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2615A -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2615A
CN105072615A CN201510542945.0A CN201510542945A CN105072615A CN 105072615 A CN105072615 A CN 105072615A CN 201510542945 A CN201510542945 A CN 201510542945A CN 105072615 A CN105072615 A CN 105072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information
wireless fidelity
mobile terminal
key
prest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29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2615B (zh
Inventor
裴健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429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2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2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2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2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2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无线保真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若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则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本发明通过身份信息与密钥的双重验证机制,极大提高了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避免用户的数据流量被恶意使用,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其实质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有Wi-Fi信号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
Wi-Fi热点是指把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信号、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信号或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再发射出去的设备,移动终端将其自身接收的移动网络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进行发射,这样移动终端就成了一个Wi-Fi热点。当将一台移动终端作为Wi-Fi热点,并为另一台移动终端提供Wi-Fi网络连接时,此时的数据流量是通过移动网络来计费的,价格昂贵,如果用户的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将会消耗大量的数据流量,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及系统,通过身份信息验证,可以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提高Wi-Fi网络连接安全性,从而有效防止数据流量被恶意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保真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
若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则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时,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及系统,在移动终端连接Wi-Fi网络时,除了发送与Wi-Fi网络相匹配的密钥,还需提供身份信息,只有在身份信息与密钥均通过验证后,才建立Wi-Fi热点与移动终端间的Wi-Fi网络连接。因此,本发明通过身份信息与密钥的双重验证机制,极大提高了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避免用户的数据流量被恶意使用,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i-Fi热点和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获取预存身份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为使表述更加简洁,Wi-Fi热点及移动终端均以手机为例,但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能实现本发明功能的其他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保真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若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则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该实施例在移动终端连接Wi-Fi网络时,除了发送与Wi-Fi网络相匹配的密钥,还需提供身份信息,只有在身份信息与密钥均通过验证后,才建立Wi-Fi热点与移动终端间的Wi-Fi网络连接,通过身份信息与密钥的双重验证机制,极大提高了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是从Wi-Fi热点的角度来说明的。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步骤S120:Wi-Fi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130;
步骤S130: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140;
步骤S140:Wi-Fi热点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
具体的,以两个手机为例,参照图2所示,手机A为Wi-Fi热点,其将自身的移动网络信号转化成Wi-Fi信号向外界发射,形成一个Wi-Fi网络,手机B欲连接至手机A提供的Wi-Fi网络,那么按照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当手机A接收手机B的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手机B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后,要对手机B进行验证,具体验证过程为:先对手机B的身份进行验证,判断手机B发送的身份信息是否与手机A中的预存身份信息匹配,若否,则不允许手机B连接至手机A提供的Wi-Fi网络;若是,则对Wi-Fi网络密钥进行验证,即判断手机B发送的密钥是否与手机A中的预设密钥匹配。当密钥通过验证时,即手机B发送的密钥是否与手机A中的预设密钥匹配时,建立手机A与手机B的Wi-Fi网络连接,手机B成功接入手机A提供的Wi-Fi网络。对于任何第三方设备,即便其破解了手机A提供的Wi-Fi网络的密钥,但因无法通过身份验证,也无法连接至手机A提供的Wi-Fi网络,故本实施例中的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能提高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身份信息与移动终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移动终端不同,其身份信息也不同,而身份信息不同,对应的移动终端也不同。因此,上述的身份信息可选用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由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统一分配,授权BABT(BritishapprovalsBoardofTelecommunications,英国通信认证管理委员会)审受,IMEI由15位数字组成,储存在移动终端中,是区别移动终端的标识。在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时,Wi-Fi热点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IMEI,然后Wi-Fi热点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IMEI是否与预存IMEI匹配,若否,则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至Wi-Fi网络;若是,则对Wi-Fi网络密钥进行验证,即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是否与预设密钥匹配。若是,则Wi-Fi热点建立与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移动终端可以正常使用Wi-Fi热点所提供的Wi-Fi网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上述的步骤S120和步骤S130互换,即在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后,先进行密钥验证,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若否,则不允许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若是,则进行身份验证,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得到的最终结果都是:只有在身份验证与密钥验证均通过后,Wi-Fi热点才建立与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
上述的预存身份信息可以在Wi-Fi热点中进行设置,但为了进一步提高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采用注册的方法获取预存身份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所述无线保真热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间的近场通信连接;
