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4990B -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64990B CN105064990B CN201510508165.4A CN201510508165A CN105064990B CN 105064990 B CN105064990 B CN 105064990B CN 201510508165 A CN201510508165 A CN 201510508165A CN 105064990 B CN105064990 B CN 1050649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substratum
- layer
- point
-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导入数据,建立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小层斜井段测井识别模式、小层水平段测井识别模式,编制获得井轨迹平面分布图,进而分析井轨迹排列特征,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即可沿井轨迹切出地层剖面,对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标高预测,利用各小层的分层点和预测点组成的标高集构建层面模型,建立各小层精细构造模型的标高数据集,将数据集输入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构造模型。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法可以获取较多的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的油气藏构造建模小层界面数据,建立准确、可靠、精细的构造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构造建模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有了构造模型,油气开发实施的对象油气藏就有了清晰的由层面和断层限定的空域范围,正是在这个空域限定的范围去实现油气藏各种属性特征的表征和展示,油气开发的各项工作才能科学合理地逐步开展。由此可见,构造建模是油气开发能否正常实施的前提。传统的构造建模是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和直井(斜井)地层对比成果进行的。
随着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海上油气、致密油气逐渐成为石油工业主要的油气资源,这类油气资源采用直井或小斜度井开发的油气采收率一般都较低,难以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井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应用范围较广的主要技术之一,由于水平井井眼在目的层中穿行,大幅度增加了流体的渗流面积,提高了单井油气产量,同时这种技术与平台结合,能大量节约油气生产装备的地表占用面积,形成“工厂化、集约化”的油气生产模式,因此,平台加水平井的生产模式在海上油气开发、陆上致密油气(特别是页岩气)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依靠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和水平井地层对比成果建立构造模型随之成为石油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项难题。
油气构造建模通常是依靠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和测井资料地层对比成果来完成的。这两者的结合源于测井资料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而横向分辨率因依赖于井间距离常常较低,无法识别井间发育的小型断层和突变的地层界面,地震资料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而纵向分辨率限于声波波长周期难以识别小层界面。通过将地震和测井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能实现精细小层构造建模。
依靠地震解释获得油(气)层组的顶(底)面构造图,然后依靠测井资料开展多井对比获得油(气)层组的顶(底)面和油(气)层组内各小层的层面标高数据,最后利用地震解释构造作为趋势约束,利用测井解释层面标高建立形成油(气)藏及其内部各小层的精细构造模型,这是现在常用的构造建模技术方案;其中的关键是依靠测井资料开展多井对比,而这些井要么是直井,要么是将小斜度井校正成直井后与直井一起通过井间对比获得准确的各级层面标高数据,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资料,常常放弃不用。
现有构造建模技术方案中,测井解释层面标高数据是油(气)藏构造建模的基础,标高数据越准确,建立的构造模型就越可靠。对于直井或者一般斜井来说,依靠多井对比和井斜校正能获得准确的层面标高数据;但对于大斜度井甚至是水平井来说,一方面井斜校正的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大斜度井的大斜度段或水平井的水平段在目标层中穿行,在较大的距离内没有钻遇目标层界面,无法通过井资料获得层面标高数据,因而大斜度井或是水平井资料在现有构造建模技术方案中常常不用或者是仅用作参考。这对于仅有少量大斜度井或水平井的油气藏来说,建立构造模型不是问题,但对于以大斜度井或是水平井为主要井型开采方式的油气藏,如何有效利用大斜度井或是水平井开展多井对比获得准确的层面标高数据,从而建立可靠的构造模型就成为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解决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的油气藏构造建模小层界面数据稀少,难以建立获得准确、可靠、精细构造模型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导入井头与井轨迹、测井逐点数据、断层数据和层面数据;
步骤2,结合直井测井逐点数据,依靠常规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
步骤3,利用直井段测井数据,获得地层层组内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和识别标志,从而形成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
步骤4,在考虑小层测井响应特征和视厚度适当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小层斜井段测井识别模式;
步骤5,建立小层水平段测井识别模式,建立的时候需要着重分清井轨迹穿越小层顶、底面的次序;
步骤6,利用输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中的井头与井轨迹数据,投影到平面上即可编制获得井轨迹平面分布图,通过井轨迹平面分布图分析井轨迹排列特征;
步骤7,在井轨迹排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即可沿井轨迹切出地层剖面,在切分的地层剖面上,依据沿井轨迹分布的测井曲线特征,通过分别应用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小层测井识别模式作对比标准,分别确定出直井段穿层点位置、斜井段穿层点位置、水平段穿层点位置,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即可方便地读取直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斜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水平段穿层点标高值,将上述各小层界面的穿层点标高值集合在一起,形成各小层穿层点标高数据集;
步骤8,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标高预测;
