述豆子为红豆。
该豆灸治疗装置将任督二脉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结合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的说法。在中医经络学说中,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任督二脉为阴阳诸经之纲领,对十二经气血起着主导、溢蓄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任脉不通,女性就会出现下腹部不通的病症,会长子宫肌瘤等。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督脉不通,人体内阳气便不足,就会出现肢体怕冷等症状。
又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黄豆主土,按五行颜色,脾胃属土,属阴,对应腹部;赤小豆通阳经,背部属阳,对应背部及头部。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任督二脉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结合的豆灸治疗装置,而且试验证明这种结合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袋体为两层,第一层为棉质面料,第二层为里料,碳纤维直接编织入棉质面料中。
本发明采用环保的碳纤维发热线,碳纤维发热线在发热时会产生远红外线,目前已经证明5.6—15μm波段的远红外线,对人体产生生理活化现象,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被专家称为“生育光线”。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有三个主要特性:一是放射、二是强烈的渗透力,三是吸收、共振和共鸣。人体表面接受远红外线,并由表及里传导渗透,被吸收产生温热效应,与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共振、共鸣,促进了活性,并且由于产生温热效应,使人体微血管扩张,自律性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又由于产生共振、共鸣,使细胞的活性反应增强,加速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
因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不畅,人体会引起了许多疾病。这些疾病一般是因循环障碍而造成缺氧及供应不足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变缓而出现中毒症状,这就是“缺氧乃万病之源”之说。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吸收、共振和共鸣,促进了各种营养素、治疗药物的纳入和杂质排出。临床证明远红外线还有抑菌、除臭的功能。远红外线适合多种疾病的治疗、辅助治疗和保健预防:如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颈椎病及良性关节疼痛效果显著,对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对缺氧、代谢不畅引起的疾病,也有较好的作用。另外,还有护理皮肤、消除疲劳和促进发育的功能。远红外线产品的开发,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她以“纯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及疗效显著的优势将成为现在、未来人类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和健康长寿的首选产品。
作为优选,所述豆子经药物处理,其工艺为:将艾叶、陈皮混合后,加水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豆子放入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豆子所需药物配比为艾叶5~30份,陈皮1~20份。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可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崩漏经多,妊娠下血。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对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均由辅助治疗作用。本发明将豆子经艾叶与陈皮汁水进行处理吸取了两者的功效,能增加特殊的疗效。
作为优选,所述的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以布满整个袋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碳纤维的直径为2.5~3.5mm,K值为10~18K,如果碳纤维直径超过3.5mm则发热会过热,浪费能源,如果小于2.5mm,则发热效果不充分,治疗效果一般,同样的,当K值大于18K时,同样也会造成发热过热,浪费能源,K值小于10K时,则发热效果不充分,治疗效果一般,通过发明人的无数次试验的研究最终发现将碳纤维的直径控制在2.5~3.5mm,K值控制在10~18K时,即得到能源的充分利用又能确保治疗效果的显著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开关电源、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热体含有两个袋体,一个放置于人体的背部或头部或背部及头部的结合,一个置于人体的腹部,将两个袋体同时作用在人身的不同部位,就可以同时作用于人体的任督二脉,从而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袋体外形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人体形状进行设计,发热位置根据原始点疗法设计于人体头部、脸部、脊椎、肩胛骨、背部、臀部及腹部,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衣服形状、背心形状或具有保护脖子和脸部的帽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袋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调节的松紧带,根据体型大小可以随时调节松紧带的长短。
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具有如下的特点:
1.本豆灸治疗装置采用两个袋体,一个放置于人体的背部或头部,一个置于人体的腹部,将两个袋体同时作用在人身的不同部位,同时作用于人体的任督二脉,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
2.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黄豆用于腹部,红豆用于背部及头部,将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与任督二脉行结合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且对黄豆和红豆进行特殊的处理可以得到特殊的疗效;
3.采用环保碳纤维发热线,碳纤维发热线在发热时会产生8~15微米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具有温热效应,激活体内大分子、降血脂,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又因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网状的高性能碳素材料,不是电子元件,所以是零辐射;
