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8442A -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8442A
CN105028442A CN201510521205.9A CN201510521205A CN105028442A CN 105028442 A CN105028442 A CN 105028442A CN 201510521205 A CN201510521205 A CN 201510521205A CN 105028442 A CN105028442 A CN 105028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metrozine
diflubenzuron
pesticidal combination
weight ratio
combination con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1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金凤
潘志孝
宋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SUL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SUL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SUL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SUL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212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8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8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8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40:1~1:35。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经济农作物、禾谷类等农作物虫害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主要用于农作物虫害的防治。
技术背景
除虫脲(Diflubenzuron,CAS号35367-38-5)为属苯甲酰类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的合成,从而抑制幼虫、卵、蛹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虫体畸形而死亡。害虫取食后造成积累性中毒,由于缺乏几丁质,幼虫不能形成新表皮,蜕皮困难,化蛹受阻;成虫难以羽化、产卵;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的幼虫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从而影响害虫整个世代,这就是除虫脲的优点之所在。除虫脲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使幼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虫体成畸形而死亡,但药效缓慢。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使用安全,对鱼、蜜蜂及天敌无不良影响。
吡蚜酮(Pymetrozine,CAS号123312-89-0)为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害虫体内血液中胺[5-羟色胺(血管收缩素),血清素]信号传递途径,从而导致类似神经中毒的反应,取食行为的神经中枢被抑制,通过影响流体吸收的神经中枢调节而干扰正常的取食活动。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实践证明化学农药单剂的长期使用极易出现抗性问题,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风险增加,不利于环境生态安全。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持效期长且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植物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除虫脲和吡蚜酮,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40:1~1:35。
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优选重量比为30:3~2:25;
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9:1~1:15;
最优选的,二者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等。
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75%。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将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虫害;优选地,所述虫害为: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iibner),甘蓝菜青虫(PierisrapaeLinne),辣椒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柑桔大实蝇(Tetradacuscitri)、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Stainton)、花蕾蛆(ContariniacitriBarne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alis),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ishervonRoslerstamm),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梨木虱(Psyllachinensis)、梨黄粉虫(Aphanostigmajakusuiesi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茶小叶绿蝉(EmpoascapirisugaMatumura)、茶尺蠖(EctropisobliquehypulinaWehrli),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regalisButler)、星毛虫(IlliberistenuisBatler),豇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r)、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或小麦粘虫(Mythimnaseparata)。
优选用于水稻灰飞虱、甘蓝青菜虫、柑橘潜叶蛾、棉花烟粉虱和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虫效果比单剂有了显著提高,其共毒系数至少为12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减少了残留,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组合物对经济农作物虫害防效优良,此外,也可用于它农农作物虫害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除虫脲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抗药性虫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实物测定实例1: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对水稻灰飞虱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水稻灰飞虱[拉丁学名:Laodelphaxstriatellus],属同翅目飞虱科。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7-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除虫脲、吡蚜酮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除∶吡”为“除虫脲:吡蚜酮”的简写。
表1除虫脲与吡蚜酮混配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除虫脲与吡蚜酮以1:16、1∶12、1∶8、1∶4、1∶1、4∶1、8∶1、12:1和16∶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水稻褐飞虱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8、1∶4、1∶1、4:1、8:1和12∶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除虫脲与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以1:8~12: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2: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对甘蓝菜青虫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甘蓝菜青虫[拉丁学名:PierisrapaeLinne],属鳞翅目粉蝶科。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8-2007》,采用滤纸药膜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2-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除虫脲、吡蚜酮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甘蓝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中“除∶吡”为“除虫脲:吡蚜酮”的简写。
表2除虫脲与吡蚜酮混配对甘蓝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除虫脲与吡蚜酮以1:16、1∶12、1∶8、1∶4、1∶1、4∶1、8∶1、12:1和16∶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甘蓝菜青虫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8、1∶4、1∶1、4:1和8∶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除虫脲与吡蚜酮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以1:8~8: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3: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对柑橘潜叶蛾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柑橘潜叶蛾[拉丁学名:PhyllocnistiscitrellaStainton],属鳞翅目潜蛾科。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6-2006》,采用浸虫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除虫脲、吡蚜酮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柑橘潜叶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3中“除∶吡”为“除虫脲:吡蚜酮”的简写。
表3除虫脲与吡蚜酮混配对潜叶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除虫脲与吡蚜酮以1:16、1∶12、1∶8、1∶4、1∶1、4∶1、8∶1、12:1和16∶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柑橘潜叶蛾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8、1∶4、1:1、4:1、8∶1和12: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除虫脲与吡蚜酮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以1:8~12: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4: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对棉花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棉花烟粉虱[拉丁学名:Bemisia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8-2007》,采用滤纸药膜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除虫脲、吡蚜酮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棉花烟粉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表4中“除∶吡”为“除虫脲:吡蚜酮”的简写。
