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0115A -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0115A
CN105130115A CN201510534996.9A CN201510534996A CN105130115A CN 105130115 A CN105130115 A CN 105130115A CN 201510534996 A CN201510534996 A CN 201510534996A CN 105130115 A CN105130115 A CN 105130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bpa
treatment system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349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翔
李淼
向熙
辛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349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0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0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包括人工复合土层,所述人工复合土层包括:位于最上的用于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及保证高水力负荷的降解层;位于中间的强化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的吸附层;以及位于最下的用于支撑和过滤的过滤承托层,使待处理水自上而下依次通过降解层、吸附层和过滤承托层实现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了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实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目标污染物,采用渗透性能较好,或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力较强的人工滤料代替传统土地处理系统当中的天然土层,构建复合土层处理系统,借助以滤料为主的介质与污染物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对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BPA的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再生水被看作是城市的第二水源,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补充,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传统污水二级处理技术对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以及物质本身的持久性与累积性,再生水中EDCs污染物的存在,使其在再生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及生态安全存在风险。
BPA既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于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产品、供水管等的生产。BPA可由化工产品中转移至环境,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具有雌激素干扰性及急性毒性。很多研究结果表明,BPA是水环境中具有较高环境风险的EDCs种类。对全国16座代表性城市的水样抽检调研结果表明,BPA在再生水和地下水中都是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的EDCs。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针对EDCs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研究,如活性炭、交联聚合树脂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生物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以及高压膜如纳滤(NF)膜、反渗透(RO)膜去除技术等,但大多数由于技术要求高,投资、运行成本等原因,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受到限制。其中,针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对传统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填料介质进行改进优化后,构建人工复合土层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关于利用土层系统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文献报道过,但由于天然土层渗透速率较低,因而处理的水力负荷有限,系统易发生堵塞现象,在实际运行中难以推广运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针对目标污染物,采用渗透性能较好,或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力较强的人工滤料代替传统土地处理系统当中的天然土层,构建复合土层处理系统,借助以滤料为主的介质与污染物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包括人工复合土层,所述人工复合土层包括:
位于最上的用于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及保证高水力负荷的降解层1;
位于中间的强化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的吸附层2;
以及位于最下的用于支撑和过滤的过滤承托层3。
所述降解层1厚度30cm,填充介质为通透性土壤;所述吸附层2厚度50cm,填料为沸石、陶粒或蛭石;所述过滤承托层3厚度10cm,填充介质为粗砂砾和卵石。
基于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使待处理水自上而下依次通过降解层1、吸附层2和过滤承托层3。
本发明还提供了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实验装置,包括:
有机玻璃柱体4,外径15cm,内径14cm,总高度1m,其顶端有进水口,底端有出水口;
自下而上位于有机玻璃柱体4内的厚度10cm的过滤承托层3、厚度50cm的吸附层2和厚度30cm的降解层1;
位于降解层1上方的再生水容腔5,再生水容腔5侧面设置溢流口6,再生水在再生水容腔5中高度为7cm,溢流口6距离有机玻璃柱体4顶端进水口3cm;
其中,有机玻璃柱体4的侧面开有3个水样取口7,与降解层1上表面的距离依次为10cm、30cm、55cm。与所述水样取口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相应的土样取口8。
所述水样取口7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双管陶土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强化再生水中微量BPA的去除,去除率在95%以上,降低了再生水回用带来的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
2)系统具有高水力负荷,再生水回灌后表观渗透速率在3md-1以上,是其他研究中由壤土、沸石构建的复合土柱渗透速率的8倍;相比于传统土层处理系统,降解层土壤厚度相对较小,且采用通透性的包气带壤砂土填充,缓解了堵塞问题。
3)对场地及技术要求低,填料介质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人工复合土层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回灌6d后BPA沿程去除情况。
