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567A -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 Google Patents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567A
CN105101567A CN201510552382.3A CN201510552382A CN105101567A CN 105101567 A CN105101567 A CN 105101567A CN 201510552382 A CN201510552382 A CN 201510552382A CN 105101567 A CN105101567 A CN 105101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ance
switch
chip microcomputer
infrared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23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567B (zh
Inventor
姚正武
朱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523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1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1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和手动双重控制功能的智能照明开关,自动控制时具有环境自然光照度低时开关自启动控制、智能识别人进或出电光源照明区的方向、自动统计进入照明区的人数并开关电光源等功能,适用于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酒店以及其它智能建筑的房间、办公室以及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包括开关面板、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开关面板内侧装有塑料罩,塑料罩内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上装控制线路及其外接器件接插端子,与开关面板正对安装有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控制线路由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单片机构成。

Description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涉及的是一种具有自动和手动双重控制功能的智能照明开关,自动控制时具有环境自然光照度低时开关自启动控制、智能识别人进或出电光源照明区的方向、自动统计进入照明区的人数并开关电光源等功能,适用于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酒店以及其它智能建筑的房间、办公室以及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也适用于便于安装的部分道路、生活区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酒店以及其它智能建筑的房间、办公室以及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中,常常采用触摸式声控开关、热释电传感器开关、单红外对射传感器开关等实现对照明的智能控制。
触摸式声控开关在应用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不足:(1)需要手指触摸外露金属片,且在夜晚不容易找到开关位置;(2)在夜晚照明时需要发出较大声响,开关才能感应接通;(3)开关接通一定时间后自动关断,会影响人体继续在照明区域的活动。
热释电传感器开关在应用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不足:(1)热释电传感器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2)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3)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会造成短时失灵;(4)受人体与传感器之间运动距离和角度影响大,传感器感测距离受菲涅尔透镜材质影响,红外探测波长受滤光镜片影响,人体沿径向运动时传感器感应能力差而沿横切方向(与径向垂直方向)运动时感应能力强。故当人体在某处站立或静坐不动时,会造成开关失灵而灯灭。
单红外对射传感器开关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不能判断人体是进入还是离开照明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触摸式声控开关、热释电传感器开关、单红外对射传感器开关等常用的智能照明开关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它是一种手自一体的智能照明开关。该开关具有这些特征功能:在环境自然光照度低时能自动启动;能智能识别人进或出电光源照明区的方向;能自动统计进入照明区的人数并开关电光源;不需要触摸开关和发出较大声响;有人在照明区无论时间长短、运动与否都不会自动关断;不受其它热源、光源、外界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干扰;不受人体与传感器之间运动距离和角度影响;在其他必要情况或自动控制电路故障时,能手动开关电光源。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包括开关面板、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开关面板内侧(嵌墙安装侧)装有塑料罩。塑料罩内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上装控制线路及其外接器件接插端子,与开关面板正对安装有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所述的塑料罩开有进出线孔。
开关面板上方开有自然光照度感测元件(光敏电阻)孔,开关面板内侧安装固定感测元件,面板孔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以利于感测元件感光、防潮和防污。开关面板中间分别按上下顺序开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开关孔以及方向选择开关孔,面板内侧相应安装固定手动和自动控制开关以及方向选择开关。开关面板下方并列开有两个间距为L的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孔,面板孔内侧安装固定两个发射管,面板孔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以利于发射管防潮和防污。
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是由两个间距为L并列安装固定的光电池,外罩由透明感光材料制成的密封罩构成,以利于防潮和防污。
在开关面板内侧的塑料罩内基座上安装控制线路板,塑料罩开有进出线孔。控制线路板上控制线路由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单片机(信号处理单片机)构成。
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由集成比较器A3(可采用LM393)、光敏电阻Rm、固定电阻R1、R2、R4、可调电位器R3、单片机P1.0脚构成。光敏电阻Rm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敏电阻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
