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209A -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209A
CN105030209A CN201510377815.6A CN201510377815A CN105030209A CN 105030209 A CN105030209 A CN 105030209A CN 201510377815 A CN201510377815 A CN 201510377815A CN 105030209 A CN105030209 A CN 105030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asuring equipment
measured
monitor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78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孟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Mark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Mark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Mark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Mark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78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2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该监测方法包括:给每一待测对象分别分配一温度测量装置,以使每一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标识一个对应的待测对象;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可以通过与待测对象一一对应的温度测量装置自动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另一方面,中央监测站对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统一显示,方便管理。

Description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温度对生物等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在医院中,人体的体温对患者的病情影响非常大。目前体温测量的过程一般是:由操作者,例如医生发给患者体温计,然后等待获得一次测量结果,然后由操作者取回体温计,读取体温数值和记录结果。使用过的体温计经回收消毒后再重复使用。重复使用体温计需消毒的隐性成本很高。并且医患之间频繁接触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不同患者之间重复使用体温计既不卫生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进一步的,人工操作费事费力繁琐低效易出错。每次测体温时需要患者配合既不方便又打扰患者休息。更进一步的,体温数据无法连接到医院的其它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显示所有患者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能够自动获取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并将每个待测对象,例如患者的温度进行统一显示,方便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度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包括:给每一待测对象分别分配一温度测量装置,以使每一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标识一个对应的待测对象;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其中,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的步骤包括:温度测量装置每个预定时间测量一次待测对象的温度。
其中,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一温度测量装置接收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数据,数据包括温度和识别码;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的步骤包括:每一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与温度测量装置中继的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
其中,数据进一步包括信号强度指数,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一温度测量装置获取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信号强度指数并进一步将信号强度指数互相中继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中央监测站根据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以定位每个待测对象的位置,其中,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度测量装置,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一待测对象的温度;存储模块,存储温度测量模块的识别码,使得每个待测对象对应一个识别码;收发模块,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由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其中,温度测量装置和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收发模块进一步接收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数据,数据包括温度和识别码,其中:收发模块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与温度测量装置中继的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
其中,数据进一步包括信号强度指数,收发模块进一步获取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信号强度指数并将信号强度指数互相中继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使得中央监测站根据信号强度指数对温度测量装置进行定位,其中,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央监测站,该中央监测站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和其测量的待测对象的温度,其中,每一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和一待测对象对应;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其中,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并互相中继传输数据;收发模块进一步接收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中互相中继的两个温度测量装置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其中,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中央监测站进一步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度监测系统,该温度监测系统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中央监测站,其中,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任一项的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包括如前文所述的任一项的中央监测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温度监测系统首先给每一待测对象分别分配一温度测量装置,以使每一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标识一个对应的待测对象,然后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并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与待测对象一一对应的温度测量装置自动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当测量的是人体的体温时,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需要用户自己操作进行测量的现象,因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中央监测站对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统一显示,方便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中央监测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定位原理图;
图5是温度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温度监测系统100包括中央监测站50和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温度测量装置10、20、30以及40。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分别是图1所示的温度测量装置和中央监测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由于多个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都相同,由此本发明的图2举例图1所示的温度测量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温度测量装置10包括温度测量模块11、存储模块12以及收发模块13。中央监测站50包括收发模块51和显示模块52。
其中,温度测量模块11用于测量一待测对象的温度。存储模块12存储温度测量模块11的识别码,使得每个待测对象对应一个识别码。收发模块13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50。
