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3642B -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642B
CN105103642B CN201480000541.2A CN201480000541A CN105103642B CN 105103642 B CN105103642 B CN 105103642B CN 201480000541 A CN201480000541 A CN 201480000541A CN 105103642 B CN105103642 B CN 105103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ower headroom
community
power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3642A (zh
Inventor
张涛
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提供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能够提高基站调度功率的准确性。所述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包括: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所述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2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2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发送单元(22),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21)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本发明应用于功率调度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网络架构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基站是一对一的关系。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正逐渐引入一种UE和基站之间为一对多的关系的新型网络构架。在该新型网络构架中,UE能够和多个基站同时进行通信。在上述多个基站中,UE在每个基站的部分小区上可以同时配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另一部分小区上只能配置数据信道。
在上述新型网络构架中,UE基于多个基站的调度分别向多个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而且,UE向每个基站发送数据消耗的发射功率取决于各基站的调度决策。为了保证UE的实际发射功率不超过UE所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各基站需要获知UE的功率余量情况。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向基站上报UE的功率余量的方案。但是,在该方案中,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因此,可能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能够提高基站调度功率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装置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和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之后,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之后,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以及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因此,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由于UE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PHR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另一PHR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基站是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UE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设备,包括基站台(Base Station,BS)、基站B(Node B)、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 B,eNB)等。
用户设备UE可以为移动通信终端,包括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等。
UE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基站并进行通信,例如,分别向多个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根据基站的不同(例如能否为该UE生成RRC消息),可以将基站分为主基站(能够为该UE生成RRC消息)和辅基站(不能为该UE生成RRC消息),两种基站均能够接收UE发送的数据。对于每个UE,主基站只有一个,辅基站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主基站称为第一基站,将辅基站称为第二基站。当然,也可将主基站称为第二基站,将辅基站称为第一基站,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每个基站均可能对应多个小区(又称为扇区),且基站可以在每个小区中为UE配置数据信道。其中,数据信道用于传输数据信息。而且,在每个基站中均有一个小区可以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其中,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能够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将其他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只能够配置数据信道)。
例如,以基站具体是eNB为例,可将能够为UE生成RRC消息的eNB称为该UE的主基站(Master eNB,MeNB),可将其他的能够接收UE发送的数据的eNB均称为该UE的辅基站(Secondary eNB,SeNB)。MeNB控制的小区组成的小区组可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Group,MCG);SeNB控制的小区组成的小区组可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一个UE可以同时有一个MCG和一个或者多个SCG为其提供服务。
在eNB(包括MeNB与SeNB)对应的所有小区均能够配置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而且,每个eNB均对应一个能够同时配置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小区。其中,PUCCH用于传送控制信息,PUSCH用于传送数据。
MCG中能够同时配置PUSCH和PUCCH的小区可以标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该PCell属于第一小区。MCG中剔除PCell外的小区(属于第二小区)和所有SCG中的所有小区(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均可以标记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由此可见,第一小区包括MCG中的PCell和SCG中的能够同时配置PUSCH和PUCCH的小区;第二小区包括MCG中的SCell和SCG中的只能配置PUSCH的小区。MCG包括一个第一小区,还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小区;每个SCG均包括一个第一小区,还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小区。
以下,对功率余量进行说明。
UE与每个基站(包括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通信都会消耗UE的一部分发射功率,即占用UE当前使用功率中的一部分功率。功率余量是指除UE当前使用的发射功率以外还能够使用的功率,即UE的最大发射功率(额定功率)与当前使用的发射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差异。实际上,UE与基站的小区之间也存在功率余量(由信道和分量载波决定),该功率余量是指对于每个小区,除UE当前使用的发射功率以外在该小区中还能够使用的功率。由于基站调整UE在每个小区中的功率需要以UE相对每个小区的功率余量为依据,因此,基站需要获知UE相对每个小区的功率余量。因此,在本发明中,UE相对于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UE相对于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功率余量包括第一类功率余量与第二类功率余量。
对于基站的一个小区,第一类功率余量等于UE在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为UE在该小区上配置的数据信道所用功率后所剩的功率;
第二类功率余量等于UE在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为UE在该小区上配置的数据信道所用功率,再减去为UE在该小区上配置的控制信道所用功率后所剩的功率。
对于一个基站的小区,第一类功率余量Type 1PH的计算式为:Type 1PH=P_cmax-P_PUSCH;
第二类功率余量Type 2PH的计算式为:Type 2PH=P_cmax-P_PUSCH-P_PUCCH;
其中,P_cmax为该UE在该小区上的最大发射功率,P_PUSCH为在该小区上为该UE所配置的PUSCH所用的功率,P_PUCCH为在该小区上为该UE所配置的PUCCH所用的功率。
结合上述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和第二类功率余量的定义可知,在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只配置数据信道的情况下,UE可以获取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在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UE可以获取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只配置数据信道的情况下,UE可以获取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由于第二小区不能配置控制信道,因此,不存在UE相对于第二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参照以上UE获取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描述,可获知UE可以获取: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以下,对功率调度进行说明。