图3为实施例1中回灌15d后BPA沿程去除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BPA进入土层处理系统,主要通过土层中滤料的吸附及降解作用得到去除。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系统包括所构建的人工复合土层主体结构包括3层,最上层为降解层1,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层为吸附层2,强化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底部以不同粒径的卵石等作为过滤承托层3。降解层1厚度为30cm,以强化EDCs的生物降解作用为主,主要填充微生物含量丰富、渗透性好的自然壤土。吸附层2功能为进一步吸附去除EDCs及上层渗滤液中的其他污染物,厚度为50cm,以吸附容量较大且便宜易获得的填料为主,如沸石、陶粒、蛭石等,通过滤料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选择。过滤承托层3的功能为支撑上部的填充介质,厚度为10cm,填充介质为粗砂砾和卵石。具体构建内容为:
(1)吸附层填料优选
通过BPA在所选的4种常用填料介质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可知,填料介质对BPA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火山岩≈粘土陶粒>页岩陶粒>沸石。综合考虑4种填料介质的抗压能力、外形等物理性质及对EDCs类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能力等因素,火山岩和粘土陶粒都对BPA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由于火山岩呈多孔疏松状,易压碎,而粘土陶粒外表面呈光滑圆形,利于布水,因而在复合土层构建中优选粘土陶粒作为吸附层2的填料。
(2)降解层构建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堵塞土壤孔隙可能是造成土层处理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因而,降解层1应选取通透性土壤,一方面可加强复氧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系统水力负荷,减缓甚至避免系统堵塞。
该人工复合土层中,表层介质复氧效率高,利于生物降解作用;深层介质逐渐趋于厌氧条件,通过强化吸附作用强化截留效率。
为对上述系统进行实验,构建了简单的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土柱由有机玻璃制成,包括:
有机玻璃柱体4,外径15cm,内径14cm,总高度1m,其顶端有进水口,底端有出水口;
自下而上位于有机玻璃柱体4内的厚度10cm的过滤承托层3、厚度50cm的吸附层2和厚度30cm的降解层1;
位于降解层1上方的再生水容腔5,再生水容腔5侧面设置溢流口6,再生水在再生水容腔5中高度为7cm,溢流口6距离有机玻璃柱体4顶端进水口3cm;
其中,有机玻璃柱体4的侧面开有3个水样取口7,与降解层1上表面的距离依次为10cm、30cm、55cm;水样取口7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双管陶土头,与水样取口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相应的土样取口8。
本发明构建的人工复合土层系统,具体构建内容为:
最上层降解层厚度为30cm,选取通透性土壤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及保证高水力负荷,填充介质为采自北京潮白河再生水回灌区的包气带土壤,其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表1受试土壤理化性质
下层为吸附层,强化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厚度为50cm,以吸附容量较大且便宜易获得的填料为主,如沸石、陶粒、蛭石等,通过滤料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选择。通过BPA在所选的4种常用填料介质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可知,填料介质对BPA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火山岩≈粘土陶粒>页岩陶粒>沸石。综合考虑4种填料介质的抗压能力、外形等物理性质及对EDCs类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能力等因素,火山岩和粘土陶粒都对BPA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由于火山岩呈多孔疏松状,易压碎,而粘土陶粒外表面呈光滑圆形,利于布水,因而在复合土层构建中优选粘土陶粒作为吸附层填料。粘土陶粒以黏土、亚黏土等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粒,烧胀而成的,外形为无尖粒状,对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布水布气均匀;具有轻质、吸水率低、强度高、抗冻耐腐蚀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用于吸附层填充的粘土陶粒的表面结构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2填料介质的表面结构特征
底部以不同粒径的卵石等作为过滤承托层,功能为支撑上部的填充介质,厚度为10cm,填充介质为粗砂砾和卵石。
实施例分析
以清华大学中水站出水为土柱进水,以1d为一个周期,按照湿干比为1:1,淹灌与落干交替进行。在回灌6d及15d后分别对各土柱沿程出水中BPA浓度进行检测。
再生水回灌5d、10d时,系统的表观渗透速率,如表所示。
表3人工复合土层系统表观渗透速率
由系统表观渗透速率可以看到,所构建的系统具有高水力负荷,渗透速率在3md-1以上,是其他研究中由壤土、沸石构建的复合土柱渗透速率的8倍;相比于传统土层处理系统,降解层土壤厚度相对较小,且采用通透性的包气带壤砂土填充,缓解了堵塞问题。
用于回灌的再生水中,BPA浓度为45.52ngL-1。回灌6d及15d后,系统对BPA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7.98%,构建的人工复合土层系统在低浓度BPA进水的条件下对其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对土柱沿程出水中BPA浓度进行检测,回灌6d后BPA沿程去除情况如图2所示;回灌15d后BPA沿程去除情况如图3所示。
由BPA沿程浓度分布看到,经过15d的干湿交替回灌,系统降解层的去除能力明显提高,在土层前10cm,90%左右的BPA都得到去除。

Claims (7)

1.一种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包括人工复合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复合土层包括:
位于最上的用于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及保证高水力负荷的降解层(1);
位于中间的强化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的吸附层(2);
以及位于最下的用于支撑和过滤的过滤承托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层(1)厚度30cm,填充介质为通透性土壤;所述吸附层(2)厚度50cm,填料为沸石、陶粒或蛭石;所述过滤承托层(3)厚度10cm,填充介质为粗砂砾和卵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层(1)的填充介质为采自北京潮白河再生水回灌区的包气带土壤,其理化性质为:
pH值7.9;
CEC9.07cmol·kg-1
有机质质量含量0.236%;
粒径分布2-0.05mm占比91.70%,0.05-0.002mm占比5.56%,<0.002mm占比2.73%
土壤质地砂土或砂土与壤砂土的混合;
所述吸附层(2)的填料为粘土陶粒,其表面结构特征如下:
比表面积0.4199m2g-1
微孔内比表面积0.1765m2g-1
总孔体积0.0011mLg-1
微孔体积0.0001mLg-1
平均孔径4.4383nm。
4.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待处理水自上而下依次通过降解层(1)、吸附层(2)和过滤承托层(3)。
5.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机玻璃柱体(4),外径15cm,内径14cm,总高度1m,其顶端有进水口,底端有出水口;
自下而上位于有机玻璃柱体(4)内的厚度10cm的过滤承托层(3)、厚度50cm的吸附层(2)和厚度30cm的降解层(1);
