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0632B -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0632B
CN105100632B CN201410200706.2A CN201410200706A CN105100632B CN 105100632 B CN105100632 B CN 105100632B CN 201410200706 A CN201410200706 A CN 201410200706A CN 105100632 B CN105100632 B CN 105100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e
brightness
imaging device
adjustment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07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0632A (zh
Inventor
胡毅
王浩
杜建国
王晓哲
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07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0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0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0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0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该方法使得成像设备可以通过对场景的自适应判断,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自动曝光中相应参数,可以基于成像设备的有限的动态范围响应,采集到用户对于场景中最关注的图像信息;可以根据当前场景采用相应的亮度映射曲线对图像进行亮度增强处理,可以提高各种场景下的图像质量,自适应能力较强。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电脑和因特网的普及,数码相机等各种成像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图像和用于计算机图像信息输入的常用设备。
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已经是图像信号处理系统的必备功能,其目的是调整所拍照图片的亮度水平,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所拍摄物体或场景。
当测得场景比较亮时,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将自动减少成像设备的曝光值;反之,当测得场景比较暗时,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将自动增加成像设备的曝光值。通常成像设备的曝光值由光圈大小和曝光时间等决定。光圈越大,曝光时间越长,则成像设备的曝光值越大,成像设备的进光量就会越大,导致成像设备所拍摄对象就越亮。
虽然成像设备的曝光值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或曝光时间来确定,但调整光圈会影响拍照的景深,因此,成像设备通常可以采用调整曝光时间来达到调整曝光值的目的,通过调整曝光时间以及增益等使成像设备所采集的图像的平均亮度达到设置的固定的目标亮度。
由于成像设备能记录的动态范围是有限的,但由于很多场景对比度很高,动态范围远远大于图像传感器所能采集的动态范围,造成自动曝光功能在此种场景下效果会明显下降。例如,当从房间中拍摄阳光明媚的窗口、逆光拍摄人像、拍摄日出日落等一系列摄影中的经典场景,人眼看上去很美的场景使用自动曝光功能的结果往往是严重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现有的自动曝光功能不能够根据场景类型捕捉到用户最为关注的动态范围中的信息,成像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自动曝光功能不能够根据场景类型捕捉到用户最为关注的动态范围中的信息,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包括:
亮度确定单元,适于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曲线确定单元,适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增强单元,适于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使得成像设备可以通过对场景的自适应判断,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自动曝光中相应参数,使可以基于成像设备的有限的动态范围响应,采集到用户对于场景中最关注的图像信息;通过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使得可以根据当前场景采用相应的亮度映射曲线对图像进行亮度增强处理,可以提高各种场景下的图像质量,自适应能力较强。
在对当前场景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信息对场景进行判断,进一步,由于顺光场景和逆光场景中的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信息可能会比较接近,则可以结合人脸识别功能所得到的人脸区域的亮度信息,准确区分顺光场景和逆光场景。
在得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后,可以将所述亮度映射曲线和成像设备中的gamma曲线进行叠加,成像设备可以由叠加后的映射关系对检测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方法简单有效,自适应性高,有效提供图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顺光场景检测器调整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调整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光场景检测器调整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由于成像设备能记录的动态范围是有限的,成像设备的图像传感器阵列,如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阵列,在场景很暗或场景很亮时会出现截止或饱和的现象,只能采集有限的动态范围。
通常情况下场景的动态范围会大于图像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对于场景中有效信息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场景中动态范围记录的区间。但由于很多场景对比度很高,动态范围远远大于图像传感器所能采集的动态范围,造成通常的自动曝光在此种场景下效果会明显下降,不能够根据场景类型捕捉到用户最为关注的动态范围中的信息,采用通常的自动曝光算法处理结果往往是成像设备所采集的图像存在严重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在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中,通常会采用固定的亮度映射曲线对成像设备曝光亮度值进行控制,但由于所述亮度映射曲线是固定的曲线,不能根据场景进行自适应调整,这样的曲线对所有光照环境、所有场景均使用同样的曲线,成像效果达不到最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现有技术存在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不能够根据场景类型捕捉到用户最为关注的动态范围中的信息,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
执行步骤S1,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可以基于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成像设备所采集图像的要达到的目标亮度,即所述成像目标亮度。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针对不同场景,分别确定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
所述场景检测值可以包括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例如,所述场景可以包括逆光场景、顺光场景以及低对比度场景等,相应可以分别确定逆光场景、顺光场景以及低对比度场景所分别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各场景所对应的初始的场景目标亮度可以基于成像设备在各场景中的多次实际成像效果进行相应的预设。之后,可以基于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初始的场景目标亮度的不断调整,获取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为了使得成像设备可以满足各种场景成像的条件,在确定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时,可以将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结合进行考虑。
在确定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所述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并基于预设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权重,通过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为了使得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可以通过重复多次上述过程,直到使得所述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均达到较理想的亮度状态或者调整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此时,通过加权计算所得到的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可以作为最终的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执行步骤S2,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所述场景检测值还可以包括检测图像在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信息。