在UE与基站通信时,若UE的发射功率太低,则基站几乎接收不到上行链路数据。如果UE的发射功率太高,则UE的数据传输会给其它UE的数据传输带来过多的干扰。此外,UE所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是有限的。因此,UE的功率需要调度。而且,UE的功率一般由基站调度。
为了协助基站进行功率调度决策,从而使UE在各小区上的功率合理分配,例如尽可能避免UE在各个小区上所需的发射功率之和超过UE所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UE可以向基站上报自身在各小区上的功率余量。
作为调度UE的发射功率的一种实现方式,基站可以使用控制命令,以命令UE以累积或绝对的方式来改变UE的发射功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命令仅为示例,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UE向基站上报自身在各小区上的功率余量的一种实现方式,UE可以利用功率余量报告PHR进行上报。
以下,参照图1A、图1B对本发明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涉及到的PHR进行说明。其中,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是统一编号还是分别单独编号,PHR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参照图1A、图1B)。
如图1A、图1B所示,PHR 10可以包括多个域(图中的每一行分别对应一个域),这些域分别用于向基站侧上报不同基站(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不同小区(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不同类型的功率(第一类功率或第二类功率)的信息。
为了简便,可以将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简称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其他功率余量也可以处理为类似的简称,例如,可以将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简称为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PHR 10中,功率域11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1,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PCellMCG)。其中,PCellMCG表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Type 1表示第一类,PH表示功率余量。
功率域12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12,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PH(Type 2,PCellMCG)。其中,PCellMCG表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Type 2表示第二类,PH表示功率余量。
功率域13为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3,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PCellSCG)。其中,PCellSCG表示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由于第二基站可能存在多个(每个第二基站对应一个第一小区),因此,功率余量报告10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域13。
功率域14为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14,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PH(Type 2,PCellSCG)。PHR 10可包括多个功率域14。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A、图1B中只分别图示了一个功率域13和功率域14,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域13和功率域14均可为多个。
如图1A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统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用功率域15标识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例如PH(Type 1,SCell 1)。其中,功率域15可以为多个。
具体的,当存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但不存在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时,功率域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当存在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但不存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时,功率域15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当同时存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时,功率域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
如图1A所示,在功率域15中,SCell 1表示编号为1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以此类推,SCell 7表示编号为7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PH(Type 1,SCell 1)表示编号为1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以此类推,PH(Type 1,SCell 7)表示编号为7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如图1B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的情况下,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SCellMCG 1);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6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SCellSCG 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属于同一个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也可以单独编号。
在功率域15中,SCellMCG 1表示编号为1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PH(Type 1,SCellMCG 1)表示编号为1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在功率域16中,SCellSCG 1表示编号为1的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PH(Type 1,SCellSCG1)表示编号为1的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无论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统一编号还是分别单独编号,PHR 10均还可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如图1A所示,在统一编号的情况下,PHR 10还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可用一个指示域17对应所有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5。其中,指示域17包括至少一个指示子域17i(i为大于0的整数,如1,2,3......),即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17i(对应指示域17中的每一小格)。其中,每个指示子域17i对应一个功率域15,并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率域15是否存在。例如,当指示子域17i的值为0时,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即该第二小区不存在第一类功率余量或者该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不上报;当指示子域17i的值为1时,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存在,即该第二小区存在第一类功率余量并且上报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示子域17i的值为0或1仅为示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标记。
如图1A所示,C1对应PH(Type 1,SCell 1),C2对应PH(Type 1,SCell 2)(未图示),......,C7对应PH(Type 1,SCell 7)。当C1的值为0时,PHR 10中不存在PH(Type 1,SCell 1)。当C1的值为1时,PHR 10中存在PH(Type 1,SCell 1)。
当指示子域17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时,PHR 10不包含此功率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而且,基站侧通过指示子域17i能够明确获知该指示子域17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如图1B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独立编号的情况下,PHR 10可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8,分别对应不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由于第二基站可能为多个,因此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8也可能为多个。
具体地,指示域17可以对应功率域15,指示域18可以对应功率域16。指示域17、18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指示子域17i、18i(i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1,2,3......),即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17i、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18i。其中,指示子域17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率域15是否存在,指示子域18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率域16是否存在。