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两个光电池、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构成。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三极管VT和VT′(可采用S9013)、电阻RB和RB′、电阻RC和RC′、电阻R11和R11′、单片机P1.1脚、P1.2脚构成,发射管VD和VD′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发射管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两个光电池与开关面板上发射管VD和VD′在人进入照明区时的传感器检测宽度范围内正对安装,两个光电池由导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电信号接收接插端子与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连接;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两个集成运放A1(可采用1片集成双运放芯片LM358)、两个集成比较器A2(可采用1片集成双比较器芯片LM393)、一个集成异或门A5(可采用74LS86)、电阻R17和R17′、电阻R18和R18′、电阻R23和R23′、电阻R24和R24′、电阻R25和R25′、电位器RP1和RP1′、电位器RP2和RP2′、电容C4和C4′、方向选择开关K1(微型双刀双掷拨动开关)、单片机P3.2脚、P3.3脚、P3.4脚、P3.5脚、P3.6脚、P3.7脚构成。
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根据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所控制的电光源种类不同而不同。若控制的是交流电光源(含接市电自带驱动的LED电光源),则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由1片光耦合器A4(可采用MOC3041)、1个缓冲器7407、1个双向晶闸管VT、1个3档船型开关K、4个电阻R01~R04、1个压敏电阻RT、1个电容C01、单片机P2.0脚构成。3档船型开关K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手自开关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220V电源的相线和零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电光源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光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
信号处理单片机IC可采用AT89S51等51系列的单片机、PIC或其它型号的单片机。
所述的开关面板采用PC料或金属材料开模加工而成,金属材料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等。
所述的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采用3档船型开关,含手动、停止、自动三档选择。
所述的方向选择开关K1采用2档微型双刀双掷拨动开关,用于进入方向选择,在开关安装后,当人体由开关哪一侧进入所控制的照明区,则拨动开关就拨向照明区侧。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工作方法: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自动档,当环境自然光照度低于照度要求时,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自启动,单片机IC通过程序控制P1.1脚和P1.2脚,使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在开关面板下方发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到正对面安装的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的两个光电池表面,光电池电压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高电平1。此时,有人若经过智能照明开关进入本级照明区(方向选择拨动开关K1在开关面板安装完已拨向本级照明区),由于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而使得光电池的电压极低,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低电平0。人在经过智能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而进入本级照明区时,由发射管发射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的先后次序不同,该过程从而在单片机P3.4和P3.5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为:01→00→10→11,若人离开本级照明区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为:10→00→01→11。当单片机P3.4和P3.5脚特征电平通过异或门A5,在单片机IC的P3.2脚形成电平变化为:1→0→1→0。单片机程序通过检测P3.2脚电平变化,再结合P3.4和P3.5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当人由下一级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进出本级照明区,则在下一级照明开关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通过接插端子引入到本级照明开关的邻区输入接插端子,在本级单片机IC的P3.6和P3.7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同理单片机根据P3.3脚电平变化以及P3.6和P3.7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上述控制过程中,若有人在照明区,电光源开灯时,则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不作检测,当本级照明区无人,电光源关灯时,再由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作检测,判断是否启动智能照明开关。
