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6226A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能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66226A CN105066226A CN201510593474.6A CN201510593474A CN105066226A CN 105066226 A CN105066226 A CN 105066226A CN 201510593474 A CN201510593474 A CN 201510593474A CN 105066226 A CN105066226 A CN 1050662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container
- water
- backwater
- heating
- tub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蒸汽推动水循环流动传热的热能水循环系统。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速度快、出水速度快、出水温度低、水循环速度快、能够良好回水、工作效率高,循环传热的水热毯、垫、被褥、水循环热疗服等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壳体上,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加热时,使加热容器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回水接头固定在加热容器壳体上,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与加热容器壳体之间绝热,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蒸汽推动水循环流动传热的热能水循环系统,特别涉及水热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水热疗箱、水热疗袋、水热疗毯、垫,水热取暖器、水热床、水热炕、水热地暖、水热地板、水热地面、水热墙等热能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0510129300.0,公开号:CN1806723A,公开日:2006.07.26,发明创造名称:水热毯。该专利工作时,将热水管(加热容器)内的水全部烧开至100℃,产生水蒸汽,推动水循环,这样,加热速度慢,出水温度高、水循环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回水时,进入热水管(加热容器)内的水,有时立刻沸腾,产生水蒸汽,膨胀,造成不能完全回水(只回部分水或少量水)现象,循环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加热速度快、出水速度快、出水温度低、水循环速度快、能够良好回水、工作效率高,循环传热的水热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水热疗箱、水热疗袋、水热疗毯、垫,水热取暖器、水热床、水热炕、水热地暖、水热地板、水热地面、水热墙等热能水循环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机壳、储水箱、回水接头、加热容器、电热元件、电源开关、回水单向阀、出水连接管、进水连接管、散热体、散热管;回水接头内的水通道即为回水通道;散热体与散热管相结合;电源开关与电热元件电路相连;电热元件与加热容器相结合;加热容器材质为铝或铝合金;储水箱、回水接头、加热容器、电热元件、回水单向阀设于机壳内;储水箱与回水单向阀相通,回水单向阀通过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相通,加热容器与出水连接管一端相通,出水连接管另一端与散热管一端相通,散热管另一端与进水连接管一端相通,进水连接管另一端与储水箱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壳体上,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加热时,使加热容器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所述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回水接头固定在加热容器壳体上,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与加热容器壳体之间绝热,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所述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
工作时,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电热元件通电加热,使加热容器温度上升,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首先沸腾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同时回水单向阀关闭,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迅速运动,将加热容器内的水向外推出,同时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的水排空,沾在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的水,也变为水蒸汽,迅速进入加热容器内下部区域(此时,加热容器内下部区域温度低于100℃,因为,水的沸点为100℃,当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首先沸腾时,即100℃,并且在沸腾状态时一直保持在100℃不变,使加热容器整体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加热容器下部区域温度一定低于100℃。当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沾有的水变为水蒸汽迅速移动至下部区域时,此时,加热容器上部温度为100℃,下部温度低于100℃,而电热元件在加热容器壳壁上传热速度很慢,并且首先要向加热容器上部区域传热,使该区域温度升高至100℃以上,然后再向下部区域传热,在此期间,水蒸汽在加热容器下部区域早已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实现完全回水),水经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向储水箱内流动,当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沾有的水变为水蒸汽并迅速移动至下部区域时,与该区域及其内的水接触,使水蒸汽迅速散热、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由于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的阻力作用,回水单向阀开启,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向加热容器内吸入,回水通道内存留的没有被预热的凉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内,并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向加热容器内流入或落入,水在流入或落入过程中与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更快速的全部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巨大回吸力,将水吸入加热容器内,实现完全回水,周而复始循环传热。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回水接头固定在加热容器壳体上,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与加热容器壳体之间绝热,这样,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壳体不能向回水通道传热,当加热容器内产生水蒸汽并与回水接头接触时,由于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使得回水通道内的水此时能够存留在此,不流入加热容器内,回水时,回水通道内存留的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内,经回水通道进入到加热容器内的水是没有被预热的凉水,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与凉水充分混合,迅速液化,产生回吸力(负压),使加热容器内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完成循环传热过程。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壳体上,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加热时,使加热容器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