如图1B所示,C1对应PH(Type 1,SCellMCG 1),D1对应PH(Type 1,SCellSCG 1)。当C1的值为0时,PHR 10中不存在PH(Type 1,SCellMCG 1);当C1的值为1时,PHR 10中存在PH(Type 1,SCellMCG 1)。当D1的值为0时,PHR 10中不存在PH(Type 1,SCellSCG 1);当D1的值为1时,PHR 10中存在PH(Type 1,SCellSCG 1)。
现有技术中,PHR默认MCG中的小区(即MCG中的第二小区,除PCell之外)和每一个SCG的小区是统一编号的。例如一个UE有一个MCG和一个SCG,该MCG中有两个小区,该SCG中有三个小区。那么该PHR默认这些小区是这样编号的:MCG中除PCell之外的那个小区标记为SCell 1,SCG中的三个小区分别标记为SCell 2、SCell 3和SCell 4。
实际上,MCG和每个SCG中的小区是可以按照小区组分别单独编号的。若MCG中除PCell之外的那个小区仍旧标记为SCell 1,SCG中的三个小区可以另外标记为SCell 1、SCell 2和SCell 3,则由于MCG中有小区标记为SCell 1,SCG中有小区标记为SCell 1,至少有两个小区的标记同为SCell 1,导致PHR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为不同小区组设置不同的字段(在图1B中表现为域15和域16中SCell的下标不同),用于区别不同的小区组。这样一来,即使MCG中的各SCell与每个SCG中的各SCell分别在各自小区组内独立编号,PHR依然能够继续使用。
当指示子域17i或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时,PHR 10不包含此功率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而且,基站侧根据指示子域17i和18i能够明确获知指示子域17i和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如图1B所示,在包括功率域15与功率域16的情况下,PHR 10还可包括全局指示域19。全局指示域19包括至少一个全局指示子域19i(i为自然数0,1,2......),全局指示子域19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18是否存在。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图1B中的G0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17是否存在,利用图1B中的G1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18是否存在。当G0为1时,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17存在;当G0为0时,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17不存在,此时无需包含该指示域17。
当然,在上述基础上,若PHR 10中还可包括更多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则同样可以利用全局指示域19的子域指示其是否存在。例如,可以利用图1B中的G2指示除指示域17、18外的另一个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未图示)是否存在,G3、G4等亦可据此类推。
当属于同一个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的指示子域(例如17i或18i)的值全为0时,PHR 10无需再包含该指示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而且,基站侧也能明确获知全局指示子域19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或18)是否存在。
以下,结合图1A、1B所示的PHR 10,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和方法、以及用户设备进行说明。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简称为装置20)至少包括:
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22,用于将获取单元2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装置2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装置2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发送单元22可以通过PHR 10,将获取单元2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如图1B所示,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PHR 10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A、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1,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PCellMCG);
B、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12,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PH(Type 2,PCellMCG);
C、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例如PH(Type 1,SCellMCG 1)。
如图1B所示,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PHR 10还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D、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3,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PH(Type 1,PCellSCG);
E、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14,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PH(Type 2,PCellSCG);
F、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16,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例如PH(Type 1,SCellSCG 1)。
此外,可选地,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发送单元22还用于:通过PHR 10,将获取单元21获取的装置20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这样,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装置20相对于其他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此外,发送单元22还用于将获取单元2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因此,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装置20的结构同样可以参照图2A。
如图1A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20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17。该指示域1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17i;指示子域17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即指示对应的功率域15是否存在。
如图1B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20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8。指示域17与指示域18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指示域17中的指示子域17i用于指示功率域15是否存在;指示域18中的指示子域18i用于指示功率域16是否存在。
当指示子域17i或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功率域15或16)不存在时,PHR 10无需上报此功率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而且,基站侧根据指示子域17i和18i能够明确获知指示子域17i和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其结构同样可以参照图2A。如图1B所示,在实施例二涉及的PHR 10的基础上,实施例三涉及的PHR 10还包括全局指示域19。
其中,全局指示域19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19i,全局指示子域19i分别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并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指示域17或18)是否存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18的子域17i、18i的值全为0(即对应的功率域15、16不需要上报或不存在)时,PHR仍然需要包括指示域17、18,导致空口资源的浪费,根据实施例三涉及的PHR,由于全局指示子域19i能够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17、18是否存在,而且,在指示域17、18的子域17i、18i的值全为0时,PHR不需要再包括指示域17、18,因此能够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三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的结构相似,在包括获取单元21、发送单元22的基础上,实施例四中的装置20还包括:
判断单元23,用于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以及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其中,各条件的定义如下:
