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0474B -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0474B
CN105070474B CN201510581009.0A CN201510581009A CN105070474B CN 105070474 B CN105070474 B CN 105070474B CN 201510581009 A CN201510581009 A CN 201510581009A CN 105070474 B CN105070474 B CN 105070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exible heat
exchange device
reactor
radia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10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0474A (zh
Inventor
焦学军
贺荣
戴彬彬
曾鸣
周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Zhongche Avc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SR AVC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SR AVC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SR AVC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810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0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0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0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0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0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其中的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上增设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利用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贴合,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上,其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将获得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最后由散热器主体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本发明能对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进行高效散热,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散热方法及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属于电器散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变压器和电抗器发展的方向是大功率、小体积。随着变压器和电抗器功率的增大,体积的减小,在工作时,变压器和电抗器的温度会越来越高,通过在线圈中加入水冷板或利用其它冷媒散热器的方法进行高效散热是必然趋势。
在利用水冷板或其它冷媒散热器进行散热的方法中,散热器与发热器件贴合在一起,发热器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输送出去。但是,申请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利用现有的水冷板或其它冷媒散热器对某些变压器或电抗器进行散热时,散热性能很低,完全达不到高效散热的要求。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543404 A,申请公布日为 2012年7月4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带电抗器的水冷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铁芯、变压器绕组,所述变压器绕组的导线为空心导线,所述变压器绕组的空心导线的空腔连通构成冷却液通道,所述变压器铁芯上端安装有水冷电抗器,所述水冷电抗器包括电抗器铁芯、电抗器线圈和冷却管道,所述电抗器线圈包括两段缠绕电抗器铁芯的铜排,所述铜排的一端设有连接板,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冷却管道贴合于所述铜排,所述冷却管道和冷却液通道均连接于循环冷却管道中。
公告号为CN201773665U,公告日为2010年9月17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切向片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该散热器本体包括散热器进油管、散热器回油管和以间隔状态连接在散热器进油管与散热器回油管之间的一组散热片,各散热片是中空的,并且各散热片与所述的散热器进油管及散热器回油管相通,所述的散热器进、回油管的两端均构成封闭,并且在散热器进油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侧延接有一与散热器进油管的管腔相通的进油接口,在散热器回油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侧延接有一与散热器回油管的管腔相通的回油接口,该回油接口对应于所述的进油接口的下方。
公告号为CN202534462U,公告日为2012年11月1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用格栅式散热器,由边框和多片格栅片组成,边框的外 轮廓为长方形,多片格栅片设置在边框内,每一格栅片的两个端部均分别与边框的相对两 个框边相接;所述变压器或电抗器用格栅式散热器设置在铁心和线圈之间,或者设置在线圈层间。
将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散热器用于某些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散热时,就达不到高效散热的要求。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散热方法及散热器,使其能对变压器或电抗器进行高效散热且其能适用于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其能对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进行高效散热,通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所述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上增设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利用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贴合,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上,其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将获得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最后由散热器主体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
优选的,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能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适应匹配,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能紧贴接触发热器件其他的表面,收集并传递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进行高效散热。
优选的,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为金属带、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或金属带与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相结合的多层复合物结构。
优选的,所述多层复合物结构是通过一条金属带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带一侧上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来形成的或所述多层复合物结构是通过两条金属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条金属带之间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来形成的。
优选的,所述发热器件为线圈,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或者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
优选的,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先根据线圈形状的设计要求,利用模具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成形,压制成型后,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好;
2)、再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组装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
3)、再将线圈绕组绕制在带有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的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使得线圈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相接触。
优选的,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完成;
2)、在线圈绕组过程中,将散热器主体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随着线圈一起绕制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利用变压器或电抗器绕制的力量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到芯柱表面,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与芯柱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芯柱的表面相贴合;同时,散热器主体也与线圈相接触。