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手动档,则手动控制灯亮。把开关K打到停止档,则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下灯均关断。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单片机IC作为控制核心,由单片机通过设置工作程序实现控制功能要求,控制性能可靠。单片机、控制线路及外接接插端子采用嵌入式结构集中焊装在控制线路板上,开关面板内侧安装器件、光电池电压输出信号、电源、电光源、控制信号输入输出等都可以通过接插端子与控制线路板电路连接,故安装使用与维护方便。本发明既能自动又能手动开关电光源,控制方式灵活,设计更具人性化。在自动方式下,当环境自然光照度低时能自动启动,能智能识别人进或出电光源照明区的方向,能自动统计进入照明区的人数并开关电光源,且节能环保,不需要触摸开关和发出较大声响,有人在照明区无论时间长短、运动与否都不会自动关断,不受其它热源、光源、外界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干扰,不受人体与传感器之间运动距离和角度影响。在其他必要情况或自动控制电路故障时,能手动开关电光源。故本发明控制功能多、性能更好、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开关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自然光照度感测元件(光敏电阻),此处面板设计成透明感光,以利于防污;2为3档船型开关K,分手动、停止、自动三档选择功能,以利于实现手自一体控制,开关额定电流的选择根据照明控制区域电光源的额定参数选择;3为2档微型拨动开关K1(双刀双掷开关),用于方向选择,在开关安装后,当人体由开关哪一侧进入所控制的照明区域,则拨动开关就拨向照明区域侧,如图中箭头侧;4为双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用于发射近红外激光,此处面板设计成透明感光,以利于防污。
图2是开关控制线路板接口端子示意图。
图2中5为电光源端子,用于外接电光源;6为光电信号接收端子,用于光电池信号的接收;7为本区输出端子,用于本级(区)开关向临近上一级(区)输出光电信号;8为邻区输入端子,用于临近下一级(区)向本级(区)开关输入光电信号;9为电源端子,用于外接输入的电源;10为光敏电阻端子,用于自然光照度检测元件(光敏电阻)的连接;11为方向选择开关端子,用于外接面板的方向选择开关;12为光发射管端子,用于外接面板VD和VD′两个近红外激光发射管;13为手自开关端子,用于外接面板手自一体的3档船型开关。
图3是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结构包括开关面板、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开关面板内侧(嵌墙安装侧)装有塑料罩,塑料罩内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上装控制线路及其外接器件接插端子,与开关面板正对安装有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所述的塑料罩开有进出线孔。
开关面板及其内侧的塑料罩底边离地安装高度为1.3~1.4m,距门框边缘0.15~0.2m以上,并参照《GB50617-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执行。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与开关面板正对安装。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开关面板,参照附图1,其上方自然光照度感测元件(光敏电阻)孔1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以利于开关面板内侧安装固定的感测元件感光、防潮和防污;开关面板中间分别按上下顺序从面板内侧嵌入3档船型开关2和2档微型拨动开关3,由3档船型开关实现手动、停止、自动控制方式选择,由2档微型拨动开关实现方向选择(在开关安装后,当人体由开关哪一侧进入所控制的照明区,则拨动开关就拨向照明区侧);开关面板下方两个间距为L的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孔4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以利于开关面板内侧安装的两个发射管防潮和防污。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是由两个间距为L并列安装固定的光电池,外罩由透明感光材料制成的密封罩构成,具有防潮和防污功能。两个光电池由导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电信号接收接插端子(参照附图2)与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连接。两个光电池在人进入照明区时的传感器检测宽度范围内与开关面板上发射管正对安装。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控制线路板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的塑料罩内,塑料罩开有进出线孔,控制线路板上安装控制线路及其外接器件接插端子(参照附图2)。控制线路板上控制线路由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单片机构成。
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由集成比较器A3(可采用LM393)、光敏电阻Rm、固定电阻R1、R2、R4、可调电位器R3、单片机P1.0脚构成。光敏电阻Rm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敏电阻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电源引脚分别与光敏电阻Rm、固定电阻R2、R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CC,光敏电阻Rm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反相(-)引脚和可调电位器R3的一固定端,R3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动端一起接地,固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同相(+)引脚和固定电阻R1的一端,固定电阻R1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3的接地引脚一起接地,固定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输出端并连接单片机P1.0脚。
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两个光电池、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构成。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三极管VT和VT′(可采用S9013)、电阻RB和RB′、电阻RC和RC′、电阻R11和R11′、单片机P1.1脚、P1.2脚构成。发射管VD和VD′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发射管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单片机P1.1脚分别连接电阻RB、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C的一端连接+VCC,电阻RB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发射管VD的阳极,发射管VD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地。