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0642A - 圆极化天线 - Google Patents

圆极化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0642A
CN105140642A CN201510274828.0A CN201510274828A CN105140642A CN 105140642 A CN105140642 A CN 105140642A CN 201510274828 A CN201510274828 A CN 201510274828A CN 105140642 A CN105140642 A CN 105140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electric dipole
ring
dipol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48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0642B (zh
Inventor
薛泉
廖绍伟
吴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Original Assigne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filed Critical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Publication of CN105140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0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0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0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圆极化天线,可通过以预定配置采用接地面、半环和电偶极子构造而成。与其他单向圆极化天线相比,该圆极化天线具有轴比带宽宽、增益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圆极化天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众多无线应用中用到的圆极化天线,例如高性能圆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电子装置,能够将电流转换成无线电波,或者将无线电波转换成电流。天线通常和无线电发射机或接收机一起使用,并作为无线电发射机或接收机的一部分。天线被广泛应用于诸如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手机和卫星通信等系统。天线极化是指其产生的远区电场矢量的方向,其取决于天线的物理结构以及天线的方向,天线的方向(orientation)与天线的方向性(directionality)是不同的概念。
按照惯例来理解,天线极化是指其所说辐射的远区电场矢量的方向。天线的极化有两种形式,即:线极化和圆极化天线。对于线极化波,无线电波的电场沿着一个方向来回振荡。这会受到天线接受无线电波的能力会受到其方向的影响,即会有极化损耗。只有当天线的极化方向和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向相同时,才能无损的接受无线电波。在圆极化中,无线电波的电场矢量绕着传播轴以无线电频率呈圆形旋转。线极化天线具有远场电场矢量,其限制在沿着电磁波传播方向所在的平面,圆极化天线的远场电场矢量具有恒定的幅度,其旋转方式沿着传播方向而变化。因此,圆极化天线能够降低因发射机天线与接收机天线未对准而造成的损耗,并能够抑制由建筑物和地面造成的多径效应。
在与众多无线应用中用到的天线有关的上述背景技术中,仅仅是对天线技术进行一番背景概述,而并非是全面的。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关于天线的其他背景会变得更加清晰。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的简要的发明内容有助于对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进行基本或大致的了解,下文中会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该发明内容并未对本公开进行广泛或详尽的阐述。该发明内容的目的是用简化的形式,提出一些与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例有关的概念,作为随后对本公开中各个实施例进行更详细描述的前奏。
在本公开中阐述的有系统、方法、制品以及有助于促进使用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其他实施例或者实施方式。高性能圆极化天线可以和连接到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和因特网等)的任何种类的装置(比如手机、计算机和手持设备等)一起搭配使用。
当前市场上的各种单向圆极化天线要么性能较差,要么结构复杂。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具有结构简单、轴比带宽宽以及增益高等优点。该高性能圆极化天线还与标准印刷电路板(PCB)以及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相兼容。
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该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几何结构包括接地面、半环以及电偶极子。该半环与该接地面垂直。该半环的中间开路,该开路点的两端分别与该电偶极子的两端相连接。该电偶极子与该接地面平行,并且与该半环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该电偶极子的长度和高度分别约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差分馈源可以在位于该半环开路间隙处(开路电路所在的位置)馈电,这相当于对电偶极子和半环并联馈电;或者差分馈源在该半环的两个接地点馈电,这相当于对电偶极子和半环的串联馈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方法。按照该方法生成的圆极化天线具有轴比带宽宽和增益高等优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促进信号传输的设备。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轴比带宽宽和增益高的优点。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促进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信号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轴比带宽宽和增益高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些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公开中非限制性的以及并非详尽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等效电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促进设计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圆极化天线的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图5c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宽边轴比图。
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微分反射系数图。
