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7580B -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7580B
CN105137580B CN201510578450.3A CN201510578450A CN105137580B CN 105137580 B CN105137580 B CN 105137580B CN 201510578450 A CN201510578450 A CN 201510578450A CN 105137580 B CN105137580 B CN 105137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group
lens group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84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7580A (zh
Inventor
柳晓娜
罗水针
付湘发
白兴安
梁伟朝
高屹东
周静
杨春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784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7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7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7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自动光圈、第二透镜组、滤光片和感光片,第一透镜组由3片玻璃透镜组成,第二透镜组由5片透镜组成,且第二透镜组中至少有3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降低了本发明镜头的生产成本,提升了本发明镜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通过优化配置各个透镜及采用消热差设计,有效克服了塑胶透镜在高低温环境下,镜头焦点漂移量大的缺陷,使本发明镜头在不同温度使用条件下具有解析稳定的特点,同时本发明镜头可以达到三倍变焦,不但可以日夜两用,而且解像力可以达到三百万像素画质。

Description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尤其是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监控领域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监控镜头的需求,监控镜头的市场占有率直接反映该镜头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且只有性能好,价格优的镜头才能脱颖而出,受到市场的青睐。
由于玻璃透镜的价格比塑胶透镜高很多,所以采用玻璃透镜的镜头整体价格较高,且整体重量也较大,专利文献CN204405928U公开了一种变焦镜头,其采用9片均为玻璃透镜,使得该镜头产品成本高。因此市场上监控镜头出现了玻璃透镜与塑胶透镜混合使用,或者均采用塑胶透镜。
如专利文献CN101943789A公开了另一种镜头,其共采用了9片透镜,其中使用了两片塑胶非球面透镜,但仍然使用了7片玻璃球面透镜,镜头中的透镜数量仍较多,仅采用两片塑胶透镜对该镜头整体重量及其成本的降低影响不显著。
本发明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自动光圈、第二透镜组、滤光片和感光片,第一透镜组由3片玻璃透镜组成,第二透镜组由5片透镜组成,且第二透镜组中至少有3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降低了本发明镜头的生产成本,提升了本发明镜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通过优化配置各个透镜及采用消热差设计,有效克服了塑胶透镜在高低温环境下,镜头焦点漂移量大的缺陷,使本发明镜头在不同温度使用条件下具有解析稳定的特点,同时本发明镜头可以达到三倍变焦,不但可以日夜两用,而且解像力可以达到三百万像素画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组、自动光圈、第二透镜组、滤光片和感光片,所述第一透镜组为负焦距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为正焦距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中,至少有三片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组焦距为fa,所述第二透镜组焦距为fb,满足:1.0<|fb/fa|<1.2。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玻璃球面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负焦距透镜,且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至少有三片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
-0.9<f1/f3<-0.6。
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45,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78,满足:
0.5<f45/f78<1.1。
所述第六透镜焦距为f6,满足:
-1.25<f6/fb<-0.9。
所述第二透镜组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半径所对应的曲率为c,透镜表面上一点到光轴的距离为r,非球面透镜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为K,所述第二透镜组中非球面透镜的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十四阶和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分别为A、B、C、D、E、F、G,非球面透镜表面上一点沿光轴方向的矢高为z,满足:
本发明镜头的焦距为f,镜头的通光口径为F#,镜头的视场为FOV,满足:
3.0mm≤f≤9.0mm,1.6mm≤F#≤2.5mm,48°≤FOV≤1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具有如下优点:
1、第二透镜组由5片透镜组成,且第二透镜组中至少有3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降低了本发明镜头的生产成本,提升了本发明镜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通过优化配置各个透镜及采用消热差设计,有效克服了塑胶透镜在高低温环境下,镜头焦点漂移量大的缺陷,使本发明镜头在不同温度使用条件下具有解析稳定的特点。