单片机P1.2脚分别连接电阻RB′、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C′的一端连接+VCC,电阻RB′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发射管VD′的阳极,发射管VD′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地;两个光电池与开关面板上发射管VD和VD′在人进入照明区时的传感器检测宽度范围内正对安装,两个光电池由导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电信号接收接插端子与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连接;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两个集成运放A1(可采用1片集成双运放芯片LM358)、两个集成比较器A2(可采用1片集成双比较器芯片LM393)、一个集成异或门A5(可采用74LS86)、电阻R17和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8′、电阻R23和电阻R23′、电阻R24和电阻R24′、电阻R25和R25′、电位器RP1和电阻RP1′、电位器RP2和电阻RP2′、电容C4和电容C4′、方向选择开关K1(微型双刀双掷拨动开关)、单片机P3.2脚、P3.3脚、P3.4脚、P3.5脚、P3.6脚、P3.7脚构成。两个光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正端分别与集成运放A1的3号、5号脚连接,负端与集成运放A1的接地引脚连接,集成运放A1的2号脚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1一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1另一固定端分别与RP1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1号脚、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放A1的1号脚又与集成比较器A2的3号脚连接。电位器RP2的一固定端与RP2的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8号脚、+VS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2的2号脚、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4号脚接地,集成比较器A2的1号脚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8号脚连接+VCC。集成运放A1的6号脚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18′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1′一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1′另一固定端分别与RP1′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7号脚、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放A1的7号脚又与集成比较器A2的5号脚连接。电位器RP2′的一固定端与RP2′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8号脚、+VS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2的6号脚、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4号脚接地,集成比较器A2的7号脚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R25′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8号脚连接+VCC。集成比较器A2的1号脚分别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一个输入引脚和方向选择开关K1的3号和4号脚,集成比较器A2的7号脚分别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一个输入引脚和方向选择开关K1的1号和6号脚,方向选择开关K1的2号和5号脚分别与单片机P3.5脚、P3.4脚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输出引脚连接单片机P3.2脚。单片机P3.2脚、P3.4脚、P3.5脚连接本区输出接插端子,单片机P3.3脚、P3.6脚、P3.7脚连接邻区输入接插端子。
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根据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所控制的电光源种类不同而不同,若控制的是交流电光源含接市电自带驱动的LED电光源,则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由1片光耦合器A4、1个缓冲器7407、1个双向晶闸管VT、1个3档船型开关K、4个电阻R01~R04、1个压敏电阻RT、1个电容C01、单片机P2.0脚构成。3档船型开关K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手自开关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220V电源的相线和零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电光源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光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单片机P2.0脚连接7407的一个输入引脚,7407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A4的2号脚,光耦合器A4的1号脚连接电阻R04的一端,电阻R04的另一端连接+VCC,光耦合器A4的6号脚连接电阻R01的一端,电阻R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晶闸管VT的第一引入端T1以及电阻R02一端、压敏电阻RT一端、3档船型开关K的3号脚、负载接插端子的一端,光耦合器A4的4号脚分别连接电阻R03的一端、双向晶闸管VT的门极端,电阻R03的另一端与3档船型开关K的2号脚(中间脚)连接,3档船型开关K的1号脚连接双向晶闸管VT的第二引入端T2,3档船型开关K的2号脚分别与电容C01一端、压敏电阻RT的另一端、电源接插端子的零线N端连接,电容C01另一端与电阻R02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IC可采用AT89S51等51系列的单片机、PIC或其它型号的单片机。
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为了保证人从相反方向进出本级照明区时,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也能正确识别人进出方向和统计进出照明区的数量,则把下一级开关输出信号(参照附图3)接入本级开关邻区输入接插端子(参照附图2、3),而把本级开关输出信号(参照附图3)通过本级输出接插端子接入上一级开关的邻区输入接插端子(参照附图2、3)。本级、上一级、下一级开关的定义:以人从某个方向进入各照明区域,则先经过的相邻的照明区称为上一级照明区,后经过的相邻的照明区称为下一级照明区,三个相邻的照明区所采用的开关则分别称为上一级、本级、下一级开关。