条件一: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条件二: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条件三: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条件四: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条件五: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条件六: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可选地,装置20可以从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获取上述的多个预设门限。具体地,获取单元21可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下发的第一预设门限、第二预设门限、第三预设门限、第四预设门限、第五预设门限、第六预设门限、第七预设门限以及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对于第一预设门限,可以如此设置:例如经过统计发现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都在0到|Q|之间,则可以设置第一预设门限为a,且a的大小可以为|Q|的10%~80%。为了保证上述变化量足够大,优选的是,设置a的值较大。第二、第三、第四预设门限可以类似地设置。
设置第一预设门限的目的在于,只有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足够大(例如大于a),才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以使得第二基站根据最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不够大时(例如仍小于a),第二基站可以继续根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这样能够节省上报功率余量的空口资源。
对于第五预设门限与第六预设门限,可以如此设置:例如经过统计发现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一般在|M|~|N|(|N|大于|M|)之间,则可以设置第五预设门限为|M|-b,第六预设门限为|N|+c,其中b、c为正数,b的大小可以为|N|-|M|的10%~30%,c的大小可以为|N|-|M|的20%~40%。第七预设门限与第八预设门限也可以类似地设置。
设置第五预设门限与第六预设门限的目的在于,只有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足够小(例如小于|M|-b)或者足够大(例如大于|N|+c),才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以使得第一基站根据最新的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以及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以使得第二基站根据最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仍大于第五预设门限且小于第六预设门限时,第一基站可以继续根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可以继续根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这样能够节省上报功率余量的空口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各个预设门限的说明仅为示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际情况按需设置。
在实施例四中,根据判断单元23的判断结果,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
在判断单元23判断装置20的功率余量满足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判断单元23判断装置20的功率余量满足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在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不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PHR 10,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空口资源。
由于判断单元23进行上述判断需要付出一定运算处理代价,即消耗一定的处理资源,而且,发送单元22上报功率余量也需要消耗空口资源,但是,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可能并没有为发送单元22配置空口资源,因此,即使在判断单元23经过上述判断得出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或者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需要的情况下,发送单元22也可能由于没有分配到空口资源而无法进行上报。因此,在发送单元22进行上报之前,判断单元23还用于:判断装置20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还用于判断装置20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发送单元22可以在判断单元23判断装置20具有第一资源之后,再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可以在判断单元23判断装置20具有第二资源之后,再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判断单元23判断装置20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比判断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更小,因此,通过判断装置20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再进行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判断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地,判断单元23还可用于:判断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该功率余量报告包含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以及判断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该功率余量报告包含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在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分别满足上述要求之后,判断单元23再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在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判断单元23无需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下面再以实施例四的一个变形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以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设置在UE中,第一基站是MeNB,第二基站是SeNB进行说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同样可以参照图2A及图2B。
在装置20中,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UE相对于MeNB的功率余量和UE相对于SeNB的功率余量。其中,MeNB的功率余量包括PH(Type 1,PCellMCG)、PH(Type 2,PCellMCG)、PH(Type1,SCellMCG 1)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SeNB的功率余量包括PH(Type 1,PCellSCG)、PH(Type2,PCellSCG)、PH(Type 1,SCellSCG 1)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发送单元22还用于通过PHR将获取单元21获取的UE相对于MeNB的功率余量发送给SeNB,并将UE相对于SeNB的功率余量发送给MeNB。
需要说明的是,MeNB还可以根据UE预先发送的M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节,SeNB还可以根据UE预先发送的S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节。
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UE不会向SeNB上报的SeNB的功率余量中,可能包含有PH(Type 1,PCellSCG)、PH(Type 1,SCellSCG 1),但是不会包含PH(Type 2,PCellSCG),因此,SeNB甚至无法获取UE相对于SeNB的全部功率余量。在本实施例中,UE上报给MeNB和SeNB的UE相对于SeNB的功率余量均可能包括PH(Type 2,PCellSCG),这样一来,MeNB和SeNB能够获取UE相对于SeNB的全部功率余量,MeNB和SeNB调节功率的决策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也随之提供。
在发送单元22发送MeNB的功率余量与SeNB的功率余量之前,判断单元23还可判断MeNB的功率余量与SeNB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上报的条件,即上述的条件一至条件六。具体如何根据判断结果上报功率余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eNB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eNB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eNB的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变形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MeNB的功率余量发送给SeNB,并将SeNB的功率余量发送给MeNB,这样,MeNB能够根据S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SeNB也能够根据M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eNB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包括:
步骤31、获取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步骤32、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UE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UE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UE可以通过PHR,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PHR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A、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B、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C、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PHR还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D、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E、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F、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优选地,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的情况下,或者,多个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的情况下,在PHR中,可以为同一基站对应的小区设置相同的字段,为不同基站对应的小区设置不同的字段,用以区别不同的小区组。这样一来,即使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PHR依然能够继续使用。
