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9629A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9629A
CN105099629A CN201410185194.7A CN201410185194A CN105099629A CN 105099629 A CN105099629 A CN 105099629A CN 201410185194 A CN201410185194 A CN 201410185194A CN 105099629 A CN105099629 A CN 105099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ime
automatic repeat
hybrid automatic
subscriber equipment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5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9629B (zh
Inventor
汪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51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9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9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上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工作在半双工频分双工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并且配置了两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处理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Communication简称MTC)方面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如何将MTC设备融入标准的无线通信网络架构,使之与已有的通信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互联互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发展方向。3GPP标准化组织日前就提出了一个旨在将低成本MTC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与LTE网络相结合的项目。
该项目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低成本MTCUE处于半双工(HalfDuplex简称HD)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如何与全双工(fullduplex简称FD)模式下的LTE网络设备相互协作。其中,低成本MTCUE采用HD工作模式的考虑主要出自降低成本的需求,在这一需求下,低成本MTCUE的射频电路中只使用了一个振荡器,因此必须工作于HD模式,即上行发送与下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必须进行切换,从而存在一个上/下行之间的切换时延。按目前的技术指标,该时延不超过1毫秒。
另一方面,典型的LTE网络工作于FD模式,即典型的LTEUE不存在上述切换时延,因此一般LTE网络的基站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需要处理UE的切换时延问题。而当低成本MTCUE被引入LTE网络后,必然同时引入了一些HD/FD模式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TransmitTimeIntervalbundling简称TTIbundling)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简称HAQR)的问题。在3GPP规范版本8/9/10中定义了LTE标准中的TTIbundling模式下处理HARQ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绑定的TTI数量为4,即每4个连续的上行子帧(ULTx)对应一个下行子帧(DLRx)用于反馈HARQ的ack/nack响应;
-每个HAQR往返时间(round-triptime简称RTT)为16个TTI
-HARQ响应的反馈周期为N+4,即IE在绑定连续4个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子帧发送后的第4个下行子帧上接收相应的HARQ响应;
-每个UE上的HARQ进程(HARQProcess)的数量为4。
这样的设计在FD模式下非常合理,然而,当引入的低成本MTCUE工作于HD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简称FDD)模式下时就出现了问题。如附图1所示,由于在接收DLRx时不能同时发送ULTx,导致在发送了第一组的4个连续ULTx不能发送第二组的4个连续ULTx,因为发送第二组的最后一个ULTx时会与接收第一组的DLRx冲突。另一方面,由于切换时延的存在,上下行子帧边界不能对齐,而是相差一个切换时延的间隔,导致在接收完第一组的DLRx后,已经超过了原定的发送第三组的4个连续ULTx中第一个ULTx的时间,而如果从下一个上行子帧才开始发送第三组的数据,其结果是对应的接收第三组的DLRx的子帧已经超出了这个RTT周期的范围,到了下一个RTT周期。最终的结果是,在原规范版本8/9/10中定义的参数下(TTIbundling=4,RTT=16,反馈周期=N+4),一个RTT内只能最多配置1个HAQR进程,超过一个的进程都无法正常工作。显然,这样的资源利用效率是无法接受的,必须加以改进。
所以本发明的目标就是寻找一种新的适用于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要尽量兼容现有的协议,避免对规范的过大改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方法。通过在一个RTT内配置两个HARQ进程,从而将现有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倍。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上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工作在半双工频分双工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并且配置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处理进程。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8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3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3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缩短子帧。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为机器类型通信用户设备。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振荡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工作在半双工频分双工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并且配置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处理进程。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8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3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优选地,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3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缩短子帧。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为机器类型通信用户设备。
更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振荡器。
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RTT内配置两个HARQ进程,使得低成本MTCUE的资源效率提升了一倍;优选的方案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配置参数进行不同的设置,从而可以兼顾个方便性能的需求;而且最大程度的兼容了现有的规范,避免了对协议的过大改动,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势将会更为明显。
