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6267A -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6267A
CN105046267A CN201510261039.3A CN201510261039A CN105046267A CN 105046267 A CN105046267 A CN 105046267A CN 201510261039 A CN201510261039 A CN 201510261039A CN 105046267 A CN105046267 A CN 10504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point
nearest
display area
current displa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10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6267B (zh
Inventor
张铁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10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6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6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06F18/232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 G06F18/2323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 theory, e.g. minimum spanning trees [MST] or graph cu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包括: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参考区域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如生成,则以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如不生成,则以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创建所述最小动态网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解决网格聚类算法中需存储大量数据、数据处理慢、聚合误差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以及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背景技术
聚类是指将物理对象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聚类算法可划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其中,网格聚类算法在地质学和地理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网格聚类算法是采用网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划分为多个单元,这些单元形成网格结构,所有的聚类操作都在网格上进行。在网格聚类算法中,首先要确定或定义每一个网格的范围,然后再根据网格的范围计算出点的聚合数。确定或定义网格方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网格预先算好存储在基准点数据库或其它文件中;
第二种方法:根据显示区域(最大经度、最小经度、最大纬度、最小纬度)除以当前的网络数量,得出每个网格的范围。
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分别是:
第一种方法,需先将数据存储于基准点数据库,由于地球表面面积约为5.1平方千米,假设定义的网格面积为0.1平方千米,那么需要预先存储的数据量达到51亿条,如果要定义其它大小的网格,这时又要计算出每个网格的范围并存储;并且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时,存储的数据会越来越多,效率也越来越慢。
第二种方法,由于是根据当前显示区域除以网格数量得出每个网格范围,所以网格范围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会变动),这样聚合的数据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以及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能够根据当前显示区域生成动态网格,从而满足实时性要求,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而且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由于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因此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包括:
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
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如是,则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并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否则,
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其中,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包括:
参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
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
动态网格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或,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其中,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最小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装置,包括:
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聚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最小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能够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实时生成动态网格,从而满足实时性要求;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由于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避免以往因网格范围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导致聚合偏差大的问题;由于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因此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一模型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模型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一种生成基准点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一种生成基准点的方法的模型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另一种生成基准点的方法的模型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另一种生成基准点的方法的模型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一种找出最近基准点的方法的模型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另一种找出最近基准点的方法的模型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模型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模型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模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中聚合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其中,本发明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是基于当前显示区域来生成动态网格,而当前显示区域可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区域,对于任意图形的当前显示区域,总能找到该区域所在的最大经度线、最大纬度线、最小经度线和最小纬度线,而这四条线相交构成封闭区域,作为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为更清楚的描述步骤S101中所述参考区域,如图4a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模型示意图,图中由实体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为当前显示区域401,假定当前显示区域401在北半球,且在本初子午线的东面,则图4a中点A、B、C和D分别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上最小经度点、最大纬度点、最大经度点和最小纬度点,这四个点分别所在的最小经度线、最大纬度线、最大经度线和最小纬度线如图4a中虚线所示,构成的封闭区域即为所述参考区域402。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为边界线为与经、纬度方向一致的规则图形区域时(例如,矩形),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即为本身所处的区域。
S102、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其中,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其中,找出所述最近基准点的方式包括如下两种:
方式1:在已存储的基准点数据库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方式2:由一个已知基准点生成一个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更具体的说明方式1,基准点预先存储于基准点数据库中,且基准点数据库中基准点满足步骤S102中的任意两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公式:h=ma和l=nb,从基准点数据库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可以理解的,预先存储的任意相邻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相等,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也相等。
另外,当预先存储的相邻两个基准点之间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越小,找到的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距离相对会更近,从而使生成的动态网格更精确,但是这样会导致基准点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较多。相反,当预先存储的相邻两个基准点之间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越大,找到的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距离相对会更远,会降低生成的动态网格的精确度,但是这样可减少基准点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
为更清楚的说明方式2,包括两点:
一、由已知基准点生成其他基准点
参见图5和图6a、图6b、图6c所示,其中,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中一种生成基准点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
S501:从基准点数据库中找出已知基准点;
其中,基准点数据库预存的已知基准点可为多个,尽量找出与当前显示区域最近的已知基准点。
优选的,可以为每个单位区域分别预设一个已知基准点。例如可以以省为单位去预设一个基准点,当需要聚合的点在此区域(省)内时,就选取这个区域的已知基准点作为该已知基准点。
S502:以已知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以一定规律生成其他基准点,直到生成的基准点(或之间构成的网格)能够覆盖到所述当前显示区域(或参考区域)为止。另外,生成的其他基准点满足以下条件: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其中,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其中,基于已知基准点生成其他基准点往往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规律):
方式1:根据已知基准点向其经纬度方向(即0°、90°、180°和270°方向)辐射延伸,并以固定长度(在经度方向上以一固定长度,在纬度方向上以另一固定长度)生成四个其他基准点,然后根据四个其他基准点向其经纬度方向(除去生成该基准点的前一个基准点方向)辐射延伸,并以固定长度(在经度方向上以一固定长度,在纬度方向上以另一固定长度)生成若干其他基准点,以此类推,生成所有的基准点。
例如,如图6a所示,
根据已知基准点E0向其经纬度方向(即0°、90°、180°和270°方向)辐射延伸,并以固定长度(例如,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h1=m1a和经度方向上的的距离l1=n1b,其中a和b分别为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1和n1为固定的整数),生成四个基准点E1、E2、E3和E4,图6a中,点E1、E3在纬度方向上到点E0的距离都为h1,点E2、E4在经度方向上到点E0的距离都为l1
再根据确定的四个基准点E1、E2、E3和E4分别来确定与这四个点相邻的其他基准点,例如以点E2来确定与之相邻的其他基准点,即点E5、E6和E7,其中,点E5、E7在纬度方向上到点E2的距离为h1;点E6在经度方向上到点E2的距离为l1;如此反复,便可确定所有的基准点。
可以理解的,在方式1中,当生成的相邻两个基准点之间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越小(即m1和n1取值越小),生成的其他基准点相对越多,找到的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距离相对会更近,从而使生成的动态网格更精确,但是找到最近基准点的速率较慢,相对地性能较差。相反,生成的相邻两个基准点之间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越大(即m1和n1取值越大),生成的其他基准点相对越少,找到的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距离相对会更远,会降低生成的动态网格的精确度,但是找到最近基准点的速率较快,相对地性能较高。
方式2:根据已知基准点E0向其经纬度方向(即0°、90°、180°和270°方向)辐射延伸,并以逐渐变小的长度(在经度方向上以一逐渐变小的长度,在纬度方向上以另一逐渐变小的长度)生成已知基准点E0所在的经纬度方向的复数个其他基准点,即,在纬度方向(在经度方向)上第n次生成的基准点与第(n-1)次生成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n-1)次生成的基准点与第(n-2)次生成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在已知基准点E0的纬度方向(在经度方向)上,第n次生成的基准点与第(n-1)次生成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为第(n-1)次生成的基准点与第(n-2)次生成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然后,在已知基准点E0纬度方向上生成的基准点在其经度方向上延伸,而在已知基准点E0经度方向上生成的基准点在期纬度方向上延伸,彼此相交的点构成其他基准点。
例如,如图6b所示,当已知基准点E0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大概为25*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大概为25*b,那么,基于所述已知基准点E0在纬度方向(在经度方向)上第1次生成的基准点分别为E1、E2、E3和E4,其中,E1、E3与已知基准点E0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5/2*a=24*a,E2、E4与已知基准点E0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5/2*b=24*b;然后,继续在所述已知基准点E0所在的纬度方向(在经度方向)上第2次生成的基准点分别为E5、E6、E7和E8,其中,E5与E1、E7与E3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4/2*a=23*a,E6与E2、E8与E4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4/2*b=23*b;然后,继续在所述已知基准点E0所在的纬度方向(在经度方向)上第3次生成的基准点分别为E9、E10、E11和E12,其中,E9与E5、E11与E7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3/2*a=22*a,E6与E2、E8与E4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4/2*b=23*b……以此类推,直至第6次生成的基准点(与第5次生成的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b)后,由于任意两个基准点要满足上述公式(1)和(2),在纬度方向上保持以距离a生成其他的基准点,在经度方向上保持以距离b生成其他的基准点,另外,生成的基准点在其经度/纬度方向上延伸相交的点,构成其他基准点,直到生成能够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或参考区域)的最小基准点群为止,如图6b所示,四条虚线构成的封闭区域即为最小基准点群404。可见,与方式1相比,方式2采用了“先快后慢”的方式来生成基准点以逼近当前显示区域,这样,既能提高找到最近基准点的速率(相对地性能较),且使找到的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距离相对会更近,从而提高生成的动态网格的精确度。
可以理解的,在上述方式1和方式2中,均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进一步优化:经过已知基准点的经纬线将整个空间分为四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命名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假定当前显示区域(参考区域)在第一空间内,以已知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向且仅向第一空间扩散,确定第一空间内所有的基准点,在第一空间内所有的基准点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这样,可以减少生成无谓的基准点。例如,在图6b的基础上,利用该优化方式来生成基准点,则只需要生成逼近所述当前显示区域(或参考区域)的基准点,从而减少生成无谓的基准点,如图6c所示,当前显示区域401(或参考区域402)位于第一空间,则只需在第一空间内生成基准点,并生成覆盖当前显示区域401(或参考区域402)的最小基准点群404。
二、找出最近基准点
在以已知基准点为起始点生成能够覆盖到所述当前显示区域(或参考区域)的最小基准点群404后,在最小基准点群404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实施时,上述过程往往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实现:
步骤1:确定生成的基准点是否有落在参考区域上的,若存在,则以落在所述参考区域上的基准点作为所述最近基准点(参考图7a)。可以理解的,当落在参考区域上的基准点存在多个时,以任意一个作为所述最近基准点,例如,如图7a所示,落在参考区域402上的基准点有多个,任取其中一个如点E111作为所述最近基准点;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2;
步骤2:在围绕在所述参考区域四周的基准点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距离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所述最近基准点。如图7b所示,没有落在参考区域402上的基准点,则需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402边界上任意一点距离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所述最近基准的,如图7b所示,在围绕参考区域402四周的基准点中,点E222距离参考区域402边界上的点X最近,故点E222作为最近基准点。
S103: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