3、本发明镜头可以达到三倍变焦,不但可以日夜两用,而且解像力可以达到三百万像素画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各个透镜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广角端解析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光斑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20℃低温下的解析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60℃高温下的解析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广角端红外解析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光斑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20℃低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60℃高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广角端解析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光斑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20℃低温下的解析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60℃高温下的解析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广角端红外解析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光斑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20℃低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60℃高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广角端解析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光斑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20℃低温下的解析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60℃高温下的解析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广角端红外解析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光斑图。
图2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20℃低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3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60℃高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3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3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广角端解析图。
图3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光斑图。
图3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20℃低温下的解析图。
图3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60℃高温下的解析图。
图3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广角端红外解析图。
图3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3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光斑图。
图3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20℃低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4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60℃高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4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4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广角端解析图。
图4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光斑图。
图4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20℃低温下的解析图。
图4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广角端在60℃高温下的解析图。
图4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广角端红外解析图。
图4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图4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光斑图。
图4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20℃低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5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望远端在60℃高温条件下的解析图。
图5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望远端红外解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组A、自动光圈11、第二透镜组B、滤光片9和感光片10,所述第一透镜组A为负焦距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B为正焦距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A焦距为fa,所述第二透镜组B焦距为fb,满足:1.0<|fb/fa|<1.2。使得本发明镜头可以达到三倍变焦,可以日夜两用。
所述第一透镜组A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为负焦距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为正焦距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B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所述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第六透镜6为负焦距透镜,且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至少有三片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组由5片透镜组成,由于第二透镜组中至少有3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有效降低了本发明镜头的生产成本及镜头整体重量,提升了本发明镜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优化配置各个透镜及采用消热差设计,即所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3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组合焦距为f45,所述第六透镜6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的组合焦距为f78满足:
-0.9<f1/f3<-0.6,0.5<f45/f78<1.1,-1.25<f6/fb<-0.9。
所述第二透镜组B中非球面透镜的的非球面半径所对应的曲率为c,透镜表面上一点到光轴的距离为r,非球面透镜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为K,所述第二透镜组中非球面透镜的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十四阶和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分别为A、B、C、D、E、F、G,非球面透镜表面上一点沿光轴方向的矢高为z,满足:
本发明镜头的焦距为f,3.0mm≤f≤9.0mm;镜头的通光口径为F#,1.6mm≤F#≤2.5mm;视场为FOV,48°≤FOV≤14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克服了塑胶透镜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镜头焦点漂移量大的缺陷;因此,使本发明镜头在不同温度使用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解析能力,可日夜两用及达到三倍变焦,解像力可以达到三百万像素画质。
以下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参数,从物面到像面,S1为第一透镜1的第一个表面,S2为第一透镜1的第二个表面,S3为第二透镜2的第一个表面,S4第二透镜2的第二个表面,S5为第三透镜3的第一个表面,S6为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7为光阑面,S8为第四透镜4的第一个表面,S9为第四透镜4的第二个表面,S10为第五透镜5的第一个表面,S11为第五透镜5第二个表面,S12为第六透镜6的第一个表面,S13为第六透镜6第二个表面,S14为第七透镜7的第一个表面,S15为第七透镜7第二个表面,S16为第八透镜8的第一个表面,S17为第八透镜8第二个表面,S18为滤光片9的第一个表面,S19为滤光片9的第二个表面。
d6为第三透镜3的第二个表面S6到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d7为光阑面S7到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之间的距离;d17为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wide、midle、tele分别为镜头处于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2至图1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焦距如下表所示:
f1 f3 f6 f45 f78 fa fb |fb/fa| f1/f3 f45/f78 f6/fb
-15.32 17.87 -12.65 9.11 15.65 -9.06 10.39 1.14 -0.85 0.58 -1.21
第一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厚度、材料及其表面R值如下表所示:
R值 厚度 材料
S1 50 0.77 1.62,60
S2 7.965 5.14
S3 -21.327 0.77 1.62,60
S4 9.55 0.89
S5 11.394 2.42 1.75,27
S6 63.51 d6
S7 infinity d7
S8 13.745 1.925 1.53,55
S9 51.174 0.11
S10 8.361 3.66 1.49,81
S11 -15.136 0.15
S12 -538 0.599 1.63,23
S13 8.136 0.49
S14 8.411 2 1.53,55
S15 100.4 0.52
S16 -47.75 1.81 1.53,55
S17 -29.85 d17
S18 infinity 1.5 1.51,64
S19 infinity 1.65
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6、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与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与镜头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关系如下表所示:
d6 d7 d17
wide 15.48 6.22 5.02
midle 4.59 1.88 9.36
tele 4.09 0.7 10.54
第一实施方式中镜头处在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时与镜头焦距f,镜头的通光口径F#及镜头的视场FOV的关系表如下所示:
f F# FOV
wide 3.24 1.6 150
middle 6.3 2.1 58
tele 8.8 2.4 42
第一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表面参数如下所示:
K A B C D E
S8 0 -2.72E-04 1.18E-04 -1.09E-06 -2.41E-08 0.00E+00
S9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2 0 1.33E-04 8.06E-06 4.71E-08 0.00E+00 0.00E+00
S13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4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5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6 0 -8.59E-04 -2.19E-05 -3.96E-07 0.00E+00 0.00E+00
S17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实施方式二
如图12至图2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焦距如下表所示:
f1 f3 f6 f45 f78 fa fb |fb/fa| f1/f3 f45/f78 f6/fb
-23.22 34.92 -11.51 10.06 13.76 -10.69 11.48 1.07 -0.66 0.73 -1
第二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厚度、材料及其表面R值如下表所示:
R值 厚度 材料
S1 38 0.76 1.62,60
S2 10.3981 5.9
S3 -22.2041 0.913 1.62,60
S4 12.9939 3.24
S5 20.79 3.46 1.85,23
S6 63.181 d6
S7 infinity d7
S8 9.986 1.925 1.53,55
S9 46.91 0.11
S10 8.84 2.804 1.49,81
S11 -88.09 0.11
S12 37.69 2 1.63,23
S13 6.04 0.55
S14 7.54 1.81 1.49,81
S15 21.1 0.49
S16 69.55 1.81 1.53,55
S17 -21.033 d17
S18 infinity 1.5 1.51,64
S19 infinity 0.92
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6、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与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与镜头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关系如下表所示:
d6 d7 d17
wide 20.5363 9.03 3.56
midle 6.4392 4.39 0.82
tele 5.362 7.41 10.97
第二实施方式镜头处在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时与镜头焦距f,镜头的通光口径F#及镜头的视场FOV的关系表如下所示:
f F# FOV
wide 3.32 1.7 150
midle 5.5 1.9 70
tele 9 2.4 43
第二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表面参数如下所示:
K A B C D E
S8 0 -1.31E-04 -228E-06 -5.30E-08 0.00E+00 0.00E+00
S9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2 0 -3.51E-05 7.29E-06 1.13E-07 0.00E+00 0.00E+00
S13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6 0 -5.90E-04 -3.07E-05 -2.33E-06 0.00E+00 0.00E+00
