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012B -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5012B
CN105075012B CN201480008629.9A CN201480008629A CN105075012B CN 105075012 B CN105075012 B CN 105075012B CN 201480008629 A CN201480008629 A CN 201480008629A CN 105075012 B CN105075012 B CN 105075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inclination angle
cell
frequency band
neighboring commun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8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5012A (zh
Inventor
朴海圣
金德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5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5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能根据载波聚合技术促进提高基本数据速率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技术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性能提高;及其操作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能根据载波聚合创建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的效果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能力提高的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空运,并且天线装置是在BS和UE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必不可少的。
同时,由于智能电话的引入当前在加速,所以BS的天线装置需要应用其中各频带同时操作的载波聚合以处理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
因此,应用载波聚合的BS向一个小区发送多个频带的天线束(分量载波:CC),使得各频带中的每个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存在于一个小区中。
下面将参照图1描述应用载波聚合的BS 10和20。BS 1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向一个小区发送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和CC2,使得针对一个小区存在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另外,BS 2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2向一个小区发送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和CC2,使得针对一个小区存在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因此,当通过应用载波聚合的BS提供通信服务时,UE可通过BS使用更宽的带宽,因此能有效处理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并且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在应用载波聚合的常规BS的情况下,根据载波聚合仅能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
因此,本公开提供能根据载波聚合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能力提高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作出本公开以解决以上问题,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能根据载波聚合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能力提高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小区的基站(BS)的天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其配置为针对所述小区基于预定倾斜角对于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形成天线束;以及倾斜角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分别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不同,以使针对所述小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相邻小区识别单元,其配置为识别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可控制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使得根据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在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的同等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中的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等同于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频带的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
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相邻小区成组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成组,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可基于相邻小区组中的各相邻小区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识别所述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所述特定频带的倾斜角,并且控制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识别的倾斜角。
所述装置还可包括调度单元,其配置为基于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按照从具有最大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到具有最小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的次序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操作用于具有小区的基站(BS)的天线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识别用于针对所述小区基于预定倾斜角对于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形成天线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以及控制分别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不同,以使针对所述小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识别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垂直倾斜角的控制可包括控制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使得根据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在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的同等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所述倾斜角的控制可包括控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中的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等同于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频带的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成组,所述倾斜角的控制可包括基于相邻小区组中的各相邻小区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识别所述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所述特定频带的倾斜角,并且控制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识别的倾斜角。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基于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按照从具有最大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到具有最小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的次序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技术效果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能根据载波聚合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例示其中应用载波聚合的常规BS提供根据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的示例;
图2和3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中具有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BS提供根据各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的示例;
图4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5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BS中包括的扇区(小区);
图6和7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应用载波聚合的常规BS 1和2提供根据各个频带(例如,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的情况。
例如,如图1所示,BS 1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针对一个小区形成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使得一个小区中存在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另外,如图1所示,BS 2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2针对一个小区形成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使得一个小区中存在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因此,当通过应用载波聚合的BS提供通信服务时,UE可通过BS使用更宽的带宽,因此能有效处理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并且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本公开提供能根据载波聚合提高基本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还通过使用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促进更多样的能力提高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
更具体地,在包括上述常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2的BS 10、20中,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相同,使得如图1所示,在一个小区中,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基本相同。
