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5723B -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5723B
CN105135723B CN201510560575.3A CN201510560575A CN105135723B CN 105135723 B CN105135723 B CN 105135723B CN 201510560575 A CN201510560575 A CN 201510560575A CN 105135723 B CN105135723 B CN 105135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uperconduction
storage box
ground source
ho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05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5723A (zh
Inventor
白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esh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605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5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5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包括置于地下的若干超导热棒,超导热棒通过超导密封管连接第一储能箱,所述第一储能箱内设置至少一个超导供能面板,所述超导供能面板连通于所述超导密封管,所述超导密封管继续延伸进入轿厢并连通于置于所述轿厢内的超导供能面板,在所述轿厢内设置热泵,所述热泵置于所述超导密封管形成的平面上,所述热泵侧端连接换能器,所述换能器经所述超导密封管进入第二储能箱内。有益效果为(1)根据太阳能源与地源热,利用超导热棒技术可实现无需水循环泵,全天候从地源热摄取15度左右地源热,相比传统环泵节能环保;(2)利用太阳能与地源能提供能量从而使热泵功率提高3倍。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地源热的供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北方由于冬天天气寒冷,需要供热系统维持日常的生活。目前市场上利用地源热来供热的系统,其原理在于利用水循环将地源热进行循环取热,采用水循环的技术缺点在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汲取的热量效率会随年限降低,因此许多用户在使用3-5年后需要更新供能装置,一来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来更换新的供能装置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能够利用超导热棒不断用地下摄取地源能,且不会随着时间年限而降低提取效率,从而能够提供用户长久的供能保障。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包括置于地下的若干超导热棒,所述超导热棒通过超导密封管连接第一储能箱,所述第一储能箱内设置至少一个超导供能面板,所述超导供能面板连通于所述超导密封管,所述超导密封管继续延伸进入轿厢并连通于置于所述轿厢内的超导供能面板,在所述轿厢内设置热泵,所述热泵置于所述超导密封管形成的平面上,所述热泵侧端连接换能器,所述换能器经所述超导密封管进入第二储能箱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箱外部设置两用面板,所述两用面板一面为太阳能集热板,另一面为散热板,所述两用面板通过管道延伸经所述第一储能箱返回所述两用面板,从而通过环泵水实现从所述两用面板至所述第一储能箱的能量补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导热棒经横杆进入所述超导密封管,所述横杆与所述超导密封管之间设置有换能泵,通过换能泵将所述超导密封管与所述横杆进行能量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储能箱内设置有若干所述超导供能面板,所述超导供能面板贯通于所述超导密封管,所述超导供能面板呈片状空心结构,其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储能箱与第二储能箱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储能箱外部设置有换能器,所述换能器上端通过热缆与上级用户连通,所述换能器下端通过换能泵与下级用户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储能箱上还设置有燃气能源补充装置,所述燃气能源补充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储能箱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热泵上设置有超导散热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箱与所述第二储能箱间设置有智能开关。从而实现超导热棒无法关停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箱与所述第二储能箱内均设置有储能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箱、所述第二储能箱及轿厢内部设置有真空板,所述真空板上设有反光保温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根据太阳能源与地源热,利用超导热棒技术可实现无需水循环泵,全天候从地源热摄取15度至30度左右地源热,保证第一储能箱温度不低于地下温度,相比传统环泵节能环保;
(2)利用太阳能与地源能提供能量使热泵保温厢高于10摄氏度使用,从而使热泵功率提高3倍;
(3)利用储能箱储存热能与冷能,并能够合理利用峰谷电进行供热、供冷;