步骤9,利用各小层的分层点和预测点组成的标高集构建层面模型,通过消除层面模型上的异常区域来消除水平段上下小层界面标高的预测带来的误差;
步骤10,通过整理各小层包括穿层点和预测点的标高数据形成了丰富的用于建立各小层精细构造模型的标高数据集;
步骤11,将各小层标高数据集输入三维可视化软件,即可利用由井震结合建立而成的层组构造格架模型为趋势约束,建立构造格架内各小层的精细构造模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8的预测方法具体为:首先,利用下述公式计算获得层组视厚度比例系数A,
A=h/H
A——视厚度比例系数,
h——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在穿层点处垂直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H——标准直井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然后,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确定小层j的顶、底面位置,
hj=Hj×A
hj——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
Hj——标准直井小层j的视厚度;
j——层组内的小层号;
最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读取获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各小层界面的海拔标高。
进一步,所述步骤9在构建层面模型时如果出现异常,则返回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标高预测,如果未出现异常,则进入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小层测井识别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方法,获得穿层点及其上下层界面标高数据集,从而建立获得以水平井为主要井型区域的小层精细构造模型,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构造建模方法可以获取较多的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的油气藏构造建模小层界面数据,建立准确、可靠、精细的构造模型,可广泛应用于海上油气、致密油气的开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发明致密气藏区域地层纵横向分布模式;
图3为本发明在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基础上建立的1号直井1-4层地层标准分层模式图;
图4为本发明致密气藏区域内的4号水平井的大斜度段及水平段的地层标准分层模式;
图5为本发明致密气藏区域内一钻井平台及其相关的直井和水平井在平面上轨迹排列投影;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致密气藏区域内6号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小层对比与校正,图6a为依据标准分层模式确定6号水平井斜井段和水平段穿层点标高,利用直井视厚度预测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标高,图6b为利用3号层顶面穿层点和预测点标高构建层面模型,左:具有局部异常点,右:重新调整穿层点和预测点标高后建立的层面模型,去掉了异常点;
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基于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成果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沿井轨迹剖分图,图7a为利用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通过井-震建立的三维构造,沿6号水平井井轨迹的垂直剖分图,图7b为利用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通过井-震建立的三维构造,沿5号水平井井轨迹的垂直剖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步骤不限制为上述步骤,其中的一些步骤可被进一步拆分为更多的步骤,并且一些步骤可合并为较少的步骤。
以某致密气藏区域构造模型的建立为例,阐述本发明方法。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流程框图。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向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导入井头与井轨迹、测井逐点数据等井资料,以及断层数据和层面数据等地震解释成果。其中,井头与井轨迹数据可以确定井的位置及井轨迹;一般来说,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补偿中子测井(CNL)和密度测井(DEN)这四种逐点数据的地层界面响应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对于地层发育变化不大的油田或地区,使用测井逐点解释数据可以比较容易的识别出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的地层。地震解释的层面数据和断层数据,则作为地层层组界面构造,给定了精细构造建模的基本格架,后续的精细构造建模,即是在这一格架内部继续细化后完成的。
步骤2,结合直井测井逐点数据,依靠常规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是对研究区区域地层纵横向分布特征的充分展示和高度概括,有了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整个研究区的层组分布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对于致密油气藏来说,其沉积环境要么是海相环境,要么是水体能量较低的陆相环境中,这两种环境的总体特点就是地层连续性好、纵横向分布稳定,层组内部小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基本与区域层组一致。
图2给出了该致密气藏区域地层纵横向的分布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二、三、四,这四个层组的地层纵横向分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步骤3,利用直井段测井数据,获得地层层组内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和识别标志,从而形成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依据这样的识别模式作为标准,进一步开展非直井段小层的测井识别研究就有了基本依据和对比的参照。即使是以大斜度井或是水平井为主要井型开采方式的油气藏也一定有一口以上的直井探井,因此,建立这样的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是可以做到的。直井各类资料详尽,是正确的确定分层标准的基础,在油气藏地层划分时,充分利用直井测井数据建立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十分重要。
图3是在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基础上建立的1号直井1-4层地层标准分层模式图,详细展示了各小层的厚度、层界面的测井响应、小层岩相和沉积旋回变化等特征。
步骤4,在考虑小层测井响应特征和视厚度适当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小层斜井段测井识别模式;
步骤5,建立小层水平段测井识别模式,建立的时候需要着重分清井轨迹穿越小层顶、底面的次序,相反的的穿越次序将出现明显不同的镜像测井响应特征;
