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7076B -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7076B
CN105107076B CN201510445531.6A CN201510445531A CN105107076B CN 105107076 B CN105107076 B CN 105107076B CN 201510445531 A CN201510445531 A CN 201510445531A CN 105107076 B CN105107076 B CN 105107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disk body
cylinder
fixator
prot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5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7076A (zh
Inventor
梁彦
张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455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7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7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7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7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7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保护器,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其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引流管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

Description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因各种原因所行腔隙性手术后,通常需要在术区安置引流管起到引流积血、积脓、积液和观察各种管道修补后溢漏等情况,以避免局部积液继发感染等,所以,有时使用引流管对挽救患者生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常规的引流管固定时常会出现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伴随着能够对腹部纵行手术切口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的定向气囊加压腹带的出现,更需要一种能够妥善固定引流管的器具,以确保有效引流。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引流导管发生移位或脱落现象,现有技术一般使用缝合针线将引流导管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然而,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缝合线对皮肤的切割作用的加重,使得线结松动,固定效果变差,很容易移位,从而不能有效引流;其二,当患者麻醉复苏后,缝合线固定对皮肤的结扎切割作用会因引流管的自重及各种活动牵拉引起患者疼痛等不适,给患者造成痛苦,例如,患者在翻身、起立活动等体位变化过程中会对缝合线产生拉力进而牵扯皮肤引起疼痛;其三,这种缝合固定的方式有时因引流管结扎不牢靠或缝合线过细等原因导致引流管意外拔出,以致无法继续引流。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医疗器具,从而能够确保有效的引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流管保护器,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且其上设有用于引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
通过引流管防脱落组件的使用,由于在使用时,将其通过直接粘结于皮肤之上,因而不用缝合针线,因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缝合针线将引流管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带来的弊端。并且,本发明采用了引流管固定器,通过引流管固定器与第一盘体和引流管分别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引流管的固定,并且该固定的效果稳定,即使用力向外拔也难以拔出,达到了防止引流管意外拔出,从而避免了无法继续引流。
为了优化防脱落组件的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落组件还包括:柱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的第二面上;第二盘体,其套接在所述柱体上,其上设有用于所述引流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器能与所述第二盘体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空心柱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周上。这样的优化结构不但使制造的过程相对变的简单易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能增加防脱落组件的稳定性,并使第二盘体围绕该空心柱体旋转而不影响引流管的固定和使用,从而解决患者不同体位状态下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引流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盘体活动式套接在所述柱体上。活动式套接的优点在于第二盘体可围绕柱体旋转,寻找最佳引流管固定位置,如患者在平卧位时,引流管露出皮肤后即要求与身体垂直向下引流;而当患者直立时,则要求引流管露出皮肤后与身体平行向下。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接触的面上设有具有增加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加固定器与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能有效的固定引流管,避免了固定器不能夹紧引流管而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缺陷。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加固定器与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呈梳齿状结构和/或倒刺状结构。其中,在使用时,固定器上的倒刺状结构与引流管拔出的方向呈大致相反的方向,即如果引流管拔出的方向是向上的,那么倒刺状的结构则为基部向下,但是其存在一定的角度,即通过该角度是倒刺状结构中的倒刺斜向引流管,从而使引流管在拔出时受到该结构的阻挡,从而无法拔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柱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盘体滑出所述柱体的第一挡件,所述第二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一挡件之间。