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6883B -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6883B
CN105046883B CN201510500894.5A CN201510500894A CN105046883B CN 105046883 B CN105046883 B CN 105046883B CN 201510500894 A CN201510500894 A CN 201510500894A CN 105046883 B CN105046883 B CN 105046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imer
monitoring
signa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08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6883A (zh
Inventor
周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ran Intellig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ran Intellig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ran Intellig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ran Intellig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08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6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6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6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G08B21/0407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based on behaviour analysis
    • G08B21/0423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based on behaviour analysis detecting deviation from an expected pattern of behaviour or schedu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输入部分的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用以感应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触发信号,而设于大门处的进出监测装置可检测大门是否发生开闭动作,从而判定人员是否外出;控制器在监护状态模式下对运动感应器的触发信号进行计时,在非监护状态下对进出监测装置进行计时,从而进行相应的告警,即可以对人员未外出进行监控,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外出人员进行监护。该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计时周期时间,且被监护人员无需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无需人员手动告警,告警及时。

Description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和告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监护室内的人员的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监控和告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员的监护从原先的人工监护正在向智能设备监护发展。举例来说,申请号为201010293451.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医院的监护告警系统及其监护告警方法,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患者身体能表现生命特征的部位进行特写拍摄,然后进行输出的处理和发送。
然而,采用摄像头对人员进行监护的方法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应用于如医院这种公共场合,不适合居家监护使用,且不能安装于如卫生间、卧式等敏感区域,且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侵犯隐私权争议,因此无法做到24小时全天候的监护。
在居家老人的监护中,目前主要有两种监护设备:一、呼叫设备,即老人随身携带一个类似汽车遥控器的东西,在房屋内遇到突发情况,按下这个按钮,设备便发出告警信号。二、穿戴型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穿戴在老人身上并实时采集老人的身体状态信息,比如脉搏、血压等,一旦身体状态信息异常即发出告警信号。
这两种设备的缺陷在于:1、携带和穿戴型的设备需要充电或安装电池,一旦忘记充电或者电池用完会失去作用;2、通常来说,老人有可能忘记携带或穿戴监护设备,且携带或穿戴监护设备后会导致老人感觉不适,缺乏人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监护告警系统。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监护告警系统,用于监护室内人员,包括:
输入部分,包括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及进出监测装置,若干个运动感应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用以感应所述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所述触发信号,所述进出监测装置设置在大门处,用于检测大门是否发生开闭动作,如是,则发出一切换信号,如否,则不发出所述切换信号;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运动感应传感器及进出监测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当系统处于监护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信号,则判断人员外出,所述控制器进入非监护状态;当系统处于非监护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信号则判断人员返回,所述控制器进入监护状态;其中,监护状态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如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以最后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时间重新开始计时;
输出部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所述告警信号并完成告警操作。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包括进出监测计时器及若干感应计时器;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与所述进出监测装置相连,用于在非监护状态下对所述切换信号进行计时,如在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另一个切换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分别与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相连,所述感应计时器用于在监护状态下对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的触发信号进行计时,其中,在非监护状态,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进入休眠。
较佳地,所述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根据所处房间进行归类,同一类的所述运动感应传感器连接同一所述感应计时器,不同的所述感应计时器的计时周期不同。
较佳地,所述进出监测装置为门磁装置、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或其他用于检测门的开闭动作的装置,所述进出监测装置用于在大门打开时发出切换信号。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时钟,连接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及感应计时器,用以提供时间数据,所述控制器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及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部分计时器。