然而,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200的BS 10、20中,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被控制为彼此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在BS 10、20中,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即,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中的至少一个)能被控制为彼此不同。
例如,如图2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200的BS 10、20中,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能被控制为彼此不同。
另外,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200的BS 10、20中,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水平倾斜角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水平倾斜角能被控制为彼此不同。
因此,BS 1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针对一个小区形成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使得在一个小区中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另外,BS 2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200针对一个小区形成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使得在一个小区中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相邻BS 10、2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200之间,形成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和形成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可被控制为彼此不对应。
因此,在本公开中,BS 10的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和BS 20的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可彼此不重叠,BS 10的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和BS 20的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可彼此不重叠。
下文中,将参照图4更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配置。此时,为方便描述,将基于天线装置100作出以下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对应于具有小区的BS 10中包括的装置,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用于基于预定倾斜角形成针对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个的天线束;以及倾斜角控制单元120,用于将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预定倾斜角控制为彼此不同,以使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针对一个小区形成的根据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这里,BS 10可具有单个小区(或扇区)或多个小区。例如,当BS 10具有三个小区时,在每一个小区中,根据本公开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b、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c。
下文中,为方便描述,将基于用于针对BS 10中包括的三个小区(例如,图4的小区11、12、13)之中的一个小区(例如小区13)形成天线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作出以下描述。
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针对小区(例如,BS 10中包括的小区(如小区13))基于预定倾斜角形成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
例如,当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对应于两个频带(例如,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时,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针对小区根据预定倾斜角(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形成两个频带的天线束。
为此,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可包括用于针对小区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1和用于针对小区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2。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针对小区13由天线单元1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下文中,称为CC1)并且由天线单元2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下文中,称为CC2),使得小区13中存在根据两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此时,当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倾斜角(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配置为彼此相同时,如图1所示,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的覆盖范围可基本相同。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的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控制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预定倾斜角彼此不同。
即,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预定倾斜角(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彼此不同,以使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针对小区形成的根据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同,如图2或3所示,而非如图1所示。
即,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通过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预定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使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针对小区形成的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为便于描述,将关于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之中的垂直倾斜角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描述。
例如,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通过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二者,使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另选地,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通过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中的一个,使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
这里,针对根据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之中具有更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形成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变得更小。
更具体地,当BS 10安装于上的地是x轴并且在BS 10的垂直方向上配置y轴时,垂直倾斜角对应于第四象限中从x轴朝向y轴的角度,如图2所示。
因此,当如图2所示垂直倾斜角1指定给天线单元1并且垂直倾斜角2指定给天线单元2时,天线单元2形成的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面对小区中心,而天线单元1形成的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面对小区边界。
另外,由于如图2所示指定给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2大于指定给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1,所以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可小于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可控制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即,控制根据频带的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彼此不同,以补偿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与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之间的能力,因此增加根据载波聚合的基本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效果。
下文中,将描述其中当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倾斜角(例如垂直倾斜角)被控制为彼此不同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相邻小区中使用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的配置。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还可包括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和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
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小区的相邻小区。
例如,在诸如高速公路的地点中,安装BS以沿高速公路直线布置小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极有可能将单个小区(例如,另一个相邻BS(例如BS 20)的小区)识别为小区的相邻小区。
同时,在一般地点(例如闹市区)中,安装BS以没有任何空隙地广泛布置小区,如图4所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极有可能将多个小区(例如,BS 10的其它小区和其它BS(例如BS 20、30、40)的小区)识别为小区的相邻小区。
下文中,为方便描述,将参照图4基于BS 10中包括的三个小区11、12、13之中针对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小区13作出以下描述。
参照图4,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可将相同BS 10的其它小区12和11、另一个BS 20的小区23、另一个BS 30的小区32、另一个BS 40的小区43和41识别为小区13的相邻小区。
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控制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垂直倾斜角,使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之中的至少一个相邻小区形成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即,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倾斜角,使根据两个频带的天线束CC1、CC2的覆盖范围不重叠至少一个相邻小区形成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为便于描述,将关于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2的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之中的垂直倾斜角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描述。