图4为该致密气藏区域内的4号水平井的大斜度段及水平段的地层标准分层模式,其中斜井段井轨迹至上而下穿越小层的顺序是4、3、2、1,与直井一致;但从左到右,水平段井轨迹穿越小层的顺序是1、2、3、4、3,穿越到3、4、3时在4小层左右两边的3小层的测井响应为镜像响应,这是水平段地层标准分层模式的独特之处。
步骤6,利用输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中的井头与井轨迹数据,投影到平面上即可编制获得井轨迹平面分布图,通过井轨迹平面分布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平台中各水平井轨迹的分布方位,排列关系,以及大斜度段和水平段的延伸特征。图5展示了某致密气藏区域内一钻井平台及其相关的直井和水平井在平面上轨迹排列投影,该平台上有1口1号直井、4号-7号共计4口水平井,以平台为中心向东北和西北方向辐射。
步骤7,在井轨迹排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即可沿井轨迹切出地层剖面,在切分的地层剖面上,依据沿井轨迹分布的测井曲线特征,通过分别应用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小层测井识别模式作对比标准,分别确定出直井段穿层点位置、斜井段穿层点位置、水平段穿层点位置,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即可方便地读取直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斜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水平段穿层点标高值,将上述各小层界面的穿层点标高值集合在一起,形成各小层穿层点标高数据集;图6a展示了6号水平井沿轨迹剖分与对比获取得到的穿层点,共获得1个4号层顶面穿层点、2个3号层顶面穿层点、1号层顶面和2号层顶面没有穿层点。
步骤8,由图6a和图6b展示的小层顶面穿层点不难看出,由于水平井井轨迹基本上是沿层穿越,能够获得的穿层点非常少,有的层界面甚至没有穿层点,使得构造建模所需的层面标高值严重缺乏,缺少层面标高数据难以建立准确、可靠、精细的构造模型。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穿层点,获取更多的层界面标高数据。本发明在上述获得的穿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如下方法预测获得其它小层界面的标高值。首先,利用下述公式计算获得层组视厚度比例系数A,
A=h/H
A——视厚度比例系数,
h——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在穿层点处垂直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H——标准直井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然后,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确定小层j的顶、底面位置,
hj=Hj×A
hj——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
Hj——标准直井小层j的视厚度;
j——层组内的小层号;
最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读取获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各小层界面的海拔标高。图6a展示了6号水平井沿轨迹剖分与对比后预测得到的穿层点上下各小层界面点。
步骤9,井轨迹剖分后,地层剖面投影与井轨迹间难免存在误差;同时,水平段上下小层界面标高的预测来源于层组视厚度比例系数,而地层的纵向变化或多或少会使这一比例在不同小层有所差异。因此,上述预测或多或少会产生误差。为了更好地消除上述误差,需要利用上述各小层的分层点和预测点组成的标高集构建层面模型,通过消除层面模型上的异常区域来消除上述误差。
图6b展示了利用3号层顶面穿层点和预测点标高构建层面模型左边是原始点建立的模型,发现局部存在异常,通过人工干预编辑后,消除了这一异常区域。
步骤10,通过整理各小层包括穿层点和预测点的标高数据形成了丰富的用于建立各小层精细构造模型的标高数据集。
步骤11,将各小层标高数据集输入三维可视化软件,即可利用由井震结合建立而成的层组构造格架模型为趋势约束,建立构造格架内各小层的精细构造模型。图7a为利用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通过井-震建立的三维构造,沿6号水平井井轨迹的垂直剖分图,图7b为利用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通过井-震建立的三维构造,沿5号水平井井轨迹的垂直剖分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导入井头与井轨迹、测井逐点数据、断层数据和层面数据;
步骤2,结合直井测井逐点数据,依靠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区域地层纵横分布模式;
步骤3,利用直井段测井数据,获得地层层组内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和识别标志,从而形成小层直井段测井识别模式;
步骤4,在考虑小层测井响应特征和视厚度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小层斜井段测井识别模式;
步骤5,建立小层水平段测井识别模式,建立的时候需要分清井轨迹穿越小层顶、底面的次序;
步骤6,利用输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中的井头与井轨迹数据,投影到平面上编制获得井轨迹平面分布图,通过井轨迹平面分布图分析井轨迹排列特征;
步骤7,在井轨迹排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沿井轨迹切出地层剖面,在切分的地层剖面上,依据沿井轨迹分布的测井曲线特征,通过分别应用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小层测井识别模式作对比标准,分别确定出直井段穿层点位置、斜井段穿层点位置、水平段穿层点位置,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读取直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斜井段穿层点标高值、水平段穿层点标高值,将上述各小层界面的穿层点标高值集合在一起,形成各小层穿层点标高数据集;
步骤8,对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的标高预测;
步骤9,利用各小层的分层点和预测点组成的标高集构建层面模型,通过消除层面模型上的异常区域来消除水平段上下小层界面标高预测带来的误差;
步骤10,通过整理各小层包括穿层点和预测点的标高数据形成用于建立各小层构造模型的标高数据集;
步骤11,将各小层标高数据集输入三维可视化软件,利用由井震结合建立而成的层组构造格架模型为趋势约束,建立构造格架内各小层的构造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的预测方法具体为:首先,利用下述公式计算获得层组视厚度比例系数A,
A=h/H
A——视厚度比例系数,
h——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在穿层点处垂直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H——标准直井切过层组顶、底界面的标高差;
然后,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确定小层j的顶、底面位置,
hj=Hj×A
hj——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小层j的视厚度;
Hj——标准直井小层j的视厚度;
j——层组内的小层号;