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XZ平面辐射方向图。
图9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YZ平面辐射方向图。
图10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宽边天线阵增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通过大量具体细节来深入了解本公开中的各个实施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本公开所述的技术无需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也能应用于实践,或者随其他方法、组件和材料等一起应用。在其他情况下,为避免某些方面含糊不清,在本公开中没有对公认的结构、材料或操作进行显示或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一个实施例”或“某个实施例”是指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有与该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出现诸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方面”或“在某个实施例中”之类的短语,其并不一定就是指的同一个实施例。此外,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合并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本公开中所用到的术语,如“组件”、“系统”和“界面”等,指的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如硬件、软件(比如执行软件)和/或固件。例如,组件可能是处理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对象、可执行文件、程序、存储设备和/或计算机。例如,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该服务器就是组件。一个程序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组件,一个组件可能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
进一步地,可以从不同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来执行这些组件。这些组件可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中的另一组件进行交互的一个组件的数据,其中该网络例如为因特网、局域网和广域网等)的信号进行通信。
作为另一个示例,组件可以是具有通过机械部件提供的特定功能的装置,这些机械部件由电气或电子电路所操作;该电气或电子电路可由软件应用程序或固件应用程序(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来操作;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位于该装置之内或之外,并且能够执行至少一部分的该软件应用程序或固件应用程序。作为再一个示例,组件可以是通过电子元件(无需机械部件)提供特定功能的装置;该电子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运行软件应用程序和/或固件应用程序,这些软件应用程序和/或固件应用程序至少部分地赋予该电子元件上述特定功能。在一方面中,组件可以通过一虚拟计算机(比如,云计算系统)来模仿电子元件。
本公开中所用到的词汇“示例性”和/或“示范性”是用来举例或举例说明的。为免生疑问,文中所公开的主题并不局限于这样的例子。此外,在本公开中描述为“示例性”和/或“示范性”的任何方面或设计并不一定就理解为优先于或优于其他方面或其他设计,也不能理解为将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等效示例性结构和技术排除在外。此外,无论是在具体实施方式还是在权利要求中所采用的词汇如“包括(includes)”、“具有(has)”、“包含(contains)”以及其他类似词汇都是包容性的词汇—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开放性承接词“包括(comprising)”—不排除任何附加的或其他的要素。
在本公开中用到的词汇“推断(infer)”或“推断(inference)”,一般是指推导过程或系统、环境、用户和/或源自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一系列观测的意图的推断状态。获得的数据和事件包括:用户数据、器件数据、环境数据、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传感器数据、应用程序数据、隐式数据和显式数据等。通过推断可以确定语境或具体行为,或比如根据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来产生兴趣状态的概率分布。
推断还可以是指用来由一组事件和/或数据组成更高级别事件的技术。通过推断还能由一组发现的事件和/或存储的数据产生新的事件或行为,无论该事件是否与时间接近密切相关,也无论该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若干个事件源和数据源。各种分类法和/或系统(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贝叶斯置信网络、模糊逻辑和数据融合引擎)可随执行自动和/或推断行为(与公开主题有关)一起使用。
此外,本公开主题可作为一种方法、装置或制品来予以实施。该制品是利用标准程序和/或工程技术来制造软件、固件、硬件或其组合从而控制计算机以便实现该公开主题。本公开中所用的术语“制品”包含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计算机可读载体或计算机可读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碟(例如光盘(CD)、数字视盘(DVD)、蓝光光盘TM(BD));闪存设备(例如闪存卡、闪存棒和闪存盘);和/或可模仿存储设备和/或任一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虚拟设备。
在概述了本文中各个实施例后,为修正线极化天线的上述缺陷和其他不足,本公开实施例对具有轴比带宽宽、增益高和结构简单的单向圆极化天线进行了描述。
圆极化天线分为全向圆极化天线和单向圆极化天线。与全向圆极化天线相比,单向圆极化天线的增益高,因此更加适合于一些特殊的应用,比如长距离点对点无线通信。各种单向圆极化天线已广泛用于卫星通信系统,如移动卫星(MSAT)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单向圆极化天线要么性能较低,比如轴比(AR)带宽窄以及增益低,要么馈电和/或天线结构复杂,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迫切需要轴比(AR)带宽宽、增益高同时结构简单的单向圆极化天线。