中央监测站50的收发模块51接收温度测量装置10发送的识别码和其测量的待测对象的温度。值得注意的是,收发模块51还接收其他的多个温度测量装置20、30以及40发送的识别码和温度。显示模块52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与待测对象一一对应的温度测量装置自动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中央监测站对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统一显示,方便管理。本实施例的温度监测系统100可以应用在任何需要测量温度的场合,例如应用在食物保鲜的冷库中,或者应用在医院中。若应用在医院时,温度测量装置10可以粘贴在患者的身上,每个病人对应一个温度测量装置10,并且温度测量装置10是一次性的,这样就避免了患者之间交叉使用而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温度测量装置10直接设置在患者身上测量人体的体温,测量时不需要用户亲自操作,因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本实施例中,温度测量装置10和其他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以及中央监测站50构成网状网络。温度监测系统100优选应用在mesh网络中。在mesh网络中,任何无线设备节点都可以同时作为AP(AccessPoint,接入点)和路由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如果最近的AP由于流量过大而导致拥塞的话,那么数据可以自动重新路由到一个通信流量较小的邻近节点进行传输。依此类推,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网络的情况,继续路由到与之最近的下一个节点进行传输,直到到达最终目的地为止。这样即可实现多跳访问。
其中,温度测量装置10是为蓝牙芯片为基础设置的同时具有发送功能和测量温度功能的装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监测系统100具体是应用在以蓝牙进行传输的mesh网络中。温度测量装置10和其他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以及中央监测站50在mesh网络中相互中继传输数据。如图1所示,温度测量装置10分别与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中继,温度测量装置20又进一步与温度测量装置30中继,温度测量装置30又分别与温度测量装置40以及中央监测站50中继,温度测量装置40又与中央监测站50中继。由于温度监测系统100中的温度测量装置和中央监测站互相中继传输数据,使得温度监测系统100可以低功耗的无线技术来传输数据。
温度测量装置10的收发模块13进一步接收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数据。具体地,温度测量装置10还包括处理模块14,处理模块14将收发模块13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将收发模块13接收到的数据和自身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再由收发模块13发送出去。其中,数据包括温度和识别码。收发模块13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与温度测量装置10中继的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50。
如图1所示,温度测量装置10的收发模块13首先将温度测量装置10的识别码和其测得的温度发送到与温度测量装置10互相中继的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中。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继续将温度测量装置10的温度和识别码发送到与其互相中继的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如图1所示,温度测量装置30和40与中央监测站50互相中继,因此,温度测量装置30和40也会将温度测量装置10的温度和识别码发送到中央监测站50中。值得注意的是,温度测量装置20、30和40在发送温度测量装置10的温度和识别码时,也会将自身测量得到的温度和识别码发送出去。因此,中央监测站50能接收到所有温度测量装置10、20、30以及40的温度和识别码。
中央监测站50除了通过显示模块52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之外,还进一步对每个待测对象和其温度进行处理。具体的,中央监测站50进一步包括处理模块53。处理模块53将收发模块51接收到的识别码和温度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分析:
第一种:分析温度是否超出预设的温度阈值,并在超出预设的阈值时进行报警提醒。例如,若温度监测系统100应用于医院当中,测量的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则温度阈值可以为37.5度。若处理模块53发现待测的患者的体温等于或大于温度阈值37.5度,则进行报警提醒。温度阈值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待测对象而不同。例如,在医院中,不同的病情的患者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阈值,病情较重的或温度对病情影响很大的患者,其对应的温度阈值可以设置得较低,相反的,病情较轻的或温度对病情影响不大的患者,其对应的温度阈值可以设置得较高。
其中,不同的待测对象设置不同温度阈值的过程可以为:首先根据不同的待测对象设置不同的温度阈值,然后将该温度阈值存储在中央检测站50当中,在接收到温度测量装置10的收发模块13发送的识别码和温度时,将温度测量装置的温度和其对应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的报警可以通过外部扬声器进行声音报警,也可以通过外部连接的灯的变色或闪烁等方式进行报警,还可以通过显示模块52的特殊显示,例如变色或缩放或跳动等方式进行报警。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报警的方式进行限制。
第二种:分析每个待测对象的多个温度。在该种方式中,每个预定时间,温度测量模块11就测量一次待测对象的温度,即温度测量装置11周期性的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并且收发模块13也同样周期性的发送该些温度到中央监测站50。中央监测站50的处理模块53对接收到的温度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制作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趋势图,然后由显示模块52显示出来。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温度趋势图进行分析,例如分析温度趋势图中的温度的上升和下降情况。若上升幅度或下降幅度超过预设的上升阈值或下降阈值,则对该温度进行一突出的标识。应理解,温度上升的标识和温度下降的标识应该有所区分。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温度趋势图进行分析,以形成医疗体温单等。
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mesh网络对每一个待测对象的温度进行传输,然后对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进行显示和统一处理,方便管理。特别是在医院这种待测对象为人,其可以移动的个体来说,本发明的温度监测系统100能够大大的提高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的,为了在获取了待测对象的温度后,根据温度对待测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待测对象位置的方案,这对于管理待测对象,特别是具有移动能力的待测对象,例如医院中的患者来说将提供很大的便利,从而提高了管理能力。具体定位过程将在下文进行详述。
本实施中的温度测量装置接收到的数据还包括信号强度指数。具体的,温度测量装置的收发模块进一步获取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信号强度指数并将信号强度指数互相中继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50中,使得中央监测站50根据信号强度指数对温度测量装置进行定位。其中,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如该距离越大,信号强度指数就越小,反之亦然。
应理解,信号强度指数应该是指两温度测量装置之间的信号强度。如图1所示,温度测量装置10和温度测量装置20、30以及40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分别为I8、I5以及I6。温度测量装置20和30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为I7,温度测量装置30分别与温度测量装置40和中央监测站50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为I3和I1,温度测量装置40与中央监测站50的信号强度指数为I2。
中央监测站50的收发模块51接收到多个温度测量装置10、20、30以及40中互相中继的两个温度测量装置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后,将该些信号强度指数传输到处理模块53。处理模块53根据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以定位每个待测对象的位置。
本实施例将举例对处理模块53进行定位的过程进行介绍,具体举例待测对象是医院当中的患者。请参阅图1和图4,其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监测系统100的定位原理图。如图1和图4所示,中央监测站50的收发模块51接收到每两个温度测量装置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如图1所示的I1、I2、I3、I5、I6、I7以及I8。处理模块53将该些信号强度指数算出其对应的距离,然后根据三角形算法得到如图4所示的相邻的两个温度测量装置之间或者温度测量装置与中央监测站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5、d6、d7以及d8。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温度监测系统100中的中央检测站50和其中一个温度测量装置,例如40的位置,例如图4所示,中央监测站50为坐标系的原点,其坐标为(0,0),同时获得温度测量装置40的坐标位置,例如为(x1,y1)。然后根据中央监测站50、温度测量装置40以及30的三角形关系,结合中央监测站50和温度测量装置40的坐标关系,可以推算出温度测量装置30的坐标位置,例如为(x2,y2)。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温度测量装置10和20的坐标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再将实际的位置与坐标系对应,则根据该对应关系即能获知温度测量装置10、20、30以及40的实际位置了。