较佳地,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包括:一第一计时器、一第二计时器以及一第三计时器;在一时间阶段内,所述第一计时器不工作,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周期不变,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周期增加或缩短。
较佳地,还包括通信单元及服务端设备,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服务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具体地,控制器将触发信号、切换信号及告警信号实时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服务端设备,以及控制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端设备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通信单元为嵌入式网关、GSM通信模块等有线通信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计时周期控制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所述计时周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计算得到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预测发生时间及类型以设置计时周期,或所述计时周期控制单元按预设值设置计时周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监护告警方法,提供如上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所述监护告警方法包括:
S1:判断当前工作模式是否为监护状态模式,如是进入步骤S2,如否,进入步骤S3;
S2: 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外出,控制器进入步骤S3的非监护状态模式;
S3: 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返回,控制器进入步骤S2的监护状态模式;
其中,监护状态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如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以最后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时间重新开始计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切换信号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后开始计时,若在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切换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
较佳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后,
S21、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的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感应所述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所述触发信号;
S22、与运动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感应计时器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
S23、判断在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内是否有其他感应计时器接收到对应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的触发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最后收到触发信号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其他计时器复位,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告警信号。
较佳地,在步骤S21之前还包括判断当前时间阶段,用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部分计时器。
较佳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阶段,用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与进出监测装置对应的进出监测计时器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进出监测计时器。
较佳地,在步骤S3还包括输出告警信号后或发出告警信号之前,进入安防状态,此时在室内空间的任意一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则发出告警信号。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被监护人员在室内以及从室内外出时监护系统的切换,系统自动根据被监护人员在室内或室外时的不同情况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即便人员外出也可对人员外出情况进行适当预警,避免被监护人员长时间外出而不被人所知的情况发生。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存储及处理实现智能化设定计时周期,使其符合不同用户的需求。
该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计时周期时间,且被监护人员无需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无需人员手动告警,告警及时,且无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保障了被监护人员的隐私权益。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工作模式调整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有人在家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无人在家时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告警系统,包括:输入部分1、控制器2、输出部分3。
输入部分1包括A、B、C、D共4个运动感应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达到全方位覆盖即可,本发明对其布置方法不做限制。运动感应传感器的类型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等可用于监控是否有运动物体的传感器,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输入部分1还包括进出监测装置,其具体为门磁11,门磁11设置在大门处,用于检测整个室内空间的大门是否发生打开或关闭的动作,如是,则发出一切换信号,如否,则不发出切换信号。当然,进出检测装置也可替换为其他可以检测房间入口处大门是否打开的装置,如限位开关等常用的可检测门的开闭动作的装置,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
控制器2对应于A、B、C、D包括4个感应计时器,每一运动感应传感器连接一个感应计时器。而门磁11对应于一个进出监测计时器。输出部分3为一路输出。
该系统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即监护状态及非监护状态。在监护状态下,室内人员的运动会被所处房间或区域的运动感应传感器所感应到,感应到室内人员运动的运动感应传感器就会发出一个出发信号至对应的感应计时器,对应的感应计时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即开始计时,如果在此计时器的计时周期内,其他感应计时器没有被触发,则判断室内人员发生异常状况,控制器2立即发出告警信号至输出部分3。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假设运动感应传感器A在某一时刻探测到室内人员运动,则触发感应计时器A开始计时,计时器A的计时周期为2小时,若在计时器A的2小时计时周期内,计时器A、B、C、D均未被触发,则控制器2发出告警信号,若在感应计时器A的2小时的计时周期内,感应计时器B被运动感应传感器B所触发,则计时器B开始计时,而计时器A复位,即判断室内人员从运动感应传感器A所在区域移动到了运动感应传感器B的所在区域,室内人员状况正常;若在感应计时器B的计时周期20分钟内,计时器A、C、D均未被触发,则控制器2发出告警信号,若在感应计时器B的计时周期20分钟内,计时器A、B、C、D中的一路被触发,则被触发的一路感应计时器开始计时,感应计时器B复位,如此循环。(这里皆为假设状态,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运动感应传感器和设定感应计时器的计时周期)。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告警系统,同样包括:输入部分1、控制器2、输出部分3。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部分1包括A~I共9个运动感应传感器以及一个进出监测装置,控制器2内包括时钟、进出监测计时器及感应计时器。