4.根据人体形状进行设计,发热位置根据原始点疗法设计于人体头部、脸部、脊椎、肩胛骨、背部、臀部及腹部,需要贴身的使用者,只需要稍微把松紧带调紧一点即可,根据体型大小可以随时调节松紧带的长短;
5.具有恒温功能,不需要于微波炉里加热,只要设定好温度,它就会该温度下进行热敷,时间也会在您设置的时间后断掉电源。
6.经常使用该豆灸治疗装置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调整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有效减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麻木、失眠、晨僵等症状,并对腰间盘突出、便秘、慢性胃炎、痛经、神经衰弱、支气管炎、脑瘫、体虚、宫寒、糖尿病康复等有一定的辅助理疗保健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置于人体的背部及头部的袋体,2-2.置于人体腹部的袋体,2.电源线,3.控制器,4.电源插头,5.碳纤维;
图2是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棉质面料,12.里料,5.碳纤维,6.填充物;
图3是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及其内部碳纤维分布结构示意图,其中发热体为背心形状;
其中,1.发热体,2.电源线,3.控制器,4.电源插头,5.碳纤维;
图4是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的发热体为具有保护脖子和脸部的帽子;
图5是本发明的豆灸治疗装置的发热体为包裹人体后背部的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包含两个袋体和豆子;一个袋体内装有黄豆,用于人体腹部的治疗,一个袋体内装有红豆,用于人体背部或头部治疗。使用该豆灸治疗装置时,只需将其放入微波炉进行加热,加热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使用不同的袋体进行治疗。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包含两个袋体和豆子,一个为置于人体的背部及头部的袋体1-1,一个为置于人体腹部的袋体2-2,经药物处理的黄豆放置在置于人体腹部的袋体2-2中,经药物处理的红豆放置在置于人体的背部及头部的袋体1-1中。所述的豆灸装置还包括电源线2、控制器3和电源插头4,所述的发热体共分两层,第一层为棉质面料11,第二层为里料12,所述的棉质面料11和里料12之间设有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碳纤维5直接编织入棉质面料12的棉质中。其中两个袋体内的碳纤维的直径均为2.5mm,K值为10K,该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由发热体的一角引出,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电源开关、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该发热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调节的松紧带,根据体型大小可以随时调节松紧带的长短。对豆子经药物处理的工艺为,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5份,陈皮1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豆子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袋体内的碳纤维的直径不同,碳纤维的直径为3.5mm,K值为18K,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的处理工艺不同,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15份,陈皮10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豆子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袋体内的碳纤维的直径不同,碳纤维的直径为3.5mm,K值为16K,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的处理工艺不同,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5份,陈皮20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豆子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于袋体内的碳纤维的直径不同,碳纤维的直径为3mm,K值为14K,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的处理工艺不同,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30份,陈皮1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豆子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实施例6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包含一个袋体和豆子,所述的袋体为背心形状,经药物处理的豆子放置在置于袋体中,所述的豆灸装置还包括电源线2、控制器3和电源插头4,所述的发热体共分两层,第一层为棉质面料11,第二层为里料12,所述的棉质面料11和里料12之间设有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碳纤维5直接编织入棉质面料12的棉质中。其中两个袋体内的碳纤维的直径均为3.2mm,K值为12K,该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由发热体的一角引出,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电源开关、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该发热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调节的松紧带,根据体型大小可以随时调节松紧带的长短。经药物处理的豆子的处理工艺为,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15份,陈皮10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豆子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当该豆灸治疗装置用于腹部位置治疗时为经药物处理的豆子为黄豆,用于背部或头部位置治疗时经药物处理的豆子为红豆。因该发热体为背心形状,可用于背部,胸腹部等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施例7
