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8906B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8906B
CN105138906B CN201510548055.0A CN201510548055A CN105138906B CN 105138906 B CN105138906 B CN 105138906B CN 201510548055 A CN201510548055 A CN 201510548055A CN 105138906 B CN105138906 B CN 105138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data
attribute
network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8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8906A (zh
Inventor
肖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480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8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8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8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8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8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2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 G06F21/53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by executing in a restricted environment, e.g. sandbox or secure virtual mach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06F21/6263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dur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g. revealing personal data from cook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25Just-in-time applic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e.g., on-the-fly decryption, just-in-time obfuscation or de-obfus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这样的话,在电子设备中通常存储有大量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工作信息等涉密信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都能够通过连接到网络中,但是在显然在公共区域内和在公共场所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信息安全性,显然会有所差别。故在现有技术中,如何保证电子设备内的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至少部分解决电子电设备内信息安全性不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
所述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包括:接收到正确的传输密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一属性参数;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二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高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禁止传输参数;
满足第二预设传输条件的受限传输参数。
基于上述方案,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
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
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
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一属性参数;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二属性参数;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高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会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来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下,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进行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从而提高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性;在安全网路环境中,可以采用安全性较低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这样能够减少第一电子设备因数据安全控制导致的负荷和功耗,同时方便用户简便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给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时候死例提供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方法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设备,优选为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连接到网络,从而从网络侧获取信息,例如能够通过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从而从互联网下载各种信息或向互联网提交各种信息。
然而电子设备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的使用安全性是不同的,例如,用户通过家庭网络上网,显然相对于咖啡馆或商场内的公共网络的安全性是更高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规避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中首先会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形成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能够表明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安全性。
在步骤S120中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否则进入步骤S130,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认为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比所述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的控制安全性等级高。所述第一预定属性对应的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比第二预定属性对应的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高。故在本实施例中,如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较低,则采用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来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话,提高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性,同时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采用安全性较低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来进行数据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因为数据安全控制处理的操作,减少电子设备的负荷,同时简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是从数据层面来进行安全控制的,所述数据可包括系统级数据、应用级数据和文件级数据等信息。
在步骤S120和步骤S130中采用的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或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对第一电子设备内的存储数据的复制拷贝进行控制处理、包括外设将数据复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处理。例如,在步骤S130中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时,可以禁止其他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中拷贝数据,也禁止其他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中转移数据。首先,控制其他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中拷贝数据,可以防止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数据泄露,禁止其他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转移数据,可以防止恶意写入木马等恶意数据,防止第一电子设备被非法用户控制或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被篡改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根据网络的属性,灵活的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不仅保证了电子设备的数据高安全性、使用的高高便捷性,还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满意度。
方法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可包括USB接口、蓝牙通信接口或红外通信接口等能够与外设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被盗取或被篡改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通过变更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数据安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状态可为工作状态或允许传输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为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外的其他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状态可为非工作状态或禁止传输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这样的话,如,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非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无法通过第一接口从第一电子设备中拷贝数据或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具体如,通过不向所述第一接口的控制芯片输入使能信号,断开所述第一接口的控制芯片的使能信号传输路径,就可以使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工作状态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口的状态设置,可以简便的实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允许和禁止,简便的实现了数据安全控制,具有实现简便的特点。
方法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
所述步骤S120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步骤S130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中,第二电子设备暗自通过第一接口登录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窃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数据或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恶意发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的状态为所述第三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状态可为受限传输状态。在该状态下,若需要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还必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
所述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可包括:接收到正确的传输密钥。这样的话,第一电子设备在该状态下,检测到有通过第一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需求时,将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传输密钥。
所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还可包括:弹出提示信息要求用于进行生物特征采集验证。这里的生物特征采集验证可包括指纹验证、声纹验证或虹膜验证等。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状态可以与方法实施例二中的所述第一状态类似,同样可为允许传输状态。这样的话,在非安全网络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难度增大了,但是还是能够进行数据传输,以能够满足合法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结合方法实施例二和方法实施例三,将所述第二预定属性分为第一子属性和第二子属性。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所述第一子属性,可认为当前网络环境极端恶劣,将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第二状态,即禁止传输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便是合法用户通过传输密钥的输入也无法进行数据传输。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属性为所述第二子属性,可认为当前网络不是很安全但是并非极端恶劣,将控制所述接口工作在第三状态,即控制第一接口工作在受限传输状态。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指示,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工作状态在上述任意三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但是从高危控制态向低危控制态切换时,第一电子设备还将形成并输出警告提示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是高危控制态,而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是低危控制态。所述第三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是高危控制态,而所述第一状态为低危控制态。