在本申请文件中,对于逆光场景中的检测图像,从所述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像素数目时所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的灰度级别,将此灰度级别作为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即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可以为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
对于顺光场景中的检测图像,从所述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像素数目时所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的灰度级别,将此灰度级别作为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即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可以为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
对于低对比度场景中的检测图像,从所述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低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预设的第三比例阈值像素数目时所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的灰度级别,将此灰度级别作为所述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即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的最低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可以为预设的第三比例阈值。
可以由所述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进而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确定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所述第一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所述第二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所述第三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5%,55%]。
执行步骤S3,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在得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后,可以由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对当前场景下成像设备所采集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控,使得成像设备的曝光效果更好。
例如,基于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后,若当前场景为顺光场景,则可以由顺光场景所对应的亮度映射曲线对所成像设备所采集的图像进行相应的亮度增强处理。
现有技术使用固定成像目标亮度,在高动态范围场景拍摄时,可以造成图像局部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问题,图像曝光过度是后期处理技术也无法弥补的,曝光不足虽然可以通过后期调整亮度的方式弥补一些,但也是以牺牲图像信噪比来实现的,会造成图像暗部噪声也一同被放大,降低主观视觉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亮度映射曲线是固定的增强曲线,无法针对场景进行自适应调整,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拍摄场景自适应调整亮度映射曲线,从而实现了调节成像设备对不同场景的图像增强策略,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该方法可以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使得成像设备可以通过对场景的自适应判断,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自动曝光中相应参数;可以通过所述不同场景所分别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使得可以采用与当前场景相应的亮度映射曲线对图像进行亮度增强处理,该方法可以自适应各种场景,提高各种场景下的图像质量,自适应能力强。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以场景包括顺光场景、逆光场景和低对比度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过程中,分别对顺光场景、逆光场景和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分别进行调整;进而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为了便于叙述,在本申请文件中,在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在成像设备采集检测图像后,将对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称为检测图像经过顺光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相应地,对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称为检测图像经过逆光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对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称为检测图像经过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201,成像设备对图像进行采集,获取检测图像。
执行步骤S202,将所述检测图像输入到各场景检测器中进行处理。
具体地,分别将所述检测图像输入到顺光场景检测器、逆光场景检测器和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
在经过上述各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场景检测器中得到与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例如,对应各场景的场景目标亮度、检测图像在各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分别对应的灰度级别等。
在所述检测图像经过各场景检测器处理,相应的可以输出各场景检测器处理后的对应各场景的场景目标亮度的调整结果。
对于各场景检测器的具体处理流程在后面将结合图3进行详细叙述。
在步骤S202后可以执行步骤S203,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假设由顺光场景检测器所输出的场景目标亮度为target_value_frontlight,由逆光场景检测器所输出的场景目标亮度为target_value_backlight,由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所输出的场景目标亮度为target_value_low_contrast,则通过对上述三个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可以获取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将所述成像目标亮度记为target_value。
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权重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基于经验值等进行相应的设定。例如,可以将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权重设置为1:1:1,则最终的成像目标亮度就可以设置为上述三个场景目标亮度的均值。
步骤S203之后执行步骤S204,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调整曝光参数。
将根据当前检测图像所得到的成像目标亮度应用到成像设备中,根据所述成像目标亮度调整成像设备的曝光参数,则在成像设备下次采集图像时,就可以采用更新后的曝光参数采集图像。
步骤S204之后可以返回步骤S201,成像设备基于更新后的曝光参数再次采集图像,再次进入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流程中。
为了使得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可以通过重复多次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调整过程,直到使得所述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均达到较理想的亮度状态或者调整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最后通过加权计算所得到的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可以作为最终的目标亮度。
步骤S202之后也可以执行步骤S205,基于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假设在由步骤S202后所得到的各场景检测值中,其中,在顺光场景检测器处理的过程中得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为frontlight_bin,在逆光场景检测器处理的过程中得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为backlight_bin,在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处理的过程中得到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为low_contrast_bin,则可以由所述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
具体地,在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时,通过公式(1)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通过公式(2)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二参数k1。