如图2和图4所述的豆灸治疗装置,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发热体的形状不同,这里的发热体为具有保护脖子和脸部的帽子,通过该豆灸治疗装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脸部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碳纤维的直径为3mm,K值为14K,该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布满在整个帽子里,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由发热体的一角引出,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电源开关、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因作用与头部,经药物处理的豆子为红豆,其处理工艺为,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25份,陈皮16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红豆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实施例8
如图2和图5所述的豆灸治疗装置,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发热体的形状不同,这里的发热体为包裹人体后背部的袋体,包括;包括背部、臂部、头部、颈部和臀部五部分,背部的上部通过颈部与头部相连接,背部的两边上部与臂部直接相连接。所述的发热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调节的松紧带,根据体型大小可以
随时调节松紧带的长短;其中碳纤维的直径为3.2mm,K值为12K,该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布满整件衣服形状内,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由发热体的一角引出,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电源开关、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因背部和头部,经药物处理的豆子为红豆,其处理工艺为,按重量份数计,取艾叶12份,陈皮12份加水进行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100份红豆在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备用。
因该发热体为带衣袖衣帽的衣服形状,可以同时对人体的背部、臂部、头部、颈部和臀部五部分同时起作用,达到全方位治疗的目的。
以下实施例,是本发明产品在临床进行实验时进行的。
实施例1:张某某(男,57岁)
病情:全身有风湿不适感,手脚动作有不舒服感,疲劳,形容憔悴。
治疗及效果:使用实施例1的豆灸治疗装置,每天3次,每次30min,用完6天后,全身感到舒展,手脚动作灵敏了,改善了供血质量,不疲劳且形容也不憔悴了。
该患者停止治疗一个月后,使用实施例2所述的豆灸治疗装置,每天3次,每次30min,用完3天后,全身感到舒展,手脚动作灵敏了,改善了供血质量,不疲劳且形容也不憔悴了。具患者的描述,两套治疗装置能明显减轻因风湿病引起的疼痛、麻木、失眠、晨僵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效果的,但是实施例2的装置的治疗效果更佳。
实施例2:闵某某(女,47岁)
病情:多年来腿脚发凉,脚感觉冷,气血双亏,形色不足。
治疗及效果:使用实施例2的豆灸治疗装置,每天3次,每次30min,使用当天即感觉脚不冷了,改善了微循环,即改善了供血质量,使用6天后,微循环显著改善,形色也变好了,使用过程中对其减缓了慢性胃炎和痛经的病症。
实施例3:李某某(男,70岁)
病情:气血双亏,腿要痛,体弱乏力,有风湿症和糖尿病。
治疗及效果:使用实施例2的豆灸治疗装置中的背部治疗部分,每天3次,每次30min,使用8天后,腰腿有劲了,风湿症减轻,而且因糖尿病引起的眼糊也得到了改善。
实施例4:王某某(女,57岁)
病情:几乎每月有不同程度感冒,免疫力差。
治疗及效果:使用实施例2的整套豆灸治疗装置,每天3次,每次30min,连续使用,使用期间尚未出现感冒,免疫力明显增强。
实施例5:周某某(男,69岁)
病情:患有便秘及支气管炎,易感冒,免疫力差。
治疗及效果:使用实施例2的豆灸治疗装置,每天3次,每次30min,使用两天以后大便通畅,冬天不易发生支气管炎,免疫力明显增强。
实施例6:范某某(男,10岁)
病情:患有脑瘫,行动笨拙、手、脚的控制能力差一点。
治疗及效果:该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后,每天使用豆灸治疗装置,每天5次,每次20min,连续使用了20天以后,明显出现对脑瘫的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实施例7:针对体虚,手脚冰凉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1.按照男35~78岁,女35~70岁,有体虚,手脚冰凉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各收录男40人,女40人。
2.治疗,使用实施例2的豆灸治疗装置,使用当天手脚就不感觉凉了,使用5天后,疲劳感消失,体虚症状减轻,精气神充足,食欲增加,原有的大便不通畅也通畅了,原有睡眠差的睡眠也得到了改善,工作有精神,免疫力增强,使用后腹部,背部及头部舒适。
实施例8:针对腰肌劳损并患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1.按照男35~65岁,女35~68岁,针对腰肌劳损并患有神经衰弱的患者,各收录男40人,女40人。
2.治疗,使用实施例2的豆灸治疗装置,使用当天全身感到舒适,特别是腰部酸痛感减轻,具有活血消肿、舒经活络的功效,同时改善了微循环,即改善了供血质量,使用6天后,微循环显著改善,形色也变好了,精气神充足,食欲增加,原有的大便不通畅也通畅了,原有睡眠差的睡眠也得到了改善,工作有精神,免疫力增强。
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不在此进行叙述,通过临床实验验证了本套豆灸治疗装置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调整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有效减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麻木、失眠、晨僵等症状,并对腰间盘突出、便秘、慢性胃炎、痛经、神经衰弱、支气管炎、脑瘫、体虚、宫寒、糖尿病康复等有一定的辅助理疗保健功效。
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包括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袋体和豆子;所述豆子根据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种类,设置于袋体内;当人体部位为腹部时,所述豆子为黄豆,当人体部位为背部或头部时,所述豆子为红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为两层,第一层为棉质面料,第二层为里料,碳纤维直接编织入棉质面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豆子经药物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处理工艺为:将艾叶、陈皮混合后,加水煮沸,过滤后取汁液,将豆子放入汁液中进行蒸馏,得到的豆子再进行阴干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豆子所需药物配比为艾叶5~30份,陈皮1~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呈连续往返折弯结构,以布满整个袋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的直径为2.5~3.5mm,K值为10~18K。