其中,感应计时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与9个运动感应传感器相连,进出监测计时器与进出监测装置相连。通常来说,不同的时间阶段,室内人员在每个房间所处的时间是不同的。比如晚上11点至次日上午6点,室内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处于卧室中,少部分的时间会处于卫生间中;而上午6点至晚上11点之间,室内人员在客厅中的时间会增加,在卧室中的时间会减少,且有较大可能外出。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监护告警系统分为白天和夜间两种,以及室内有人和无人的不同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9个运动感应传感器按照所处房间的敏感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运动感应传感器A~C连接感应计时器A,第二类运动感应传感器D~F连接感应计时器B,第三类运动感应传感器G~I连接感应计时器C。第一类运动感应传感器A~C设置于卧室中,设置其感应计时器A在夜间的计时周期为7小时,白天为3~4小时;第二类运动感应传感器D~F设置在客厅、厨房,设定其白天的感应计时周期为2小时,夜间不工作;第三类运动感应传感器G~I设置在卫生间中,设定其感应计时周期为20分钟,白天夜间不变(这里皆为假设状态,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运动感应传感器和设定感应计时周期)。采用多个分类相同的运动感应传感器连接一个感应计时器可以有效降低控制器2的数据处理压力,节约电能;其次感应计时器的计时周期可调,可以适应白天、夜晚的不同工作环境,增加监护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一个时钟设置在控制器2中,即可实现对时间的划分以及感应计时器计时周期的调整,当然,白天还可细分为上午、下午,本发明不做限制。
另外,考虑到在白天时,室内人员可能需要外出,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输入部分1还设置了进出监测装置,布置在室内空间的门口,用以判断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外出或进入。进出监测装置可以是设置在门框上的传感器,门每开启关闭一次则判断室内人员外出或进入;也可以是判断人员进出方向的方式,如在门内外分别设置有传感器,根据这两个传感器的触发顺序来判断人员外出或进入。在本实施例中,若没有检测到室内人员外出,则监护告警系统执行正常的上述监护工作,而在检测到人员外出后,若在8小时(本发明对此时间不做限制)内没有检测到进入,则进行告警,以及若在外出后没有检测到进入的状态下,室内的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运动,则进行告警,即同时完成了防盗告警(安防状态)的功能。
其中,进出监测计时器以及各个感应计时器的计时周期可以根据需要由控制器进行设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二的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控制器2还包括计时周期控制单元及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计时周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单元存储的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计算得到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平均发生时间及类型以设置计时周期,并可设定触发信号发生的预测时间及其浮动的阈值时间。例如,监护告警的对象为一老人,当老人常规的起床活动时间为早上6:30分至7点之间,则存储单元可存储一段时间内的老人作息时间,如一个月内,则计时周期控制单元根据所存储的作息时间进行运算,得到老人起床时间为6:45分,前后浮动15分钟。也即设于卧室的运动感应传感器的计时周期按照实际存储的数据规律进行计算得到预测的触发信号发生时间及类型以进行计时周期的设定。同理,进出监测装置的计时周期也可按照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设定。该过程可由控制器在采集一段时间的数据后自动进行调整,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当老人卧室内的运动感应传感器在该时间段内未发出触发信号,则控制器发出告警信号。
当然,上述的计时周期控制单元也可以按系统的预设值设置计时周期,如根据监护对象提供的数据参数或者系统根据大数据计算得到的数据参数,来设定计时周期以及何时操作关闭部分计时器以实现省电的目的等。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例,其感应传感器及感应计时器的设置方式及数量可选取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形式或其组合,其控制器内部结构也可选取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形式。其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如图4所示,该监护告警系统还包括通信单元及服务端设备,控制器通过通信单元来与服务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具体地,控制器将触发信号、切换信号及告警信号实时地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服务端设备,以及控制器通过通信单元接收来自服务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例如,告警信号发出后,输出部分将告警信号发送至服务端设备进行显示告警,以供服务端设备处管理人员查看处理。而服务端设备也可以发送诸如计时周期设定、误告警操作确认等指令至控制器处,控制器根据该些指令进行调整。本发明对具体的数据通信内容不做具体限定,依据该技术方案所扩展的其他指令控制等数据通信方案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其中,通信单元为嵌入式网关,其可以为基于以太网的有线网关,也可以为通过移动通讯或其他无线通讯方式,从而与服务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不限定其具体的通讯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监护告警方法,根据上述的监护告警系统,监护告警方法的原理如下:
S1:判断当前工作模式是否为监护状态模式,如是进入步骤S2,如否,进入步骤S3;
S2: 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外出,控制器进入步骤S3的非监护状态模式;
S3: 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返回,控制器进入步骤S2的监护状态模式。
其中,监护状态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如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以最后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时间重新开始计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切换信号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后开始计时,若在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切换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
具体地,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后:
S21、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的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感应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触发信号;
S22、运动感应传感器对应的计时器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
S23、判断在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内是否有其他计时器接收到对应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的触发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最后收到触发信号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其他计时器复位,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告警。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有白天、夜晚,室内有人、无人的状态,系统的设置也要随之改变,因此,步骤S2中在S21之前还包括判断当前时间阶段,例如,图5所示,判断当前时间为23:00至次日6:00之间(睡眠时间),则进行计时周期的调整,或关闭部分计时器。同理,步骤S3中,也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阶段,用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与进出监测装置对应的进出监测计时器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进出监测计时器。此过程可判断出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外出或进入,若室内空间的人员在外出后的一预设时间内未归,或者在室内空间的人员在外出后任意一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则发出告警信号。例如上午外出的时间与晚上临时外出的时间有所不同,可根据不同时间段设置外出的计时周期。