k0=factor0+(1–(backlight_bin/MAX_PIX_V)) (1)
k1=factor1+(backlight_bin/MAX_PIX_V) (2)
在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时,通过公式(3)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通过公式(4)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二参数k1。
k0=factor0+(1–(frontlight_bin/MAX_PIX_V)) (3)
k1=factor1+(frontlight_bin/MAX_PIX_V) (4)
在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通过公式(5)确定对应低对比度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通过公式(6)确定对应低对比度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二参数k1。
k0=factor0+low_contrast_bin/MAX_PIX_V (5)
k1=factor1+(1-(low_contrast_bin/MAX_PIX_V)) (6)
在上述公式中,factor0和factor1为常数系数,MAX_PIX_V为所述检测图像的最大灰度值。
所述常数系数factor0和factor1可以基于经验值进行相应的设定。
所述检测图像的最大灰度值MAX_PIX_V可以根据检测图像的色彩位数进行确定,例如,若所述检测图像是8bit的图像,则所述MAX_PIX_V为255,若所述检测图像时10bit的图像,则所述MAX_PIX_V为1023。
在通过公式(1)至公式(6)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和第二参数k1后,可以通过公式(7)获得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f(x)=A×(x^3)+B×(x^2)+C×x+D (7)
其中,x为输入的亮度值,f(x)为输出的亮度值。
可以由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和第二参数k1,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f(x)的系数A、B、C和D。
在此以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为例进行说明。
在通过公式(1)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通过公式(2)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二参数k1之后,假设所述亮度映射曲线过(0,0)点,则由公式(7)可以得到D=0,假设所述亮度映射曲线过(MAX_PIX_V,MAX_PIX_V)点,则由公式(7)可以得到公式(8)。
MAX_PIX_V=A×(MAX_PIX_V^3)+B×(MAX_PIX_V^2)+C×MAX_PIX_V (8)
对公式(7)求导,则可以得到公式(9)。
f'(x)=3×A×(x^2)+2×B×x+C (9)
由f'(x)过(0,k0)和(MAX_PIX_V,k1)两点,则可以得到C=k0,
k1=3×A×(MAX_PIX_V^2)+2×B×MAX_PIX_V+C,
由上可以得到:
A=(k0+k1-2)/(MAX_PIX_V×MAX_PIX_V),
B=(3–k0–2×k0)/(MAX_PIX_V),
C=k0,
D=0。
在得到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f(x)中系数A、B、C和D后,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f(x)即可以确定。
基于上述方法同样可以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和对应低对比度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在步骤S205之后执行步骤S206,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进行叠加。
在得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后,可以根据当前成像设备所处的场景,得到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由于通常成像设备的图像处理器的硬件结构中会包含有gamma曲线映射硬件结构,该结构是指上就是硬件查找表,而通常gamma曲线对于成像设备来说是固定的曲线,所以可以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所述gamma曲线进行叠加,之后再将叠加后的映射关系配置到gamma曲线映射结构中,由此自适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和gamma曲线都由gamma曲线映射硬件结构完成,可以减少计算自适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软件开销,可以降低成像设备的系统功耗。
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所述gamma曲线可以通过公式(10)进行叠加。
F(x)=(f(x))^(g) (10)
其中,f(x)为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gamma(g)为原参数为g的gamma曲线,F(x)为所述亮度映射曲线与参数值为g的gamma曲线叠加后的曲线,用所述F(x)替换原参数为g的gamma曲线。
所述参数g的取值可以根据成像及显示设备进行相应的设定。
步骤S206后执行步骤S207,将叠加后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在得到所述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叠加后的曲线后,即可以根据叠加后的曲线的映射关系对所述成像设备所采集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实现对所采集的图像的增强处理,之后可以将所采集的图像进行输出,即执行步骤S208,输出所述检测图像。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以实现对成像设备的自动曝光功能的调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如上步骤S202进行阐述,即对将检测图像输入到各场景检测器中进行处理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步骤S201采集到检测图像后,在步骤S202中,首先将所述检测图像分别进过不同的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图3中所示出的步骤S31开始所对应的流程为对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流程,图4中所示出的步骤S32开始所对应的流程为对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流程,图5中所示出的步骤S33开始所对应的流程为对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流程。
请参考图3,首先执行步骤S31,开始通过顺光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
在进入顺光场景检测器后,首先执行步骤S310,确定顺光场景所对应的第二级别阈值。
对应场景的级别阈值也可以理解为是在该场景下的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目标灰度级别。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公式(11)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第二级别阈值F_target_bin。
F_target_bin=MAX_PIX_V–0.2×MAX_PIX_V×A2 (11)
MAX_PIX_V为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的最大灰度值,A2为预设的系数。
执行步骤S311,累加对应顺光场景的第二级别阈值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并计算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
执行步骤S312,判断是否为顺光场景。
若步骤S311中所获取的百分比大于预设的顺光场景阈值,则可以确定是顺光场景,执行步骤S313;否则执行步骤S318。
所述顺光场景阈值可以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效果结合经验值等进行设定。
步骤S313,确定进入顺光场景检测器。
执行步骤S314,获取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具体地,可以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第二比例阈值的直方图统计区域像素总数的最大灰度级别作为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在此记为frontlight_bi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比例阈值可以设定为2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
执行步骤S315,判断frontlight_bin是否小于F_target_bin。
如果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frontlight_bin小于对应顺光场景的第二级别阈值F_target_bin,则说明当前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需要继续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将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记为target_value_frontlight。
在步骤S315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16,否则执行步骤S318。
步骤S316,判断场景目标亮度是否达到亮度阈值或步进的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
