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0057B -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0057B
CN105120057B CN201510364263.5A CN201510364263A CN105120057B CN 105120057 B CN105120057 B CN 105120057B CN 201510364263 A CN201510364263 A CN 201510364263A CN 105120057 B CN105120057 B CN 105120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value
delay
variation
value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42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0057A (zh
Inventor
李巍山
冯静敏
赫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3642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0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0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移动终端领域。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分析距离值的变化;根据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控制闹钟时的操作非常简单,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闹钟应用程序是移动终端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程序之一。比如,闹钟应用程序用于在早晨提醒用户起床。
当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需要用户睁开眼睛,根据移动终端的屏幕提示,选择相应的操作以实现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者延迟提醒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对闹钟进行控制需要用户睁开眼睛看屏幕提示,根据屏幕提示进行操作时操作繁琐,并且屏幕亮起产生的光线会对刚睁开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闹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分析该距离值的变化;
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提醒条件;
若该变化符合该关闭提醒条件,则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该关闭提醒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或,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若该变化符合该延迟提醒条件,则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包括:
在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该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时,根据该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该延迟提醒时间,该维持时间与该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
在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时,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该延迟提醒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该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闹钟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距离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距离分析模块,被配置为分析该距离值的变化;
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关闭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条件;
关闭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在该变化符合该关闭条件时,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该关闭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或,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延迟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延迟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在该变化符合该延迟提醒条件时,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时间设置模块,被配置为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
该时间设置模块,被配置为在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该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时,根据该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该延迟提醒时间,该维持时间与该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在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时,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该延迟提醒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该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该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闹钟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分析该距离值的变化;
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图2A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图2C是图2A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图3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图3A实施例示出一种延迟提醒时间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还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图4A实施例示出一种延迟提醒时间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闹钟控制的装置的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文中的“移动终端”是指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移动终端上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上,用于测量环境物体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闹钟、电子书阅读器和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等。该环境物体可以是用户的人脸、手掌或书本。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环境物体包括但不限于:人脸、手掌、书本等。
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的前面板的扬声器旁边通常设置有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当用户用手掌触摸智能手机的前面板时,该光电式距离传感器能够测量出用户的手掌与智能手机的前面板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102中,分析该距离值的变化。
在步骤103中,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在本文中“提醒状态”是指闹钟处于响铃状态或震动状态。
距离传感器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用于检测环境物体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智能手机的前面板的扬声器旁边会设置有光电式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移动终端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内置的距离传感器也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在步骤202中,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通过光发射器发射红外线光,当移动终端的前方有环境物体遮挡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射光,该反射光由光接收器接收。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可以根据红外线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接收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前方的环境物体距离自身的距离值。
距离传感器的感测角度一般为1-30度,更为优选的是5-10度。
也即,当闹钟处于提醒状态后,用户可以用手掌在距离传感器前方做出预设遮挡动作。该预设遮挡动作会引起距离值的变化。
在步骤203中,分析采集到的距离值的变化。
距离值通常由距离传感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采集一次,距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离散的距离值时间序列来表征。
在步骤204中,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提醒条件。
该关闭提醒条件包括:
第一种情况,该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以将关闭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为例,初始的距离值可以是无限远,也即没有环境物体遮挡。当该距离值由无限远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5cm时,即为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第二种情况,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以将关闭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预设时长为2秒钟为例,关闭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无限远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5cm,并且小于关闭阈值5cm的维持时间达到10秒钟时,即为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如图2B所示,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且持续时间达到2秒钟,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第三种情况,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当用户的手掌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时,会使距离值在较大值和较小值之间连续变换,从而出现波动。
以将关闭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连续变换次数n为3为例,关闭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5cm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5cm,然后该距离值又变化为大于关闭阈值5cm,接着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5cm。该过程来回变换3次,即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如图2C所示,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在移动终端上方左右摆动3次,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由1cm变为较大值45cm,且来回变换3次,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在步骤205中,若该变化符合该关闭条件,则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本文中的“关闭提醒状态”表示关闭闹钟的铃声或震动的状态。
当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后,距离传感器停止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以防止误操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图3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在本文中“提醒状态”是指闹钟处于响铃状态或震动状态。