表4除虫脲与吡蚜酮混配对棉花烟粉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除虫脲与吡蚜酮以1:16、1∶12、1∶8、1∶4、1∶1、4∶1、8∶1、12:1和16∶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棉花烟粉虱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8、1∶4、1:1、4:1、8:1和12∶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除虫脲与吡蚜酮对棉花烟粉虱的防治以1:8~12: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5:除虫脲和吡蚜酮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茶小绿叶蝉[拉丁学名:EmpoascapirisugaMatumura],属半翅目叶蝉科。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8-2007》,采用滤纸药膜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除虫脲、吡蚜酮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表5中“除∶吡”为“除虫脲:吡蚜酮”的简写。
表5除虫脲与吡蚜酮混配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除虫脲与吡蚜酮以1:16、1∶12、1∶8、1∶4、1∶1、4∶1、8∶1、12:1和16∶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茶小绿叶蝉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8、1∶4、1:1、4:1和8: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除虫脲与吡蚜酮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以1:8~8:1复配较好。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已知的助剂和辅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呈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中比较好的剂型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这些已知的助剂、辅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成膜剂及填料等。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制备实施例1:
将除虫脲10g、吡蚜酮10g、环己酮15g、大豆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匀液相,制得本发明组合物20%乳油。
制备实施例2:
将除虫脲30g、吡蚜酮1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g、十二烷基硫酸钠6g、硅酸铝镁1g、硅藻土加至100g,经混合、超细粉碎、造粒制得本发明组合物45%水分散粒剂。
制备实施例3:
将除虫脲15g、吡蚜酮1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g、羟甲基纤维素0.5g、丙二醇2g、有机硅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本发明组合物30%悬浮剂。
制备实施例4:
将除虫脲30g、吡蚜酮20g、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5g、白炭黑10g、硅藻土加至100g,混合经气流粉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50%可湿性粉剂。
制备实施例5:
将除虫脲5g、吡蚜酮10g、松节油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g、聚乙烯醇2g、黄原胶0.1g、加水至100g,配制油相,配制水相,在高剪切下,将油相均匀水相中或者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剪切制得本发明组合物15%水乳剂。
制备实施例6:
将除虫脲3g、吡蚜酮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g、硅酸铝镁0.5g、聚乙烯吡咯烷酮2g、C8-10脂肪醇化合物0.5g、聚乙烯醇2g、碱性玫瑰精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本发明组合物8%悬浮种衣剂。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除虫脲和吡蚜酮,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40:1-1: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30:3-2: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9:1-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虫脲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除虫脲和吡蚜酮在所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75%。
7.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如下农作物虫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虫害包括水稻褐飞虱、灰飞虱、二化螟、纵卷叶螟、甜菜夜蛾、甘蓝菜青虫、辣椒蓟马、柑桔大实蝇、潜叶蛾、花蕾蛆、桃小食心虫、桃蛀螟、苹果金纹细蛾、小卷叶蛾、荔枝蒂蛀虫、梨木虱、梨黄粉虫、梨小食心虫、茶小叶绿蝉、茶尺蠖、葡萄透翅蛾、星毛虫、豇豆美洲斑潜蝇、豆荚螟、棉铃虫、烟粉虱或小麦粘虫。
CN201510521205.9A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Pending CN105028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1205.9A CN105028442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1205.9A CN105028442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8442A true CN105028442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1205.9A Pending CN105028442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84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3060A (zh) * 2017-11-15 2018-05-11 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8013068A (zh) * 2017-11-15 2018-05-11 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灭幼脲和吡氟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0517A (ja) * 1994-05-30 1995-12-19 Ciba Geigy Ag 有害生物防除剤
CN1124736A (zh) * 1993-03-02 1996-06-19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6-烷基-4-(吡啶-3-基-亚甲氨基)-4,5-二氢-1,2,4-三嗪-3(2h)酮的制备方法
CH689326A5 (de) * 1995-04-10 1999-02-26 Novartis Ag Pestizides Kombinationsmittel enthaltend Pymetroz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36A (zh) * 1993-03-02 1996-06-19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6-烷基-4-(吡啶-3-基-亚甲氨基)-4,5-二氢-1,2,4-三嗪-3(2h)酮的制备方法
JPH07330517A (ja) * 1994-05-30 1995-12-19 Ciba Geigy Ag 有害生物防除剤
CH689326A5 (de) * 1995-04-10 1999-02-26 Novartis Ag Pestizides Kombinationsmittel enthaltend Pymetroz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3060A (zh) * 2017-11-15 2018-05-11 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8013068A (zh) * 2017-11-15 2018-05-11 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灭幼脲和吡氟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2737B (zh) 寡糖与硫磺作为增效组分的农用组合物
CN103385251A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85461B (zh) 一种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复配杀虫剂
CN105028461A (zh)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028442A (zh)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962372A (zh) 一种含三氟咪啶酰胺与Tioxazafen的杀线组合物
CN101796958B (zh) 一种含噻虫胺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7027785A (zh)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和抗生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12772667A (zh) 一种包含啶磺草胺、异丙隆和双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6489955A (zh) 一种含氟噻虫砜与几丁聚糖的杀线虫组合物
CN10230883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4839226A (zh) 一种杀线虫组合制剂
CN105145642A (zh)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颗粒剂
CN104770391A (zh) 一种用于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4770389B (zh) 一种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9329293A (zh) 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8013060A (zh)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59A (zh) 一种含耳霉菌素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503875A (zh)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CN103734181B (zh) 一种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12021312B (zh) 一种包含氨氟乐灵和甲氧咪草烟的除草组合物
CN102669152A (zh) 一种含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6508924A (zh) 一种含三氟咪啶酰胺与氨基寡糖素的杀线组合物
CN105028443A (zh)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577660B (zh) 一种含藻酸丙二醇酯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