如果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frontlight达到预设的亮度阈值或者调整的次数已达到预设的步进的次数阈值时,则说明不需要再进行调整,即在步骤S316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18。
若步骤S316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仍然需要对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frontlight进行调整,即需执行步骤S317。
步骤S317,增加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可以按预设的步进增加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frontlight,并将步进的次数进相应增加,以便于后续统计步进的次数。
步骤S318,保持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如图3所示,在步骤S312判断结果为否的时候,即确定当前场景不是顺光场景的时候,需要执行步骤S318,此时不需要对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对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保持不变即可。
在步骤S315判断结果为否以及步骤S316判断结构为是的时候,均无需对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需要执行步骤S318,保持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在步骤S317和步骤S318后,需执行步骤S319,输出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将由步骤S317所得到调整后的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或者是由步骤S318所得到的未发生改变的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输出,以便于后续获取成像目标亮度。
通过步骤S310至步骤S319实现通过顺光场景检测器对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
通过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对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请参见图4所示出步骤S320至步骤S327。
通过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对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时,首先执行步骤S32,开始通过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
执行步骤S320,确定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第三级别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公式(11)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第二级别阈值L_target_bin。
L_target_bin=MAX_PIX_V–0.6×MAX_PIX_V×A3 (12)
A3为预设的系数。
执行步骤S321,获取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具体地,可以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第三比例阈值的直方图统计区域像素总数的灰度级别作为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在此记为low_contrast_bi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比例阈值可以设定为5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
执行步骤S322,判断low_contrast_bin是否小于L_target_bin。
如果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low_contrast_bin小于对应低对比度场景的第三级别阈值L_target_bin,则说明当前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需要继续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将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记为target_value_low_contrast。
在步骤S322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23,否则执行步骤S326。
步骤S323,确定进入低对比度场景检测器。
执行步骤S324,判断场景目标亮度是否达到亮度阈值或步进的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
如果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low_contrast达到预设的亮度阈值或者调整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次数已达到预设的步进的次数阈值,则说明此时已不需要再继续调整,即在步骤S324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26。
若步骤S32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仍然需要对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low_contrast进行调整,即需执行步骤S325。
步骤S325,增加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可以按预设的步进增加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low_contrast,并将步进的次数进相应增加,以便于后续统计步进的次数。
步骤S326,保持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在步骤S322判断结果为否的时候和步骤S324判断结果为是的时候,均无需对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保持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在步骤S325和步骤S326后,需执行步骤S327,输出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通过逆光场景检测器对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请参见图5所示出步骤S330至步骤S339。
步骤S33,开始通过逆光场景检测器进行处理。
执行步骤S330,确定逆光场景所对应的第一级别阈值。
通过公式(13)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第一级别阈值B_target_bin。
B_target_bin=MAX_PIX_V–0.2×MAX_PIX_V×A1 (13)
A1为预设的系数。
执行步骤S331,累加第一级别阈值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并计算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
执行步骤S332,判断是否为逆光场景。
若步骤S331中所获取的百分比大于预设的逆光场景阈值,则可以确定是逆光场景,执行步骤S333;否则执行步骤S338。所述逆光场景阈值可以根据经验值设定。
步骤S333,确定进入逆光场景检测器。
执行步骤S334,获取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可以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第一比例阈值的直方图统计区域像素总数的最大灰度级别作为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在此记为backlight_bi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比例阈值可以设定为2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
执行步骤S335,判断backlight_bin是否小于B_target_bin。
如果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backlight_bin小于对应逆光场景的第一级别阈值B_target_bin,则说明当前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需要继续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将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记为target_value_backlight。
在步骤S335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36,否则执行步骤S338。
步骤S336,判断场景目标亮度是否达到亮度阈值或步进的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
如果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backlight达到预设的亮度阈值或者调整的次数已达到预设的步进的次数阈值,则说明不需要再进行调整,即在步骤S336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38。
若步骤S336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仍然需要对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backlight进行调整,即需执行步骤S337。
步骤S337,增加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可以按预设的步进增加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target_value_backlight,并将步进的次数进相应增加,以便于后续统计步进的次数。
步骤S338,保持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在步骤S332判断结果为否、步骤S335判断结果为否以及步骤S336判断结构为是的时候,均无需对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保持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不变。