更具体地,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进行控制,使得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中的特定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形成与该特定天线单元的频带相同的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这里,特定天线单元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之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特定频带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
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是单个或多个的情况。
首先,将描述其中相邻小区的数量是单个(例如BS 20的小区23)的情况。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至少一个相邻小区可以是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单个相邻小区。
在以下描述中,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将对应于如上所述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
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进行控制,使得天线单元1、2之间的特定天线单元(例如,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即,BS 20)的小区23中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指定给第一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BS 20的小区23中的垂直倾斜角2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2。
另外,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进行控制,使得天线单元1、2之间的特定天线单元(例如,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BS 20的小区23中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指定给第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BS 20的小区23中的垂直倾斜角1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2,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1。
当控制BS 10的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进行控制,使得天线单元1、2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相邻小区中形成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如图2所示,针对相邻BS 10、20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200,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被控制为彼此不重叠,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被控制为彼此不重叠,使得BS 10的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不重叠BS 20的天线束CC1的覆盖范围,BS 10的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不重叠BS 20的天线束CC2的覆盖范围。
同时,当相邻小区的数量是多个时,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至少一个相邻小区可以是在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成组的相邻小区组内识别的相邻小区。
首先描述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将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小区13的相邻小区成组。
例如,参照图5,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可将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12、11、23、32、43、41之中的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已被完全控制的相邻小区(例如,小区11、23、32)成组。
另选地,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可首先从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12、11、23、32、43、41之中的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已被完全控制的相邻小区选择对小区13给出最大干扰的N个相邻小区,然后可将选择的相邻小区成组。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被描述为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假设垂直倾斜角1被指定给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并且垂直倾斜角2(>垂直倾斜角1)被指定给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状态是A。相比之下,假设垂直倾斜角2被指定给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并且垂直倾斜角1(<垂直倾斜角2)被指定给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状态是B。
在这种情况下,当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将相邻小区11、23、32成组时,相邻小区组内的相邻小区11、23、32之中,相邻小区11和相邻小区32可对应于A并且相邻小区23可对应于B,如图5所示。
即,基于具有形成特定频带(例如,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最大数量的相同相邻小区(即,被指定垂直倾斜角1的相邻小区)是相邻小区11、32。
另外,基于具有形成特定频带(例如,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最大数量的相同相邻小区(即,被指定垂直倾斜角2的相邻小区)是相邻小区11、32。
因此,参照图4,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相邻小区组内的相邻小区11、23、32之中的相邻小区11、32。
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进行控制,使得天线单元1、2之间的特定天线单元(例如,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组内识别的至少一个相邻小区(即,相邻小区11、32)中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在相邻小区11、32中被指定给第一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1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2,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1。
另外,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进行控制,使得天线单元1、2之间的特定天线单元(例如,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11、32中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在相邻小区11、32中被指定给第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2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2。
同时,另选地,基于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成组的相邻小区组内的各相邻小区中针对特定频带指定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识别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特定频带的垂直倾斜角。
当如上所述相邻小区11和相邻小区32对应于A并且相邻小区23对应于B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将包括相邻小区11、23、32的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特定频带(例如,第一频带)的垂直倾斜角识别为垂直倾斜角1。
换句话说,基于具有针对第一频带指定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对应于作为具有最大数量的相同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具有垂直倾斜角1)的相邻小区的相邻小区,即,相邻小区11、32。
同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将包括相邻小区11、23、32的相邻小区组中针对特定频带(即,第二频带)被最频繁地指定的垂直倾斜角识别为垂直倾斜角2。
换句话说,基于具有针对第二频带指定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识别的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对应于作为具有最大数量的相同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具有垂直倾斜角2)的相邻小区的相邻小区,即,相邻小区11、32。
因此,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变得不同于针对第一频带的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的垂直倾斜角1。即,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1。
另外,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变得不同于针对第二频带的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的垂直倾斜角2。即,倾斜角控制单元120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2。
如上所述,当控制BS 10的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时,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向小区指定与被指定给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的状态A相反的状态B,使得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不重叠相邻小区11、32中使用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如上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120可针对BS 10的所有小区(例如,小区11、12、13)以及BS 10的小区13控制/指定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可控制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即,控制根据各频带的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例如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还可控制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中使用的相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使得能降低小区边界处的小区间干扰因此能提高性能。