图1示所示是具有轴比带宽宽、增益高以及结构简单优点的单向圆极化天线的制造方法。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方法(或算法)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并不受限于这些动作和/或这些动作的顺序。例如,动作可按顺序和/或同时发生,在此不对其他动作进行介绍或描述。此外,并非所有举例说明的动作都需要实施该方法。此外,通过状态图或状态事件,该方法也可被描述为一系列相关联的状态。此外,在下文中,该方法还能存储在制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以便于将该方法传递到计算机。本公开中所用的术语“制品”包含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计算机可读载体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参见图1,其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示意图。该圆极化天线100包括接地面102、电偶极子104以及半环106。该接地面102为比波长更长的导体平面,其连接到发射机的地线,充当无线电波的反射面。该接地面102反射器可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角形或球面。该半环106与该接地面102垂直。该半环106的中上部是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电偶极子104的两端相连接。该电偶极子104与该接地面102平行,并且与该半环106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该电偶极子104的长度和高度分别约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位于该半环106中上部的开路电路所在的位置108的差分馈源能够激发该极化天线100。通过对该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并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该半环106中上部开路电路所在的位置108处。通过对该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串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该半环106的两个接地点处。通过切换该电偶极子104双臂的方向,能够使天线100的极化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之间进行改变。
参见图2,其是示出的示例性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200的等效电流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该天线的工作原理。该圆极化天线200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204和206以及一个磁偶极子202。电偶极子206是电偶极子204关于该接地面的镜像。如图2所示,这两个电偶极子204和206以及一个磁偶极子202彼此平行,彼此间距为四分之一波长(λ0/4),其中,波长由λ0来表示。假设沿着第一电偶极子204的电流为I,那么沿着第二电偶极子的电流为-I,即两个电偶极子上的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由于电偶极子204和206彼此平行且相距为二分之一波长((λ0/4)+(λ0/4)=λ0/2),因此由第一电偶极子204和第二电偶极子所产生的远区电场矢量在Z轴方向得以增强。该半环(即图1中的110)及其关于接地面所形成的镜像可等效为图2中的磁偶极子1。沿着磁偶极子1的磁流为M,且M与I同相。
磁偶极子202在Z轴方向上所产生的远区电场矢量沿X轴方向极化。磁偶极子202与第一电偶极子204的间距为四分之一波长,因此由磁偶极子202产生的远区电场矢量与第一电偶极子204产生的远场电场矢量的相位和方向均正交。通过调节M和I的幅度,电偶极子204和206以及磁偶极子202在Z轴方向上即可形成圆极化辐射。
参见图3,其是示出了一种设计示例性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要素300可促进形成沿着第一电偶极子的电流I的通路;要素302可促进沿着第二电偶极子的电流-I的通路,两个电流大小相等,但相位相反。要素304可促进形成磁偶极子电流M,该磁偶极子电流M与该第一电偶极子电流I相位相同。要素300的第一电偶极子、要素302的第二电偶极子以及要素304的磁偶极子彼此平行。由于要素300和要素302的电偶极子彼此平行且相距为二分之一波长((λ0/4)+(λ0/4)=λ0/2],因此由要素300的第一电偶极子产生的远场电场矢量在Z轴方向得以增强。该半环(即图1中的110)及其镜像协同工作,可等效为要素304带有等效磁流M的磁偶极子,其中,M与I相位相同。由于要素304的磁偶极子与要素300的第一电偶极子之间的间距为四分之一波长,因此在Z轴方向上沿着X轴方向极化的远区电场矢量由磁偶极子304产生,其相位和极化方向均与在Z轴方向上沿着Y轴方向极化的由第一电偶极子300产生的远区电场矢量相差90度。通过调节M和I的幅度,要素300和302的电偶极子以及要素304的磁偶极子的远场矢量的重叠部分能够形成Z轴方向上的圆极化远场矢量。
参见图4,其是示出了一种圆极化天线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该圆极化天线包括要素404的接地面、要素400的半环以及要素402的电偶极子。要素404的接地面为比波长更长的导体面,其连接到发射机的接地线,充当无线电波的反射面。要素404的接地面反射器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角形或球面。要素400的半环与要素404的接地面垂直。要素400的半环的中间是开路的,形成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要素402的电偶极子的两端相连接。要素402的电偶极子与要素404的接地面平行,并且与要素400的半环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要素402的电偶极子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
要素400可将半环印制在第一印刷电路板(PCB)上。要素400的半环与要素404的接地面垂直。该半环的中上部是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要素402的电偶极子的两端相连接。要素402的电偶极子可印制在第二PCB上,其中要素400的PCB与要素402的PCB互相正交。该电偶极子与要素404的接地面平行,并且与要素400的半环面垂直。
位于要素400的半环的中间开路所在的位置处的差分源能够激励该极化天线。通过对该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并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要素400的半环的中间开路所在的位置处。通过对该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串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要素400的半环的两个接地点处。通过切换要素402的电偶极子双臂的方向,能够使天线的极化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之间进行改变。
参见图5a,其是示出了示例性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的实际设计的示意图。图5a所示的圆极化天线500a由接地面508a以及两个铜层502a组成,该两个铜层包括半环以及分别蚀刻在两个PCB板506a上的领结型电偶极子。领结型电偶极子是由两个大致为等腰三角形的导电平面构成的尺寸上接近的电线,这两个导电平面中间没有电连接。
该接地面508a为比波长更长的导体面,其连接到发射机的接地线,充当无线电波的反射面。该接地面508a反射器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角形或球面。铜层502a的半环垂直于该接地面508a。该半环还可通过SMA(subminiatureversionA)连接器504a连接到该接地面508a。该半环的中上部是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领结型电偶极子的两端相连接。该领结型电偶极子与该接地面508a平行,并且与该半环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该领结型电偶极子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通过对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串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该半环的两个接地点处。通过切换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双臂的方向,能够使天线500a的极化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之间进行改变。