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系统依次执行图6所示的流程,即正常的监护状态模式的工作状态。图7所示的是在检测到室内人员外出时,也即非监护状态的流程。图6中所示的D类告警输出为室内人员状态异常的告警类型,图7所示的E类告警输出为超时未归的告警类型,根据实际的判断结果对告警信号进行分类。
以下举一例说明:
1、辅助输入端的传感器检测家中是否有人。
2、如果无人。待机至22:59。然后E报警。
3、如果家中有人6:00-22:59期间内。
任何一个计时器被触发,所有计时器归零,最后一路被触发的计时器开始计时。
最有一路被触发的计时器计时结束后既报警D。
4、如果家中有人23:00-6:00期间内。
A路计时器不工作。B路计时器继续工作。C路计时器切换至20分钟。
5、如果23:00家中仍然无人。触发报警E。
6、八小时未归告警
7、辅助输入部分探测到人员离开后,连续八小时家中无人输出告警E。
第一次告警触发后十分钟,再次重复告警然后停止报警。
步骤S3中,输出告警信号后或发出告警信号之前,系统可通过设置或自动进入安防状态,此时在室内空间的任意一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则发出告警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监护告警系统,用于监护室内人员,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部分,包括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及进出监测装置,若干个运动感应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用以感应所述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所述触发信号,所述进出监测装置设置在大门处,用于检测大门是否发生开闭动作,如是,则发出一切换信号,如否,则不发出所述切换信号;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运动感应传感器及进出监测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当系统处于监护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信号,则判断人员外出,所述控制器进入非监护状态;当系统处于非监护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信号则判断人员返回,所述控制器进入监护状态;其中,监护状态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对与触发信号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进行计时,若在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如在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以最后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时间重新对与当前的触发信号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开始计时;
输出部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所述告警信号并完成告警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进出监测计时器及若干感应计时器;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与所述进出监测装置相连,用于在非监护状态下对所述切换信号进行计时,如在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另一个切换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分别与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相连,所述感应计时器用于在监护状态下对对应的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的触发信号进行计时,其中,在非监护状态,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进入休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根据所处房间进行归类,同一类的所述运动感应传感器连接同一所述感应计时器,不同的所述感应计时器的计时周期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监测装置为用于检测门的开闭动作的装置,并在大门打开时发出切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时钟,连接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及感应计时器,用以提供时间数据,所述控制器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所述进出监测计时器及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部分计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感应计时器包括:一第一计时器、一第二计时器以及一第三计时器;在一时间阶段内,所述第一计时器不工作,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周期不变,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周期增加或缩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单元及服务端设备,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服务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具体地,控制器将触发信号、切换信号及告警信号实时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服务端设备,以及控制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端设备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计时周期控制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所述计时周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发生时间及类型计算得到触发信号及切换信号的平均发生时间及类型以设置计时周期,或所述计时周期控制单元按预设值设置计时周期。
9.一种监护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监护告警系统,所述监护告警方法包括:
S1:判断当前工作模式是否为监护状态模式,如是进入步骤S2,如否,进入步骤S3;
S2: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外出,控制器进入步骤S3的非监护状态模式;
S3: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在该模式时,实时判断控制器是否接收到切换信号,如是,则判断人员返回,控制器进入步骤S2的监护状态模式;
其中,监护状态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如在计时的一个计时周期内,接收到其他触发信号,则以最后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时间重新开始计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切换信号进入非监护状态模式后开始计时,若在一个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其他切换信号,则输出告警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监护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进入监护状态模式后,
S21、设置在一室内空间的每一房间内的若干运动感应传感器感应所述室内空间的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检测结果为是,则发出一触发信号,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不发出所述触发信号;
S22、与运动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感应计时器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