UE除了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之外,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UE还可以通过PHR,将UE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这样,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UE相对于其他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此外,UE还可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因此,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由于UE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在实施例五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PHR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该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当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对应的功率域不存在时,PHR无需包括该功率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PHR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其中,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当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对应的功率域不存在时,PHR无需包括该功率域,从而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又一个变形实施例中,PHR还包括包括全局指示域,该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在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的子域的值全为0时,PHR不需要再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因此能够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又一变形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以及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其中,上述条件的定义如下:
条件一: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条件二: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条件三: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条件四: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条件五: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条件六: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PHR。具体为:在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在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在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UE可以不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PHR,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空口资源。进一步,在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UE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PHR,可以帮助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及时了解UE的功率消耗情况,一方面避免对UE的功率进行过调度,另一方面提高功率调度的效率。
可选地,在判断上述条件是否成立之前,UE还可以接收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下发的第一预设门限、第二预设门限、第三预设门限、第四预设门限、第五预设门限、第六预设门限、第七预设门限以及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进一步地,由于UE在没有分配到空口资源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功率余量上报,因此,在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之前,UE可以先判断自身是否分配到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在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之前,UE可以先判断自身是否分配到第二资源,该第二资源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若经过判断确认UE没有分配到第一资源,则UE不需要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以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若经过判断确认UE没有分配到第二资源,则UE不需要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以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反之,若经过判断确认UE分配到第一资源,则UE再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若经过判断确认UE分配到第二资源,则UE再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判断UE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比判断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更小,因此,通过判断UE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再进行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判断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地,在判断具有UE第一资源之后,且在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UE还可判断第一资源能否容纳包含有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在判断UE具有第二资源之后,在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UE还可判断第二资源能否容纳包含有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在判断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包含有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包含有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后,UE再进行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判断,否则无需判断,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通信接口42、存储器43和总线。处理器41、收发器42、存储器43通过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处理器4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4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用户设备4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42,用于将处理器4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用户设备4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用户设备4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收发器42具体用于:通过PHR,将处理器4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可选地,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收发器42还用于:通过PHR,将处理器41获取的装置40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这样,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装置20相对于其他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此外,收发器42还用于: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上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及上述的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对应,PHR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为了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PHR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其中,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为了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可选地,PHR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