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1645A -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1645A
CN105141645A CN201410234534.0A CN201410234534A CN105141645A CN 105141645 A CN105141645 A CN 105141645A CN 201410234534 A CN201410234534 A CN 201410234534A CN 105141645 A CN105141645 A CN 105141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cloud server
shared device
device group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45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345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16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9579 priority patent/WO20151805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1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1645A/zh
Priority to HK16103697.2A priority patent/HK121576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包括:云端服务器将与其云端服务器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所述云端服务器生成鉴权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根据所述登录请求消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当共享设备组内一个设备登录后,组内的其他设备通过共享登录状态实现了登录云端服务器的效果。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登录云端服务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具备网络功能,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电视、机顶盒、路由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连接网络服务器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当每个设备登录服务器时,需要分别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等登录信息。当多个终端设备需要连接并登录服务器时,这些多个设备需要分别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获取登录授权,这对多个设备来说在每次登录输入登录信息是十分耗时的,由此降低了效率。
如果设备具备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近距离通信功能,则可以通过设备间的NFC功能传输登录信息,即一个设备登录后,该设备通过NFC通信把登录信息传送到另一个设备,使得另一个设备也能够使用该登录信息登录。但是,这个过程属于一次性操作,完成登录以后设备之间无法再继续关联,如果下次再登录则还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个终端设备登录时需要分别输入登录信息导致降低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其包括:云端服务器将与其云端服务器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所述云端服务器生成鉴权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根据所述登录请求消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其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并且所述共享设备组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成功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端服务器,其包括: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用于将与云端服务器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信息;登录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登录请求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加入模块,用于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的共享设备组,当组中的一个设备登录后,组内的其他设备通过共享登录状态在免输入登录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登录云端服务器的效果,实现了一个设备登录后同组的其他设备能够自动登录,从而简化了登录操作,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加入共享设备组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云端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同一共享设备组的设备登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主要思想在于,多个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机顶盒等)之间通过NFC功能交互建立一个基于云端的共享设备组,在设备组内任一个设备登录云端服务器后,组内其他设备共享登录状态并仅在通过身份验证后就能够登录该云端服务器,而不需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等登录信息,从而实现了一个设备登录后其他的同组设备自动登录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2中,云端服务器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
所述共享设备组是一个虚拟的设备组,设备组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登录状态,当一个终端设备登录后,组内其他的终端设备共享该已登录的终端设备的登录状态,从而这些其他的终端设备不必再提供登录信息就可以实现登录云端服务器。
共享设备组由云端服务器负责建立和管理,负责维护所述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描述信息包括:该共享设备组的组标识信息(GID)、该共享设备组包括的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ID),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是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简称UUID)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简称MAC)地址或IP地址等能够唯一标识设备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当云端服务器建立一个共享设备组后,为该共享设备组分配全局唯一的组标识信息(ID)。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具备网络连接功能,云端服务器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例如,云端服务器使用套接字socket(采用TCP、RUDP等协议)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长连接通道,从而云端服务器通过该通道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相互之间传送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这些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电视、机顶盒、路由器等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近距离通信功能可以是近场通信(NFC)或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或蓝牙等无线技术,本申请不进行限制。在采用NFC或RFID技术进行交互时,设备之间不需要配对,直接靠近就可以完成通信。所述多个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进行相互协商,加入同一个共享设备组。
一般地,设备加入共享设备组之后,便不再需要设备的NFC功能进行通信,即设备的NFC功能只在建立基于云端服务器的共享设备组的过程中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设备加入设备组之后,如果终端设备不需要再保持设备组的共享关系,则可以进行注销或者退出设备组的处理。设备注销之后设备组一起注销,而设备退出后设备组还存在并不注销,具体地:
设备注销流程的步骤如下:
(1)设备A注销登录账号;
(2)设备A通知用户是否注销设备组其它设备,用户确认注销时,设备A通知云端服务器清除设备组各个登录token;云端服务器通过长连接通道通知其它设备清除登录状态;以及
设备退出设备组的步骤如下:
(1)设备注销登录状态,并选择不注销设备组其它设备,此时设备自动退出设备组;
(2)设备加入一个新的设备组,设备自动退出原有设备组。
在步骤S104中,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根据所述登录请求消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之前还包括有,共享设备组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已登录云端服务器。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一般的登录方式登录云端服务器。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在云端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等登录信息发起登录,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登录信息后允许第二终端设备登录。