(4)在停电时,使用燃气能源补充装置使系统为全天候提供24小时能源供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储能箱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超导热棒; 2、超导密封管;3、第一储能箱;4、超导供能面板;5、轿厢;6、热泵;7、换能器;8、第二储能箱;9、两用面板;10、管道;11、燃气能源补充装置;12、超导散热片;13、智能开关;14、横杆;15、换能泵;16、热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包括置于地下的若干超导热棒1,超导热棒1通过超导密封管2连接第一储能箱3,第一储能箱3内设置至少一个超导供能面板4,超导供能面板4连通于超导密封管2,超导密封管2继续延伸进入轿厢5并连通于置于轿厢5内的超导供能面板4,在轿厢5内设置热泵6,热泵6置于超导密封管2形成的平面上,热泵6侧端连接换能器7,换能器7经超导密封管2进入第二储能箱8内;第一储能箱3外部设置两用面板9,两用面板9一面为太阳能集热板,另一面为散热板,两用面板9通过管道10延伸经第一储能箱3返回两用面板9,从而通过环泵水实现从两用面板9至第一储能箱3的能量补给;超导热棒1经横杆14进入超导密封管2,横杆14与超导密封管2之间设置有换能泵15,通过换能泵15将超导密封管2与横杆14进行能量交换;第二储能箱8内设置有若干超导供能面板4,超导供能面板4贯通于超导密封管2,超导供能面板4呈片状空心结构,其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储能箱3与第二储能箱8内;第二储能箱8外部设置有换能器7,换能器7上端通过热缆16与上级用户连通,换能器7下端通过换能泵15与下级用户连通;第二储能箱8上还设置有燃气能源补充装置11,燃气能源补充装置11通过管道10连接第二储能箱8内部;热泵6上设置有超导散热片12;第一储能箱3与第二储能箱8间设置有智能开关13;第一储能箱3与第二储能箱8内均设置有储能剂;第一储能箱3、第二储能箱8及轿厢5内部设置有真空板,真空板上设有反光保温膜。
实施例:首先地源热节能供热系统将若干超导热棒埋在地下60米左右井水中,通过利用超导热棒无需环泵提取地源能量大约在15至30摄氏度左右的热量,由于利用超导热棒技术可实现无需循环泵,实际全候从地源提取15度至30度左右地源热,其后通过超导密封管道将提取的热量传输进入第一储能器中,第一储能器中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于超导密封管道的供能面板,通过片状空心结构的超导供能面板在最大程度上将地源热输送到第一储能箱的储能剂中保存15度以上的能量,进一地的,超导密封管道为单向传输,因此第一储能器中的温度一定会大于或等于地下温度,同时,第一储能箱外部通过管道连接两用面板,两用面板具体正面为太阳能热板集热,反面装有散热板,根据天气及室外温度不同,利用太阳能集热板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用太阳能通过循环泵换能液,根据用户需求制热时智能集热,或用户需要制冷时为热泵散热,即热泵制冷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超导密封管道进入第一储能箱,第一储能箱利用散热板散热使第一储能箱内的能量减少。
进一步地,超导密封管道导出第一储能箱进入轿厢,轿厢内同样设置有与超导密封管道连接的超导供能面板,当第一储能箱能量储蓄满时,地下热量通过超导密封管道能够直接被传输到轿厢内集热供能,轿厢内相邻两处的供能面板之间设置有热泵,热泵放置在超导密封通道形成的一平面板上摄取相应温度来提供最佳的工作温度,由于轿厢式热泵使用空气能三联供设备制热、制冷,供热水利用地源能和太阳能使轿厢温度高于10-15度,使用电的加热泵技术热功率提高至3倍左右,即使用1度电产生3度电的功效,再利用换能器将转换后的能量传送至第二储能箱内,进一步地,轿厢式热泵上安装有散热片,制冷时,可供热泵制冷散热使用。
能量经超导密封管道与超导供能面板进入第二储能箱后,使装有储能剂的第二储能器加热至用户所需要的温度,随后用换能器传输给终端用户。具体地,水平面高于换能器的用户用热缆智能输出至用户终端给客户提供热水或空调;水平面低于换能器的用户通过换能泵智能输出至用户终端给客户提供热水或空调。同时,为避免停电所造成的情况,第二储能箱内部设置有燃气能源补充装置保证水温也能够在用户需求的温度,以提供24小时的能源储备。
反之,当用户需要制冷时,热泵工作制冷,由于热泵产生相应热量首先通过散能片散热,其后与热泵接触的超导密封管道将热量传送到第一储能箱中,由于第一储能箱配备了散热片也可以提供15度左右散热,同时,超导密封管道的另一端与换能泵焊接,从而超导密封管道的热量能通过换能泵转移到横管上,由于横管置于在水中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地下的若干超导热棒(1),所述超导热棒(1)通过超导密封管(2)连接第一储能箱(3),所述第一储能箱(3)内设置至少一个超导供能面板(4),所述超导供能面板(4)连通于所述超导密封管(2),所述超导密封管(2)继续延伸进入轿厢(5)并连通于置于所述轿厢(5)内的超导供能面板(4),在所述轿厢(5)内设置热泵(6),所述热泵(6)置于所述超导密封管(2)形成的平面上,所述热泵(6)侧端连接换能器(7),所述换能器(7)通过超导密封管(2)连接第二储能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箱(3)外部设置两用面板(9),所述两用面板(9)一面为太阳能集热板,另一面为散热板,所述两用面板(9)通过管道(10)延伸经所述第一储能箱(3)返回所述两用面板(9),从而通过环泵水实现从所述两用面板(9)至所述第一储能箱(3)的能量补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热棒(1)提取的能量经横杆(14)进入所述超导密封管(2),所述横杆(14)与所述超导密封管(2)之间设置有换能泵(15),通过换能泵(15)将所述超导密封管(2)与所述横杆(14)进行能量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箱(8)内设置有若干所述超导供能面板(4),所述超导供能面板(4)贯通于所述超导密封管(2),所述超导供能面板(4)呈片状空心结构,其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储能箱(3)与第二储能箱(8)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箱(8)外部设置有换能器(7),所述换能器(7)上端通过热缆(16)与上级用户连通,所述换能器(7)下端通过换能泵(15)与下级用户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箱(8)上还设置有燃气能源补充装置(11),所述燃气能源补充装置(11)通过管道(10)连接所述第二储能箱(8)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6)上设置有超导散热片(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箱(3)与所述第二储能箱(8)间设置有智能开关(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箱(3)与所述第二储能箱(8)内均设置有储能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箱(3)、所述第二储能箱(8)及轿厢(5)内部设置有真空板,所述真空板上设有反光保温膜。
