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6053A -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6053A
CN105046053A CN201510352191.2A CN201510352191A CN105046053A CN 105046053 A CN105046053 A CN 105046053A CN 201510352191 A CN201510352191 A CN 201510352191A CN 105046053 A CN105046053 A CN 105046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energy
carbon
emission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2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521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6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6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机械制造工艺整体的碳排放量。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对于碳排放分析、低碳工艺改进及节能减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属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工业化活动导致的大气中碳储量增加是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哥本哈根协议》则预示: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中长期战略性挑战。2010年1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LowCarbonEconomyandGreenManufacturing)”宁波国际研讨会上对我国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分析: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59.6亿吨,超过了美国的58.2亿吨,居世界第一;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三分之一,其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2006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是1.03kg/$1,美国是0.45kg/$1,日本为0.33kg/$1。可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形势非常严峻。200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左右。同时,制造业又是采矿、电力等高能耗工业产出产品(电能、材料等)的消费者。因此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造成我国整个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激增的主要源头。我国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率先提出了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减少40~45%的承诺指标。显然,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实现2020年减排任务的主战场之一。因此积极推进制造业低碳化进程,实现低碳制造与产业转型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形势下对我国制造业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问题,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及其影响问题是绿色制造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际上受到了研究机构、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英国Brunel大学先进制造与工业工程系S.Tridech及K.Cheng教授对低碳制造进行了定义,并认为实现低碳制造的途径包括:减少加工机床和相关设备的能量损耗;提高工艺能量效率;减少制造过程因空闲、等待和排队而发生的碳排放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并减少供应链库存等[8]。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进行一项制造过程碳排放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和开发一项计算零部件及装配体制造过程碳排放的新方法,该项研究采用了零部件工艺链的概念并将其用于分析零部件制造过程的碳排放,将“公差”的概念引入用于描述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值,并试图将碳排放计算值集成到产品设计中,成为BOM表中的一项技术参数,但该项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切削加工,以电能消耗作为碳排放考虑的唯一要素,忽略了物料消耗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工厂车间的其他设施的能耗,研究方法上侧重具体工艺的能耗计算方法研究,忽略了制造系统能耗及碳排放的系统特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以及各国纷纷提出碳排放减排具体承诺指标的背景下,低碳制造的研究已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工艺过程的能效及碳排放的定量计算、碳排放减量化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尤为受到关注。未来碳排放特性及排放状况将可能成为产品及制造系统的一项重要决策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以解决工艺碳排放忽略了物料消耗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工厂车间的其他设施的能耗的问题,从而系统准确地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情况,对于碳排放分析、低碳工艺改进及节能减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
式中,Cit为区域i在时间t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Zijt为区域i工业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Dit、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ZEijt、δZijt、ηZijt分别为区域i工业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量、终端能源的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DEit、δDit、ηD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电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REit、δRit、η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热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机械制造工艺整体的碳排放量。
所述过程碳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和生产中采用的辅助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物料碳排放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工件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辅助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能源碳排放是指在工艺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在自身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本发明涉及的这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主要优点是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系统并精确地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情况,是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分析和低碳工艺改进的基础,对节约能源和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
式中,Cit为区域i在时间t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Zijt为区域i工业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Dit、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ZEijt、δZijt、ηZijt分别为区域i工业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量、终端能源的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DEit、δDit、ηD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电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REit、δRit、η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热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机械制造工艺整体的碳排放量。
所述过程碳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和生产中采用的辅助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物料碳排放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工件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辅助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所述能源碳排放是指在工艺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在自身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本发明涉及的这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主要优点是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系统并精确地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情况,是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分析和低碳工艺改进的基础,对节约能源和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碳排放分为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
式中,Cit为区域i在时间t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Zijt为区域i工业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Dit、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ZEijt、δZijt、ηZijt分别为区域i工业在时间t第j种终端能源消费量、终端能源的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DEit、δDit、ηD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电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REit、δRit、ηRit分别为区域i工业能源终端消费中热力在时间t的消费量、标准量转换系数、碳排放系数;其数值根据具体工艺而定;运用上述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通过过程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三方面相结合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中每个单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确定机械制造工艺整体的碳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碳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和生产中采用的辅助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碳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碳排放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工件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辅助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碳排放是指在工艺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在自身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CN201510352191.2A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Pending CN105046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2191.2A CN105046053A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2191.2A CN105046053A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053A true CN105046053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2191.2A Pending CN105046053A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6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6371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杭州慧源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口径碳排强度及碳源结构的测算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5865A (zh) * 2015-01-20 2015-05-13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量的定额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US9075408B2 (en) * 2009-11-16 2015-07-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Energy savings and global gas emissions monitoring and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5408B2 (en) * 2009-11-16 2015-07-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Energy savings and global gas emissions monitoring and display
CN104615865A (zh) * 2015-01-20 2015-05-13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量的定额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尹瑞雪等: "基于函数化描述的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特性及其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肖宏伟: "中国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阅江学刊》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6371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杭州慧源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口径碳排强度及碳源结构的测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methods in China: Production-based versus consumption-based principles
Sun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for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considering machines with multiple-power states
Wang et al.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a’s industry system using two-stage range-adjusted measure model
CN105046053A (zh) 一种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CN105681106A (zh) 一种通信网络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Liu Evaluating the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a DEA-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approach
CN105069273A (zh) 一种区域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CN202139701U (zh) 用于钢结构的屋面伸缩缝机构
CN103473614A (zh) 基于碳排放评估模型的低碳工艺规划方法
CN103473411A (zh) 一种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CN105022914A (zh) 一种工业电力和热力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Hou et al.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provincial thermal power plants in China: a Malmquist DEA approach with fixed-sum undesirable outputs
CN105184040A (zh) 一种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特性测算方法
CN106190365A (zh) 一种环保燃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Carb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green supply chain
Liao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Zhou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component analysis mathematical model of grinder energy unit
Li et al. Research o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Hungary algorithm
Shao et al.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cess carbon emiss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Low-Carbon manufacturing
CN103823937A (zh) 一种手机版个人碳足迹计算日志统计的方法
CN203489256U (zh) 一种煤粉燃烧锅炉
Lv et al. Chin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Path under a Low-Carbon Environment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ergy Reform and C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Analysis Part 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Liang et 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ity circular economy
Bronkem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Life Cycle Analysis of inert electrodes and the Hall-Heroult process in aluminum p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