位于降解层(1)上方的再生水容腔(5),再生水容腔(5)侧面设置溢流口(6),再生水在再生水容腔(5)中高度为7cm,溢流口(6)距离有机玻璃柱体(4)顶端进水口3cm;
其中,有机玻璃柱体(4)的侧面开有3个水样取口(7),与降解层(1)上表面的距离依次为10cm、30cm、5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样取口(7)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双管陶土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水样取口(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相应的土样取口(8)。
CN201510534996.9A 2015-08-27 2015-08-27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Pending CN105130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4996.9A CN105130115A (zh) 2015-08-27 2015-08-27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4996.9A CN105130115A (zh) 2015-08-27 2015-08-27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0115A true CN105130115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1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4996.9A Pending CN105130115A (zh) 2015-08-27 2015-08-27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01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914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高效生物膜清除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滞留池
CN106587382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清华大学 高水利负荷去除水中炔雌醇的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558A1 (en) * 2002-06-26 2005-09-15 Jensen Marina B. Dual porosity filter
CN102503050A (zh) * 2011-12-20 2012-06-20 清华大学 强化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人工复合土层处理系统
CN202390288U (zh) * 2011-12-20 2012-08-22 清华大学 强化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人工复合土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558A1 (en) * 2002-06-26 2005-09-15 Jensen Marina B. Dual porosity filter
CN102503050A (zh) * 2011-12-20 2012-06-20 清华大学 强化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人工复合土层处理系统
CN202390288U (zh) * 2011-12-20 2012-08-22 清华大学 强化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人工复合土层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914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高效生物膜清除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滞留池
CN106587382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清华大学 高水利负荷去除水中炔雌醇的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kr Diatomite: its characterization, mod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N104098231B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
Suliman et al. Change in flow and transport patterns in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s a result of biological growth
KR101163061B1 (ko) 처리토양층 및 투수여재층을 이용한 하천수질 정화장치 및 방법
Zha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water reu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uthern China
CN103880193B (zh) 基于给水厂污泥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CN1910117A (zh) 水淡化
CN105130112A (zh) 去除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土层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CN204174040U (zh) 一种序批式吸附曝气滤池装置
CN1120131C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水的净化处理方法
CN103332834B (zh) 一种适用于乡镇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KR20090127385A (ko) 에코패널, 에코박스, 에코반응조, 복합반응조 및 이를이용한 수질정화
CN104085998B (zh) 一种增强微生物作用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6277673B (zh) 沉积物内源磷负荷控制底泥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30115A (zh)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bpa的处理系统、方法和实验装置
CN201116291Y (zh)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设备
Zhang et al. Adsorptive performance of coal-based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for cyclic volatile methylsiloxanes from landfill leachate
Aryal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and enhanced coagulation in secondary wastewater effluent treatment
CN104098230A (zh) 一种组装式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
CN106587382A (zh) 高水利负荷去除水中炔雌醇的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及方法
KR101469248B1 (ko) 지하수 정화장치
CN103449671A (zh) 一种煤矿酸性矿井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03904062U (zh) 一种多孔陶粒生物滤池
CN104176882B (zh) 一种提高人工渗滤系统脱氮效率的进水方法及装置
CN208071530U (zh) 高水力负荷去除水中抗生素磺胺甲恶唑的人工土层快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