由于每个温度测量装置对应设置在一个待测对象上,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知道待测对象的实际位置。由此可以在待测对象的温度发生异常时,及时提供待测对象的位置,给后续的对待测对象的处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医院当中,如发现某一患者的温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或降低,则可以快速找到该患者,以对其进行治疗,由此可以极大的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发送的数据还包括密匙。即每个温度测量装置在接收到与其互相中继的温度测量装置的温度、识别码和信号强度指数外,还进一步接收到对应的密匙,用于对加密的数据信息解密。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密匙、识别码、温度和信号强度指数进行压缩打包后一起发送。
承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既可以识别不同的待测对象的温度,也可以对不同的待测对象进行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该方法应用在前文所述的温度监测系统100上。请参阅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监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给每一待测对象分别分配一温度测量装置,以使每一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标识一个对应的待测对象。
步骤S2: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对象的温度。
本步骤具体为:温度测量装置每个预定时间测量一次待测对象的温度。从而可以全面监测待测对象的温度。
步骤S3: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和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
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优选为mesh网络,具体介绍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本实施例的每一温度测量装置进一步接收其他的互相中继的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数据,该数据包括温度、识别码、信号强度指数以及密匙等数据。其中,该些数据可以打包压缩成数据包后传输。
具体的,每一温度测量装置将温度、识别码、信号强度指数以及密匙的数据包传输到与其互相中继的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该数据包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中央监测站中。
步骤S4: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本步骤具体为:中央监测站接收温度测量装置传输的数据包,并显示和处理该数据包的数据。具体为:显示每个待测对象的温度,并根据显示的温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还根据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实现对每个温度测量装置进行定位,以定位每一待测对象的位置。其中,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具体定位过程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既可以识别不同的待测对象的温度,也可以对不同的待测对象进行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温度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方法包括:
给每一待测对象分别分配一温度测量装置,以使每一所述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标识一个对应的待测对象;
通过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所述待测对象的温度;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
所述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所述待测对象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每个预定时间测量一次所述待测对象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每一温度测量装置接收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的步骤包括:
每一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传输到与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中继的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所述中央监测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进一步包括信号强度指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每一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获取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信号强度指数并进一步将信号强度指数互相中继传输,直到传输到所述中央监测站中;
所述中央监测站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所述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以定位每个所述待测对象的位置,其中,所述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
5.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温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一待测对象的温度;
存储模块,存储所述温度测量模块的识别码,使得每个所述待测对象对应一个识别码;
收发模块,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传输到中央监测站,由所述中央监测站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和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以及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所述收发模块进一步接收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数据并进一步传输,使得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之间互相中继传输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传输到与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中继的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中,以通过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将所述温度和所述识别码继续传输,直到传输到所述中央监测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进一步包括信号强度指数,所述收发模块进一步获取所述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信号强度指数并将信号强度指数互相中继传输,直到传输到所述中央监测站中,使得所述中央监测站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指数对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进行定位,其中,所述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
8.一种中央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监测站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和其测量的待测对象的温度,其中,每一所述温度测量装置的识别码和一所述待测对象对应;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每个待测对象对应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央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所述中央监测站构成网状网络,并互相中继传输数据;
所述收发模块进一步接收所述多个温度测量装置中互相中继的两个温度测量装置之间的信号强度指数,其中,所述信号强度指数的大小与互相中继的两温度测量装置的距离相关;
所述中央监测站进一步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指数结合三角形算法获取每个所述温度测量装置的位置。
10.一种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系统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中央监测站,其中,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所述中央监测站包括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监测站。
CN201510377815.6A 2015-07-01 2015-07-01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5030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7815.6A CN105030209A (zh) 2015-07-01 2015-07-01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7815.6A CN105030209A (zh) 2015-07-01 2015-07-01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209A true CN105030209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7815.6A Pending CN105030209A (zh) 2015-07-01 2015-07-01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20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1538A (zh) * 2015-11-20 2016-03-23 韦朗(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温测量系统
