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848A -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1848A
CN105071848A CN201510548649.1A CN201510548649A CN105071848A CN 105071848 A CN105071848 A CN 105071848A CN 201510548649 A CN201510548649 A CN 201510548649A CN 105071848 A CN105071848 A CN 105071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strength
signal intensity
strength sig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8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1848B (zh
Inventor
李合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486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1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1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1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其中,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第一天线,固定地设置于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地设置于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至主控芯片,并根据主控芯片的驱动指令驱动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射频模块,电连接至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主控芯片,用于比较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射频模块将比较结果发送至主控芯片,其中,主控芯片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用于终端通信。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通信信号强度较弱切换天线,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和一种通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基于终端用户对终端(如手机、Ipad和可穿戴设备等)的外观美观和小巧轻薄的要求,终端的天线通常被内置于壳体内部,且基于壳体内的空间限制和降低功耗等原因,终端的内置天线通常较短,因此,导致对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受到限制,为了拓宽射频信号的频段,通常在终端的壳体内另外设置一根天线来协同内置天线工作,但是,对于基站覆盖效果好的网络而言,两根天线同时工作一方面导致功耗增强,另一方面射频信号加重了对用户的辐射影响,这均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终端通信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通信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第一天线,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上,所述第二天线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并根据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指令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射频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所述射频模块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其中,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所述第一天线或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所述终端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一端通过转轴结构组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上,所述转轴结构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天线以转轴结构组装在终端本体上,并且将转轴结构与驱动模块相连接,使得当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时,移动第二天线,使得第二天线获得更好的信号,避免了金属边框对第二天线的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天线的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天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上设置存放第二天线的卡槽,使得第二天线能够存放在终端本体上,避免了第二天线占用终端过多的空间,并且卡槽中设置有导向槽,第二天线的一端配置有导向柱并且连接到驱动模块,也即当启动第二天线时,能够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第二天线进行移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天线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上设置天线缝隙,并且通过调节天线缝隙的尺寸,调节各个天线与壳体之间的谐振频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终端的射频信号的收发效率,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保证通信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在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在获取用户针对所述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用户发送确认请求指令,使得在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天线进行通信,当用户同意切换天线时,终端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即通过将第一天线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天线工作模式,使得终端获取更好的天线信号,增强了天线信号强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天线信号强度后,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直观地获知第一天线信号的强度值,以结合通信需求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控制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提示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获取用户针对所述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用户发送确认请求指令,使得在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天线进行通信,当用户同意切换天线时,终端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即通过将第一天线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天线工作模式,使得终端获取更好的天线信号,增强了天线信号强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提示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天线信号强度后,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直观地获知第一天线信号的强度值,以结合通信需求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的射频回馈损耗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的射频收发信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100包括:终端本体102;第一天线104,固定地设置于终端本体102上;第二天线106,可移动地设置于终端本体102上,第二天线106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至主控芯片,并根据主控芯片的驱动指令驱动第二天线106移动至工作位置;射频模块108,电连接至第一天线104、第二天线106和主控芯片,用于比较第一天线104的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106的信号强度,射频模块将比较结果发送至主控芯片,其中,主控芯片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104或第二天线106用于终端100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102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108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104或第二天线106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102内设置有第一天线104和第二天线106,其中,第一天线104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104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106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108比较第一天线104和第二天线106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104和第二天线106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100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104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106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102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104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106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106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106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二天线106的一端通过转轴结构组装在终端本体102上,转轴结构连接至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天线106以转轴结构组装在终端本体102上,并且将转轴结构与驱动模块相连接,使得当启用第二天线106进行通信时,移动第二天线106,使得第二天线106获得更好的信号,避免了金属边框对第二天线106的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终端本体10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天线106的卡槽,卡槽中设置有导向槽,第二天线的一端设置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柱,导向柱电连接至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102上设置存放第二天线106的卡槽,使得第二天线106能够存放在终端本体102上,避免了第二天线106占用终端100过多的空间,并且卡槽中设置有导向槽,第二天线106的一端配置有导向柱并且连接到驱动模块,也即当启动第二天线106时,能够通过驱动模块能够控制第二天线106进行移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终端本体102上设置有天线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102上设置天线缝隙形成理想缝隙,并且通过调节天线缝隙的尺寸,调节各个天线与壳体之间的谐振频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终端的射频信号的收发效率,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保证通信质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2,检测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步骤204,通过射频模块判断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步骤206,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第二天线开始工作;步骤208,在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射频模块判断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步骤210,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第二天线进行通信;在获取用户针对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用户发送确认请求指令,使得在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天线进行通信,当用户同意切换天线时,终端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即通过将第一天线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天线工作模式,使得终端获取更好的天线信号,增强了天线信号强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在检测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天线信号强度后,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直观地获知第一天线信号的强度值,以结合通信需求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300,包括:检测单元302,用于检测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判断单元304,用于通过射频模块判断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控制单元306,用于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判断单元304还用于:在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射频模块判断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控制单元306还用于: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处于常开状态,在第一天线的射频信号低于一定阈值时,开启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射频模块比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也即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选择最优天线进行通信,避免了终端在弱信号下出现通话断线和搜索不到信号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天线固定在终端本体上,第二天线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在信号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并启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且第二天线设置有驱动模块,当主控芯片发出驱动指令时,将第二天线移动到工作位置,以进一步地改善搜索信号的能力和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控制单元306还包括:提示单元308,用于在判定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第二天线进行通信;控制单元306还用于:在获取用户针对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用户发送确认请求指令,使得在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天线进行通信,当用户同意切换天线时,终端控制第二天线继续工作,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即通过将第一天线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天线工作模式,使得终端获取更好的天线信号,增强了天线信号强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提示单元308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天线信号强度后,生成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直观地获知第一天线信号的强度值,以结合通信需求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400,包括:如图3所示的通信控制系统300。以此,该终端400具有如图3所示的通信控制系统3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5A和图5C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第二天线506处于闭合状态,其中,第一天线504固定在终端本体502上,第二天线506可移动的设置在终端本体502上,并且移动方向v方向(空间坐标轴u-w-v),如图5B所示,第二天线506通过转轴508打开,或如图5C所示,当驱动模块通过导向结构510(包括导向槽和导向柱)控制第二天线506沿着v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二天线506的伸缩,终端本体502上还设置有天线缝隙506,以实现天线和终端壳体之间的谐振作用。