近红外激光对射开关工作方法: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安装完毕。如附图3所示,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自动档,当环境自然光照度低于照度要求时,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自启动,单片机IC通过程序控制P1.1脚和P1.2脚,使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在开关面板下方发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到正对面安装的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的两个光电池表面,光电池电压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高电平1。此时,有人若经过智能照明开关进入本级照明区,方向选择拨动开关K1在开关面板安装完已拨向本级照明区,由于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而使得光电池的电压极低,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低电平0。人在经过智能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而进入本级照明区时,由发射管发射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的先后次序不同,该过程从而在单片机P3.4和P3.5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为:01→00→10→11,若人离开本级照明区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为:10→00→01→11。当单片机P3.4和P3.5脚特征电平通过异或门A5,在单片机IC的P3.2脚形成电平变化为:1→0→1→0。单片机程序通过检测P3.2脚电平变化,再结合P3.4和P3.5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当人由下一级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进出本级照明区,则在下一级照明开关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通过接插端子引入到本级照明开关的邻区输入接插端子,在本级单片机IC的P3.6和P3.7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同理单片机根据P3.3脚电平变化以及P3.6和P3.7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上述控制过程中,若有人在照明区,电光源开灯时,则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不作检测,当本级照明区无人,电光源关灯时,再由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作检测,判断是否启动智能照明开关。
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手动档,则手动控制灯亮。把开关K打到停止档,则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下灯均关断。

Claims (6)

1.一种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面板、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开关面板内侧装有塑料罩,塑料罩内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上装控制线路及其外接器件接插端子,与开关面板正对安装有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
控制线路由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单片机构成;
自然光照度检测电路由集成比较器A3、光敏电阻Rm、固定电阻R1、R2、R4、可调电位器R3、单片机P1.0脚构成;光敏电阻Rm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敏电阻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电源引脚分别与光敏电阻Rm、固定电阻R2、R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CC,光敏电阻Rm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反相(-)引脚和可调电位器R3的一固定端,R3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动端一起接地,固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同相(+)引脚和固定电阻R1的一端,固定电阻R1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3的接地引脚一起接地,固定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3的输出端并连接单片机P1.0脚;
双近红外激光对射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两个光电池、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构成;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及其驱动电路由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三极管VT和VT′、电阻RB和RB′、电阻RC和RC′、电阻R11和R11′、单片机P1.1脚、P1.2脚构成;
发射管VD和VD′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发射管接插端子与电路连接;单片机P1.1脚分别连接电阻RB、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C的一端连接+VCC,电阻RB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发射管VD的阳极,发射管VD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地;单片机P1.2脚分别连接电阻RB′、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C′的一端连接+VCC,电阻RB′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发射管VD′的阳极,发射管VD′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地;两个光电池与开关面板上发射管VD和VD′在人进入照明区时的传感器检测宽度范围内正对安装,两个光电池由导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电信号接收接插端子与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连接;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由两个集成运放A1或1片集成双运放芯片LM358、两个集成比较器A2或1片集成双比较器芯片LM393、一个集成异或门A5、电阻R17和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8′、电阻R23和电阻R23′、电阻R24和电阻R24′、电阻R25和R25′、电位器RP1和电阻RP1′、电位器RP2和电阻RP2′、电容C4和电容C4′、方向选择开关K1、单片机P3.2脚、P3.3脚、P3.4脚、P3.5脚、P3.6脚、P3.7脚构成;两个光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正端分别与集成运放A1的3号、5号脚连接,负端与集成运放A1的接地引脚连接,集成运放A1的2号脚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1一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