S17 0 -8.71E-05 -2.35E-05 -110E-06 0.00E+00 0.00E+00
实施方式三
如图22至图31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焦距如下表所示:
f1 f3 f6 f45 f78 fa fb |fb/fa| f1/f3 f45/f78 f6/fb
-14.6 22.04 -9.7 9.8 9.44 -8.85 10.39 1.17 -0.66 1.038 -0.93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厚度、材料及其表面R值如下表所示:
R值 厚度 材料
S1 97.79 0.77 1.62,60
S2 8.296 4.71
S3 -35.257 0.74 1.65,56
S4 9.88 1.48
S5 12.54 1.67 1.85,23
S6 35.16 d6
S7 infinity d7
S8 10.48 2.49 1.49,81
S9 -25.234 0.087
S10 10.7 3.41 1.53,55
S11 37.19 0.54
S12 -40.26 0.93 1.63,23
S13 7.5 0.44
S14 18.94 1.78 1.49,81
S15 -39.89 0.09
S16 8.56 2.29 1.53,55
S17 -63.63 d17
S18 infinity 1.5 1.51.64
S19 infinity 1.967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中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6、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与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与镜头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关系如下表所示:
d6 d7 d17
Wide 14.14 5.78 3.01
midle 5.87 3.51 0.16
tele 2.9 5.25 8.61
第三种实施方式镜头处在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时与镜头焦距f,镜头的通光口径F#及镜头的视场FOV的关系表如下所示:
f F# FOV
wide 3 1.6 150
midle 5.5 1.9 70
tele 8.8 2.4 42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表面参数如下所示:
K A B C D E
S10 -1.417 -3.03E-04 -1.49E-05 0.00E+00 0.00E+00 0.00E+00
S11 -40.06 -4.53E-04 -9.76E-06 0.00E+00 0.00E+00 0.00E+00
S12 -40.01 2.85E-04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3 1.67 -4.97E-04 -4.90E-05 0.00E+00 0.00E+00 0.00E+00
S16 -1.01 3.74E-04 -2.75E-05 0.00E+00 0.00E+00 0.00E+00
S17 40.01 9.73E-04 -1.85E-05 0.00E+00 0.00E+00 0.00E+00
实施方式四
如图32至图41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焦距如下表所示:
f1 f3 f6 f45 f78 fa fb |fb/fa| f1/f3 f45/f78 f6/fb
-15.82 19.2 -12.66 9.09 16.19 -9.15 10.48 1.145355 -0.82396 0.561458 -1.20802
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厚度、材料及其表面R值如下表所示:
R值 厚度 材料
S1 50 0.77 1.62,60
S2 8.1855 5.0966
S3 -20.8767 0.77 1.65,56
S4 9.898 1.1
S5 12.24 2.42 1.75,27
S6 68.5655 d6
S7 infinity d7
S8 14.4377 1.92 1.53,55
S9 66.8525 0.11
S10 8.5681 3.98 1.49,81
S11 -14.3171 0.14
S12 53.5298 0.587 1.63,23
S13 7.027 0.455
S14 8.3965 2 1.53,55
S15 50.8641 0.495
S16 -47.4944 1.815 1.53,55
S17 -25.6269 d17
S18 infinity 1.5 1.51,64
S19 infinity 1.649
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6、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与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与镜头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关系如下表所示:
d6 d7 d17
wide 15.816 5.45 4.17
midle 6.1 2.65 0.613
tele 4.96 8.417 10.464
第四种实施方式镜头处在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时与镜头焦距f,镜头的通光口径F#及镜头的视场FOV的关系表如下所示:
f F# FOV
wide 3.18 1.6 150
midle 6.3 2.1 58
tele 8.8 2.4 42
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表面参数如下所示:
K A B C D E
S8 0 -2.96E-04 -2.61E-06 -1.45E-07 0.00E+00 0.00E+00
S9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2 0 3.19E-05 9.14E-06 8.59E-08 0.00E+00 0.00E+00
S13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4 0 7.28E-06 -1.77E-06 -9.06E-07 0.00E+00 0.00E+00
S15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16 0 -6.04E-04 -1.39E-05 2.49E-07 0.00E+00 0.00E+00
S17 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实施方式五
如图42至图51所示,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焦距如下表所示:
f1 f3 f6 f45 f78 fa fb |fb/fa| f1/f3 f45/f78 f6/fb
-15.59 19.18 -12.65 9.12 16.18 -9.18 10.51 1.14488 -0.81283 0.563659 -1.20362
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的厚度、材料及其表面R值如下表所示:
R值 厚度 材料
S1 62.197 0.77 1.62,60
S2 8.36 4.904
S3 -19.78 0.77 1.65,56
S4 10.19 1.107
S5 12.74 2.42 1.75,27
S6 91.63 d6
S7 infinity d7
S8 13.7 1.92 1.53,55
S9 54.5 0.11
S10 8.6 4.005 1.49,81
S11 -14.07 0.14
S12 59.18 0.59 1.63,23
S13 7.11 0.47
S14 8.43 2 1.53,55
S15 50.45 0.495
S16 -54.232 1.815 1.53,55
S17 -26.8 d17
S18 infinity 1.5 1.51,64