参见图5b,其是示出了示例性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500b的实际设计的第一侧面示意图。图5b所示的圆极化天线500b由接地面508b、半环502b以及领结型电偶极子(图中未示出)组成。该半环502b以及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可分别刻蚀在两个PCB板506b之上。该接地面508b为比波长更长的传导面,其连接到发射机的接地线,充当无线电波的反射面。该接地面508b反射器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角形或球面。该铜层的半环502b垂直于该接地面508b。该半环还可通过SMA连接器504b连接到该接地面508b。该半环502b的中上部是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领结型电偶极子的两端相连接。该领结型电偶极子与该接地面508a平行,并且与该半环502b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该领结型电偶极子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和半环能够在该半环502b的两个接地点处通过串联馈电来激发。通过切换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双臂的方向,能够使天线500b的极化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之间进行切换。
参见图5c,其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高性能圆极化天线500b的实际设计的第二侧面示意图。图5c所示的圆极化天线500c由接地面508c、半环(图中未示出)以及领结型电偶极子502c组成。该半环502b以及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可分别刻蚀在两个PCB板506b之上。该接地面508c为比波长更长的传导面,其连接到发射机的接地线,充当无线电波的反射面。该接地面508c反射器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角形或球面。该铜层的半环垂直于该接地面508c。该半环还可通过SMA连接器504c连接到该接地面508c。该半环的中上部是开路电路,该开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领结型电偶极子502c的两端相连接。该领结型电偶极子502c与该接地面508c平行,并且与该半环面垂直。如果该天线处于自由空间中,该领结型电偶极子502c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自由空间波长的一半和四分之一。通过对该领结型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串联馈电的激发能够发生在该半环的两个接地点处。通过切换该领结型电偶极子502c双臂的方向,能够使该天线500c的极化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之间进行改变。
图6-10是基于实际设计的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实际设计可具有5.8GHz的中心工作频率。该半环和领结型电偶极子可印制在两个正交的PCB板之上,并可具有通过至该半环的接地上的两个孔而馈送的差分信号。在该特殊设计中,可对该电偶极子和半环进行串联馈电。整个结构180°旋转对称。图6描述的是宽边(在Z轴方向上辐射)轴比(AR)。AR<3dB的带宽从5.25GHz到6.50GHz或相对带宽21.3%。圆极化场由两个幅度相等、相位差90度的正交电场分量组成。较大的分量与较小的分量之比称为轴比(AR)。理想情况下,如果分量大小相等,则轴比值为1(或0dB)。实际上,在全频段范围内,圆极化天线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圆极化(AR=0dB)。通常要求轴比值低于3dB,对应的频率范围被称为天线的3dB轴比带宽。
图7中对应的-10dB差分反射系数(Sdd11)阻抗带宽为5.16GHz-7.78GHz或40.5%。该差分反射系数描述的是回波损耗。0dB的反射功率是指百分之百的功率全部被反射了,而-10dB的反射功率是指只有百分之十的功率被反射了。对于圆极化天线而言,其总带宽通常取决于轴比的重叠带宽和阻抗带宽。
辐射方向图是指天线的无线电波强度的方向(角度)依赖性。例如,全向辐射方向图向垂直于天线的所有方向辐射的功率相等。功率随与天线轴的夹角的不同而变化,在天线轴上的功率为零。这阐明了一个一般性原理,即:如果天线的形状是对称的,则其辐射方向图也具有相同的对称性。因此,在图8和图9中,XZ平面和YZ平面的辐射方向图的频率为5.8GHz。图8和图9显示,天线是LHCP,并且辐射方向图是对称的。宽边增益也称为功率增益,在图10中表示。图10显示了轴比带宽范围在5.25GHz到6.50GHz之间时,理想的天线增益大小在7dBi-8dBi之间。
关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包括对摘要内容的描述)是不详尽的,也不会限制实施例的明确的公开形式。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本公开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目的,在这些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范围内所做的修改也是合适的。
在这方面,结合各个实施例和相应附图对本公开的主题进行了说明,在适用情况下,应当理解的是,其他类似实施例也是可以使用的,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这些实施例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添加,以执行与本公开主题相同的、相似的、选择性的或替代性的功能。因此,本公开主题应不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单个实施例,应被视为符合下面所附的权利要求。

Claims (22)

1.一种装置,包括:
与接地面垂直的半环,其中,所述半环包括一开路电路,所述开路电路包括第一半环端和第二半环端;
平行于所述接地面且垂直于所述半环面的电偶极子,其中,所述第一半环端与所述电偶极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环端与所述电偶极子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包括约为自由空间波长一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包括约为自由空间波长四分之一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为以领结结构设置的领结型电偶极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包括弧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包括矩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地面是平坦的或大致为平坦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地包括角形反射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和电偶极子为并联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和电偶极子为串联馈电。
11.一种方法,包括:
产生形成沿着一器件的第一电偶极子的第一电偶极子电流;