这样的设置能有效地将活动式套接在柱体上的第二盘体置于其所在的空间,避免了第二托盘脱离所述柱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件的外缘设置成凹凸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盘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盘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卡接在所述第一挡件的所述凹凸结构的凹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柱体和所述第一挡件的相同方位设置成有0.01°-20°范围的缺刻,优选设置成有1°-15°范围的缺刻,特别优选设置成有5°-10°范围的缺刻。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盘体固定套接在所述柱体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引流管过盈配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呈梳齿状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保护器还包括抗压防折件,其中,在所述抗压防折件上设置有引流管容纳槽,和与所述容纳槽相连并且直向延伸的引流管容纳腔,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轴向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引流管容纳腔构造有与其轴向平行的开缝。该开缝一方面能够确保引流管变形通过,进入引流管容纳腔;另一方面在引流管容纳腔的开缝两侧的壁能够起到一定抗压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钝角在110°至135°的范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壳体为第一壳体,在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开缝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件。其中,所述限位件可以防止引流管脱离开第一壳体。优选所述限位件卡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壳体为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轴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槽底面为弧形面。也就是说,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槽面能够与引流管贴合,从而在放置引流管时,能够确保引流管不出现折角。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连接处呈平滑状。这样可以避免连接处对引流管的磨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梯形壳体。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梯形壳体的稳定性,例如,为了使梯形壳体不易发生滚动,所述梯形壳体的重心接近下表面,即在使用时靠近皮肤的一面。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本发明的梯形壳体进行变形,例如,其可以被以至少一个平面,以及与所述平面连接的弧面构成的弧形壳体替代,且所述弧形壳体的横截面上的弧的弧度小于等于π。这样的设计也能实现梯形壳体相同的功能,例如,所述平面与人体接触,使患者具有如同梯形壳体一样的舒适度;再如,弧形壳体的横截面上的弧的弧度小于等于π可保证弧形壳体的重心不至于离开人体过远,从而使弧形壳体具有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压防折件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
通过使用柔性翅片设计,不但可以防止引流管因打折或被挤压而使引流管中的液体无法流动,从而能够确保有效引流;而且还能够使抗压防折件具有较好的弯曲功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梯形壳体的侧面和/或上表面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据此,在梯形壳体上,可以选择在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上不设柔性翅片,而其他三个面上设有柔性翅片,从而改善了患者与其接触,尤其是存在挤压的时候的舒适度。即所述柔性翅片设置在所述梯形管体的侧面和/或上表面上。其中,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一般为梯形壳体的下表面,即梯形壳体相互平行的两个面中面积较大的那个面上,而不相平行的两个面为梯形管体的侧面。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弧形壳体的弧面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
此外,由于当柔性翅片与人体接触时,尤其是当人体施压于柔性翅片时,患者容易感到不适,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人与包括柔性翅片的管体接触时的舒适度,可以在设置柔性翅片时,在至多1/2-3/4的横截面的周长上设有柔性翅片;优选1/2-3/4的横截面的周长的连续部分,而不是几个间隔部分的总和为横截面的周长的1/2-3/4。在使用时,使没有设置柔性翅片的部分与人体接触,从而增加病人使用引流管保护器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引流管与所述抗压防折件一体式连接或分体式连接。一体式连接的好处在于使用方便。而分体式连接的好处在于将其设置在引流管上的位置灵活,以便更好地将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且分体式连接还使得抗压防折件可以重复利用,从而满足了节约环保的要求。
因此,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管与抗压防折件分体式套接,在引流管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抗压防折件移动的成对的活动式第二挡件,抗压防折件设置在成对的活动式第二挡件之间。通过成对的活动式第二挡件,可以将管体相对固定的套接在引流管的某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挡件可以是卡扣式的挡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挡件卡接在所述引流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防脱落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防脱落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防脱落组件中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脱落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形成缺刻的防脱落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第一种引流管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第二种引流管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第三种引流管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第四种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如图1所示的引流管防脱落组件,简称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13,其第一面为粘结面,且其上设有用于引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15;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16,且固定器16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13上。