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当回水时,水流还具有喷射效果,水可直接喷射进入加热容器内与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急速液化,产生巨大回吸力,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遇到凉水会更快速的全部液化,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
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当回水时,水流喷射进入加热容器内产生冲击及乱流,将加热容器内加热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进行包裹,形成气泡。然后气泡随同水流流动并排出加热容器,最终进入储水箱内,向大气排出,这样,加热容器内不会积聚过多空气,起到更好的回水循环作用。
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可将加热容器制作体积较小,盛装少量水,易于快速加热、快速出水、使循环效率更高。
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壳体上,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的偏上位置,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工作时,使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沸腾产生水蒸汽,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运动,水蒸汽与水面之间形成绝热面,并且水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水蒸汽很难向水中导热,水蒸汽的体积不易损失,所以,出水量大,出水温度低,速度快,更易回水,回水量也大,快速大量的循环,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储水箱、回水接头、加热容器、电热元件、回水单向阀设于机壳内。这样,方便安装、使用。
“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是指: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部位相连通。
“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是指: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部位相通。
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与加热容器壳体之间绝热,可由以下方式实现:
1.回水接头由绝热或热传导不良材料制成。
2.金属接头内衬绝热或热传导不良材料。
3.由硅胶密封套或圈衬于加热容器壳体内,将金属或塑料直接头或弯头插入密封套或圈内。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为12-28平方毫米。这样,当加热容器内不能回水或气堵使其不工作时,回水通道内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缓慢的流动,将水蒸汽或空气缓慢的导入回水通道内,回水通道内的水流入加热容器内,使其继续工作;如果加热容器还不能继续工作,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蒸汽或空气通过回水单向阀缓慢的导入储水箱内,储水箱内的水经过回水单向阀、回水通道流入加热容器内,也可使其继续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上壁。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内水体上表面的水受热升温,使加热容器内水体上表面的少量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并且在加热容器内上壁产生的水蒸汽(蒸汽泡),不会进入水中破裂,产生噪音,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侧壁。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内水体侧表面的水受热升温,使加热容器内水体侧表面的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并且在加热容器内侧壁产生的水蒸汽(蒸汽泡)沿着加热容器内侧壁上升,很少在水中破裂,大大降低了噪音,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增设出水接头,通过该出水接头将所述加热容器与出水连接管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增设回水连接管,通过该回水连接管、所述回水单向阀、回水接头将储水箱与加热容器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在所述加热容器与储水箱之间由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相连形成的通路上任意位置增设出水单向阀。这样,当回水时,出水单向阀关闭,避免出水回流,从而实现更好的回水。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在所述加热容器上增设温控装置。这样,当各种原因引起的加热容器温度过高时,该温控装置可断开电源,温度下降时再接通电源。温控装置断电温度可设定在100℃-150℃之间,具体可设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以115℃-135℃为最佳,具体可为115℃、120℃、125℃、130℃。另外该温控装置也可实现另一项功能,当加热容器加热水产生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或流动停止时,该温控装置断开电源,待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散热、液化、产生回吸力,回水时或回水后,该温控装置再接通电源,使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传热,即,控电循环模式。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在所述出水连接管上增设第二温控装置。这样,当出水连接管温度过高或水蒸汽进入出水连接管内,该第二温控装置断开电源,避免水蒸汽进入散热管内,使散热体温度过高,当出水连接管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该第二温控装置再接通电源,继续工作。