为清楚的说明步骤S103,参考图8a所示,将所述参考区域402在纬度方向上外扩一个单元网格的长度,在经线方向上外扩一个单元网格的宽度,从而得到由虚线构成的封闭的临界区域405,分三种情况,第一,当所述最近基准点位于所述临界区域405外时,例如图8a中点E300,此时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的距离大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第二,当所述最近基准点位于所述临界区域405边界上时,例如图8a中点E200,此时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的距离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第三,当所述最近基准点位于所述临界区域405内时,例如图8a中点E100,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否。
S104:用于在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为清楚的说明步骤S104中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的生成方式,参考图8b和8c所示,分为两种情况:
(1)如图8b所示,当所述最近基准点E在临界区域405外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E为起始点,并以最近基准点E作为一个单元网格的一个顶点,单元网格的长与纬线平行,单元网格的宽与经线平行,两个单元网格之间以长或宽重叠,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临界区域405扩散,生成覆盖临界区域405的最小覆盖网格406,在最小覆盖网格406所有单元网格的顶点中,落在临界区域405内的任一顶点,皆可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
(2)如图8c所示,当所述最近基准点在临界区域405边界上时,例如点E101为临界区域405的一个顶点,以点E101为起始点,并以点E101作为一个单元网格的一个顶点,单元网格的长与纬线平行,单元网格的宽与经线平行,两个单元网格之间以长或宽重叠,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参考区域402扩散,生成覆盖参考区域402的最小覆盖网格403,所述最小覆盖网格403的任一单元网格的任一顶点,皆可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
作为最优选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的生成方式,参考图4c所示,假设当前显示区域401位于北半球,且在本初子午线的东面,那么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中最小经度和最大纬度点为点X,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的生成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出最近基准点E与最小经度及最大纬度点X的纬度方向距离h2及经度方向距离l2
(2)计算出纬度方向距离h2的网格数:hn=[h2/a],经度方向距离l2的网格数:ln=[l2/b],其中,hn和ln为分别向下取整数;
(3)分别计算出最近基准点E与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F的纬度方向距离Vx=hn*a和经度方向距离Vy=ln*b;
(4)根据最近基准点E与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F的纬度方向距离Vx和经度方向距离Vy,便可确定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F的位置。
S105: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为清楚的说明步骤S105中以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生成最小动态网格的方式,参考图8b和8c所示,分为两种情况:
(1)如图8b所示,当所述最近基准点在临界区域405外时,在最小覆盖网格406的所有单元网格的顶点中,选择落在临界区域405内的任一顶点作为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例如点F1或F2作为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参考区域402或四周扩散,生成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
(2)如图8c所示,当所述最近基准点在临界区域405边界上时,任取所述最小覆盖网格403中的任一单元网格的任一顶点作为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例如选择点F101作为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着参考区域402方向扩散,生成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本图中最小动态网格403的位置与最小覆盖网格403的位置相同。
参考图4a,进一步说明上述两种情况中具体如何生成最小覆盖网格403,当所述最近基准点位于所述参考区域之外(临界区域405边界上)时,经过最近基准点E的经纬线将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按逆时针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落在哪个(或跨越两个)象限,便只在该象限(或两个象限)生成动态网格,在图4a中,当前显示区域401落在第四象限,便以最近基准点E为起始点,并以最近基准点E作为一个单元网格的一个顶点,单元网格的长与纬线平行,单元网格的宽与经线平行,两个单元网格之间以长或宽重叠,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第四象限扩散,生成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
S106:用于在步骤S103的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为清楚的说明步骤S106,参考图8a所示,由于最近基准点E100位于临界区域405内,故直接以点E100为起始点,并以点E100作为一个单元网格的一个顶点,单元网格的长与纬线平行,单元网格的宽与经线平行,两个单元网格之间以长或宽重叠,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参考区域402扩散,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40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
通过本实施例生成的动态网格中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的变动(扩大、缩小、移动、变形)而变动,以图4b为例,当当前显示区域由401变大为当前显示区域4011时,生成覆盖当前显示区域4011的动态网格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找出当前显示区域4011的参考区域4022,点E仍然为最近基准点,以最近基准点E作为单元网格的一个顶点,单元网格的长与纬线平行,单元网格的宽与经线平行,两个单元网格之间以长或宽重叠,沿经纬度方向延伸,向四周扩散,生成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3;
(2)以先前生成的最小动态网格403为基础,由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4011的最小动态网格4033;
不管以哪种方式生成的最小动态网格4033与先前生成的最小动态网格403相比,当当前显示区域从401变化为当前显示区域4011(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时,每个单元网格范围并不会因此而变化,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实时生成一个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满足实时性要求;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且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由于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因此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实施例2
参见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S202: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h=ma,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nb,
其中,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为更清楚的说明S202,参见图4a所示,所述参考区域402的边界上任意一点即为图4a中四条虚线中任意一点,只需要找出与参考区域402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即可,而不用找出与参考区域402整个区域最近的基准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找出最近基准点E的速率;
S203: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
S204:用于在步骤S203的判断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S205: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S206:用于在步骤S203的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也可以实现: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所述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另外,本实施例能以更快的速率找出最近基准点E,从而以更快的速率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实施例3
参见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S302: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其中,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为更清楚的说明S302,参见图4a所示,所述参考区域402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四个交点是X、Y、V和W点,只需要找出与参考区域402边界上这四点最近的基准点即可,而不用找出与参考区域402整个区域或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找出最近基准点E的速率;
S303: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