第一盘体13的外环直径可以为约6厘米,其中第一通孔15的直径可以为约2厘米。
通过引流管防脱落组件的使用,由于其不用缝合针线,因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缝合针线将引流管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带来的弊端。
如图2所示,为了优化防脱落组件的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落组件还包括的柱体21,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13的第二面上;第二盘,体12,其套接在柱体21上,其上设有用于所述引流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器16能与第二盘体12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固定器16与引流管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器16可以固定在第二盘体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柱体21为空心柱体,柱体21的内腔为容纳引流管的内腔14。所述空心柱体21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5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空心柱体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5的圆周上。这样的优化结构不但使制造的过程相对变的简单易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能增加防脱落组件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盘体12活动式套接在柱体21上。活动式套接的优点在于可将第二盘体12根据患者体位变化调节至最佳位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固定器16与引流管6接触的面上设有具有增加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该能够增加固定器16(如图3所示)与引流管6(如图3所示)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能有效的固定如图3所示的引流管6,避免了固定器16不能夹紧引流管6而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缺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16为夹状结构,夹状结构包括夹头18和夹柄20,夹头18的内部可以具有小于引流管直径的能够容纳引流管的一定的空间,以防把引流管6“夹死”,从而避免使引流管6内的液体断流。这样可防止引流管意外拔出时固定器意外变形和扭曲;固定器16与第二盘体12通过粘贴固定或一体式固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增加固定器16与引流管6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设置成梳齿状结构19,目的是增加使用过程中的固定器16与引流管6间的摩擦力,有效的防止了外力对固定器16的非目的性作用导致固定器16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问题;也可设置成倒刺状结构,使引流管非目的性撤出时倒刺状结构能够阻止引流管的移位。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柱体2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盘体12滑出空心柱体21的第一挡件11,第二盘体12设置在第一盘体13和第一挡件11之间。这样的设置能有效地将活动式套接在柱体21上的第二盘体12限定于其所在的空间,避免了第二盘体12脱离柱体21,并可保障第二盘体12的转动功能。
第二盘体12的固定:可通过弹簧指针式固定杆与第一挡件11固定连接来固定第二盘体12,其原理类同用于弹簧圆珠笔笔头的弹出与回缩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件11的外缘设置成凹凸结构。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盘体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盘体12的固定件17,固定件17能卡接在第一挡件11的凹凸结构的凹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盘体12固定套接在柱体21上,第二通孔与所述引流管6过盈配合。此时,第二通孔与第二盘体12套接柱体21的通孔一般不重叠。优选所述第二通孔呈梳齿状结构。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防脱落组件的第一盘体13、第二盘体12、柱体21和第一挡件11的相同方位设置成有0.01°-20°范围的缺刻,优选设置成有1°-15°范围的缺刻,特别优选设置成有5°-10°范围的缺刻。从而将引流管6放置于空心柱体21时不再是穿过空心柱体21,而是从同心圆环的缺刻处来完成这一操作。其他设计同上。
如图6所示是一种用于引流管的保护器,保护器包括套结在所述引流管上的抗压防折件111,所述抗压防折件包括引流管容纳槽116和与引流管容纳槽116相连的引流管容纳腔3,引流管容纳槽116的轴向与引流管容纳腔3的轴向形成的夹角α为钝角(见图8和图13),优选所述钝角的角度在110°至135°的范围。引流管容纳腔3构造有与其轴向平行的开缝115。
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腔3的壳体为第一壳体2。
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槽116的壳体为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二壳体112包括轴对称的第一部分125和第二部分126,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121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114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120呈流线型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122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120通过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119呈流线型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116的槽底面为弧形面。其中,槽底面是指第一部分125和第二部分126构成引流管容纳槽116的对引流管具有支撑作用的内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116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3的连接处123呈平滑状。