同时,基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由于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彼此不同,所以不仅根据各频带的天线束CC1、CC2的覆盖范围变得不同,而且天线模式和路径损失变得不同。
因此,还需要适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的、使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如上所述彼此不同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还可包括调度单元150。
为便于描述,将关于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之中的垂直倾斜角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描述。
基于针对BS 10的小区13的被指定给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的彼此不同的垂直倾斜角,调度单元150根据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从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到具有最小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的顺序而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将被描述为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
当垂直倾斜角被指定给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即,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时,调度单元150基于指定给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垂直倾斜角识别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
例如,当垂直倾斜角1指定给天线单元1而垂直倾斜角2(>垂直倾斜角1)指定给天线单元2时,调度单元150可识别具有对应于垂直倾斜角2的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2的第二频带。
因此,调度单元150首先针对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之中的识别的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如上所述,由于调度单元150首先针对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2形成的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所以位于小区中心的UE基于无线资源调度的执行结果接收无线资源,并且接收到无线资源的UE的平均产量将增加。
之后,调度单元150识别除了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中已被执行无线资源调度的第二频带之外的其余频带之中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调度单元150识别具有垂直倾斜角1的天线单元1的第一频带。
因此,调度单元150首先针对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然后针对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即,调度单元150基于首先针对第二频带执行的无线资源调度的执行结果(例如,UE的平均产量)关于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如上所述,调度单元150根据从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频带到具有最大覆盖范围的频带的顺序(第二频带->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使得位于小区边界的UE比具有增加的平均产量的位于小区中心的UE(因为UE已经接收了无线资源)有可能接收无线资源。
即,调度单元150提升了位于小区中心的UE和位于小区边界的UE考虑由于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的控制而变得不同的根据各频带的覆盖范围大小接收适用于其的频带的无线资源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调度单元150可针对BS 10的所有小区(例如,小区11、12、13)以及BS 10的小区13根据各频带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100考虑由于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的控制(即,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的控制)而变得不同的根据各频带的覆盖范围大小,根据从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频带到具有最大覆盖范围的频带的顺序而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使得位于小区中心的UE和位于小区边界的UE有可能接收适用于其的频带的无线资源。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控制用于实现载波聚合的配置,即,控制根据各频带的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不同并且还控制垂直倾斜角不同于在相邻小区中使用的相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使得根据载波聚合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而且位于小区中心的UE和位于小区边界的UE能接收适用于其的频带的无线资源。
同时,尽管倾斜角控制单元120、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调度单元150被描述为包括在各BS中安装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中的组件,但这仅是实施方式。
例如,可提供包括倾斜角控制单元120、相邻小区识别单元130、相邻小区成组单元140、调度单元150的单独的中央单元,中央单元可控制每个BS(例如,BS 10,20,30…)或控制每个BS(例如,BS 10,20,30…)中安装的用于BS的每个天线装置(例如,天线装置100,200,300…),从而实现本公开。
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
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中,将首先参照图6描述用于指定每个天线的倾斜角的流程。
为便于描述,将关于每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即,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之中的垂直倾斜角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描述。
在步骤S10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针对BS 10中包括的三个小区(例如,小区11、12、13)之中的小区(例如,小区13)形成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
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将被描述为两个频带(例如,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识别针对小区13的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1和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2。
另外,在步骤S11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小区13的相邻小区。
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识别相同BS 10的其它小区12和11、另一BS 20的小区23、另一BS 30的小区32、另一BS 40的小区43和41,作为小区13的相邻小区。
另外,在步骤S120中,当在步骤S11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是多个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将在步骤S11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成组。
例如,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将在步骤S11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12、11、23、32、43、41之中的、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已被完全控制的相邻小区(例如,小区11、23、32)成组。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首先从在步骤S11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12、11、23、32、43、41之中的根据各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已被完全控制的相邻小区选择对小区13给出最大干扰的N个相邻小区,然后可将选择的相邻小区成组。
在步骤S1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在相邻小区组内的成组的相邻小区之中识别具有根据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特定频带的垂直倾斜角相同的天线单元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
例如,如上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将被描述为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垂直倾斜角1被指定给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并且垂直倾斜角2(>垂直倾斜角1)被指定给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状态是A。相比之下,假设垂直倾斜角2被指定给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CC1的天线单元并且垂直倾斜角1(<垂直倾斜角2)被指定给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CC2的天线单元的状态是B。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中,当相邻小区11、23、32被成组时,如图4所示,在相邻小区组内的相邻小区11、23、32之中,相邻小区11和相邻小区32对应于A而相邻小区23对应于B。
即,基于具有形成特定频带(例如,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最大数量的相同相邻小区(即,被指定垂直倾斜角1的相邻小区)是相邻小区11、32。
另外,基于具有形成特定频带(例如,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相同垂直倾斜角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最大数量的相同相邻小区(即,被指定垂直倾斜角2的相邻小区)是相邻小区11、32。
因此,参照图4,在步骤S1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识别相邻小区组内的各相邻小区之中的相邻小区11、32。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不重叠在步骤S13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11、32中被指定给相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控制形成两个频带之间的特定频带(例如,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11、32中形成第一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在相邻小区11、32中被指定给第一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1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2,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1。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控制形成两个频带之间的特定频带(例如,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不同于相邻小区11、32中形成第二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