在共享设备组的第二终端设备成功登录云端服务器后,云端服务器生成鉴权密钥(token)并存储在该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中,其中该鉴权密钥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随机生成的任意字符串,本申请不进行限定。接着,云端服务器通过长连接通道将生成的鉴权密钥发送给该组内的每个设备,显然该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也接收到该鉴权密钥。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使用预先设置的加密算法(例如MD5、RC4、DES等)对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行加密计算生成身份验证信息,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包括身份验证信息在内的登录请求信息,以请求云端服务器根据身份验证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的身份进行验证。
云端服务器接收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后,根据其中携带的身份验证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的身份进行验证。具体地验证过程包括:云端服务器在该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中取得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与在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加密算法相同的加密算法(例如MD5、RC4、DES等)对取得的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行加密计算,并与身份验证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通过验证,允许第一终端设备登录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当共享设备组内一个设备登录后,组内的其他设备通过共享登录状态在免输入登录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登录云端服务器的效果。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详细说明。参考图2,在一个家庭用户中包括有手机204、智能电视206和路由器208等具有NFC功能的设备,云端服务器202和这些终端设备建立有长连接通道,并且这些终端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202建立的共享设备组。其中手机204的IP地址为“192.168.0.1”、智能电视206的IP地址为“192.168.0.2”、路由器208的IP地址为“192.168.0.3”,云端服务器202为该共享设备组分配的组标识信息为G-1,然后云端服务器202将上述信息记录在该组的描述信息中。当手机204登录云端服务器202时,作为该组内第一个登录的设备,手机204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等信息后成功登录云端服务器202。接着,云端服务器202随机生成一个鉴权密钥(token)存储在本地,然后通过长连接通道将该鉴权token发送给组内的其他设备智能电视206和路由器208。智能电视206接收到鉴权token后,使用MD5算法加密鉴权token和智能电视206的IP地址“192.168.0.2”,将得到的散列值作为身份验证信息,并向云端服务器202发送包括身份验证信息的登录请求信息。云端服务器202接收到智能电视206发送的登录请求信息后,使用同样的MD5算法加密在本地存储的鉴权token和智能电视206的IP地址“192.168.0.2”并得到一个散列值,如果该散列值与登录请求信息中的散列值一致,则确认智能电视206与手机204是同一个共享设备组的设备,即验证通过智能电视206的身份,允许智能电视206登录云端服务器202。这样,智能电视206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就可以访问云端服务器202。同样地,路由器208采用同样的登录方式登录云端服务器202,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为简明在以上的实例中以终端设备的IP地址作为标识信息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采用终端设备的UUID码或MAC地址作为标识信息,此处不赘述。
下面结合图3详细描述上述处理过程。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共享设备组的设备登录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A和B加入同一个共享设备组,且设备A和B通过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的长连接通道传送数据。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02中,设备A在云端服务器的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发起登录云端服务器。
在步骤S304中,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设备A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后,生成鉴权密钥(token),并与用户名一起并保存在云端设备组的描述信息中。
在步骤S306中,云端服务器通过长连接通道将包括鉴权token的登录信息发送给设备A所在共享设备组的其它设备(例如设备B)。
在步骤S308中,设备B通过长连接通道接收到登录信息,然后使用加密算法(例如MD5、RC4、DES等)加密鉴权token和设备B的全局唯一标识(例如UUID或MAC地址)生成身份验证信息,并将该验证信息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请求身份验证。
在步骤S310中,云端服务器通过同样的加密算法(例如MD5、RC4、DES等)解密,确认设备B的登录请求合法,并给设备B发送登录成功通知。
下面结合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云端服务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云端服务器至少包括: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402、接收模块404、登录管理模块406、共享设备组建立模块408、通道建立模块410、密钥生成模块412和发送模块414,下面详细描述云端服务器的结构和功能。
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402,用于将与云端服务器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
接收模块404,用于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信息。具体地,所述接收模块404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登录管理模块406,用于根据所述登录请求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具体地,所述登录管理模块406根据所述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共享设备组建立模块408,用于建立所述共享设备组。所述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402还用于维护所述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描述信息包括:该共享设备组的组标识信息、该共享设备组包括的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通道建立模块410,用于建立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接收模块404通过所述连接通道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信息。所述登录管理模块406还用于验证通过所述登录信息,允许第二终端设备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
密钥生成模块412,用于生成鉴权密钥。
发送模块414,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鉴权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502中,第一终端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并且所述共享设备组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成功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例如NFC),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进行相互协商,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
下面结合图6详细描述两个终端设备加入同一个共享设备组的过程。参考图6,设备A和设备B加入共享设备组的步骤如下:
在步骤S602中,设备A获取其所在的共享设备组ID,设备B获取其所在的共享设备组ID。设备所在的共享设备组就是设备已加入的设备组,如果设备还未加入过设备组则获取到的设备组ID为空或者省略此步骤。
在步骤S604中,设备A与设备B靠近,设备A通过NFC功能把设备组ID传给设备B。
在步骤S606中,判断设备A的设备组ID是否有效,如果设备A的设备组ID有效则执行步骤S608,如果无效则执行步骤S614。
如果设备本身还没有加入设备组则不能获取到组ID,或者设备加入过设备组但是该组已被撤销,在这些情况下,都属于设备组ID无效的情况。
在步骤S608中,判断设备B的设备组ID是否有效,如果设备B的设备组ID有效则执行步骤S610,如果无效则执行步骤S612。
在步骤S610中,设备A与设备B的设备组ID均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示用户,由用户选择设备是设备A加入设备B所在的组,还是设备B加入设备A所在的组;或者根据预设的规则将一个设备加入另一个设备所在的组。在本实施例中,以设备B加入设备A所在的组为例进行描述。设备B通知云端服务器,设备B退出原有设备组,并加入A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在步骤S612中,设备A的设备组ID有效且设备B的设备组ID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设备B通知云端服务器,加入A所在的设备组,并通知A已加入A所在的设备组。
在步骤S614中,判断设备B的设备组ID是否有效,如果设备B的设备组ID有效则执行步骤S616,如果无效则执行步骤S618。
在步骤S616中,设备A的设备组ID无效且设备B的设备组ID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设备B通知设备A加入自己的设备组,设备A收到消息后通知云端服务器,设备A加入设备B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在步骤S618中,设备A与设备B的设备组ID均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设备B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获取新的共享设备组ID,并加入这个新的设备组,写入本地设备存储,然后传给设备A;设备A收到后,通知云端加入设备B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一般情况下,两个终端设备通过NFC通讯加入同一个共享设备组包括以上四种情况。通过上述过程,两个终端设备加入到同一个共享设备组,多个设备加入到同一个共享设备组的过程与上述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实际上,终端设备在加入共享设备组时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进行交互通信,在此之后组内的终端设备之间不需要经常性地连接交互,即终端设备只使用近距离通信功能进行一个过程的交互通信。在多个终端设备加入到同一个共享设备组之后,将其加入的终端设备组的标识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存储终端的标识信息。