本发明,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壳体上,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加热时,使加热容器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回水接头与加热容器上部相连通,回水接头固定在加热容器壳体上,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与加热容器壳体之间绝热,出水连接管与加热容器下部相通;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工作时,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首先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快速运动,将加热容器内的水向外推出,同时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的水排空,沾在加热容器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的水,也变为水蒸汽,迅速进入加热容器内下部区域,与该区域及其内的水接触,使水蒸汽迅速散热、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回水接头内的回水通道向加热容器内吸入,回水通道内存留的没有被预热的凉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内,并且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向加热容器内流入或落入,水在流入或落入过程中与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更快速的全部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巨大回吸力,将水吸入加热容器内,实现完全回水。并且水流还具有喷射效果,水可直接喷射进入加热容器内与水蒸汽充分混合。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使加热容器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受热升温,在上壁或侧壁产生水蒸汽(蒸汽泡),在上壁产生的蒸汽泡不会进入水中破裂,产生噪音,在加热容器内侧壁产生的蒸汽泡沿着加热容器内侧壁上升,也很少在水中破裂,大大降低了噪音。这样,使本发明,加热速度快、出水速度快、出水温度低、更易于回水、水循环速度快,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更能接受该产品,更易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2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3中加热容器、出水接头等部件的A-A向视图。
图19为图4中加热容器等部件放大图。
图20为图19的B-B向视图。
图21为图19的C-C剖视图。
图22为图5中加热容器、出水接头等部件放大图。
图23为图22的B-B向视图。
图24为图22的C-C剖视图。
图25为图6中加热容器、出水接头等部件放大图。
图26为图25的B-B向视图。
图27为图25的C-C剖视图。
图13、16,分别给出了加热容器等部件另一种具体结构图。图14为图13的B-B向视图;图15为图13的C-C剖视图;图17为图16的B-B向视图;图18为图16的C-C剖视图。
图28本发明散热体为毯、垫、被褥体时,散热管一种排布结构图。
图1-28中箭头所示为水流运动及单向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8所示,回水接头20内的水通道即为回水通道4;散热管10设于散热体8内或表面;电源开关16与电热元件5电路相连;电热元件5与加热容器6相结合;加热容器6材质为铝或铝合金;储水箱1、回水接头20、加热容器6、电热元件5、回水单向阀2设于机壳3内;储水箱1与回水单向阀2相通,回水单向阀2通过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相通,加热容器6与出水连接管9一端相通,出水连接管9另一端与散热管10一端相通,散热管10另一端与进水连接管11一端相通,进水连接管11另一端与储水箱1相通;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壳体上,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5加热时,使加热容器6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上部相连通,回水接头20固定在加热容器6壳体上,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与加热容器6壳体之间绝热,出水连接管9与加热容器6下部相通;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
工作时,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16,电热元件5通电加热,使加热容器6温度上升,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首先沸腾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同时回水单向阀2关闭,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迅速运动,将加热容器6内的水向外推出,同时加热容器6内上部区域的水排空,沾在加热容器6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的水,也变为水蒸汽,迅速进入加热容器6内下部区域(此时,加热容器6内下部区域温度低于100℃,因为,水的沸点为100℃,当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首先沸腾时,即100℃,并且在沸腾状态时一直保持在100℃不变,使加热容器6整体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加热容器6下部区域温度一定低于100℃。当加热容器6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沾有的水变为水蒸汽迅速移动至下部区域时,此时,加热容器6上部温度为100℃,下部温度低于100℃,而电热元件5在加热容器6壳壁上传热速度很慢,并且首先要向加热容器6上部区域传热,使该区域温度升高至100℃以上,然后再向下部区域传热,在此期间,水蒸汽在加热容器6下部区域早已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实现完全回水),水经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向储水箱1内流动,当加热容器6内上部区域加热壁上沾有的水变为水蒸汽并迅速移动至下部区域时,与该区域及其内的水接触,使水蒸汽迅速散热、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由于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的阻力作用,回水单向阀2开启,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2、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向加热容器6内吸入,回水通道4内存留的没有被预热的凉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6内,并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向加热容器6内流入或落入,水在流入或落入过程中与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更快速的全部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巨大回吸力,将水吸入加热容器6内,实现完全回水,周而复始循环传热。
上述循环过程中,回水时,加热容器6内的水可以是排空状态,也可以是不排空状态。
上述循环过程中,水蒸汽可以进入出水连接管9内,也可不进入出水连接管9内。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回水接头20固定在加热容器6壳体上,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与加热容器6壳体之间绝热。这样,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6壳体不能向回水通道4传热,当加热容器6内产生水蒸汽并与回水接头20接触时,由于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使得回水通道4内的水此时能够存留在此,不流入加热容器6内,回水时,回水通道4内存留的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6内,经回水通道4进入到加热容器6内的水是没有被预热的凉水,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与凉水充分混合,迅速液化,产生回吸力(负压),使加热容器6内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完成循环传热过程。
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壳体上,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5加热时,使加热容器6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