S23、判断在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内是否有其他感应计时器接收到对应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的触发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最后收到触发信号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其他计时器复位,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告警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监护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1之前还包括判断当前时间阶段,用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感应计时器对应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部分计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护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判断当前时间阶段,用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改变与进出监测装置对应的进出监测计时器的计时周期或者关闭进出监测计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护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还包括输出告警信号后或发出告警信号之前,进入安防状态,此时在室内空间的任意一运动感应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则发出告警信号。
CN201510500894.5A 2015-08-14 2015-08-14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6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894.5A CN105046883B (zh) 2015-08-14 2015-08-14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894.5A CN105046883B (zh) 2015-08-14 2015-08-14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883A CN105046883A (zh) 2015-11-11
CN105046883B true CN105046883B (zh) 2017-09-15

Family

ID=5445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089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6883B (zh) 2015-08-14 2015-08-14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6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9892B (zh) * 2015-12-25 2020-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行为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46726B (zh) * 2016-12-23 2019-02-01 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获取室内人员状况的监护告警方法及系统
CN106597946B (zh) * 2016-12-23 2018-11-30 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人员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JP2019074806A (ja) * 2017-10-12 2019-05-16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生活リズム測定システム及び生活リズム測定方法
CN110428585A (zh) * 2019-09-04 2019-11-08 四川佩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独居老人监护系统以及监护判定方法
CN112885053B (zh) * 2020-12-31 2022-08-19 苏州佩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分散型居家监护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14637464B (zh) * 2022-02-24 2024-05-1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灵活控制的十分钟阶段性计时及数据存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385A (zh) * 2010-05-04 2010-10-06 苏州悠安科技有限公司 老人居家养老互联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3325080B (zh) * 2013-06-21 2016-10-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敬老院智能看护系统及方法
TWI530917B (zh) * 2013-08-23 2016-04-21 貝思親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獨居者安全通報裝置
CN103680061B (zh) * 2013-12-11 2016-06-08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室内独居老人安全监管装置
CN204990616U (zh) * 2015-08-14 2016-01-20 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监护告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883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6883B (zh) 监护告警系统及其方法
US9871692B1 (en) Cooperative monitoring networks
CN209000182U (zh) 一种独居监护系统
EP1782406B1 (en) Monitoring devices
CN106597946B (zh) 一种室内人员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6249508U (zh) 一种家庭安防监控系统
CN103198596B (zh) 智能联网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934781A (zh) 用于监测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72536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入侵监测系统
CN107293093A (zh) 基于用户用电信息的安全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09754579A (zh) 一种专用于园区的智能安防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1580833B2 (en) Camera detection of human activity with co-occurrence
CN108242127A (zh)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46335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4990616U (zh) 监护告警系统
CN106910318A (zh) 一种进出行为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6056836A (zh) 一种家庭安防系统
US20210182765A1 (en) Guard tour tracking
CN108597175A (zh)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CN205847453U (zh) 一种基于智能视频技术的智慧金睛人和物的行为识别系统
JP2020053070A5 (zh)
CN106815545A (zh) 行为分析系统和行为分析方法
JP2020053070A (ja) 要介護者見守り支援システム
CN104346887B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报警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678931B (zh) 一种社区众包安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