距离传感器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用于检测环境物体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智能手机的前面板的扬声器旁边会设置有光电式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移动终端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内置的距离传感器也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在步骤302中,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通过光发射器发射红外线光,当移动终端的前方有环境物体遮挡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射光,该反射光由光接收器接收。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可以根据红外线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接收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前方的环境物体距离自身的距离值。
距离传感器的感测角度一般为1-30度,更为优选的是5-10度。
也即,当闹钟处于提醒状态后,用户可以用手掌在距离传感器前方做出预设遮挡动作。该预设遮挡动作会引起距离值的变化。
在步骤303中,分析采集到的距离值的变化。
距离值通常由距离传感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采集一次,距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离散的距离值时间序列来表征。
在步骤304中,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由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以将延迟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预设时长为2秒钟为例,延迟提醒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无限远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5cm,并且小于延迟阈值5cm的维持时间达到10秒钟时,即为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且持续时间达到2秒钟,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在步骤305中,若该变化不符合该延迟提醒条件,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在步骤306中,若该变化符合该延迟提醒条件,则根据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对延迟提醒时间进行设置。
延迟时间的设置方法为:
根据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该延迟提醒时间,该维持时间与该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
如图3B所示,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且持续时间达到2秒钟,则维持时间与该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即手掌盖上去的时间越长,延迟提醒时间设置得越长。
上述延迟提醒时间设置方法,可以配合语音播报提示完成,当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根据维持时间对延迟提醒时间进行设置,维持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后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为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没有达到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保持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的动作,用户所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会随着维持时间的变长而继续变长。直到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与用户打算设置的时间一致后,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
以预设时长为2秒钟为例,当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根据维持时间达到2秒钟时,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5分钟,如果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则延迟时间设置为5分钟,如果用户保持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的动作,随着维持时间的变长,用户所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值会越来越大,假设用户继续维持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动作达到2秒钟,则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10分钟,用户根据播报提示来判断是否将手掌移开。
在步骤307中,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本文中的“延迟提醒状态”表示暂时关闭闹钟的铃声或震动,在延迟一段时间(即“延迟提醒时间”)后闹钟重钟恢复响铃或震动的状态。
当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后,距离传感器停止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以防止误操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图4A是根据还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在本文中“提醒状态”是指闹钟处于响铃状态或震动状态。
距离传感器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用于检测环境物体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智能手机的前面板的扬声器旁边会设置有光电式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移动终端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内置的距离传感器也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在步骤402中,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通过光发射器发射红外线光,当移动终端的前方有环境物体遮挡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射光,该反射光由光接收器接收。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可以根据红外线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接收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前方的环境物体距离自身的距离值。
距离传感器的感测角度一般为1-40度,更为优选的是5-10度。
也即,当闹钟处于提醒状态后,用户可以用手掌在距离传感器前方做出预设遮挡动作。该预设遮挡动作会引起距离值的变化。
在步骤403中,分析采集到的距离值的变化。
距离值通常由距离传感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采集一次,距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离散的距离值时间序列来表征。
在步骤404中,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该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该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当用户的手掌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时,会使距离值在较大值和较小值之间连续变换,从而出现波动。
以将延迟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连续变换次数n为3为例,延迟提醒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5cm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5cm,然后该距离值又变化为大于延迟阈值5cm,接着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5cm。该过程来回变换3次,即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在移动终端上方左右摆动3次,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由1cm变为较大值45cm,且来回变换3次,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在步骤405中,若检测结果为该距离值的变化不符合延迟提醒条件,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在步骤406中,若检测结果为该距离值的变化符合延迟提醒条件,则根据连续变换次数n对延迟提醒时间进行设置。
延迟时间的设置方法为:
n*预设时长为该延迟提醒时间。
当用户的手掌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时,会使距离值在较大值和较小值之间连续变换,从而出现波动。
如图4B所示,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在移动终端上方左右摆动3次,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由1cm变为较大值45cm,且来回变换3次,则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该延迟提醒时间。此时延迟提醒时间为连续变化的次数与预设时长的乘积,连续变化次数越多,延迟提醒时间越长。
上述延迟提醒时间设置方法,可以配合语音提示完成,当用户的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n次时,移动终端根据连续摆动的次数n对延迟提醒时间进行设置,维持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后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为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没有达到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维持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动作,用户所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会随着连续摆动的次数n的增加而继续变长。直到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与用户打算设置的时间一致后,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
以连续变换次数n为3为例,当用户的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3次时,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5分钟,如果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则延迟时间设置为5分钟,如果用户维持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动作,随着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次数增多,则移动终端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值越大,若连续摆动6次,则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10分钟,用户根据播报提示来判断是否将手掌移开。
在步骤407中,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本文中的“延迟提醒状态”表示暂时关闭闹钟的铃声或震动,在延迟一段时间(即“延迟提醒时间”)后闹钟重钟恢复响铃或震动的状态。
当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后,距离传感器停止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以防止误操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和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分别采用两个实施例来描述,但有可能闹钟在同一实施例中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如下实施例所示。
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运行有闹钟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中为例,以关闭提醒条件为距离值由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为例,延迟提醒条件为距离值在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为例来举例说明。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在本文中“提醒状态”是指闹钟处于响铃状态或震动状态。