即,当在相邻小区11、32中被指定给第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2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2。
因此,当控制BS 10的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彼此不同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向小区指定与被指定给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的状态A相反的状态B,使得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不重叠相邻小区11、32中使用的相同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同时,当在步骤S110中识别的相邻小区的数量是单个(例如,BS 20的小区23)时,在步骤S14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控制天线单元1和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不重叠在步骤S110识别的单个相邻小区(例如,BS 20的小区23)中被指定给相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而不执行步骤S120和S130。
即,当BS 20的相邻小区23中被指定给第一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2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天线单元1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1,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2。
另外,当BS 20的相邻小区23中被指定给第二频带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1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天线单元2的垂直倾斜角成为垂直倾斜角2,以不同于垂直倾斜角1。
如上所述,当通过步骤S140针对BS 10的小区13控制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时,在步骤S15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确定是否针对BS 10的所有小区控制垂直倾斜角。
当在步骤S510中针对所有小区不完全控制垂直倾斜角-否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在步骤S160中识别针对下一个小区(例如,小区12)形成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110a,并进入以上描述的步骤S110。
同时,当在步骤S150中针对所有小区完全控制垂直倾斜角-是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结束BS 10中的垂直倾斜角的控制。
下文中,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中根据各频带的无线资源调度处理。
为便于描述,将关于针对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将垂直倾斜角和水平倾斜角之中的垂直倾斜角调整为彼此不同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描述。
当在步骤S200中确定在图5的步骤S150中针对BS 10的所有小区完全控制垂直倾斜角时,在步骤S21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针对每个小区的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下文中,为方便描述,将基于BS10的各小区之中的小区13作出以下描述。
如上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将被描述为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针对小区13的天线1与天线2之间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
例如,当垂直倾斜角1指定给天线单元1而垂直倾斜角2(>垂直倾斜角1)指定给天线单元2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识别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对应于垂直倾斜角2)的天线单元2的第二频带。
因此,在步骤S22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首先关于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之中的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首先针对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2形成的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所以位于小区中心的UE基于无线资源调度的执行结果接收无线资源,并且接收到无线资源的UE的平均产量将增加。
之后,在步骤S2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确定是否针对小区13的所有频带完成了无线资源调度。
当在步骤S230中基于步骤S230的确定结果没有针对所有频带完成无线资源调度-否时,在步骤S24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除了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中已被执行无线资源调度的第二频带之外的其它频带之中具有最大垂直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识别具有垂直倾斜角1的天线单元1的第一频带。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在步骤S220中关于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即,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基于已首先针对第二频带执行的无线资源调度的执行结果(例如,UE的平均产量),关于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之后,在步骤S2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再次确定是否针对小区13的所有频带完成了无线资源调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在步骤S230中确定针对所有频带完成了无线资源调度-是,并且结束无线资源调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首先针对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第二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然后基于根据第一无线资源调度的无线资源调度执行结果针对具有相对大覆盖范围的第一频带执行无线资源调度,使得位于小区边界的UE比具有增加的平均产量的位于小区中心的UE(因为UE已经接收了无线资源)有可能接收无线资源。
即,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考虑由于各天线单元的垂直倾斜角的控制而变得不同的根据各频带的覆盖范围大小,根据从具有最小覆盖范围的频带到具有最大覆盖范围的频带的顺序而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使得位于小区中心的UE和位于小区边界的UE有可能接收适用于其的频带的无线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BS的天线装置的操作方法可按可通过各种计算机装置运行的程序命令的形式实现,并且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独立或组合的程序命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命令可以是为本发明特别设计和配置的,或者是计算机软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且能使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诸如硬盘、软盘和磁带的磁介质,诸如CD-ROM和DVD的光学介质,诸如软光盘的磁光介质,诸如ROM、RAM、闪存的特别设计为存储并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设备。程序命令的示例包括编译器生成的机器语言代码和计算机通过解释器等可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硬件设备可配置为作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操作以执行本公开的操作,反之亦然。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8)

1.一种用于具有小区的基站BS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其配置为针对所述小区对于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基于预定倾斜角形成天线束;以及
倾斜角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分别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不同,以使针对所述小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其中,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中的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述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与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频带等同的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并且
其中,所述特定天线单元是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之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并且所述特定频带是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相邻小区识别单元,其配置为识别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
其中,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控制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使得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在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的同等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相邻小区成组单元,其配置为将针对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成组,
其中,所述倾斜角控制单元基于相邻小区组中的各相邻小区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识别所述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所述特定频带的倾斜角,并且控制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识别的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调度单元,其配置为基于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按照从具有最大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到具有最小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的次序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5.一种操作用于具有小区的基站BS的天线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用于针对所述小区对于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基于预定倾斜角形成天线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以及