CN201510560575.3A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Active CN1051357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0575.3A CN105135723B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0575.3A CN105135723B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5723A CN105135723A (zh) 2015-12-09
CN105135723B true CN105135723B (zh) 2017-07-21

Family

ID=5472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0575.3A Active CN105135723B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57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370A (zh) * 2009-06-03 2010-12-08 侯春来 使用太阳能和地热的制热、制冷系统
KR101339068B1 (ko) * 2012-01-20 2013-12-09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열 지중축열방식의 태양열겸용 히트펌프장치의 급탕 및 난방시스템
CN103591629B (zh) * 2013-11-06 2016-01-20 天津大学 一种利用土壤源热泵进行太阳能跨季节蓄能的供暖系统
JP6243723B2 (ja) * 2013-12-13 2017-12-06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システム
CN204313372U (zh) * 2014-12-08 2015-05-06 蒋璐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的供暖供热装置
CN205079489U (zh) * 2015-09-07 2016-03-09 白洪华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5723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7605B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装置
CN101832682B (zh) 太阳能吸收式储能制冷系统
CN201367685Y (zh) 太阳能发电产热节能屋面板
CN105042941B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热泵复合系统
CN208751059U (zh) 浅层地热能与太阳能复合外墙保温降温系统
CN105587049A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与显热复合式蓄热墙体及其供热系统
CN202131693U (zh) 太阳能光热转换幕墙
CN105352004B (zh) 光伏窗发电供热系统
CN105515527B (zh) 一种太阳能耦合多源热泵综合系统
CN206724515U (zh) 一种利用微通道环路热管的太阳能热泵系统
CN101539382A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205753598U (zh) 一种建筑用降温节能系统
CN104748441A (zh) 一种利用薄壳换热器的地铁废热回收系统
CN205079489U (zh)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CN2602316Y (zh) 一种太阳能及地热能互补蓄能设备
CN201652572U (zh) 一种新型地源热泵系统
CN105135723B (zh) 一种利用超导热棒摄取地源热的能源集成供应系统
CN207214308U (zh) 一种基于土壤源换热的围护结构
CN108800615A (zh) 浅层地热能与太阳能复合外墙保温降温系统
CN109751775A (zh) 太阳能集热、储热和释热的太阳能应用系统
CN203053089U (zh) 矿井回风源低温热能回收系统
CN105525607A (zh) 一种布置在地下连续墙内的地下蓄能装置
CN205444542U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与显热复合式蓄热墙体及其供热系统
CN108870601A (zh) 基于地埋管外墙保温降温系统
CN101476373A (zh) 多功能节能屋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1

Address after: Yuhang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1113 Qixian Liangzhu Street Bridge Village 2 Building 1 room 103 floor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2, unit 13, Jin Cheng garden,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701, China

Applicant before: Bai Honghua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403, building E2, Zhihui Zhongchuang center, No. 3, Xiyuan 8th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sh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13 room 103, south side, 1st floor, building 2, qixianqiao village, Liangz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