图1示出了在现有规范参数条件下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时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时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时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HDFDD设备的TTIbundling时序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步骤特征或装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首先,根据前文所述,在3GPP规范版本8/9/10中,规定了在配置了TTIbundling的情况下,UE上配置的HARQprocess数量是4个。而由于低成本MTCUE工作于HDFDD模式,因此必须对相应的规范参数进行修改才能正常工作。而首先要确定的参数就是低成本MTCUE上应当配置多少个HARQprocess。显然,当沿用规范版本8/9/10中的所有参数时,只能在每个低成本MTCUE上配置一个HARQprocess,此时的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无法满足规范定义的性能要求。而当试图在每个低成本MTCUE上配置大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HARQprocess时,对规范的改动内容过大,以至于无法方便的兼容现有的TTIbundling技术,从而也不能满足3GPP对于后向兼容的要求。因此,只有将每个低成本MTCUE配置的HARQprocess数量定为两个,才能在性能和兼容性之间达成平衡,从而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网络部署。当每个低成本MTCUE上配置两个HARQprocess时,资源利用效率比较沿用原有规范的情况提高了一倍,并且可以满足性能要求;同时,对原有规范中各种参数的修改要求也大为降低,只需对一到两个参数进行改动就可实现,从而以不大的修改代价满足了后向兼容的需求。因此所有使得可以在每个低成本MTCUE上配置两个HARQprocess的TTIbundling参数配置方式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因而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TTIbundling参数配置方式。具体的,根据附图2所示,将RTT参数的值从16个TTI改成18个TTI,其余参数不变,即TTIbundling的数量仍为4个TTI,HARQ响应的反馈周期仍为N+4。如图所示,在发送完第一组第4个ULTx之后的第四个下行子帧上接收DLRx;然后考虑到切换间隔,且紧接着的下一个上行子帧会与该下行子帧在时域上存在部分重合,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进一步的规定在这个上行子帧上不发送任何上行数据,而是作为两组ULTx之间的保护时间(guardtime),以黑色方框表示。由此可见,每个HARQprocess所占用的TTI数量为4+4+1(4个连续ULTx+反馈周期+保护时间)=9;而两个HARQprocess合计占用18个TTI,所以定义新的RTT参数值为18个TTI。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TTIbundling参数配置方式。具体的,根据附图3所示,将HARQ响应的反馈周期改成N+3,其余参数不变,即TTIbundling的数量仍为4个TTI,RTT参数的值仍为16个TTI。如图所示,在发送完第一组第4个ULTx之后的第三个下行子帧上接收DLRx;然后考虑到切换间隔,且紧接着的下一个上行子帧会与该下行子帧在时域上存在部分重合,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进一步的规定在这个上行子帧上不发送任何上行数据,而是作为两组ULTx之间的保护时间(guardtime),以黑色方框表示。由此可见,每个HARQprocess所占用的TTI数量为4+3+1(4个连续ULTx+反馈周期+保护时间)=8;而两个HARQprocess合计仍占用16个TTI,与现有规范定义相同。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TTIbundling参数配置方式。具体的,根据附图4所示,将TTIbundling的数量改为3个TTI,其余参数不变,即RTT参数的值仍为16个TTI,HARQ响应的反馈周期仍为N+4。如图所示,在发送完第一组第3个ULTx之后的第四个下行子帧上接收DLRx;然后考虑到切换间隔,且紧接着的下一个上行子帧会与该下行子帧在时域上存在部分重合,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进一步的规定在这个上行子帧上不发送任何上行数据,而是作为两组ULTx之间的保护时间(guardtime),以黑色方框表示。由此可见,每个HARQprocess所占用的TTI数量为3+4+1(3个连续ULTx+反馈周期+保护时间)=8;而两个HARQprocess合计仍占用16个TTI,与现有规范定义相同。
优选的,可以使用现有规范中的任意缩短子帧(shorteningsub-白ames)技术来实现TTIbundling的数量=3个TTI,例如可以使用4TTI到3TTI的下行子帧缩短方案等。
显然,由于本发明解决的是切换时延所导致的一般性问题,所以上述所有的TTIbundling参数配置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工作在H13FDD模式的UE,包括但不限于MTC类型的UE,以及只使用了一个振荡器的UE。
以下再来介绍本发明所提供的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设备,鉴于其中的单元/装置特征与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特征有对应关系,将从简。
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工作在HDFDD模式下的UE,该UE配置了TTIbundling模式并且配置的HARQprocess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该UE上配置的RTT参数值为18个TTI,TTIbundling数量为4个,HARQ相应的反馈周期为N+4。
进一步地,该UE在接收HARQ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作为另一个优选地,该UE上配置的RTT参数值为16个TTI,TTIbundling数量为4个,HARQ相应的反馈周期为N+3。
进一步地,该UE在接收HARQ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作为另一个优选地,该UE上配置的RTT参数值为16个TTI,TTIbundling数量为3个,HARQ相应的反馈周期为N+4。
进一步地,该UE在接收HARQ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优选的,可以使用现有规范中的任意缩短子帧(shorteningsub-frames)技术来实现TTIbundling的数量=3个TTI,例如可以使用4TTI到3TTI的下行子帧缩短方案等。
显然,由于本发明解决的是切换时延所导致的一般性问题,所以上述所有的UE可以适用是各种工作在HDFDD模式的UE,包括但不限于MTC类型的UE,以及只使用了一个振荡器的LUE。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系统、设备和具体协议,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那些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及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理解和实施对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改变。在权利要求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个”不排除复数。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仅表示名称,不代表次序关系。在发明的实际应用中,一个零件可能执行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多个技术特征的功能。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理解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上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工作在半双工频分双工模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并且配置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处理进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8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3个传输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3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缩短子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为机器类型通信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振荡器。
11.一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工作在半双工频分双工模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绑定并且配置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处理进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8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4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3个传输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所绑定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为3个,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往返时间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反馈周期为4个传输时间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后的第一个子帧上不发送上行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上配置了缩短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为机器类型通信用户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振荡器。