产生形成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关于所述器件的接地面的镜像,其中,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与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的镜像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幅度及相反的相位;
产生形成沿着所述器件的磁偶极子的磁流,其中,所述磁流与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在相位上是相同的,以便辐射产生圆极化的远区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节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和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电流电流的镜像的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幅度;以及调节所述磁偶极子磁流的幅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反转所述第一电偶极子的朝向,以便改变天线的极化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的长度包括约为自由空间波长一半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包括约为自由空间波长四分之一的高度。
16.一种装置,包括:
印刷在第一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半环;
印刷在第二PCB上的电偶极子,其中,所述第一PCB与所述第二PCB的平面互相交叉;以及
连接器,用于通过所述装置的接地面连接到所述半环的馈电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同轴射频连接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偶极子还包括铜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包括矩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包括弧形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和电偶极子为并联馈电。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半环和电偶极子为串联馈电。
CN201510274828.0A 2014-05-27 2015-05-26 圆极化天线 Active CN105140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87,575 US9419347B2 (en) 2014-05-27 2014-05-27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US14/287,575 2014-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0642A true CN105140642A (zh) 2015-12-09
CN105140642B CN105140642B (zh) 2019-06-18

Family

ID=5470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4828.0A Active CN105140642B (zh) 2014-05-27 2015-05-26 圆极化天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19347B2 (zh)
CN (1) CN1051406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455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单元的高增益天线
CN108306113A (zh) * 2017-12-21 2018-07-20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流的圆极化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83388A (ko) 2015-11-17 2018-07-20 갭웨이브스 에이비 자기 접지식 표면 실장 가능 보우타이 안테나 장치, 안테나 페탈 및 제조 방법
US11404786B2 (en) * 2019-07-03 2022-08-02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lanar complementary antenna and related antenna array
US11784418B2 (en) * 2021-10-12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directional dual-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CN115566420B (zh) * 2022-09-15 2023-09-29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6567A (en) * 1967-07-11 1971-04-27 Edward H Shively Circularly polarized broadcast antenna
CN1157061A (zh) * 1995-06-21 1997-08-13 摩托罗拉公司 提供全向场型图的方法和天线
US6437750B1 (en) * 1999-09-09 2002-08-20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Electrically-small low Q radi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M waves therewith
WO2009111759A1 (en) * 2008-03-06 2009-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a fir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electrical antenna and a second polarization direction magnetic antenna
CN101997172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向性辐射的平板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1216A (en) * 1955-05-04 1957-08-14 Marconi Wireless Telegraph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ceiving aerial systems
US5703601A (en) 1996-09-09 1997-12-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Double layer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with single feed
TWI269487B (en) 2005-11-01 2006-12-21 Tatung Co A circular polarized antenna
TW200743260A (en) 2006-05-04 2007-11-16 Tatung Co Ltd Circular polarized antenna