控制分别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彼此不同,以使针对所述小区、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彼此不同,
其中,所述倾斜角的控制包括控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中的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述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与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频带等同的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并且
其中,所述特定天线单元是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之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并且所述特定频带是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识别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
其中,所述倾斜角的控制包括控制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使得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不重叠在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形成的同等频带的天线束的覆盖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小区的相邻小区成组,
其中,所述倾斜角的控制包括基于相邻小区组中的各相邻小区中形成特定频带的天线束的天线单元的倾斜角,识别所述相邻小区组中被最频繁地指定给所述特定频带的倾斜角,并且控制所述特定天线单元的倾斜角不同于所识别的倾斜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被指定给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的倾斜角,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之中,按照从具有最大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到具有最小倾斜角的天线单元的频带的次序顺序地执行无线资源调度。
CN201480008629.9A 2013-03-19 2014-03-13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05075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29311 2013-03-19
KR1020130029311A KR101455814B1 (ko) 2013-03-19 2013-03-19 기지국용 안테나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PCT/KR2014/002083 WO2014148768A1 (ko) 2013-03-19 2014-03-13 기지국용 안테나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5012A CN105075012A (zh) 2015-11-18
CN105075012B true CN105075012B (zh) 2018-06-26

Family

ID=51580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8629.9A Active CN105075012B (zh) 2013-03-19 2014-03-13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271684A1 (zh)
KR (1) KR101455814B1 (zh)
CN (1) CN105075012B (zh)
WO (1) WO2014148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9511B1 (ko) * 2014-12-23 2020-02-20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용 안테나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6341167B (zh) * 2015-07-15 2019-09-0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eNB扇区中进行小区分裂的方法与装置
CN110932768B (zh) * 2019-10-14 2022-03-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极轨星座姿态偏置的极轨星座geo干扰规避方法
US11564130B2 (en) * 2020-02-19 2023-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ware cellular network inter-frequency coverage orchestrator
US11785591B2 (en) * 2022-04-04 2023-10-10 Ultralogic 6G, Llc Multiplexed code for ACK/SR/power/beam feedback in 5G and 6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650A (zh) * 2002-09-09 2008-09-17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垂直动态光束成型
CN102157791A (zh) * 2010-12-29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宽频天线系统、基站和宽频天线下倾角的调整方法
CN102860060A (zh) * 2010-04-26 2013-01-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干扰情况改进的通信系统节点
KR20130001046A (ko) * 2011-06-24 2013-01-0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이동형 rfid 리더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rfid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3502B1 (ko) * 2008-08-18 2014-07-01 알까뗄 루슨트 다중―섹터 코디네이션에 의해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송신에서 그룹화를 실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8682326B2 (en) * 2008-12-23 2014-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vertical tilt antenna beam sweeping
US8519889B2 (en) * 2009-07-21 2013-08-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location of a wireless station using multi-beam transmission
CN102273013A (zh) * 2011-05-13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KR101199423B1 (ko) * 2011-07-20 2012-11-09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인접 셀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650A (zh) * 2002-09-09 2008-09-17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垂直动态光束成型
CN102860060A (zh) * 2010-04-26 2013-01-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干扰情况改进的通信系统节点
CN102157791A (zh) * 2010-12-29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宽频天线系统、基站和宽频天线下倾角的调整方法
KR20130001046A (ko) * 2011-06-24 2013-01-0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이동형 rfid 리더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rfid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55814B1 (ko) 2014-11-03
US20160006120A1 (en) 2016-01-07
WO2014148768A1 (ko) 2014-09-25
US20150271684A1 (en) 2015-09-24
US9761938B2 (en) 2017-09-12
CN105075012A (zh) 2015-11-18
KR20140114675A (ko) 2014-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5012B (zh) 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75553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and throughput enhanc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73399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between terminals,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2118758B (zh) 一种gsm系统和lte系统共享频谱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2009743B1 (ko) 빔포밍 기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69853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9906659A (zh) 用于多优先级调度的打孔恢复和资源回收
CN101998415B (zh) Td-lte系统干扰自避免的基站选址方法
US9942892B2 (en) Self-optimizing mobile satellite systems
CN106031051A (zh) 用于选择和分配具有优先级的传送波束索引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1426A (zh)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907369A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2386954A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点设备及终端
CN108023694A (zh) 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US98263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peer discovery resource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2821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13804A (zh) Nr非授权下行场景下的一种全向和方向lbt动态切换方法
Parvini et al.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from 4G to 5G and beyond: Protocol flow, regulation, ecosystem, economic
CN104488345A (zh) 一种处理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425A (zh) 无线通信中的虚拟符号划分技术
Parvini et al.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from a standard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CN110351847A (zh) 时域资源的确定、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5493544B (zh) 用于小区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46711A (zh) 一种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262489B (zh) 多载波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