S19 infinity 1.649
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第二个表面S6、第四透镜4第一个表面S8与光阑面S7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七透镜7的第二个表面S17到滤光片9第一个表面S18之间的距离与镜头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关系如下表所示:
d6 d7 d17
wide 15.966 5.45 4.2
midle 6.11 2.61 0.618
tele 4.96 8.465 10.464
第五种实施方式镜头处在广角、中焦及远焦模式时与镜头焦距f,镜头的通光口径F#及镜头的视场FOV的关系表如下所示:
f F# FOV
wide 3.3 1.6 150
midle 6.3 2.1 58
tele 8.9 2.4 42
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表面参数如下所示:

Claims (3)

1.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组(A)、自动光圈(11)、第二透镜组(B)、滤光片(9)和感光片(10),所述第一透镜组(A)为负焦距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B)为正焦距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A)及第二透镜组(B)中,至少有三片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组(A)焦距为fa,所述第二透镜组(B)焦距为fb,满足:1.0<|fb/fa|<1.2;
所述第一透镜组(A)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为负焦距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为正焦距玻璃球面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3)的焦距为f3,满足:-0.9<f1/f3<-0.6;
所述第二透镜组(B)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有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所述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第六透镜(6)为负焦距透镜,且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至少有三片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6)焦距为f6,满足:-1.25<f6/fb<-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组合焦距为f45,所述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的组合焦距为f78,满足:
0.5<f45/f78<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镜头的焦距为f,镜头的通光口径为F#,镜头的视场为FOV,满足:
3.0mm≤f≤9.0mm,1.6mm≤F#≤2.5mm,48°≤FOV≤142°。
CN201510578450.3A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Active CN105137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450.3A CN10513758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450.3A CN10513758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580A CN105137580A (zh) 2015-12-09
CN105137580B true CN105137580B (zh) 2017-12-19

Family

ID=5472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8450.3A Active CN10513758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7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9392A (zh) * 2016-09-26 2016-12-21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光学系统
TWI769289B (zh) * 2018-08-08 2022-07-0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9966B2 (ja) * 2004-03-17 2011-06-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撮像装置
CN102955232A (zh) * 2011-08-17 2013-03-06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203643677U (zh) * 2013-12-27 2014-06-11 福州开发区鸿发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球面双波段共焦变焦镜头
CN204536643U (zh) * 2015-04-24 2015-08-05 广州长步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CN204989610U (zh) * 2015-09-11 2016-01-20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580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6847U (zh) 光学影像镜组
CN20694607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301739B (zh) 一种日夜两用监控定焦镜头
CN105452928A (zh) 广角透镜
CN102540423A (zh) 成像用光学系统
US10261290B2 (en) Compact wide angle lens
CN105204145B (zh) 一种日夜两用广角监控镜头
CN207611191U (zh) 成像光学系统
CN106199926B (zh) 光学镜头
CN105700119A (zh)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0333595A (zh)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
CN103076664A (zh) 镜头系统
US11609408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06199935B (zh) 变焦镜头
KR101290518B1 (ko) 적외선 광학 렌즈계
CN210572970U (zh) 一种非制冷型手持红外观测仪无热化镜头
CN105137580B (zh)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CN205176364U (zh) 一种日夜两用监控定焦镜头
CN215575895U (zh) 定焦镜头
CN106918897A (zh) 一种紧凑的超广角日夜共焦光学镜头
CN206671663U (zh) 一种超广角日夜共焦光学镜头
CN205049804U (zh) 一种日夜两用广角定焦全塑监控镜头
CN204989610U (zh) 一种日夜两用可消热差变焦镜头
CN112269252A (zh) 一种超广角定焦镜头
CN105182505B (zh) 一种全景光学镜头及全景光学镜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