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的一端与电源线相接,电源线中间接有控制器,电源线的末端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的控制器具有开关电源、定时和温度控制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含有两个袋体,一个放置于人体的背部或头部,一个置于人体的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调节的松紧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05844.6A CN105169565A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豆灸治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05844.6A CN105169565A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豆灸治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69565A true CN105169565A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89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05844.6A Pending CN105169565A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豆灸治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695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6657A (zh) * | 2019-11-07 | 2020-03-13 |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 一种中医妇科理疗热敷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13011A (en) * | 2009-10-02 | 2011-04-16 | Zhen-Qi Wang | Cold and hot dual-use stuffed product |
CN202151401U (zh) * | 2011-07-27 | 2012-02-29 | 庄镇宏 | 一种热敷袋 |
CN202516174U (zh) * | 2012-02-14 | 2012-11-07 | 吴志义 | 远红外线热敷装置 |
CN203539519U (zh) * | 2013-10-15 | 2014-04-16 | 祝雪云 | 一种可调温碳纤维加热红豆袋 |
CN203724298U (zh) * | 2014-03-06 | 2014-07-23 | 吕起法 | 一种电热红豆温敷袋 |
CN204274758U (zh) * | 2014-10-24 | 2015-04-22 | 万秉辉 | 一种电热红豆袋 |
-
2015
- 2015-08-17 CN CN201510505844.6A patent/CN1051695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13011A (en) * | 2009-10-02 | 2011-04-16 | Zhen-Qi Wang | Cold and hot dual-use stuffed product |
CN202151401U (zh) * | 2011-07-27 | 2012-02-29 | 庄镇宏 | 一种热敷袋 |
CN202516174U (zh) * | 2012-02-14 | 2012-11-07 | 吴志义 | 远红外线热敷装置 |
CN203539519U (zh) * | 2013-10-15 | 2014-04-16 | 祝雪云 | 一种可调温碳纤维加热红豆袋 |
CN203724298U (zh) * | 2014-03-06 | 2014-07-23 | 吕起法 | 一种电热红豆温敷袋 |
CN204274758U (zh) * | 2014-10-24 | 2015-04-22 | 万秉辉 | 一种电热红豆袋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未知: "黄豆灸法—我和"推腹"有个约定", 《百度文库》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6657A (zh) * | 2019-11-07 | 2020-03-13 |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 一种中医妇科理疗热敷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59738U (zh) | 一种适用于风湿免疫科的腿部关节套 | |
CN108465081A (zh) | 一种热敷中药组合物以及热敷中药垫 | |
CN104983988A (zh) | 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 | |
CN109645579A (zh) | 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保健服装 | |
CN205924467U (zh) | 一种带有中药熏蒸功能的按摩器 | |
CN106798905A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中药热敷理疗袋 | |
CN108653520A (zh) | 一种治疗颈肩腰腹四肢关节疼痛的热敷包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88138A (zh) | 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 | |
CN104887860A (zh) | 具有固肾培元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 | |
CN202589935U (zh) | 多功能温灸带 | |
CN110507794A (zh) | 一种远红外热敷疗法用中药包 | |
CN207837710U (zh) | 一种电加热中药盐敷躺垫 | |
CN201271429Y (zh) | 一种美容健身多功能保健垫 | |
CN206391189U (zh) | 一种灸坐垫 | |
CN105169565A (zh) | 豆灸治疗装置 | |
CN204864576U (zh) | 豆灸治疗装置 | |
CN104173880A (zh) | 治疗小儿遗尿的内服外敷中药 | |
CN106421121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的舒筋活血外用药物 | |
CN105011659A (zh) | 中药u型枕 | |
CN111956773A (zh) | 一种艾灸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57742B (zh) | 可排出体内筋骨中寒湿的中药薰剂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
CN204814827U (zh) | 一种随行回春暖宫温灸带 | |
CN201977364U (zh) | 一种中草药枕芯 | |
KR20160123922A (ko) | 발끝치기 운동기구 | |
CN109602100A (zh) | 一种治疗肾气亏虚型痛经的保健服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