在步骤S337和步骤S338后,需执行步骤S339,输出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请结合参考图2,在得到基于各场景检测器所输出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后,通过如图2所示出的步骤S203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进而通过步骤S204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调整曝光参数,在步骤S204之后可以返回步骤S201,成像设备基于更新后的曝光参数继续采集检测图像,成像系统在采集图像的过程中,可以一直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使得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均达到较理想的亮度状态或者调整的次数均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3所示出的顺光场景检测器中通过步骤S312对顺光场景进行判断以及在图5所示出的逆光场景检测器中通过步骤S332对逆光场景进行判断的过程中,由于顺光场景和逆光场景中的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信息可能会比较接近,则直接基于所述步骤S312和所述步骤S332进行判断可能会存在误差,例如,可能存在将本是逆光场景判断为顺光场景,将本来是顺光场景判断为逆光场景,为了可以更精确的对场景进行判断,可以结合人脸识别功能所得到的人脸区域的亮度信息,在通过所述步骤S312或所述步骤S332对场景进行判断后,结合人脸设备功能所设别的人脸区域的亮度信息,进一步准确区分顺光场景或逆光场景。例如,当通过所述步骤S312或所述步骤S332对场景进行判断后,若成像设备中支持人脸识别功能时,则可比较人脸区域亮度与检察图像的平均亮度,若人脸区域亮度较低,则可认为场景是逆光场景,否则可认为是顺光场景。
另外,当成像设备中不支持识别功能时,在通过所述步骤S312和所述步骤S332对场景进行判断后,可以采用前景背景亮度检测功能来进一步区分顺光场景和逆光场景,图像前景背景亮度检测功能是根据假设的图像前景背景区域,对区域中亮度进行统计,比较前景背景区域亮度信息后就能确认当前场景是顺光场景还是逆光场景,图像前景背景区域设定则大多基于经验值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三个场景检测器,并通过不同的场景检测器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进而通过加权计算确定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在通过场景检测器对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初始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设置为较低的数值,然后通过场景检测器在合适的范围内步进增加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根据实际处理经验可知,随着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的增加,可以减少数字图像处理器(ISP)在对图像处理过程中所添加的数字增益,从而减少最终图像中由于数字增益所引入的额外的数字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中,成像设备对用户关注的场景动态范围的捕捉能力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值的调整来实现,本实施例通过对直方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场景光照信息,从而自适应调整场景目标亮度,对于直方图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本实施例给出了具体的参数及流程,任何基于图像的亮度直方图数据进行统计对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获取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的方法均落入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方法可以根据成像设备的拍摄场景自适应调整成像目标亮度,使得通过成像设备的有限的动态响应范围,采集到用户对于场景中最关注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成像设备对场景中动态范围的选择性捕捉,可极大提升拍摄图像的主观视觉感受。
该方法给出针对场景自适应的确定亮度映射曲线,可以基于场景检测器的输出数据来生成适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提高各种场景下的图像质量,具有计算复杂度低,自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对应上述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包括亮度确定单元U10、曲线确定单元U20,增强单元U30。
所述亮度确定单元U10适于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所述曲线确定单元U20适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所述增强单元U30适于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所述亮度确定单元U10包括调整单元U101和加权计算单元U102。
所述调整单元U101适于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
所述加权计算单元U102适于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所述调整单元U101包括第一增加单元U1011、第二增加单元U1012和第三增加单元U1013。
所述第一增加单元U1011,适于在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一级别阈值,且:
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所述第二增加单元U1012,适于在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二级别阈值,且:
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第三增加单元U1013,适于在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且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所述曲线确定单元U20包括参数确定单元U201和曲线获取单元U202。
所述参数确定单元U201适于由所述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
所述曲线获取单元U202适于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获得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所述增强单元U30包括叠加单元U301和处理单元U302。
所述叠加单元U301,适于在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之前,将所述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进行叠加;
所述处理单元U302,适于将叠加后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对应上述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其中,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用于,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调整曝光参数,所述场景是由检测图像经场景检测器处理后得到的;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具体的,由检测图像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确定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其中,所述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为,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像素数目时所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的灰度级别,将此灰度级别作为检测图像在该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包括逆光场景、顺光场景和低对比度场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为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
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的最高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为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
所述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的最低灰度级别和该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为预设的第三比例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包括:
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一级别阈值,且:
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二级别阈值,且:
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且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由所述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