为了进一步节省UE上报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PHR还包括:全局指示域,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此外,处理器41还用于对条件一至条件六进行判断,以及对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进行判断,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4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收发器42主要用于实现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40与其他设备或装置(如第一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存储器43用于可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4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因此,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由于UE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因此,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已有侧重地进行了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被具体实施为系统、方法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等等),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这里都统称为“电路”、“模块”或者“系统”。此外,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产品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者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D-ROM)。
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流程图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Claims (33)

1.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装置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12.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和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之后,在所述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之后,在所述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2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30.根据权利要求23-29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以及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所述条件二、所述条件三、所述条件四、所述条件五以及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三、条件四、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后,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三预设门限、所述第四预设门限、所述第五预设门限、所述第六预设门限、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CN201480000541.2A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5103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717 WO2015113232A1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642A CN105103642A (zh) 2015-11-25
CN105103642B true CN105103642B (zh) 2019-04-26

Family

ID=5375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541.2A Active CN105103642B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91809B1 (zh)
CN (1) CN105103642B (zh)
MX (1) MX2016009806A (zh)
WO (1) WO2015113232A1 (zh)
ZA (1) ZA2016053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0347A (zh) * 2017-02-03 2023-02-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ue功率等级确定报告配置的方法
CN108810964B (zh) * 2017-05-05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13365337B (zh) * 2020-03-06 2023-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hr上报方法、phr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1A (zh) * 2010-11-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可配置的终端载波最大传输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45845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2368B1 (ko) * 2010-08-12 2018-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결과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78245B (zh) * 2010-08-16 2014-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报告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SG2014011043A (en) * 2011-08-12 2014-07-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ower control and timing advan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1A (zh) * 2010-11-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可配置的终端载波最大传输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45845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1809B1 (en) 2019-05-29
MX2016009806A (es) 2017-07-20
EP3091809A1 (en) 2016-11-09
ZA201605301B (en) 2017-09-27
CN105103642A (zh) 2015-11-25
EP3091809A4 (en) 2016-12-28
WO2015113232A1 (zh) 2015-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164B (zh) 指示d2d相关信息和确定d2d发送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91576B (zh)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508996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22032A (zh) 数据时域传输方法及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和基带芯片
CN10647009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5916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CN106797581A (zh) 用于网络节点之间的流控制数据请求的下限和上限
CN109600835A (zh) 确定资源分配、指示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1873671A (zh) 一种确定参与CoMP的小区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392151A (zh) 一种确定pdcch搜索空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03642B (zh)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3716888A (zh)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CN103298118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3687034A (zh) 一种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898801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基站
CN103298119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6793068A (zh) 一种srs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131238B (zh) 一种td-scdma系统到gsm系统的负荷均衡方法
CN109600852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0139370A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951112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网络
WO2021032051A1 (zh) 用于接收定位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65061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3083A (zh)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6131962A (zh) Wlan ofdma中的控制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