在步骤S504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在步骤S504之前,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鉴权密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登录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云端服务器根据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对第一终端进行身份鉴权,如果鉴权通过则允许访问云端服务器,从而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
在步骤S506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下面结合图7描述终端设备的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加入模块702,用于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该终端设备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例如NFC),并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与其他的终端设备相互协商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
发送模块704,用于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所述发送模块704还用于将其加入的终端设备组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接收模块706,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706还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鉴权密钥,所述发送模块704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登录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的共享设备组,当组中的一个设备登录后,组内的其他设备通过共享登录状态在免输入登录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登录云端服务器的效果,实现了一个设备登录后同组的其他设备能够自动登录,从而简化了登录操作,提高了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端服务器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
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根据所述登录请求消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登录成功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服务器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的步骤,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建立所述共享设备组,并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
所述云端服务器维护所述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包括:该共享设备组的组标识信息、该共享设备组包括的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
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所述连接通道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信息,并验证通过所述登录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生成鉴权密钥,并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鉴权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6.一种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并且所述共享设备组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成功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进行相互协商,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将其加入的共享设备组的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均无效,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加入所述云端服务器新建立的一个共享设备组,并将该组的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加入该新的共享设备组;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有效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无效,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加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无效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有效,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加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组标识信息均有效,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退出其所在的共享设备组,并加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共享设备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其加入的终端设备组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鉴权密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登录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11.一种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用于将与云端服务器具有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加入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请求信息;
登录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登录请求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若验证通过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登录所述云端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共享设备组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共享设备组;
所述共享设备组维护模块还用于维护所述共享设备组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包括:该共享设备组的组标识信息、该共享设备组包括的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通道接收所述共享设备组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信息;
所述登录管理模块还用于验证通过所述登录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钥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鉴权密钥;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鉴权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登录管理模块根据所述鉴权密钥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验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入模块,用于加入云端服务器预先建立的共享设备组;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验证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共享设备组的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成功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并通过近距离通信功能与其他的终端设备相互协商加入所述共享设备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其加入的终端设备组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鉴权密钥;