最后,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的读取功能,读取获得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各小层界面的海拔标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在构建层面模型时如果出现异常,则返回水平段穿层点上下层界面标高预测,如果未出现异常,则进入各小层界面的标高数据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08165.4A CN105064990B (zh) | 2015-08-18 | 2015-08-18 |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08165.4A CN105064990B (zh) | 2015-08-18 | 2015-08-18 |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4990A CN105064990A (zh) | 2015-11-18 |
CN105064990B true CN105064990B (zh) | 2017-11-28 |
Family
ID=54494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08165.4A Active CN105064990B (zh) | 2015-08-18 | 2015-08-18 |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649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7601B (zh) * | 2016-03-28 | 2018-12-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页岩气工厂化钻井施工方法 |
CN106127834B (zh) * | 2016-07-05 | 2019-04-02 | 北京金双狐油气技术有限公司 | 精细构造油气藏剖面图方法 |
CN108019202B (zh) * | 2016-10-31 | 2019-10-11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图像的显示方法 |
CN108005642A (zh) * | 2016-10-31 | 2018-05-08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提高水平井油气层钻遇率的方法 |
CN109630089B (zh) * | 2018-10-29 | 2022-06-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水平井地质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1852459B (zh) * | 2019-04-22 | 2023-04-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页岩气储层构造建模方法及装置 |
CN114429015B (zh) * | 2020-09-24 | 2024-10-2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页岩气藏地层模型建立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2505778B (zh) * | 2020-12-01 | 2022-03-11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页岩生储性能非均质性的三维原位表征方法 |
CN112282751B (zh) * | 2020-12-01 | 2022-11-2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
CN112505777B (zh) * | 2020-12-01 | 2022-03-11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致密岩体地应力三维可视化表征方法 |
CN112817789B (zh) * | 2021-02-23 | 2023-01-3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浏览器传输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
CN115110948A (zh) * | 2021-03-17 | 2022-09-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井轨迹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7468921A (zh) * | 2022-07-19 | 2024-0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井或大斜度井的钻井监测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49237C1 (ru) * | 2003-09-10 | 2005-03-27 | Аведисян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 Гравиметрический способ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
CN103046868A (zh) * | 2012-12-28 | 2013-04-17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方法 |
CN103514630A (zh) * | 2013-10-16 | 2014-01-1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
CN103590799A (zh) * | 2013-11-13 | 2014-02-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三维压裂设计方法 |
CN103924966A (zh) * | 2013-01-10 | 2014-07-1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储层物性时变模型的层系井网再建方法 |
CN104251135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大斜度井空间归位方法 |
CN104632200A (zh) * | 2013-11-14 | 2015-05-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流相多层及厚层油藏精细建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22924B2 (en) * | 2013-11-08 | 2019-09-24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viated and horizontal wellbores |
-
2015
- 2015-08-18 CN CN201510508165.4A patent/CN1050649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49237C1 (ru) * | 2003-09-10 | 2005-03-27 | Аведисян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 Гравиметрический способ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
CN103046868A (zh) * | 2012-12-28 | 2013-04-17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方法 |
CN103924966A (zh) * | 2013-01-10 | 2014-07-1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储层物性时变模型的层系井网再建方法 |
CN104251135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大斜度井空间归位方法 |
