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5569A -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5569A
CN105045569A CN201510250638.5A CN201510250638A CN105045569A CN 105045569 A CN105045569 A CN 105045569A CN 201510250638 A CN201510250638 A CN 201510250638A CN 105045569 A CN105045569 A CN 105045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viewing area
content viewing
scene
object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06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506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55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5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5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包括: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所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述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此外,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方法匹配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上述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减少进行场景移动所占用的内存。

Description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应用植入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终端设备的屏幕为使用者提供日益丰富的场景,使用者通过提供的场景触发各种操作,以满足其各种需求。
然而,应用中丰富的场景是基于大量图片实现的,也就是说,应用中场景所对应的大量图片将贴设在一起以形成场景中的背景地图,以将整个背景地图载入内存方可实现场景的加载和显示,其中显示的场景为背景地图的局部内容。
对于场景中触发的各种移动而言,无可避免地涉及背景地图中其它部分内容的显示,因此,将随着场景中触发的移动而不断变换当前显示的背景地图中的内容,应用的场景中移动的实现存在着占用过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进行场景移动所占用的内存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进行场景移动所占用的内存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包括:
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所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述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相应地,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相应地,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确定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
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返回所述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的步骤。
相应地,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还包括:
若判断到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则将所述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所述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
根据所述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所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该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刷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
相应地,所述运算模块包括:
初始位置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相对位置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相应地,所述刷新模块包括:
对象移动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图片移动单元,用于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相应地,所述刷新模块还包括:
首尾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确定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
移出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通知所述图片移动单元。
相应地,所述刷新模块还包括:
对象重置单元,用于在判断到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时,将所述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图片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初始位置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图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所述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通知位置重置模块;
所述位置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相互连接,并分别加载相应的图片,通过加载的图片为内容可视区域提供可供显示的内容,以实现场景的显示,在此基础上,将侦听该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进行场景刷新,只需要为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加载图片并显示即可实现场景的显示和变换,有效减少了进行场景移动所占用的内存,提高了响应速度,以避免应用崩溃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图1中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场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另一个实施例中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场景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形成场景的图片的示意图;
图7是应用触发运行时第一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和内容可视区域的示意图;
图8是触发移动时第一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和内容可视区域的示意图;
图9是第一图片对象移出内容可视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重置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示意图;
图11是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运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个实施例中刷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刷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前所述,应用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加载大量图片形成背景地图,该背景地图的尺寸与应用的内容可视区域的尺寸之间有较大差距,并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进行该背景地图的显示。其中,该背景地图的局部内容显示于内容可视区域中,以为使用者提供场景的显示画面,其余部分内容则延伸于内容可视区域外部,并且经由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移动使得延伸于内容可视区域外部的背景地图移动至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
但是,应用运行中内存大量图片的加载和显示将占用大量的内存,占用的内存量过大也造成应用的崩溃,然而应用开发的本意应当是无论何种情况下均不应该出现崩溃的情况。
因此,为了减少占用的内存,提高应用中场景移动的顺畅性,特提出了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系统可以运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儿童平板电脑、家教机等电子设备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10,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该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两张图片相互连接,并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设置相互连接的两张图片的位置,此时相互连接的两张图片中与内容可视区域相适配的任一区域即为显示的内容。
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图片的尺寸将与内容可视区域的尺寸相适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移动为横向移动,则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图片的高度将不小于内容可视区域的高度,以保证将内容可视区域填满,图片的宽度将与内容可视区域的宽度相同,以方便计算,相应的,若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移动为纵向移动,则图片的高度和宽度将进行相反的设置。