优选的,当散热器主体、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发热器件安装好后,再通过外覆盖绝缘层将其整体包裹住,然后在外覆盖绝缘层的外部通过绝缘扎带捆紧。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制成的柔性散热器,其包括与变压器或电抗器发热器件相接触的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利用散热器主体将发热器件一部分热量直接输送出去,同时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增加散热接触面积,将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收集并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
优选的,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为金属带、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或金属带与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相结合的多层复合物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散热器主体上设置柔性热交换装置,利用柔性热交换装置的柔性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散热器与发热器件之间充分接触,从而达到了高效散热的要求;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散热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能力,能将尽可能多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输送出去,使得散热器能够发挥其全部的散热能力,降低了发热器件的温度,保证了变压器或电抗器正常工作;由于柔性热交换装置能根据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而变化,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本发明能适用于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中的散热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柔性散热器应用到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后的散热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散热器的散热试验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柔性散热器的散热试验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柔性散热器应用到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后的散热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柔性散热器应用到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后的散热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 发热器件一,2. 发热器件二,3. 传统的冷媒散热器,4. 平面,5. 曲面,6. 散热器主体,7. 柔性热量交换装置,8. 金属带,9. 导热管,10. 外覆盖绝缘层,11. 发热器件三。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问题,申请人在经过多次分析和试验后发现,受到某些变压器或电抗器中的发热器件自身形状以及发热器件布局方式的影响,发热器的表面并不都是沿单一方向上的平面,还包含有多个方向上的平面或曲面,这时,采用传统的水冷板或其它冷媒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时,由于传统的冷媒散热器是一种硬性的散热器,如背景技术中引用到几篇专利文献中,散热器均是由散热片、散热板等硬性部件构成,所以传统的冷媒散热器只能与发热器件(如线圈)的少量的平面接触,从而造成散热器与发热器件的接触不充分,接触面小,导热能力低。如图1所示,在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中的某个局部位置处,布局设计有发热器件一1和发热器件二2,由于发热器件自身形状和布局等原因,传统的冷媒散热器3只能贴紧接触在沿图中X向上发热器件一的平面4上,而无法贴紧接触在发热器件一的曲面5上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二2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4上,因此,导致散热器与发热器件的接触不充分,接触面小,导热能力低,就达不到高效散热的要求且因为散热器和发热器件之间的热阻大,如果其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不能将尽可能多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那么散热器将无法完全发挥其全部的散热能力,从而会造成发热器件温度过高无法工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上增设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利用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贴合,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上,其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将获得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最后由散热器主体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即所述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上增设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利用散热器主体将发热器件一部分热量直接输送出去,同时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增加散热接触面积,将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收集并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具有厚度小、柔软、面积大的特点,它能将散热面增大,以进行高效散热。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所述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6上增设有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利用散热器主体6与发热器件的一个表面紧贴接触从而将发热器件一部分热量直接输送出去,同时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其他的表面紧贴接触从而收集并传递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给散热器主体6输送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
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形状能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适应匹配,即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利用其柔性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形状能根据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而变化,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能紧贴接触发热器件其他的表面,收集并传递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给散热器主体6输送出去,进行高效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曲面。散热器主体6紧贴接触在发热器件一1的曲面上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二2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上。
现有的水冷板或其它冷媒散热器并无这种柔性部件的设置,从而无法与具有各种形状表面的发热器件充分接触,达不到高效散热的要求,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自身非常柔软,可以随着发热器件同时成形,不会造成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制造因难,适用于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功能是进行周围热量的收集,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柔软的优点,工作时紧贴在发热器件表面,或是接近能量源,与发热器件充分接触,并将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设置增加了散热器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提高了导热能力,达到了高效散热的要求且因为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能将尽可能多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输送出去,使得散热器能够发挥其全部的散热能力,降低发热器件的温度,保证变压器或电抗器正常工作。
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采用金属带,如采用铜带、铝带等单一金属材料构成,利用金属具有的弹性、塑性和导热性能,实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柔性变形以及热量的传导和收集。金属带很薄,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能紧贴接触在因布局原因而导致的多个发热器件之间相对狭小处,对传统的冷媒散热器不能触及的发热器件的部位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器与发热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性能;另外,金属带很薄,只需很小的空间,就能进行热交换,使得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可以做得很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这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还可以采用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如带有导热介质的铅管、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利用导热管与发热器件一的曲面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与发热器件二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相贴紧接触收集热量,再利用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采用导热管是因为导热介质的吸热能大,能达到金属的几倍,在同体积下能比金属吸收多几倍的热量,所以导热管整体吸热能力比纯金属的材料能力强好几倍;另外,导热介质在导热管内是流动的,因为导热介质的流量,热传导的速度快,导热介质流动带走的热量比金属的内部传导快很多,散热能力更强。