S304:用于在步骤S303的判断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S305: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S306:用于在步骤S303的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也可以实现: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所述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另外,本实施例能以更快的速率找出最近基准点E,从而以更快的速率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实施例4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的所有流程。
参见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参考区域生成模块901,用于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902,用于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其中,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判断模块903:用于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
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确定模块904,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动态网格生成模块905,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或,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可选的,所述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902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可选的,所述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902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通过实时生成动态网格,从而满足实时性要求;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且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提高数据的聚合精度,所述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实施例5
参见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
S1001:通过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S1002: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最小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其中,步骤S1001中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是指实施例1-3任一项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
为更清楚的说明步骤S1002,参见图1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中聚合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101:遍历最小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
S1102:判断点是否在当前显示区域,如是,则进入S1103,如否,则进入S1104;
S1103:将点数据加到网格内部并加1;
S1104:判断点数据是否读取完,如否,则返回S1101,如是,则进入S1105;
S1105:结束。
其中,步骤S1103:将点数据加到网格内部并加1,是指该单元网格内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避免以往因网格范围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导致聚合偏差大的问题,所述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实施例6
参见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1201,用于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聚合模块1202,用于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最小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其中,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1201采用实施例4中所述的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网格的聚合装置,根据最近基准点与当前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更靠近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从而生成了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每个单元网格范围不会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从而避免以往因网格范围根据当前显示区域(同一显示级别显示区域)变动而变动导致聚合偏差大的问题,所述最小动态网格中每一个单元网格都覆盖了当前显示区域,避免了无谓的单元网格的生成,节约了资源。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
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或纬线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或宽,如是,则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并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否则,
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其中,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其中,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4.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将当前显示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构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参考区域;
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所述最近基准点从预存的基准点数据库找出或从已知的基准点即时生成;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最近基准点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外,且所述最近基准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不都小于预设的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生成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
动态网格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以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或,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否时,以所述最近基准点为起始点向经纬度方向延伸,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其中,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1):h=ma(1),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满足公式(2):l=nb(2),
h和l分别为任意两个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和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a和b分别为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m、n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m、n不能同时为0;
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最近基准点在纬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1a,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为k2b,k1、k2为非固定值,取任意自然数,且k1、k2不能同时为0,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参考点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接近的经线和纬线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和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的边界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近基准点确定模块中,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上任意一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具体为:
找出与所述参考区域所在的最大、最小经纬度线的交点最近的基准点作为最近基准点。
7.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通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完全覆盖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所述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8.一种基于动态网格的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动态网格的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由多个所述单元网格构成且完全覆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最小动态网格;