通过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图片的设置使得场景中的移动是通过滚屏实现的,即屏幕中的横向滚屏或者纵向滚屏,从而提高了应用操控的简易性。
用于对应用进行显示的内容可视区域可以是屏幕的显示区域,也可以是应用所的窗口,还可以是针对应用所设置的任一区域。
而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可以是鼠标或者手指等在内容可视区域对场景触发的拖拽操作,该移动操作可施加于场景的背景上,以实现背景的移动;也可施加于场景中的虚拟对象上,以实现虚拟对象的移动;但是,无论移动操作施加于场景的何种对象,其均可通过背景的移动,即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图片的移动实现。
例如,在游戏应用中,场景除了背景之外,还在背景上附加了虚拟对象,即主角,在对主角触发移动操作之后,将通过背景的移动来实现主角的移动效果。
侦听得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时,将得到相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为便于计算,该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是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的。
步骤130,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对于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而言,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即可运算得到当前进行移动的目的位置,即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步骤150,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场景。
本实施例中,按照得到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即为进行移动的目的位置,因此,通过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以实现其中图片的移动,进而完成场景的刷新。
如上所述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中,移动距离这一变量作为中间数据来连接触发的移动操作和场景中的移动,由此实现的场景中的移动将只需要关注移动距离所对应的数值和方向即可,进而简化了应用运行过程中的运算量,有助于提高响应速度。
在如上所述的应用场景中,将按照预先设置的帧率进行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刷新,例如,每秒钟刷新60次,因此,如上所述的过程将按照这一预设刷新的频率执行,即每次应用场景的刷新之前都会先进行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图片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图片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以形成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相对内容可视区域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第一图片对象和/或第二图片对象中载入图片,以进行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进行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位置设置而实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位置均是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的。
例如,内容可视区域中设置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原点可为内容可视区域的左上角,此时,对于横向移动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而言,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横坐标随着移动不断变化,而纵坐标则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为便于计算,第一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和内容可视区域三者之间的尺寸大小一致,并且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都将通过其中心点进行位置标识,第一图片对象在应用触发运行这一初始阶段是位于内容可视区域上的,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第一图片对象在起始点的横坐标为L/2,第二图片对象在起始点的横坐标为L/2+L,其中,L为第一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和内容可视区域的宽度。
对于载入并显示的图片,其风格和内容将大致相同,并且图片之间,特别是首端图片和尾端图片,在内容上是相互联系的,以保证场景移动的过程中内容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130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31,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步骤133,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容可视区域中的坐标系中,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即可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例如,该移动若为横向移动,则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将带来横坐标的变化,若移动方向为坐标系中的负方向,则初始位置和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即为移动后的相对位置;若移动方向为坐标系的正方向,则初始位置和移动距离之和即为移动后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150包括:
步骤151,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移动至得到的相对位置。
步骤153,随着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图片通过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了图片,因此,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将带动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发生,以实现场景的移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如上所述的步骤150还包括:
步骤154,根据移动方向确定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应和尾端图片对象。
本实施例中,首端图片对象将为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任一图片对象,其将根据移动方向进行确定,尾端图片对象则为余下的任一图片对象。
例如,若第二图片对象的左侧边缘与第一图片对象的右侧边缘相连接,则在移动方向为左侧方向,即坐标系的负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图片对象为首端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为尾端图片对象。
步骤155,判断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返回步骤153,若为是,则进入步骤156。
本实施例中,将始终保持首端图片对象位于内容可视区域,并在首端图片对象被移出内容可视区域时重新进行首端图片对象的位置设置,以方便实现场景中的无限移动和简化运算。
具体的,判断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可继续进行移动,若判断到首端图片对象已经移出内容可视区域,则需要将首端图片对象重设至内容可视区域中,并随之将尾端图片对象置于内容可视区域的右侧。
步骤156,将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步骤157,将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该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本实施例中,首端图片对象的移出,相应使得首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移出内容可视区域,此时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图片将是与其相关的下一图片,即尾端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
因此,将在尾端图片对象中加载下一图片,以保证其与首端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的内容连续性,进而实现场景中的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157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0,按照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完成当前的移动之后,将对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更新,以保证后续移动控制的精准性。
步骤530,判断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进入步骤550,若为否,则返回步骤110。
本实施例中,随着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每当被移出内容可视区域的首端图片对象被重置到内容可视区域并显示新的图片时,都将判断该图片为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说明当前内容可视区域中图片的显示已经完成一个循环,将进入下一循环,因此,需要对下一循环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重置,在不会对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显示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条件下,避免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出现数值过大而溢出,进而导致应用崩溃的发生。
在判断到该图片并不是场景的首张图片之后,将可继续进行首端图片对象的移动,进而实现该图片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移动。