方法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一属性参数;
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二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高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
所述第一数据为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任意数据,如用户写的文档、邮件、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及电话簿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通过设置属性参数来控制。所述属性参数可为各种对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权限进行设定,如是否允许数据被复制、是否允许数据被写入、是否确定隐藏文件等属性参数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据属性的设置。例如,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禁止复制属性,这样的话,如电子设备处于非安全网络环境中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或专用的应用将更改所述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所述第二属性参数,这样其他电子设备就无法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复制数据了,防止所述第一数据的被非法窃取。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禁止传输参数;或满足第二预设传输条件的受限传输参数。
所述禁止传输参数可为禁止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这样其他电子设备将无法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数据。
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预设传输条件可为与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相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传输密钥时,才允许进行数据传输,这样显然也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可为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数据或指定类型的数据。
方法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如图2所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步骤S150: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例如,所述第一接口在受限传输状态下,还将继续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从而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当发现异常时,将采用对应的异常处理措施,如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防止数据泄露。这里的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可包括暂时禁止数据传输等操作或验证传输的合法性或输出异常传输提示及接收异常提示答复等。例如通过弹出对话框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等操作。
这样的话,再次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性,且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满意度。
方法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如图2所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步骤S150: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步骤S140可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步骤S150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在第一指定时间内有大量的传输,可能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盗取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或向第一电子设备恶意传输数据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可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这里的异常处理操作可包括暂停传输。这里的异常处理操作还可包括向指定设备发送异常提示,接收指定设备发送的异常提示答复,再基于异常提示答复确定是否继续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否则将暂停禁止或直接禁止数据传输。这里指定设备可以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有绑定关系的其他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常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属于同一用户,具体可为手机、可穿戴式设备等用户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当然所述异常提示,也可以直接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输出,所述异常提示答复也可以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接收,不局限于是且其他电子设备。
显然在本实施例中再次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和数据安全性。
方法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如图2所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步骤S150: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步骤S140可包括: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步骤S150可包括:
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频次,当电子设备在相对不是特别安全的环境下,反复高频次的进行数据传输,也有可能是其他非法电子设备在窃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数据,故在本实施例中还将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频次与预设传输频次的比较,来确定是否执行异常处理。这里的异常处理可以参见前述两个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显然在本实施例中再次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和数据安全性。
方法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
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可与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结合使用,在网络环境相对不够安全的情况下,自动对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这样的话,非法用户要打开读取该数据,就必须输入解密密钥,否则将无法实现,这样显然也能够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数据的安全性。
方法实施例九: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12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步骤S130: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步骤S111: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
步骤S112: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
步骤S113: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
步骤S114: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地址数据可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接入设备的IP地址等地址数据。
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可为一个或多个安全网络地址数据的集合。若此时,所述第一地址数据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内,显然就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是安全的,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所述第一预设属性,否则可认为是所述第二预设属性。这里的第一预设范围可为预先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数据列表。
当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在连接网络之后,从网络平台获取网络安全评估信息,根据所数据网络安全评估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是否为所述第一预定属性的网络。具体如,用户利用电子设备接入公共网,接入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评估该公共网络的安全性,并将该评估结果上报给网络平台,这样的话,方便其他用户根据之前用户的使用感受来确定当前网路的安全性,显然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10中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设备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设备。
所述检测单元110可包括通信结构,该通信接口能够连接到网路,具体如,能够连接到WiFi网络等。所述处理单元120可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可包括应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可编程阵列等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根据其连接的网络来确定其进行数据安全控制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这样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同时安全网络环境下可以相对采用安全性较低的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方便用户操作且能够减少系统因安全控制导致的负荷及功耗大的问题。
设备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设备。
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130;第一接口130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120,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30工作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130,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30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130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口130,所述第一接口130可为USB接口等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接口。所述第一接口130与所述处理单元120之间通过内部通信接口,如总线等电子设备的内部接口建立有连接。所述处理单元12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接口130的工作状态,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控制,这样的方式就有实现简便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允许传输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可为所述第二接口的禁止传输状态。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工作在第二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不能通过所述第一接口130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能够简便的防止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数据被窃取,同时也能防止其他电子设备篡改第一电子设备内的数据或恶意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
在本实施例图5中所示的虚线箭头表示第一接口130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设备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设备。
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130;第一接口130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和第三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120,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30工作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130,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30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130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同样包括第一接口130,但是该第一接口130除了能够工作在前述设备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状态以外,还能够工作在第三状态。所述第三状态通常可立即为受限传输态,该状态下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的状态下可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三状态的描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的相互切换可参见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
在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包括:接收到正确的传输密钥;在比如采集到合法用户的指定生物特征等。通常此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交互接口,能够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如触控屏,可用于接收所述传输密钥,例如扫描器,能够扫描用户指纹或虹膜特征等生物特征。