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9与加热容器6下部相通,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当回水时,水流还具有喷射效果,水可直接喷射进入加热容器6内与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急速液化,产生巨大回吸力,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遇到凉水会更快速的全部液化,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
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9与加热容器6下部相通,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当回水时,水流喷射进入加热容器6内产生冲击及乱流,将加热容器6内加热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进行包裹,形成气泡。然后气泡随同水流流动并排出加热容器6,最终进入储水箱1内,向大气排出,这样,加热容器6内不会积聚过多空气,起到更好的回水循环作用。
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可将加热容器6制作体积较小,盛装少量水,易于快速加热、快速出水、使循环效率更高。
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壳体上,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的偏上位置,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上部相连通,出水连接管9与加热容器6下部相通。工作时,使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部表面的少量水沸腾产生水蒸汽,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运动,水蒸汽与水面之间形成绝热面,并且水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水蒸汽很难向水中导热,水蒸汽的体积不易损失,所以,出水量大,出水温度低,速度快,更易回水,回水量也大,快速大量的循环,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1-27所示,电源开关16与电热元件5电路相连,使用时开启电源开关16,不使用时关闭电源开关16,这样,使用安全、方便。电源开关16可固定在机壳3上,也可固定在电源线上。电源开关16所设定位置不限。
图1-27所示,加热容器6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电热元件5采用PTC电热元件加热。这样,快速升温、快速传热、使其更好循环传热,工作效率更高。加热容器6可以是圆管状也可以是方管状,一般其是内圆外方,其内径一般6mm-30mm,长度10mm-300mm;当功率在600W以下时,内径最适宜10mm-16mm最好,长度在30mm-150mm为好。
图1-27所示,储水箱1、回水接头20、加热容器6、电热元件5、回水单向阀2设于机壳3内。这样,方便安装、使用。
图1-27所示,由硅胶密封套或圈衬于加热容器6壳体内,将金属或塑料直接头或弯头插入密封套或圈内,实现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与加热容器6壳体之间绝热。
图4、5、11、19-24所示,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为12-28平方毫米,这样,当加热容器6内不能回水或气堵使其不工作时,回水通道4内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缓慢的流动,将水蒸汽或空气缓慢的导入回水通道4内,回水通道4内的水流入加热容器6内,使其继续工作;如果加热容器6还不能继续工作,再经过一段时间,水蒸汽或空气通过回水单向阀2缓慢的导入储水箱1内,储水箱1内的水经过回水单向阀2、回水通道4流入加热容器6内,也可使其继续工作。
图1-3、9、12所示,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上壁。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表面的水受热升温,使加热容器6内水体上表面的少量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并且在加热容器6内上壁产生的水蒸汽(蒸汽泡),不会进入水中破裂,产生噪音,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4-6、8、10、11、13-27所示,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侧壁。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侧表面的水受热升温,使加热容器6内水体侧表面的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并且在加热容器6内侧壁产生的水蒸汽(蒸汽泡)沿着加热容器6内侧壁上升,很少在水中破裂,大大降低了噪音,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1、3-8、10、12-27所示,增设出水接头18,通过该出水接头18将加热容器6与出水连接管9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出水接头18可由金属(具体可为铝、铝合金、黄铜、不锈钢)管件接头、弯头构成。一般由2分、3分、4分管件构成。这样,更易安装、制造。出水接头18可以是圆管状也可以是方管状。
图3、6、7、9、10所示,增设回水连接管15,通过该回水连接管15、回水单向阀2、回水接头20将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生产。
图10所示,在加热容器6与储水箱1之间由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相连形成的通路上任意位置增设出水单向阀12。这样,当回水时,出水单向阀12关闭,避免出水回流,从而实现更好的回水。
图1-4、6-10、19-21、25-27所示,在加热容器6上设温控装置13。这样,当各种原因引起的加热容器6温度过高时,该温控装置13可断开电源,温度下降时再接通电源。温控装置13断电温度可设定在100℃-150℃之间,具体可设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以115℃-135℃为最佳,具体可为115℃、120℃、125℃、130℃。另外该温控装置13也可实现另一项功能,当加热容器6加热水产生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或流动停止时,该温控装置13断开电源,待水蒸汽散热、液化、产生回吸力,回水时或回水后,该温控装置13再接通电源,使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传热,即,控电循环模式。
图6所示,在出水连接管9上设第二温控装置21,当出水连接管9温度过高或水蒸汽进入出水连接管9内,该第二温控装置21断开电源,避免水蒸汽进入散热管10内,使散热体8温度过高,当出水连接管9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该第二温控装置21再接通电源,继续工作。
本发明中,回水连接管15内径为2mm-6mm,最佳为3.5mm、3.8mm、4mm、4.5mm、5mm。进、出水连接管内径为3mm-6mm,最佳为4mm、4.5mm、5mm。
本发明中,回水:是指加热容器6、出水连接管9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负压),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2、回水连接管15、回水接头20,吸入加热容器6、出水连接管9内的过程。
本发明附图28中,散热管10在散热体8上的排布方式为一种并联方式,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是任何的并联或串联方式的排布。
本发明中,散热管10可设在散热体8内或表面。具体散热管10为硅胶管。制造水热毯、垫、被褥、护肩、热疗服等,散热管10内径为3mm-8mm,最佳内径为3.5mm、3.8mm、4mm、4.5mm、5mm。