距离传感器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用于检测环境物体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智能手机的前面板的扬声器旁边会设置有光电式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移动终端将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内置的距离传感器也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在步骤502中,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通过光发射器发射红外线光,当移动终端的前方有环境物体遮挡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射光,该反射光由光接收器接收。光电式距离传感器可以根据红外线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接收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前方的环境物体距离自身的距离值。
距离传感器的感测角度一般为1-40度,更为优选的是5-10度。
也即,当闹钟处于提醒状态后,用户可以用手掌在距离传感器前方做出预设遮挡动作。该预设遮挡动作会引起距离值的变化。
在步骤503中,分析采集到的距离值的变化。
距离值通常由距离传感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采集一次,距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离散的距离值时间序列来表征。
在步骤504中,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提醒条件。若该变化符合该关闭条件,则执行步骤505;若不符合关闭条件,则执行步骤506。
该关闭提醒条件包括:
距离值由大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该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以将关闭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预设时长为2秒钟为例,关闭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无限远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5cm,并且小于关闭阈值5cm的维持时间达到10秒钟时,即为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条件。
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放置在移动终端上,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且持续时间达到2秒钟,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关闭提醒条件。
在步骤505中,将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本文中的“关闭提醒状态”表示关闭闹钟的铃声或震动的状态。
当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后,距离传感器停止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以防止误操作。
在步骤506中,检测该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若不符合延迟提醒条件则执行步骤507,若符合延迟提醒条件则执行步骤508。
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距离值在大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该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当用户的手掌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时,会使距离值在较大值和较小值之间连续变换,从而出现波动。
以将延迟阈值的距离值设置为5cm,连续变换次数n为3为例,延迟提醒条件为,遮挡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5cm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5cm,然后该距离值又变化为大于延迟阈值5cm,接着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5cm。该过程来回变换3次,即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在移动终端上方左右摆动3次,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由1cm变为较大值45cm,且来回变换3次,则距离值的变化满足延迟提醒条件
在步骤507中,不进行任何操作。
在步骤508中,根据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连续变换次数n与预设时长的乘积为该延迟提醒时间。在本文中,n≥2。
维持时间与延迟提醒时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1
连续变换次数n 预设时长(单位为分) 延迟提醒时间(单位为分)
2 1 2
2 2 4
4 2 8
5 3 15
表5-1
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测量范围为(0,45)厘米的距离传感器。当闹钟响起后,用户将手掌在移动终端上方左右摆动3次,从而将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距离值由初始的较大值45cm变为1cm,由1cm变为较大值45cm,且来回变换3次,则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该延迟提醒时间。此时延迟提醒时间为连续变化的次数与预设时长的乘积,连续变化次数越多,延迟提醒时间越长。
上述延迟提醒时间设置方法,可以配合语音提示完成,当用户的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n次时,移动终端根据连续摆动的次数n对延迟提醒时间进行设置,维持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后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为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如果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没有达到用户打算设置定的时间,用户维持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动作,用户所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会随着连续摆动的次数n的增加而继续变长。直到所播报的延迟提醒时间与用户打算设置的时间一致后,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即可。
以连续变换次数n为3为例,当用户的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3次时,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5分钟,如果用户将手掌移开移动终端,则延迟时间设置为5分钟,如果用户维持手掌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动作,随着连续在移动终端上左右摆动的次数增多,则移动终端设定的延迟提醒时间值越大,若连续摆动6次,则移动终端会通过语音提示播报用户所设置的延迟提醒时间为10分钟,用户根据播报提示来判断是否将手掌移开。
在步骤509中,将该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本文中的“延迟提醒状态”表示暂时关闭闹钟的铃声或震动,在延迟一段时间(即“延迟提醒时间”)后闹钟重钟恢复响铃或震动的状态。
当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后,距离传感器停止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以防止误操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关闭提醒条件还可以是距离值在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延迟提醒条件还可以是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此乃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易于思及的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该闹钟控制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距离采集模块601、距离分析模块602和状态切换模块603。
距离采集模块601,被配置为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距离分析模块602,被配置为分析该距离值的变化。
状态切换模块603,被配置为根据该距离值的变化将该闹钟由该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图7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闹钟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闹钟控制装置包括。
距离采集模块720,被配置为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距离分析模块740,被配置为分析距离值的变化。
状态切换模块760,被配置为根据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可选地,状态切换模块760,包括:
关闭判断子模块762,被配置为检测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条件;
关闭切换子模块764,被配置为在变化符合关闭条件时,将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关闭条件包括:
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或,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距离值在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可选地,状态切换模块760,包括:
延迟判断子模块766,被配置为检测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延迟切换子模块768,被配置为在变化符合延迟提醒条件时,将闹钟由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距离值在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时间设置模块767,被配置为根据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可选地,时间设置模块767,被配置为在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时,根据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延迟提醒时间,维持时间与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在延迟提醒条件包括距离值在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时,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延迟提醒时间。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启动模块710,被配置为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通过根据采集到的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变化将闹钟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延迟提醒状态;解决了目前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对其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繁琐并且对用户的眼睛形成刺激,造成不舒服的感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够通过手掌实现对闹钟的“盲”操作,控制闹钟时的操作简单,并且保护用户视力,提升闹钟的用户体验的效果。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闹钟控制的装置800的框图。例如,装置8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闹钟、电子书阅读器和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等。
参照图8,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该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该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该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该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8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800能够执行一种闹钟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在进行闹钟控制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显示内容调节方法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分析所述距离值的变化;
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提醒条件;
若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关闭提醒条件,则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关闭提醒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若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则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所述距离值由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提醒条件还包括:
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或,所述距离值由大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包括:
在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时,根据所述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所述延迟提醒时间,所述维持时间与所述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
在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时,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所述延迟提醒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5.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距离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距离分析模块,被配置为分析所述距离值的变化;
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所述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关闭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条件;
关闭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关闭条件时,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关闭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延迟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延迟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延迟提醒条件时,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所述距离值由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装置还包括:
时间设置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条件还包括:
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
或,所述距离值由大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设置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时,根据所述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设置所述延迟提醒时间,所述维持时间与所述延迟提醒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在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时,将n*预设时长设置为所述延迟提醒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将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工作状态。
9.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采集环境物体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分析所述距离值的变化;
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或,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关闭提醒条件;
若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关闭提醒条件,则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关闭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关闭提醒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关闭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距离值的变化是否符合延迟提醒条件;
若所述变化符合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则将所述闹钟由所述提醒状态切换为延迟提醒状态;
其中,所述延迟提醒条件包括:
所述距离值由大于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
或,所述距离值由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变化为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且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的维持时间达到预设时长;
或,所述距离值在大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和小于所述延迟阈值的距离值之间连续变换n次,n≥2,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距离值的变化设置延迟提醒时。
CN201510364263.5A 2015-06-26 2015-06-26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120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4263.5A CN105120057B (zh) 2015-06-26 2015-06-26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4263.5A CN105120057B (zh) 2015-06-26 2015-06-26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057A CN105120057A (zh) 2015-12-02
CN105120057B true CN105120057B (zh) 2019-04-19

Family

ID=5466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4263.5A Active CN105120057B (zh) 2015-06-26 2015-06-26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0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539A (zh) * 2016-02-18 2016-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关闭设备闹铃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34491A (zh) * 2016-10-18 2017-03-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提醒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995754B (zh) * 2016-10-26 2021-11-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652803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声音的关闭方法及装置
CN107102534A (zh) * 2017-05-11 2017-08-29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叫醒方法、装置及闹钟
CN107390503B (zh) * 2017-07-03 2021-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闹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4361A (zh) * 2017-11-15 2018-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指纹扫描方法和装置
CN108683816B (zh) * 2018-08-29 2021-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801A (zh) * 2007-07-25 2010-08-04 诺基亚公司 延迟提示
CN102866774A (zh) * 2012-08-22 2013-01-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248759A (zh) * 2013-04-03 2013-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4065792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9742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larm clocks
CN102692995A (zh) * 2011-03-21 2012-09-26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接近感应功能的电子装置及接近感应控制方法
CN103024135A (zh) * 2011-09-28 2013-04-03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解锁装置及其解锁方法
CN102905026B (zh) * 2012-10-11 2014-03-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截屏方法和装置
CN102957803A (zh) * 2012-11-15 2013-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程序操作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801A (zh) * 2007-07-25 2010-08-04 诺基亚公司 延迟提示
CN102866774A (zh) * 2012-08-22 2013-01-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065792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03248759A (zh) * 2013-04-03 2013-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057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0057B (zh) 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151207B1 (en) Alarming method and alarming device
CN104158956B (zh) 终端进行睡眠唤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94500B (zh) 利用可穿戴设备寻找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4151A1 (en) Volume control for mobile device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CN105487650A (zh) 一种智能关闭闹钟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58955A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WO2017054357A1 (zh) 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580730B (zh)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580642A (zh)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680892A (zh) 关联物品的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4598246A (zh) 事件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4065818A (zh) 提醒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67746A (zh) 闹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38319B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348973A (zh) 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闹钟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7172307A (zh) 闹钟响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093919A (zh) 闹钟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7872576A (zh) 闹钟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04382A (zh) 省电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021077B (zh) 终端的警示方法及装置
CN106385488B (zh) 恢复正常工作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14197A (zh) 提醒方法及装置
JP2014187487A (ja) ペアリング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5141769A (zh) 通信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