1另一固定端分别与RP1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1号脚、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放A1的1号脚又与集成比较器A2的3号脚连接;电位器RP2的一固定端与RP2的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8号脚、+VS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2的2号脚、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4号脚接地,集成比较器A2的1号脚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8号脚连接+VCC;集成运放A1的6号脚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18′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1′一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1′另一固定端分别与RP1′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7号脚、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放A1的7号脚又与集成比较器A2的5号脚连接;电位器RP2′的一固定端与RP2′滑动端、集成运放A1的8号脚、+VS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比较器A2的6号脚、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4号脚接地,集成比较器A2的7号脚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R25′的另一端与集成比较器A2的8号脚连接+VCC;集成比较器A2的1号脚分别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一个输入引脚和方向选择开关K1的3号和4号脚,集成比较器A2的7号脚分别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一个输入引脚和方向选择开关K1的1号和6号脚,方向选择开关K1的2号和5号脚分别与单片机P3.5脚、P3.4脚连接,集成异或门A5的输出引脚连接单片机P3.2脚;单片机P3.2脚、P3.4脚、P3.5脚连接本区输出接插端子,单片机P3.3脚、P3.6脚、P3.7脚连接邻区输入接插端子;
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根据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所控制的电光源种类不同而不同,若控制的是交流电光源含接市电自带驱动的LED电光源,则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由1片光耦合器A4、1个缓冲器7407、1个双向晶闸管VT、1个3档船型开关K、4个电阻R01~R04、1个压敏电阻RT、1个电容C01、单片机P2.0脚构成;3档船型开关K安装在开关面板内侧,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手自开关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220V电源的相线和零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交流电光源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电光源接插端子与本电路连接;单片机P2.0脚连接7407的一个输入引脚,7407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A4的2号脚,光耦合器A4的1号脚连接电阻R04的一端,电阻R04的另一端连接+VCC,光耦合器A4的6号脚连接电阻R01的一端,电阻R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晶闸管VT的第一引入端T1以及电阻R02一端、压敏电阻RT一端、3档船型开关K的3号脚、负载接插端子的一端,光耦合器A4的4号脚分别连接电阻R03的一端、双向晶闸管VT的门极端,电阻R03的另一端与3档船型开关K的2号脚(中间脚)连接,3档船型开关K的1号脚连接双向晶闸管VT的第二引入端T2,3档船型开关K的2号脚分别与电容C01一端、压敏电阻RT的另一端、电源接插端子的零线N端连接,电容C01另一端与电阻R02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面板上方自然光照度感测元件孔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开关面板中间分别按上下顺序从面板内侧嵌入3档船型开关和2档微型拨动开关,由3档船型开关实现手动、停止、自动控制方式选择,由2档微型拨动开关实现方向选择,开关面板下方两个间距为L的近红外激光发射管孔上密封覆盖透明感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其特征在于:两个间距为L并列安装固定的光电池,外罩由透明感光材料制成的密封罩构成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
两个光电池由导线通过控制线路板上的光电信号接收接插端子与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连接,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中的两个光电池在人进入照明区时的传感器检测宽度范围内与开关面板上发射管正对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其特征在于:塑料罩开有进出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IC采用AT89S51等51系列的单片机、PIC或其它型号的单片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自动档,当环境自然光照度低于照度要求时,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自启动,单片机IC通过程序控制P1.1脚和P1.2脚,使近红外激光发射管VD和VD′在开关面板下方发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到正对面安装的光电接受和转换器件的两个光电池表面,光电池电压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高电平1;此时,有人若经过智能照明开关进入本级照明区,方向选择拨动开关K1在开关面板安装完已拨向本级照明区,由于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而使得光电池的电压极低,通过传感器信号检测和变换电路在单片机IC的P3.4和P3.5脚形成低电平0;人在经过智能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而进入本级照明区时,由发射管发射的两束近红外激光束被隔断的先后次序不同,该过程从而在单片机P3.4和P3.5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为:01→00→10→11,若人离开本级照明区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为:10→00→01→11;
当单片机P3.4和P3.5脚特征电平通过异或门A5,在单片机IC的P3.2脚形成电平变化为:1→0→1→0;