其中,形成场景的图片至少包括两张内容相类似的图片,因此,在移动方向上首先进行显示的图片即为首端图片,而最后进行显示的图片即为尾端图片。
步骤550,根据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一次循环所对应的长度即为场景的图片长度,因此,将根据场景的图片长度进行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的重置,第一图片对象所重置得到的初始位置将是步骤510所得到的第一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与图片长度之间的差值,第二图片对象所重置得到的初始位置将是步骤510所得到的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与图片长度之间的差值。
通过如上所述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只需要使用海量的图片即可实现无限的背景移动,内存使用量较小,并对于应用的开发人员而言,其场景中背景的修改也较为方便。
此外,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划分为多个部分,即多个子图片,而触发的移动操作则是针对每一子图片所施加的不同滚屏速度,即该子图片的移动速度。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所进行的图片加载和显示将是多个子图片的加载和显示过程,并且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也可在占用较少内存的情况下实现场景的各种显示效果,例如,近景和远景的显示效果,通过移动操作控制子图片的滚屏速度,让作为远景的子图片进行较慢移动,作为近景的子图片进行较快移动,以通过这样一种多层次的背景使得整个场景更为立体和逼真。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上述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该实施例中,用以形成场景的图片为两张内容相似且尺寸大小相同的图片,如图6所示,并且这两图片的尺寸大小与内容可视区域相同。
以场景中进行的横向移动为例,该应用的场景为横版游戏中虚拟对象中背景中奔跑的场景,所触发的移动操作将是施加在该场景中的虚拟对象上的,用以触发虚拟对象在背景中的横向移动。
假设,图片和内容可视区域的宽度均为L,移动操作所对应的移动距离则记为d,由于所进行的移动是横向移动,因此,不需要关注纵向的位置变化。
在这一横版游戏触发运行时,如图7所示,第一图片对象710和内容可视区域730相重合,即以内容可视区域730的左侧边框为基准,第一图片对象710的位置即为中心点的坐标L/2,而第二图片对象750则与第一图片对象710的右侧相连接,其位置也为中心点的坐标,即L/2+L。
虚拟对象的移动将通过背景的移动实现。具体的,在侦听得到针对虚拟对象所触发的移动操作时,将获取背景所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如图8所示,该移动方向为负方向,第一图片对象710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为L/2-d,第二图片对象750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为L/2+L-d。
将第一图片对象710移动至L/2-d的位置,第二图片对象移动至L/2+L-d的位置,进而第一图片对象710中加载的图片和第二图片对象750中加载的图片也将随之移动,进而使得内容可视区域730所对应的图片内容随之发生变化,以实现场景的刷新。
在此移动过程中,第一图片对象710为首端图片对象,第二图片对象750为尾端图片对象。
由上所述的过程,随着第一图片对象710和第二图片对象750不断进行移动,如图9所示,第一图片对象710将移出内容可视区域730,即判断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了内容可视区域,则如图10所示,将首端图片对象,即第一图片对象710重新设置到内容可视区域730中,与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即第二图片对象750随之重新设置在内容可视区域730外侧。
此时,将原本加载在第二图片对象750中的图片显示到第一图片对象710中,该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则显示于第二图片对象750中。
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不断进行场景中背景的移动,在每次完成移动之后对记录的第一图片对象710的位置和第二图片对象750的位置进行更新,以便于后续移动过程中的准确运算。
与此同时,还将判断第一图片对象710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首张图片,若为是,则需要将第一图片对象710的位置与图片长度2L相差以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图片对象710的初始位置,相应的也将对第二图片对象750进行调整。每一循环均作该调整,以避免数值过大而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侦听模块810、运算模块830和刷新模块850,其中:
侦听模块810,用于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该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侦听模块810侦听得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时,将得到相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为便于计算,该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是以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的。
运算模块830,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刷新模块850,用于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场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显示控制模块,该显示控制模块用于相对内容可视区域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第一图片对象和/或第二图片对象中载入图片,以进行内容可视区域中场景的显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运算模块830包括初始位置获取单元831和相对位置运算单元833。
初始位置获取单元831,用于对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相对位置运算单元833,用于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刷新模块850包括对象移动单元851和图片移动单元853。
对象移动单元851,用于按照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图片移动单元853,用于随着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该图片通过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了图片,因此,图片移动单元853中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将带动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发生,以实现场景的移动。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刷新模块850还包括:首尾确定单元854、移出判断单元855、对象重置单元856和图片重置单元857。
首尾确定单元854,用于根据移动方向确定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
移出判断单元855,用于判断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通知图片移动单元853,若为是,则通知对象重置单元856。
对象重置单元856,用于在判断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内容可视区域时,将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图片重置单元857,用于将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如图1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初始位置更新模块910、图片判断模块930和位置重置模块950。
初始位置更新模块910,用于按照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图片判断模块930,用于判断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通知位置重置模块950,若为否,则通知侦听模块810。
位置重置模块950,用于根据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所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述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确定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
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返回所述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的步骤还包括:
若判断到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则将所述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所述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
根据所述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7.一种场景中的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在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中,侦听所述场景中触发的移动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该场景是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加载的图片在内容可视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得到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刷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刷新所述场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模块包括:
初始位置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为基准,获取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
相对位置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初始位置进行运算得到移动后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新模块包括:
对象移动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
图片移动单元,用于随着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的移动对加载的图片进行移动,以移动所述图片通过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显示的场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新模块还包括:
首尾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确定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中的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
移出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是否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若为否,则通知所述图片移动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新模块还包括:
对象重置单元,用于在判断到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移出所述内容可视区域时,将所述首端图片对象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中,与所述首端图片对象相连接的尾端图片对象随之重新设置到所述内容可视区域外侧;
图片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尾端图片对象中的图片显示于首端图片对象中,并将所述图片相关的下一图片显示于尾端图片对象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初始位置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首端图片对象和尾端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更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图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首端图片对象中显示的图片是否是形成所述场景的首张图片,若为是,则通知位置重置模块;
所述位置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的图片长度重置所述第一图片对象和第二图片对象在所述内容可视区域的初始位置。
CN201510250638.5A 2015-05-15 2015-05-15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045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0638.5A CN105045569A (zh) 2015-05-15 2015-05-15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0638.5A CN105045569A (zh) 2015-05-15 2015-05-15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5569A true CN105045569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0638.5A Pending CN105045569A (zh) 2015-05-15 2015-05-15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55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623A (zh) * 2016-06-06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432167A (zh) * 2019-07-26 2020-07-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9602A (ja) * 2012-09-14 2014-04-03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4133596A (zh) * 2014-08-13 2014-11-05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屏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142758A (zh) * 2014-08-13 2014-11-12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窗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46054A (zh) * 2013-07-30 2015-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仿3d场景桌面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9602A (ja) * 2012-09-14 2014-04-03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4346054A (zh) * 2013-07-30 2015-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仿3d场景桌面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33596A (zh) * 2014-08-13 2014-11-05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屏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142758A (zh) * 2014-08-13 2014-11-12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窗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623A (zh) * 2016-06-06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17211108A1 (zh) * 2016-06-06 2017-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432167A (zh) * 2019-07-26 2020-07-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32167B (zh) * 2019-07-26 2022-05-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预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1925B2 (en) Mixed-reality system, program,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US10324581B2 (en) Menu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487848B (zh) 一种3d应用的显示刷新方法及系统
CN107204044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画面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714714A (zh) 移动终端桌面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377861B (zh) 场景间元素互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765379B (zh) 加载资源文件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13902A1 (en) Three-dimension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dimensional image,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995622A (zh) 用于图形函数的合成器支持
JP6630669B2 (ja) ウィジェットエリア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調整装置
CN111290680B (zh) 列表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90080667A1 (en) Android platform based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14185466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73374A (zh) 一种在web上显示3d场所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45569A (zh) 场景中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724331B (zh)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和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CN106325873A (zh) 多窗口页面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38311A (zh) 一种提高图形绘制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0039B (zh) 一种用户界面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0486A (zh) 一种用于实现流光效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38176B (zh) 网络图页面渲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782123B (zh)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742507A (zh) 三维展示物品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98571A (zh) 图像标注方法、图像标注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59498A (zh)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