总之,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接口130的状态更改为第三状态可以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下,提高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安全性,同时为了保证合法用户的正常数据传输,还可允许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和用户使用满意度。
设备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单元120,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的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一属性参数;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属性参数设置为第二属性参数;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高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的安全控制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第一电子设备内的第一数据的属性来实现数据安全控制,这样的话,同样能够达到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安全来进行动态的调整,既能够保证第一电子设备内存储的第一数据的安全性,也能在安全网络环境下保证第一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禁止传输参数;或,满足第二预设传输条件的受限传输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禁止传输参数和所述受限传输参数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所述第二越好传输条件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传输条件类似。
设备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单元120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采集模块可包括数据采集器等,用于采集所述数据传输参数。
所述执行模块可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等,与所述采集模块建立有电连接,能够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传输参数执行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安全控制操作可包括暂停数据传输或发出异常提示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20通过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的设置,能够通过数据传输参数来加强安全控制,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特点。
设备实施例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单元120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参数包括第一数据传输量,避免其他电子设备大量盗取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从而及时防止数据窃取,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内的数据安全性。
设备实施例七: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单元120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本实施例所述的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的结构可参见前述设备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参数可包括数据传输频次,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减少其他电子设备多次刺探本设备中的数据,导致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被大量窃取的现象。
设备实施例八: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单元120,具体用于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20通过加密处理,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数据的安全性,这样的话,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不够安全时,非法用户也无法直接打开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之前未加密的数据,必须要输入解密密钥才可以。如果是合法用户将可以通过解密密钥的输入,正常查看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所述解密密钥可为所述用户预先设置。
设备实施例九: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120,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
所述检测单元110,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110至少包括网络接口,例如网卡等结构,本实施例所述检测单元110还可包括存储介质等,所述存储介质可存储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地址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110为依据第一网路地址来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是否安全的处理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特点。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所述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
所述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包括:接收到正确的传输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包括:
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
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
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
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9.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能够工作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并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一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禁止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接口;第一接口还能够工作于第三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能够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工作在所述第三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参数,执行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指定时间内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大于预定传输量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频次;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频次大于预定传输频次时,确定为异常传输并执行异常处理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当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安全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时,未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网络的第一地址数据;判断第一地址数据是否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未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一预定属性;判断为第一地址数据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连接的网络的属性为第二预定属性。
CN201510548055.0A 2015-08-31 2015-08-3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138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055.0A CN10513890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055.0A CN10513890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8906A CN105138906A (zh) 2015-12-09
CN105138906B true CN105138906B (zh) 2019-02-05

Family

ID=5472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8055.0A Active CN10513890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8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4778A (zh) * 2022-09-14 2023-02-03 广州芳禾数据有限公司 烟草数据跨域安全流通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498A (zh) * 2007-12-19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167412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008482A (zh) * 2014-06-10 2014-08-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支付方法和装置与移动终端
CN104506561A (zh) * 2015-01-13 2015-04-08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资料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39439A (zh) * 2015-01-12 2015-04-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4811399A (zh) * 2015-04-30 2015-07-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5146060A (ja) * 2014-01-31 2015-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07388D0 (en) * 2004-03-31 2004-05-05 British Telecom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between computer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498A (zh) * 2007-12-19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167412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5146060A (ja) * 2014-01-31 2015-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08482A (zh) * 2014-06-10 2014-08-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支付方法和装置与移动终端
CN104539439A (zh) * 2015-01-12 2015-04-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4506561A (zh) * 2015-01-13 2015-04-08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资料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11399A (zh) * 2015-04-30 2015-07-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8906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3623B1 (ko) 모바일 보안 대책들
US10606988B2 (en) Security devic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CN105681328B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06442B (zh) 一种智能家居多用户身份识别及其权限管理系统
CN10293254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US9092605B2 (en) Ongoing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with network access device
US9047464B2 (en)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omputer user and computer activities
CN103491056B (zh) 应用权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93636B (zh) 一种设备及保护设备隐私的方法
US841286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on of external storage devices
CN105960774A (zh) 近场通信认证机制
CN107077355A (zh) 用于对平台进行初始化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206162540U (zh) 一种智能型计算机网络安全隔离装置
CN107103245A (zh) 文件的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69402B (zh) 一种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08875373A (zh) 移动存储介质文件管控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15004701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50629A (zh) 基于生物信息验证的路由器连接方法及装置和路由器
CN10586925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886662A (zh) 区块链钱包应用方法及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urnell Secur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rincipl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CN101694683A (zh) 一种防止木马通过移动存储器摆渡窃取文件的方法
CN105787319A (zh) 基于虹膜识别的便携式终端及其方法
CN101854357B (zh) 网络认证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138906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