如图7所示为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在使用该引流管保护器时,首先将引流管从引流管容纳腔3的开缝115处置于与引流管相适应的引流管容纳腔3中,然后在引流管容纳槽116一侧的引流管置于引流管容纳槽116中,第一壳体2的下表面8(图7)与患者的体肤接触。
如图9所示,开缝115具有一定的宽度W,所述宽度W一般小于引流管的直径,这样能够避免引流管从引流管容纳腔3中脱离出。如图10所示,为图9的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当开缝115的宽度W大于引流管的直径时,如图11所示,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114和上表面120上设置有限位件118,通过限位件118的使用,可以防止引流管与第一壳体2分离。
如图12所示,为图11的引流管保护器的主视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为图12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包含至少一段外表面(8、9、10、114和120)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其中所述柔性翅片的位置选自所述第一壳体2的外表面(8、9、10、114和120)的全长、外端和内部中的一种;当所述柔性翅片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时,在从第一壳体2的两端不存在柔性翅片。所述内部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端部而言,且为第一壳体2长度方向上的内部,而非引流管容纳腔3的内壁。
柔性翅片可起到抗压的作用,同时其可以实现灵活弯动的功能,从而提升病人使用的舒适度。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人与包括柔性翅片的第一壳体2接触时的舒适度,可以在设置柔性翅片时,在至多1/2-3/4的横截面的周长上设有柔性翅片;优选1/2-3/4的横截面的周长的连续部分,而不是几个间隔部分的总和为横截面的周长的1/2-3/4。在使用时,使没有设置柔性翅片的部分与人体接触,从而增加了病人使用引流管保护器的舒适度。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的横截面例如,将如图7、10和12所示为引流管保护器的第一壳体2的横截面设计为具有流线型的梯形截面,这时,梯形的下表面8(两个平行面中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不设置有柔性翅片,而其他面,即上表面114、上表面120、侧面9和侧面10上任选的设置柔性翅片,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即使用该形状的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不会随意转动,从而保证了不含有柔性翅片的表面与人体接触,使人压在含有柔性翅片的第一管体2上时,不会因为接触螺纹状的柔性翅片而有不舒适的压迫感。此外,第一壳体2为如图7、10和12所示的梯形横截面时,开缝115可以设置在梯形的上表面114和上表面120(梯形截面中的两平行面中面积相对小的表面,该表面被上述开缝115分割为上表面114和上表面120)之间。再如,如图14所示为引流管保护器的第一壳体2的横截面为具有流线型的冠型横截面,这时,第一壳体2的下表面8不设置柔性翅片,而在弧面11上设置有柔性翅片.在使用该形状的第一壳体2时,第一壳体2也不会随意滚动,从而保证了下表面8与人体接触,使人压在包含有柔性翅片的管体上时,因为不会接触柔性翅片而不会有不舒适的压迫感。第一壳体2为如图7、10和12所示的梯形横截面时,开缝115可以设置在梯形的上表面114和上表面120之间。
如图7、10和12所示,引流管容纳腔3可以根据引流管的直径设置成等于或稍大于引流管的横截面的引流管容纳腔3,其中“稍大于”的含义是其刚好能放置引流管或者该引流管容纳腔3的横截面的直径减去引流管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优选大于0,且小于等于2m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其材质为耐压的质韧材料。耐压的质韧材料,例如可以是医用硅胶等材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壳体2的壁厚实现耐压功能。即第一壳体2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3-8m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翅片间的距离在1-50m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地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翅片间的距离在5-15mm的范围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引流管与所述抗压组件111分体式连接时,在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引流管保护器的能够移动的成对的第二挡件。该成对的第二挡件可以将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固定于适当的位置。所述第二挡件卡接在所述引流管上。
在使用之前,根据对抗压件长度的需要,可以对其进行修剪,其一端可以与上述的第二盘体12通过粘贴固定,也可以利用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盘体12上。

Claims (11)

1.一种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
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且其上设有用于引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
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
柱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的第二面上;
第二盘体,其套接在所述柱体上,其上设有用于所述引流管穿过的第二通孔;
所述固定器与所述第二盘体固定连接;