下面结合图6和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射频模块对两个天线的回波损耗的检测包括:当频率值小于1.5GHz时,第一天线对应的回波损耗小于第二天线的回波损耗,由于损耗值越小越好,因此采用第一天线进行通信;当频率值大于1.5GHz时,第一天线对应的回波损耗大于第二天线的回波损耗,且第一天线回波损耗在2.5GHz时超过了-20dB,而第二天线的回波损耗却非常小,因此采用第二天线进行通信。
如图7所示,虽然第二天线的入射效率和回射效率在0.9-0.98GHz频段内始终高于第一天线,但是仍需结合图6实现对天线的选择。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提出的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终端通信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通信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终端本体中设置可移动的第二天线,并根据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工作,实现了通信质量和射频信号收发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设置有主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
第一天线,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上;
第二天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上,所述第二天线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并根据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指令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
射频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所述射频模块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射频模块的比较结果选择所述第一天线或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所述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一端通过转轴结构组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上,所述转轴结构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天线的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天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天线缝隙。
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射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
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
在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
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
在获取用户针对所述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8.一种通信控制系统,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射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
控制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发送驱动指令,以驱动所述第二天线移动至工作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天线开始工作后,通过所述射频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大小;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时,向用户发出确认请求指令,以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获取用户针对所述确认请求指令的许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继续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还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生成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强度。
CN201510548649.1A 2015-08-31 2015-08-31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Active CN105071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649.1A CN1050718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649.1A CN1050718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848A true CN105071848A (zh) 2015-11-18
CN105071848B CN105071848B (zh) 2018-10-26

Family

ID=5450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8649.1A Active CN1050718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1848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600A (zh) * 2014-12-01 2015-02-18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天线pos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5387A (zh) * 2016-01-06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3049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5283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天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机
CN106968514A (zh) * 2017-03-29 2017-07-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107528975A (zh) * 2017-08-30 2017-12-29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天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93452A (zh) * 2018-02-1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43154A (zh) * 2018-07-13 2019-01-18 安徽捷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医疗用家庭网关健康数据采集装置
CN112118335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33771A (zh) * 2020-11-06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2001513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4629574A (zh) * 2022-03-15 2022-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7312A (en) * 1999-04-30 2000-12-26 Medtronic, Inc. Telemetry system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6295462B1 (en) * 1997-12-19 2001-09-25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radio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01644729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天线调节装置
EP2256858A2 (en) * 2000-03-03 201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hybrid antenna system for a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883006A (zh) * 2012-09-26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3414507A (zh) * 2013-07-26 2013-11-2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5462B1 (en) * 1997-12-19 2001-09-25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radio information terminal
US6167312A (en) * 1999-04-30 2000-12-26 Medtronic, Inc. Telemetry system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EP2256858A2 (en) * 2000-03-03 201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hybrid antenna system for a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644729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天线调节装置
CN102883006A (zh) * 2012-09-26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3414507A (zh) * 2013-07-26 2013-11-2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600A (zh) * 2014-12-01 2015-02-18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天线pos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5387B (zh) * 2016-01-06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35387A (zh) * 2016-01-06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3049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30492B (zh) * 2016-07-29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5283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天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机
CN106968514A (zh) * 2017-03-29 2017-07-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107528975A (zh) * 2017-08-30 2017-12-29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天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93452A (zh) * 2018-02-1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43154A (zh) * 2018-07-13 2019-01-18 安徽捷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医疗用家庭网关健康数据采集装置
CN112118335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001513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2333771A (zh) * 2020-11-06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33771B (zh) * 2020-11-06 2023-0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629574A (zh) * 2022-03-15 2022-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4629574B (zh) * 2022-03-15 2024-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848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848A (zh)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04155938B (zh) 一种家居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EP238406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IM card selection according to network environment in dual mode terminal
US910609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charging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0861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for multi-mode mobile device
CN101778162A (zh) 一种改善通讯终端无线性能的方法及通讯终端
WO2007047911B1 (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xtension via spontaneous generation of new cells
CN105517069B (zh) 一种通信模式切换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204886955U (zh)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316180A (zh) 天线系统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24873B (zh) 一种终端及其实现被动激活的WiFi找网方法
EP2579423B1 (en) Wireless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source devices and power charge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54912A1 (zh) 通信连接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244447B (zh) 通信终端及远程访问其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与装置
EP1870958B1 (en) Folding portable telephone
CN212749225U (zh) 一种集成双模soc的室内定位标签
US201500652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hereof
US9098789B2 (en) RFID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06060908A (zh) 一种延长移动通信终端电池使用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89470A (zh) 无源智能门锁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211401A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6921765B (zh) 降低sar值的天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02218295U (zh) 一种带有无线路由功能的智能手机
CN211556120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KR101667884B1 (ko) Rf 에너지 하비스팅을 이용하여 스마트 기기에 전력을 공급하는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