本发明用于水暖毯、垫、被褥,水热毯、垫、被褥、护肩、热疗服等,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6工作温度在100℃时(加热容器6内的水沸腾状态下),功率为200W-600W,最佳功率为250W-400W,可以为250W、300W、350W、400W。
本发明中,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形状不限,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当回水通道4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其直径小于等于6mm,最佳直径为4mm-6mm。
本发明中,图1、2、4-6、8-11、28所示,散热体8为毯、垫、被褥体。
本发明中,图3、7所示,散热体8为水循环热疗服。
本发明中,散热体8是指散热部分,具体可以是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散热器、床、炕、地板、地面、墙等。
本发明中,回水单向阀2可设于储水箱1内部或储水箱1外部,也可设于储水箱1壳壁上,也可设于回水连接管15上。
本发明中,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的位置关系不限,储水箱1可以设在加热容器6的上方,也可设在加热容器6侧面位置,都在本发明保护中。
回水接头20一般是由塑料或橡胶制成或是金属接头内衬热传导不良材料制成;也可由橡胶管直接套在加热容器6上形成回水接头20;也可由橡胶或塑料管直接插入加热容器6内形成回水接头20;也可如图2所示,回水接头20由硅胶套或圈、塑料或金属接头与加热容器6密封组合形成,具体是将硅胶密封套或圈衬于加热容器6壳体内,将金属或塑料直接头或弯头插入密封套或圈内,形成回水接头20。
Claims (9)
1.一种热能水循环系统,包括:机壳(3)、储水箱(1)、回水接头(20)、加热容器(6)、电热元件(5)、电源开关(16)、回水单向阀(2)、出水连接管(9)、进水连接管(11)、散热体(8)、散热管(10);回水接头(20)内的水通道即为回水通道(4);散热体(8)与散热管(10)相结合;电源开关(16)与电热元件(5)电路相连;电热元件(5)与加热容器(6)相结合;加热容器(6)材质为铝或铝合金;储水箱(1)、回水接头(20)、加热容器(6)、电热元件(5)、回水单向阀(2)设于机壳(3)内;储水箱(1)与回水单向阀(2)相通,回水单向阀(2)通过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相通,加热容器(6)与出水连接管(9)一端相通,出水连接管(9)另一端与散热管(10)一端相通,散热管(10)另一端与进水连接管(11)一端相通,进水连接管(11)另一端与储水箱(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壳体上,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的偏上位置,电热元件(5)加热时,使加热容器(6)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所述回水接头(20)与加热容器(6)上部相连通,回水接头(20)固定在加热容器(6)壳体上,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与加热容器(6)壳体之间绝热,出水连接管(9)与加热容器(6)下部相通;所述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平方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接头(20)内的回水通道(4)横截面积为12-28平方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上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增设出水接头(18),通过该出水接头(18)将所述加热容器(6)与出水连接管(9)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增设回水连接管(15),通过该回水连接管(15)、所述回水单向阀(2)、回水接头(20)将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容器(6)与储水箱(1)之间由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相连形成的通路上任意位置增设出水单向阀(1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容器(6)上增设温控装置(1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能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水连接管(9)上增设第二温控装置(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93474.6A CN105066226A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93474.6A CN105066226A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6226A true CN105066226A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495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93474.6A Pending CN105066226A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66226A (zh) |
-
2015
- 2015-09-10 CN CN201510593474.6A patent/CN10506622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6566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6196567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004055A (zh) | 用于家用储水式电磁热水器上的动态水循环分离加热装置 | |
CN205535717U (zh) | 一种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 |
CN105003947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091068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204853980U (zh) | 用于家用储水式电磁热水器上的动态水循环分离加热装置 | |
CN105066227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209524563U (zh) | 一种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电热器 | |
CN105066226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003948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202020016U (zh) | 一种超导液节能电暖桌 | |
CN105066228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180251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6839064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180254A (zh) | 热能水循环装置 | |
CN106052126A (zh) | 热能水循环毯、垫 | |
CN105157092A (zh) | 热能水循环装置 | |
RU95386U1 (ru) | Электропечь | |
CN105157093A (zh) | 热能水循环装置 | |
CN105066225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205345862U (zh) | 一种电加热式沥青储存罐 | |
CN105180253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157091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
CN105757770A (zh) | 热能水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