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确定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所述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时,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对应逆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和第二参数k1:
k0=factor0+(1–(backlight_bin/MAX_PIX_V)),
k1=factor1+(backlight_bin/MAX_PIX_V),
backlight_bin为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在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时,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对应顺光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k0和第二参数k1:
k0=factor0+(1–(frontlight_bin/MAX_PIX_V)),
k1=factor1+(frontlight_bin/MAX_PIX_V),
frontlight_bin为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在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对应低对比度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k0=factor0+low_contrast_bin/MAX_PIX_V,
k1=factor1+(1-(low_contrast_bin/MAX_PIX_V)),
low_contrast_bin为所述检测图像在低对比度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factor0和factor1为常数系数,MAX_PIX_V为所述检测图像的最大灰度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f(x)=A×(x^3)+B×(x^2)+C×x+D,
其中,x为输入的亮度值,f(x)为输出的亮度值,
A=(k0+k1-2)/(MAX_PIX_V×MAX_PIX_V),
B=(3–k0–2×k0)/(MAX_PIX_V),
C=k0,
D=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之前,将所述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进行叠加,将叠加后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对所述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进行叠加:
F(x)=(f(x))^(g),
其中,f(x)为所述亮度映射曲线,gamma(g)为参数为g的gamma曲线,F(x)为由所述亮度映射曲线与所述gamma曲线叠加后的曲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或逆光场景:
若所述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和第一级别阈值(target_bin)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高于逆光场景阈值,则确定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
若所述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和第二级别阈值(target_bin)之间所包含的像素数目占所述检测图像的像素总数的百分比高于顺光场景阈值,则确定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
若所述检测图像在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预设的第三级别阈值,则确定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或者逆光场景后,若基于人脸识别功能所得到的人脸区域的亮度较低,则确定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否则确定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
16.如权利要求5或13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别阈值由如下公式确定:
B_target_bin=MAX_PIX_V–0.2×MAX_PIX_V×A1
其中,B_target_bin为所述第一级别阈值,MAX_PIX_V为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的最大灰度值,A1为预设的系数。
17.如权利要求6或13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别阈值由如下公式确定:
F_target_bin=MAX_PIX_V–0.2×MAX_PIX_V×A2
其中,F_target_bin为所述第二级别阈值,MAX_PIX_V为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的最大灰度值,A2为预设的系数。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别阈值由下面公式确定:
L_target_bin=MAX_PIX_V–0.6×MAX_PIX_V×A3
其中,L_target_bin为所述第三级别阈值,MAX_PIX_V为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的最大灰度值,A3为预设的系数。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所述第二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所述第三比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5%,55%]。
20.一种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亮度确定单元,适于基于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确定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其中,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用于,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调整曝光参数,所述场景是由检测图像经场景检测器处理后得到的;
曲线确定单元,适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所对应的场景检测值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具体的,由检测图像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确定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其中,所述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为,从检测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的最高灰度级别开始统计,找到包含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像素数目时所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的灰度级别,将此灰度级别作为检测图像在该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
增强单元,适于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确定单元包括:
调整单元,适于分别对不同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进行调整;
加权计算单元,适于基于调整后的各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通过加权计算获取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目标亮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增加单元,适于在所述场景为逆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逆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一级别阈值,且:
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逆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第二增加单元,适于在所述场景为顺光场景时,若所述检测图像在顺光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小于第二级别阈值,且:
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顺光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第三增加单元,适于在所述场景为低对比度场景,且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小于亮度阈值且步进的次数小于次数阈值时,步进增加所述低对比度场景所对应的场景目标亮度。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确定单元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适于由所述检测图像在不同场景中的亮度直方图所对应的灰度级别分别确定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
曲线获取单元,适于由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的参数获得所述对应各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单元包括:
叠加单元,适于在将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之前,将所述对应当前场景的亮度映射曲线与gamma曲线进行叠加;
处理单元,适于将叠加后的曲线应用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增强处理中。