TW200832811A (en) 2007-01-19 2008-08-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WO2010141745A1 (en) 2009-06-03 2010-12-09 Spx Corporation Circularly-polarized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6567A (en) * 1967-07-11 1971-04-27 Edward H Shively Circularly polarized broadcast antenna
CN1157061A (zh) * 1995-06-21 1997-08-13 摩托罗拉公司 提供全向场型图的方法和天线
US6437750B1 (en) * 1999-09-09 2002-08-20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Electrically-small low Q radi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M waves therewith
WO2009111759A1 (en) * 2008-03-06 2009-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a fir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electrical antenna and a second polarization direction magnetic antenna
CN101997172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向性辐射的平板天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455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单元的高增益天线
CN106058455B (zh) * 2016-07-29 2023-0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单元的高增益天线
CN108306113A (zh) * 2017-12-21 2018-07-20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流的圆极化天线
CN108306113B (zh) * 2017-12-21 2020-04-03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流的圆极化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49435A1 (en) 2015-12-03
CN105140642B (zh) 2019-06-18
US9419347B2 (en)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0642A (zh) 圆极化天线
CN106207420B (zh) 带有寄生短路贴片的蝴蝶结短路贴片天线
Li et al. Coplanar waveguide‐fed Koch‐like sided Sierpinski hexagonal carpet multifractal monopole antenna
Amin et al. Single feed circularly polarised omnidirectional bifilar helix antennas with wide axial ratio beamwidth
Zhai et al. Uniplanar millimeter‐wave log‐periodic dipole array antenna fed by coplanar waveguide
Kurniawan et al. Square‐shaped feeding truncated circularly polarised slot antenna
Praveen Kumar et al. Design of reconfigurable circularly polarised double folded inverted‐L antenna with rectangular ground plane using HFSS
Verma et al. Ka‐band circularly polaris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for wide elevation coverage
El‐Khamy et al. A new fractal‐like tree structure of circular patch antennas for UWB and 5G multi‐band applications
Fan et al. Development of polarisation reconfigurable omnidirectional antennas using crossed dipoles
Bao et al. Design and discussion of a broadband cross‐dipole with high isolation and low cross‐polarisation utilising strong mutual coupling
Fukusako et al. Generation of circular polarization using rectangular waveguide with L-type probe
Bobreshov et al. Ultrawideband TEM horn with inhomogeneous dielectric medium
Tang et al. The analysis of a wideband strip-helical antenna with 1.1 turns
Ramkrishna et al. A CPW‐fed wide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slot antenna with FSS for enhanced gain
Hirose et al. A loop antenna with quasi‐two sources for circular polarisation
Jingjian et al. Suppression of Cross‐Polarization of the Microstrip Integrated Balun‐Fed Printed Dipole Antenna
Luo et al. Miniaturised design of coplanar waveguide‐fed broadband circularly polarised slot antenna
Juan et al. Design of a dual‐polarised wideband short backfire antenna with high gain
Jothilakshmi Vishnu Prakash et al. Miniaturised multiband two‐element coaxial 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 antenna for satellite C‐band applications
Kumar et al. Compact printed ultra‐wideband diversity monopole antenna with slant inverted tree‐shaped stub
Mehboodi et al. Wideband dual‐polarised SAW spiral antenna for monopulse system
Xiong et al. A miniaturized three‐dimensional log periodic Koch‐dipole array antenna using T‐shaped top loading
Škiljo et al. Spherical helices for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ang et al. Enhanced dual‐circular polarised four‐arm 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with low‐profile cavity bac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