在这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还可以采用金属带与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相结合的多层复合物结构来形成,多层复合物结构是指为提高导热能力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组合,如图3所示的一种多层复合物结构是通过一条金属带8以及设置(如焊接)在所述金属带8一侧上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9来形成的,这种结构不仅保证了散热器与发热器件之间的充分接确,又能利用导热管进行热量的高效传导,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多层复合物结构还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即通过两条金属带8和设置(如焊接)在所述两条金属带8之间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9来形成多层复合物结构。如图2所示,当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伸入到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二2之间的狭小空间时,两条金属带8位于外侧使得两条金属带8能分别与发热器件一1和发热器件二2的表面相接触收集热量,导热管设置在两条金属带之间,将大部分两条金属带收集到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这样进行散热的效果更好,散热性能更强。
上述几种结构中的金属带8可以是单层金属带,也可以是多层金属带。散热器主体6可以采用多种散热方式,将系统采集的热量输送到系统外面,如散热器主体采用传统的风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或热管散热器,也可以包括各种冷媒方式将系统的热量传输到系统外部。所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交换装置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连接起来或所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交换装置之间采用整体铸造或整体轧制一体化成形。
所述发热器件为线圈,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如线圈的曲面是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随着线圈的绕制一起成形,就能保证与线圈的曲面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散热性能更好。
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完成;
2)、在线圈绕组过程中,将散热器主体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随着线圈一起绕制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利用变压器或电抗器绕制的力量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到芯柱表面,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与芯柱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芯柱的表面相贴合;同时,散热器主体也与线圈相接触。
绕制设备可采用箔绕机或张力机。
如图2所示,当散热器主体6、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和发热器件安装好后,再通过外覆盖绝缘层10将其整体包裹住,然后在外覆盖绝缘层10的外部通过绝缘扎带(图中未示出)捆紧。外覆盖绝缘层一是能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另外,这样给线圈一定的预紧力,保证散热器与发热器件的位置固定,并保证有较好的接触和导热性。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制成的柔性散热器,其包括与变压器或电抗器发热器件相接触的散热器主体6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散热器主体6连接,利用散热器主体6将发热器件一部分热量直接输送出去,同时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增加散热接触面积,将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收集并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设置为一个。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将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散热器与现有的散热器分别用于同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进行散热试验后,用现有的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最高区的温度达到55度,而用柔性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最高区的温度只达到36度。
通过上述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柔性散热器与现有的散热器进行散热试验后,最高区温度相差20度。由此可见,柔性散热器散热效果明显。
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柔性散热器的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为两个时,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6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有三个,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发热器件二2和发热器件三11,以及位于发热器件二2和发热器件三11之间的发热器件一1。发热器件一1包括沿图中X方向上的一个平面和沿图中Y方向上的二个平面以及两个曲面。散热器主体6紧贴接触在发热器件一1沿图中X方向上的一个平面上,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一1的一个曲面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二2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相紧贴接触,另外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一1的另外一个曲面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三11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相紧贴接触。这样设置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能充分的与发热器件的表面相接触,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实施例3: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的数量为四个时,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6的相对两个侧面上且每个散热器主体6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主体6紧贴接触在发热器件一1沿图中X方向上的一个平面上,散热器主体6一侧的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发热器件一1的一个曲面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1与发热器件二2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相紧贴接触,散热器主体6另外一侧的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一1的另外一个曲面以及沿图中Y向上发热器件一与1发热器件三11处于狭小空间的相对两个平面相紧贴接触,散热器主体6一侧的另外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二2的另外一个平面相紧贴接触,散热器主体6另外一侧的另外一个柔性热量交换装置7与发热器件三11的另外一个平面相紧贴接触,这样设置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发热器件的接触表面更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
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先根据线圈形状的设计要求,利用模具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成形,压制成型后,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好;
2)、再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组装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
3)、再将线圈绕组绕制在带有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的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使得线圈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相接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3只是表示了具体的三种变压器或电抗器中发热器件的布局方式,实际上,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数量和位置布局还可以有其他的类型。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不仅适用于三个实施例,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变压器或电抗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散热器主体上设置柔性热交换装置,利用柔性热交换装置的柔性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散热器与发热器件之间充分接触,从而达到了高效散热的要求;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散热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能力,能将尽可能多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输送出去,使得散热器能够发挥其全部的散热能力,降低了发热器件的温度,保证了变压器或电抗器正常工作;由于柔性热交换装置能根据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而变化,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本发明能适用于各种变压器或电抗器,通用性强。