在所述柱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盘体滑出所述柱体的第一挡件,所述第二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一挡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空心柱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体活动式套接在所述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接触的面上设有具有增加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固定器与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呈梳齿状结构和/或倒刺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的外缘设置成凹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盘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盘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卡接在所述第一挡件的所述凹凸结构的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柱体和所述第一挡件的相同方位设置有0.01°-20°范围的缺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柱体和所述第一挡件的相同方位设置有1°-15°范围的缺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柱体和所述第一挡件的相同方位设置有5°-15°范围的缺刻。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保护器还包括抗压防折件;
其中,在所述抗压防折件上设置有引流管容纳槽,和与所述容纳槽相连并且直向延伸的引流管容纳腔,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轴向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引流管容纳腔构造有与其轴向平行的开缝。
CN201510445531.6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Active CN105107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531.6A CN105107076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531.6A CN105107076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7076A CN105107076A (zh) 2015-12-02
CN105107076B true CN105107076B (zh) 2018-06-22

Family

ID=54655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5531.6A Active CN105107076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707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60776A (en) * 1984-06-29 1986-01-02 James J Pedicano Adjustable drainage tube holder
CN2765730Y (zh) * 2005-01-07 2006-03-22 彭树庆 双速扭矩预置可调增扭器
CN201676382U (zh) * 2010-05-21 2010-12-22 张燕 腹腔引流管固定器
CN202191579U (zh) * 2011-08-02 2012-04-18 郭宝生 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2554555U (zh) * 2012-04-22 2012-11-28 佳木斯大学 一次性医用胸腹腔引流管的固定防折器
CN202637671U (zh) * 2012-03-07 2013-01-02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引流导管固定装置
CN202892621U (zh) * 2012-09-10 2013-04-24 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3556041U (zh) * 2013-10-23 2014-04-23 乔坤 导管固定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5683A1 (en) * 2011-04-21 2012-10-26 Venetec International, Inc. Ancho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60776A (en) * 1984-06-29 1986-01-02 James J Pedicano Adjustable drainage tube holder
CN2765730Y (zh) * 2005-01-07 2006-03-22 彭树庆 双速扭矩预置可调增扭器
CN201676382U (zh) * 2010-05-21 2010-12-22 张燕 腹腔引流管固定器
CN202191579U (zh) * 2011-08-02 2012-04-18 郭宝生 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2637671U (zh) * 2012-03-07 2013-01-02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引流导管固定装置
CN202554555U (zh) * 2012-04-22 2012-11-28 佳木斯大学 一次性医用胸腹腔引流管的固定防折器
CN202892621U (zh) * 2012-09-10 2013-04-24 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3556041U (zh) * 2013-10-23 2014-04-23 乔坤 导管固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7076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39652A (ko) 인체 공학적 월경 컵
CN109966051B (zh) 房角分离器
JP2006506293A5 (zh)
CN105107076B (zh)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US9481433B2 (en) Paddle
WO2008114773A1 (ja)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
WO2018077226A1 (zh) 用于穿刺器的密封圈保护片、端密封组件及穿刺器
CN202078636U (zh) 畅开式多槽引流管
CN204972632U (zh)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CN210541607U (zh) 一种超声探头保护套的设计
CN204181720U (zh) 一次性剖腹产手术单
CN202105312U (zh) 胸、腹腔引流管连接器
CN207024149U (zh) 一种可变径防脱型胰管支架
CN208959062U (zh) 易操作型麻醉呼吸面罩
CN205548612U (zh) 一种胰腺丈量阻断钳
CN205434586U (zh) 一种带过滤网注射针
CN213964818U (zh) 一次性夹闭胃管的夹子
CN213372951U (zh) 一种睑板腺囊肿镊
CN207636321U (zh) 一种采样管
CN204600408U (zh) 快速插接、无渗漏的一次性内窥镜喷洒管
CN208988958U (zh) 一种用于穿刺活检的带双头针芯的同轴定位针
CN108325052A (zh) 具有减少皮肤张力功能的负压引流管
CN206355082U (zh) 一种椎间孔镜用套管
CN102783951B (zh) 离心防滑式促凝管
CN206239791U (zh) 引流管快速自助负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Yan

Inventor after: Zhang Yi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Y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