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登录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鉴权密钥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CN201410234534.0A 2014-05-29 2014-05-29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Pending CN105141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534.0A CN105141645A (zh) 2014-05-29 2014-05-29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PCT/CN2015/079579 WO2015180589A1 (zh) 2014-05-29 2015-05-22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HK16103697.2A HK1215767A1 (zh) 2014-05-29 2016-03-31 終端設備的登錄方法、終端設備和雲端服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534.0A CN105141645A (zh) 2014-05-29 2014-05-29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1645A true CN105141645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69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4534.0A Pending CN105141645A (zh) 2014-05-29 2014-05-29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1645A (zh)
HK (1) HK1215767A1 (zh)
WO (1) WO201518058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372A (zh) * 2016-11-03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服务器和账户登录方法
CN109272665A (zh) * 2018-09-11 2019-01-25 深圳数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系统
CN111353142A (zh) * 2019-02-15 2020-06-30 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447208A (zh) * 2020-03-24 2020-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39014A (zh) * 2020-05-14 2020-09-08 深圳市筑泰防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成多台终端对服务器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708A (zh) * 2020-12-18 2021-01-22 深圳市晶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批量配置WiFi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50147A (zh) * 2020-12-02 2022-06-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3378A (zh) * 2018-05-31 2018-11-16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帐号登陆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855598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北京场景互娱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云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206817B (zh) * 2020-02-03 2022-07-12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连接确认方法和区块链网络
CN112104567B (zh) * 2020-09-03 2022-11-1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35116A (zh) * 2020-10-14 2021-01-15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291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基于账户群组的多设备智能管理方法
CN103152399A (zh) * 2013-02-07 2013-06-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3457951A (zh) * 2013-09-02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终端登录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546A (zh) * 2011-02-18 2011-05-25 北京积木恒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操作系统
CN10318823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3475476B (zh) * 2013-09-02 2018-02-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终端登录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291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基于账户群组的多设备智能管理方法
CN103152399A (zh) * 2013-02-07 2013-06-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3457951A (zh) * 2013-09-02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终端登录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372A (zh) * 2016-11-03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服务器和账户登录方法
CN109272665A (zh) * 2018-09-11 2019-01-25 深圳数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系统
CN111353142A (zh) * 2019-02-15 2020-06-30 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447208A (zh) * 2020-03-24 2020-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39014A (zh) * 2020-05-14 2020-09-08 深圳市筑泰防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成多台终端对服务器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50147A (zh) * 2020-12-02 2022-06-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及设备
CN112261708A (zh) * 2020-12-18 2021-01-22 深圳市晶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批量配置WiFi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0589A1 (zh) 2015-12-03
HK1215767A1 (zh) 2016-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1645A (zh) 终端设备的登录方法、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US1024374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 device by a user
CN110336774B (zh) 混合加密解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01801B2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508360B1 (ko)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 방법을 컴퓨터에서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US20200145409A1 (e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 management
CN112291190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3051628B (zh) 基于服务器获取认证令牌的方法及系统
US11882102B2 (en) Generating a device identification key from a base key for authentication with a network
US9673979B1 (en) Hierarchical, deterministic, one-time login tokens
KR101744747B1 (ko) 휴대 단말기, 단말기 및 보안쿠키를 이용한 인증 방법
KR20190099066A (ko) 디지털 인증서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73487A (zh)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设备安全挂件的家居信任组网的实现方法
CN106576043A (zh) 病毒式可分配可信消息传送
CN111400727A (zh) 区块链的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1367065B1 (en) Distributed ledger system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CN1145535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780609A (zh) 一种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云数据安全网关
CN104935435A (zh) 登录方法、终端及应用服务器
CN104202170A (zh) 一种基于标识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3905400A (zh) 一种业务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584307A (zh) 一种可信密钥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040501B (zh) 基于平台即服务的认证方法和装置
KR101246339B1 (ko) 큐알 코드 보안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7566393A (zh) 一种基于受信任证书的动态权限验证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7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7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