聚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位于所述动态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点数据分别进行聚合。
CN201510261039.3A 2015-05-19 2015-05-19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Active CN105046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1039.3A CN10504626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1039.3A CN10504626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267A true CN105046267A (zh) 2015-11-11
CN105046267B CN105046267B (zh) 2018-08-28

Family

ID=5445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1039.3A Active CN10504626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626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5255A (zh) * 2016-02-17 2016-05-11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图的位置标记方法及系统
CN107451740A (zh) * 2017-08-02 2017-12-08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格单元变动的资源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46360A (zh) * 2018-07-24 2019-01-04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格建立方法和装置以及配送方法和装置
CN112184735A (zh) * 2020-10-09 2021-01-05 上海晶确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信息架构及内容形成的方法
CN113377094A (zh) * 2021-08-12 2021-09-10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gv地图的基准点查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912A (zh) * 2017-08-02 2017-12-01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员变动网格动态划分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8491A1 (en) * 2005-12-12 2007-08-16 Ensc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efficient contour shading of sampled data
CN102004973A (zh) * 2010-12-30 2011-04-06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制定方法和装置
CN102339478A (zh) * 2011-09-14 2012-02-01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从等高线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8265A (zh) * 2012-07-18 2014-02-12 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打车热点获取方法
CN103824510A (zh) * 2013-12-31 2014-05-28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筛选电子地图点状要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8491A1 (en) * 2005-12-12 2007-08-16 Ensc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efficient contour shading of sampled data
CN102004973A (zh) * 2010-12-30 2011-04-06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制定方法和装置
CN102339478A (zh) * 2011-09-14 2012-02-01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从等高线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8265A (zh) * 2012-07-18 2014-02-12 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打车热点获取方法
CN103824510A (zh) * 2013-12-31 2014-05-28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筛选电子地图点状要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雅辉 等: "一种基于动态网格模板的DEM 生成算法",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邱保志 等: "基于局部密度和动态生成网格聚类算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5255A (zh) * 2016-02-17 2016-05-11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图的位置标记方法及系统
CN105575255B (zh) * 2016-02-17 2018-11-06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图的位置标记方法及系统
CN107451740A (zh) * 2017-08-02 2017-12-08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格单元变动的资源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46360A (zh) * 2018-07-24 2019-01-04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格建立方法和装置以及配送方法和装置
CN109146360B (zh) * 2018-07-24 2022-04-26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格建立方法和装置以及配送方法和装置
CN112184735A (zh) * 2020-10-09 2021-01-05 上海晶确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信息架构及内容形成的方法
CN113377094A (zh) * 2021-08-12 2021-09-10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gv地图的基准点查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267B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6267A (zh)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EP3435336B1 (en) Hybrid hierarchy for ray tracing
CN102243680B (zh) 一种网格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02314531B (zh) 集成电路版图自动构造层次方法
CN105630968A (zh) 面向Cassandra的分布式可扩展四叉树索引机制及基于该机制的查询方法
CN110717005A (zh) 一种热力图纹理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08084B (zh) 网页页面布局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391907B (zh) 一种可变解析度的快速路径搜寻方法
JP2017174393A (ja) マルチ解像度画像システム
CN104933437A (zh) 动态网格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聚合方法和聚合装置
CN102339478B (zh) 一种从等高线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US9396249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coding parent-child map tile relationships
CN103824510A (zh)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筛选电子地图点状要素的方法
CN103729802A (zh) 基于电网设备地理信息分层索引的快速定位方法及装置
US9485309B2 (en) Optimal fair distribution among buckets of different capacities
Arous et al. Scaling Limit for the Ant in High‐Dimensional Labyrinths
Khan et al. Multilevel graph partitioning scheme to solv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CN101702169B (zh) 用于数字岸线演变分析的正交断面方法
CN105556573A (zh) 3d地质细胞模型的局部更新
WO2015034464A1 (en) Global grid building in reverse faulted areas by an optimized unfaulting method
CN103236087B (zh) 一种三棱柱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KR20220123178A (ko) Gui에서 네트워크의 객체를 표현하는 방법
Shen et al. Improving time-dependent contraction hierarchies
CN105631920A (zh) 一种径向基函数支撑点的样本精简方法
CN104518965A (zh) 一种最短路径查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