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其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有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方法是在散热器主体上增设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利用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发热器件贴合,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上,其中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将获得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主体上,最后由散热器主体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能与发热器件的表面形状相适应匹配,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能紧贴接触发热器件其他的表面,收集并传递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进行高效散热;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为金属带与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相结合的多层复合物结构,利用金属带吸收热量,利用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将金属带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进行高效水冷散热的;所述多层复合物结构是通过两条金属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条金属带之间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来形成的;两条金属带位于外侧使得两条金属带能分别与发热器件一和发热器件二表面相接触收集热量,导热管设置在两条金属带之间,将大部分两条金属带收集到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件一为线圈,发热器件二为芯柱,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或者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前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先根据线圈形状的设计要求,利用模具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成型,压制成型后,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好;
2)、再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组装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
3)、再将线圈绕制在带有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的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使得线圈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是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绕制过程中安装到变压器或电抗器上时,其步骤如下:
1)、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散热器主体连接完成;
2)、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将散热器主体与柔性热量交换装置随着线圈一起绕制在变压器或电抗器的芯柱上,利用变压器或电抗器绕制的力量将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压制到芯柱表面,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的形状与芯柱的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芯柱的表面相贴合;同时,散热器主体也与线圈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散热器主体、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和发热器件安装好后,再通过外覆盖绝缘层将其整体包裹住,然后在外覆盖绝缘层的外部通过绝缘扎带捆紧。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性散热方法制成的柔性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压器或电抗器发热器件相接触的散热器主体和柔性热量交换装置,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利用散热器主体将发热器件一部分热量直接输送出去,同时利用柔性热量交换装置增加散热接触面积,将发热器件另外一部分热量收集并传递给散热器主体输送出去,以进行高效散热;所述柔性热量交换装置为金属带与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相结合的多层复合物结构;所述多层复合物结构是通过两条金属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条金属带之间的带有导热介质的导热管来形成的;两条金属带位于外侧使得两条金属带能分别与发热器件一和发热器件二表面相接触收集热量,导热管设置在两条金属带之间,将大部分两条金属带收集到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主体。
CN201510581009.0A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Active CN105070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009.0A CN105070474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009.0A CN105070474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0474A CN105070474A (zh) 2015-11-18
CN105070474B true CN105070474B (zh) 2017-08-25

Family

ID=5449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1009.0A Active CN105070474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0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982A (zh) * 2022-07-04 2022-08-12 广东粤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损耗低的干式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67518Y (zh) * 1996-03-29 1997-11-12 陈熙亮 变压器散热装置
JPH11288819A (ja) * 1998-04-01 1999-10-19 Nippon Kinzoku Co Ltd 変成器・リアクトル
CN2517084Y (zh) * 2002-02-21 2002-10-16 刘有斌 气体绝缘干式空芯电抗器
CN202551603U (zh) * 2012-04-23 2012-11-21 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器的器件
CN102682962B (zh) * 2012-05-16 2015-01-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中频非晶合金壳式变压器的散热方法
ES2741449T3 (es) * 2012-07-04 2020-02-11 Abb Schweiz Ag Dispositivo electromagnético que comprende una disposición de refrigeración que incluye un termosifón dispuesto específicamente
CN102903479A (zh) * 2012-10-08 2013-01-30 王爱民 一种带导热装置的电抗器或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0474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9043B (zh) 大功率电磁组件
CN201698866U (zh) 水冷电感变压器
CN105070474B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的柔性散热方法及柔性散热器
CN201014704Y (zh) 即热式水电加热器
CN103781328A (zh) 适用于电磁设备的散热器
CN101216211B (zh) 快速热水器
CN108711491A (zh) 一种相变热管与液体循环冷却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00990701Y (zh) 用于冷却电磁设备的内置热循环式散热装置
CN110285512A (zh) 一种金属辐射吊顶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37849U (zh)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
CN204286184U (zh) 一种半绝热单边冷板
CN200993463Y (zh) 电磁感应加热式快速热水器
CN204358974U (zh) 太阳能导热管
CN205371926U (zh) 一种扁弧管形伴热输油管
CN113871151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CN203422005U (zh) 一种铜铝结合的节能散热器
CN207350927U (zh) 一种新型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6556309U (zh) 压缩机空调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CN201306849Y (zh) 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器装置
CN201548102U (zh) 电热开水器热交换器
CN216011293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燃气热水器
CN205049034U (zh) 一种铝管式换热器
CN205747114U (zh) 一种新型电供暖器
KR20080005841U (ko) 온수 가열 기기용 히터
CN21595500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Zhuzhou Lukou Town Tree Hill 412007 in Hunan city of Zhu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Zhongche AVC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Zhuzhou Lukou Town Tree Hill 412007 in Hunan city of Zhu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CSR Qihong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