27.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至26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装置。
CN201410200706.2A 2014-05-13 2014-05-13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Active CN105100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0706.2A CN105100632B (zh) 2014-05-13 2014-05-13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0706.2A CN105100632B (zh) 2014-05-13 2014-05-13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0632A CN105100632A (zh) 2015-11-25
CN105100632B true CN105100632B (zh) 2018-07-27

Family

ID=5458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706.2A Active CN105100632B (zh) 2014-05-13 2014-05-13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0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613A (zh) * 2015-12-07 2016-04-20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曝光方法及系统
CN106060420B (zh) * 2016-06-30 2019-06-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摄像头过曝光和欠曝光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13778B (zh) * 2016-12-28 2019-04-23 上海兴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23856A (zh) * 2017-05-11 2019-06-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补光控制装置、系统、方法以及移动设备
CN107403177A (zh) * 2017-05-27 2017-11-28 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相机的亮度测量方法
CN107888840B (zh) * 2017-10-30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9005361A (zh) * 2018-08-06 2018-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成像设备、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74791A (zh) * 2018-11-20 2019-03-15 深圳市趣创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拍摄图像控制曝光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85746B (zh) * 2019-01-04 2021-03-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862282B (zh) * 2019-02-1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物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32859B (zh) * 2019-09-18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采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69164B (zh) * 2019-11-21 2020-09-18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目标场景照明水平的方法
CN111083386B (zh) * 2019-12-24 2021-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53304B (zh) * 2020-09-28 2021-11-05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调整方法和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CN112351218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39182B (zh) * 2020-12-30 2022-07-15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422767A (zh) * 2022-01-29 2022-04-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效果增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082347A (zh) * 2022-06-29 2022-09-20 天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84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补偿装置与方法
CN101783888A (zh) * 2010-03-23 2010-07-2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基于类直方图的自动曝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5085B2 (en) * 2010-07-14 2014-03-18 James Randall Beckers Camera that combines images of different scene depth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84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补偿装置与方法
CN101783888A (zh) * 2010-03-23 2010-07-2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基于类直方图的自动曝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0632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0632B (zh) 成像设备自动曝光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
KR101662846B1 (ko) 아웃 포커싱 촬영에서 빛망울 효과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36942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exposure compensation value of high-dynamic-range image
US8724921B2 (en) Method of capturing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s with objects in the scene
WO2019105154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9862282B (zh) 人物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448085B (zh) 一种支持人脸检测的摄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02818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80550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44598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225248A (zh) 图像采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01154B (zh) 一种图像曝光度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CN103973990B (zh) 宽动态融合方法及装置
TWI462054B (zh) Estimation Method of Image Vaguenes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Image Quality
CN10745196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924966A2 (en) Adaptive exposure control
CN105828065B (zh) 一种视频画面过曝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2246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182721A (zh) 提升人脸识别率的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044598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5188359A1 (zh)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装置
TWI684165B (zh) 影像處理方法與電子裝置
CN110728705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740266B (zh) 图像选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0033539A2 (en) Digital image filter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image contrast enhan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9 18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516,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