CN201410185194.7A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Active CN105099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194.7A CN105099629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194.7A CN105099629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9629A true CN105099629A (zh) 2015-11-25
CN105099629B CN105099629B (zh) 2019-05-31

Family

ID=5457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5194.7A Active CN105099629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962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9525A (zh) * 2016-07-26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605342A (zh) * 2016-01-11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CN109120314A (zh) * 2017-06-23 2019-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
US10218457B2 (en) 2015-08-24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feedback processes based on a latency between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and a feedback opportunity
JP2020502903A (ja) * 2016-12-16 2020-01-23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サブスロットバンドリングおよび肯定応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3753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CN103095435A (zh) * 2011-11-04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harq模式的方法、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3098594A1 (en) * 2011-12-30 2013-07-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xten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3753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CN103095435A (zh) * 2011-11-04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harq模式的方法、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3098594A1 (en) * 2011-12-30 2013-07-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xten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Number of HARQ processes for low complexity HD-FDD U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141181》 *
LG ELECTRONICS: "HD-FDD support for low-cost MT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141334》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8457B2 (en) 2015-08-24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feedback processes based on a latency between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and a feedback opportunity
US10637608B2 (en) 2015-08-24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feedback processes based on a latency between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and a feedback opportunity
CN108605342A (zh) * 2016-01-11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CN108605342B (zh) * 2016-01-11 2021-10-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US11477812B2 (en) 2016-01-11 2022-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 data blo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59525A (zh) * 2016-07-26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20502903A (ja) * 2016-12-16 2020-01-23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サブスロットバンドリングおよび肯定応答
JP7098616B2 (ja) 2016-12-16 2022-07-11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サブスロットバンドリングおよび肯定応答
CN109120314A (zh) * 2017-06-23 2019-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
CN109120314B (zh) * 2017-06-23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
US11258541B2 (en) 2017-06-23 202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9629B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7322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デバイス
CN107465491B (zh) 确定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19083539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
CN110536464A (zh)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04488344A (zh) 用于小型分组传输的lte增强
EP321181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05052068A (zh) 使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9929846B2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for control signals in the uplink
CN109600850B (zh) 用于增强覆盖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6431A (zh) 无线通信中确认时序的选择
CN10509964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263616A (zh)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72630A (zh)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81317A (zh) 避免开放发现与蜂窝资源之间的冲突的方法
CN102804663A (zh)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harq资源的设备、方法和制造产品
CN105530647A (zh) 一种蜂窝网中的laa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74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099629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方法
WO2014185836A1 (en)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harq processes in a d2d communication
KR20190128219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09845162A (zh) TDD中具有1ms TTI和缩减处理时间的DL HARQ定时
CN108353415A (zh) 用于传输业务的方法、移动台和网络设备
CN109995485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115540A (zh) 用于协同多点操作的pucch资源管理机制
CN104104485A (zh)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