WO2017000296A1 (zh) * 2015-07-02 2017-01-05 深圳市谷玛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74625A (zh) * 2017-03-27 2017-07-25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养殖场动物体温监测系统、异常体温识别方法和异常体温区域定位方法
CN111317452A (zh) * 2020-03-02 2020-06-23 清华大学 一种快速检测小客车内人员体温的自动化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077A (zh) * 2007-07-23 2008-04-02 北京爱心无限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及方法
CN101458324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限制区域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1902957A (zh) * 2007-10-19 2010-12-01 史密斯医疗Pm公司 用于建立用于病人监视的电信网络的方法
CN102370464A (zh) * 2010-08-10 2012-03-14 王国军 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人体温度测量方法
CN102387056A (zh) * 2011-11-22 2012-03-21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用电器控制系统
CN103003855A (zh) * 2010-05-17 2013-03-27 菲力尔系统公司 多感应型仪表系统
JP2014140399A (ja) * 2013-01-22 2014-08-07 Rohm Co Ltd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医療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機
CN103997781A (zh) * 2014-04-15 2014-08-20 刘骐畅 区域定位基站系统及其区域定位方法
US20140348054A1 (en) * 2011-01-14 2014-11-27 Covidien Lp Wireless Relay Module for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CN104334075A (zh) * 2012-04-18 2015-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调整通知的生物测定属性异常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077A (zh) * 2007-07-23 2008-04-02 北京爱心无限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及方法
CN101902957A (zh) * 2007-10-19 2010-12-01 史密斯医疗Pm公司 用于建立用于病人监视的电信网络的方法
CN101458324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限制区域的节点定位方法
CN103003855A (zh) * 2010-05-17 2013-03-27 菲力尔系统公司 多感应型仪表系统
CN102370464A (zh) * 2010-08-10 2012-03-14 王国军 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人体温度测量方法
US20140348054A1 (en) * 2011-01-14 2014-11-27 Covidien Lp Wireless Relay Module for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CN102387056A (zh) * 2011-11-22 2012-03-21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用电器控制系统
CN104334075A (zh) * 2012-04-18 2015-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调整通知的生物测定属性异常检测系统
JP2014140399A (ja) * 2013-01-22 2014-08-07 Rohm Co Ltd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医療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機
CN103997781A (zh) * 2014-04-15 2014-08-20 刘骐畅 区域定位基站系统及其区域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旭日: "基于ZigBee温度无线传感器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296A1 (zh) * 2015-07-02 2017-01-05 深圳市谷玛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11538A (zh) * 2015-11-20 2016-03-23 韦朗(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温测量系统
WO2017084224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韦朗(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温测量系统
CN106974625A (zh) * 2017-03-27 2017-07-25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养殖场动物体温监测系统、异常体温识别方法和异常体温区域定位方法
CN111317452A (zh) * 2020-03-02 2020-06-23 清华大学 一种快速检测小客车内人员体温的自动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minian et al. A hospital healthcar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8089354B2 (en) Wireless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of information
US9629546B2 (en) Hand-held medical-data capture-device having a digital infrared sensor with no analog readout ports and optical detection of vital signs through variation amplification and interoperation with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through a static IP address
Almalki et al. EERP-DPM: Energy efficient routing protocol using dual prediction model for healthcare using IoT
CN105030209A (zh) 温度测量装置、中央监测站、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5450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797881B (zh) 用于分配多周期保证时隙的个人区域网(pan)协调器和方法
CN104582561B (zh) 用于医学体域网的协调器切换方法
EP28000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ersonal health
CN105615867A (zh) 医疗系统
CN105286789A (zh) 医疗用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系统
US2014019525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orkflow Modification
CN104822131B (zh) 一种查看患者位置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4822130A (zh) 一种定位蓝牙手环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Van Daele et al.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status and opportunities
CN104853305A (zh) 一种查看患者位置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204293143U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医用双向智能远程多参数监测系统
Hai et al. Design of software for wireless central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KR20130114976A (ko) 확장형 통신 지원 통합 시스템과 이를 지원하는 통합 게이트웨이 장치 및 이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데이터 통합 처리 방법
Ahmed et al. Self-organized e-Health application using IEEE 11703: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CN104905772A (zh) 基于Zigbee的多功能监护仪系统
Gonnot et al. Sensor network for extended health monitoring of hospital patients
Patel et al. Advanced Medical Nursing Care Unit for Emergency Healthcar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O20141639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orkflow modification
WO2014163948A1 (en) Workflow context aware location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