步骤S220:所述无线保真热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Wi-Fi热点上注册身份信息,即移动终端通过其与Wi-Fi热点之间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连接来传递身份信息。具体的,待连接至Wi-Fi热点的移动终端向Wi-Fi热点发送NFC请求,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NFC请求,建立与移动终端间的NFC连接,然后接收移动终端通过NFC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预存身份信息,存储在Wi-Fi热点中。由于NFC通信距离非常短,移动终端只有在靠近Wi-Fi热点的情况下才能向其发送身份信息,这种近距离的操作能有效避免远端非法攻击,保证移动终端在向Wi-Fi热点发送身份信息时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Wi-Fi热点通过上述方式获得与移动终端相对应的预存身份信息后,即可利用该预存身份信息在移动终端请求连接Wi-Fi网络时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操作。具体验证过程上述实施例中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移动终端与Wi-Fi热点之间进行NFC通信,而每一台移动终端都具有唯一的NFC的UID,因此,在一种具体方式中,上述的身份信息还可以是移动终端NFC的UID(UserIdentification,用户身份证明)。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提高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还可以为预存身份信息设置有效时限。具体的,将Wi-Fi热点进行身份验证的时刻(即判断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时刻)定义为验证时刻t1;将Wi-Fi热点生成预存身份信息的时刻定义为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t0,若Wi-Fi热点的验证时刻t1与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t0之间的时间差值大于阈值(例如5分钟),则表明预存身份信息已超过有效时限,属于无效信息,故可直接判定身份验证失败,即判定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不匹配,不允许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移动终端通过身份验证,但未通过密钥验证,即Wi-Fi热点判定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匹配,但判定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与预设密钥不匹配,则Wi-Fi热点删除预存身份信息,移动终端若想继续接入Wi-Fi网络,必须重新建立与Wi-Fi热点间的NFC连接,发送自身的身份信息至Wi-Fi热点进行注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已经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在Wi-Fi网络的密钥修改之后仍然进行恶意连接。
图4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是以Wi-Fi热点和移动终端间的交互来说明的。
如图4所示,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移动终端向Wi-Fi热点发送NFC请求;
步骤S320: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NFC请求,并建立与移动终端间的NFC连接;
步骤S330:移动终端向Wi-Fi热点发送身份信息;
步骤S340: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预存身份信息;
步骤S350:移动终端向Wi-Fi热点发送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发送密钥及身份信息;
步骤S360:Wi-Fi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步骤S370:Wi-Fi热点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380;若否,则不允许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
步骤S380:Wi-Fi热点判断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390;若否,则不允许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
步骤S390:Wi-Fi热点建立与移动终端的Wi-Fi网络连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看出,若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在连接至Wi-Fi热点提供的Wi-Fi网络时,首先要利用NFC发送自身的身份信息(如IMEI、NFC的UID等)至Wi-Fi热点进行注册,在注册之后,Wi-Fi热点就记录了与该移动终端相对应的预存身份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再向Wi-Fi热点发送Wi-Fi网络连接请求,用户输入相应的密钥,并同时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Wi-Fi热点,Wi-Fi热点对该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和密钥验证,验证均通过后才允许移动终端接入Wi-Fi网络。因此,通过身份信息与密钥的双重验证机制,极大提高了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避免用户的数据流量被恶意使用,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相应的,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以下就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验证模块20,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
连接模块30,用于在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时,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
具体的,以两个移动终端为例,移动终端1为Wi-Fi热点,其将自身的移动网络信号转化成Wi-Fi信号向外界发射,形成一个Wi-Fi网络,移动终端2欲连接至移动终端1提供的Wi-Fi网络,那么可将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设置在移动终端1上,当获取模块10接收移动终端2的Wi-Fi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移动终端2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后,验证模块20对移动终端2进行身份验证和密钥验证,例如,一种具体验证过程为:验证模块20先对移动终端2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判断移动终端2发送的身份信息是否与移动终端1中的预存身份信息匹配,若否,则连接模块30不允许移动终端2连接至移动终端1所提供的Wi-Fi网络;若是,则验证模块20对移动终端2发送的密钥进行验证,即判断移动终端2发送的密钥是否与移动终端1中的预设密钥匹配。当密钥通过验证时,即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是否与移动终端1中的预设密钥匹配时,连接模块30建立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的Wi-Fi网络连接,移动终端2成功接入移动终端1所提供的Wi-Fi网络。对于任何第三方设备,即便其破解了移动终端1提供的Wi-Fi网络的密钥,但因无法通过身份验证,也无法连接至移动终端1所提供的Wi-Fi网络,故本实施例中的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能提高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性,有效防止Wi-Fi热点被恶意破解。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还包括注册模块40,用于获取所述预存身份信息;注册模块40包括:
NFC模块401,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间的近场通信连接;
生成模块402,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Wi-Fi热点通过其与移动终端之间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连接获取身份信息。具体的,待连接至Wi-Fi热点的移动终端向Wi-Fi热点发送NFC请求,Wi-Fi热点的NFC模块401接收移动终端的NFC请求,建立与移动终端间的NFC连接,然后生成模块402接收移动终端通过NFC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预存身份信息,存储在Wi-Fi热点中。由于NFC通信距离非常短,移动终端只有在靠近Wi-Fi热点的情况下才能向其发送身份信息,这种近距离的操作能有效避免远端非法攻击,保证移动终端在向Wi-Fi热点发送身份信息时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Wi-Fi热点通过注册模块40获得与移动终端相对应的预存身份信息后,验证模块20即可利用该预存身份信息在移动终端请求连接Wi-Fi网络时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操作。具体验证过程上述实施例中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还包括计时模块50,用于计算验证模块20的验证时刻与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值;
当所述时间差值大于阈值时,验证模块20判定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不匹配;其中,所述验证时刻为验证模块20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时刻,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为生成模块402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的时刻。通过计时模块50可以为预存身份信息设置有效时限(即上述的阈值),可以进一步提高Wi-Fi网络连接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验证模块20判定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与Wi-Fi热点的预存身份信息匹配,但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与预设密钥不匹配,则注册模块40删除预存身份信息。移动终端若想继续接入Wi-Fi热点提供的Wi-Fi网络,必须重新建立与Wi-Fi热点间的NFC连接,发送自身的身份信息至Wi-Fi热点进行注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已经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在Wi-Fi网络的密钥修改之后仍然进行恶意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保真热点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
若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则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通过如下方法获取:
所述无线保真热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间的近场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保真热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无线保真热点的验证时刻与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值大于阈值,则判定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不匹配;其中,所述验证时刻为无线保真热点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时刻,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为无线保真热点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但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不匹配,则所述无线保真热点删除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6.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密钥及身份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且判断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是否匹配;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并且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匹配时,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网络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册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所述注册模块包括:
NFC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间的近场通信连接;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模块,用于计算所述验证模块的验证时刻与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值;
当所述时间差值大于阈值时,所述验证模块判定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不匹配;其中,所述验证时刻为所述验证模块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时刻,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生成时刻为所述生成模块生成所述预存身份信息的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验证模块判定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预存身份信息匹配,但所述密钥与预设密钥不匹配,则所述注册模块删除所述预存身份信息。
CN201510542945.0A 2015-08-28 2015-08-28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072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2945.0A CN105072615B (zh) 2015-08-28 2015-08-28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2945.0A CN105072615B (zh) 2015-08-28 2015-08-28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615A true CN105072615A (zh) 2015-11-18
CN105072615B CN105072615B (zh) 2018-11-27

Family

ID=5450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2945.0A Active CN105072615B (zh) 2015-08-28 2015-08-28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261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204A (zh) * 2016-02-29 2016-07-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05792104A (zh) * 2016-02-25 2016-07-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方法、认证系统及路由设备
CN107040927A (zh) * 2017-05-27 2017-08-1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热点共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78697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屏幕智能设备及其自动连接无线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3533A (zh) * 2019-12-31 2020-05-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55973A (zh) * 2021-03-08 2021-06-29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热点共享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1618A1 (en) * 2010-05-10 2011-11-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CN103369707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41501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wifi热点连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716795A (zh) * 2012-10-0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68626A (zh) * 2014-12-25 2015-03-25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终端无线认证加密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1618A1 (en) * 2010-05-10 2011-11-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CN103369707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716795A (zh) * 2012-10-0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1501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wifi热点连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468626A (zh) * 2014-12-25 2015-03-25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终端无线认证加密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104A (zh) * 2016-02-25 2016-07-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方法、认证系统及路由设备
CN105792204A (zh) * 2016-02-29 2016-07-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0778697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屏幕智能设备及其自动连接无线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0927A (zh) * 2017-05-27 2017-08-1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热点共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63533A (zh) * 2019-12-31 2020-05-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163533B (zh) * 2019-12-3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55973A (zh) * 2021-03-08 2021-06-29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热点共享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615B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2615A (zh) 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02577462B (zh) 用于对表达式进行推导、传输和/或验证拥有权的方法和装置
EP238403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network locking and unlocking by a terminal device
CN109121469A (zh) 设备识别与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80086B (zh) 无线连接建立方法及无线连接建立装置
CN1083229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数据传输系统
KR20170108102A (ko) 통신 디바이스와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사이의 통신에서의 보안 설비
CN109644134A (zh) 用于大型物联网组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9729096A (zh) 移动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667699B (zh) 一种终端设备与网关设备间的互联方法和装置
CN102143489A (zh) 中继节点的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29160A (zh) 一种VoWiFi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设备
CN102223634A (zh) 一种用户终端接入互联网方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24243B (zh) 一种eSIM卡入网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CN104144463A (zh) Wi-Fi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3619017A (zh)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无线路由器授权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5491034A (zh)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45714B (zh) 提供3gpp网络与无线局域网互通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03986A (zh) 变电站远方操作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05813070A (zh) 一种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09736A (zh) 网络认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686651A (zh) 一种基于紧急呼叫的认证方法、设备和系统
TW200843392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ndshake method thereof
CN103312677B (zh) 终端、服务器和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
CN103607706A (zh) 基于nfc技术的通话方法、nfc终端和远端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