CN103514630A (zh) * | 2013-10-16 | 2014-01-1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
CN103590799A (zh) * | 2013-11-13 | 2014-02-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三维压裂设计方法 |
CN104632200A (zh) * | 2013-11-14 | 2015-05-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流相多层及厚层油藏精细建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_以黑油山油田西区为例;王郑库等;《天然气技术》;20070430;36-3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4990A (zh) | 2015-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4990B (zh) | 一种依靠水平井三维可视化地层对比的构造建模方法 | |
US2016037688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Multi-Layered Oil Reservoirs | |
CN106894761B (zh) | 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 | |
Ren et al. | Economic analysis of CCUS: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for CO2 EOR and storage in residual oil zones under the context of 45Q tax credit | |
CN109138837A (zh) | 油藏地质导向方法 | |
CN107676038A (zh) | 一种倾斜薄储层中水平井轨迹的随钻地质导向方法 | |
CN109611073A (zh) | 一种致密油水平井泥岩可压裂层位优选的方法及装置 | |
Moore | Alba Field–how seismic technologies have influenc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field development | |
White* et al. | Fault and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from an Integrated Subsurface and Seismic Dataset: Impact on Well Performance of the Wolfcamp Shale, Midland Basin, West Texas. | |
CN107991702B (zh) | 正断层时序的简单精准判定方法 | |
Saleri et al. | Engineering control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Part I | |
Harpole | Improv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A Key to Future Reservoir Management for the West Seminole San Andres Unit | |
Rosland et al. | Collaborative Well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Well Placement: A Case Study From Mangala Field Development, Rajasthan India | |
Cuadros et al. | Horizontal well placement optimization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in girasol field | |
Dang et al. | A successful story of integration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reservoir simulation,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and EOR in a giant fractured granite basement: a road map to maximize recovery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 |
Wang et al. | Super-large scale horizontal well position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infilling practice in high water-cut large complex fluvial reservoir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chniques | |
Bialowas et al. | Greater Sierra Jean Marie Tight Gas Carbonate: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Drives Decade of Development | |
Thakur | The Role of Reservoir Management in Carbonate Waterfloods | |
Wagle et al. | Porosity controls on secondary recovery at the Loudon field, south-central Illinois | |
Chenglin et al. | Subsurface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Mapping Service To Manage Production Steering and Reserve Assessment of Dynamic Remaining Oil | |
Harpole et al. | The rol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reservoir management of a West Texas carbonate reservoir | |
Hakim | History matching sensitivity investigations and forecasting for low matrix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highly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to optimize oil production in Kurdistan Region | |
Jreou | Using Ann for Well Type Identifying and Increasing Production from Sadi Formation of Halfaya Oil Field South of Iraq–Case Study | |
Wang et al. | Reservoi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Fullerton Clear Fork reservoir, Andrews County, Texas | |
Nwakwesi et al. | Integrated Approach in Optimizing Well Placement within Complex Turbidite Channels-Levee Systems in the Niger Delta Basi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