单片机程序通过检测P3.2脚电平变化,再结合P3.4和P3.5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当人由下一级照明开关检测区域进出本级照明区,则在下一级照明开关所形成的特征电平变化通过接插端子引入到本级照明开关的邻区输入接插端子,在本级单片机IC的P3.6和P3.7脚形成特征电平的变化,同理单片机根据P3.3脚电平变化以及P3.6和P3.7脚特征电平的变化,来识别人进出本级照明区的方向并对进入本级照明区的人数进行综合统计,并由程序判断P2.0是否输出低电平,来控制电光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力电子开关(双向晶闸管VT)是否接通或断开,控制电光源开灯或关灯;
上述控制过程中,若有人在照明区,电光源开灯时,则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不作检测,当本级照明区无人,电光源关灯时,再由单片机程序对环境自然光照度作检测,判断是否启动智能照明开关;
若自动和手动方式选择开关K打到手动档,则手动控制灯亮;把开关K打到停止档,则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下灯均关断。
CN201510552382.3A 2015-09-02 2015-09-02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Active CN105101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2382.3A CN105101567B (zh) 2015-09-02 2015-09-02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2382.3A CN105101567B (zh) 2015-09-02 2015-09-02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567A true CN105101567A (zh) 2015-11-25
CN105101567B CN105101567B (zh) 2017-10-20

Family

ID=5458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2382.3A Active CN105101567B (zh) 2015-09-02 2015-09-02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15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550A (zh) * 2017-08-16 2017-11-07 温州洞头恒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对射式光电开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0910A (ja) * 2001-04-09 2002-10-23 Nippon Soken Inc ガス濃度計測装置
CN201114904Y (zh) * 2007-09-03 2008-09-10 刘鸣 具有无人自动断电功能的安全节能照明开关及电源插座
CN101304248A (zh) * 2008-07-08 2008-11-12 周路德 智能型全自动开关
CN205179439U (zh) * 2015-09-02 2016-04-20 江苏金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0910A (ja) * 2001-04-09 2002-10-23 Nippon Soken Inc ガス濃度計測装置
CN201114904Y (zh) * 2007-09-03 2008-09-10 刘鸣 具有无人自动断电功能的安全节能照明开关及电源插座
CN101304248A (zh) * 2008-07-08 2008-11-12 周路德 智能型全自动开关
CN205179439U (zh) * 2015-09-02 2016-04-20 江苏金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550A (zh) * 2017-08-16 2017-11-07 温州洞头恒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对射式光电开关
CN107332550B (zh) * 2017-08-16 2020-04-24 温州洞头恒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对射式光电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567B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2288B (zh) 一种教室照明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1690653U (zh) 一种自适应室内照明控制器
CN201230398Y (zh) 教室照明节能智能控制系统
CN205179439U (zh)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CN105101567A (zh) 近红外激光对射智能照明开关
CN102413613A (zh) 一种基于电容效应检测人体的节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3446081U (zh) 一种带窗帘教室的智能灯光控制器
CN203963794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照明装置的自然光收集装置
CN203801126U (zh) 基于检测人体的灯具控制开关电路
US20180306730A1 (en) Floor Board Unit, Floor Board and IOT Home System
CN204145451U (zh) 一种微波感应延时开关及led灯
CN204291506U (zh) 一种照明灯节能控制装置
CN203340043U (zh) 一种可调式微波感应开关
CN203015202U (zh) 自动控制照明设备的节能装置
CN205584554U (zh) 智能led灯控制系统
CN202118842U (zh) 红外光控结合型照明电路
CN204634130U (zh) 一种节能照明测控系统
CN109743820A (zh) 一种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US9756704B1 (en) Light control switch
CN211352528U (zh) 手扫感应加人体感应双感应智能感应开关
CN206310455U (zh) 一种照明控制系统
CN201583838U (zh) 具有照度优先和准静态检测功能的数字式节能控制器
CN104853504A (zh) 一种节能照明测控系统
CN112312626A (zh) 一种室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06517651U (zh) 用于节能建筑的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1600 Jinhu County Industrial Park,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 Huancheng West Roa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35 Daguang Road,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7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Jing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